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一份适合中国人的癌症早筛攻略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这是自2018年首次发布以来更新发布的第三版《推荐》。相比于2019年版本, 2020版《推荐》新增了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肿瘤、软组织肉瘤、白血病等6个瘤种,覆盖了20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筛查及预防建议。
  如果有一天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么送上"终结信"的可能就是癌症。
  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十多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约2.5%的增幅。
  庆幸的是,医学界一般认为,1/3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随着国人健康意识的提高,癌症筛查越来越受到重视。体检机构正是抓住了大众的"恐癌"心理,纷纷推出癌症筛查套餐,然而,有些项目设置不合理、价格偏高,让不少人花了冤枉钱。
  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这是自2018年首次发布以来更新发布的第三版《推荐》。相比于2019年版本,2020版《推荐》新增了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肿瘤、软组织肉瘤、白血病等6个瘤种,覆盖了20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筛查及预防建议。
  1. 大肠癌
  高危对象
  1. 45 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 40 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 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 20 岁。
  筛查建议
  1. 符合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 大肠癌筛查从 45 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 ,每 10 年 1 次肠镜检查,直到 75 岁;
  (2) 76~85 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 10 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3) 85 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2. 符合 " 有大肠癌家族史 " 直系亲属筛查:
  (1) 1 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 60 岁)、2 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 岁 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 10 岁开始)筛查,每年 1 次 FOBT 检查,每 5 年 1 次肠镜检查;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 1 位,且发病年龄高于 60 岁): 40 岁开始筛查,每年 1 次 FOBT 检测 , 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3. 符合 7 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对 FAP 和 HNPCC 患者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 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
  (1) 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20 岁以后,每 1~2 年进行 1 次肠镜检查 ;
  (2) 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4. 关于筛查方法推荐:
  (1) FOBT 检测 + 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证据充分;
  (2) 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价格较为昂贵;
  (3) 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预防建议
  1. 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 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2. 乳腺癌
  高危对象
  1.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LCIS)的患者。
  2. 既往 30 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
  3.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1) 家族(包含一级、二级亲属。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二级亲属指叔、伯、姑、舅、姨、祖父母、外祖父母)中有 BRCA1/BRCA2 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 家族中有乳腺癌者,发病年龄在 45 岁前;
  (3) 家族中有 2 人患乳腺癌患者(1 人双侧或 2 个单侧),发病年龄在45~50 岁;
  (4) 家族中有 2 人或 2 人以上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
  (5) 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6) 曾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者。
  筛查建议
  1. 一般妇女
  (1) 40 岁之前不推荐筛查;
  (2) 40 岁开始筛查,推荐每 1~2 年进行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3) 对致密型乳腺(乳腺 X 线检查提示腺体为 c 型或 d 型)推荐与 B 超检查联合;
  (4) 70 岁以上,体健者、预期寿命 10 年以上者均建议维持筛查,每 1~2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2. 乳腺癌高危人群
  (1) 推荐 40 岁或更早开展乳腺癌筛查;
  (2) 每年 1 次乳腺 x 线检查;
  (3) 每 6~12 个月 1 次乳腺超声检查;
  (4) 每 6~12 个月 1 次乳腺体检;
  (5) 必要时每年 1 次乳腺增强核磁共振 MRI 检查。
  预防建议
  1.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合理营养,保持健康体重,坚持锻炼;
  2. 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3. 参加乳腺筛查,定期体检。
  3. 宫颈癌
  高危对象
  1. 有多个性伴侣者;
  2. 性生活过早者;
  3.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
  4. 免疫功能低下者;
  5. 有宫颈病变史的女性。
  筛查建议
  已婚或有性生活史 3 年及以上的女性都建议进行筛查:
  1. 21~29 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 3 年无异常后,每 3 年 1 次;
  2. 30~65 岁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筛查 3 年无异常后,每 3 年 1 次;或者高危型 HPV 与宫颈细胞学联合筛查,连续筛查 3 年无异常后,每 5 年 1 次;
  3. 筛查结束时间:> 65 岁且既往多次检查均示阴性,则结束筛查;若曾诊断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史者,再持续筛查 20 年,筛查频率视病情定;
  4. 接受过子宫全切术的女性(无宫颈),且过去 20 年里未曾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原位癌或癌症的女性,不需要检查;
  5. 接种过 HPV 疫苗的女性,遵循特定年龄的建议(与未接种疫苗的女性一样)。
  预防建议
  1. 接种 HPV 疫苗;
  2. 不吸烟或戒烟;
  3. 安全与健康性行为;
  4. 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
  5. 增强体质。
  4. 肺癌
  高危对象
  年龄> 40 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 吸烟≥ 20 年包(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 20 年包指每天 1 包持续 20 年或每天 2 包持续 10 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 15 年;
  2. 被动吸烟;
  3.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5.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筛查建议
  1.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 CT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 64 排或以上 多排螺旋 CT 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 CT 扫描以后,根据病灶具体情况(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建议至专科医院咨询具体下一步诊疗计划;
  2. 若检出肺内结节,根据结节不同特征,磨玻璃、亚实性、实性结节及多 发结节的具体情况进行 LDCT 复查;
  3. 根据国情和效能以及我国人群特征,不推荐将 PET/CT 作为肺癌人群筛 查的方法。
  预防建议
  1. 建议戒烟;
  2. 有职业暴露危险的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
  3. 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4. 大气严重污染时,避免外出和锻炼;
  5. 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要及时规范地进行治疗。
  5. 肝癌
  高危对象
  男性 35 岁以上、女性 45 岁以上的以下任一人群:
  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
  2. 有肝癌家族史者;
  3. 血吸虫、酒精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4. 药物性肝损患者;
  5. 遗传性代谢病患者,包括:血色病、α-1 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 疾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症、酪氨酸 血症等;
  6.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7.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
  筛查建议
  1. 男性 35 岁以上、女性 45 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筛查;
  2. 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 (AFP) 和肝脏 B 超检查,每 6 个月筛查 1 次。
  预防建议
  1. 接种乙肝疫苗;
  2. 慢性肝炎患者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肝炎病毒的复制;
  3. 戒酒或减少饮酒;
  4. 清淡饮食,减少油腻食物摄入;
  5. 避免发霉食物的摄入。
  6. 胃癌
  高危对象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1. 60 岁以上;
  2. 中度及重度萎缩性胃炎;
  3. 慢性胃溃疡;
  4. 胃息肉;
  5. 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6.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
  7. 胃癌术后残胃(术后 6~12 个月);
  8.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9. 明确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
  10. 恶性贫血;
  11.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HNPCC)家族史。
  筛查建议
  年龄> 40 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预防建议
  1. 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暴饮暴食;
  2.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3. 减少食用生冷、辛辣、过热、过硬的食物及熏制、腌制等高盐食物;
  4. 戒烟;
  5. 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6. 放松心情,合理减压。
  7. 前列腺癌
  高危对象
  具有以下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 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1. 年龄> 50 岁的男性;
  2. 年龄> 45 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3. 年龄> 40 岁且基线 PSA>1 μg/L 的男性;
  筛查建议
  1. 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 10 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 PSA 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且在筛查前应详细说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
  2. 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 PSA 检测的终止时间;
  3. 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 PSA 检测的筛查;
  4. 不建议针对 40 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
  预防建议
  1.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 减少高动物脂肪的食物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3. 避免过于辛辣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造成前列腺的过度充血;
  4. 日常生活中多饮水、勤解尿,避免憋尿、久坐不动;
  5. 建议适度体育运动。
  8. 甲状腺癌
  高危对象
  凡有下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甲状腺癌对象:
  1.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
  2. 由于其他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
  3. 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2 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及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 ( 如 Cowden 综合征、 Carney 综合征、Werner 综合征和 Gardner 综合征等 ) 的既往史或家族 史(有血缘关系);
  4. 甲状腺结节>1 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 cm以上;
  5. 甲状腺结节>1 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6. 甲状腺结节>1 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7. 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
  8. RET 基因突变。
  筛查建议
  1. 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2. 一般人群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临床颈部体检:20~29 岁每 2~3 年 1 次,30 岁以后每年 1 次。颈部超声检查:30 岁后每年 1 次(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
  3.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 1 次。
  4. 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 1 次颈部超声检查。
  预防建议
  1. 避免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2. 健康生活,合理饮食,增加运动;
  3. 合理疏导不良情绪。
  9. 淋巴瘤
  高危对象
  1. 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者;
  2. 感染及慢性炎症患者;
  3. 免疫功能低下,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器官移植史者。
  筛查建议
  1. 一般人群临床体检,每 2~3 年 1 次;
  2. 高危人群临床体检,每年 1 次。
  3. 上述临床体检包括以下项目:
  (1) 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
  (2) B 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
  (3) 血常规检查。
  预防建议
  1. 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放射性尘埃接触;
  2. 健康生活,加强运动等体育锻炼;
  3. 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炎症;
  4. 合理疏导不良情绪。
  10. 食管癌
  高危对象
  年龄 >40 岁,并符合下列任 1 项危险因素者:
  1. 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我国食管癌最密集区域位于河北、河南、 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 以磁县为著,在秦岭、大别山、 川北、闽、粤、苏北、新疆等地 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2. 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 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症状;
  3. 有食管癌家族史;
  4.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 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超重、喜食烫食、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6. 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
  7. 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筛查建议
  食管癌高危人群:
  1. 普通内镜检查,每两年 1 次;
  2.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 1 次内镜检查;
  3. 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 1 次内镜检查。
  预防建议
  1. 不吸烟或戒烟;
  2. 少量饮酒或不饮酒;
  3. 合理饮食,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4. 增强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5. 不食用烫食或饮用烫水。
  11. 皮肤癌
  高危对象
  具备下述任一高危因素者,均系皮肤癌高危对象:
  1. 经常暴晒与紫外线照射;
  2. 长期接触化学性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
  3. 患有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疤痕、瘘管、盘状红斑狼疮、放射性皮炎等;
  4. 曾患有皮肤癌;
  5. 持续增大或近期生长明显的胎记;
  6. 足底、掌心等易接触摩擦部位长痣。
  筛查建议
  临床体检,每年 1 次。
  有高危因素者,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皮肤检查,包括痣、胎记或其他色素异常区域,记录颜色、大小、形状或质地的变化,必要时进行活检。
  预防建议
  1. 定期皮肤自查(以尺比对,拍照备用);
  2. 户外做好物理或化学防晒,避免暴晒;
  3. 足趾或皮肤色斑勿自行反复修剪或弄破;
  4. 合理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2. 胰腺癌
  高危对象
  40 岁以上,特别是 50 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 1 项因素者(第 6 项因素会 增加胰腺癌风险,但一般不做筛查):
  1. 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2. 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3. 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出现食欲不振、乏力、腹泻、消 瘦或腰背部酸痛等症状;
  4.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黏液乳头状瘤、黏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 CA19-9 升高;
  5. 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
  6. 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P-J综合征等。
  筛查建议
  1. 上述对象以 CA19-9、CA125、 CEA 等肿瘤标志物的血液检查结果结合腹部 CT、MRI 进 行筛查,B 超也能提供相应 的帮助;
  2. 上述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 1 次 CT 或 MR 检查。
  预防建议
  1. 戒烟、控酒;
  2. 提倡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饮食;
  3. 多食禽类、鱼虾类食物,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白菜、萝卜、西兰花等;
  4. 提倡户外有氧活动;
  5. 为防止良性病变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黏液乳头状瘤和囊性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变患者应及时就医。
  13. 胆囊癌
  高危对象
  1.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结石越大风险越高);
  2. 长有胆囊息肉(直径超过 1 cm,特别是单发、宽蒂息肉)者;
  3. 瓷化胆囊或胆囊萎缩者;
  4. 胆胰管汇合异常或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
  5. 胆囊腺肌症患者;
  6. 慢性伤寒感染人群;
  7.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人群;
  8. 炎症性肠病人群;
  9. 合并糖尿病人群。
  筛查建议
  1. 高危人群:建议每 6 个月行血清 CEA、CA199 和肝胆 B 超检查;
  2. 一般人群:建议每年行血清 CEA、CA199 和肝胆 B 超检查,尤其是女性。
  预防建议
  1. 超过1 cm的胆囊息肉、超过1 cm的胆囊腺肌病患者,建议限期行胆囊切除术;有症状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胆囊萎缩、瓷化胆囊及小于 1cm 的胆囊腺肌症病患者,建议尽早行胆囊切除术。
  2. 按照筛查建议进行定期体检。
  14. 脑部肿瘤
  高危对象
  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
  1. 头痛,常常清晨发作,较剧烈,起床轻度活动后逐渐缓解或消失;
  2. 喷射状呕吐;
  3. 视力模糊,视觉障碍;
  4. 精神异常;常常有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表现;
  5. 单侧肢体感觉异常;痛觉、温觉、震动觉减退或消失;
  6. 幻嗅;
  7. 偏瘫或踉跄、醉酒步态;
  8. 耳鸣、耳聋;多在打电话时,一耳听到,另一耳听不到;
  9. 巨人症;
  10. 幼儿发育停止。
  筛查建议
  重视脑部肿瘤的十大早期信号,需要到神经科或相关科室(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等)进一步检查。
  预防建议
  1. 健康生活,避免熬夜;
  2. 增加户外锻炼和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3. 合理饮食。
  15. 恶性黑色素瘤
  高危对象
  1. 家族史者;
  2. 曾患有皮肤癌或恶性黑色素瘤者;
  3. 以下部位存在色素痣或斑点者:脚趾之间、脚底、掌心、头皮、耳后、 指甲和脚趾甲、臀部之间、生殖器周围;
  4. 长有巨大的先天性色素痣者;
  5. 长期暴晒在太阳下者。
  筛查建议
  1. 重视皮肤上各个部位的色素痣和斑点,经常自查;发现并持续观察皮肤 上新发的色素痣、斑点。
  2. 遵循 ABCDE 指南,经常对现有色素痣或斑点的变化情况进行自查,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A. 表示不对称。如果痣两边看起来不一样,需要请医生检查一下。
  B. 代表边界。痣周围的边界应该光滑均匀。
  C. 代表颜色。有些痣是粉红色的或是棕色,不管颜色如何,每颗痣都应该只有一种颜色。
  D. 代表直径。痣的直径应该小于 6 cm,如果痣突然变大或扩大,请立即就医检查。
  E. 代表进展。痣可以在很多方面改变,包括大小,颜色,边界以及出现破溃等,请立即就医检查。
  3. 手足易于摩擦部位的痣可考虑预防性手术切除,以防恶变。
  预防建议
  1. 户外做好物理或化学防晒,避免暴晒;
  2. 特殊部位色素痣勿自行反复修剪或弄破,这一点尤为重要;
  3. 严禁自行随意处理痣,或去非正规医院处理;
  4. 合理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6. 卵巢癌(包括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
  高危对象
  1. 遗传性乳腺癌 - 卵巢癌综合征(即 BRCA1 或 BRCA2 胚系致病变异或疑似致病变异)患者;
  2. 携带 RAD51C 或 RAD51D 或 BRIP1 胚系致病变异或疑似致病变异者;
  3. 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患者;
  4. 一级亲属确诊上述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或携带上述基因致病或疑似致病变异,而未行或拒绝检测者;
  5. 卵巢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家族史或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及其他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家族史经遗传咨询、风险评估建议接受基因检测而未行或拒绝检测者;
  6. 具有显著的卵巢癌及相关肿瘤家族史(多人发病),虽经遗传基因检测,家族患病者中未检出已知致病或疑似致病基因者(注:目前的基因检测 及数据解读仍具有局限性)。
  筛查建议
  1. 不推荐对无症状、非高危女性进行卵巢癌筛查。
  2. 推荐对尚未接受预防性输卵管 - 卵巢切除手术的上述高危女性进行定期筛查,以期早期发现卵巢癌,但目前尚缺乏卵巢癌筛查给高危女性人群 带来临床获益的证据。
  (1) 根据临床医生判断,高危女性于 30~35 岁起,可以考虑接受定期的卵巢癌筛查;
  (2) 筛查项目:血清 CA-125 检查及经阴道超声检查;
  (3) 筛查间隔:每 3 个月 1 次到每年 1 次。
  3. 此外,已经出现腹胀、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不适症状的女性,不在 筛查探讨的范畴内,应尽早就医接受临床评估。
  预防建议
  1. 经遗传咨询及风险评估后需要进一步接受遗传基因检测的个体,尽早接受检测,明确肿瘤发病风险;
  2. 携带有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致病变异或疑似致病变异的高危女性 , 完成生 育后,于相应的年龄段预防性切除卵巢和输卵管以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
  3. 理论上,任何可以让卵巢在一段时间内停止排卵的行为都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如避孕药、妊娠、哺乳等。因此鼓励适时生育、母乳喂养;
  4. 经遗传咨询后,部分高危女性可选择短期内口服避孕药以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长期服用可能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
  5. 育龄期的高危女性,生育前与肿瘤遗传咨询医生及生殖医生共同探讨可能的遗传阻断方案;
  6.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减少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
  17. 骨肿瘤
  高危对象
  骨肿瘤的八大早期信号:
  1. 骨关节位置出现较硬的肿块,静息时不能消退,持续增大;
  2. 骨和临近关节出现疼痛和肿胀,夜间加重,且疼痛严重程度与活动无关;
  3. 出现发热、体重减轻,以低热为主,肿胀部位皮温显著升高等;
  4. 不明原因持续性背痛或脊柱区域疼痛,休息不能缓解,难以用常见的颈椎病、腰椎病解释;
  5. 肢体远端有麻木感或顽固性放射痛,无力,甚至功能障碍;
  6. 发生病理性骨折或肢体变形,甚至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一处或多处自发性骨折;
  7. 出现抽搐,肌肉痉挛,血钙增高;
  8. 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四肢痛、腰背痛,且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向时,要警惕出现转移性骨肿瘤,尤其既往有肿瘤病史者(特别是发现时分期 较晚的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等)。
  筛查建议
  重视骨肿瘤的八大早期信号,出现异常及时就诊,行查体、影像学检查,必要时结合活检。尤其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如出现骨性疼痛,神经压迫和活动障碍等情况时,及时到骨软组织肿瘤科等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
  预防建议
  1. 避免外伤;
  2. 增加户外锻炼和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3. 合理饮食;
  4. 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
  5. 控制情绪,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
  18. 膀胱癌
  高危对象
  1. 长期吸烟者;
  2. 膀胱癌家族史者;
  3. 油漆、染料、金属或石油产品等职业接触史者;
  4. 接受过盆腔部位放射治疗者;
  5. 曾使用过环磷酰胺或异环磷酰胺等抗癌药物者;
  6. 曾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者,如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等;
  7. 饮水中砷含量高者;
  8. 饮用用氯处理过的水者;
  9. 反复急慢性膀胱感染史,包括血吸虫引起的膀胱感染者;
  10. 长期使用导尿管者。
  筛查建议
  一般风险人群:60 岁开始,尿常规,每年 1 次。
  高危人群:50 岁开始,尿常规、血尿检测联合尿液肿瘤标志物如 NMP22,每年 1 次。
  预防建议
  1. 减少环境和职业暴露;
  2. 增加饮水量,注重饮水质量;
  3. 戒烟;
  4. 避免长期使用药物带来的药物毒性;
  5. 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提高免疫力。
  19. 软组织肉瘤
  高危对象
  1. 软组织肉瘤的高危因素:
  (1) 肿瘤家族史,尤其携带 p53、rb 基因失活;
  (2) 石棉、二噁英等化工材料长期接触史;
  (3) EB 病毒,HIV 等感染病史;
  (4) 辐射或放射治疗史;
  2. 软组织肉瘤的四大早期信号:
  (1) 体表或大关节附近及影像检查等发现不明原因肿块或外伤后长期不能消退的肿块;
  (2) 肿块持续增大,不随体位变化而缓解;
  (3) 可出现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且逐渐加重;
  (4) 肿块局部皮肤温度往往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可伴有红肿等炎性表现。
  筛查建议
  重视软组织肉瘤的四大早期信号,出现异常及时到软组织肿瘤专科就医。
  1. 查体:一般根据肿物的部位、大小、边界、活动度、有无压痛、皮温和伴随症状等 7 个方面对肿物进行初步定性。
  2. 影像学:B 超、X 线、CT、MRI 等。四肢软组织肉瘤首选 MRI 检查而非CT。高危患者应行胸部 CT 以排除肺转移。同时应检查区域淋巴结情况。
  3. 活检:软组织肉瘤活检,包括穿刺活检和切开活检。细针或粗针穿刺,必要时 CT 或 B 超引导。穿刺困难或失败可实施手术切开活检。
  预防建议
  1. 避免辐射及强烈紫外线照射,增加 β- 胡萝卜素和类胡萝卜素、维生素 C,E 摄入;2. 减少化工材料的接触,筛查病毒感染情况,及时规范治疗感染;
  3. 合理饮食,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20. 白血病
  高危对象
  1. 白血病家族史者;
  2. 血液疾病患者;
  3. 曾有苯及含苯的有机溶剂接触史者;
  4. 曾有 X 射线、γ 射线等电离辐射环境接触史者;
  5. 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者;
  6. 有吸烟、酗酒、吸毒、不规律作息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7. 无诱因慢性出血倾向者,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8. 全身发力、疲倦并伴有骨关节疼痛等者。
  筛查建议
  高危人群:临床体检,每年 1 次。
  临床体检包括以下项目:
  (1) 外科体检:浅表淋巴结和肝脏脾脏触诊;
  (2) B 超检查:浅表淋巴结、肝脏脾脏和腹腔淋巴结;
  (3) 血常规。
  预防建议
  1. 避免苯及相关化学物、化学制品的环境接触;
  2. 避免或减少 X 线、γ 射线等电离辐射,戒烟;
  3. 定期体检。

降压药他汀阿司匹林什么时候吃好?把握好时间,事半功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经常会用到阿司匹林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因此,很多人就会问我们上面这些药物,具体该怎么吃?什么时候服用这些药物效果最好?今天我就把这3种药物的藏在身边的助眠高手已找到,是苹果?若爱吃可以一觉睡到天明睡觉对于我们的意义是很大的,我们身体多个器官都是在夜晚进入睡眠的状态下进行工作的。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大约有3亿人群每天饱受失眠的折磨,轻度失眠会导致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等现象,长期腰痛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腰痹通治疗多久能见效大多数人使用腰痹通12周之后就会见效,但具体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病情较为严重,要使用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一般是使用两周以上。如果能结合其他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疗效。腰痛引产后要注意饮食那可以吃蛋糕吗?引产后能吃蛋糕。蛋糕比较好消化,引产后肠胃消化能力较弱,适量的吃些蛋糕可防止消化不良,还能增进食欲。其中的糖分和热量可补充体力,有助于身体恢复。怀孕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都是很开心的事秋冬进补,来年打虎。老年人该如何进补?一场秋雨一场寒了,中秋节这一场秋雨下来,天气又冷了几许走在大街小巷,秋冬进补,首选阿胶的大喇叭吆喝声又开始啦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养生保健。但是秋冬进补到底该产后如何安全地祛除妊娠纹概述妊娠纹是一种发于孕期的膨胀纹,据估计其发病率在6070。由于妊娠期间,皮肤会随着胎儿发育被逐渐拉伸,导致真皮层结缔组织损伤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破坏,并且激素变化会阻碍被破坏的结缔说川普,是四川人最后的妥协打甩手几哈攒劲撇脱扎起说川普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方言十八扯014老黄毕业之后选择留在四川,在成都软件园过上了朝九晚六的生活。作为一个新四川人,他接受了吃兔头,能吃中辣的火锅,对成都苍蝇成年人的中秋节像狗血电视剧一样精彩又无聊01hr中秋节照例几个老友小聚。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几个中年人自然而然地就聊起了月饼的话题。张眼镜提议,大家说下中秋节公司发了些什么东西,到手价值最高的人喝一杯。话音刚落,黄胖子自为什么是青梅酒01青梅与酒青梅在古代已经是广为使用的食材。说起青梅,最出名的典故当属三国时期的青梅煮酒论英雄和望梅止渴。想起青梅酸涩的口感,嘴里不自觉地就会生出几丝酸意。这样的酸意使得醋未被酿出围炉酒话年轻人究竟怎么喝酒前几日老黄又在微信群里撺掇约酒,我们几个老友便开他的玩笑你又要消化库存啦?自从老黄成为白酒经销商之后,我们几个老友的小聚就从来不缺酒喝。这次的小聚选在一家涮羊肉馆子。用老黄的话来讲养肤的2种食物,牛奶排在后面,第一名多数人不了解女人到了中年之后,最怕就是别人说自己老了。追求青春永驻是女人们永恒的话题,一边在感叹着岁月催人老,一边又在积极地去寻求各种抗衰老的方法,不甘心自己就此变老,也不想看起来比同龄人显老
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可以长期吃吗?肾脏能负担起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对二甲双胍应该不陌生,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的口服降血糖药,目前来说属于一线治疗药物。从药理上面来看,二甲双胍可以增强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同时可以抑制葡萄糖在胃肠道患了痛风就不能吃肉?陈主任教你一招,降低肉中的嘌呤医生,患了痛风难道从此就真的与肉无缘了吗?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疑惑,其实患了痛风并不一定要完全戒掉肉。下面陈主任就教大家一招如何降低肉里面的嘌呤。一如何降低肉中的嘌呤陈主任知道对于很多喝苏打水能降尿酸吗?王医生告诉你答案医生,我听说喝苏打水可以降尿酸是真的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这位患者一样的疑惑。下面王医生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一苏打水对于降尿酸有效果吗?单纯喝苏打水并不能达到降尿酸的作用。那为李兰娟院士早晨是养肝黄金期,常吃三种早餐,帮助肝脏变好导语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排毒解毒器官,又被称为人体将军器官,统领着人体各个脏器的运行!如果肝脏一旦受到损伤,就会导致肝功能下降,大量的毒素垃圾不能及时排出,堆积在体内影响身体健康路安分享早睡,别熬夜了我们非常有必要设定一个规律的固定的时间来睡觉最佳的时间是晚上十点入睡现代医学证明晚上9点到凌晨5点,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最佳时间段也就是有效的睡眠时间段,才能让身心得到充分咖啡因是如何让我们提神帮助我们保持清醒的在自然界中,咖啡因含量较高的植物叶子和种子,可以防虫害,而在人体中,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刺激性的作用,它通过阻碍一种人体关键的睡眠诱导因子腺苷,来让我们保持清醒。人的身体需要源每日学一味中药石斛石斛别名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流苏石斛林兰杜兰千年竹。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全年均可采收,鲜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采收后,除去杂质,高血压必看!对于血压最差的食物有声脉搏与坚实的心脏相连,冠状动脉事件和中风的几率较低。你吃的东西会直接影响你的循环紧张,使其升高或降低。继续细读,寻找最理想最糟糕的食物品种,以满足固体循环系统的需要。高血压,也撞脸食物拼营养,谁会赢?来源生命时报低质油鱼常冒充银鳕鱼,香蕉芭蕉口感都不错人类有双胞胎,食物也有一些长得极为相像,比如蒜黄和韭黄巴旦木和杏仁巴沙鱼和龙利鱼等,人们购买时常常会弄错。我们就教大家认识一下,不会加热食物,致命风险高达30你知道吗?比你家马桶更脏的地方,竟然是你家的冰箱!有研究发现,家用冰箱里平均存有1140万个cm细菌,而这些细菌中很多可能是致病菌,甚至是致命菌。冰箱中的四种致命菌冰箱中最常见的就天天吃面条,对身体好不好?医生坦言吃面条时,还需注意这3点爱乐养生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南北地区差异不同,又有着不同的饮食风俗和饮食习惯,就主食来说,北方地区主食是馒头,而南方地区主食是米饭,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面条也是生活当中常见的一种主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