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甜食吃多会得糖尿病?别傻了,我们经常吃的这些东西,才是真正元凶

  有一种疾病,很"甜蜜",带来的却是一辈子的痛。它会引起心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足病、肾病、眼病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这种病,就是糖尿病。
  如此可怕的后果,令我们闻"甜"色变,许多人拒诱人的甜食于门外,丧失了许多"甜蜜"的乐趣。
  这句话真的对吗?今天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
  01令人闻之丧胆的糖尿病
  说起糖尿病,大家也许会觉得离自己很远。但事实上,近年来糖尿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2010 年 18 49 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是 13.2%,而2017 年同人群的患病率已达 17.5%。
  可不能用「我还年轻才不会得这种老年病」类似的借口来安慰自己了。
  此外,糖尿病总体患病率为 11.2%,即 10 个人中有 1 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 35.2 %,即 10 个人中有 3 个人属于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不仅治疗贵,因为伴随着许多并发症,令许多人痛苦万分。
  "生命是短暂的、令人不快的和痛苦的……难以抑制的口渴、大量饮水和排尿、五脏六腑都被烤干了……"
  心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仅仅在2019年,大约有420万成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02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
  虽然糖尿病有不同类型,但 2 型糖尿病仍然是患病人数最多的一种。无论男女老少,都容易成为 2 型糖尿病的下一个目标,特别是下面这些人,就更得小心。
  糖尿病会遗传,如果直系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的人,那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也很大。
  体重偏重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胖人体内的脂肪细胞比较多,但身体所自带的胰岛受体数目又是相对固定的。
  脂肪变多之后,会导致胰岛素对血糖的敏感度降低,也容易让糖尿病找上门。甜食虽然会让人心情变好,但长期嗜甜如命的话,血糖在不知不觉中升高,就要承担糖尿病风险了。
  再加上现在人们经常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肌肉细胞中的胰岛素受体对葡萄糖反应不敏感,可能会导致血糖上升,长此以往,糖尿病也会被招来了。
  03糖尿病,是因为吃甜食太多吗?
  很多人之所以得糖尿病,以为是自己吃甜食,摄入的糖分过多。比如天天喝奶茶、吃甜品等等,就连医生也建议少吃甜食。
  实际上,糖尿病和甜食并无必然的联系。
  前面也说了,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是因为甜食吃得过多,而是因为机体无法利用摄入的糖。
  正常人吃糖之后,机体会很快将糖分用来供能或者储存起来,于是血糖浓度迅速降到肾糖阈以下。
  而糖尿病人吃糖之后,机体既无法利用糖,也不能把糖存储起来,而是任其随着血液来到肾脏。
  这时,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糖的含量比正常人多得多,很容易就超过了肾糖阈,造成糖尿。
  而这个调控血糖的机体,名字叫做胰岛素。
  我们摄入的各种食物,会被人体器官分解成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
  其中,负责运输糖分的是胰岛素,它相当于尽职尽责的快递小哥,一刻不停地负责传递血糖。
  胰岛素,是由胰腺的β细胞产生的。
  如果胰腺出问题了,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导致人体无法回收糖分,形成糖尿病。
  这种情况,被医学上称之为1型糖尿病:它是因为胰腺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才患上糖尿病的类型。
  还有一种糖尿病,被称为2型糖尿病,它的发病率高达95%,和1型糖尿病相比,呈现了碾压的情况。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不一定是胰岛素分泌不足。
  有些病人甚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过多,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代谢紊乱,从而出现糖尿病。
  最后,糖尿病的糖,和我们广义上的甜食并不一样。
  医学上的糖类,指的是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多糖。
  大众口中的糖指的是具有甜味的单糖和双糖,属于"狭义糖"、"简单糖"。
  我们吃的面条、米饭等虽无甜味,但因为他们属于淀粉类食物,淀粉又属于多糖,所以也能使血糖升高。
  这些食物既是"隐形甜食",也属于"复杂糖",故食物的含糖量并不是用甜度来衡量。
  因此,糖尿病与吃甜食多少并无必然联系。
  04除了糖,这种东西吃多了也容易得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2015年报告显示,全球约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另有3.18亿成年人属于高危人群。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1.1亿,位居全球第一。
  糖魔肆虐,原因何在?
  除了遗传因素等,生活中的坏习惯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推手。
  一提到坏习惯,可能我们大家就会想到:吃了太多高糖分的食物。但是除了高糖,还有个隐形的杀手,却被大部分人忽略了,那就是——长期吃太多盐!
  盐吃太多,糖尿病风险增加
  有研究发现,其他生活方式相似的前提下,吃盐多的人,得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2 倍。
  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
  一方面,过多的盐会使体内一种名为「饥饿素」的物质增多。这种物质会抑制胰岛素分泌,让人体「抵抗」胰岛素,并直接削弱胰岛素的降糖能力。
  另一方面,听名字就知道,「饥饿素」会增加食欲。吃得多,自然就容易变胖,而糖尿病常常伴随肥胖而来。
  另外,盐会增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本身,也会加重血管的损害,增加得糖尿病的风险。
  想预防糖尿病,或者想控制好血糖,除了少吃甜的,也要记住,少吃过咸的食物。
  4招帮你摆脱重口味
  习惯了重口味,吃起清淡的菜肴总觉得没味道。所以想少吃盐,还真需要一些毅力。分享五个小技巧,也许可以帮你对重口味说不。
  ① 避免腌菜
  尽量少吃腌制的菜品和调味料,如榨菜、熏肉、火腿、辣酱等。
  ② 巧搭食材
  利用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清淡的食物和青椒、蕃茄、洋葱、香菇等食材一起烹煮,可互相取味,起到相互协调的作用。
  ③ 善用调料
  醋、柠檬汁、苹果汁、番茄汁等酸味调料,可以增添食物味道,减少盐的使用量。
  ④ 科学取代
  市场上有富钾低钠盐售卖,不妨用它代替普通食盐。
  当然,预防糖尿病肯定不是少吃盐就能做到。
  每周至少 5 天、每天至少 30 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少吃高脂、高糖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这几点做好了,就离糖尿病又远了许多。
  小编觉得,糖尿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应该被定义为一种"生活态度病":它要求我们遵循健康生活的理念,而不是一昧的追求味蕾和身体的快感。
  所以,与其看病就医,为什么不保持好的生活态度呢?
  文章综合整理于:就医160、丁香医生

便便变黑色了是咋回事?柯大夫,你好。今天早上,我迷迷糊糊起床去上大号,完事了回头冲马桶的时候,看到粑粑竟然是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要紧吗?家医柯大夫人的正常大便一般呈现为黄色,出现黑色样便,一般先考虑以剩菜剩饭到底能不能吃很多中老年人有非常好的节俭习惯。但是也有一些习惯看似节俭,实际上在浪费健康。比如,剩饭剩菜舍不得倒掉,做一次饭,吃好几顿的剩饭,这样的节俭,可能对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那么近半数人严重失眠可持续10年以上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有些人睡得好,有些人睡得不好。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越长大越容易失眠。现如今,有1015的成年人符合失眠诊断,且呈慢性坚持早睡早起,有什么好处?早睡有什么好处有人说过能抓住吃早餐的前后两个小时,你的人生不会过得很差。是啊,能够早起早睡的人,都有一种极强的自制力,他们明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也明白早起的鸟儿什么?!吃饭还有正确顺序?吃饭顺序有讲究做自己最好的健康管理师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体是一座神奇的化学工厂,仅由肝所执行的化学工作就多达五百多种,消化尤其是复杂的化学作用。为了让胃不要太辛苦,吃饭的顺序也应健康人群如何预防大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中以直肠癌最为常见,其次是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和横结肠。大肠癌是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2020年大肠癌新发病例56万,约29万人因大肠癌而死亡。雨水时节,要多食3宝,少食2肉,顺应时节,家人保安康导语雨水时节,不吃肉也要多吃这3宝,顺应时节,家人身体都受益已经立春很久了,本以为天气会逐渐转暖和,没想到最近的天气是春雨天天下,天一冷加上阴雨绵绵,这种感觉比冬天还冷。本想看看天隔夜的东西究竟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结果发现1)隔夜茶没有变质,没有馊味。无论隔夜茶被放置了12个小时还是24个小时,它还是具有该茶本来应该具有的这种口感。让人意外的是,普洱茶的口感更佳。2)亚硝酸盐没有超标。经过检春季除了应季而食,少吃3样,安稳过春2月的春天,春雨绵绵,雨水的到来说明气温开始回升,唤醒天地间的万物,到处呈现出春的现象。草木在雨水的滋润下生根发芽,农民伯伯的田地里长满了应季的食物。春天的天气还是有些冷的,人们除支气管哮喘饮食的三点注意介绍生病要忌口这是一定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疾病的辅助治疗工作。而现如今支气管哮喘这样的疾病在生活中实在常见,很多人都在不经意间被其缠身,遭受着其折磨。那么究竟支气管哮喘的饮食要揭秘丨同样60多岁的年龄,为什么有的人掉牙快,有的人不掉牙?为什么有的老人牙齿掉得快,有的人掉得慢?我今年62岁了,牙口一直很好,就有两颗松动牙。我现在71岁了,牙齿掉了2颗,打算这周末就去种牙。我今年69岁,已经掉了10多颗牙了,其它牙齿
地摊经济火了,卖烧烤的又来了,明知不健康但又忍不住,怎么办?天热易没胃口,烧烤大多数都是用香料,口味重让人有食欲,加上啤酒,那滋味简直是健康杀手。据专家介绍,烧烤肉制品中形成的苯并芘具有致癌作用。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烃,具有致癌性和致畸性,被这4种情况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吃太饱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的致死病因中的首位。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要特别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相关发病因素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群体。研究发现,人在55岁之后每增加十岁,患脑卒中的概喜欢喝豆浆的朋友看过来,教你怎么更好的养肺,尤其是吸烟的朋友经历了此次新冠疫情,让不少人意识到,肺这一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养肺成了当下刻不容缓的健康大事。应该如何正确养肺?首先要适度保暖,不可贪凉,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还可以适当进行深呼吸慢跑三高!三低!三不!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竟是这原因996007,不仅让人秃头,还危害生命。这些年,在工作中猝死进ICU的新闻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慢病的年轻化让人不禁开始担心,拿身体换来的钱最后究竟够不够治病?慢病的危害程度一直被低不吃药或频繁换降压药,副作用竟然这么大?很多人都做错了高血压是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只有4。1的人坚持服药。为了科学规范地防治高血压,必须正确认识高血压用药基本知识。但因为高血压要长期用药,很多患者往往不愿意服药,用得了高血压还被查出肾病,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作为高血压患者,一定对肾病不陌生。这两种看似没有什么关系的疾病,其实是一对小冤家,二者相爱相杀。简单点说就是高血压控制不好会加重对肾脏的伤害。而肾脏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多数都会并发难以每6人就有1个高血压,85没控制好!这6大高血压误区要谨慎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不表现出任何症状,直到出现重要脏器的损害,因而被称为隐形杀手。由于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加上广告和商品推销的原因,对高血压存得了高血压,心脏病也找上门!1个小方法远离并发症提到慢病,一定绕不开并发症。很多患者对于并发症带来的危害早有耳闻,甚至因为一知半解而心存恐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得了高血压就会引起心脏病的出现?高血压跟心脏病又是什么关系?一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是心功能的指标升高时心脏损害多大?现在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了,经常会进行一些体检。体检中抽血的项目一般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等。这个生化中包括的东西比较多,有检查肝功能的心功能的肾功能的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的。今天我们来聊一晚上有4种变化,是肺在提醒你,早点戒烟烟对身体有害。可是现在抽烟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许多年轻人,不分男女,经常吸烟。但人们却不吧危害放在心上,尼古丁会危害我们的胃,肝,心脑血管。但吸烟对呼吸道最有害,吸烟会引起慢性支肺病来临,或会出现这5个症状,医生建议坚持1多1少很关键肺不像肝脏,受损后都不会呼痛,作为人体器官中出了名的娇宝宝,因此,在肺部受到损伤时,我们的身体会出现许多的异常现象,而这些异常现象就是肺部所发出的受损信号。身体出现五大异常现象,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