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传统饮食健康思考阅读
创业阅读
新闻投稿
阅读说说
笑话童话
思考爱好
社交魅力
健康生活
男女两性
饮食安好
周易运势
传统初中
八卦奇闻
时事新闻
企业仲裁

秋风:“假和尚开房”中的宗教偏见

2月22日 寒霜坞投稿 造句
  前些日子,网络上疯传一系列照片。照片显示,两个穿着僧衣海青的男青年与女伴在地铁内喝酒嬉戏,又和女伴去酒店开房。
  不是事后卖弄,笔者当时就断定,此事必有蹊跷,4月2日我的一条微博提醒朋友:“大家真的相信这个明显栽赃的局?”然而,当时,这些图片在网上被人疯狂传播。而我的评论是针对很多关心公共事务也相当正直的人士的,当时,他们也在转发这些照片,而同时纷纷作痛心疾首状,发出“想不到清静佛教也如此败坏”之感叹。
  “和尚兄弟”究竟是什么身份,出于什么动机假冒出家人、践踏佛家大戒,警方正在调查。而我相信,网上正直之士的反应,恐怕就是这两个人追求的最直接目的,尽管其终极目的尚有待调查。
  最有趣的问题也正在这里:为什么那些自认为理性、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不假思索地相信假冒和尚的行为是真的?原因很复杂,比较直接的原因是,最近若干年,人们看到很多宗教商业化的报道,从而对当代中国宗教、宗教组织的纯洁性产生了怀疑,而这个事件似乎印证了人们的怀疑。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样的报道本身是否存在某种偏见?也许不能不说,在这些报道中,以及人们相信这些报道的事实背后,隐藏着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观念事实:网络公众,尤其是知识分子,对于宗教确实存在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偏见。
  现代性的核心理念是理性至上,而宗教看起来似乎是不理性的,所以,怀疑和反对宗教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根本诉求。这一点,也正是上个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基础性理念。而启蒙者怀疑和反对宗教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所谓宗教组织商业化。
  然而,这个问题真的如知识分子所想象的那样严重么?“和尚兄弟”被拘留后,有人说了这样一句似乎可以代表知识分子看法的话:“宗教信仰是灵魂领域的私人事务,而一个人的灵魂永远都不可能被他人的行为所玷污。”这样的看法很流行,但其实,宣传这种主张的知识分子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他们不清楚信仰与宗教的区别,也无视宗教组织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制度存在的事实。
  不错,信仰、信念确实是私人灵魂领域的事务,但是,高级信仰必然借助于经书、仪式等方式实现,因而几乎必然会发育为具有一系列外在制度的宗教。而合群是人的本性,共同喜欢钓鱼的人都会组成一个钓鱼协会,实施共同的宗教活动的人们也几乎不可避免会形成宗教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宗教组织当然相当特殊,但与任何其他组织一样,它要生存和发展,就得筹集资源。因此,宗教组织从一开始就具有经济的一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没有钱,你怎么建造寺庙?没有寺庙,如何举行宗教仪式?没有仪式,如何呈现信仰?
  当然,在某些时期,某些宗教组织确实可能过分追逐物质利益。但是,究竟何为“过分”,其实是一个很难判断的事情,而现代知识分子似乎相信,宗教组织总是过分地逐利,那主要是因为,他们混淆了信仰、宗教、宗教组织,而相信宗教组织只应当与人的灵魂打交道,不应当与钱打交道;只要与钱打交道,就是“过分”。
  当然,知识分子对于宗教、宗教组织还有很多成见。恐怕基于这些成见,现代知识分子十分乐意传播宗教、宗教组织的丑闻,甚至不惜添油加醋,将其予以放大。这也正是“和尚兄弟”的照片被网络知识分子不假思索地转发的理念根源。这些照片满足了转发者的理念需要,他们根本无暇对此进行真伪判断,尽管只要具备基本的常识,就可以做出和尚系假冒的判断。
  更有趣的是,当公安机关拘留了这两个假冒和尚之后,有知识分子又在网上为这两个人的权利辩护:“任何宗教的信徒,如果希望享有不受世俗权力干预的信仰自由,那就不应该指望世俗权力来维护宗教的声誉。”可以推测,这种说辞是以政教分离为本的。
  然而,政教分离具有十分复杂的含义,它绝不意味着宗教、宗教组织就与政府完全无关。至少,当宗教组织权益遭到侵害的时候,法律及政府必须提供救济。宗教组织既然是有形的社会组织,那么,与任何自然人或者法人一样,它也就有自己的名誉权。这样的名誉权,法律是应当予以保护的。而政府拘留“和尚兄弟”,也正是基于这一逻辑。穿着海青,旁观者就会认为,这是出家人。穿着海青却在大庭广众之下从事与戒律完全相反的事情,旁观者一定会认为,就是出家人在做这样的事情,并产生极为强烈的负面感受,也即佛教宗教组织的名誉权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应当被制止,公共权力为此而出面是必要的。
  在“和尚兄弟”被拘留后,笔者曾写过一条微博:“当初那些看到图片不假思索就对佛教作痛心疾首状的人士,是否出来道个歉?”我的意思是,知识分子恐怕应当反省百年来的惟理主义迷信,以更健全的态度对待宗教,简而言之,就是尊重宗教。
  过去30多年来,中国出现了一场宗教复兴,在这个急剧变化、因而人心皆惶惶不安的时代,各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正统宗教对于端正人心、创造和维护良性社会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宗教?
评论 转载

造句:秋风假和尚开房中的宗教偏
造句:秋风假和尚开房中的宗教偏见
傅一河:普利策奖的“主旋律”享誉世界的美国普利策奖一向以“揭露性”为“主旋律”。例如,近日揭晓的第88届普利策奖:“公众服务奖”的得主,目光犀利地考察了美国劳工阶层的死亡和工伤情况,将那些违背基本的……张静:社会建设:传统经验面临挑战一在经历三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政府提出了“社会建设”的口号,虽非及时,但的确点到了目前众多社会问题的关键。从管理者的角度看,社会建设的目标是重建基层管理秩序,而从研究者……温振春:择善而从有担当“爱提意见的、爱发牢骚的居民,也得列入走访慰问名单。”日前,北京市民政局部署系统内百名局长31天走基层活动,要求干部不怕市民发牢骚、提问题、讲意见。如此敞开胸怀听民声的做法,赢……陆学艺:中国的社会结构断裂了吗现在有社会学家认为,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出现断裂,更重要的是社会阶层断裂了,特别是在1998年以后,整个社会固化了。不可否认,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手上有个几千块钱就可以办个小企……李剑芒:当婊子可以,立牌坊不成今天是我的生日!一些读者不让我闲着,纷纷指向《少些“韩寒”神话社会多些希望》。一看,是我最火的凤凰博客。点进去一看,呆了!此“I默多客”是今天建立的帐号,今天发表的文章,……周鹏:“特供”茅台的秘密在大多数消费者心中,茅台酒意味着财富、权势与地位。倘若这瓶酒上还印有醒目的“特供”字样,更容易让人产生政治优待的联想。但事实上,在“特供”茅台受人追捧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条隐秘而……以己之心,度古人之腹方连辛“史官杰作玄武门之变”读后用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用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批评历史,批评历史人物,这是五四之后浅薄的文化人们惯常的事业。方连辛称:一切正史都是歌颂唐太宗的。因为,那些史料都是在唐太宗的授意、监……刘洪波:仇怨与暴戾为什么疯长“激情杀人”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媒体对各种恶性案例的报道中,“激情杀人”,就是非预谋,场境所激;如果互动场境变化,杀人就不发生,这也是血腥之下稍可予人安慰的。然而,一个社会里,……韩寒:来,带你在长安街上调个头十年前,我在北京租了一个夏利开,人虽不面,无奈车慢,所以很知趣的开在机场高速慢行道上。车里坐着朋友,我俩当时都是愤青,正激烈批判着腐败和权贵,突然后面一辆奥迪贴近晃灯,并用警报……秋风:“假和尚开房”中的宗教偏见前些日子,网络上疯传一系列照片。照片显示,两个穿着僧衣海青的男青年与女伴在地铁内喝酒嬉戏,又和女伴去酒店开房。不是事后卖弄,笔者当时就断定,此事必有蹊跷,4月2日我的一条……陈行之:无言是最高的轻蔑鲁迅先生有一句名言:“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见《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末编》,1936年)我理解先生的本意可能是,当道义占据制高点时,对于不屑的东西是不必要回……辜世伟:甲申三百六十年祭六十年前,一篇吊祭李自成革命的短文在西柏坡被毛泽东当作整风教材推荐给了全党同志,当时正是毛泽东即将带领胜利之师进京赶考的前夕。这就是《甲申三百年祭》。至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读……
应凤凰:林海音筆下的城南舊事向阳:战后台湾文学传播困境初论:一个文化研究向度的观察应凤凰:周梦蝶诗集《还魂草》应凤凰:吴浊流的〈先生妈〉汪涌豪:隔代的声音陈旧的人物向阳:灰色的年代晦澀的夢想北岛:《今天》的故事刘绪贻:我所知道的吴宓教授白先勇:从《台北人》的缺失说起林淇瀁(向阳):猛撞醬缸的虫兒〔1〕胡赳赳:翟永明:不适的诗学白先勇刘俊:文学创作:个人家庭历史传统
产权理论与我国企业制度改革那些惊艳你80。90年代港星男神华裕唐城(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冲浪品牌(动力冲浪板品牌)《你能成为最好的数学老师》读书笔记与人关系紧密的动物会进化的一代比一代聪明吗唐僧西天取经路上的艳遇地方政府的选择性治理:制度基础与优化机制为什么骂人时一般说“不要脸”而不说“不要面”?柜台试用彩妆品卫生又安心的绝招八年级上册教案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教师中心稿)6位女明星突然消失在荧屏,各有各的苦衷,有人失婚有人削发为尼
©2025网站地图最近更新文明上网我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