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各种行为都有规范,其中"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就是一种宴席文化规矩,民间称"两不吃"。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有道理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问题。
  1、上了菜的宴席
  上了菜的宴席,说的是啥意思?我想就是说宴席上,人已坐好了,已经上了菜,要开席了,如果这时你出现了,看到这种情景,就不要上席了,赶紧走开。
  有人感到奇怪,难道上菜开席了,就不上席吃了?我想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主家根本没考虑你,没看重你,你来不来无所谓的,没把你当回事,照样开席;这席还是不吃为好。二是主家把你给忘记了,也说明沒重视你,还是有自知之明,走开为好。三是你来晚了,其他客人都齐了,不等你了。这时你来了,要知趣赶紧离开,人家都坐好了,就不能再吃了。
  还有一种情况,别人家请你吃饭,你到时,桌子已上满了菜,其实这种情况放在今天是很正常的,人家上好了菜等你入席,也没啥不妥。但在过去,讲究宴席礼仪,这可能就不好。
  请别人吃饭,一定要等客人来了,然后让客人点一些喜欢的菜,征求客人对菜品的意见,有没有什么忌口的,喝什么酒等,这之后再上菜,充分表明了对你的尊重,看的起你。这时你吃起来会很开心。
  否则,你没到,人家也不管你,按人家意思上了菜,这在宴席礼节礼貌上就有问题。客人未到就上了菜,甚至开席了,就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这时,再好的菜,你吃起来也没味。
  2、下了桌的酒
  下了桌的酒,什么是下了桌的酒,简单的说就是指在宴席上大家没喝完的酒,席散了,主家把剩下的酒合装一个酒瓶子里,拿回家喝,这就叫下了桌的酒,不值钱了。
  这些下了酒桌的酒,拿回家自己喝v点问题都没有,但如果拿来招待客人喝的话,就不适合了。
  一是对客人不礼貌。拿剩酒,下了桌的酒招待客人,是对客人的不尊重,瞧不起人。二是不卫生。不管怎么说,这些是别人喝剩下来的酒,会不会有传染病,像肝炎什么的,都容易传染。三是名声不好。拿下了桌的剩酒招待客人,不地道,不友好,不礼貌,一旦传出去,说你喝的是别人喝剩下的,不仅自己的名声不好听,主家也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招待客人一定要用新酒。
  当然老话"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不仅不能吃,这句话还可用来表示一个人没有价值了,不值钱了,没有用了。因为,对一些人来说,你没有使用价值了,你才就是那"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一点利用价值也没了。
  总之,我们认为人生不吃两饭,"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讲的还是有些道理的,这些礼仪在今天仍还是要讲究的。
  阁片来自网络
  "人生有两饭不吃"是为人处世的哲学,也是提醒自己:组织饭局不要犯了大忌。吃饭是一件非常庄重的大事,不可应付,不可懈怠。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非常有道理的,请听我仔细分析。
  01    什么叫上了桌的菜?为什么不能吃呢?
  作为主家来说,上了桌的菜有以下几个意思
  1)
  《随园食单》中有记载:物味取鲜,全在起锅时及锋而试;略微停顿,便如霉过衣裳,虽锦绣绮罗,亦晦闷而旧气可憎矣。
  他的意思就是说,食物的美味,只有刚刚起锅时才能尝到。如果菜做出来,放凉了再食用,那么鲜美的味道就品尝不到了,就像发了霉的衣服,总会一股怪味。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现,如果菜凉了,确实会失去原有的味道。而在等客人的时候,菜凉了,变了味,即便是再好的美食,也味同嚼蜡。
  2)
  如果主人将菜一次性上齐,其实就有催促主人食用的意思,有点赶紧吃完走人的意思。
  这个大家可能深有体会。你去做客,本来想边吃边聊聊天,喝喝酒,可是主人将主食都端出来了。大家都知道,只要主食一吃,基本上饭局就该结束了。
  我有个亲戚就是这样,每次去做客,满桌子的菜,全部上齐,米饭端上来了。那就只能边吃主食,边吃菜,菜还没怎么吃,酒没喝,饭吃完就饱了,然后就下桌,前后不到20分钟。完全失去了饭局的意义。
  3)
  上了桌的饭菜,在我们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给去世的人添加的贡食,是非常不吉利的。
  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人去世,要将所有的菜品摆放在桌子上,默默哀悼,等待去世的人先享用,而后活人再食用。当然,地方风俗,不能足一而论。
  4)
  对于主人来说,客人不是那么重要,反正来了赶上就吃。这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小结:
  如果客人去做客,客人准备了不新鲜的食物,或者有催促客人的意思,就是说明你在主人眼里的地位不高,重要性不够,那么参加这样的饭局,就是自讨没趣。
  当然,作为客人,如果主家提前做了邀请,那么就必须按照预约时间参加,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提前跟主人打招呼,以便主人调整菜品,或者宴席时间。
  02    为什么下了桌的酒,又不能喝呢?
  《随园食单》有云:凡人请客,相约于3日之前,自有功夫平章百味。
  意思就是:凡是请客,必须提前跟客人约好,客人才能安排自己的时间,不至于到时候误了时机。
  所谓下了桌的酒,就是饭局即将结束的时候,想象一下,残汤剩饭,一片狼藉。这时候主人邀请你去参见这样的饭局,心里是什么感受?
  1)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菜已上桌,或者饭局已经到中途,甚至快要结束的时候,才给你打电话参加饭局,这样的饭局,最好别去。
  有人说,铁哥们之间,没必要斤斤计较。
  恰恰相反,如果是关系非常到位,那么饭局之前不约你,只能说明你在他心里并不重要;如果是关系一般的,那么此时邀请你,无非就是想请你帮忙,一点诚意都没有,这样的饭局有什么意义呢?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饭局就是这样,我正在家里做饭,哥们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去吃饭,说他们还没吃,就等我呢。我家里的饭菜都已做的差不多,便不想去。但是经不住他再三想请。
  去了酒店才发现,他们都吃的差不多了,满桌子的碗筷,桌子上被啃过的骨头,油渍汤渍,地上还有随意倒下的酒瓶,大家东倒西歪的坐着,还有一个甚至喝倒在桌子上了。
  见我一进屋,都说我去晚了,冷落了他们,要罚我喝酒。我说我空腹不敢喝酒,有几个便起哄说我不给他们面子,于是就给我整了一直玻璃杯子,满满一杯酒,让我一口喝。
  就这样,一口东西没吃,被灌了一肚子酒,还被人说我耍大牌,不给他们面子。
  我去,到底是谁不给谁面子?
  后来,遇到这样的饭局,我一律不参加。
  2)
  我们也会发现,很多人赖着酒桌不走,大家早已经吃完喝足,准备撤退,可是总有那么一两个人,抱着酒瓶不撒手,天一杯地一杯,一圈一圈的喝酒,就是没酒了,茶水也要喝到底。
  因为 你一个人不走,大家都心不甘情不愿地陪着你。大家体会到的不是你的热情,而是你的无聊。
  我一个朋友就是,别说喝酒了,就是没有喝酒,聊天就能把你聊死。扯天扯地,聊东聊西,从自己的出生,到自己孩子满月,从谈恋爱到工作,从心情到身体,没有他不说的。
  每次喝完酒,那个话多的说不完,而且都是那些车轱辘话反复说。大家其实都很厌烦,又没法说出口。之前觉得有这样的人,能活跃席间气氛,后来就觉得讨厌,有时候酒后胡言乱语,反而坏事。
  所以,参加饭局一定要心里有数。
  小结:
  下了桌的酒,一是主人对你的不重视,认为有你也行,没你也可。如果参加这样的饭局,会让同桌的其他人觉得你的下贱,觉得你跟主人的关系肤浅,甚至觉得主人看不起你。
  久而久之,会让你的形象大打折扣,越来越不被人重视。
  什么人才吃残汤剩饭,那不就是乞丐吗?
  懂了吗?
  我的体会:
  人一辈子要参加很多饭局,也要组织很多饭局,而每次饭局,总会有一个主题。
  所以,大家如果要请客,一定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很多人非常讲究。一个饭局,组织好了,事情就会办得圆满,但是有的人请客,花费了很多精力和金钱,最后却落不得好。
  同样,有的人经常参加饭局,却不受人待见。而有的人,几乎不怎么参加饭局,却让人尊敬。
  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不但我们不能参加,同时自己组织饭局的时候,也要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想,自己都不愿参加,别人愿意参加吗?
  人到中年,尽量不要参加毫无意义的酒局。
  我拿下一个大项目,为此老板摆酒庆功,我故意晚到一会儿,他们却已经开席了。酒席结束,一位同事让我把剩余的酒喝掉,我刚要倒酒,老板一把按住我的手,轻轻地说:"假如你把这酒喝了,你的面子就全丢尽了。"
  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年前我刚上班的时候,那时我什么也不懂,就凭着一股子蛮劲,什么事都要争个先,想以此在职场上打出一片天地来。
  我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小企业里当销售。一开始我虚心求教,想从其他同事身上学一些销售经验,可呆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们的使用的方法很落后。
  比如他们在销售一样件产品时,要么把价格压得很低,让公司没有多少利润;要么就是请客送礼,钱花了不少,可业绩还是上不去。
  我觉得他们这套方法实在老土,完全和我在大学里所学的先进的销售理念格格不入。于是我另辟蹊径,用我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开展工作。
  我在推销一件产品之前,会详细了解产品的性能,做好销售计划,在跟客户见面的时候,我以打质量牌为主,让产品能给客户带来实际利益。
  起先我的业绩并不好,当时流行在酒桌上谈生意,不请客吃饭根本没人愿意跟你谈。不过我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不久之后我的业绩有了起色,而且客户满意度很高。
  老板对我的能力也逐渐赏识起来,把一些重要的业务交给我做,为此我十分得意。可销售部的其他同事对我的眼光则变得越来越异样了。
  不过我并不在意这些,甚至不屑一顾,然而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差点在销售部呆不下去。
  有一次,一个客户来找我隔壁桌的同事谈业务,他急需一批货,可他要的型号正好没有,我同事介绍的产品他又不满意,所以生意没谈成,那位客户遗憾地走了。
  我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脑子一转突然有了主意。我拿起一份产品资料追了出去,在办公楼门口拦住了那位客户:"你好,我是小秦,您要的产品我有。"
  那位客户疑惑地看着我,我接着说:"您要的那个产品我们的确没有,但我可以介绍您另一个产品,跟你需要的功能相似,价格也差不多,您有兴趣的话我给您看一下。"
  那位客户听从了我的话,我领他到一间茶室里详细地推荐了我的产品,他相当满意,就向我订了货。
  这下我那位同事不干了,他大光其火,指着我的鼻子骂道:"姓秦的,你懂不懂规矩,抢别人生意,你要不要脸!"
  说完他还要过来打我。我自持年轻力壮,再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就顶撞他道:"是你没本事抓不住生意,怪我有什么用。"
  我这么一说那位同事更受不了了,拿起杯子就朝我扔了过来,我不服气,跟他扭打在一起。可气的是,其他同事不上来解劝,还在旁边起哄,给那位同事鼓劲。
  还有人冷言冷语地说:"这小子太狂了,是该揍他。"
  最后还是老板出来把我们分开。他把我叫进他的办公室,劈头就问:"你抢了他的业务?"
  我支支吾吾地说:"是他和客户谈崩了,我才推荐了另外一种产品,没想到客户要了,这不算抢吧……"
  老板冷冷地看了我半天,说:"你熟悉业务是好的,我也知道你想提升业绩,但做事要讲规矩,这次饶了你,下不为例。"
  然后老板到销售部门安慰了那位同事,同时重申了争取客户要注意流程,不能相互倾轧,这笔业务的提成我和他一人一半。
  老板的做法总算让那位同事熄了火。工作还在继续,但我明显感觉同事们都对我敬而远之。
  我对此依然满不在乎,自己没本事还怪我?我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果然没多久,由于我的一个特长,为公司拿下一个大项目,我自我感觉大放异彩。
  那是一次业务招标,很多同行企业都参加了。原本我们公司规模小,老板没想参加,不过因为他在这个行业里人缘好,所以他的一位朋友力荐了我们。
  对于这次招标,老板投入了很大的心思,召集我们销售部门天天开会订方案。我们也非常卖力,大家集思广益,制定了最后的招标书。
  竞标那天,老板带着我和另一位同事到了现场。轮到我们时,我发现主席台上坐着两个外国人,老板在做自我介绍时,有位女士在老外后面用英语给他们翻译。
  当我的同事在讲解招标书的时候,我隐约听见那位女士的翻译,但发现并不专业,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次来参加竞标的人好像没有人会讲专业英语,除了我。
  我在大学里专业英语相当好,工作后一直没有使用的机会,今天我觉得有用武之地了。我跟老板说:"老板,我能不能做个补充发言,用英语说?"
  老板惊奇地看着我,问道:"你行吗?"
  我说:"行!"
  老板向主席团提出申请,获得了批准。我站起身来,用娴熟的英语做了补充发言,尤其是重新解释了那位翻译翻错的地方,两个老外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久好消息传来,我们公司和另一家大公司同时竞标成功,将合作建设那个项目。老板高兴得大大夸奖了我一番,并决定摆酒庆功,还特别关照要我坐在他身边。
  我因此洋洋得意,心想,这次庆功宴我就是主客了,让其他人嫉妒去吧!可就是这场酒席让我几乎丢尽了脸面,让我学到了人生的另一课。
  老板在一家大饭店里摆了酒席,当天还特地不让加班,同事们结伴前去赴宴。看到他们高兴得样子,我心里嘀咕:你们能吃上这顿饭还不全靠我,今天我才是主客。
  为了显摆自己的身份,我故意说家里有点事,办完了马上就去。然后出去逛了一圈,晚了半小时才赶到饭店。
  我一进包厢,看到酒席已经开始了,大家都举杯欢笑,对于我的到来没有一个人起来欢迎。我一下子蒙住了,我不是这次酒席的主客吗?怎么我没来他们就开始了?
  还好老板上来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才来呀",就让我坐在他身边的位置上。
  整个酒席上,同事们争相给老板敬酒,说着拍马P的话,却没有一个人理我,就算老板对我做了表扬,换来的也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
  我感到很尴尬,也感到有些委屈,可又不敢破坏气氛,只得自顾自低头喝酒吃菜。
  酒席快要结束,那位上次说我抢他生意的同事忽然对我说:"小秦,以后你就是我们部门的领头羊了,把剩下的这些酒喝光。"
  其他同事也起哄地说:"喝,喝掉它。"
  我不明所以,拿过酒瓶就要给自己倒酒,这时老板伸过手来一把按住我的手,把脸凑到我耳边轻声地说:"不要喝,假如你把这酒喝了,你的面子就全丢尽了。"
  第二天,老板把我叫去,微笑着对我说:"昨晚酒席你是不是感到很委屈?"
  我低着头不说话,老板又说道:"我知道你委屈,你以为昨天你是主客,可没人把你当回事,你怎么能不委屈呢。"
  我依旧低着头,可感觉到眼眶有些湿润,我赶忙睁大眼睛,不让泪水流下来。老板让我坐在椅子上,接着问道:
  "你知道老人有句话,‘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吗?"
  我摇了摇头,我确实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老板向我解释道:
  "假如有人请你吃饭,你去的时候酒席却已经开始了,那说明你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客;酒席结束了,这时酒就不能再喝了,再喝就是自讨没趣,脸面会丢尽的。"
  "小秦啊,你应该是昨晚酒席的主客,怎么会变成陪客呢?"老板认真地看着我说,"就因为你太傲太狂了。你是有能力的,但你要记住,做事就是做人,如果你做人不到位,业绩再好也会被人瞧不起,那样你就只能从主客沦为有你没你都一样的陪客。"
  "其实昨晚我是想等你来了再开席,但看到其他同事心有怨气,再加上你是故意晚来,所以我不等你先上了菜,就是要治治你这份傲气。"
  老板的话让我羞愧难当,也让我幡然醒悟。
  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和礼仪非常讲究,酒桌上的行为就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质,也能看出一个人在别人眼里的地位。
  "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就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不仅是喝酒吃菜的事情,更是对一个人做人做得好不好的一种体现,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这句话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
  不吃上了菜的宴席, 指的是开席后才到的人。一般设宴招待客人,都要等客人到全了才能开席,这是对每一位客人的尊重,客人还没到齐就动筷吃喝起来是对后来者的不敬。对于这种有失人格尊严的宴会最好不要参加,人家宴会开始了就不要再去了。如果是人家早约定好了开席时间,如果去晚了,那是自己失信,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喝下桌酒, 指的是宴会间喝别人杯中的剩酒。宴会上是一人一杯的,如果有人喝不干派别人喝,不但是对人不敬也是不卫生的,宴会上不缺酒,你喝不了就喝不了,何必去让别人喝你的剩酒。
  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假如你还偎上去,用农村人的话说:你就没有一点价值!
  说一个笑话。说的是几个人凑在一起喝酒,其中一人拿的是名酒,就一瓶。大家刚开始喝,又来了一人。这人一看是名酒,瘾就上来了,说:我来晚了,自罚两杯。咕咚一口干了一杯,又倒了一杯。其他人赶忙拦住:你别这样,本来就没打算喊你的。你这可好,一瓶酒马上被你自己干完了。
  这样的人,用农村老人的话说:没有一点价值。人家话都说得很明白了,本来就没打算喊你的。你还自作多情地要自罚两杯,不感觉无趣吗?
  一般情况下,几个人聚一聚,总是要等着那个有事晚来的人。要是菜上得快了,还会压一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这就是礼节,是对人的基本尊重。
  假如有人约你去一个饭局,恰巧你临时有事要晚去一会,你还专门打电话说了。等你办完事到了饭店,看见他们都快喝好、吃好了。这时你怎么办?什么都不要说,赶紧坐下来吃饭。不过要记住一条,今后这几个人的饭局就不要再参加了。
  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不尊重人。
  我的理解是这两种饭不吃的原因是,别人没有拿你当回事,吃了这两种饭别人更看不起你,
  "上了菜的宴,下了桌的酒",是古人有关传统饮食文化中自尊和尊人的谚语。
  古无虚谚。
  虽然很多人知道这句谚语,但对其真正含义并不十分清楚。那"上了菜的宴,下了桌的酒",古人为什么称为"两不吃"?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宴席以及它的意义。
  古人认为宴席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仪,更是区别贵贱身份的象征。酒敬有钱〈权〉人,上位必贵人。
  他们认为参加宴席,"位下而上看不饮,位上而下坐更不饮,不居傲也不遭辱乃宴席之风也"。
  古人认为参加宴席,并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这里面有很多礼节性的东西,虽然不可能做得十分周全,但最码要做到"不居傲也不遭辱"。
  如果参加宴席时碰到"上了菜的宴"或"下了桌的酒",是该吃还是不该吃呢?
  高叔被我们村的人称为"老学究",也是村里唯一一个坐"凳头子"的人。能得到这样的称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
  解放前高叔家里比较富有,高叔从小就上过几年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对礼仪仁智信了解透彻,加上他又能说会道,所以村里凡是有办喜事的〈无论红喜还是白喜〉,都要请他去主持。
  因为农村人最爱讲究传统礼节,普通人是应付不了那个场面的。
  就比如同样是在堂屋里摆席,客人多和客人少席次的摆法就不同,如果摆得不对,那些爱讲究的人就会不肯入席。还有就什么人该坐哪里不该坐哪里,懂规矩的人一看就知道。
  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对比较正式的宴席,在开宴之前和宴席进行到一定时候,主办方先要说好话〈书面叫致词〉,说完后客方也要回好话。如果说得不好或回话回得不好,就会丢尽颜面。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个技术活。
  我小时候就曾经亲眼目睹过高叔"舌战群儒"的经过,不过那时我还小又事隔多年,具体的过程记不清楚了,但有一点我是记忆犹新的,也是从那次起知道了什么叫"娘亲舅大",也是从那次起我真正觉得高叔很了不起,很崇拜他。
  有一次村里有个叫小六的娶媳妇,听小六说他媳妇家那边的人最爱讲究礼节,并且个个能说会道。在请高叔来主持的前,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高叔,好上高叔有所准备,免得到时尴尬。
  高叔听了后对小六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尽管放心好了,到时看我的。
  我记得那是1973年阴历12月初八,因为年少爱凑热闹,所以一大早就围在小六家看热闹。
  因为距离小六媳妇娘家路程比较远,所以上午十一点半,抬嫁妆和小六媳妇娘家送亲的人才到家。
  在高叔的安排下,一切都循规蹈矩地接待了小六老婆娘家人,从小六媳妇娘家人脸上的笑容可以看出,在接待他们的礼节上应该是满意的。
  但在接下来开席和宴席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些插曲。
  结婚这种宴席是比较隆重的,所以对礼节也很看重,来不得半点差错,否则场面就会很尴尬,甚至收不了场。
  在农村堂屋是中心位置,所以重要客人都会安排在堂屋里就坐。
  我们那里举办重要的宴席,堂屋里一般放四张桌子,堂屋靠神龛左右各摆一张桌子,靠大门口也是左右各摆一张。靠神龛的两张桌子的位置最重要,也是最重要的客人就坐的。哪个位置该坐什么人必须安排得对。
  左边桌子靠堂屋中心哪个位置为第一席位,是这次宴席中最重要的客人坐的,比如小六结婚,按礼节这个位置就由小六舅舅坐,并且这一桌8个人,也都是小六舅舅家里人坐,别的客人不得随便坐,除非没有坐够空了座位。
  并排右边那张桌子,靠堂屋中心的坐位为第二席,重要性仅次于第一席,按礼节应由小六老婆娘家人最有地位的人就坐,同样这桌8个人都应该是小六老婆娘家人坐。
  本来这样安排就是对的,但这一次小六媳妇娘家人却不肯就坐,他们说高叔这样安排席位是错的不懂规矩,他们应该坐第一席,理由是他们是新娘娘家人,又是第一次来做客,他们才是这次婚宴的主宾。
  高叔却不认同,他说你们也应该称是舅舅家,又是第一次来做客,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主宾,但农村有句俗语叫"娘亲舅大",既然是舅舅最大,那么最主要的两个席位,第一席和第二席就应该由两个舅舅家人坐,但是小六舅舅家是旧亲,你们是新率,按规矩小六舅舅大过新舅舅家,所以第一席应该由小六舅舅家坐,如果把小六舅舅家安排在第二席,那就说明我不懂礼节。当然如果你们觉得这样安排不妥,我可以跟小六舅舅协商,如果小六舅舅同意,也是可以让你们坐第一席,前提是小六舅舅同意。
  小六舅舅是个识大体的人,考虑到是小六新婚,不愿扫了这份兴,所以也就同意坐第二席。
  当然,这还是"斗智斗勇"的开始,最重要的是在后面,不过很遗憾的是那时我还小,根本不懂这些礼节,又事隔多年,具体说了什么我也都忘记了,不过我记得在开席时说好话〈致词〉环节(农村人喜欢在这个环节斗智斗勇,斗赢了就觉得很有面子),高叔面对小六媳妇娘家人的轮番"轰炸",他却对答如流,不卑不亢恰到好处,也正因为这样,这个环节足足"斗"了有20分钟,场面十分热闹。
  为了不耽误宴席时间,也好给小六媳妇娘家人一个台阶下,高叔在敬酒时故意犯了个常识性错误,右手特意不托起酒杯底而认输,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高叔在给对方台阶下,当然也有点…。
  自从这一次以后,我对高叔从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因此也有了想跟他学习的想法。
  后来有事没事晚上都要到高叔家玩,听他讲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大概高叔也看出了我的意思,也就不吝赐教。
  开始教我怎样写请柬和辞帖之类,后来就教我些礼节方面的礼数。同时,只要有机会就会带我到处做客,身临其境地学习。
  记得1982年,我那时在读高中,有一次星期六下午回家,晚上象往常一样去高叔家。高叔看到我就说,回来得好,明天跟我去你一个堂姑家做客,你堂姑爷60大寿。我问她是哪个堂姑,他说是秀秀堂姑。
  秀秀姑自从她父母被她在外省工作的哥哥接去以后,就很少看到她了。既然是堂姑爷进60岁,按家族规矩娘家人是要去祝寿的,只因她父母和哥哥都不在家,就由"坐凳头子"的高叔代劳。高叔看到我回来了,就叫上我刚好有个伴,顺便让我见识一下场面。
  因为秀秀姑家离得有点远,所以第二天早上九点钟吃过早饭,高叔就带着我往秀秀姑家赶,怕到时候赶不上开席时间。
  一路上也不停憩,紧赶慢赶在一点钟的时候,就到了距秀秀姑家一山之隔的山这边,只要翻过这座山就能看到秀秀姑家了。
  高叔看了看戴在手婉上的电子手表,看时间还早,一路上又没休息过,就停下来坐在一块石头上,然后跟我说先休息一下,然后再爬山,翻过这座山就到了。
  大约休息了10分钟,我们就开始爬山,爬到山顶,高叔就指着山下一座红砖房屋说,那就是你秀秀姑家,你看到没有,好象有很多人,看来客人不少。
  大概是高叔年纪大了,眼睛看远点东西有点模糊,他只看到有很多人,但没看清楚:那些人坐在席上己经开始吃了。
  当我把己经开席了的情况告诉高叔时,高叔还不相信,还问我是不是看错了,因为在他心里,他是代表舅舅家的,是最重要的客人,怎么可能有最重要的客人没到就开席的道理。
  高叔怕我没看清楚,跟我说,你年轻走得快,先走近些看清楚,如果真的开席就往回走,我们就不去了。
  本来我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但高叔非得要我走近点看,我只好往前走了约500米,清清楚楚地看见是己经开席了,然后按高叔说的往回走。
  我走到高叔跟前,高叔说我们回去,等下到饭店我请你吃包子〈他知道我爱吃〉。
  在往回走的路上我问高叔,大老远的走到家门口了,为什么又不去了,高叔说等下到饭店坐下来吃包子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不进去的原因。
  到饭店高叔要了5个包子,给了我3个他自己两个,还炒了一盘回锅肉,边吃包子高叔一边跟我说为什么不进去的原因。
  他告诉我,以前的老人就说过,"上了菜的宴席"是不可随便吃的,就比如秀秀姑家的寿宴,我们做为最重要的客人,又没有超过一般情况下开席的时间没赶到,他们不等我们到就提前开席,对于我们来说是不能吃的。为什么呢?
  首先,按照农村习惯,我们是秀秀姑娘家人,老话说"娘亲舅大",我们是这次寿宴最重要的客人,理应等我们到了以后才能开席,那怕是我们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赶到,等也要等我们到了才行。
  其次,他们不等我们到就提前开席,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不尊重秀秀娘家人,当然也间接的说明秀秀姑在婆家不被尊重。
  既然他们不尊重我们在先,那我们不去参加寿宴理亏的是他们,不在于我们。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还去参加寿宴,那就是自取其辱,另外也说明我们不懂规矩,所以碰到这种情况,这种宴席是不能吃的。
  当然,如果是自己没有及时赶到,主办宴席方又推迟了开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要去,去了还要主动自罚酒三杯以示歉意。
  凡事都有例外,有些人自恃是舅家人,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没赶上开席时间,也都要去参加宴席,甚至大闹宴席的也有,但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不但难为了对方也贬低了自己,最起码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没素质的人。
  高叔说到这里,我们的包子也吃完了,高叔便起身对我说,走吧,我们边走边说。
  在路上高叔跟我说,除了"上了菜的宴席"这种饭不能随便吃之外,还有一种酒也是不能随便喝的。
  我好奇的问,酒虽然也分三六九等,但只是口感和酒的后劲不同而已,如果在宴席上还挑剔别人的酒,岂不是显得自己不近人情?
  高叔说不是这个意思,参加宴席当然要客随主便,但我要告诉你的不是指哪种酒,而是指"下了桌的酒",也就是说大家的酒己经喝到尽兴,然后把酒撤下来开始吃饭。象这种己经开过封的酒,主人再拿出来给客人喝,如果碰到这种情况,这个酒也是不能喝的。
  至于为什么,高叔没有细说,只问了我一个问题,说一般情况下家里的残汤剩饭是怎么处理的?
  我说是用来喂猪或鸡鸭。这就对了吗,高叔接着说,喝剩的酒虽然不能用来喂猪喂鸡鸭,但是如果用喝剩的酒,在重要场所拿出来招待客人,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如果碰到这样的酒就不要喝。
  当然,这种酒只是在重要场所不能喝,如果私下里是两个要好的人一起喝酒,就不需要太多的讲究。
  首先,能私交甚好,来身就说明双方能互相尊重,不存在看不看得起的问题。
  其次,说不定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因为有时候,喜欢喝酒的人爱收藏好酒,而这种至爱的好酒是不随便拿出来喝的,只有碰到要好的人才会拿出来,并且是浅尝辄止。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农村俗语更是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哲理性内容,它涵盖了生活中方方面面,是人类数千年智慧的结晶。
  "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习俗,但现在很多人都把它抛之脑后了,我觉得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践踏。虽然这句老话在今天看来有点过时,但我认为它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个是告诉我们如何尊重他人;二个是教会我们如何自尊。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而其中的饮食文化,酒席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所以,在民间流传下来的,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被称为"两不吃"。
  先说上了莱的宴席(在这里婚宴除外),因为我们请客,不管是宴请朋友,同事,领导,亲戚,规定了时间后,一般都是等客人到了以后再点菜,也是对客人的尊重,特别是重要些的客人,更是要询问有没有什么忌口和特别喜欢吃的?虽然我们常说客随主便,但请客的人一定要征求意见,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试想一下,别人请你吃饭,你按正常的时间到了以后,菜已经上桌了,只能说明请客的人,不想征求你的意见,或者说不太看重你,有一种爱吃不吃的感觉。所以碰到这种情况,客气的话,找个理由直接走人。这样的宴也没必要吃了。
  下了桌的酒,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宴席快要结束,桌上摆满了空瓶酒,喝的差不多或者是要结束了,才通知你来,那么你还会吃吗?二是指宴席上剩下的酒不能拿来招待客人。如果你去参加朋友的宴席,桌上摆的是半瓶酒或者喝过的酒,你肯定不会再继续喝。
  现在请客吃饭,虽然很随意了,但是碰到以上两种情况,这样的酒席还是不吃也罢,因为别人不重视你,你爱来不来,你还吃个什么劲?没意义。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别人请你吃饭,你因故迟到了,一定要联系请客的人,让他们先点好菜,别让别人等的太久,到后一定要道歉。
  图片取自网络,侵删
  中国一直是礼仪之邦,祖祖辈辈流传下很多富有哲理的俗语和老话,这些老话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和为人处事之道,并且即使是在现在也对人们的生活和与人交往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在烹饪学校学过三年厨师,毕业以后又在大大小小的酒店工作过,对于很多老辈人讲的餐桌上的礼仪经常听到,比如"酒半茶满把客欺";"待客不摆三盘菜";"客来敬主烟不受";"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等等这样的老话和俗语。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桌的菜,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一,上了桌的菜有三层意思
  ①.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中国人都有祭奠祖先的习俗,祭奠和摆供时要摆上果品和菜品,这些是用来祭奠先人的,自然摆上供桌后是不能动的,动这样的菜品是对先人极大的不敬。
  ②.人在社会中与人交往,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饭局,这个时候如果做为被邀请人去参加,对方没有等到你到场菜已经点齐和上桌,说明你是这场饭局和酒局上无关紧要的人,而且对方也没有把你放在眼里,这样的菜自然是不能动的。不过好朋友之间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迟到,自然这个规矩不算数。
  ③.家里招待客人和厨师做菜的时候,菜在锅里或刚盛出来的时候都会要提前尝口,这个时候时不失礼的;如果在菜摆上桌子以后,客人还没有来到或坐齐,这个时候去动是极其不礼貌的,也是对客人的极大不尊敬。以前家里来了客人,家长都会在菜出锅的时候给家里的孩子盛点,而且不允许孩子上桌去动菜,就是出于这个道理。
  二,下了桌的酒有两层意思
  ①.酒局是很多人经常遇到的,而且酒局的目的五花八门,很多人遇到酒之后没完没了,当酒局即将结束,大家要求把酒撤下去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还要酒喝就会令人厌烦。经常会遇到一些喝酒的人,大家要求桌上酒喝完就撤,但是有人还没有尽兴还要一瓶瓶的要,这样耽误别人的时间也令人厌烦,并且是极大的失礼行为。
  ②.参加酒局的还有一种人,酒撤下桌以后会要求打包带走,或者是还想喝。这个时候喝的属于残酒,喝这样的酒会被人笑话,并且也会打招待人的脸,认为自己没有招待好,这也是极大的失礼行为,并且以后会被人瞧不起和远离。
  结语:
  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宴席的菜,下了桌的酒"。其实主要意思就是想表达人们在平时社交活动中,需要遵守一些餐桌礼仪和规矩,这样以免失礼和被人笑话,这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老人言:人生有两饭不吃,上了菜的宴席,下了桌的酒,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老人说的这句话也未必全对,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老人说的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你人还没到呢,人家就开了宴席,这种宴席你还吃了干啥?人家喝不完、剩下来的酒让你喝,你还喝了干啥?说白了,就是关乎尊严和面子问题。
  老人言说的也有道理,人活一世,要有尊严。人家不给你面子,看不上你,没把你当回事,你还不如识趣的离开,不吃这种宴席,不喝这种酒,人活得要有点骨气和傲气!
  但是在我看来,人这一辈子,也不要太执拗,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你要是混上领导、公司高层了,可以这样做,没问题,因为你地位在那呢。可假如你本身就混的不咋地,窝窝囔囔的,还要到处求人,你就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说白了,人家叫你来吃饭,是看得起你,说明心里至少还有你,要是一点没有你,压根也不会叫你,眼不见心不烦,对吧?你就别那么多事事了,你以为你是谁呀?你有骨气,有傲气,有志气,等你有了一定地位再说吧,现在这种情况,就只有忍、迎合的份。除非你想躺平,不想混了。
  人家把下了桌的酒拿给你喝怎么了?我就经常喝人家喝剩下的酒,也是很好的酒啊,有茅台、五粮液、金沙回沙酒、习酒、天之蓝等等,怎么了?一点毛病没有。我又不是局长、副局长,我摆什么谱,装什么啊,人家拿给你喝就不错了。平常我自己买酒喝都不舍得买100块钱以上的喝,能喝人家剩下还不错的酒就很好、很知足了!
  人的地位不行,就别那么多事事了。当然了,我说的以上这种情形都是跟还不错的同事、朋友一起,要是跟压根就不熟的人喝或者跟自己求不着的人喝,我也会拿拿架子,摆摆谱,您说对吧?
  最后,想说的是,现在的江湖不是打打杀杀,真的是人情世故。个性是个好东西,但是在你没有一定地位、一定靠山前,还是左右逢源、中庸之道点好啊。
  欢迎关注我,谢谢。

秋季进补,记得给家人喝这汤,简单炖一炖,营养足补气血,别错过进入到秋季,秋季开始凉爽一些,但是也别忘调理身体,这个时候容易受到湿气入侵,身体非常虚弱无力,一定要多喝滋补养生的鲜汤,武汉人本身就喜欢喝汤,我家也不例外,喝藕汤不如喝它,它就是猪立秋了,天气转凉,吃火锅啦立秋了,天气转凉,阳气由盛于外而转向内收敛。养生家认为,秋天饮食宜酸润,少辛增酸是为了使人体顺应自然界敛肃之气,平肺气,避免肝气郁结受病。现介绍一款清油火锅的具体操作。火锅,可以说十分钟就能搞定的低脂肪酸辣汤开胃又好喝天气越来越冷了,今天我们来做一个低脂的家常酸辣汤,酸辣过瘾,暖心暖胃,好喝还不胖哦用料番茄2个香菇3朵金针菇半把嫩豆腐1块火腿1根泡发木耳1把水淀粉半碗香菜2根生抽2勺陈醋2勺陈醋含寄生虫最多的3种肉,很多人经常用来下酒,没营养还贵如果你也喜欢美食,点击关注,每天不断更新精彩内容!导语含寄生虫最多的3种肉,很多人经常用来下酒,没营养还贵!相信大家也知道,每年到了当下这个季节的时候,天气比较炎热,温差又比较大,身体虚弱的人,不妨多吃这种食材,40块钱一斤,再贵也要多吃想必很多人都去夜市品尝过美食,里面的各种烤串烤鱼麻辣虾尾等等都让人垂涎三尺。这其中麻辣虾尾是以小龙虾为主材,再配以辣椒,花椒和其它香料制作而成。成菜后,色泽红亮,味道鲜辣,吃到嘴里超简单花样米饭做法,经典好吃不腻香菇滑鸡煲仔饭用料琵琶腿干香菇油菜大米大葱姜生抽老抽糖蚝油干淀粉水步骤鸡腿去骨,切大块儿。将葱姜与鸡腿香菇放一个大碗里,撒上淀粉,加生抽老抽水,充分拌匀,腌20分钟。砂锅放入米和水怎么蒸米饭才粒粒分明有光泽?姥姥用了一辈子6个窍门,太实用了欢迎您来到美食的殿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想要米饭粒粒分明有光泽,万万不可直接下锅蒸,记得多加这一步!。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记得关注或分享哟!大多数人都喜欢吃米饭,特别是南方人最怎样将大米做成筋道好的米粉条?米粉是指大米经过浸泡,蒸煮,压条等一系列制成的米成品。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爽滑入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南方消费者)的喜爱。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比较简单的土豪界的大米,长得丑,味道却极好,一般人吃不起现在的物质资源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都非常高,想吃什么好吃的,基本上都能满足,对于很平常的白面大米,那是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在六七十年代,人们是非常穷的,平时连肚子都填不饱,根本不会讲原来,这样喝红茶才是最高境界有人说红茶代表幸福,绿茶代表苦涩,因为红茶喝起来口感清甜,绿茶喝起来可能稍微有点苦涩。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看个人的口味,所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就好。说到茶,就让小植想到了前两天分享的茶叶菠萝新吃法,长这么大现在才知道,那些还在削皮吃的已经out了春季正式菠萝上市的季节,一般就直接买菠萝直接去皮就吃了。买了新鲜菠萝出不完的话,拿来入菜也是极好的,菠萝咕噜肉酸甜可口,老少皆宜哟!菠萝除了入菜,也可以作为主食的食材,最出名的就是
30元吃到撑!魔都高级吃货才知道的美食街,全是种草清单地址蓝村路496号人均27元被住在这附近的朋友墙裂安利的这家香港煲仔王,是小编打卡的第一站。说实话,有点被圈粉了。腊味叉烧煲仔饭算是他们家的一大招牌了。满满当当一大份煲仔饭,30块炖排骨时,这一步很重要,不少人忽略了,难怪肉硬塞牙还有腥味为了给家人增加营养,补充钙质,我们一般会选择炖排骨,不光肉好吃,汤也好喝,特别有营养。但是不要小看烹饪,有些小小的技巧,如果你没有掌握好的话,那么同样一道菜,你做出来,味道就差远了酒店大厨积累20年的调味秘方,立刻让菜的味道大变样!酒店大厨积累20年的调味秘方,立刻让菜的味道大变样!菜菜觉得,一道菜好吃与否,里面调味料的口味至关重要。好的调味汁,完全可以让一道菜彻底变得不同。整理发布爱死五香味汁的菜菜1麻辣味快上车!我们去香港元朗扫荡小吃街啦周末,不上班,宜逛吃逛吃。主要食堂香港元朗又新街攻略对象孖宝去骨海南鸡幸福堂元朗烧麦皇后尝鲜菜品3道觅食时长半天今天,竹小哲要带你们在香港元朗手起花钱,手落钱光,眼都不眨地吃完一条千里香馄饨汤料怎么配?难吃的馄饨千篇一律,好吃的馄饨万里挑一。福建沙县小吃里的千里香馄饨就属于后者煮好的馄饨,皮薄馅大,馄饨皮爽滑可口,馄饨肉一口咬下去脆脆的弹牙,汤汁鲜美,毋庸置疑,一定少不了鸡精味精一学就会的10道吉祥菜,你还不会哪一道?01hr鸿运聚宝盆(川汁烧虾球)食材中等大小的鲜虾500克豆瓣酱(剁碎)1大匙番茄酱1大匙酱油1小匙姜末5克蒜末5克葱末5克料酒15ml(1大匙)白胡椒少许淀粉1小匙水淀粉1小匙糖几道经典美味的家常菜,10分钟就能吃上,送饭下酒最合适!糖醋水面筋1。水面筋洗净。2。水面筋切成片(也可撕成条)放在清水里,适量加些盐浸泡。3。沥干控水备用。(可以挤掉面筋吸收的水份,防止入油锅溅油烫伤。)4。取红椒青椒适量切成小方块。春天孩子长个黄金期,这道家常蒸菜,简单营养,孩子爱吃长得快莫愁厨路无知己,谁人不识小面姨。大家好,我是小面姨。今天小面姨给大家分享一道醪糟南瓜泥的做法。眼看着春节快要过完了,家里的孩子再有七八天就要开学了,即将迈入新学季。而且时节也已经进新鲜鱿鱼,烧熟后咋变绿色?还能不能吃?原标题新鲜鱿鱼,烧熟后咋变绿色?还能不能吃?新鲜鱿鱼体表呈淡粉红色,肌肉无色有光泽,烧熟后体表呈紫色,肉为白色。若肉色变绿,最大可疑物是孔雀石绿。孔雀石绿是一种染料,也是杀真菌剂,白米饭加一点杂粮杂豆,美味又健康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主食只吃米饭不是最佳选择,其实也不是大米有什么错,而是精制白米惹的祸。精白加工是商家为了让米的口感好样貌佳而进行的一系列处理,这样的加工过程炸薯条,切忌直接下锅炸,多做1步,薯条又香又脆,不油腻不发软炸薯条,切忌直接下锅炸,多做1步,薯条又香又脆,不油腻不发软说到炸薯条,大家并不陌生,可以说男女老少都熟知这种东西。尤其是小孩子和年轻人,尤为喜爱,我们家孩子就经常吵着要吃汉堡和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