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本人对中医经典名句的理解

  第一条: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通常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那么我们应当想到,脾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水湿内停应当为水饮才对,水饮与痰湿是不一样的,水饮只有经火炼,方能成痰。
  让我们来复习一下脾的功能:
  (1)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运,指运输;化指吸收消化。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这些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吸收、输送到需要部位的生理功能。
  ①运化水谷:脾对饮食物的运化运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饮食物在进入胃以后,要靠胃的"腐熟"和蠕动,将食物变成粥样食糜,通过幽门及十二指肠后进入小肠,而这个过程必须依靠脾气(功能)的帮助,才能完成。第二阶段是:食糜到达小肠后,通过小肠的"化物"功能,对食糜进行"泌别清浊",从而分解成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和无用的糟粕,以彻底地对饮食物进行消化。而这个消化过程,也必须靠脾的健运功能才能完成。第三个阶段是:帮助肠道吸收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胃肠道通过脾气的帮助,在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和"泌别清浊"后,饮食物经过消化所分离出的营养物质,还需要通过胃肠道进行吸收,然后才能输布到全身,以供人体所需。这一过程也必须依赖脾气的运化功能才能完成。因为脾脏具有消化饮食,吸收并输送饮食物精微物质的运化功能,而营养物质又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也是气血津精生成的重要物质来源,所以《内经》中认为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成之源。这与自然界中的"土"能养育万物是相通的。
  ②运化水液:脾在运化水谷,输送精微的同时,还具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脾主运化水液,是指脾有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过多,以维持人体内水液相对平衡的作用。所以,脾维持水液相对平衡功能,又称为运化水湿。饮人人体的水液,经过脾的吸收及输布作用而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起到滋养、濡润的作用。与此同时,脾脏又将人体代谢后多余的水液,及时转输到人体的肺脏和肾脏,并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以及肾的蒸腾气化作用,通过汗液、尿液、呼吸、大便而排出体外。
  (2)脾主升清。
  脾主升清亦称之为"脾气主升"。升,就是上升。清,是指饮食物中的精微物质。因为脾主运化,饮食物进入胃以后,经过脾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等作用,将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津液运送到心、肺、头、面、目,并通过心肺的推动及宣发作用而变化生成人体营养的必需物质,以滋养全身。
  从复习中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脾脏具有协助胃消化饮食、协助小肠泌别清浊、并将饮食物精微输送到全身;
  2、脾有吸收、输布水液,维持水液相对平衡功能,将人体代谢后多余的水液,及时转输到人体的肺脏和肾脏,并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以及肾的蒸腾气化作用,通过汗液、尿液、呼吸、大便而排出体外。
  3、将饮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及津液运送到心、肺、头、面、目,并通过心肺的推动及宣发作用而变化生成人体营养的必需物质,以滋养全身。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脾要将水液及营养成份上输到肺,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来代谢。那么,当邪气侵袭肺时,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常,脾所上输的精微物质和水液就不在是精华了,而成为肺负担,好比肺中痰液还没有清理干净,脾又不断的上输水液,造成产生新痰的来源。这才是脾为生痰之源的本意。
  临床中碰到痰多的病人,有些医生认为痰多是脾虚造成的,治疗中采用四君子健脾,加上清肺化痰的药,自认为万无一失,其实四君子健脾,加强了脾向肺输送输送水液的功能,加重了肺的负担,痰液越来越多。总是干净不了。
  痰多的治疗,敛脾是关键,即收敛脾气,使其上输的功能减弱,向四周,向下的输送加强,敛脾的同时配合健脾利湿、健脾燥湿的药,这样从源头上减轻肺的负担,然后稍加清肺化痰之药,治疗痰证起效很快。
  敛脾的常用药有芡实、白莲子、苍术......
  第二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为病机十九条之一。历代医家,各抒己见.意见不一,其分歧主要有= :其一,认为" "为"火"之误,金·刘完素将此经文改为"诸痛痒疮皆属 火"(《素问玄机原病式》).后世诸家多宗之.高士宗将其改为"诸痛瘁疮皆属于火";其二,对痛、痒、疮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有以痛、痒作为疮之症状者,有以痛、痒、疮作为三种独立的病症者。各有道理,但又难免失之偏颇,未尽经意,张珍玉教授通过一典型病倒,使本条文之经义昭然若揭,病案举例,辨析如下:
  男.63岁,2000年4月28日初诊。因胸闷、牙痛5 d,周身皮疹、瘙痒3 d来诊。惠者素有冠心病病史,5 d前出现心悸、胸闷,并伴牙龈肿痛、头痛.继而周身皮疹,色红、瘙痒、联结成片.且夜间痒甚,晨起渐减.多梦眠欠佳,小便短少、色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数弱。 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尿常规正常,脉证合参,诊为 心气不足、心 火偏亢。治以活血养心兼以清心泻火。
  服药3剂后,皮疹消退,头痛缓解.心悸、胸闷及牙痛大减,眠可,二便调。继用2剂.牙痛缓解,心悸、胸闷明显减轻,唯劳累后偶感胸闷、憋气 上方去炒栀子,继服6剂,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本案证属心气不足, 心火偏亢。 心主血脉,心气不足,运血无力,血行迟缓、瘀阻于脉则心悸、胸闷;血脉瘀阻,不通则痛而为头痛;瘀血阻络,壅而生热,心火炽盛发为牙龈肿痛;心脉瘀阻,气血失和,营卫失调,加之热毒火盛发于肌肤则为皮疹、瘙痒。本病虽症多繁杂.但究其病因病机,则本在心气不足.标为心火偏亢 故治疗以养心活血为主,兼以清心泻火。方中当归、丹参皆入心经.补心脉而通血行,为治心要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郁金为气中之血
  药,二药活血行气、通络止痛;川芎通上达下又与潜阳安神之生龙骨相伍,二者一升一降,使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有度;茯苓健脾理气.入肺脾二经,而肺脾又与心关系最为密切,用茯苓可肺脾同补以助l心气;炒栀子清心泻火;夜交藤养心安神;砂仁、甘草醒脾调中,资助气血生化之源.调和诸药。
  二诊瘙痒皮疹消退,头痛、眠差缓解.牙痛大减.说明上浮之火渐消,故去生龙骨、夜交藤.加入炙远志、黄芪、党参、炒白术以加强养心益气之功。
  三诊:心火已消.遂去炒桅子.专力调气血、养心气, 全方补中寓通、养中有泻、先清后养、攻补兼施。
  患者皮疹、瘙痒明显.但方中无一味祛风止痒之品,而药到病除。正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第三句:"春夏养阳与秋冬养阴"
  春主生,夏主长,生长属阳,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暑,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阳为阴之根,养春夏之阳即是为了养秋冬之阴(阴阳互根)。且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亦当养其内虚之阳。
  春季养阳,躯在养"生":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日:"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故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应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生"字。
  夏季养阳,重在养"长":夏季烈日炎炎,地热蒸腾,雨水充沛,是自然界万物繁荣、成实的季节,夏季养生腹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顾乎阳气,注重一个"长"字。
  "秋冬养阴"之养生法:秋主收,冬主藏,收藏属阴,所谓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阴为阳之基,养秋冬之阴是为了养春夏之阳,且秋冬阴盛于外而虑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秋季养阴,重在养"收":秋天暑热渐消,气候凉爽干燥,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成熟与收获之季,故秋季养生,皆以养"收"为要。
  冬季养阴,重在养"藏":冬天气温骡降,天寒地冻,万物闭藏,此时阳气敛藏,阴液易于内亏,蛰虫尚用冬眠来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人类更应顺应自然规律,故冬季养生应以"藏"为原则,保暖避寒为要法,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外泄。
  第四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语出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卷十·痹》,他在阐述行痹的治法时说:"治行痹者,散风为主,御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由于其文字易诵上口,文意深刻悠远,指导临床切合实际,因而广为医家所重视、运用、充实和发展。
  《金匮要略》对营卫之气不足引起的脉阴阳俱微,身体麻木失去知觉,如"风痹状"者,选用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为主药,以振奋阳气,促进血液运行,使"气行则血行"。诚如李士材所谓"治外者散邪为亟,治藏者养正为先","气足自无顽痹"。再如,中风乃因肝肾阴虚、阳亢风动、瘀阻经脉所致,治疗上亦守"治风先治血"之旨,如三甲复脉汤加减治肝肾阴虚之风气内动,大秦艽汤治络脉空虚之风邪入中,莫不以治血为主,或育阴液、重肝肾,或养血为主,佐祛风以通络。过敏性紫癜与中医文献中描述的"紫癜风"、"发斑"相类似,多由风火湿毒侵袭腠理所致。治宜针对风热毒邪以祛风解毒之法,临床常以活血化瘀之法,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口诀所指之"风"应包括"外风"与"内风", 所治之血即指阴液,包括阴血、津液,治风之法,祛风、散风为直接疗法,而间接疗法包括:祛外风取补血养血活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凉血活血等,使血行风灭;治内风可用滋、养、育、敛阴血、津液等一法独进或多法并施,以收液增风平之功。由此不难看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充实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内涵,而其也具有更强的概括力,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案例:
  丁某,女,47岁,教师,常年反复发作荨麻疹,诊时患者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全身可见搔痒痕迹,四肢部见红色疹点。通过脉证互参,该患者体弱血虚,诊断为风疹。用《医宗金鉴》当归饮子加减,服药3周后病愈。按:本方由归、芎、芍、地四物汤加用补益疏风之黄芪、荆芥、防风、蒺藜、首乌等组成。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
  蔡某,女,20岁,学生,该生参加高考后,面生丘疹如刺,严重时有脓疮,烘热疼痛,曾服中成药黄连上清丸、丹参酮片、龙胆泻肝口服液等治疗未见好转。诊时颜面潮红,粉刺、结节、囊肿、破溃处留有橘皮样疤痕和血素沉着,舌红苔薄、脉细数。系风火湿毒侵袭人体,浸淫血脉、郁于头面而发。用消风散减木通、苍术,加青龙衣、丹皮、紫草,服15剂而痊愈。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青龙衣疏风透表,苦参、生石膏、知母、苍耳子、生甘草清热、泻火、解毒,当归、生地、胡麻仁、丹皮、紫草养血、凉血、活血、滋阴润燥。
  第五句:心藏神
  "心藏神"即心主神志,也就是心主神明,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神明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此处之神是指狭义之神,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正如在汉字中凡与精神、思维、情感有关的字,如:思、怒、悲、惊、恐、愁、忧、念、忘等均归属心部。明代张介宾在《类经·脏象类》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而应万机,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日神明出焉。"《黄帝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称为"心’’或‘神"。《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具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日"神"。这说明心是人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要脏腑。当然,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由五脏共同完成的。《素问·宣明五气翩》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就是最好的证明。然而在五脏的活动中,心是主宰者。《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除此之外,人体情志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也是心。张介宾曾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其还曾说到:"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现代医学中所涉及的心血管疾病为器质性或者功能性,无论是哪一种,对心脏的损害都是存在的。作为人身的君主之官,情志之所主,心的阴阳平衡被打乱,就会出现神明失主,不能或不能很好"藏神"的病理变化。心主血脉是心主神明、藏神功能得以实现的生理基础,心血管病患者的血管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心难自养,血脉失主,因此心藏神的功能必然受损。《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灵枢·调经论》篇云:"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伤寒论》云:"本久有疲血,故令喜忘。"《医林绳墨》说:"夫人身之血气也,精神之所依附者,并行而不悖,循环而无端,以成生生不息之运用??故血乱而神即失常也。"与此同时,因为心血管病患者大都是缓慢发病,且大都为身体衰弱的老年人或身体虚弱者,所以患者病机之本是虚,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实",瘀血是最常见的病理产物。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干金要方·心脏脉论》说:"心气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悲忧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若惊喜善忘。"所以,我们看到的心血管病合并的抑郁障碍,多是诸如心情抑郁、胸部满闷、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因"虚"所致的病症。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心血管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是"心藏神"功能受到损害后出现的病理变化。
  第六句:"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在中医临床上作为重要的病理机转被广泛应用,它是中医的经典理论之一,《内经·举痛论》提出: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瘴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为后世医家对疼痛的认识,提供了基本观点和方向。基本的共识是: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是不内外因,由于寒凝热郁,痰结湿阻,血瘀气滞,食积虫聚,跌打损伤,气血亏虚均可以各自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发生疼痛的病理变化。引起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认为气血运行障碍是疼痛的变化基础,疼痛是气血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之一,在治疗上,则以辨证求因论治,使其气运行通畅,以改善或制止疼痛。所以"通则不痛"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如胆囊炎、胆石症归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腹痛等范畴,情志不舒及虫积等引起脾虚失运而生湿,气血郁结中焦,久则化火,影响胆的"中清"、"通降"功能。导致胆气不通而疼痛,又由于体内正气不足,无力将胆管内的细菌、毒素、虫体、虫卵等邪气排出,胆汁便缠附于上,日益增大,形成胆石,更导致胆的管道阻塞不通,疼痛尤加,恶性循环,而通过辨证论治,应用理气导滞,清化湿热等方法治疗,甚者则予手术治疗,从而使胆道湿热得解,瘀积得消,胆石得除,气滞得行,"通则不痛"。再如坐骨神经痛,在中医学属腰腿痛范畴。一般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骨赘形成或梨状肌损伤,使相关部位的经络(神经)受压,而导致气血不通引起疼痛,一般予以牵引、复位、推拿、针灸。甚或手术,使患部组织粘连松解,肌肉松弛,相关经络、气血恢复通畅,从而"通则不痛"。
  第七句:"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经气到来以后,要慎重地把握而不失时机,至于进针的深浅、取穴的远近,都全在医生的心领神会,全靠医生的内心感受去体验,正所谓"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汪昂《医方集解.序》),"医之为言意也"(《后汉书.方技列传》),从而要求医生在针刺治疗的具体过程中,要聚精会神,"神无营于众物"。
  然而,自古以来,人们对此句的理解都不尽人意。吴昆注:"肉厚者宜深,内薄者宜浅,秋冬宜深,春夏宜浅,病在筋骨宜深,在经脉皮肤宜浅,穴在四支者为远,穴在腹背者为近,取气一也。"郭霭春说:"无论针刺深浅,无论取穴远近,得气是一样的。"新编规划教材《医古文》注曰:"针刺的穴位有远有近,而留针候气的道理是一样的。"以上三家同出一辙,其不妥之处有四:其一,"深浅在志"中的"在志"没有着落,只注意到了"若一",而忽略了"在志"。其二,文意不连贯。文中"慎守勿失"是说要在思想上慎重把握,不失时机,"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实际上是对"慎守勿失"的进一步论述,说明如何"慎守勿失"。可是,把"若一"解为"得气是一样的","取气一也",就偏离了这一话题,使经文变得语无伦次。其三,与文法不相符合。"深浅在志,远近若一",二句对仗工整,若取以上各家之注,则完全破坏了这一工整的对仗结构,大谬对仗之理。其四,在医理上恐怕也难以成立。如果真的"无论针刺深浅,无论取穴远近,得气是一样的",那么,针刺的手法就没有研究的必要,可以随意乱扎了。象这样以文害辞,因注误经,一字之失,全句为之梗塞。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没有弄明白"若一"的含义。
  若,有"顺从"、"按照"的意思。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案:卜辞诸若字象人举手而跽足,乃象诺时巽顺之状,古诺与若为一字,故若字训为顺。古金文若字与此略同。"《尔雅.释言》:"若,顺也。"如《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又《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二年》:"天地垂佑,风雨时若(风调雨顺,风雨如时而至)"。若由"顺从"之义可引申出"遵从"、"由"的意思。如《论衡.祸虚》:"若此言之,颜回不当早夭,盗跖不当全活。""若此言之"即"由此言之"。据此,则"若"可释为"顺"、"按"、"由"。
  "一",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是一个极为抽象的概念。它可以指万物的本源——"道",如《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还可以指人的精神世界,如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人能守一,一亦守人。"道家学说中通常所说的"守一"、"抱一"、"持一"、"虚一而静"等等,都是讲心灵虚静的原理,庄子更形象地把这一原理描绘成"心虚","心虚"也就是"虚一","一"就是"心"即人的精神世界,即所谓"一者,心也,意也,志也"。
  因此,"若一"就是"由心",就是根据人的内心感受之意,与前句"在志"的意思完全一致。并且,"深浅在志"和"远近若一"构成互文,根据"据互文以求同义"(《广释词叙》)的原理,也可以看出"若一"和"在志"是同义的,都是"在内心里"的意思。于是,"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解释为"进针的深浅和取穴的远近,全在医生的心里",正道出了针气和针刺不可言状的玄秘和微妙,同时也说明了针刺取气要靠医生至意深心地去体会和感悟,这正是汉代名医郭玉所说的"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要求医生在留针候气时要并心一志,澄神内视,"无营于众物"。解决了"若一"和"在志"的同义关系,整个句子的含义也就昭然若揭了。
  第八句:"风盛则动"
  "风盛则动"在临床上运用广泛,此句首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起风时,树木随风而动,类比如人,意思是风气偏胜,可使人发生颤抖或手足拘挛等症。在临床上可以看到眼皮跳动、嘴群蠕动、面部肌肉抽动、头部颤动、双手抖动等这些明显的"动",也很容易想到"风盛"的问题,但下面的病例是否会想到是风盛的原因吗?治疗时是否会考虑到祛风来治疗吗?
  1、慢性肠炎:患者的肠蠕动亢进,出现腹痛腹泻。蠕动亢进,想到肠道有风没有呢?
  2、嗝逆证:嗝逆属于膈肌痉挛所致,即膈肌抖动太过所致,治疗时是否考虑过祛风的治疗?
  3、头疼:TCD检查报告脑血管痉挛。西医就是一个活血,扩张脑血管。中医治疗时,是否考虑到祛风?用上蜈蚣…
  4、心动过速:是否考虑为内风所致,养血祛风、潜阳熄风等的运用?

长期脾胃不好对人体什么影响?长期脾胃不好对人体什么影响?主要有6个影响,1引起痰湿体质,当脾胃虚弱时不能正常运化体内水液,水湿在身体中积聚,导致湿邪过重,最后发展成痰湿体质。主要症状是舌苔发厚,早晨醒来后舌头喝茶可以预防脑血管疾病?医生喝茶有好处,但这7种情况不宜喝茶,作为中国的国饮,深受着人们的喜爱,一直活跃在中国这个舞台上。在古代,学者们经常品茶论道,探寻人生哲学到了现代,无论是商人谈生意,还是闲时聊天,都会将茶作为作基础的饮品。在公园里收藏60个捷效治病妙法1头冷痛,天热也得戴帽子,患者头部特别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病因为虚症,炙百会穴上星穴。2头冷痛,前额痛,受寒时疼痛加重,头部畏风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辩气味这4种食物,吃多了容易加重湿气,春天要少吃,喜欢吃也要忍住嘴进入春天后,雨水慢慢增多,空气湿度明显增大,可以说是进入了湿气横行的季节。体内湿气重对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仅会损耗阳气,而且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因此,中医认为湿是万病之源的说法,经常放屁是在排毒?多考虑这4个原因,别被骗了正常情况下,饮食过程中获取食物,需进行消化,在消化过程中营养物质被人体获取,其他代谢废物会排泄出来。有的人规律排尿,排便,都是健康的表现。当然,也有部分人会放屁,排出多余气体,而有详述胃炎的5个形成原因,应该如何调理暖胃止痛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浅表性胃炎是如何产生的?饮食不当你以为春困,很可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来源CCTV生活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许多人却被春困附体了总是觉得无精打采犯困疲倦有些犯困是休息不好导致的但是还有一些犯困可能是身体给你发出的健康信号01hr经常犯困小心是血液黏稠度高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对身体有害吗?医生或产生7种好处提起维生素C,很多人都不陌生。小小的一瓶,非常的不起眼,但是它却有非常大的功效,可以协助调理许多的健康问题。也正是因为它如此高的性价比,所以吸引了大量人群的注意力。那么它究竟有什么肝血不足,女性失眠之很!解读一张古方,助你睡得香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有一种失眠比较特殊。那就是高血压伴随失眠。实际上,对于中老年女性来说,失眠是十分常见的。工作生活等压力,非常容易心身疲惫,再加上雌激素水平不断下降,就导致神经功能身体有个老母鸡穴,每天按揉三分钟,不花钱就能调血虚体虚,即体质虚弱。中医将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而不同的虚症,调理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那么,我们今天就先来讲下血虚。血虚以女性为主,是体内阴血亏损茶中有三宝,你知道是哪三宝吗?有话说,再贵的饮料不如一杯好茶。因为茶中有三宝,不可替代。首先可以了解一下茶中的有效成分茶叶成分表图中绿标的三种成分就是我们所说的茶中三宝,那么为何称它们为茶中三宝?三宝图茶多酚人
夜班工作都有哪些优缺点?夜班的缺点一经常上夜班造成生物钟出现紊乱,造成睡眠减少。长期睡眠不足还会出现情绪波动,心理受到损害,焦虑抑郁,影响生活质量。第二由于长期上夜班,有些人抵抗力会下降。容易感冒发烧。第工作实习被刁难也是一种历练实习期没有工作经验,被前辈呼来喝去是常事,有经验的人不用吩咐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让你自己没经验呢?还在大学期间,放假时我去一间塑料模具厂做临工,勤工俭学。一开始师傅只让我物业管理人员薪资待遇怎么样?工资低,面对业主投诉百般无奈我有一个亲戚,在物业当主管,说好的工资4500,买五险一金,却因各种原因七扣八扣的,有时一个月到手只有二仟多。在物业当主管是个很忙的差事,因为亲戚会安装你销售的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客户?销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在一家酒行工作的时候,参与过白酒的销售。这两年感觉白酒增长很快,现在的人都好这一口,有时候让客户买酒,就是要给客户一个买酒的理由。白酒销售里,茅台是工作实习被刁难该不该坚持?我个人认为,只要你喜欢的适合你的,不管什么事都能坚持下去。我是78年高中毕业,就进了一家企业单位工作,从事服务行业,我的岗位是一名吹事员,就是为单位职工服务,摘菜洗菜切菜,然后给职对有弦外之音的客户,送点小礼品可以赢得他的芳心销售过程中,经常碰到有些客户抱怨我家产品不如别家好,碰到这种客户,我都是先分析之后再做判断。上周中秋节,一客户说我家新上市的产品没有另外一家好,我知道过节了,这位客户说话有弦外之音遇到客户说你的产品不如别家时,该如何应对?卖家具的时候,有很多客户进屋逛一圈特别爱说,不如刚才那家质量好。有时候真想怼他们,眼睛能透视啊?好坏都能看,啥质量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你还得笑脸相迎,大脑飞速运转。这个时候我就会说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出错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我在浙江金华做财务助理快一年了,现在已经很熟悉自己的工作了,可是刚来的那段时间,经常出错!我在做公司的客户账单,做好了好向客户去收钱!可是有一次,我把客户账单做错了,客户把错误在工工作,坚持下来的一定会顺心工作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实习期,挨骂总有份,表扬就靠边站。我以前在电子厂做品检时,试用期三个月,挨批评的次数可不少。不是师傅说就是领导说。有时说得还毫无厘头。那时是做游戏实习期被刁难,只要不过分,都可以接受我是做补习老师的,在这行十几年了。但是当初刚毕业进到机构实习的情景,如今依旧历历在目。实习期间经历过很多不公的事情,但是万幸自己最后都忍下来消化了。面对实习期被刁难,我想说,只要不多喝热水,保重身体我的生活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从早到晚离不开喝热水,只有喝热水,才能保重我的身体我小的时候,很不爱喝水,经常是嘴唇发干,老是被父母提醒要喝水,夏天口渴也是喝水缸里的凉水,到了冬天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