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第九单元ampnbsp戊戌变法ampnbsp学案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学案
  【双基梳理】
  戊戌变法
  1、背景:①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②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④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2、过程:
  (1)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创办报刊和学会,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3)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4)百日维新:①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②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④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有利于抵御外侮和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3、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根本原因),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列强也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维新派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善后措施没有跟上,有些改革措施缺乏可操作性。还有维新派急功近利,铤而走险。
  4、影响:
  (1)积极:
  ①戊戌变法的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②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如变革观念、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2)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坎坷。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课堂巩固】
  (xx年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6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4分)
  【课后提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编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6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4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
  186099116007854
  18792874xx51937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项目1888年1894年   工厂数16915985   蒸汽机数4091808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课堂巩固】   (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 :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课后提高】   (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课后提高】   (1)含义: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为主要表现之一的社会转型过程。   (2)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措施: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   影响: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只答"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一半分)   (3)措施: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实行地税改革;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明治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4)共同特点:都采取改革的方式。   启示:与时俱进的改革推动着现代化进程。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分析比较】   1、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原因比较:   (1)社会背景:日本方面——人民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的阶级力量相对较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较大的分化。中国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很不充分;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日本——中下级武士拥有较大武装力量,通过武装倒幕使天皇掌握实权,改革的阻力相对小。中国——改良派不能发动群众,寄希望于毫无实权的皇帝,虽然颁布一系列改革诏书。但根本无法实施。   (3)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世界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还未出现。西方列强正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也为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维新变法期间,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迫切需要开拓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样的情况下变法图强,为帝国主义所不容。

八年级语文下册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范文为了参加全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最近我校组织了校内选拔赛,其内容之一就是上课,于是我选择了上与朱元思书这一篇课文。以前,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一般是按部就班,按照下列流程认识三角形数学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是通过提出三角形认识三角形寻找三角形应用三角形这样一个线索贯穿整个课堂的。但我的重点是在三角形的应用上,因为很多幼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所以找三角形对他们来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从课一开始,学生就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情境,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级孩子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反思反思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反思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是我本学期的公开课,也是我校本学期的第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整体来说,这节课使我发现了数学三年级搭一搭教学反思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有了两方面的知识基础1。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教材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部分完,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将数学教学置身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将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培养置身于学生形式各异的探索经历中,关注学生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并发展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泡泡乐教学反思范文今天是周二早上第三节,一年级的美术课泡泡乐。我让孩子们在吹泡泡的体验活动中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然后探究可以用什么形式和那些材料来表现这些美丽的泡泡。之后,孩子们开始在本子上创作,小学语文我叫神舟号教学反思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我叫神舟号,主要讲述了嫦娥姐姐与神舟号的对话,课文最后讲到嫦娥想回家看看。针对这一话题,我进行了课文延伸教育。师嫦娥姐姐回到了家乡,乡音乡情教学反思范文乡音乡情是北师大版四年级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中的主题二的第一课时。在了解家乡人的智慧家乡传统与进步,见识了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之后,学生的视线开始转向广州民间文化探索。乡音乡毽子里的铜钱教学反思第十单元以金钱为主题,安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在毽子里的铜钱中作者追忆几十年前的一位烤山薯的老人不要毽子里的铜钱的一个故事,故事里中人与人之间那种真诚,文中作者刻画了一位慈祥谦卑的老人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的教学反思孩子特别喜欢新奇有趣神秘的事物,而且他们喜欢冒险,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本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孩子的这一心理规律。课的开头就让学生进入了一个让他们感到新鲜好奇的氛围里,并且在每一个关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西师版一年级数学610的认识说课稿范文610的认识说课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位于2426页上,包括例1例2例3和课堂活动13题。二教学目的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学情等共设小学音乐春天的旋律的优秀说课稿范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春天的旋律的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x三只小兔幼儿园小班语言说课稿一说教材三只小兔应该说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童话故事了,那为什么孩子们对它还是青睐有加呢?因为作品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三只小兔成为有人的感情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形象。这三个形象既有兔子的语文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1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稿让学生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说课稿,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一第八课ampnbsp辛亥革命第八课辛亥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过程和方法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2019年中考政治辛亥革命119年ampnbsp两岸交流大发展专题专题七辛亥革命1XX年两岸交流大发展热点材料链接热点材料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热点材料二XX年10月功绩怎么造句功绩拼音注音gongji功绩解释意思功劳和成就。功绩造句1他们企图贬低你在那次功绩中的重要作用。2我的意思是人们想升迁靠的是手段而不是靠他们的功绩和贡献。3第三,无论人们怎样看待杜盼红军说课稿学段目标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2培养音乐感受和鉴赏的能力。3培养音乐表现的能力。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教学目标1情感与体验感语文飞夺泸定桥教案设计前言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困绕着我们的老师课文长,课时少,怎么处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篇幅较长,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学生年龄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教起这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