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走出互动教学的误区论文

  摘要:"对话、交流、互动"已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流,然而,课堂实践中,互动内容的贫乏、形式的单薄严重影响了互动的质量,往往是只见 "对话"、不见"思维";只见"交流",不见"引领";以致造成了只见"互动"却不见"数学"的尴尬局面。本文通过剖析互动教学中的误区,从"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互动形式、指导有效"四个维度探讨笔者教学实践中实施有效互动的策略。
  关键词:互动教学;关注;优化;设计;指导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它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互动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师生互动是师与生的双向交往,双向构建的过程。在高质量的互动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既让教师真切地体验到了生命活动的本其存在以及自我价值的真谛,也让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师生互动"因此而成为教师的热点话题。随着新课改大潮的进一步推进,虽然我们的教师已一步步重视了互动教学的过程,但仍存在着几点误区。
  误区一:互动形式化,互动实质缺失,为互动而互动
  形式化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互动的实质性内容。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互动,设计大量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团团转,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上是利用"满堂问"而进行"满堂灌"
  如一年级上册《有几棵树》教学片断
  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什么?
  生1:是一排排树。生2:树上有很多叶子。生3:地上有绿绿的小草。……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有两排树,第一排有几棵?生:8棵
  师:第二排有几棵?生:8棵。
  师:一共有几棵?
  这样,课堂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活跃,但似乎他们已忘了:这是在上数学课呢。这样的互动有效吗?显然是无效的,原因是教师的问题只停留于表面,没有提炼出任何数学信息,学生因此看到什么说什么。而教师的后三个问题又过于简单,学生不动脑就能说出。
  例:教学" 和 大小比较",当有的学生认为 大,有的认为 大,师:看看我们桌子上有什么东西?生:有长方形、圆形。师:请你们用长方形或圆形折出和 ,比一比哪个分数大?于是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顺顺当当的比较出 大于。学生似乎是积极地在动手、在验证,全体学生都在互动,但由于受教师的亲自指导,顺畅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的思维其实是定向的,缺少思维的互动。
  误区二:互动形式单一,多师生互动,少生生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应包括师生间的双向活动与生生间的双向互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现在课堂教学互动大多是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教学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扮演着"法官"和"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互动,这样就不可
  避免地导致了课堂教学主体在互动形式上的单一性。生生间的互动的严重缺失使学生所具有的经验未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师生互动是一种动态性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使教学成为师生、生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相长。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误区,课堂互动教学行为的转变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更好地使课堂早日走出互动的误区呢?
  一、关注学生已有经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师生有效互动。
  1、创设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活力
  实际、生动、多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交流的话题增多,情感体验丰富,容易打开思路,感情上容易沟通。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教学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教学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互动",学生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内在的需要,通过互动活动,主动地获取体验,获取新知。
  例如:一节高年级的"统计"教学,课前教师布置了一道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所在社区或村子人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自己家庭一年来的主要开支等情况的社会活动题目,上课时学生们就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热烈地探讨,教师也紧上根据学生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统计图。短短的一节课,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不但亲历了"统计"的真实过程,理解了统计的现实意义,而且始终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全体学生都获得了发展,真正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丰富了互动的内容。
  2、开放学习材料,促进知识的动态生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开放性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拓展课程资源,除了精心选择主体学习材料外,还要重视选择好学生学习的操作材料或辅助材料,这对学生的学习是很大的帮助。如"克和千克"的教学,我们立足于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利用。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三种1千克的物品,学生准备的有味精、大米、黄豆、洗衣粉、饮料、水果、果冻、饼干、沙子等,有散装的,也有原包装的。课中,每四人一小组,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充分地感受 1千克的质量,并说出这1千克是怎样知道的。学生想的方法非常多,"用秤称的","看包装袋上写着1千克或1000克","一包盐500克,两包盐就是 1000克,1000克=1千克","果冻的包装袋上写着50克,数20个就是1000克"……有几个学生的发现真是出乎意料,一个学生说,"这1千克味精与这1千克饼干不一样重(铁皮盒),只不过他们的‘净含量’是一样的,毛重是不一样的,因为饼干盒比包装袋要重得多"。另一个学生说,"我发现有些饮料盒上写的重量不是千克,也不是克,‘红牛’的净含量是250毫升,‘伊利’酸奶的盒子上写着‘净含量250 ml’,我家的‘鲁花牌’花生油的瓶子上写着‘1.8L’。"还没等她说完,有些学生抢着说,"250毫升就是250克",有些学生纷纷拿出矿泉水、牛奶瞧个明白,非常兴奋地说,"咦,怎么饮料瓶上写的都是毫升和ml"……正是这些开放性的生活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了学生主动地去探索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更多知识的"再创造"活动,竟然生成"净含量""毛重""毫升""升"等知识。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互动起来,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二、优化问题设计,拓宽互动空间,促使学生思维互动
  教学互动起源于问题,问题推动了教学互动。合适的数学问题是保证有效的课堂互动的基础。有些教师总喜欢把问题掰开糅碎,讲深讲透,学生不动脑就能听明白。这实际上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思维价值,有害而百无一利,因此,设计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或能引起学生争辩的等问题,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有东西可说,又给学生的`思维创造留下了充分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它可留足学生学习的互动生成的空间。
  1、开放式的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互动
  例如,教学"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当学生出现对 和哪个大哪个小时,教师只需改变一下自己的提问方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们有什么办法验证谁大谁小呢?"思维范围广,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后,有画线段图比较大小的、有利用长方形或圆画图证明的,也有用班级人数的 和比较,或分蛋糕的方法比较、甚至出现变同分母比较的方法。这不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吗?在这种开放式的提问的推动下学生必然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这样的问题既围绕教学目标,又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2、设计选择性问题,张扬个性,扩大互动范围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时,当学生进行了一些基本的小数乘法简便计算后,出示一组数12.5,8.8,240,199.9,32,25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数编成乘法算式,并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这时学生出现以下好几种方法生1:12.5 32 25=(12.5 8) (25 4) 生2:12.5 8.8=12.5 (8+0.8)
  生3:240 25=60 (4 25) 生4:12.5 240=12.5 8 30
  生5:12.5 32=12.5 8 4 生6:8.8+199.9 8.8=8.8 (199.9+0.1)生7:12.5 8.8+25 32=12.5 (8+0.8)+25 4 8
  生8:25 8.8+25 32=25 (8.8+32)=25 40.8=25 40+25 0.8 ……
  设计这种选择性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人人有互动",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积极互动,都得到训练、发展。
  3、巧设争议的开放题,让创新在思维碰撞中互动生成
  如,在教学完"圆的面积"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用一根12米的绳子,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围一块面积最大的活动场地,能围多大的地?
  学生经过讨论争议,一开始得出三种方案,并得出圆面积最大的结论:
  ① ② ③
  S1=3 3=9m2 S2=4 2=8m2 r=12 3.14 2 1.9m
  或S2=5 1=5m2 … S3=3.14 1.92=11.3m2
  有的学生提出借助教室的墙壁来围,围成的面积更大,学生经过探索交流讨论,得出三种方案,并得出半圆面积最大。
  4m 3m
  6m
  S4=4 4=16m2 s5=6 3=18m2 c=12 2=24m
  r=24 3.14 2=3.8m
  s6=3.14 3.82 2 22.7m2
  像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开放题,学生容易引起互动,随着互动的展开,不断地推动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学生在探索中思考、明理、发现、创新,在思维碰撞中互动生成。尽管学生的说理有不全面或有相似重复的地方,重要的是多给予表达与引导,那些奇思妙解就会盛开出美丽的创新之花。
  三、设计多种互动形式,促进生生互动
  心理学家约翰逊认为:"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 现代合作教学理论也非常重视课堂学习中的生生互动状态,主张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相互切磋,相互沟通,从而起到一种"共振"作用。
  1、师生角色互换
  课堂上鼓励学生走向讲台,面向全体同学,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解题思路或不理解有疑惑的地方,改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的互动形式。如吴正宪老师教学的《相遇应用题》,当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时,他把学生按不同算法分为两组,由甲方提出质疑,而乙方解释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利用线段图演示说明。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教师的角色完全由学生充当,"说"的学生必须要理清思路,反复思考,形成一个反思过程;"听"的学生想迫切了解别人的发言、观点与自己有何不同,有何长处,有何不足,必定会认真倾听。只有认真倾听了才能撷取别人思想的精华,博采众长,萌发灵感,触类旁通,使"听"、"说"双方共同提高。
  2、搭建争辩平台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好胜好斗,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争辩的平台,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这样便有多种观点的碰撞和争论。
  如在估算中,有这么一个问题"讨论:如果要估计一袋黄豆有多少粒?你会用什么方法?"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且在汇报过程中时常提醒学生,"在欣赏他人方法的同时要学会反驳别人的意见",所以在汇报的过程中出现争辩的情形,并形成了多种解题策略。
  生1:看1粒占的空间有多大,整袋的空间有多大,就可以求出黄豆的粒数。
  生反驳:你说1粒米占多大空间。(生1傻了,教师引导,方法可以,但测量有点难度)
  生2:把黄豆摊在桌子上,平均分成4份,数出1份的粒数,再用乘法求出近似数。
  生反驳:一袋黄豆太多了,分一分太麻烦了。
  生3:用勺子量,比黄豆倒在地上的方法要好,只要量出共有几勺,数出一勺子有几粒,
  用乘法就可求出总粒数。
  生4:这也太麻烦了,还是用秤称出整袋的重量,再称出一粒的质量。然后用总质量除以一粒的质量。
  生5:称出10克黄豆,数数粒数,再称一称一袋的质量,包含几个10克,就可以计算出总粒数。
  ……
  面对学生的种种想法,真让教师眼前一亮,豁然发现,学生的创造思维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倘若只重视书本中的一种估算方法,倘若没有提醒学生学会反驳他人的意,倘若不给学生争辩的时间,没有生生的有效互动,哪来的精彩生成,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允许孩子多质疑、多争辩,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真正释放他们的创造潜能,最终实现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情感在交流中融和,思维在争辩中碰撞,策略在争辩中深化的目的。
  3、让学生当作业的"导演"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事实上,现代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传统的考试考查方法。有的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学习新的知识后,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作业,并参与作业的评价。如教完乘法分配律后,让学生编题,同桌练习,或全班练。这样出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全班学生都真正变成了思维的主体。通过相互编题、评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的热情,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促使生生有效互动。
  四、有效的教学指导,使学生具备互动的素质会互动。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良好互动,学生必须具有互动的基本素质,使学生能互动会互动。
  1、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他人的发言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如果不会倾听又怎样获取别人思想中的精化呢?学会倾听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 "学会倾听"的训练,做到:一要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二要有耐心,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其他同学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不足;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难点;四要用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不能盲从,做到有选择的授受,说、听、思应当并重。
  2、引导学生学会交流
  交流不仅使每个学生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更能引起学生从他人发言中得到启发,同时通过对他人观点的反思与批判,引起新的认识冲突与认同,从而自觉地对自我认识系统进行修理补充,达到思维的深入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经过自己的思考后,引导学生学会对话提问,如质疑型、反驳型、补充型提问等。
  3、引导学生学会评价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欣赏和尊重去接受别人的优点,要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闪光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
  总之,课堂教学应努力摒弃那些形存实亡、虚假的互动,不遗余力地追求课堂教学互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在合作与对话中去实现学生的发展。真正的教学互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互动的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斯苗儿主编《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
  2、杨章宏主编《课程改革学习主题构建》
  3、张向东、宋云霞《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八忌"》,《中小学数学》2006年第9期
  4、李亚萍《"教不完"现象例析》,《中小学数学》2006年第7-8期

景洪市各高级中学足球开展运动现状调查摘要足球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水平足球运动的重要基础之一,其开展好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景洪市各高级中学应用技术大学特色民族体育课程改革探讨摘要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是新时期应用型民办高校教育人才发展的总目标,特色体育课程的建立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南宁学院学生特点和办学糖尿病状态血糖胰岛素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研究摘要目前,针对糖尿病治疗的主流思想仍是运动饮食药物三驾马车齐头并进,通过控制血糖水平缓解代谢压力。然而,随着时间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又拓展出新的方向。运用时间生探究顺铂不同时间用药对抑瘤及肾脏毒性的影响提高抗癌药的选择性,减少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寻找可以最佳的给药方式是肿瘤化疗的研究重点。环磷酰胺顺铂是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但是,环磷酰胺顺铂产生的副作用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浅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以及临床合理用药随着药理学发展,已证实随着患者体内激素分泌程度及酶活性的节律性变化,体内药物利用程度血药浓度药物代谢周期等均会发生有规律的改变,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选择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能够保证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的命运刑法论文(1)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1979年颁布的刑法进行了修改补充,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并取消了类推制度。本文拟就罪刑法定原则的产生登记的生效时间与公信力登记的生效时间与公信力登记的生效时间与公信力登记的生效时间与公信力本案是关于房屋买卖纠纷的案件,涉及三方当事人之间的两个买卖合同的效力及登记的法律效力问题,解决本案的关键就在于厘清法学专业实习时间安排的反思与创新进入21世纪以来,法学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功能得到明确和加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专业实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上发挥了不可替简析文学作品里犯中见避技法的妙用众所周知,犯中见避是中国传统小说理论中特别受到作者推崇的一种写作技法。犯指的是情节的重复,避则指的是情节的同中见异。而犯中见避说的是小说情节必须作到在重复中求变化。我们知道,犯与避当前世界范围内私立教育发展趋势全球范围内业已出现了一种普遍性趋势,即教育向民营化的转变,其核心是趋向于私人更多的对学校办学经费及控制与管理的参与。实际上,这一转变并不是整齐划一地发生的,在有些国家向相反方向的转谈中国形象的海外认同从意识形态到形象一国家认同国家形象认同与形象的特征首先需要说明的,国家认同不同于国家形象的认同,尽管两者的目标都是认同。前者强调在想异求同心理中(现实或想象的他者威胁)形成身份政治,同处一个利益攸
高中英语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卢梭从自然注意教育观点出发,要求教育适应教育者的成长和发育,提倡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天性。审视我们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是否有戕害学生并使学生错过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从近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中学英语教学中尚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为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谈谈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至有些含有三会)的词汇句型和交际用语构成的复习性练习,仅给予对错评价即可(甚至可依据学生水平层次抽取适量样本进行批阅)。如何精批?就是对那些由要求三会或四会的词汇语法或交际用语构成论关于农村初中英语学习分化现象的抑制论文关键词英语学习分化抑制论文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往往十分突论关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i1理论因材施教摘要分级教学即分层次教学。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大势。其理论基础是因材施教和i1理论。科学合理地分级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论对新目标教材教法活动的认识论文关键词新目标英语教材教法Pairwork活动论文摘要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工具,英语课堂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及其辅助材料,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以学生的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趣教育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情趣教育实验效果论文摘要初中英语情趣教育是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最好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对情趣教育和内涵模式地位和作用以及实验效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的思考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教学质量分级教学教学模式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英语成绩参差不齐的大学新生给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行之浅议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论文关键词性别歧视词汇文化论文摘要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使用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思想,态度和文化。着重论述了存在于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以及产生原因,同时又对如何消除浅析英语委婉语的运用手法及动机论文关键词委婉语使用动机修辞手段论文摘要委婉语是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格,是社会心理学在语言中的反映,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使用动机错综复杂。通过一些实例,初浅地分析委婉语使用的动机,以便试谈英语教学中怎样处理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问题论文关键词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教学环节论文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正确认识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的辩证关系,以高素质的教师为中间媒介,促进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前提下,向语言运用能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