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日志作文探索体育新闻
创业阅读
新闻投稿
新闻动态
科技财经
体育游戏
业界时尚
探索旅游
娱乐情感
作文范文
美文论文
日志励志
教案教程
养生护肤
育儿保健

知青生活往事留守东北的上海知青,他说委屈自己总比委屈别人好

6月22日 乱人心投稿 造句
  在东北边陲的二龙沟村,生活着一位上海人,是一名老知青,曾在二龙沟大队插队落户四年多,退休后又回到二龙沟,他就是娶了当地农民做老婆的冯桂生。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冯桂生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一九六九年三月二日和二十多名上海知青一起来到了东北边陲的二龙沟大队,他们六男三女九名知青被分派在了二龙沟大队第三生产小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二龙沟大队的地形很特殊,村南村北两条河流把村子夹在中间,两条河流在村西汇合,二龙沟大队东面是平坦肥沃的耕地,因为水资源丰富,那里一半以上的耕地是水田,水稻种植面积在全公社名列第一,旱田的粮食产量也很高,社员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
  在上海知青到来之前,三队队长李忠平就让社员们把生产队的那三间厢房腾了出来,那三间房子里有两铺火炕,有现成的锅灶,九名上海知青居住正合适。从此,三队队部的那三间厢房就成了三队的知青集体户,一名叫刘宝山的高中毕业生被推选为集体户户长。
  这九名上海知青年龄最大的叫周浦东,他也是六八届高中毕业生,十九周岁,比刘宝山大半岁,和刘宝山是高中同班同学。年龄最小的是一名叫赵薇薇的女生,刚满十六岁,冯桂生比赵薇薇大一岁。别看冯桂生是个初中毕业生,可他的口才很好,还写的一手好字。
  初来乍到,这些知青们不适应东北的寒冷,也不适应东北的生活习惯,更不会烧火做饭。李队长就安排三队会计的大闺女张春桃临时给知青们烧炕做饭,教知青们蒸窝头贴大饼子,教知青们熬大米粥炖酸菜。渐渐地,张春桃和知青们都熟悉起来了。
  张春桃当年十八岁,长得很漂亮,读过四年书,后来她的弟弟张春生上了小学一年级,张春桃就辍学回家了,当时农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很严重,特别是女孩子,能读到小学毕业的都不多见。别看张春桃的年龄不大,可她家务活样样精通,洗衣做饭不在话下,就连纳鞋底做布鞋她都能独自完成。在生产劳动中她也是一把好手,十五岁开始就和女社员们一样挣七分工。同龄的上海女知青和她相比,都深感自愧弗如。
  东北地区的三月初还和冬季一样,漫山遍野都是耀眼的残雪,河道里的冰面上还有溜冰的顽童,村庄里的树木也都光秃秃的,虽已是阳春三月,可那里根本就没有一点春天的感觉,穿着棉袄棉裤,还冻得够呛。好在屋里暖和,躺在火炕上都不用盖被子。
  吃住的地方有了着落,生活各方面都安顿下来了,李队长带领知青们到公社粮站领回知青们的国库供应粮,又带领知青们到山上打了三天烧柴,让知青们休息了一下,就开始让知青们接触了解生产劳动了。
  当时的天气还很冷,田间还没什么农活,李队长就领着社员们检修了一下农具,帮着饲养员把牛棚里的牛粪抬到村外的场院里晾晒,李队长和张会计还让周浦生和冯桂生跟着去了一趟县城,为生产队购买了四个架子车车轮,还买了两付犁铧。往返九十里路,他们全靠步行。
  那次去县城虽是个苦差,可一位年轻社员没捞着去,还跟队长大吵大闹了一番。当时队里有个规定,但凡社员进城给队里办事,队里给记工分以外,还有两毛钱的补贴。以前队里有进城的差事,哪次都少不了王来福,一是王来福年轻有力气,再一个是王来福天不怕地不怕虎儿吧唧的,占不到便宜就胡搅蛮缠,不光是三队的社员们都不招惹他,就连队长也让他三分。
  那天李队长他们进城是早晨五点多钟从二龙沟出发的,黑天的时候才赶回来。大家刚把在县城买来的农具放进队部的仓库里,王来福就气势汹汹地找来了,他拽着李队长不让走,非让李队长说清楚为什么不让他进城?看王来福不依不饶,冯桂生就问王来福:来福哥,来回九十里跑一趟累个半死,又不是什么好事,你为什么还争着抢着要进城?知青兄弟,十分工外加两毛钱,还不是好事啊?你是真傻还是装傻啊?捡了便宜还卖乖。王来福没好气地回了冯桂生一句。
  这下冯桂生明白了,王来福跟李队长吵闹原来是为了两毛钱啊,他上前把王来福拉到一边,小声对他说:来福哥,我的这两毛钱给你,不许你再跟队长吵闹。好啊,那你给我两毛钱吧。王来福伸出手来,就像冯桂生欠他两毛钱似的。
  冯桂生拉着王来福走出队部大院,从衣兜里掏出两毛钱给了王来福,王来福拿着钱就转身回家去了。看王来福走了,李队长还有些纳闷,就问冯桂生,冯桂生笑着说:他听说咱们都累得够呛,到现在还没吃午饭,不好意思了。听了冯桂生的话,张会计笑着说:还是知青有办法。其实,张会计对王来福挺反感的,王来福不光是好占队里的便宜,还总纠缠春桃,他说想和春桃处对象。
  之后的日子里,王来福还是经常犯混顶撞李队长,也经常纠缠张春桃,李队长和张会计也拿他没办法。但王来福对冯桂生还是挺尊重的,冯桂生说的话,王来福一般都听。
  转眼就到了1971年的秋天,冯桂生他们经过了两季春耕春播和秋收的繁重劳动,大家已经慢慢适应了东北的农村生活,也学会了各种生产劳动,社员们当初那种知青就是花瓶,中看不中用的观点也改变了,知青们不光成了合格的社员,他们还试种成功了多种南方蔬菜,在旱田种植的小麦谷子也都获得了丰收。当时的蔬菜种子是冯桂生让上海乡下的亲戚寄来的,小麦种子和谷子种子都是冯桂生自己出钱买的。因为试种这些农作物都是冯桂生提出来的,他也怕不成功给队里带来损失。
  刘孔喜老师油画作品图片
  1972年初秋的一个中午,收工回家的张春桃在王来福家的自留地里拔了一棵大葱,可巧让王来福碰到了,王来福不依不饶,还要拽着张春桃去找队长评理。几位社员和冯桂生赶忙过来劝说,希望王来福得饶人处且饶人。王来福却说张会计平日里经常给他小鞋穿,要是换成别人,别说一棵葱,就算一抱葱,他也不会计较的。
  看王来福还是不依不饶,冯桂生就笑着说:来福哥,看我面子,就算了吧,权当这棵葱让我吃了。桂生,你俩无亲无故的,你为啥替她求情?难道你喜欢春桃不成?跟你说句实话,我也喜欢春桃,但有一条,要是你也喜欢春桃,我就不跟你争了,你是大城市来的知青,我老农民一个,也没资格和你争。王来福又开始犯混了。
  听了王来福的话,张春桃气得呜呜哭,冯桂生脸也红了。看王来福犯混了,社员们拉着张春桃就要走,王来福还来劲了,不让张春桃走,还非逼着冯桂生说到底是不是喜欢张春桃。
  看张春桃羞愧难当,冯桂生一本正经地问王来福:来福哥,你到底啥意思啊?桂生,我就要你一句话,你不喜欢春桃的话,我就托媒人去她家提亲,你要是当着大伙的面说出你喜欢春桃,我永远也不再纠缠春桃。来福哥,你说话算话?冯桂生被逼急眼了,他大声反问王来福。
  这下王来福更来劲了,他大声说道:大伙都在,我王来福也是站着撒尿的爷们,吐口唾沫都是钉。只要你冯桂生敢娶一个农村姑娘,我王来福以后不光不再纠缠张春桃,也不再招惹你冯桂生。只要春桃姐愿意,我这辈子就喜欢春桃姐一个人。不知冯桂生是被逼急了还是发在内心,他当着大伙的面,表明了态度。
  冯桂生话音一落,张春桃捂着脸就跑了。王来福啥也没说,灰溜溜地回家去了。从此,王来福真的没再纠缠过张春桃,也对冯桂生客气了很多。对于冯桂生的表态,大家都没当回事,都以为冯桂生是为了给张春桃解围。张会计一家也说自家的闺女配不上人家上海知青,人家上海知青早晚会回上海的。
  听说冯桂生要和张春桃谈恋爱,周浦东、刘宝山和赵薇薇都劝说冯桂生,劝他不要感情用事,婚姻大事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儿戏。再说了,就算冯桂生真心喜欢张春桃,冯桂生的父母也是不会同意的。冯桂生却说这事已经不能改变了,当着大家的面他已表态,怎能再反悔?过了两天,他还找到了李队长,和李队长一起去了张会计家。当着李队长和张会计一家人的面,冯桂生说他那天说的话是算数的。
  第二年秋天,周浦东被推荐上了大学,冯桂生被招聘到县里当了一名宣传干事。张会计一家原本还抱有一丝希望,冯桂生突然被招到县里当了干部,他一家人觉得春桃和冯桂生的婚事肯定是没戏了。村里的社员们也都这么认为,李队长还要张罗着给春桃介绍对象。张春桃也天天心事重重的,见了谁都是低着头,就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冯桂生到了县里后,首先参加了一个月的学习培训,接着就天天下乡搞宣传,直到元旦前几天才回到县里。这期间,冯桂生没办法回二龙沟看望张会计一家,也没办法往回捎个信。这下村子里可炸锅了,都说冯桂生就是个陈世美,他肯定是变心了,肯定不会回来娶张春桃的。王来福还托了媒人,到张会计家来提亲。
  就在张会计一家心乱如麻的时候,冯桂生从县里匆匆赶回了二龙沟大队,他用自己的工资给春桃买了漂亮的衣服,给张会计买了好烟好酒,还给张春生买了一双球鞋。看到冯桂生回来了,张春桃娘俩抱在一起哭了个梨花带雨。
  1975年的春天,冯桂生和张春桃结婚了,他的父母虽然反对这门亲事,但结婚前两天,冯桂生还是收到了他父母寄来的一百块钱和一块上海牌手表。就在那年秋天,张春桃被招工到县供销社做了一名售货员,这个招工指标是县里特批的,也算是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冯桂生的嘉奖。
  2012年年末,在县委工作了近四十年的冯桂生退休了,退休后他和张春桃回到了上海,在儿子家生活了一年多,张春桃实在是不适应上海大都市的生活,他们两人又回到了东北,在二龙沟村买了一个农家小院,春夏秋三个季节在村子里种菜养鸡鸭,过田园生活,冬天就回县城,县城里的住房有暖气,不用烧火取暖。偶尔也回上海呆一段时间,毕竟儿子孙子都在上海生活。
  去年八月末,曾在二龙沟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重返第二故乡,冯桂生夫妇热情招待了大家,上海知青们的吃住问题全部由冯桂生夫妇俩负责,他夫妇俩没让知青们花一分钱。大家在二龙沟玩了五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连梦里都牵挂的二龙沟。当知青们说起冯桂生曾经受过的苦难和委屈时,冯桂生笑着说:委屈自己总比委屈别人好。
  今年的八月末,周浦东和赵薇薇两人来到了二龙沟,因为周浦东去年八月份去了非洲,没能和大家一起来,这次赵薇薇又陪着她丈夫来看望乡亲们、看望冯桂生夫妇了。周浦生说二龙沟是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曾经的知青生活,永远也不会忘记二龙沟的乡亲们。
  作者:草根作家
评论 转载

造句:知青生活往事留守东北的上海知青他说委屈自己总比委屈别人好
造句:知青生活往事留守东北的上海知青他说委屈自己总比委屈别人
时隔四十多年,说起在陕北插队时的那段感情,他的心久久难以平静赵红卫是六八届高中毕业生,曾在陕北的南马河大队插队落户四年多,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才离开了第二故乡南马河大队。赵红卫在陕北插队落户落户时曾经和当地女子产生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知青生活往事留守东北的上海知青,他说委屈自己总比委屈别人好在东北边陲的二龙沟村,生活着一位上海人,是一名老知青,曾在二龙沟大队插队落户四年多,退休后又回到二龙沟,他就是娶了当地农民做老婆的冯桂生。资料图片来源网络冯桂生是六……插队时的那段感情令他愧疚了多年,没料想善良的村妇早已释怀杨浦生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曾在东北的龙水大队插队落户四年半,直至被推荐上了大学,才离开了那片黑土地,离开了令他牵挂令他留恋的第二故乡。1969年4月11……嫁给当地农民的上海知青退休后帮丈夫养猪,他们家成了全乡首富什么是爱情?男女间相互爱慕的真挚情感就是爱情,相信这个问题多数人都能回答,多数人也能理解。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恐怕这个问题就不太好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上海女……知青往事圆了大学梦却失去了心中的最爱,他的选择令人心疼我文友的表哥叫刘燕京,他是一名老知青,曾在陕北插队落户生活了四年多,返京后有令人羡慕又体面工作,年近七旬的他却一直一个人生活,至今未娶。问其原因,他的回答令人感动又心酸。……后知青生活故事把陕北丈夫带回北京,她俩就这样不咸不淡地生活在北京老城区,生活着一对夫妻,男的是陕北农村人,七十岁上下的年纪,他是一名保洁员,负责几条弄堂里的卫生清扫工作。女的是北京本土人,老知青,已退休多年,在街道做义工,有时也和她丈……知青往事心里一直装着那个陕北女子,他再也没看上别的女人郭志强个头不高,体型偏瘦,一双大眼睛却格外明亮。别看他长相不出众,可在同学圈和朋友圈里,郭志强是出了名的金点子,只可惜他一辈子未娶。据郭志强说,在陕北插队落户时,村支书家漂亮的……有关五年级上册开卷有益的作文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更能使我们变得富有智慧。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大诗人杜甫也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话都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留守在陕北的北京知青历经坎坷,他现在的田园生活令人羡慕1969年8月29日,张抗美和十三名北京知青一起来到了陕北的杨家河大队,他们是来这插队落户锤炼革命意志的。这十四名北京知青都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他们原本要去北大荒或新疆建设兵团……北京知青尘封多年的秘密他说自己的初恋是一位漂亮的陕北女子陈书生老师是一位老北京,曾在陕北插队落户四年多,退休前在北京某高校任职。退休后他热心参与知青公益事业,足迹遍布京城周边地区,采写了多篇纪实性文学报道,资助过多位老知青贫困家庭,……知青往事他揭开藏在心里四十多年的秘密,那个漂亮女子浮出水面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个美好的记忆或小秘密,比如年轻时暗恋的对象、学生时代的异性同桌抑或自己的初恋,这原本算不上什么秘密,因为你藏在了心中,也就成了秘密。深藏在心中的秘密记忆最深刻……知青往事他是出了名的小个子却娶了村支书家的女子,人人都羡慕北京知青王文赋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曾在陕北插队落户生活了几十年,退休后带着他漂亮的陕北婆姨回到了北京。说起自己在陕北的知青生活经历,王文赋很自豪,他说:我是人人皆知的小个子,可……
生命的价值初二优秀作文初一作文初一的感觉小迪说感情一个朋友的经历坎坷的童年意味着我很难相信别人官酝一口闷还是慢慢品,白酒怎么喝?小学生校园生活作文600字锦集6篇我喜欢追求美作文真正决定生命层次的,是人的见识和格局团结村站狠刹两违再出发重庆车辆段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月活动坚持一定会成功吗小学作文我的哥哥作文5篇夹玻璃珠比赛作文
加班加点处理表格数据不如同事一个小技巧冬天孕妇吃什么水果好孕期吃水果的误区诗经疏义会通(四)血色妖姬米兰盆栽怎么养养护米兰的方法动物尾巴的妙用知识梳理褒贬误用成语大汇总建议收藏外资企业不缴城建税但其扣缴义务人时是否要代缴建税?热博聚热点 马海群(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台湾西部走廊(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为什么桂林山水如此奇丽秀美桂林山水为什么如此奇丽秀美耶稣会文献汇编(二百二十四)
©2025网站地图最近更新文明上网我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