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第三节ampnbspampnbspampnbsp九amp8226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
  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伪满洲国的建立,一二八事变,《淞沪停战协定》,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思想教育目标
  1、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的侵略。在民族危机的关头,中共发出抗日宣言,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
  2、在民族危机的关头,各阶级、阶层为挽救危亡,纷纷举起抗日大旗,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的传统。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九一八事变背景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概述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情况,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
  难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后,各阶级、阶层的对日态度及其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这节课的重点是日本侵华的原因和九一八事变,在教学中计划采用以下方法:在导入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讲解日本侵华时注意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有关日本侵华的历史,使学生形成日本侵华是预谋已久的这样一个观念,在讲解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时可穿插一些生动事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要点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
  一、日本大举侵华
  1、原因
  (1)、根本原因: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内部原因: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3)、外部原因:国共对峙,欧美各国忙于应付大危机
  2、九一八事变:
  (1)、经过
  (2)、结果:东北三省沦亡、伪满洲国建立
  (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爱国民主人士的抗日斗争
  4、国民党内爱国将领的抗日斗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同学们,日本是个极富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日本又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制造了轰动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松花江上》就是东北沦陷区的人民在日寇铁蹄下发出的呻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新课:第三节,九一八事变(写标题)
  讲授新课
  一、日本大举侵华
  1、原因:
  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已久,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就曾多次侵略中国,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上学期所学过的内容,近代以来,日本单独发动或参与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或侵略行动有哪些?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被台湾军民击退,从清政府索取50万两白银的赔款而归;
  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击败中国,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19xx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辛丑条约》的缔约国之一;
  1904—19xx年,日本和俄国在中国的东北进行日俄战争,变相侵略中国;
  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19xx年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8年,日本为阻挠国民政府二期"北伐",制造济南惨案。
  从上面的几个侵华行动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也就是日本大举侵华的第一个背景:
  (1)、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制定了征服台湾、灭亡朝鲜、既而吞并中国的"大陆政策"。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向裕仁天皇提出秘密的"田中奏折"将下一步侵略目标定向中国东北。请大家看课本14页的材料,回答两个问题:一、日本分别于何时征服台湾(1895年)吞并朝鲜(19xx年),二、日本为什么把下一步侵略目标指向中国东北而不是其他地区?(东北地区战略位置重要,控制东北就可以控制远东,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煤、铁、森林资源,控制了东北可以使之成为日本的原料基地)。
  (2)、转嫁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除了是贯彻既定的侵略政策外,也是由当时日本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所决定的。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两年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日本国内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3)、有利条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还利用了当时有利的外部条件。一方面,国际上,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经济大危机,无暇东顾,另一方面,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正集中兵力"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都给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以可乘之机。
  2、"九•一八"事变:
  (1)、经过:正是在上述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于1931年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而诬陷中国军队破坏,要求进入沈阳城检查,遭东北军拒绝。日本遂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此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九一八成为中国人民的耻辱日。
  (2)、结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执行了反动的不抵抗政策,强令东北军将士放弃抵抗,撤出关外。张学良及20万东北军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不战而退,将东北大好河山拱手让于日本帝国主义,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执行不抵抗政策呢?请大家结合课本19页的材料题思考。
  首先,蒋介石认为抗战必败,所以放弃抵抗;其次,蒋介石寄希望于国联调查,国联虽然派出"李顿调查团"进行调查,但国联对中日冲突的态度是力图通过"国际合作"使东北成为帝国主义各国的殖民地,这使蒋介石想依靠国联公理裁决,迫使日本从东北撤兵成为幻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权,这就决定了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他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以求巩固自己的统治,另外,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在江浙一带,东北对他来说并非是至关重要的地区,因此蒋介石能够放弃之。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年,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建立,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出任满洲国"执政",但"满洲国"的整个政权由日本掌握,溥仪实际上是一个傀儡。至此,东北三省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三千万东北人民在日军铁蹄下国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3)、影响:首先,从国内角度来看,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蓄意把中国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的严重步骤,从此,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上升,但此时尚未完全成为主要矛盾。其次,从国际角度看,九一八事变也开始打破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华盛顿体系出现很大的裂痕,加深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与日本的矛盾。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益深重,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的地位上升;
  (2)、中国共产党的大力号召:中共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立即发表宣言,提出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的抗日宣言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斗争勇气,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形成强烈对照。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因此抗日斗争首先在东北掀起。东北的抗日斗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夏,主要是抗日义勇军的斗争,请大家注意,抗日义勇军的斗争有什么特点(自发组织,无统一领导),在抗日义勇军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马占山和他组织的"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马占山是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他在九一八事变后,抵制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在嫩江桥阻击日军,打响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但由于抗日义勇军成分复杂,又无统一领导,加上日军的强大,到1933年夏,抗日义勇军先后失败。1932年2月,马占山曾一度降敌,4月又宣布反正,最后在日军重兵围剿之下失败,被迫退出东北。此后东北地区的抗日运动进入第二个阶段,领导的重担落到共产党人身上。1932年开始,中共就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奔赴东北,建立了几个抗日根据地。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后来又编成三路军,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主要领导人。这里着重介绍杨靖宇。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来到东北,曾多次被捕,1933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两周年之际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师,他任师长兼政委,杨靖宇作战英勇,战术多变,多次打击敌人,他的名字令敌人闻风丧胆。1940年2月23日,在与敌人的战斗中,杨靖宇中弹牺牲,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又剖开他的肚子,发现胃礼貌尽是树皮、草根。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东北人民的抗日大旗没有倒下,东北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达xx年的英勇抗战,直至最后的胜利。
  3、爱国民主人士的抗日斗争:
  除了东北沦陷区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外,全国人民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斗争,蒋介石推行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了广大爱国民主人士的不满,1932年底以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为首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营救政治犯、组织抗日运动,遭到蒋介石的记恨,杨杏佛被暗杀,蔡元培等人也被列入黑名单。
  4、国民党内爱国将领的抗日斗争。
  蒋介石推行的不抵抗政策也引起了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不满,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多次谴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宣传抗日。1933年,日本大举进攻长城以内热河察哈尔等省。1933年春,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合作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但在蒋介石的威逼下,并勾结日伪军夹击,冯玉祥被迫取消同盟军,吉鸿昌把本部军队改为抗日讨贼军,继续抗日,但在日伪蒋三方围攻下归于失败,吉鸿昌也英勇就义。在福建,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挺锴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于1933年11月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但在蒋介石和日军夹击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坚持了不到两个月,最后失败了,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解散。
  小结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国内社会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民族危机逐步上升。随着以后日本侵略的进一步扩大,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的号召,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坚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点击品学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通过学第21课ampnbspampnbsp现代科学技术之花第21课现代科学技术之花课标内容(1)讲述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2)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北方的民族汇聚历史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北方的民族汇聚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22课的内容。第四单元主要讲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其主要特点是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而本课侧重民族融合这一特点八年级历史(下)期中考复习资料班级姓名第1课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内容有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近代工业的兴起备课时间8月22日教案序号6课题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课型多媒体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根据新的标准中国近代史学习板块由五个单元组成,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第8课ampnbsp辛亥革命第8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观察想象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历史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21课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课程标准(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第4课ampnbspampnbsp甲午中日战争训练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中法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清政府惧怕与敌失和,迟迟不敢宣战b。清军水师惨遭败绩c。清军爱国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杀敌d新课标八年级上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卢沟桥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掌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了解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第3课ampnbsp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ampnbsp教学设计第3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第七单元ampnbsp走向现代世界第二课ampnbspampnbsp开辟新的发展道路ampnbsp教案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第二课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教案第一课时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课程标准44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45综合多种因素
高中语文说课稿精选我的空中楼阁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教版职高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语言清新明快,思想情感具有感召力,可以说是集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美文。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自然之高中文言文林黛玉进贾府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第四册中国古代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巩固深化小说鉴赏知识,学习课文中塑造人高中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课稿范文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本册的开头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中交通布局及其影响一章中最后一节的问题研究课,前面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还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这对研究南京的交通主要面临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探讨2019年氨铵盐高中化学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氨选自高中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在第一册教材中,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人口的合理容量高中地理说课稿一说教材知识与技能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含义两者的关系以及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影响因素并掌握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做法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合中国保持合理高中地理第二章问题研究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问题研究,该节课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能够对于前面知识的运用,能够结合所学分析住房应考虑的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发生的负效应,对于城市化我们应该如何冷静的关于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下午好!我的抽签序号是,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第课时。我尝试利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高中地理第四章的问题研究的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课文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讲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作为问题研究的内容,本节课作为本章知识的总结高中地理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课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刻的探究了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问题,本节课作为本章知识的总结与升华,具高中体育双杠说课稿范文一指导思想本课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按照新课程标准对体育学科的要求,倡导主体性和研究性学习,将高中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更多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