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期末考试放榜,世界吓一跳,中国叹口气

  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冒着热气出炉了。看看这成绩单,班主任有俩情绪:
  嚯,又吓一大跳!
  嗯,还得长叹一口气。
  1、吓一大跳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疫情下这开局,晃得全球睁不开钛合金眼呀。
  西方唱衰了大半年,台词变来变去,一三五崩溃论,二四六威胁论,周日野球拳随便抡,中国还是这个和和气气闷声发大财的样子。这么多年,增长率就这样,一点儿进步都没有,就说你羞不羞?
  还真瘆得慌呢。关键是,2021年中国的外部环境实在是恶劣之极,美帝国牵着恶奴们,整晚上在门口开着大喇叭跳广场舞,中国根本就没法儿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相当于你明天就要考化学了,头天晚上你老妈还在你耳朵边看《雪中悍刀行》,你说咋考?那是真的考底子呀,不是头天晚上复习得有多好,而是这一年的上课作业到底坚持得怎么样。
  再看看老百姓。藏富于民很重要,是一个国家基本盘稳定的底子。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8万元人民币,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排名全球50名左右了,接近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下限。中国已经很明显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了。这个数字,代表着在国家体制下的"人均效率"在同步增长,这当然跟人口绝对数量有关系,也跟产业布局有关系。中国在全球最大数量人口条件下,居然冲过了平均数!去比较一下印度,总量全球第六,人均只有2354美元,排名世界140名左右(全球共197个国家)。中印人口总量差不太多,人均呢,中国是印度的6倍左右。三哥翻了翻眼,装作不知道。
  2、叹一口气
  形势好像蛮不错?!
  马不停蹄的中国,二马一错蹬,迎面撞上了心急如焚的美帝国。美帝国搂头盖顶一板斧,要将中国砍落马下!所以,两军对决,不是发展速度快不快的问题,而是"硬实力"到底怎样,尤其是"缠斗"中的绝对实力到底如何。
  像俄罗斯,实力确实早已大打折扣,但短期搏杀的实力却不弱,像冷不丁一照面的程咬金,所以真打起来一点儿都不吃亏,吃亏的是长期全面对抗,假以时日,俄罗斯要被美帝国活活耗死。俄罗斯特别像关羽,一刀就能斩了对方大将!大战300回合,可就不如赵云了。
  而中国又最像赵云。
  中国的麻烦跟俄罗斯不同,俄罗斯是单点突出,全面虚弱;中国是扛得住全面对抗,也不怕干架,独独几个单点很吃亏。比如对抗最激烈的高科技领域,中国吃够了苦头。中国老觉得差那么口气就老是被摁住了,你说憋不憋气?从哪儿泄这口气呢?
  这口气就叹在这儿。中国被美国揪住了这几个瘸腿科,往死里整。而这个瘸腿,最终体现在一个指标上:人均GDP。这是今天要论证的重点。
  美帝国GDP总量当然比中国还要大,但中国基本上已经逼近了美国的80%,真要在战争情况下火拼经济实力,中国再叠上强大的制造业加成,丝毫不怵;但在全面对抗下,中国为什么就那么难受呢?因为人均效率比美国差得远,还只是美国的不到1/5。这代表着,虽然中国人更能吃苦,但中国人吃苦的"余地"太少了,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得勒紧裤腰带,中国现在跟美国斗,还得靠"咬紧牙关",远远不是应付裕如。这不表示中国干不赢美国,而是说,干起架来,中国太苦了,挺划不来的。
  所以,中国人这小日子,还早着呢,追求幸福生活,任重道远。而全球可都心里乱明白:中国的发展,才是解决全球百年大变局的关键,中国若不发展,全球就是美国统治下这个不死不活的样子了。
  什么时候就可以松口气,在跟美帝国全面对抗时,就可以不那么吃力了呢?得那个"质变"的数字和总量真正到来时。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做了一个预测,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人均的一半,中国这对抗的"余地"就充裕了,当然同时中国的GDP就达到了美国的2倍,大砍大杀的硬实力就足够了,世界的一个全新格局就将重新界定,中国碾压美国。这时不会有谁再来找中国的麻烦,各国洗干净脸贴上来还怕贴慢了呢。
  但这口气也就叹在这儿。人均GDP提升这件事情,推进的过程要远远远远复杂得多。
  3、人均GDP不是个算术题:要"各自创造整体提升"
  中国14亿人口呀。再盛大的生日,全班14亿同学都挤进来,买再大的蛋糕,这么个切法每个人也就拈块渣。中国从清末开始,攒下的穷人实在太多,这蛋糕明显不能这么分,分蛋糕必定引发社会动乱。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关于财富问题,永远都不是"分蛋糕"的事儿,而是怎么"分开做蛋糕"的事儿。隔壁印度三哥可不懂这个,用种姓制度一区隔,让穷得掉渣的首陀罗们和贱民们直接穷死,到下一世慢慢轮回去,剩下上面的婆罗门(僧侣)、刹帝利(贵族)和吠舍(商人)参与财富分配,印度也就装作富裕太平了。但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呀,终极信仰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面对的是全民生存和全民富裕的巨大挑战。资本主义根本就不需要考虑这些鸟责任,也就中国政府最傻,扛着个"全民"压得喘不过气,还整天被西方世界指手画脚冷嘲热讽。
  中国从1978年开始,明确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叫"阶段性目标"和"阶段性做法"。现在手头宽裕点儿了,共同富裕势在必行了。全国一盘棋,拉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就变成案头上的第一事务了。2020年底,脱贫摘帽全面完成,中国人调整一下呼吸,要开始"追求幸福生活"。
  但均贫富这玩意儿不能"硬分",不能把富人斗倒了平分财富,那样社会创造财富的激情就给干没了。办法其实要"分开创造""各自致富"。这里面的政治智慧可深了去了。改天树干做个专辑来说道说道,想看这个专辑请下面留个言。(估计大多数人看长文看到这儿已经放弃了)
  所以,大体量短时间下,不能简单粗暴分蛋糕,人均GDP要赶上来,得由国家统筹指导调配,然后"各自创造"(这是关键词)。一旦需要各自创造,那么就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扶持资金开始有机分配了。不是简单把总量做上来,然后大家做算术题分呗。不是把富人的财富给分掉,而是将"发展"资金调配到落后地区和落后人群中,你还不能直接给,他现在还没那个创造财富的绝对能力,要通过有能力有意愿的先进人群,渗入带动贫困人群。这有点儿拗口,所以才要弄个专辑慢慢讲。但今天到此为止,只说人均GDP不能盲目短时间靠总量提上来,就是既不能一刀切地富者越富穷者越穷,也不能一刀切地劫富济贫。不是数字上看到了人均提升,而是实际上每个人就是多创造了那么多出来。
  4、中国穷点儿,这是那么长时间的后遗症,要少想暴发户的事儿
  从清末开始,慈禧老太太连着瞎搞了五味地黄丸,中国就不像样子了。民国乱世,又续上多少年的内战,接着国际敌对势力挤压,加上新中国初期,发展经济也不怎么在行,中国这通混乱和落后,那是世世代代攒穷人。富不过三代,穷起来可是一代连着一代,真穷呀。
  从70年代后期,中国才逐渐改善了国际经济环境,一大波擅长搞经济的领导人上阵,整个政府体系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成为中国的压倒性事务。然后,中国式智慧在美苏之间硬生生创造了一小段自由的空间,中国获得了难得的和平发展空间。太不容易了。
  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历经十年才挤进了WTO,正式进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中国终于是哪吒三太子踩上了风火轮,忍着被美帝国薅得浑身血珠子,全力以赴死死抱紧全球供应链。从2001到2021,区区20年时间。中国几乎一个大跨步走完了西方200年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其实已经扯着蛋了,不能要求再高了。
  现在和平发展经济的窗口期已经消失了。中国又进入美帝国四面围堵挤压的恶劣条件中了。美帝国现在不想薅中国,躺下来让美国鬼子薅也不薅了。美帝国现在只想做一件事儿:彻底灭了中国,太吓人了,给你20年就折腾得全地球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鞭炮齐鸣,现在全球就二人转了,再过10年,就剩你一个独角戏了。
  美国必灭中国,速灭中国,这早已是美帝国朝野共识。
  当然,中华民族是"不死的",这也早已证明了5000年,美帝国怎么想的根本不重要。因此中国人是有耐性的,发展与生存,都是个长线的活儿,要慢慢来。美帝国急得满嘴火泡,那跟中国没关系,中国人的忍耐与隐忍,在今天国际环境陡然恶劣时,发挥出了厚积薄发的超级效果。中国可能是穷点儿,但绝对不弱;最穷的时候也没亡过国,现在兵强马壮的,自然心里稳稳的。
  要说中国的发展,最佳姿势,那就是三个字"不着急"。提升人均GDP,确实是当下中国最大的挑战,但依旧是"不着急"。
  这个定位这个姿势很重要,也很嘚瑟,更很安全。"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中国就是那个网红"吾皇猫"。
  别人整不死咱们,暂时穷点儿慢点儿,其实还算挺满足的,心里有底儿,嚯?
  5、人均GDP是个战略布局和战略步调的问题
  GDP总量是个很蛊惑人的数字,反正感觉是越大越好。
  这是大实话,GDP越大,整个国家可动用的钱就越多,国家就比较耐造,尤其在特殊对抗时期,要一举赌博式对抗一下子,那是相当有诱惑力。但国家存在的价值,可不是为了吃春药雄起那么一下子,而是长期为民众创造福祉。民众的福祉并不在"总量"上,而在这个"人均"上。
  但总量越大,当然人均就越高,这个逻辑成立不?这个逻辑成立,但这样算出来的人均GDP,实际价值并不大。甚至也不是越大越好,这是个战略问题。
  人均GDP其实就是个产业布局问题,基本上GDP越多进入到高科技、金融、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那么人均GDP就会随之拉升。中国要提升人均水准,也基本是这个方向。但只这样想是有问题的!
  因为中国并非处于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自然的国际分工。中国不是印度,印度三哥始终不成器,左看右看对全球大国威胁不大,所以,印度尽可以靠着服务业拉升,中国没这个条件。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个从不惹事的惹不起的大国,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在美帝国的严密监控分析解剖和攻击中。美国整晚不睡觉盯着中国这儿呢。
  树干提醒一下,无论你多么希望中国人富裕起来,一定不要忘记这个大背景。走错一步,中国就会被美国抓住命门一把掐死。关于人均GDP这件事儿,也是同样道理。
  提升人均意味着向"高科技、金融、服务、高端制造"进行产业转移。这个大方向没问题,但恐怕不是现在要做的事儿。因为美帝国就等着中国马上这么干,美帝国希望中国干的事儿,就千万不要干,要反着来。
  美国最怕中国制造来掐他脖子。现在最希望中国这条全世界最发达的供应链和全世界最庞大的制造业,赶紧转移出来,美国人做梦都想剥夺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你要是自己主动给甩了出来,傻不傻?美帝国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做中国的工作,你要提升人均GDP,就得干点儿有技术含量的事儿呀,是不?
  不全是。和平和战争时期,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现在的形势,一旦中国主动退出了中低端制造业,那么美帝国对中国制造的绝对依赖,就马上开始喘过气来了,美帝国对中国的各种制裁就会马上加码。中国看起来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在勤勤恳恳提升人均GDP,在提升老百姓福祉,实际上,在当前的对抗条件下,却正中敌人下怀,中国的大灾难马上就来了,这件蠢事千万干不得。
  中国可以发展高科技、发展金融、发展服务业、走向高端制造,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放弃中低端制造业。
  中国不放弃,但中国却可以转移,谁让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呢?中低端制造业要有序向中西部转移,绝对不可以离境。而中国的人均GDP之所以现在还急不得,就在于中低端制造业这个产业转移的速度确实没那么快。中国现阶段,重点依旧不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或者对农业进行升级的问题,而是消化中低端制造业转移的问题。中国的城镇化之复杂性和重要性,早已超越了单一国家发展的规划,而是要放到一个"被攻击"的国际环境中来慎重考量。
  中国不能就这么把中低端制造业给丢出去,被印度、越南其他任何国家分而食之,那代表着中国在与美帝国的对抗中将无险可守,中国经济危矣!
  中低端制造业战略转移,是个迟早的问题,而且理想状态应该是全球统一配置,但这是个长线的战略步骤,10年之内,中国不能靠中低端制造业提升人均GDP,但中国却不能放中低端制造业离境。战略是个考脑子的事儿,这比两口子结婚离婚都更要慎重,冲动不得。
  所以,还得慢慢来,一急就出错。人均GDP不要要求太高,特别需要人均GDP的"质量",GDP的来源非常非常重要。一部分来自中低端,一部分来自高端,现在,还得这么搭配着调配着来。
  6、美国想下嘴,碰到的也都是刺
  美国这恶婆婆的日子不比中国这小媳妇儿的日子好过。中国是受尽了窝囊气,但美国这老太婆的寿数已至,自己年纪到了新冠又逼得紧,都觉得气喘得很,毕竟,眼睁睁看着未来属于中国,而自己是一时不如一时了,还想找几个奴才"扶我起来,我估摸着还行",这一路蹒跚跑来跑去净是尿急尿频上厕所了,美国要做坏事,却同时不仅是怕,还虚着呢。
  毕竟,美帝国霸权百年来,财富大部分是"掠夺"来的。美国人挥霍的财富,就是全世界共有的财富。中国的伟大复兴,让全球财富拥有了另一条出路,本质上就是在剥夺美帝国的财富掠夺权,这是美帝国骨子里仇视中国的最大病灶。
  所以,美帝国当然必须马上掐死中国,马上!美国急于与中国决战。这感觉,有点儿像俄罗斯必须马上在乌克兰与美国分出胜负一样,俄罗斯不经拖;而中美之间,偏偏又是美国不经拖。美帝国拥有绝对实力,但中国拥有所有未来。这相当于美国61岁,而中国16岁。
  但至少现在,中国还不那么"耐打",美帝国现在逼中国决战,胜算也许还更大一些。树干说的是跟十年后自己的胜算纵向来比,但无论谁跟中国对战,到底横向胜算几成?其实现在比较成熟的看法是:美国占优势,但终究就是个两败俱伤,中国会直接被打成赤脚大仙,而美国也许就只剩根鞋带了,这叫彻彻底底的双输。美帝国终究还咬不死这后槽牙,就只剩气得牙痒痒了。
  关于"耐打",在综合国力的表现上,其实就是这个"人均GDP"的数量和质量。
  中国的人均GDP的绝对数一旦提升起来,那么中国就会特别"耐打",中国经济的效率就很高,而且伴随着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恐怕会跟美国彻底分庭抗礼,至少美国是块肉,中国也是块肉,没可能为了美国这块儿放弃中国这块。所以,美帝国必须将中国人均GDP压制住;但中国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人均GDP一旦要强行快速提升,中国必然会加速"再让一部分人更富起来",那样创造财富的效率更高,则中国必然将在中低端制造业快速向高端迁移,从第一第二产业向服务业迁移,而且经济金融化空心化将开始出现,那么美帝国就可以利用这个窗口动荡期,像当年直接弄死日本一样,把直接丢下中低端制造业的中国一举闷死。
  你看,对中国的"人均GDP",数量和质量的平衡,美国是不是还真像一个初恋的小姑娘?那是既怕中国不来,又怕中国乱来。这小鹿乱撞,还真拿不定主意呀。
  人均GDP,不仅对中国是个挑战,对美国也是个挑战。双方共同面临着下面这个连环假设到底是否发生:
  第一,中国到底选择何种策略提升人均GDP;
  第二,美国是否有能力抓住中国转型窗口期一举灭掉中国。
  这俩现在都只能猜猜猜。
  这不仅考战略认知能力,还同时考验战略执行能力和战略持续能力。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帝国对中国开始形成了刻骨仇恨,所以,美帝国干翻中国的战略认知和战略执行绝无问题,有问题的是持续按照同一个战略压制中国。美帝国四年一届政府,战略持续能力几乎就等于零。所以,美帝国需要毕其功于一役,在3-4年中一举按住按死中国,过了这个时间点,美国的战略持续就会习惯性中断和重设。而中国当然倚仗自己的一党执政的战略连续性,不断突破美帝国的战略缺口,让美国的压制难度越来越大,最终就像《侠客行》白自在在石室里跟石破天那一仗,白自在无数拳脚落在石破天身上,最终自己手肿脚肿一败涂地了。
  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中美现在是互为石头了。
  在美国眼里,中国现在就像个长满了豪猪刺的大象,美国领着一群鬣狗野狗,转来转去下不了口,必须要吃,又一口都咬不下去,这大呼小叫的,心急如焚又难觅良策。
  7、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十里,绝不是一鼓劲的事儿;而往下一出溜可会前功尽弃!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经济蹽开了大长腿突飞猛进,低调、有油水、肯吃苦、挺听话,全球都喜欢、大家都来用、美帝国尤其能薅,这一晃都40多年了,人到不惑,终于逐渐形成了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西方这一堆小个儿潘长江,不求长进,冷不丁再看这个和和气气的大高个姚明,可有点儿要仰着头,相当不自在;而惟一的一个特大个儿美帝国,也用不起中国这样的替补选手了。
  中国人用自己特有的文化、能力和贡献,打动了世界,在漫长的马拉松中,从远远的跟随,到融入大部队,现在有更多能力承担和领跑,给发展中国家遮风挡雨了,这就渐渐进入了领跑者行列。领跑,不是冲刺,不是意气用事吃春药般呼哧呼哧到前面扛一阵子,不是利比亚或者土耳其式的强行出头。那是能力积累催生的长力,这种长力带来的才是绝对自信,而不是脾气个性上的暴戾。
  所谓自信,就是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微微一笑,对面所谓高手再多,对《雪中悍刀行》的王仙芝这种天花板来说,都一样;乔峰随便喝一囊酒,丁老怪、慕容公子、铁头怪,你们一起上吧!这是身经百战尸山血海中站起来的实践自信,中国人知道中国人要干什么和怎么拿到,不因为外部某些势力或者某个国家的挑逗就暴躁不堪。管你美国、英国、立陶宛、斯洛伐克或者澳大利亚等等,中国如如不动,一路该斗的就斗斗,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发展节奏。
  全球的大变局最后定型,就来自于唯一一个要素:中国的经济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所谓百年未见之大变局,现在就剩下十里之遥,最后一哆嗦了。在面对这个"人均GDP"的关键指标时,头脑更不能发热,慎之又慎。
  中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设定时,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大陆在2021年到2035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要达到4.7%。这当然是小儿科。也就是说,中国只要"正常"发展,2035年,经济总量上就会有绝对把握碾压美国。
  这个前提是"正常发展"。美国当然不会让"正常"发生。现在美国就已经开始倒计时了,这个时间应该不是从2035年倒计时,最远也就从2030年倒计时,若2030年还不能把中国彻底拉下马,那么大约2028年,中国超过美国;2035年中国必然碾压美国。美帝国时代终结,全球新格局开启,人类命运共同体拉开帷幕。2021-2030年,就是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吃劲的10年。
  现在经济学界会以历史数据为依据进行推断,基本比较乐观。林毅夫教授的数字是这样推算的:
  2019年,中国人均GDP为14129美元,是同时期美国人均GDP的22.6%,相当于德国在1946年的情形,那时德国的人均GDP约为美国22%,从1946年至1962年,德国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9.4%;相当于日本在1956年的情形,那时日本的人均GDP也占了美国的22%,从1956年至1972年,日本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9.6%;也相当于韩国在1985年的情形,那时韩国人均GDP同样是美国的22%,从1985年至2001年,韩国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9%。因此,从后来者优势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中国大陆在未来16年,平均每年的增速还能达到9%。这样2035年,原定计划顺利完成。美帝国嗝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
  想想都不会这么简单。
  这个数据的前提,是在美帝国睁只眼闭只眼放水的情况下发生的。德国、日本和韩国都是在国际环境稳定平和的情况下全力发展拿到的成果,假设在此期间美帝国稍微过来拽拽裤腿儿,估计德日韩立马儿就是一个大跟头。从美帝国真正出手对付日本的广场协议签订后,这么多年,日本的GDP就再没往前走一步,美帝国的干扰压制到底有多厉害,而偏偏中国面临的就是这么个局面。
  美帝国经营帝国体系上百年,在利用帝国体系整人方面,那绝对是很聪明和有绝对实力的。
  中国因为不搞霸权,所以,除了跟日本祖上的杀父之仇外,跟全球任何国家,都不存在什么生死关系。也因此,中国可以慢慢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蹭",反正中国是发展的,不着急,未来是我的,中国熬得过。中国的稳健节奏再这样持续下去,美帝国也就被带进来了;中国的"慢"节奏必须要由美帝国主动来打破,把中国拖入跟美帝国的剧烈对抗的全球争霸,那就进入美帝国的"快"节奏了。
  谁定节奏很重要。中国越是不肯全球争霸,美帝国就越是要连拖带拽地拉中国进入。这是美国的如意算盘。所以,美帝国会把中国所有的自卫反击,全部硬拖到跟美帝国争夺全球霸权的话语体系中去。一旦争霸,就会树敌,一旦争霸,就要加速,一旦争霸,就要舍弃全面厚实的发展路径,进入单点突破。
  美帝国绝对不肯沿着中国带起来的节奏走,而中国也一定不能进入美帝国的节奏。这就有点儿像学音乐的,高级的视听能力,是具备绝对的音准辨识能力,他不需要通过比较来获得音高,而是脑袋里自带的音高器,我跟着自己走,不跟着你的任何外部干扰。
  美帝国还从来没碰到过中国这样的对手。哪怕在加速提升"人均GDP"这么大的诱惑下,既是解药又是毒药,中国依旧稳稳守住,不断进行内部产业转移形成内循环,而不是直接产业转型舍弃在全球经济大循环中来之不易的话语权。
  现在的大局面,就是美帝国动用了一切带乱中国节奏的阴谋诡计,调动了所有马仔奴才轮番出马,借着涉台涉疆涉港涉藏等等分裂中国激怒中国的无耻手段,美帝国必须尽快、最大强度搅乱中国的节奏,让中国尽快放弃慢速和稳健,大把大把服用春药,从而进入美帝国的快速决战的节奏中。
  所以,我们明知中美将在"人均GDP"上决一死战,但中国依旧要"慢慢"来,胜利是个水到渠成的事儿,不能练成了世界最佳左臂,就以为是全球健美先生了。再重复一遍"人均GDP"的推进过程:不是分蛋糕,是分开创造蛋糕,各自创造整体提升;中低端制造业务必慢慢向中西部和农村转移;有效控制高科技、高端制造、金融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全面对抗和全面战争中的中国经济,不是图一时痛快的。
  中国是自信的,也是必胜的。加油吧,我可爱的国!

2024年全球BAS(楼宇自动化系统)市场规模将达1215亿美元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日前发布了一份全球BAS市场规模预测,预计2019年全球BAS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美元,到2024年,这一市场将增长至12职工养老保险历年缴费指数不同,退休怎样计算基础养老金?文水流云在草青青养老保险每年的缴费指数不一样,退休怎么换算基础养老金?这个问题涉及的是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计算的重要依据之一社保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相关问题。各地社保缴费工资指数的阈值李嘉诚用200亿引发阿里与腾讯竞购?屈臣氏10股权暗藏何种玄机全球最大的国际保健美容零售商。近日彭博社消息,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寻求以30亿美元(约人民币201亿)价格出售屈臣氏10股份。根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表示,阿里腾讯在内的财团正考虑竞身价890亿,他竟是中国最低调的百亿富豪,腾讯地位仅次于马化腾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互联网创业给了无数人机会,也完成了无数人的梦想。比如在当前的中国,阿里巴巴和腾讯就是中国互联网的代表,而阿里和腾讯的诞生也造就了很多伟大的创业者。比如在阿里巴巴2019暴力催收新规这种贷款利息规定不得催收,网友纷纷拍手叫好说到网贷催收,很多人都嗤之以鼻,众多催收员都是自己的工资提成来催收,与自身利益挂钩不达目的不罢休。很多深陷网贷泥潭中的用户即使逾期一天,在他们眼中也是十恶不赦的,暴力催收信手拈来,独家丨日韩企业将成为吉利第二家电池供应商,中日韩搏杀时代已至中国锂电龙头对车企的强势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取消,这两个因素将让日韩锂电企业在中国有了重生机会文财经记者陈亮李皙寅编辑施智梁日韩电池企业入华步伐越来越快。3月21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史上最大的败家子转卖20腾讯股份,一个决定损失千亿!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大家不乏会看到一些牛人事迹。前有投资女王徐新力排众议,投资京东,让卖碟狂魔刘强东一跃成为电商领头人后有日本软银孙正义慧眼识英雄,投资阿里巴巴,让鲜花贩子马云成为潘石屹中国大量财富沉淀在房子,房产税会让存量房流通起来,那么房价会下降吗?潘石屹说的没错,房地产税是会让存量房流通起来。3月20日,在SOHO中国公开租赁平台发布会上,潘石屹说了题中所述的观点。他提到了一个基本面中国人沉淀在房子的财富400万亿之多。沉淀惨烈退市!14年保壳功亏一篑,连续多年财务造假导读上海普天最后一次扣非净利润为正值还得追溯到遥远的2003年,当年上海普天取得营业收入20亿元,获得5300万的扣非净利润和5150万的归母净利润。1hrA股中罕见的高风亮节日前偏见消融三缸机逐渐步入市场佳境偏见让你无法接受我。我想这是2017年末至2018年中别克英朗最想对市场对消费者说的一句话。2017年10月,英朗推出了中期改款车型,动力由1。5L和1。4T发动机换为1。0T和1种植玉米一亩地成本多少钱?散户和种田大户相差有多大?谷丰计划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小,从南到北基本上都有种植,虽然近几年有下降的趋势,但整体来看,种植玉米还是很多农户的首选。有人给小帮手留言问过这样一个问题种植玉米需要投资多钱?回答
什么时候,银行账户会被冻结?(涉嫌洗钱)捋捋账户是否有风险。01。什么时候,银行帐户可能会被冻结?被限制非柜面渠道办理业务账户直接被冻结什么情况?是不是最近大额交易有点频繁,甚至经常深夜转账,或者各种奇奇怪怪的转进转出?深圳工农中建交及招商银行均已上调房贷利率楼市调控再加码每经记者潘婷每经编辑易启江目前,中农工交四大行深圳分行均已上调房贷利率。招商银行也表示,已执行新的调价方案。而在此前的5月6日,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已明确表态调整房贷利率。记者注意到,100万房贷,30年需要承担多少利息,银行经理很多人都在白送钱按照现在大多数城市的房价水平来说,全款买房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根本不现实。根据上海易居研究发布的房价收入比数据,2020年全国的房价收入比为9。2,这远超国际正常水平(36之间)业绩大降91,市值蒸发1196亿!新希望养猪究竟亏在哪儿?最近,随着国内猪肉价格的大跌,养猪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了。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在1月5日,猪价还一度拉升到了最高36。85元公斤,大有再创新高的势头但到了4个月后的5月13日,猪价就下2021年手握40万元,买房与存银行,哪个增值潜力大?王石近乎明示5月,楼市的走势让不少人大跌眼镜,房地产不仅没有迎来预期的盛夏之约,反而开始滑向了冰冷的低谷。没错,自从4月份各大城市房地产调控升级加码之后,楼市就从高热模式迅速转变为降温模式。一阿迪耐克股价暴跌!西方这次终于尝到教训,日感慨50年来第一次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26日报道,阿迪和耐克股价暴跌,西方这次终于尝到了教训,日方感慨这是50年来第一次。最近一段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所谓良好棉花的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针对我方相家乐福中国独立上市,是苏宁的一颗定心丸吗?将家乐福中国打包上市,是苏宁回血的重要一步棋子。近日,苏宁对外称,家乐福(中国)CEO田睿接受采访透露,2021年家乐福将谋求独立IPO。据了解,2019年家乐福中国卖身于苏宁前,美元大放水,为何金银却跌跌不休?要问华尔街那些庄家答应么?他们是配合美国政府的,要是金价猛涨,世界上其他央行就会更青睐黄金,而不是选美元做储备美元真的大放水了吗,大宗商品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美元也不见往下跌,只是手里有十万块钱在股市,每月买一支股票保证10收益,可行吗?半仓操作每周买卖一次,赚两个点就跑,一个月下来赚三四千块钱还是可以实现的。就看自己选股跟做波段的本事啦。炒股不要尽想着发财,赚到比买理财产品收入高就是成功。投入适当的资金每年收入能共享汽车渡劫大变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业界风云汇阳春三月的进度条已走了大半,共享汽车好像还没驶出寒冬。搜搜最近的行业新闻,根本找不到什么好消息去年底,媒体报道,环球车享EVCARD旗下运营车辆在两年里深圳富人通用的一种搞钱模式(干货)No。1深圳人只想搞钱前段时间深圳女孩火了(老粉表示,这不就是鹿鹿本鹿嘛?)。鹿鹿在此汇总一下深圳人民的打拼模式,被戳中的评论区举个爪!深圳女孩搞钱深圳男孩搞钱深圳小孩搞成绩深圳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