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通识教育应流动于高等教育的所有筋脉论文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通识教育在国内再度受到重视,各研究型大学纷纷加强通识教育的课程改革,探索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通识教育;实践探索
  通识教育一词是从英文"general education"翻译过来的。最先由美国9所常春藤盟校提出,初时称为"博雅教育",以修习七艺(文化、逻辑、修辞、几何、天文、数学、音乐)及博雅艺术为主要学科,主要用来培养律师和教师。其后,哈佛大学在此基础上,新增了语文、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学科,逐渐发展形成了今天所说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应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应贯穿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假如说高等教育是一个人,那么通识教育就是人的血液,专业教育则是人的骨骼,通识教育应流动于高等教育的所有筋脉,从而为高等教育提供合理的营养和正确的指引。
  一、通识教育
  1.通识教育课程的概念
  根据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在高等学校泛指专业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
  2.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见表二)
  3.国内外通识教育发展
  国内外著名学府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先进理念,并不断转变培养观念、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以下参照一些中外著名大学本科教育具体的课程方案,形成一种对照,以供探讨深思。
  (1)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与核心课程计划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共分为7大类、10个领域,包括外国文化、历史研究A、历史研究B、文学与艺术A、文学与艺术B、文学与艺术C、伦理思辨、定量分析、科学A、科学B、社会分析等。以上核心课程主要安排在大学的第一、第二年级进行,从所列举的课程来看,哈佛的核心课程在内容上可谓分布广泛,可以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由古至今、科学人文、无所不及来形容和描述,其中除定量分析与科学两大类外,其他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出哈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第一,无论学生的"主修专业为理还是为文,所有学生都必须拥有横跨文理两大领域的知识基础,比如主修越是看似与科学毫无关系的古典文学专业、历史、人类学等专业,越要求把科学课程作为必修,人文与科学、伦理思辨与务实求证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哈佛关于人的培养与教育的基本宗旨,即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中,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创新的能力。第二,所设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泛,每一个领域包容大量的具体课程,甚至其内容仅涉及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历史片断,供学生自由选择。显然,在此,我们可以领悟到哈佛刚性的核心课程计划之中又极为明显的柔性或者弹性特点,因而,照顾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体现了普通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点。第三,课程涉及的地域范围广泛,尽管我们很难断定具体某门课程是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倾向,但就课程整体分布结构和框架而言,它无疑包容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明,因而,核心课程计划有着强烈的国际化色彩。
  (2)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是在亚洲地区较早地对通识教育的价值有基本的认识和肯定的学府,自1986年开始,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除书院通识课程占6学分外,其余12学分便属于由新设立的通识教育主任所统筹的全校通识课程。统一课程共划分为7个不同知识范围,包括逻辑思考与定量技巧、中国文明、其它文明、电子计算机学、艺术与人生、自然科学与医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在通识教育的推展上,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了通识教育部,将通识教育确定为大学整体教育之重要部分。
  (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从2000年秋季开始,贯穿着通识教育理念在全校范围内实施新的课程方案,2003年秋季招生开始,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分专业,进校后一律学习共同的课程。复旦大学也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大幅度调整。
  二、通识教育现状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课程认识上的误区
  (1)在强调市场化和商业化的今天,大学面对功利化的巨大挑战,本科教育落入了"专业主义"和"职业主义"的陷阱,通识课程只是本科生主要课程以外的附加课,是额外的、次要的、可有可无的,最多是锦上添花的,这些课程大多没有严格的要求和训练,往往成为学生混学分的课程,或最多增加点课外兴趣的课程。
  (2)在观念上,未能强调本科通识教育独立的育人意义,更多地以研究生教育的理念来支撑本科教育改革,通识教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准备阶段。这样的指导思想恐怕仍是以往"专业主义"教育思想和传统的延续,没有真正把大学本科教育阶段视为具有独立的目的和目标。
  2.通识教育课程学分分配方面的问题以2005年公布的《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为例。在此计划中,四年制的大学本科生,平均修习学分总数为1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均约为57学分,占总学分的36%。而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通识必修课程平均为41学分,约占通识教育课程总数的7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16学分,约占通识教育课程总数的28%,由于学校规定要求文科学生需选修4学分的自然科学和信息科学系列课程,理科学生需选修4学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系列科学,其他学分可以用专业选修课程抵充,加之学校课程资源因素,学生修读选择自主权不大。
  3.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1)开课门数虽多,但整体规划不够,这表现在两个方面:1)通识教育选修课总门数较多,但学科分布领域不尽合理(如语言、人文与艺术所占比例超过50%,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偏少),课程类别的划分比较随意和笼统;2)由于教学计划中各种课程学分要求,因此学生所能选课程很有限,对学生宽口径人才培养意义不大。
  (2)从课程内容上看,概论加通史,学生学一点概论、原理、通论、导论、通史、专史,而这些是专家们嚼过的馍,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原创力的人才。
  (3)课程多数照搬各学院专业基础课,不能很好地反映通识教育的要义,也没有反映出时代的要求。
  (4)从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上来看,学校对学院教师开课支持力度不强,进而教师授课质量的考核仅限于学生评教,没有严格的淘汰机制,因此课程开课的质量不高。
  三、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面对着"低年级以通识教育为主,高年级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新形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必须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创造新形象、探索新体制。
  1.提高思想认识
  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要善于吸取符合时代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变过去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着教学计划的修订,学校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门立项研究,从校长、院长和系主任到教师层面,充分加强对大学通识教育作用的认识,提高大学通识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的地位。
  2.加强组织管理
  课程结构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必须从组织管理上得到保证。学校成立了校教学委员会领导下的本科课程建设委员会,负责规划全校本科课程改革和建设工作,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指导本科教学课程质量评估,审议学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调整等等。
  3.建设师资队伍
  实施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能够胜任大学通识教育的师资队伍。学校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是通过高起点建设和对现有通识选修课程的梳理、调整和改造,利用五年时间,力争建设50门左右在国内具有良好影响和示范作用的通识教育课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讲授是有一定难度的,非一流的教师讲授难以达到其效果。学校对建设的通识教育课程给予2-3万元的课程建设经费。从2006年9月起,对担任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任务教师的授课酬金补贴按每节课人民币100元的标准支付,通过政策支持,让一流的教师担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讲授,因此,选择好教授通识教育课程的师资是通识教育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
  4.改进教学方法
  要保证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精讲,着重讲基本概念、原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但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的深度,不能过于肤浅、流于形式,追求了知识的广度,降低了该课程体系的高质量。要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开展教学辅导。
  5.提供经费支持
  要使学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得以顺利实施,还必须有一定的经费作保证。学校划拨专项经费120万元资助学校通识课程的建设,要出版一批优秀的通识课程教材;要给予优秀的通识课程教师以特别的教学奖励;还要为通识教育师资的培训提供足够的经费。
  [参考文献]
  [1] 冯惠敏著.中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寿松著. 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论共产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对于理想的社会存在状态和社会制度的追求始终是最为激荡的洪流,而这所有的洪流最终将汇聚成人类文明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和科学的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成就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命题。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基层中国法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1法家法治精神的内在理念1。1法家法治精神的和谐理念在法家的法律思想中,实际上也蕴含着现在社会的和谐概念。和谐也是法治精神众多概念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联系的,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当代中国油画的表现形式探微陶一留白的表现形式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来讲,各画派的独特表现形式都是在中华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形成的。而留白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表现形式,在传统绘画中一直被画者们用来调整画面结构更是一种含当代中国民间美术的元素传承探索中国民间美术的诞生与发展是伴随着社会劳动群体创造物质与精神生活这一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母体艺术形式,是民间大众自发生产与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将民间文化观念审美标准等进行充分反映,当代中国中小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化转变的研究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在数量上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同时为我国的税收对外贸易经济推动以及人口就业都做出了可试析朱熹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朱熹作为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集大成者,他研究和分析儒家经典的义理,结合以往的思想,建立庞大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被当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管理伦理关于组织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在管理学领域已存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之前,这个争论始终没有一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才逐步认识到了组从狂奔中父子伦理叙事看苏童的叙事伦理论文摘要作家在叙写ldquo父子伦理rdquo这种富含传统文化价值隐喻意义的关系时,都在某种程度上彰显着创作主体ldquo时代性rdquo和ldquo文化性rdquo的价值理念和艺浅谈社会主义民主的伦理意蕴论文关键词民主,民主伦理观,道德论文摘要民主不仅是一种包括民主国体性质和民主政体形式的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在社会主义民主伦理观中,民主的实质是主体自主,同时还隐含着对伦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学科呈现方式的研究一研究性学习教案设计的特点(1)开放性。在常规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对象固定,重点难点明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要通过对内容的研究就可以确立教学目标。而在研究性学习中,这些常规的东西都
关于防雷技术档案管理论文1防雷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有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现实工作中,相当多的技术工作人员甚至领导对防雷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存在一定的误区,仅仅认为技术档案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研究的论文摘要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桥梁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工艺,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该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关键词挖孔钢筋笼制作灌注混凝土一概述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通过人工开挖而形成井筒的灌从细节着手,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论文论文摘要图书馆要赢得读者好评,就必须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需,解读者所难,做好各方面,尤其是细节方面的服务工作。论文关键词细节,细节服务,图书馆,服务质量任何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的高低教育改革下食品专业教学研究论文摘要食品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和多门专业知识,主要向社会输送食品生产检验销售等人才,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全国教育改革等因素,其存在诸多弊端使得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策略论文摘要本文就如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提出了可供体育教师借鉴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关键词中职体育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培养策略如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已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论文摘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使学生主动自主参与各项探究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词积极主动民主和谐探究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指导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论文摘要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改变,大学生德育教育显得越发重要。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极其丰富和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文精神,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论文摘要在教育迅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观念的倡导和新课程理念日益成为共识的今天,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高等师范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论文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进行职后专项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这样的过程不应该只是在教师职业后进行培训,更应该在大学里就加强对师范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一师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学生综合技能培养论文摘要电工电子专业,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维护制造和应用,电力生产和电气制造维修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学科。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信息量比较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的学生论文参考浅谈中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以及应对措施摘要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范围上,都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都外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