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为什么民国军阀大量采购驳壳枪而不是撸子?

  世界近代化以来,也正是军工快速发展时期,武器"德国造"一下子成为了信仰,比如中国就特别崇尚德国制造的武器。
  李鸿章曾代表清政府到西方去采购武器,尽管当时德国没有成立几年,但是李鸿章还是抛弃了英国和法国,选择与德国合作,当时的汉阳兵工厂就致力于仿制德国武器。
  国民政府完成形式上的统一后,也把目光投向了德国,蒋介石曾壮志雄心的要打造60个德械师,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中日战争。
  可以说,从晚清以来,当兵的都会对德国造产生信仰,但是德国制造的两款手枪,在中国的销售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款是1896年生产的驳壳手枪,一款是1908年成为德国陆军制式手枪的鲁格P08手枪。
  这两款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产品,在西方,人们钟情于鲁格P08手枪,而驳壳枪却惨遭冷遇,遭到西方各国政府的嫌弃,没有一国政府将其列为制式手枪。
  然而驳壳枪在欧洲水土不服,漂洋过海到了中国后,却受到各路军阀的吹捧。
  很多人可能会说,鲁格手枪价格明明要比驳壳枪便宜,为什么中国军队不采购鲁格手枪,而采购相对较贵的驳壳枪呢?
  应该说,西方国家购买枪械看重性能,中国购买枪械看重性价比,这就是中国军阀青睐驳壳枪的根本原因。
  相比于驳壳枪来说,鲁格P08手枪问世时间更晚,是20世纪生产的枪械,而驳壳枪是19世纪生产的枪械,两相比较,肯定是鲁格P08要比驳壳枪先进,但是并不能说鲁格P08手枪问世后取代了驳壳枪,因为即使鲁格手枪没问世,驳壳枪也没坚挺过。
  西方军工厂生产军火,直接对接各国政府,只有接到军方的订单,才有可能发扬光大,驳壳枪血统很强,是毛瑟厂研发生产的,半自动手枪,原名叫作毛瑟军用手枪。
  毛瑟军火厂是各国政府采购武器的首选对象,而驳壳枪又叫毛瑟军火手枪,很明显是毛瑟步枪的配套产品,形成与毛瑟步枪的搭配,销售到各国。
  然而从问世之初,各国就都没看上,认为这是个什么玩意,不伦不类,手枪不手枪,步枪不步枪的,简直就是一个"四不像"。
  相比之下,鲁格P08在十年后问世,就受到市场的追捧,尽管制造工艺复杂,价格也不便宜,但并不影响1908年鲁格手枪问世就被德国作为制式手枪。
  一直作为德国军官和士官的自卫配枪,是一战和二战中,最具代表性的手枪,在鲁格手枪的生产周期内,一共生产了200万把,至今还是枪械收藏界的宠儿,在各种电视剧中都有镜头,比如美剧《兄弟连》中一个叫胡伯勒的大兵就缴获了一把鲁格手枪,当时胡伯勒特别高兴。
  走路都要横着走了,结果由于把枪揣在裤兜里,没有下保险,一不小心走火,打到了自己的大腿上,鲁格手枪7.76-9毫米的口径,不但威力大,而且创伤面也大,胡伯勒的腿被打穿,伤了大动脉,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从一战到二战,来自美国的大兵,到了欧洲战场上,如果不能缴获一把鲁格手枪,说明他白来了,如果缴了一把,可以吹一辈子的牛了。
  可以说,鲁格P08手枪已经不单单是一款手枪那么简单,它更像日本军刀一样,成为军官的身份象征。
  跟其他枪械不一样的地方,鲁格手枪极具收藏价值的原因是,一方面,它一直是有一定地位的军人拿的,缴获了这样的佩枪,证明你曾经打败了他的主人;
  另一方面是,鲁格手枪小巧玲珑,辨识度搞,便于携带,容易邮寄,制造工艺复杂。
  种种原因,都使得鲁格手枪,无论是在服役时期,还是在非服役时期,都成为军人们的挚爱。
  相比之下,驳壳枪受到冷遇是多方面的,因为欧洲人给手枪的定义是步枪和补充产品,是拥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能够佩戴的,所以,鲁格手枪早期产品制造更加精良,造价也更高。
  对于收藏者来说,相比于精美的鲁格手枪,驳壳枪给人的感觉就是太傻,太丑了,不但造型难看,就连尺寸也太过于笨拙,这哪里还是什么手枪,太不便于携带了,你让军官佩戴这么丑的佩枪,传出去还有面子嘛?
  当然,不能因为驳壳枪不像一款手枪就否定他的性能,其实驳壳枪可以说是一款划时代的作品,研发者在研发这款手枪时,一定想到了未来战争实际上是冲锋枪与冲锋枪之间的对决,而驳壳枪可以看作是最早,最简陋的冲锋枪了。
  相比于鲁格手枪,驳壳枪能一下子打20发乃至30发子弹,作为全世界第一款半自动手枪,后来又发展为全自动手枪,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远距离射击浪费子弹,而且射击不够精准,但是近距离作战后,就会发现,这枪是真香,子弹比鲁格手枪多太多了,一把驳壳枪的弹容量顶几把鲁格手枪。
  在威力和射速上也不虚,除了丑一点,实在是没什么值得挑剔的。
  那么,中国军阀们为何会看上这款手枪呢?除了性能之外,最早看中的是他的品牌,不说别的,就毛瑟二字就值得买买买。
  在1935年之前,国民政府在打造德械师的时候,官方的订单就有5000把,1937年的时候续订的时候,要求订3万把,这还不算其他渠道而来的,可以说,在中国的任何一支军队都对驳壳枪极为喜爱。
  驳壳枪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其作为制式手枪的情况下,在其生产周期内依然生产了一百万把各式各样的型号,也是一大奇观。
  除了品牌崇拜之外,那就是因为这款枪太适合中国战场了。
  欧洲战场打枪喜欢正面刚,甚至还有排枪时代,让中国人看了,估计都会说,这些脑残,不是排队送死去吗?
  亚洲战场自古就讲究兵贵无常,讲究变幻莫测,讲究出其不意,在热兵器时代,那也是讲究迂回和突袭,总之是出其不意。
  最让人出其不意的地方就是近身肉搏,一下子出现在你的面前,跟你贴着脸打。
  正因为如此,后来的游击作战和运动作战,都讲究部队的运动性,这样的话,一款能够在近距离来射速较快的枪械就是最能打的。
  在军阀混战时代,冯玉祥在西北军中最早组建了"手枪队",就是挑选一些体格不错的人,给他们都配上驳壳枪,专门负责偷袭作战,跟敌人贴脸打。
  在很多战役中,西北军的手枪队都能大放光彩,只不过由于手枪不够,又经常近战,每个手枪队的成员都会背一把大刀,老百姓还误认为其是"大刀队"。
  后来西北军的残部,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喜峰口战役中,手枪队就立了大功,然而当时国人并不知道是驳壳枪立的功,还以为是大刀能砍过鬼子呢,因此赶着时间没日没夜的打造大刀送到前线。
  可以说,中国军队给驳壳枪的定位不完全是手枪,而是一把冲锋手枪,加上冲锋二字,即使比鲁格手枪造价高点他也值啊!
  因为配备驳壳手枪,可以直接省下一把步枪,实际上,步枪才是最贵的。
  一款武器的价值,主要在于其有没有作战的土壤,在欧洲战场,很长一段时间都不需要,而中国很需要。
  但是随着战争形态的进步,外国也发现冲锋枪的优势,后来都纷纷研发出冲锋枪,这里面有没有驳壳枪的理念也说不定了。
  驳壳枪确实有很多缺点,作为手枪体积太大了,携带不便。枪口上跳严重,射击精度有所偏差。作冲锋枪或卡宾枪,有效射程又不足。
  德军使用的速射型毛瑟:与中国军人的使用方式殊途同归,枪身倾斜45度,将枪口上跳转为扫射
  可是,毛瑟军用手枪引入中国并不是作为军官的自卫武器,而是当做半自动卡宾枪和后期的冲锋枪使用。
  1919~1929年,西方对内战中的中国采取武器禁运,步枪、机枪、大炮都属于禁止之列,军阀混战很快将武器消耗光,唯一能正规进口的就是手枪。
  可军阀缺的不是军官的自卫武器,是步兵的半自动火力缺乏。
  刚好,毛瑟C96军用手枪虽然只是半自动手枪,但威力也比较大,也远比栓动步枪的射速要快得多,加装木盒后的有效射程也有150米,又是能进口的德国货,当然大受欢迎。
  所以军阀大量采购毛瑟军用手枪组织起各种名目的手枪队和手枪连,韩复榘甚至编制到了手枪旅。
  西北军手枪队:
  想想都是很壮观的,3000支驳壳枪发起冲锋的景象。可这却是民国时期军工生产窘迫的苦涩写照。
  抗战女战士
  西北军大刀队,其实就是手枪队
  使用驳壳枪须连着枪套,就是将C96驳壳枪当做半自动的卡宾枪,弥补步兵火力输出上的孱弱
  普通撸子,射程与威力远比不上毛瑟军用手枪,进口自然就少。1932年,德国推出速射型毛瑟手枪后,中国迅速进口与仿制,实际是作为冲锋枪使用
  川军装备的驳壳枪:
  因此,毛瑟军用手枪的半自动与速射型手枪合计生产与仿制了超过100万,最少70万支在中国。新中国警方使用到1980年代末,民兵到1990年代才淘汰。
  因为当时欧美列强对民国实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武器禁运。
  1919年5月5日由英国、美国牵头逼迫日本同意对民国实行武器禁运,当时的签约国有英国、美国、法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巴西、沙俄等八国,照会还提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丹麦驻华公使也赞成禁运,未来也会参与进来。但是意大利、德国、捷克都没有在禁运条约上签字。
  这就造成了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在武器禁运的背景下,欧洲轻重武器在远东的售价比禁运前翻了好几番,最夸张的时候1920 年青岛黑市一颗步枪子弹卖到了 1 元,折合海关白银 0.63 两;1924 年的上海,一枝法制左轮手枪及百粒子弹能卖 150 元,是法国马赛原价的十九倍半。
  这就造成一个问题,军阀在军火价格普遍暴涨的情况下,只能采购可以多用途以及在经济上能承受的武器。
  为什么军阀普遍采购"盒子炮" 德国M96式毛瑟军用手枪而不是"撸子",也就是比利时勃朗宁M1900手枪?
  原因恰好是因为德国M96式毛瑟军用手枪在欧洲是被淘汰的不合格产品。
  "盒子炮"德国M96式毛瑟军用手枪一问世就在欧洲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指责。
  "盒子炮"在德军标准手枪竞标中遭到淘汰,原因是驳壳枪有两个致命缺点:便携性差,体积庞大,重达1.24KG的沉重质量,以及僵硬的木质枪盒,根本不适于携带,另外射击精准度不足,后坐力大。
  "盒子炮"在参加完德军竞标后还参与了瑞士军方竞标,结果瑞士人毫不客气的给出最差的评语。
  "盒子炮"在欧洲已经被判了死刑,也就意味着它在远东的价格会相对比较低,因为除了民国那些军阀没人会买,相比欧洲军火界明星产品勃朗宁M1900手枪,"盒子炮"要便宜太多了。
  另外"盒子炮" 改型M1932拥有快慢机的设计,能够实现自动射击,这对于极端缺乏近战连续性火力的民国军阀来说就意味着"盒子炮"在近战时可以当做微型冲锋枪来用。
  那么可以实现自动射击而且价格低廉的M96式毛瑟军用手枪在民国军阀眼中,性价比自然比无法自动射击的纯自卫武器勃朗宁M1900手枪要高。
  为啥驳壳枪比"撸子"好用,就是因为射程远、威力大的原因,枪对于军人包括民团…等武装来说一看:射程、二看:威力 而不是看它的外观是不是漂亮,驳壳枪是战斗手枪,而所谓的"撸子"(北方方言,管手枪都叫撸子,因为上膛的时候要往后撸一下外套筒)都是自卫型手枪,两者在射程和威力上当然不能比。
  旧中国的军阀和民团一类的军事、半军事组织装备都很低劣,除奉系和晋系…等个别军阀有兵工厂外,其他地方的军阀,特别是内地边远地区的军阀,只能靠收刮地皮得来的钱从国外进口军火,飞机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是购买不了的,当时好歹有个"中央政府"买重武器这事儿会受到限制的,外交上这叫:私买武器给地方政府,有破坏外国政权稳定的企图。内政上这叫:"有不臣之心"。哪一条都是严重的问题!问题是话虽如此,但20世纪初帝国主义往中国偷运武器和军阀私买武器是"众所周知的秘密"。
  一枪二马三花口…当中"一枪"指的是勃朗宁M1900手枪(枪柄上有浮雕手枪的图案,所以叫一枪),安中根用它击毙了伊藤博文、卡普兰也用它刺杀过列宁。
  重武器体积太大了不好偷运,但枪械可由商船偷偷的进入到我国,当时的长江根据不平等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进入,可以暗中交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由于战争期间制造了大量的武器,列强国家急需将它们售出变现来弥补战争的损失…一战德国战败后也是要急需将装备处理掉,因为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必须削减和解除武装,与其销毁了不如便宜卖掉,另外一战之后还出现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武器禁运的事情,因为当时"北伐军"要消灭掉北洋军阀!这属于"侵犯"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以"制止"内战为名对中国武器禁运…旧中国没啥国防工业,几乎所有的武器都是进口,对华武器禁运后国防都保证不了了,就在这个时候德国的武器来了。
  与上面图片里的C96驳壳枪10发半自动战斗手枪不同,毛瑟M1932为自动型战斗手枪,也就是咱们民间所说的"快慢机",它是由可卸式20发弹匣供弹,而不是C96的固定弹匣,采用10发7.63毫米子弹弹夹压弹,M1932当然要比C96作战能力强得多,毕竟它是自动武器,以硬质枪盒为枪托在50米内可以与冲锋枪对攻,只不过弹匣装弹量太少了,不过M1932在我国数量较少,还是以C96居多。
  其实C96甚至M1932在原产国德国并不受欢迎,主要是欧洲国家军队现代化程度高,一战期间远距离有马克沁机枪、、中等距离有各型步枪,近战有冲锋枪,所谓战斗手枪地位很尴尬,由于射程近比不上"马克沁"和步枪,战壕战当中也比不过MP18冲锋枪火力持续时间长,所以德国军方不愿意使用它,就是德国警察也嫌它太重了,杀伤能力过大…但它1920年代中后期到了中国就不一样了,由于加工工艺水平高,机械可靠、没有外套筒枪的指向性很好,有硬质枪盒当枪托射击时比较稳定,7.63毫米尖头弹的子弹威力也不错…有这么多的优点,它受到了当时中国国内各种武装的喜爱,不但大量进口,不少地方也进行了大量的仿制,据不完全统计,略正规些的兵工厂产量也在30万支以上,加上其它的仿制枪,数量有可能在60万支左右,这么多的数量也造就了它在我国的一代传奇。
  勃朗宁M1910手枪,由于枪口处外套筒上刻有花纹,"三花口"说的就是它,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用它将奥地利大公夫妇击毙,进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潜伏》里余则成就用M1910防身,也用它刺杀过李海峰,不过这只是艺术加工,拿自卫型手枪搞刺杀实在是太冒险了!因为它的威力太低,而且手枪射击是一门较高的技术,就是现在一般的警员在15米处击中目标就是合格,25米特种部队标准,50米就是凤毛麟角了,余则成应该受过专业手枪训练,但他应该找一支威力更大的手枪。
  手枪有其先天不足,就是枪管太短,子弹发射药低,枪管短子弹在枪管里的运动时间就短,没有充分利用发射药的推力和膛线的束缚稳定,所以子弹出枪口后,抛物线较为弯曲,再加上弹丸质量轻受横风影响很大,本来射手瞄好了目标,受弹道弯曲和风的影响,较远距离上很难击中目标的。
  驳壳枪的正规(豪横)配置,先用M1932压制对方,再也C96歼灭残敌,可惜当时中国太穷,也太缺乏武器了,有一支C96就已经很高级了,起码是个连长。
  总之,驳壳枪比"撸子"有着很大的性能优势,最起码在50米内可以有效的歼敌,"撸子"只能是自卫,到了战场几乎没用,在士兵看来她远不如一杆步枪管用。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驳壳枪和撸子相比,价格其实没贵多少。
  撸子其实并不是具体指某个品牌的手枪,而是民国时期对各种弹匣在握把内的小手枪的统称。因为这种手枪在开枪前需要撸一把——用手拉一下套筒让枪弹上膛——因此得名撸子。
  常见的撸子有枪牌撸子(勃朗宁M1900系列手枪)、马牌撸子(柯尔特M1903及其改型手枪)、花口撸子(勃朗宁M1910手枪)、大眼撸子(柯尔特M1911A1)等等。
  花口撸子和马牌撸子
  而驳壳枪指的是毛瑟军用手枪,不过因为当时毛瑟军用手枪型号繁多,仿造的国家也多,因此驳壳枪也有长苗盒子(长枪管毛瑟手枪)、大肚匣子(使用20发弹匣的毛瑟手枪)、大眼盒子(山西造仿11.43毫米毛瑟手枪)、马匣子(骑枪型毛瑟手枪)等等型号。
  形形色色的毛瑟手枪
  撸子和驳壳枪的型号都如此繁多,加上不同时期这些枪支进口价格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说驳壳枪就比撸子贵。
  比如说1912年北洋政府从德国进口了一批半自动驳壳枪,每支加上500发子弹不过80元。而在1924年,北洋政府又从德国进口了一批警用短管型驳壳枪,每支加上500子弹是70元。
  相比之下,当时国内仿造的勃朗宁M1910手枪,光手枪本身售价也大约需要40元,如果也加上500发子弹,那么和驳壳枪就差不多了,其差距基本可以忽略。
  当然,连发的驳壳枪价格就要相对贵一些。比如1936年国民政府买了一批全自动的M1932驳壳枪,每支加上1000发子弹,需要140元。扣除子弹费用以后,差不多是撸子的1.5-2倍,贵了不少。但是驳壳枪和各种撸子相比,在战场上优势非常明显。
  确实,除了价格外,驳壳枪和各种撸子相比有体积大,不易携带,也不易出枪的缺点,但是其优点非常明显:
  首先,驳壳枪因为枪管长,所以和使用同种子弹的手枪相比,其有效射程要大不少。如果把枪套的木头盒子装在驳壳枪后面抵肩射击的话,那么这个优势就将更加明显。
  其次,驳壳枪除了极少部分型号外,一般弹匣至少能装10发子弹,不少还能装20发子弹(据说还有使用40发弹匣的变态,不过国内好像没有大规模装备)。相比之下,撸子一般只能装7发子弹,两者差距很大。
  第三,驳壳枪有不少型号可以全自动射击,实际上就是小型的冲锋枪,或者说是冲锋手枪,其火力不是撸子能匹敌的。
  而更重要的是民国时期战乱不断,不管是军队还是民间对于火力需求非常旺盛,但是由于机枪、冲锋枪价格昂贵,因此装备并不普遍。驳壳枪虽然本质上是手枪,不过当时它很多时候却充当了冲锋枪的角色,成为近距离作战时的一大利器。
  游击作战和特种作战时,驳壳枪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而撸子只能用于个人自卫之用,在战场上显然根本无法和驳壳枪相比。
  所以在民国时期驳壳枪比撸子流行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后来随着冲锋枪的普及,驳壳枪的缺点就使得它很快被淘汰,反而是撸子被保留了下来。
  所谓的"撸子",是旧时中国民间的俗称,指的是勃朗宁手枪,有6.35mm、7.65mm、9mm等数种口径,主要由比利时的FN国营兵工厂量产;此外,美国的柯尔特武器公司以及雷明顿武器公司,也在制造勃朗宁手枪。
  抗战剧《亮剑》中,晋绥军上校团长楚云飞前来八路军所部考察,指明要到独立团,见识一下在新一团团长任上,从日军精锐坂田联队正面突围,且一炮端掉了鬼子联队指挥所的李云龙团长。
  双方一见如故,马上就称兄道弟了,楚云飞在显示了神枪绝技,左右手"啪啪"两枪,射下树上两只麻雀以后,就将那对雌雄勃朗宁手枪中的雌枪,说是要送给云龙兄,李云龙则称大老爷们,那能用娘们的雌手枪,就要了那把勃朗宁雄手枪。
  这把勃朗宁FN M1906微型手枪,有效射程30米,发射6.35x15.5mm半底缘手枪弹,弹匣容量6发,为了维持弹簧压力,通常在弹匣内只压入5发子弹,在民间眼中就是一把小巧玲珑的"撸子"。
  其实,军迷知道的民间顺口溜:"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指的都是撸子,也即勃朗宁手枪,其中,以"一枪"也即勃朗宁M1900半自动手枪,引进装备中国军队最多。
  枪牌撸子,勃朗宁M1900手枪,采用传统的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与众不同是复进簧装在枪管上方的管子里,是比利时FN国营兵工厂早期大规模生产的第一种勃朗宁自动手枪。
  勃朗宁M1900手枪,全枪长0.162米,空枪重0.61公斤,口径7.65mm,有效射程30米,弹匣容量7发,发射7.65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驳壳枪,是德国产毛瑟C96军用手枪,口径7.63mm,采用机匣上方10发桥夹弹仓供弹,许多驳壳枪没有奢侈的桥夹,就只能一发一发地将子弹压入弹仓。
  全枪长0.288米,空枪重1.16公斤,有效射程50米,随枪配有1只木制枪盒,能与枪柄接驳,供射手抵肩射击,既抵消强大的后坐力,同时提高射击精度;此外,抵肩射击时的驳壳枪,其有效射程能提高至150米,具备了冲锋枪的射程。
  驳壳枪体积大、重量沉,射手提在手中感到沉甸甸的,用起来也不够顺手,因此,驳壳枪不受产地国德国军队的亲睐,却在遥远的东方大放异彩,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民国时期,各地军阀都引进了大量的毛瑟C96军用手枪,有许多国内兵工厂都在仿制,让驳壳枪成了军中的主力装备,排级以上基层军官,包括卫兵等大量装备驳壳枪。
  之所以中国军队非常喜欢装备驳壳枪,原因就是驳壳枪在近战时火力非常猛,特别是在抵肩射击时,不仅杀伤力非常大,而且射击精度也很高。
  在士兵普遍装备5发手动步枪,缺乏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等步兵自动枪械时,10发弹仓供弹的驳壳枪,无疑就成了一把火力凶猛的近战利器。
  撸子,尽管短小精悍,但毕竟6发、7发弹匣供弹,火力仍然稀薄,且有效射程仅为30米,因此,都是军官的配枪,士兵不可能装备勃朗宁手枪。
  驳壳枪,除了装备连排级基层军官以外,卫队基本上都装备此枪,有些军队为了加强火力,专门成立清一色装备驳壳枪的班、排等作战单位,士兵都能装备此枪,目的就是加强火力,打仗时能提高胜率。
  准确说,"撸子"并不是一款手枪,而是战争年代中国北方地区对一系列手枪的俗称,主要指的是弹夹设置在握把内的手枪。最著名的"撸子"有"马牌撸子""枪牌撸子""花口撸子"等等,但这些也并不是全部的"撸子"。在彼时中国北方的很多地区,甚至连小鬼子的南部十四式手枪、也就是著名的"王八盒子"有时候也被称为"撸子"。
  连电影《小兵张嘎》里嘎子这样的孩子都知道"撸子"这玩意儿,说它们没有装备中国军队,恐怕是说不过去的。事实上,彼时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后来的国军,甚至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使用的自卫武器大多都是"撸子"或者"左轮"。那么,为何民国时期中国又会出现上百万的"驳壳枪"呢?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军队不大量装备"撸子"?
  "驳壳枪"比"撸子"便宜
  "驳壳枪"又名"镜面匣子""二十响""快慢机",是中国服役时间最长的制式军用手枪!从清末一直用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甚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警察和民兵还有部分装备这款手枪的……可以这么说说,"驳壳枪"是民国时期军队绝对的"宠儿"!但"驳壳枪"在中国的这种"得宠"却是其"娘家"——德国毛瑟公司最大的尴尬!
  "驳壳枪",大名毛瑟C96军用自动手枪,是毛瑟公司为彼时的德国军方研制的一款制式军用自动手枪,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自动武器之一。只可惜,毛瑟C96生不逢时,刚出生不久便遇上了"冤家"鲁格!硕大的枪身、巨大的后坐力,射击时枪口上下跳动严重、射击精度偏低……而这一切在鲁格身上却绝大多数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毛瑟C96刚出生便"退休"了,德国军方只象征性地下了几单,便把毛瑟C96给彻底抛弃了。
  欧洲各国亦然,对毛瑟硕大的枪身、巨大的后坐力都嗤之以鼻,根本没人愿意购买。毛瑟公司几乎把降格降到了"冰点",可依然还是无人问津。换言之,毛瑟C96比欧洲的众多"撸子"都要便宜!而这,正是彼时"穷得叮当响"的中国最需要的。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毛瑟清库存、中国低价扫货,双赢!后来,毛瑟的库存清光了,但中国市场依然供不应求,反而让毛瑟公司狠赚了一笔!真可谓是时也、命也……最后,毛瑟公司生产的C96根本无法满足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各地的兵工厂又纷纷开始仿制,于是便有了阎老西儿的"晋造"等等。
  "驳壳枪"保养简单、火力强大
  除了便宜之外,毛瑟的火力也是"撸子"无法企及的。作为一种自卫武器,毛瑟C96居然玩出了"小型冲锋枪"的高度!弹容20发,已经足以让毛瑟C96傲视群雄了。后来,这款手枪甚至还研发出了一款40发加长弹夹!更重要的是,因为可以连发,将枪套装于握把后抵肩射击,妥妥地就是一款"小型冲锋枪"。而普通"撸子"的弹容基本都在十发以内、最多也不过十几发,根本无法与毛瑟C96比肩!
  民国初年至二战爆发之前,西方各国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重武器基本上都被列入了禁运名录。换言之,就算拿着黄金,彼时的中国也换不来西方的重武器!但是,作为自卫武器的手枪不在禁运之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毛瑟C96的优势凸显,名义上它只是一款手枪,但却可以当作"冲锋枪"来使用,更重要的是西方还不禁运……这下中国的军阀们乐开了花,不装备几个"驳壳枪" 团、"驳壳枪"营,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带兵的!毛瑟公司同样也乐开了花,原本是一笔铁定赔本的买卖,居然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德国军方为了"补偿"毛瑟公司的损失,也默认了毛瑟公司对中国的出口。
  再就是保养简单的问题了,因为体积大,零部件也普遍比较大,比起"撸子"们精密的零部件,毛瑟C96更加易于保养。这对于彼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的中国军队而言,同样是巨大的利好!这就像《那年那兔》里的骆驼一样:"保养?还要保养?简直垃圾!"对于长期处于作战状态的军人而言,武器保养自然是越简单越好、不用保养更好……这也是毛瑟C96能够迅速打开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驳壳枪"的零件精密度低、易仿制
  "山寨"是咱们中国人的天分!只要看几眼,明天就能做出个大差不差的来……美帝当初为啥不肯让咱们上国际空间站?怕的就是这个。民国时期也不例外,花钱去买不如自己学会造!相对于精密的"撸子",毛瑟C96的仿制技术难度要低很多。于是,中国各地的兵工厂纷纷开始仿制毛瑟C96。要仿制用要有"模板"呀,这无形中也促进了中国对毛瑟C96的进口。
  毛瑟C96虽然有很多不足、甚至是硬伤!但对于彼时的中国而言,绝对是一款最具吸引力的武器。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花说:"能拔脓就是好膏药!"更何况,毛瑟C96相对于"撸子"还有价格便宜、皮实耐用、火力强大、易于仿制等等诸多优势。而且,咱是谁呀?咱是聪明的中国人!不就是枪口上下跳动嘛,咱平扫就是了,一扫一大片……只有"一根筋"的欧洲人才会对这样的问题束手无策。大怕什么?背着这两斤半钢铁总比扛杆红缨枪好使吧?相对于只能作为自卫武器使用的"撸子",民国时期的中国军人自然更加钟情毛瑟C96这样的"多面手"!
  的确,毛瑟C96型驳壳枪的价格的确不便宜,根据现有的资料记载,一把驳壳枪的价格约为20块大洋,而这个价格也能买到一把长枪。但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电视剧当中,驳壳枪的出镜率都远超于勃朗宁手枪。那为啥中国不大量采购勃朗宁而是愿意采购其他文章所说的使用感觉不太友好的驳壳枪呢?
  首先这里先说一下所谓的撸子并不是指同一种武器,最早的撸子手枪是勃朗宁M1900手枪,其实是比利时FN公司早期生产的,也叫枪牌撸子,使用的是7.65口径手枪弹。之后的还有个叫马牌撸子,是美国柯尔特公司生产的M1903式,是M1900的改进型,使用的是9*20毫米手枪弹。第三个是勃朗宁M1910式,也被称为花口撸子。 它9*17短弹药,它比9*20长弹药质量轻,后坐力更小,当时楚云飞送个李云龙的就是这个牌子的。第四种是德国邵尔1913式,被称为蛇牌撸子,
  这些所谓的撸子其实多达十多种,这些仅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它们的特点在于轻便小巧,这也是"撸子手枪"的来源,就是弹匣在握把内的小手枪的称呼,为的就是和毛瑟C-96这种大体积的手枪进行区分。
  首先我们先回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驳壳枪真的没有撸子好用吗?如果对于军官来说,还真是这样,因为撸子手枪体积重量小,随身携带既可以做到装饰及紧急时刻自卫或者自杀用,在欧洲也都是高级军官们才使用。也就是说撸子并不是为战斗而生的,论威力、射程都不如驳壳枪,所以觉得撸子比驳壳枪好那一般是高级军官才这么觉得,按李云龙的话说,那种体积小巧的手枪那是娘们用的枪。
  驳壳枪,本来就是毛瑟公司作为战斗手枪而设计的,所以大容量和大威力是其最显著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它体积和重量偏大的原因。在冲锋枪没有大规模装备前,这玩意就是作为冲锋枪使用的,一战时期德国的暴风雪突击队就是装备这种武器在阵地前冲锋,后来才换装了MP-18冲锋枪(也就是花机关)。
  回到主题,为啥中国不仿制撸子而是选择驳壳枪。这就和中国当时的国内环境说起了,当时除了少数的精锐装备冲锋枪外,单兵全都都是装备拉大栓的步枪,单兵自动火力基本是空白的,而驳壳枪的出现正好弥补了中国士兵单兵自动火力的空白。为啥是它能弥补?首先他的枪管长度是仅此于冲锋枪和手枪之间,弹匣最多可容纳20发,也是出于中间。所以为战斗而生的驳壳枪在中国几乎被当成冲锋枪使用,特别适合近距离的激烈战斗。因此才会被各路军阀钟爱。
  谢谢邀请。驳壳枪是毛瑟、阿斯特拉、晋造的俗称,撸子是M1910、M1935、M1903、1911等手枪的俗称。驳壳枪属于全自动手枪,只要把枪盒装到握把后当枪托就成了冲锋手枪,弹容量大,射速快,一扫一片,射程远,而且使用的7.63子弹比较好搞,所以被乱世混战中的军阀所青睐,大量采购用于亲卫队、突击队、特务。实话说,当时用驳壳枪的队伍可不是我们在老电影中看的那么"土气",而是最时髦和有精悍战斗力的。
  而各种"撸子"都是半自动手枪,因为弹容量小,射速慢,远没有驳壳枪的火力强度,所以地位稍逊。不过在那个用大刀梭镖就能起事的年代,有把手枪就很了不得了,所以不会有人挑剔的。
  花口撸子,打死菲迪南大公引发一战的M910。
  马牌撸子,柯尔特1903,没有击锤的设计使得用起来十分顺手,杨靖宇将军的随身配枪,号称抗战最强撸子。杨将军用的另一把枪是驳壳枪。
  枪牌撸子,比利时FN1900,当时的八路军首长、特工队员最爱用的手枪。
  鸡腿撸子,世界上最丑的手枪,用这个丢人,难怪李云龙用来忽悠妇女同志
  第一,那不叫驳壳枪,那叫毛瑟军用手机,毛瑟厂自称为速射型手枪,因为载弹量大,装上木盒枪套,调整快慢机就成了全自动冲锋手枪,射速快,准确度比较高,成为建国前中国军人,特别是我兔军人的指挥官首选武器!
  第二,撸子也只是中国人这么叫,你说的这个撸子是哪个撸子?中国叫撸子的手枪可有好些个哟!枪牌撸子(勃良宁1900),马牌撸子(柯尔特M1903),花口撸子(勃良宁M1910),蛇牌撸子(绍尔M1913),最后一个,我估摸着你说的是这个,鲁格P08
  如果你问的是这把手枪!那么答案就非常简单!因为贵!因为要卡壳!
  7.65毫米鲁格P08手枪于1898年完成定稿,并于1900年被瑞士用作标准手枪。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支标准军事半自动手枪。 1904年,鲁格手枪不断得到改进。新型鲁格手枪被新型9毫米子弹所取代,并被德国海军采用。
  1908年,德国陆军也开始使用鲁格手枪,并正式将其命名为鲁格P08是军官的标准自卫武器。尽管鲁格 P08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被德国军队用作军官应急枪支,但它已经在德国军队中服役了30年。
  P08手枪具有出色的做工,复杂的零件和漂亮的外观,犹如杀手之间盛开的花朵一样动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官的标准装备,鲁格P08不仅是战场上的显示器,它还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其9毫米子弹头的伤害力不可低估。
  但是!这里划重点!
  鲁格 P08的扳机枪过于复杂和昂贵,并且不能弄脏,因此生产率低且可靠性差。而且零件都是用白钢切出的,因此成本高,不适合批量生产。此外,这种手枪实际上会被卡住,但是比" Oriental Ruger"南部14式手枪要好得多,后者臭名昭著的是"自杀都成问题手枪",不相信的问问东条英机!
  因此,鲁格P08手枪根本不适合进行大规模战争,但它始终是枪械外观独特和工艺精湛的典型代表,并已逐渐演变为德国军官的身份象征。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盟军士兵将P08手枪视为高级奖杯,毕竟,它是德国军官专用手枪。
  知道中国军人为啥不选鲁格撸子了吧!第一贵!第二不可靠!卡壳是必须的!
  那为什么中国军人会选毛瑟泥?
  盒子炮,中国又称驳壳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隔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在中国也称为匣子枪;如配备20发弹夹则被称为大肚匣子。其枪身宽大,因此又被称为大镜面。有全自动功能的,又称快慢机,毛瑟手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流传于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较广。20响的"驳壳枪"和"盒子炮"就是指这种手枪。称之为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在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中, 有一份文件是1912年9月, 陆军部与德商礼和洋行(Carlowitz & Co.)签约, 购买: "七密里六三自来得毛瑟手枪二百杆, 连有木匣手把, 每杆连子弹五百粒, 价计京公砝足银五十八两。 共计京公砝足银一万一千六百两。 在天津码头交货。 关税在外。" 这是自来得手枪一词, 在民国元年即已使用的明证, 可能是最早见诸于公牍之一例, 而速射型要在将近廿年之后才会出现。
  在美国, 因为握把的形状, 一般称之为扫把柄(Broomhandle), 也有由中文翻译而称之为盒子炮(Box Cannon)的。 许多人称速射型为712型, 并说这是毛瑟厂的型号, 事实上这是德国GECO(Gustave Genschow)公司的目录号码, 与毛瑟无关。
  许多人也称盒子炮为C96(Construktion 96 – 96型), 这是在欧洲常用的一个名称, 原先专指的是短管的盒子炮, 与Bolo一样, 也即是有人所谓的警用型。 所谓的Bolo, 来自俄国的布尔什维克(Bolsheviks,苏联共产党及其党员的别称), 因为3.9寸的盒子炮当时为其大量使用之故。
  所以!中国军人为什么不选鲁格,不大量装配呢?
  第一,造不了!钢切割!当时中国直接说我看不懂什么意思!
  第二,太贵!不可能大量列装!德国军官视为荣耀的手枪,不是当时中国军人用得起的!
  第三,连美国军队都把缴获鲁格视为荣耀,试问有可能给中国军人用?
  第四,北洋时期就引入中国,开始仿制!这是中国造盒子炮了!不用自己产的,还去德国买?不现实!
  最后!如果你说的撸子是日本的南部手枪,那还是算了,平均百发子弹卡15发,谁敢用呢?
  你知道了吗?
  最后,中国现役手枪92式,世界名枪镇楼!

烟台哪里卖正宗机关月饼?不贵还好吃?现在都说是机关食堂的月饼,搞不亲楚哪个到底是正宗的机关大院里,去看看大连二哥发布的视频南山公园边上的机关大院,有个进口食品店里就有我们群里有卖的,带防伪只知道鹿鸣是机关小区?就没想在农村宴席上的酒没人愿意吃,成了摆设,为啥?难道是酒不好吃?农村宴席的档次越来越高,提供的酒也越来越好,可大多都没人喝了,有时候甚至原封不动,我觉得原因有几种一,观念的改变。现在的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注重健康,很多人戒烟戒酒了,在婚宴上这种人农村老人说,有一种癞蛤蟆特别好吃,只有南风天才有,有人吃过吗?什么感觉?癞蛤蟆在我地方原来很多河沟里生长我吃过,同吃石蛙蜻蛙味道差不多。癞蛤蟆又名蟾蜍。有毒,人不能食用!可做为中药材!谢谢。能吃的那种不是癞蛤蟆,是田鸡,还有一种叫石蹦,这两种蛙虽然和癞包菜最好吃的做法,下酒又下饭,一顿两颗不够吃,真是太香了大家好,当初今天下午用包菜和粉条解锁一道新鲜美味的家常菜,包菜不要再去简单地炒着吃了,这才是包菜的正宗家常做法,做起来简单易学,又下酒,又下饭一顿吃两颗都不够吃过的人还想吃,包菜和秋天皮肤干燥,来一碗黄豆炖猪蹄,美白又补充胶原蛋白,太好吃了猪蹄是富含胶原蛋白胆固醇的食物,胶原蛋白充盈肌肤,胆固醇又容易使人发胖。食疗书上言猪蹄性味性平,味甘咸。我们可以通过烹饪使其少些脂肪,补充胶原蛋白,比如加入豆类蔬菜。今天做一道家常冀有特色燕赵精品谷言食品让高品质预制菜成为餐桌新宠来源长城网长城网记者段维佳买菜洗菜切菜到炒菜,传统的做饭过程耗时少则几十分钟多则数个小时。撕开包装,加入配料直接下锅,最短只需几分钟,看起来颇为复杂的菜式就能端上桌,这样的做饭新方什么情况?茅台发出降价令,下调300元?这个降价可不是零售价格1499再降300,而是现在的市场价格3050降价300,所以现在的市场价格是2750。这个降价跟8。20号白酒被约谈有关,白酒股票也纷纷下跌,但是我觉得的现湖南菜有什么出名的吗?八大菜系之一湘菜湖南菜,又叫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湘菜制作精细,用料上比较广泛,口味多变,品种繁海南本地名菜去哪里学习正宗?要学做好海南本地菜,有很多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民间学艺,在海南很多乡间,就有很多民间大厨,帮别人操办乡村酒席。我觉得文昌许多民间厨艺就不比海南任何一个地方的酒楼差。你只要有想法有恒心大家爱吃的红烧肉怎么做我能来说说红烧肉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红烧肉的具体做法,这是目前传世文献中的最早记录。故事据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组织民工在西湖筑了一道堤,让你无法自拔的零食是什么?对于拼夕夕,本人还是不大看的上的,但是自从入了拼夕夕零食坑,那真的是一入此坑深似海,以前对拼夕夕的那些误解,真的是太深了,在拼夕夕购买零食已经有一年多了,经常给别人种草,也种草别人
活了20多年刚知道,海苔居然是这玩意儿做的,难怪它们这么像海苔口感酥脆可咸可辣,放到嘴里入口即化,海苔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来搭配一些其他的菜吃,像海苔包饭海苔片海苔碎等。紫菜可以用来做汤炒菜和焖饭等,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这两者之间长得非常像。秋季养生汤秋季本来皮肤就容易干燥,所以我们要经常给皮肤补补水哦,下面的养生汤做法简单美味又可以滋润肌肤哦。板栗银耳汤材料板栗枸杞银耳红枣红糖做法拿出提前泡好银耳,撕成小片。跟板栗枸杞红枣一起酸豆角怎么腌才够脆?老奶奶教我3个秘诀,又酸又脆,收藏了又到了分享美食的时间,哈喽,我是高兴!酸豆角最早起源于我国南方,在湖南和四川等地颇为流行,如今的酸豆角早已经名满天下。无论是搭配米粉面条,还是炒饭炒肉,就连畅销的螺蛳粉都离不开酸豆用剩米饭做辣条,0添加非油炸,麻辣咸香,孩子吃着更放心又到了分享美食的时间,哈喽,我是高兴!小孩子都爱吃辣条,但超市的辣条为了增加风味,大多都添加了甜蜜素等添加剂,孩子经常吃不健康。今天分享一个新的做法,用吃剩下的米饭给孩子做辣条,大东北人爱吃的下饭小咸菜做法,自己在家腌,配粥配饭都好吃又到了分享美食的时间,哈喽,我是高兴!蒜茄子是东北非常地道的家常小菜。以前的人们做蒜茄子用的都是最后罢园的小茄子,这种小茄子水分少,无论是炒还是炖都不好吃,所以人们就把它做成了蒜茄方便面这么香,凭什么说它不健康?方便面厂家直呼冤枉方便面因其便利美味和众多可以选择的口味,一直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尤其是没有时间做饭的时候,方便面绝对是填饱肚子的不二法宝!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方便面添加了很多防腐剂,不健康,方便面真的有儿童零食不健康?这4种零食更适合孩子吃,妈妈们别再选错了孩子爱吃零食这件事情让不少家长们感到头疼,不给孩子吃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给孩子吃又会担心孩子吃太多不利于身体健康。其实,与其阻止孩子吃零食,不如给孩子准备一些营养和味道都不错的健9月30日飞天茅台酒价格行情贵州茅台酒的风格质量特点是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其特殊的风格来自于历经岁月积淀而形成的独特传统酿造技艺,酿造方法与其赤水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受环境的影响超可爱的巧克力冰淇淋火锅吃在广州吃在中国哈根达斯黄沙店是去年新开的店,就在F出口对着的西城都荟外围商铺,午后正好西斜,广州的十二月太阳还是很热情,店铺要尽快装个小窗帘隔一下啊。阳光很是灿烂哦,门口玻璃上还甜品放题,卤味香浓,再来个火锅,约吗?卤校长重庆火锅新店在天河开张,一开业就吸引了无数吃货去打卡!上个月才去了重庆的我,在重庆没有打卡,回到广州后还特意去了。实在是对于火锅完全无法抵挡呢,更何况,还有无限量的甜品哦!!暴打小猪猪不要问有多大的仇,多深的怨恨,与此无关,只是刚好见到一只小猪仔,只是刚好有个勺子,然后可以肆无忌惮来个暴击,最后吃掉,敢问心理阴影有多大呢?香港富临皇宫安华汇店地址安华汇B座7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