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意思,但又有一些争议性。因为我们一般认为,夏朝五百年,商朝六百年,周朝八百年,而在朝代划分中,又心照不宣的把这三个奴隶制朝代排除在外,所以,朝代一般仅指秦以后的封建王朝。
  而封建王朝,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汉朝,很多说法是汉朝有四百多年,坚持这种说法的很多,但正史中,却并不承认这一点。二十四史中有汉书,和后汉书,汉书是以汉高祖为开端,而后汉书以光武帝为开端。这就可以明确史官们对汉朝的态度。西汉东汉虽然都称汉,但却是两个朝代。
  另一个特例宋朝,和汉朝一样,宋朝也分了两段,加起来有三百多年,但后世的史官,并没有把宋朝当成正统来看待,甚至后来的明朝,也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并非宋朝。在二十四史中,宋朝是和金,辽平行的史书,因此,很难说宋朝到底算是朝代还是地方割据。由此可见,问题中问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实,不光是中国,放眼世界,其实超过三百年的朝代,屈指可数。有人说,这话不对,拜占庭帝国,就有一千多年。这话倒是没错,但问题是朝代和帝国恐怕不是一个概念,就好像西方人分不清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只能统称为中国,同样,中国人分不清西方的朝代,只能称为拜占庭。而事实上这十三个朝代,没有一个朝代超过二百年。
  为什么没有太多朝代能够打破这三百年的魔咒呢?我想,最主要原因是均衡被打破了。
  国家机构,就是一种各方势力达到平衡的产物,我们一直说,某某朝代亡于某某,比如,明亡于万历,汉亡于桓灵。但事实上,谁都知道,明朝亡于崇祯,汉朝亡于汉献帝。
  那么,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其根源在于,那个时候,平衡已经被完全打破,一方势力或者某些势力已经达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当他们已经达到巅峰状态,具备了改朝换代的能力,就会一起爆发,然后将旧王朝吞噬。如此看来,当均衡被打破,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这种说法,似乎并不能证明三百年的魔咒。因为,当平衡打破之后,有的朝代,依然存在了很长时间,而有的朝代,却在很短时间内灭亡。而有的则坚持很长时间。比如,汉桓帝146年继位,如果从这一年算起,东汉坚持了74年才灭亡,同样,万历皇帝1572年继位,从这一年算,明王朝坚持了72年。而唐朝,安史之乱也打破了平衡,而从这一年算起,唐朝坚持了152年。可见,平衡的确打破了,但不同的朝代,却坚持的时间不同。这就不能不提一下,平衡打破之后,建立另一个平衡的问题了。
  就拿唐朝来说,安史之乱打破了一种平衡,但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很神奇的建立了另一种平衡,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平衡,大臣和宦官之间的平衡,文官和武将的平衡,甚至在外部力量,也有吐蕃回鹘南诏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产生的平衡。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居然没有一方势力,有能力打破这样的平衡。直到黄巢起义发生。
  可见,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无一不是一种打破平衡另一种平衡的过程,各方势力此消彼长之间,给改朝换代提供可能。
  其实,很多朝代,比如唐朝、明朝,都有很多机会,甚至唐朝只差11年,就可以打破这样的魔咒,但很遗憾,都只是差了那么一点而已。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在关键时候,运气有时候也会发挥其作用。有时候,历史很不讲理,遗憾就是遗憾,无法改变。
  史上有没有超过三百年的朝代呢?当然有,比如被称为黑衣大食的阿拔斯王朝。这是阿拉伯帝国三个王朝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超过三百年的王朝,长达508年。但很遗憾,这个王朝从建立开始,就饱受战乱之苦,虽然他们扩张能力非常强,但管理庞大领土的能力却很一般。
  从9世纪初开始,阿里发就已经成为一种名誉上的国王,而国家分裂为许多大小政权,这种状态,很像是东周的状态。因此,当蒙古铁骑攻打阿拉伯帝国的时候,真正的阿拉伯帝国只剩下阿拉伯半岛而已。
  能够突破三百年的魔咒,也许是因为阿拔斯王朝的运气太好,地方太大,而那些大小政权,都没有把这个名义上的阿里发放在眼里。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名存实亡。
  王朝的更迭,就是创造一种平衡,然后打破它的过程,一个王朝安定的时间越长,继续的资本越多,王朝存续的时间越长,当平衡被彻底打破,那么,剩余的时间,被称为回光返照。如果超不过三百年,只能说天意了。
  熟读历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活不到300岁,似乎国运300年就像是一道坎。
  抛却先秦时代,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王朝之后,历代王朝都不超过300年,西汉215年,唐朝290年,明朝277年,清朝就算加上后金时期,也才296年。看完这些数据你是不是很惊讶,就连唐朝都不能逃过这个怪圈,可宋朝却可以。从历史时间上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奴隶制国家过渡到封建制度国家后,朝代的国运就开始大幅下降,所以说一个国家的制度决定了国运的长短。那封建制度到底有什么弊端,几乎所有的朝代都只能在300年这条线下徘徊呢?道理其实真的很简单,中华民族是农耕文明,百姓只要有地种,收获的粮食够自己活下去,农民就会老老实实的继续种地,当农民都活不下去的时候,那这个国家也就到了毁灭的时候。
  只要农民不造反,一个朝代就不会从内部开始毁灭,宋朝的毁灭就是个意外,好不容易在女真手里活下来了,结果杀出来一个铁木真将女真和宋朝一起毁灭了,这是不可抗力,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朝国柞也未超三百年。一个朝代建立后,开国皇帝肯定要大肆分封,这样一来全国各地都有了贵族的存在,这就是封建王朝毁灭的第一步。
  贵族得到土地后,便可以吃封地的税赋,农民要拿出一小部分劳动成果给这些贵族。但是人都有私心,都希望自己的财富能继续增长。一开始总会有些农名因为种种原因急需钱财,比如看病。而那些封地的贵族恰好手里有钱,农民获得钱财的方式,只有将手里的土地卖给贵族,然后再从贵族手里租地种,这样一来农民一年的收入大半都要进了贵族手里。一段时期之后,贵族就会采用巧取豪夺的方式从农民手里夺得地契,长此以往下去,全国的土地一大半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农民每年幸苦劳作,只能混个不饿死的下场。
  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冲突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国家,主体是农民,老百姓向往的理想生活是"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但是往往并非如此,疾病、战争、灾害、赋税等等,都会让农民破产,失去土地,从自耕农变成佃农。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逐渐转到少数人手里,这是封建社会一个无法避免的情况,叫做土地兼并。
  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发动起义,经过农民起义的冲击和洗礼之后,王朝更迭,土地得到重新分配,于是农民又得到了土地,因为生产关系没有变化,所以这种矛盾依然存在,随之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冲突
  自秦朝起,中国王朝就希望建立一套中央集权的制度,秦始皇通过郡县制做到了,中央政府可以直接向每个农民征税,这种集权方式确保了稳定的税收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可是随着土地兼并,中央失去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和税收,随着利益越来越大,地方上的豪强则隐瞒其名下的土地和人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豪强实力越来越大,而中央实力则越来越弱。如果中央要强行重新丈量和划分土地,清查人口,夺回对社会基层的控制权,是否可行呢?王莽会告诉你,不可行。只有一个办法,来一场毁灭,重新洗牌,这就是王朝更迭。
  有意思的是,每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之后,就会诞生出一个稍微长寿的王朝,王朝寿命与起义规模及深度成正比,比如秦末农民起义之后的西汉,王莽末年农民起义的东汉,隋末农民起义的唐朝。但是这些王朝都没能超过300年,可能300年就是矛盾冲突周期的最大值吧。
  答:提问问题的人说得很对,中国历史上的王朝都没能维持超过300年的统治期。
  虽说西汉和东汉相加达到了400年,但两汉中间横亘入了一个新朝,即东汉其实是完全不同于西汉的一个全新王朝,毕竟,统治阶级各种势力已经进行了全面洗牌,民间农民的土地也完成了重新分配。
  同理,北宋和南宋两朝相加,统治时间也达到了319年,但这也是两个王朝而不是一个。
  被视为最为长命的唐王朝,国祚时间长达289年,中间其实也被武则天的周朝横插了一杠子的。
  除去汉、唐、宋;明朝有276年历史;清朝267年历史;东晋有103年历史;元朝有98年历史。其余的都是适合王朝,如秦朝15年;新朝15年;西晋51年;隋朝38年。另外三国的魏、蜀、吴;南朝的宋、齐、梁、陈;五代的唐、晋、汉、周等等,犹如走马灯一样,倏忽而过,真个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有识之士因此把300年时间称为王朝统治的极限期。
  而把王朝的兴衰称为"王朝的周期律"。
  这个"王朝的周期律"的表现形式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由独夫统治的王朝时代的社会形态为封建社会。
  而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统治其他阶级的根本即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阶级通过掌握土地这一生产资料,对使用土地的农民通过榨取,以完成其剥削过程。
  即,周期律与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关系息息相关。
  《三国演义》开篇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分合之间,就是乱世和治世的交替。
  大凡乱世,各方势力互相绞杀,社会秩序大乱,土地被重新分配——而且,因为人口锐减,土地分配充盈,社会又会渐渐趋向安定。
  但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而土地的数量变化不大,且上层社会利用特权不断进行兼并,到了一定程度,矛盾必定会激化,从而社会大崩溃……
  即广大农民起义,就会在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破坏其生产关系,以完成又一次的新旧蜕变。
  所以,王朝的灭亡,有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有昏君、庸相出现,而是封建王朝特定背景下的社会规律。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现在,我国已经从封建社会飞跃进了社会主义,由人民当家作主建立新政权,这个"王朝的周期律"就成为了过去式了。
  头一两代知道打江山不易,深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所以克己奉公,小心翼翼,国家呈现一派祥和,人民安居乐业。三代四代有些飘飘然,但借先辈之余威仍然欣欣向荣。五代六代骄横奢侈,贪得无厌,人民怨恨,社会动荡。七代八代民不聊生,无可救药,到处揭竿而起,国家彻底走向灭亡。
  翻翻史书,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的古代王朝都难以突破三百年,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巧合,其实,认真研究下来,我们就能够发现巧合之中的必然因素了。
  首先,是作为统治集团核心的皇帝的个人因素。
  封建时代,皇帝是整个国家统治的绝对核心,所以,皇帝的个人因素,是决定这个帝国生死存亡的最关键因素。
  实际上,每个朝代,皇帝本身素质高低情况也是很有规律可循的。
  (1)、西汉。公认贤明的皇帝有连续6位,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病已;
  (2)、东汉。勉强可以数得上3位,从光武帝刘秀到汉章帝刘炟;
  (3)、西晋和东晋。没的说了,只有晋武帝司马炎勉强说的过去,司马炎之后,都是废材;
  (4)、北魏。北魏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包括亡国之君都比较有血性,但是真正有能力的也就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这三代开国帝王以及汉化改革的元宏,共4代;
  (5)、隋。没有争议的只有隋文帝;
  (6)、唐。包括武则天,从李渊到李隆基,共5代人,后期虽然也有继位者试图恢复大唐荣光,但是,成就都不大;
  (7)、宋。即使勉强算到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也是6代人;
  (8)、明。从朱元璋,到创造了"仁宣之治"的明宣宗,共4代人;
  (9)、清。从入关的顺治帝算起,到乾隆帝,是4代人,勉强把入关前的两位算上,是6代人。
  从这八个朝代我们就很能够发现规律了。每个朝代,毫无疑问开始的时候是最辉煌的,因为把一个混乱的国家重新统一,对于开国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也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胜出。那么这种胜出之后呢?最多延续了6代人,已经是少之又少的奇迹了,常规年限是3-4代人。
  这就是古代的王朝为什么很难突破300年的第一个原因,因为真正有能力治理国家的君主,只有这3-4代人,大约80年左右的时间。
  接下来,是第二点原因,古代小农社会最基本的生活(田地)问题。
  土地,一直是古代各个封建王朝统治的根本。因为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贯彻,农民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绝对主体,因此,土地,也就成为了每个王朝统治的根基。
  在每个王朝的初期,经过战争以及新的统治者的重新划分,土地往往能够得到较为公平的分配,农民能够稳定的在自己的土地上去劳作,也就自然而然的可以稳定生活,国家得以保持稳定的秩序及生产能力。
  但是,慢慢的,土地会变成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引发王朝覆灭的火药桶。原因很简单,随着社会的稳定,人们的生活安逸之后,对于生活的追求就变成了:我要拥有更多的土地。于是,土地兼并加剧,稳定的社会平衡被打破,土地开始向少数人手中集中,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没有土地的贫民,在那个工商业尚不发达的时代,他们为了生活就只能成为地主家的长工、佣人,甚至是上山成为土匪。
  当没有土地的贫苦农民数量不断膨胀,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就越来越多,此时,如果再遇到"天灾人害"的发生,比如:蝗灾、旱灾,或者是遇到秦始皇、隋炀帝这样的皇帝,要大规模营造国家工程,贫苦农民就变成了一堆干燥的柴火,只需一根火柴就变成了燃烧王朝的熊熊大火。
  所以,土地兼并所造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往往是造成王朝覆灭的直接原因,这个周期,从第一代人开始发生,四五代人的时候就足够严重了。往往在王朝初期,统治者的才能较为卓越,尚且注意打击土地兼并,维护小农利益,但是,当我们第一条内容所说,英明的帝王不再出现,国家由平庸的皇帝掌权之后,土地兼并问题不再得到抑制,甚至掌权的各级官僚成为了既得利益者,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维护土地兼并的发生,那么,只需要最多四五代人的时间,社会便不再稳定,这个王朝也就坐在了这堆一点就着的干柴之上。
  第三个原因,是整个国家治理机构的腐朽,就像是一堆钢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贪污腐败"锈蚀,并最终轰然倒塌。
  这个原因,其实和第一条是相伴随而生的。当第一条所说的这些有所作为的君主不再出现,整个国家的官僚系统就会难免的被贪污腐败所侵蚀,并最终演变成:统治阶层与地主阶级融为一体,持续的对百姓进行盘剥。
  而官僚与地主融为一体之后,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治理国家上人才的断层。治理国家的权力长期被这些庸才所霸占,真正有才能,想要做实事的人很难进入官僚机构,更难进入核心管理层,这也是为什么,每个王朝的末期,掌权者都是贪生怕死、庸碌无为之人,而同时,推翻他们的人又是清一色的有识之士,泾渭分明,为何如此明显的原因所在。所以,历朝历代,开国的君主最为重视的问题,毫无例外,全部都是:打击土地兼并、严惩贪腐、选拔人才。
  虽然也有个别的情况发生,比如:明朝末年的有识之士并不少,朝堂之上也并不缺少有带兵才能的武将,但是仍然阻挡不了大明的灭亡;清朝经历了同治中兴,一帮优秀的汉族官僚锐意改革,仍然阻挡不了大明的灭亡;甚至是往前看,有小太宗之称的,著名的装傻皇帝"唐宣宗",虽然开创了大中之治,但是仍然不能逆转大唐王朝覆灭的趋势。就是因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它还是一个蚁穴的时候,尚且可以弥补,但是,溃堤之势一旦形成,就不是个别人力可以逆转的了。
  这三点才是造成古代历代王朝都很难突破300年的原因所在。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王朝得衰败可以抓住一点就可以说明,那就是土地和人都斗争。地只有这么多,人一旦多了,地不够分,怎么办?那就只有拿刀子来分。
  或者可以采用更加科学的说法,依照东亚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率来说,如果没有更大量产的粮食作物的培育和社会生产发展率的提高,那么社会生产的总价值只有那么多。而人口在和平时代不断的增长,必然会导致社会资源的短缺,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关系崩溃。这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
  但是这个科学依据是:马尔萨斯陷阱。
  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可以看一下汉朝的人口例子。
  刘邦建立西汉时全国人口仅剩1300万,到了西汉末年时期有大约6300万。随后就发生王莽篡位然后天下大乱。战争开始不断进行,人口减少。刘秀建立东汉时,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人口大约为2100万。到了东汉末年,是大约6800万人。随后就是黄巾起义,三国战乱。
  从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20年三国鼎立形成这个期间,人口损失估计达60%,仅存约2300万。4世纪初的西晋约有3500万。此后南北分裂,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隋朝重新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
  也就说从汉代到隋代,中国的总人口实际上只是在6000万上下浮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因为生产效率没有提高,汉代进入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期,农业由粗放逐步向精细发展,农具进入铁器时代,出现了铁犁壁、二人三牛的耦犁以及铁耙、耧车、风车、水车、石磨等先进生产工具,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耕作的速度和质量都大为提高,农作物品种也更为丰富,但是这种做法一直被延续了下去。而到了唐朝和宋朝则是人口扩展为一亿左右,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对于南方的开发,以及耕田面积的扩大。真正到了明清中国人口才开始暴涨到4亿,这是因为土豆、红薯、玉米这些高产作物相继从美洲引入,这些农作物的生产量大。养活的人更多。所以土地和人的矛盾被缓解了一部分。但是人口依旧在增加,在明朝的表现就是明末农民大起义。清朝则是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
  归根结底,还是土地和人的矛盾 。
  周期性重复,这就是大道,规律。中国的古人早就窥探破了地球周期性洪涝灾害与太阳运行之间的秘密,因此常常讲:"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天道不可违" 等等与,是有道理的。
  曾经看过一组统计数据,中国王朝一般以270年左右为一个发展周期,太阳的核聚变爆发周期也是270年左右。并且,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时,大多数是在太阳活跃期 ,也正是地球上的洪涝灾害大面积发生时。
  经过研究发现,太阳对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有很大影响。太阳内的核聚变反应有一个重复性周期,大约在260至300年左右,相应的,在这些年代地球上会出现大面积干旱或洪涝灾害。导致引发灾民饥荒。为了生存,往往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王朝。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谶语" 的魔咒。
  有名的莫过于秦时的"今年祖龙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都因为年代久远而极具迷信色彩。
  更有名的是公元210年秦始皇出巡金陵,被龙盘虎踞之地势所惊,听左右方士所述,金陵五百年内必有王者出。遂引淮水贯穿金陵,断其龙气。
  而后之中国,金陵曾建数朝国都,但长不过东晋的102年,短不过太平天国的9年,明初更是一世而终,蒋家王朝也断送于南京。
  其中种种,让人惊叹不已。  秦从商鞅变法以来,不断强盛。
  "以吏为师"为秦国培养出大量务实的官吏,用来维持国家行政的运转;"一断于法"的法治理念更是减少了秦国政治运营的成本。
  以至到秦始皇手中六国焚灭,天下终成一统。而在商鞅所立的制度中法律极为重要。
  始皇帝:
  "法" 是秦朝最重要的制度支柱.而汉之后的儒家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反革命的作用,他们为了儒家得尊崇的地位,就把"理"置于法之前。
  因为法律要讲逻辑,讲现实。但这都不是儒生的长项,口沫横飞的瞎BB,却是他们随意就能办到的事情。
  因此,在"群儒峰起壮士死 "的年代中,儒家可以用理论来维持阶级统治,也可以用理论来系统地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却不能用理论来解释为何历朝历代的寿命都不超过三百年的怪圈呢?
  只能有两种原因 :
  一是儒家理念对逻辑的短缺 ,他们更多的是从以住的经历去寻找经验,或者是在有关的时代哲学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时代的经济学中,或者从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中去追求真相。
  二是利益的需求 。虽然第一种原因是存在的,但本人更倾向于第二种原因。因为儒家所产生的"文官集团"本身就是就是统治阶级的一员。
  "儒学"变成求取社会地位和社会财富时,儒学就开始变质,所以有"六经亡,六经之学兴起 "的说法。
  在权力分封的旧社会中,官员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然后是派系的利益,最后在已经得到这两种利益的同时,如有可能,再兼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以史上各"大贤 "的聪明才智,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国家到底是怎么衰败的,但是谁会承认呢?
  所以"五百年有王者出","五德始终说","三百年怪圈 "这样荒诞无忌的说法便开始兴起,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女人于是在史书纷纷新鲜出炉为统治者背锅。
  五德始终说:
  革命导师曾说过:"有背判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
  所以历史上的"清官"是多么的难得,因为他们对于利益的诉求与传统官员恰好是相反的。
  大家对国家与民众予取予求,随着大量的"不事生产不劳动 "人群的壮大,而迟迟不向前发展的生产力,再也适应不了当时的生产关系的时候,伴随着土地与人口的矛盾的激化,水必覆舟!
  民众今天不饿死,明天也会饿死;不是天灾死,就是兵祸死,既然都是死,那么造反就成了求活的唯一出路,改朝换代也成了必然性。
  改朝换代当初,随着天灾人祸的盛行,人口锐减,同时也解决了前朝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所以建国当初,国家还是有多很土地用来封赏,所谓的"开国盛世"我都觉得是一个谎言,那只是民众对于"安定"的一种祈求。
  如"康乾盛世"就是一个弥天大谎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百年或许是一个土地与人口平衡进入破局的饱和时间,唐明清三朝都存活两百多年,他们相似之处是一个偶然性。
  当然很多朝代都没有这么长寿,不管怎么说,活在社会主义时代中,我们都知道,搞"封建特权"与"权力分封"的国家都是不靠谱的 。
  归根结底,制度问题!
  在所有行业里面,成功率最低、最危险的职业就是造反。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有人造反的。改朝换代,是社会上的绝大部分人活不下去而造反,才能成功的。
  除去非正常"灭亡"的朝代,寿终正寝的朝代当中,灭亡的原因大致是两条:一,社会上阶级固化,生产资料完全私有化;二,人口的增长,导致土地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口。
  先秦时期,华夏的范围不大,无须为土地不够而担忧。中原地区都没有开发完毕,周边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更是充足。国家又要频繁的进行各种战争,人口一直上不去,人均土地面积很多,所以国家机器存在的时间很长。
  汉朝取代秦朝后, 朝代更迭的规律性就出现了。西汉公元前202――8年,存在210年,加上王莽的15年统治,存国225年。
  到后期,刘氏皇族、勋贵、地方豪强,已经完成了对土地资源的垄断,阶级完全固化。政府对官员采取察举制,底层百姓是无缘进入上层社会的。贫富矛盾异常尖锐,一旦激化将是灾难性的。
  公元17年,荆州(现在河南、湖北、湖南一带)闹了饥荒。为生存,饥民铤而走险造了反,遁入绿林山,是为绿林军。
  公元18年,山东爆发了樊崇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了与政府军区分,起义军染红自己的眉毛,被称为赤眉军,史称赤眉起义。
  两路起义军引燃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军象迅速强大起来,最终灭掉了旧有的国家机器。
  东汉(25年――220年)存国195年。实际上东汉在184年,被黄巾起义打击后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东汉政权的建立者团体中,有大量的旧贵族、豪强。皇帝刘秀本人就是贵族出身,手下的勋贵有许多也是贵族、豪强出身的。
  因此东汉建立之初,贫富阶级分化就已经完成了,从而缩短了东汉政权的寿命。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已经完成,对异族的战争甚是频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东汉政权岌岌可危。
  184年,中原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彻底失去生计的百姓在张角的组织下,爆发了黄巾起义。如火如荼的起义军,席卷天下,虽然最后被镇压而失败,但它实质上灭掉了东汉,让东汉从此名存实亡。
  唐朝(618――907)年,存国289年。唐朝因安史之乱而由盛转衰,实亡于黄巢起义。
  唐承隋制,凭借关陇集团独特的战斗力,武力强盛,东边征服高丽和日本,西边一直打到了中亚的咸海,建立起了万国来朝的天下帝国。
  然而,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广阔的疆域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一方面唐朝要维持在如此广大的领土上驻军,需要付出昂贵的军费,加重了百姓的困顿。另一方面,为征战天下,唐朝采取藩镇制度,给予前线极大的权力将军为保持军队的战斗力,后期出现了尾大不掉,甚至地方反噬中央的尴尬局面。
  公元755――763年,爆发了持续8年的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开始走下坡路,但是依靠江南的钱粮支撑,唐朝还能挺得住。
  唐朝末年,天灾连绵、过重的赋税使得百姓活不下去了。为生存百姓们只好铤而走险,造起反来。河南、山东、浙江、广西等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敲响了唐朝的丧钟。
  875年王仙芝在河南的长垣起兵,黄巢在今山东的菏泽一带起兵。3年后王仙芝战死,黄巢做了首领。黄巢带着军队转战各地,最后攻占长安。之后,由于大将朱温的叛变导致了黄巢起义军的失败。
  907年,朱温废掉唐朝,建立了"梁"。
  比起唐朝,宋朝(960年――1279年)有些弱不禁风。但是宋朝存国319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农民大量饿死的事情,也没有爆发能够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
  可能是觉得唐朝的对外扩张战争没有太大意义,宋朝把注意力放在了经济上。对工、商、农都极为重视。
  宋朝初期气候反常,天气寒冷,旱、涝灾害频繁。连烧柴都成了问题,人们只好增加采煤量,以代替木柴,却意外的产生了"煤铁革命"。
  煤炭这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冶炼的发展。冶炼业的发展,使得铜铁产量大增。铜铁产量高使得各行各业的生产工具,都升级成了金属工具,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
  以农业为例,农民使用铁质工具兴修水利,开辟了无数良田。荒山整治成了梯田,围海、湖、河,造田,这都是建立在有充足铁质生产工具基础上的。996年全国耕地面积是3125200顷,1021年耕地面积是5247500顷。所以,宋朝国土小,但是实际耕地面积却大于唐朝。
  铁质工具的充足供应,也提高了农民的田间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农业技术。宋真宗时期,引进了高产的占城稻,在江浙一带推广,提高了水稻的单产量。
  产量、耕地面积的提高,使得宋朝能养得起更多的人口。
  宋朝的工商业也极度发达,城镇容纳了大量人口,减小了失地农民的数量。
  宋朝创造了经济奇迹,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宋朝比前朝少了杀伐之气,在军事上的表现不佳,一直被异族欺负。先是被女真人夺走了中原地区,后来又被蒙古夺了南方的半壁江山而灭国。
  所以宋朝在经济上是伟大的,在军事上却是窝囊的。随着宋朝灭亡,宋朝的经济政策消失了,生产力革命式的快速发展也戛然而止。
  明朝(1368年――1644年),存国276年。明朝 继承了一些宋朝的智慧,使得生产力有所进步,但它又废除了宋朝经济的自由、重农抑商,禁海、甚至连百姓出个远门都要有路引。
  明朝的经济便有了宋朝经济的勃勃生机,宋朝生产力革命式的快速发展也没有重现。宋朝没有大量饿死人的奇迹,明朝也不会有了。
  明末土地兼并已经完成,失地农民和以往朝代一样成了改朝换代的主力。1628年,北方遭遇旱灾、陕西尤甚,农民起义首先在陕西爆发。
  起义军打着均田、免赋的口号席卷了天下,最后攻入北京,灭掉了明朝。
  清朝(1616年――1912年)存国296年,如果从1644年入关算起,则是存国268年。
  虽然清承明制,但是清朝并没有继承明朝追求先进生产力的能力。清朝反而愚昧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清朝除了把明末传入的土豆、甘薯、玉米推广开来,其余的什么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措施都没有。反而禁锢思想,似乎很害怕社会的进步。言论自由更是谈不上,明朝时期大臣以骂皇帝为荣,到清朝大臣连大声唱话都不敢。直到太平天国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大臣才有了一些发表言论的自由。
  在清朝200多年里,生产力水平与明末相比,反而有些退后。鸦片战争时,清军的武器还停留在明末时期的水平,被西方拉开了代差。被西方国家打得太狠,清朝才开始了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前期,清朝已经完成了土地兼并。鸦片战争以后,困苦无比的农民还要被国外的殖民者剥削。无法生活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遍布全国各地。
  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一路北上,从广西一路打到了南京 ,几乎席卷了少数民族区域外的所有地方。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清朝对地方的控制力大为减弱。也为以后的辛亥革命爆发,打下了基础。
  综合整个历史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权要想多存在一些时间,必须致力于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改善民生。有了生活上的保障,谁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呢? (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中国进入帝制时代以后没有一个朝代可以撑得过三百年。如果把两宋放在一起的话,只有一个超过超过了三百年。有人会说两汉在一起还超过四百年呢,你怎么不说两汉。其实西汉和东汉根本就是两个朝代,东汉和西汉没有直接承继关系,东汉是一个全新的朝代。南宋则直接承继于北宋,相当于北宋的一部分。秦朝以后,西汉210年(214年),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296年)。所有帝制王朝中寿命超过两百年的不过四个而已,如果加上辽国也不过五个。那么为什么我国古代朝代都超不过三百年呢。
  黄炎培先生曾经有过著名的"历史周期律"的论断。黄老先生已经为我们找到不少答案。王朝开创之初许多统治者能都能励精图治、争取一番作为。统治者能够聚精会神做一件事,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想尽办法解决。一直到了中期以后国家实力雄厚,许多统治者开始骄傲自满甚至穷兵黩武、奢靡浪费。之前的那股劲儿也渐渐消失了。随着时间推移懒惰成性,由少数人演变为多数人,懒政的风气一旦养成则很难再扭转。最后国家开始走下坡路。如果这时候,再出现几位有做为的君主,国家还有可能出现中兴,延续时间长一点。比如西汉、唐,明、清都出现过所谓的中兴。但是国家政体实力还在走下坡路,一旦明君消失,国家也就面临困境。一个朝代就像一个人一样,从志得意满到颓废需要一段历程。这段时间不超过两百年,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朝代撑不过两百年的原因。如果在颓废过程中出现明君贤相可能会延迟这个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百年。
  其次,两百多年的时间会使得封建专制政体越来越僵化,国家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多。比如许多人认为明朝表面上看亡于崇祯,实际上亡于万历。也就说说一个王朝的灭亡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即使有明君贤相延缓这个过程,但是绝对不能阻止这个过程。还是以明朝为例,明孝宗延缓了明宪宗之前的衰落,明穆宗和张居正延缓了正德,嘉靖两朝的衰落。虽然让明朝国祚延长却无法阻止明朝制度僵化,也无法阻止明朝灭亡。我们还会发现一个问题。一般权臣或者权将篡夺存在时间较长的朝代后建立的王朝寿命不会太长,因为他篡夺皇位的同时也把前朝的一些问题继承过来。而经过农民起义以后建立的朝代则寿命较长,比如两汉,唐朝,明朝,清朝等。经过农民战争以后,政权格局重新洗牌,建立的新王朝则可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崛起。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帝制时代王朝超过不了三百年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经济基础。封邦建国时代的三个王朝基本上都在300年以上。不能说他们的统治者不会经历由意气风发到意志消沉。他们的王朝却长达四五百年。这也和经济基础有关。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经济基础完成了转型,由之前的奴隶主国有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地主土地所有的私有制。王朝建立之初,国家掌握大量土地,农民也掌握大量土地,地主也掌握一部分土地。国家、农民、地主之间的土地努力处于一定相对均衡的状态。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实力的地主逐渐侵蚀农民的土地。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成为地主的雇农,成为地主的附庸。地主一边侵蚀农民的土地,一边也在以各种方式侵占国家的土地。这样一个历程不会超过三百年。比如唐朝初年,国家拥有大量土地。唐朝政府在经济推行均田制,大量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承担相应的税赋。军事上实行与均田制相符合的"府兵制"。唐朝前期不会为赋税和兵源发愁。唐中期以后,政府控制土地减少,均田制崩溃,府兵制也崩溃。唐玄宗不得不实行募兵制,结果造成将军们掌握兵权,造成安史之乱。土地兼并是每个封建王朝都不可避免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国家赋税减少,造成大量农民破产。国家为了提高税收只得增加老百姓的赋税负担,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苦。国家积累的矛盾越来越多。老百姓日子过不下去只得铤而走险。西汉末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古代兼并问题。王莽看到了问题,他想实行土地公有却又违法时代的特征,因而灭亡。李自成打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赢得了天下的支持。经过农民战争以后,社会阶层重新大洗牌。大量土地变成无主荒田,农民可以重新获得土地,而国家也会再次掌握一部分土地。一个新朝代又在走同样的历程,所以新朝代的寿命也难以超过三百年。
  所以我觉得封建王朝超不过三年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根本原因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带来的土地兼并。

唐山最好吃的饭店有哪些?推荐一家我吃过不错的餐厅满庭芳坐落于唐山市路南区建设南路南湖1970影视基地,集文化庭院戏曲小剧场餐饮休闲为一体,从味觉听觉视觉等感官触发心灵的共鸣。有不少唐山本地的特色菜,像是饹自制白凉粉的做法是什么?自制白凉粉的做法是什么?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了,这个季节人们往往都爱吃一些凉拌菜,尤其是拌凉粉,提起凉粉来,一到夏天我家就自己做一些,既干净又卫生,吃着也放心,每次都做一大盘,放在冰箱原材料相同,为啥在上海做泡菜和老家做泡菜口感差别很大?确实不同,之前有朋友吃过我们饭店的泡菜,她说深深的记住了那种酸脆爽口味道,就买了泡菜坛清洗干净让我给她起盐水。我和老家一样让她准备好了老姜青花椒干辣椒泡菜盐洗净切片晒干表皮水分的白冬天要多吃白菜,分享4道白菜的做法,简单又美味,天天吃不重样冬天要多吃白菜,分享4道白菜美味做法,简单又美味,天天吃不重样。亲爱的好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大厨江一舟,今天又到了,给大家分享美食的时刻了,你们准备好了吗?冬天到了,白菜可是冬天最辣椒炒肉,先炒辣椒还是肉?湖南人教你2个窍门,鲜香过瘾真下饭辣椒炒肉,先炒辣椒还是肉?湖南人教你2个窍门,鲜香过瘾真下饭辣椒炒肉,这是一道非常普通非常美味的家常菜,我们家经常做,虽然说小孩子也不能吃太多辣椒,但是实在是抵挡不住如此美味,每次发面只加酵母就错了,馒头店老师傅教我诀窍,这样做发面快又实用生活没有彩排,美食没有美颜。大家好,今天面粉给大家分享一道美食。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状物,按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可以分为高筋面粉中筋面粉低筋面粉及无筋面粉,主要含有蛋白质碳水化莲藕一焯水就发黑?教你饭店的做法,莲藕又白净又脆爽,特别好吃虽然说男不离韭,女不离藕,但实际上,莲藕是一种适合于男女老少的食物,它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不仅如此,它的烹饪吃法也很多。煎,炸,炒,炖,它样样精通。但就是这样的一种宝贝食物,在家烹我家常吃这8道家常菜,做法简单,几分钟做一道,适合上班族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特别快,除去工作,每天能够花在家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日常三餐,用在厨房里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一些做法简单的快手菜成了最好的选择。分享8道家常菜,我家经常做。几分钟5道简单的家常菜,随便吃不长肉,照着做就好,天天不重样劳累一天,下班到家总想吃点简单又美味,低脂肪又健康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5道家常小菜的做法,在下班的路上顺道把菜也买上,回到家照做就行。冬瓜肉圆汤冬瓜肉圆汤正适合冬天吃,有汤有菜,下腌腊鱼,不要直接抹盐,想要不臭不腥,腊味十足,关键3步不能少家住河边,每年冬季腌制腊鱼是免不了的工作之一,晾晒的时候味道飘的满院子都是,下面还会招来狸花猫伸头瞻望,趁着阳光可以看到腊鱼那微微冒出的油脂,再斩成大块,清洗干净,以热油煎之,香味泡发腐竹,别再用清水泡,教你2个窍门,泡发时间短,软嫩不夹生泡发腐竹,别再用清水泡,教你2个窍门,泡发时间短,软嫩不夹生豆制品的种类可真不少,光见过的就十几样了,更别提我没见过的。豆腐虽说很常见,但我还真不喜欢吃,总感觉里面有一股苦味,不是
把中草药打成粉与煎成汤效果一样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中草药打成粉,效果是否与煎成汤一样,这个问题要分情况讨论。对于一些安全性较高价格昂贵的药食同源药材来说,打粉冲服,在提升药材利用度节约药材资源的同时,也有利于药为什么有的人越来越喜欢新疆的夺命大乌苏啤酒?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啰嗦一两段。很多人都不知道,人们喜欢夺命大乌苏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它酒劲略大,其实是,这个啤酒在冰镇到8到10度的时候,其口感非常之棒,冰镇之下也掩盖不了蠢蠢欲动我是一名美食爱好者,打算读个厨师专业,你们觉得女孩子适合吗?谁说女孩不可以喜欢美食,爱好学美食,把做美食当成一个职业。主要是看你喜欢美食,想了解更多美食为自已有好口福还是以美食为职业。如果庆是喜欢为自己或家人已做一个美食,那就没必要去学专业饭店的梅菜扣肉为啥那么好吃,原来先炸后腌很关键,厨师长教你做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道梅菜扣肉的家常做法,五花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再配上一碗米饭,鲜香无比,有喜欢的赶紧学一下。食材五花肉梅干菜辅料大葱生姜八角干辣椒花椒调料食盐白糖台菇酱豆腐乳海鲜一周小学生早餐附上详细做法!超详细的来分享我给我家小学生做的早餐,简单快手营养美味用时在1520分钟,阶上详细做法,跟我一起做早餐吧!实现早餐自由!食材前一天晚上备好!1这样早上起来做早餐不慌不乱还快!步骤一今日份早什么是小青柑?什么是大红柑?1什么是小青柑?新会小青柑茶,是以新会柑尚在生长期的柑果皮与云南普洱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品是新会柑普茶(也称陈皮普洱茶)根据不同柑皮生理期进行分类的其中一类。新会柑皮肉兼用,药食同煮荷包蛋,总是散花起白沫?教你2个小窍门,出锅圆润完整很嫩滑煮荷包蛋,总是散花起白沫?教你2个小窍门,出锅圆润完整很嫩滑鸡蛋,我是很爱吃的,毕竟这种食材便宜,而且营养价值极高。鸡蛋中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维生素钙铁锌等同样很丰富,我们每天坚持1只鸡放进电饭锅,不加一滴油和水,软烂脱骨,比广东烤鸡还好吃哈喽,大家好,我是卷毛。平常大家买鸡肉回家都会怎么做呢?卷毛今天上街买菜的时候,看到市场的烤鸡色泽鲜美,香气扑鼻,馋得卷毛是直咽口水,卷毛试吃了一小块,这味道确实不错,但一问这个价国产葡萄酒品质不输洋品牌来源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孙燕明新中国葡萄酒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仅有8家葡萄酒厂,葡萄酒年产量仅百余吨。19491979年为葡萄酒产业形成阶段。在几经波折的发展过程中,葡萄酒产业主无论调啥肉馅,牢记加1水1油,忌用1料,肉馅鲜嫩多汁,越吃越香无论是包饺子,包子,炸肉丸,汆丸子还是馅饼之类的,肉馅都是必不可少的,把肉馅调得鲜嫩又多汁,越吃越想吃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否则可能你包的饺子或者包子一口咬下去吃到的就是一个肉丸,而入秋后,有钱没钱多吃这8道家常菜,简单好做又好吃,比肉更下饭入秋后,有钱没钱多吃这8道家常菜,简单好做又好吃,比肉更下饭夏去秋来,转眼又迎来了凉爽的季节,秋天的到来,各种新鲜蔬菜也纷纷上市。有了这些食材,秋天的餐桌上又可以有很多可口的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