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传统饮食健康思考阅读
创业阅读
新闻投稿
阅读说说
笑话童话
思考爱好
社交魅力
健康生活
男女两性
饮食安好
周易运势
传统初中
八卦奇闻
时事新闻
企业仲裁

何帆:写在死亡边缘的民意判决轶事

9月13日 多上心投稿 造句
  谁说美国大法官不重视民意?但凡争议较大的案件,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都会以“民意支持”、“举国共识”作为裁判依据。然而,到底谁代表民意?举国共识又该如何判断?九人从来是各持一词,甚至在判决意见中相互斗嘴。看看这些来自死刑案件中的真实故事吧。
  判奸淫幼童者死刑也违宪
  想当年,2008年6月25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布了肯尼迪诉路易斯安那州一案的判决意见,大法官们以54票判定:路州关于奸淫幼童可判死刑的法律因违宪而无效。笔者听到这则消息时,正与几名法官同行一起吃饭,大家的第一反应是:美国最高法院这次步子迈得是不是太大了点儿?
  别说中国人想不通,浏览美国报刊或各大BBS,美国人自己也吵得不可开交。支持最高法院判决者有两类人:一类反对对任何人适用死刑,另一类只坚持对杀人犯、恐怖分子适用死刑,认为奸淫幼童者没有杀人故意,也未导致死亡结果,对其处以极刑不够人道。反对者则认为,奸淫幼童跟毁人一生几乎没有区别,对儿童身心健康的破坏是摧毁性的,对社会安定也伤害极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情绪激动的反方往往会质问正方:“如果你的女儿被人多次强奸或轮奸,你会不会想把凶手干掉?”这招百试百灵,对方多半哑口无言,当然,偶尔也有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的:“如果规定可以处决奸淫幼童者,那些禽兽实施完奸淫行为后,可能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人灭口,反正最后要付出的代价是一样的。孩子既然是弱者,就应该更多为他们的生命安全着想。”
  成熟社会必然要求
  好吧,让我们跳开争议,先看具体案情。本案被告是43岁的新奥尔良人帕特里克肯尼迪(PatrickKennedy),他被控在1998年多次强奸自己8岁的继女。由于路州1995年曾修改法律,允许对奸淫12岁以下幼童者处以死刑,地方法院陪审团一致裁定,判处肯尼迪死刑。
  肯尼迪向路州最高法院上诉称,根据联邦最高法院1977年在库克诉乔治亚州案(Cokerv。Georgia)中的判决,“强奸虽是一种严重犯罪,但毕竟不同于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谋杀”,所以,“对强奸犯判处死刑是极为过分和过度的刑罚,属于宪法第八修正案禁止的‘残忍与不寻常的刑罚’”。路州最高法院回应说,库克案只禁止对强奸成年女性者适用死刑,但幼童是需要特别保护的群体,奸淫幼童对被害人与社会都危害极大,因此,对肯尼迪的处罚不受库克案约束。当然,为保险起见,路州最高法院也检视了其他各州法律,发现除本州外,尚有其他5州允许对奸淫幼童者判处死刑,路州最高法院认为,这说明对于处决奸淫幼童者这一问题,已经存在“全国共识(nationalconsensus)”,遂裁定驳回肯尼迪的上诉,维持原判。
  对肯尼迪的死刑判决,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杰弗里L。费希尔(JeffreyL。Fisher)自告奋勇,替肯尼迪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费希尔认为,路州最高法院根本就是断章取义,库克案本意就是禁止对一切强奸犯判处死刑,不管被害人是否成年,6个州的相关立法,怎么也代表不了“全国共识”。2008年1月4日,最高法院宣布受理此案。
  如前所述,最高法院的最终审理结果,完全以意识形态分界。四名自由派大法官认为判处奸淫幼童者违宪,四名保守派大法官持相反意见,中间派大法官安东尼肯尼迪投出关键一票,并代表多数方撰写了判决意见。
  肯尼迪大法官认为,仅有6个州允许处决奸淫幼童者,不能说明对这一问题存在“举国共识”。只要强奸者没有杀人意图,且没有致死后果,无论被害人是否幼童,都不得判处死刑。恰恰相反,自1964年以来,美国还没有人因强奸被判处过死刑,这才说明了什么是真正的“举国共识”。不对强奸犯处以死刑,是社会公德标准不断进化的结果,是成熟社会的必然要求。
  最后,肯尼迪大法官作了个补充解释,他说,所谓“无死者,无死刑”,主要指对个人的犯罪,如果是对国家的犯罪,如叛国者、间谍、毒枭、恐怖分子,这些人即便没有直接致人死亡,也可以判处死刑。
  “举国共识”是什么
  在萨缪尔阿利托大法官看来,肯尼迪大法官完全是在狡辩,多数方大法官的观点,根本是篡夺了国会的权力。他在异议意见中指出,若按照多数方大法官的行事,以后无论一个小女孩被强奸多少次,无论一个家伙强奸了多少个小女孩,无论这些小女孩受到多大的身心伤害,最后都不能判他死刑。
  至于死刑民意的判断,阿利托大法官提出,5个州都是最近这些年才通过处决奸淫幼童者的法律,恰恰说明这是民意所趋,是“社会公德标准演化”的方向。而且,是因为1977年的判例不允许处决强奸犯,各州就是为了规避这一判例,才修改立法的。而且,有些州,如科罗拉多州,州议会之所以否决处决奸淫幼童犯的立法,是因为担心刑前羁押时间太长、经济成本过高。阿利托承认,1964年至今,确无强奸犯被处决,但人们应当看到,从1965年到1966年,全国只处决了8个人,从1968年到1977年,也就是库克案判决的那个年份,全国一起死刑都没有执行。多数方不能把公众当年对死刑的态度变化,全算到对强奸罪的认知变化上去。
  民意PK“全国共识”?
  最高法院判决宣布后,果然激起轩然大波。参与制定相关州法律的路易斯安那州前议员皮特施奈德说,即使反对死刑者也曾告诉他,他们会“杀死任何一个强奸他们孩子的人”。他质问大法官们:“你们何时能拿出勇气为所有人伸张正义?尤其是那些年龄不到12岁、惨遭禽兽强奸的孩子们?”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博比金德尔也说:“我对最高法院的判决感到愤怒。它冒犯了路州民众及陪审团对本案作出的一致决定。”
  有趣的是,判决公布之时,正值总统选战正酣,就连轻易不批评最高法院判决的总统候选人也一反常态,加入谴责最高法院的行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说:“奸淫幼童是最卑鄙无耻、令人发指的犯罪,如果有法官认为这样的犯罪都不应判处极刑,实在是令人不安!”民主党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虽是自由派人士,这时也不得不站出来表态:“我曾反复表示,死刑只对罪大恶极者适用但是,对一个6岁或8岁的孩子施暴,就是罪大恶极的行为。如果某个州认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这类罪犯处以极刑,不算违反宪法。”谁都知道,在美国,政客向来都是“狗鼻子”、“墙头草”,民意风往哪儿刮,他们的话就往哪儿说。连两党政客都共同谴责最高法院的判决,难道大法官们这次对民意的判断,真得出了错?
  民意小插曲
  麻烦还不止这些。联邦最高法院刚一宣判,一则军事博客就爆料说:国会2006年刚刚批准修正《统一军事法典》(UniformCodeofMilitaryJustice),规定可以对强奸幼童者判处死刑。或许因为相关条文太过冷僻,大法官及其法官助理们,以及陆续参与此案的政府律师们,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这一条款,陆续提交的“法院之友”意见书中,也忽略了这一问题。资深法律记者琳达格林豪斯(LindaGreenhouse)注意到这则博客,很快将它转载在当年7月2日的《纽约时报》上。
  这下可好,无论是路易斯安那州政府,还是小布什行政分支,总算找到了翻案的依据。多数方大法官不是号称有“全国共识”吗?为什么联邦法律2006年还追加了类似条文?按照统计,相关条文在众议院通过时,票数为374:41;在参议院通过时,票数为95:0,这难道还不能说明民意所向?判决后的民意沸腾,能够证明“全国共识”吗?司法部马上重新提起动议,请求最高法院重审此案,推翻原判。
  但是,没有大法官打算为此改主意。2008年10月,多数方的五位大法官直接以一份四页纸的意见书拒绝了再审申请。意见书中,肯尼迪大法官们提出,没必要再进行重审,在原审判决意见中加一个脚注就够了:“我们注意到军事刑法中有这类规定,但这不影响我们的推理与结论。”
  少数意见方的大法官中,托马斯、阿利托同意重审此案。但斯卡利亚、罗伯茨却不以为然,斯卡利亚认为,再审一次也没有意义,多数方五位大法官不会改变自己的意见,结论还是一样的。斯卡利亚说道:“美国人民对于处决奸淫幼童者的立场,根本与多数方的判决无关。他们关于存在全国共识的论据,根本没有什么说服力。如果最高法院说什么事不能接受,什么犯罪就不能给予相应处罚,第八修正案就将沦为笑柄。”
  至此,关于奸淫幼童是否可判死刑的争论算是告一段落。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就算之前再有意见,也不可能站出来干预最高法院的判决。各州若想加重对奸淫幼童犯的刑罚,也只能判处他们终身监禁、永不假释。
  当然,此案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大法官们对死刑民意的认识。在国内,民意是个复杂的概念,有时会和某种公众情绪交织在一块,成为司法裁判必须考虑,也无法回避的因素,如所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是,为体现审判的公正性,罕有中国法官会将民意因素体现在裁判文书中。
  而在肯尼迪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对民意的判断,对“举国共识”的认知,都清清楚楚写在判决意见里。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直面民意,体现判决的正当性。而其缺陷在于,民意是很难量化的概念,任何一方确定的民意标准,都可能被实践中的反证推翻。事实上,即便是民意调查,你问对方“是否赞同废除杀人罪之外的罪名死刑”,和问对方“是否赞同判处强奸幼童犯死刑”,答案可能都是Yes。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民意纳入判决,是否有必要在判决中证明自己的判断意味着“全国共识”,确实有必要再好好商榷。
  原载于《法制周末》2010年2月4日第21版
评论 转载

造句:何帆写在死亡边缘的民意判决轶
造句:何帆写在死亡边缘的民意判决轶事
张思之:玩弄证据,背离正义粗读李庄案,得鲜活印象:主持审判的法官,支持公诉的检察官,被告的律师,在李庄参与下,无不做了相当精到的演练。16个小时的唇枪舌剑、嬉笑怒斥,对法律问题的理解互存歧义,对证据的态……萧瀚:尴尬的正义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原局长韩峰的私生活日记被曝光网络,其内容除了涉及与多位女同事或女下属的性事,还有涉嫌受贿的内容。韩因此被停职接受调查。而与日记内容相关的数位女性,其照片、职……强世功:如何解读“不成文宪法”从理论上来看,要理解中国宪政固然必须理解中国的成文宪法,但更重要的是理解现实中规范中国政治生活的、形式多样的不成文宪法。目前,仅就不成文宪法的渊源类型而言,不仅有类似《中国共产……高全喜:关于宪政与正义问题的思考在《宪政正义论》一书中,我关注的并非形式正义,而是宪政的实质正义。虽说对于人类社会政治中的实质正义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分析法学、实证法学等派别对此大多持否定的态度,但在……何帆:写在死亡边缘的民意判决轶事谁说美国大法官不重视民意?但凡争议较大的案件,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们都会以“民意支持”、“举国共识”作为裁判依据。然而,到底谁代表民意?举国共识又该如何判断?九人从来是各持一词,……邓正来:两种法学全球化观中国将何去何从【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全球化逐渐从两个向度上凸显出来。第一个向度表现为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第二个向度则表现为当代全球化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了各个学科的显学。……萧瀚:律师应该对什么负责编者按:本文发表于《新世纪》周刊2010年第八期,发表时有改动,标题也改为“律师如何讲政治”,现将原文发表于作者博客。未经作者和财新传媒的授权,不得转载。日前,全国……张思之:中国律师需要自己的NGO今年的《律师文摘》年会特别喜庆。一是这么多的朋友来为江平老师祝寿,贺他的八十华诞和庆贺文集的首发式;二是这么多的学人、外地同道支持《律师文摘》的活动,表明刊物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大……季卫东:量刑答辩的悖论与正解2009年下半年,全国法院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逐步加强对审判裁量权的限制。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起源于上海、最近在北京多家法院渐次推广并扩大案件适用范围的“量刑答辩”制度。……季卫东:“费厄泼赖”不能缓行中国足球联赛的假竞技、赌球以及黑哨问题愈演愈烈,以至警方介入,在各地掀起清查风暴。但是,拍手称快的声音却响不起来。那些满怀爱国主义激情追看赛事的单纯的球迷们,最终看到的却是一连……于建嵘:不要因李庄案而妖魔化律师制度重庆打黑中被抓获的“黑老大”龚刚模,开庭前主动向警方检举辩护律师李庄教唆其伪造证据。12月13日,这位排名第二的全国百强律师因涉嫌伪证罪被批准逮捕。这起事件迅速被媒体称为“律师……张志成:中国模式的生成及未来评秋风的中国模式论兼论模式论的局秋风先生“存在一个中国模式吗?”一文提出对中国模式论的质疑,总体上认为“由于缺乏国民可自由地选择和改变具体制度安排、政策及掌握权力者的架构与程序,中国现有的现代国家之制度组合存……
孔德王:宪法修正案的去留李烁:美国公立高校惩戒学生行为的正当程序潘爱国:地方立法民主性的空间、内涵与路径于猛:人民法院审判团队制度建设与模式选择程雪阳:《中国地权制度的反思与变革》补记秦前红:司法正义是人民对社会的预期梁甜甜:多元环境治理体系中政府和企业的主体定位及其功能谭贵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律表达栗燕杰:基本医疗保险的法治之道李泠烨:论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中的判断基准时冯象:我是阿尔法论人机伦理韩大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宪法学的学术贡献
童年趣事捉螃蟹优秀作文8篇父亲是山,父爱是水。小学生关于父亲节的作文怎么写?游玩上海迪士尼都是中国凭什么新疆不包邮?美丽的青川小学作文如何在移动社交创业绕开微信玩差异化浅谈霸王道的学理形成与学说调适净土宗(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银行校招大部分岗位招收的是银行柜员,想知道未来的晋升路径是怎不要质疑时代的趋势订单合同二年级草教学设计
©2025网站地图最近更新文明上网我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