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礼庭:就方绍伟三论苏共“亡党”问题文章提出商榷我连续读了方绍伟先生三篇关于苏联共产党“亡党”问题的文章〔1〕,不得不向方绍伟先生提出商榷!一、方绍伟先生的“民主亡党论”实在是无稽之谈,等于白说。1、如果方绍伟先……
金雁:“一切取决于钱”:列宁与蔡特金的一场“财产官司”我曾在2009年11月2日至9日的《经济观察报》上发表的“革命与金钱”一文中说,在“施密特遗产案”中被布尔什维克通过计谋拿走的20多万卢布引起了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极大争议,最后……
梅新育:索布恰克:俄罗斯民主巨星的崛起与陨落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在这场“20世纪最大地缘政治灾难”(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2005年国情咨文语)中,一个超级大国被彻底断送,前苏联共和国经历的经济倒退和损失超过卫国战争,社……
埃贡克伦茨:民主德国的终结与苏联解体的因果关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下简称苏联)的解体是一场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严重后果的世界政治悲剧,这些后果至今还在持续。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得到了增强;苏联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
李慎明:苏联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训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进行的。这其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或异己的力量。如何发现、准确分辨和处理这些不同的意见或敌对的声音,……
阎明复:听阿尔希波夫谈中苏关系阿尔希波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斯大林任命的在华总顾问,从1950年到1958年在中国工作了8年。我同阿尔希波夫第一次接触是在1955年夏。当时李富春副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去苏联商谈……
述弢: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我国的改革开放,当初是从农村开始突破的。这绝非偶然。堂堂文明古国,几亿农民搞饭吃,却弄得全国上下缺吃少穿,连最起码的温饱都成了问题,遑论过上体面的生活。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专职……
林中鴷:从原苏联崩溃看专制国家重要官员的总体德性所谓重要官员,指岗位比较重要、或需要民选产生、或者级别较高、或有较大决策权的官员。不能否认宪政民主国家也有孬官员,也不能否认专制国家会有个别好官员;但从总体上说,宪政民主国家的……
郑异凡:苏共垮台:“历史报应规律”的体现历史上的坏事恶事不能不受到历史的报应,中国俗语说,物极必反,善恶到头终有报,就体现了历史的报应规律。承认报应规律,可以使人们对历史存敬畏之心。1962年刘少奇曾就中国的饥……
水多:红色帝国的崩塌是历史的必然红色帝国苏联崩塌后,很多人都在讨论,到底谁才是苏联的掘墓人?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以及苏联历史后发现,红色帝国的掘墓人恰恰就是苏共上层精英集团。也就是说,从这个红色……
金重远谈五十年代的苏联:物质生活的确有一定保障毫无疑问,对世界、对中国,解体已整整二十周年的苏联仍然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巨大存在。只是,它现在已经被涂抹上太多意识形态的油彩,以至于很难看清其真实面目所在。本次受访的金重远教授是……
颜昌海:红色帝国的真正掘墓人苏联崩溃的第一负责人,当然应该首推斯大林。他歪曲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与科学社会主义风马牛不相及的斯大林模式,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为了让所有人生……
陈振明: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20世纪的最后25年,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西方各国进入了公共部门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时代。无论是英美、欧洲大陆国家,还是在地球另一边的澳大利……
林尚立:中国发展的新议程:政府改革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内容提要】在现代文明体制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有赖于三大力量的推动:人的发展、制度创新与科技进步,中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样对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要使创新成为发……
李良栋:论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内容提要】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应该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需要,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导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价值体系。在构建这种思想和……
曹海军韩冬雪:国家论的崛起:国家能力理论的基本命题与研究框架【内容提要】作为国家论的一部分,国家能力是政治学领域研究的核心命题,这一问题经历了从国家自主到国家能力的理论演变,由嵌入性自主、治理性互赖、国家与社会协调和领导与治理关系四个命……
李慎明:另一种全球化的替代: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发展前景的展望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赢得世人瞩目;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又因苏东国家的剧变而使世人困惑。作为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几经飞跃发展,几经曲折坎坷,在跌宕起伏中走过了整……
刘山鹰:“多数”之辨“多数”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词。选举一个官员需要多数,罢免一个官员需要多数;通过一部法律需要多数,修改一部法律需要多数。“多数”在政治生活中,特别是在人大制度和人大实际工作中……
林尚立:在有效性中累积合法性: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内容提要】以民主化为取向的政治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其战略选择和实际成效直接影响现代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政治发展经历了三十年。中国三十年成功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政……
马德普:渐进性、自主性与强政府分析中国改革模式的政治视角【内容摘要】中国的改革模式,分为渐进性的改革方式、自主性的改革,并有强政府的政治保障。所谓渐进性的改革方式,就是以现有的条件为基础,并以现实的问题为导向,在现实的可能中不断试错……
北京,维拉潘该不该批评你?要办“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首先当有最出色的精神。外地人,或者是居住在外地的北京人,对北京普遍有个不好的印象:店大欺客。北京很多商家不懂得“顾客就是上帝”的道理,把自己……
马德普:协商民主是选举民主的补充还是民主的更高形态?内容提要:本文对选举是民主的本质这一流行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自治和参与是民主的核心,民主是公民通过自治或参与处理公共事务的制度安排。以此标准来看,协商民主,……
浦兴祖:独立候选人现象辨析【内容摘要】新一轮县乡人大代表选举自去年拉开帷幕后,多个地方出现了所谓独立候选人现象。但独立候选人的概念并不严谨准确,易引起误读、误解、……
杜光:关于“公民意识”之我见什么是公民意识?我的理解是:所谓公民意识,就是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能积极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公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所表明的是个人同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