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谈教育经济学论文

  教育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经济投入和产出规律的科学。下面是品学网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经济学论文范文一:高等教育经济利益和质量分析论文
  摘要:无论是普及式的初等义务教育还是精英式的亦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都被教育经费的瓶颈制约着。
  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质量;利益
  一、俄罗斯高等教育存在的新问题
  (一)教育经费虽向高等教育倾斜但数额有限
  俄罗斯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教育预算虽向高等教育倾斜但数额有限。转型后俄罗斯教育经费在各层次的投入是向高等教育倾斜的,而教育投入的多寡却取决于国家经济运行状况。俄罗斯的能源经济和教育的关系,可以从其教育经费来源上得到答案。俄罗斯政府的预算取决于收入。俄罗斯能源产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这也意味着能源经济发展的好坏将会影响到国家的总体收入,从而会影响到对教育的投入。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大增,不但拉动了国内经济,各领域的财政预算也节节攀升,教育也因此获益。
  近年俄罗斯联邦教育预算支出占国家预算总支出的百分比(%)为,1995年,教育总支出3.86%,高等教育占2.23%,1996教育总支出3.5%,高等教育占2.0%,1997年,教育总支出3.49%,高等教育占1.99%,1998年教育总支出3.44%,高等教育占2.06%,1999年教育总支出3.6%,高等教育占2.26%,2000年教育总支出3.75%,高等教育占2.28%,2001至今教育总支出均高于4%,高等教育占2.5%以上。由此可见,俄罗斯的高等教育预算和国家经济增长是成正比的,而俄罗斯国家经济的增长和能源经济的增长成正比。
  近年来俄罗斯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石油出口。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公布的材料显示,俄罗斯整个财政预算收入的35%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工业。2003年,俄石油行业收入达718亿美元,其中石油出口收入达407亿美元,石油产品出口收入达145亿美元。也就是说,俄罗斯高等教育在获得的国家财政预算中,每100美元中就有35美元是来源于石油行业。但即便如此,每年俄罗斯有150万人中学毕业,继续读大学的是少数。这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俄罗斯一名技术专业的大学生的教育成本每年是2200美元,而国家只能投入500美元。
  (二)俄罗斯高等教育的质量令人堪忧
  不久前,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广泛的社会调查。调查表明,有44%的家庭愿意交费使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而俄罗斯的许多低收入家庭只能将收入的3.3-7.5%用于子女教育。美国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支出是22%。这说明俄罗斯人对教育服务的支付能力尚且不足。和有限的支付能力相联系的还有择校的边际费用支出,一些家长为使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还要额外支付数额不菲的好处费。这说明,尽管教育市场价格高,但消费者数量多,支付能力却较弱。在有偿教育条件下,俄罗斯的教育质量令人堪忧。整体来看,有偿教育的水平、技术保障、办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方法参差不齐。
  有的学校将教育作为追求收益的商业性活动,而不注重质量效益。但也有的学校却将教育质量视为办学的生命,将质量视为数量增加的必要前提基础。莫斯科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西里茹可夫认为,只有在国家承担起经费的责任和义务的条件下,各学校才有可能全力以赴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只是为了生存。[1
  (三)俄罗斯高校扩招新问题
  一直以来,俄罗斯的国立大学预算内计划招生名额都多于自费名额。而私立大学却存在计划招生名额和实际招生名额的反差。如,1995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13.55万人,而实际招收5.24万人;1998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25.07万人,而实际招生17.71万人;2000年全俄私立高校计划招生47.06万人,而实际招生35.72万人。[2因为目前在俄罗斯人的意识中,俄罗斯国立教育要比私立的商业性教育有威望得多。这种供需矛盾是无法用增加国立大学预算外招自费生名额的方法来解决的。(类似新问题在我们中国也同样存在。试想,假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扩大自费生招收比例,不但会影响到生源质量,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公平、公正新问题。这种供需矛盾的存在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即便俄罗斯家庭中有44%的家长肯花大钱供孩子读大学(莫斯科市占50%以上),但并非肯花钱就能进入好大学。
  (四)俄罗斯高等教育市场的无证经营新问题
  俄罗斯高等教育市场的无证经营新问题历来以久。不规范的教育市场主要表现为违反许可证制度及教育活动中的行贿受贿等方面。俄罗斯教育部曾在70个联邦主体中,对大约700所高校及其分校进行过检查。结果表明,有100多所高校在违反许可证制度的情况下经营。
  俄罗斯教育部最初规定国立大学招收的自费生数量不得超过预算内学生名额的25%。但是,假如至上而下的限制国立高校的自费招生的规定,会抑制社会需求。私立学校因有办学的自主权,开设了许多管理部、法学部、会计部等。这样本应进入联邦大学腰包的钱流失了。为了重新向国立大学吸引资金,教育部决定取消原定25%的限额。
  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处负责人柳鲍维克拉夫佐娃提出,原则上俄罗斯的高等院校可以招收70%的自费生。[3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只能获得余下的30%预算招生的拨款。任何一位校长,尽管想赚钱,也不想铤而走险。要知道国家预算拨款对他们来说是有保障的,至于他们是否能招来足够数量的收费学生对他们来说还是未知数。这导致在高校招生过程中,行贿受贿现象的出现,主要体现在决策人决定将某人招收为公费生或自费生、录取到某学校等环节上收取贿赂。教育寻租之风盛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新问题。
  (五)俄罗斯高等教育的灰色消费
  上大学前要花一大笔钱。据社会问卷调查显示,约有36%的人花钱请家教,36%的人花钱参加各种补习班、备考班,32%的人为能被录取支付人情费。去年莫斯科市每个家庭用于考大学的平均支出是725美元,非莫斯科市的家庭是280美元。为考入首都内大学人情费要花2500 3000美元。根据高等教育经济支出统计的猜测,未来80%大学生的家庭花钱上大学的费用,在俄罗斯的总支出将为年均8.8亿美元。总体上用于孩子高等职业教育的费用年均50亿美元。这其中4.2亿是灰色消费,它们大多进了家庭教师的腰包或用于行贿。[4可见,俄罗斯教育市场化需要加强规模和规范化管理,以减少准大学生们在入学前就落入教育灰色消费的陷阱。二、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向
  (一)俄罗斯政府开始加大打击力度
  对于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俄罗斯早在1999年12月17日就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根据该法案规定,因教育服务质量破坏消费者权益的,消费者有权终止学习合同并要求校方退还全部费用。随着向市场关系的过渡及收费教育的合法化,自费学生自然逐渐成为教育服务市场的消费者,消费者有权向国家质量管理局或法院投诉。此外,国家有偿教育服务条理法案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出台。为避免教育市场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国家推出了统一高考制度,2004年在莫斯科已有47000多名中学应届毕业生首次参加由国家统一命题的高考,这足以说明,俄罗斯已经开始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使教育市场化向文明迈进做好了相关的预备工作。[5
  (二)俄罗斯教育市场化理念正在趋同
  90年代初受到市场法则变化震荡的俄罗斯教育体系已经自然走向平衡。时间使人们熟悉到了教育市场化的代价,熟悉到了无形教育资产、教育质量及教育价格的关系。教育将成为预算的间接收入款项已被俄罗斯教育界普遍认同。教育投资在现代社会是盈利事业。美国探究者及新西伯利亚科学家的分析探究所都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工作人员的25%,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多半是由他们创造的。也就是说,他们对经济的贡献要远远高于他们在居民构成中的份额。
  相反,教育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大约占四分之一的居民)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10%。目前,教育投资是赢利事业及教育消费是可以得到回报的意识,可以说已经普遍得到俄罗斯社会的认同。俄罗斯要加入世贸组织,教育也要入世,为此教育界曾忧患重重。[6不过,随着市场观念的转变,俄罗斯教育市场化理念正在趋同。
  (三)俄罗斯教育市场有步入良性竞争轨道的趋向
  随着教育产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私立教育机构已从数量的竞争转向了质量的思索。这些机构更加重视现代化技术投入、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更多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办学体制灵活,更适应市场需求,教师的待遇普遍提高。和此同时,国立教育机构为保持竞争地位,也在利用和开发原有资源,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这说明俄罗斯教育市场正在步入良性竞争轨道。显而易见,俄罗斯的收费教育不但不会取消,相反,名望高的学校收费会更高。
  (四)教育走向国际市场
  在冷战的最初几年,美国总统的分析家在思索如何扩大美国的世界影响时,得出的结论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法是发展外国大学生教育。因为,对外国人的教育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收益。20002001年在美国高校就学的外国学生为547.867万人。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学院2001年有关国际教育交流的统计资料,外国学生仅学费支出一项就为美国带来约60亿美元的经济收益,而用于学校教学的间接支出是95亿美元。
  美国政府对外国大学生的财政支持是45亿美元。这样,在一个学年内仅外国学生就为联邦各洲增加了近110亿美元的收入。澳大利亚作为教育水平弱于俄罗斯的国家每年在外国学生身上也能收入约20亿美元。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极大地刺激了俄罗斯。俄罗斯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收益指数,每年大学招收的外国大学生约8万人,国家的经济收入年均只有1.5亿美元左右。为此,普京总统指出,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不能没有前景广阔的教育体系。新问题在于,学生的学习是靠国家预算,还是商业基础。他号召高校校长讨论招收外国大学生新问题,并着重强调独联体国家的大学生教育及其专家的培养新问题。首先瞄准独联体国家的教育市场被普京总统列为是绝对首要的任务。[7
  俄罗斯首先加强了对独联体国家留学生教育市场的开发,确立了国际联合办学的新思路。(同样值得我们中国教育界反思的是,我国和俄罗斯有着优越的地域优势,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令俄罗斯瞩目,教育水平和质量正逐步被世界认可,俄罗斯学生在其国内学习汉语的势头看长,非凡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我国教育收费和生活消费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但我们却没有把吸引俄罗斯留学生的教育市场开发新问题重视起来。)
  (五)加快和国际教育市场接轨的进程
  俄罗斯的一些高校为了和国际教育市场接轨和普及大众化高等教育,也开始实施学分制。在国际教育实践中,学分制在美国大学广泛推开。从1988年起,欧盟成员国为加速欧洲教育的一体化进程,开始在成员国内的145所大学普遍实施学分制。学分制保证了大学生稳定地接受高等教育,它已成为欧洲教育结构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到2000年已有一千多所欧洲大学推行了学分制,并以此作为大学之间交流和合作招生的依据。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在向国际化迈进的同时,正在建立科学的学时计算转换机制,已经多次专门组织俄罗斯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体系实施新问题研讨会,交流学分制经验。科学的学时计算转换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大地推动了俄罗斯和国际教育市场接轨的进程,为本国学生在国外大学继续深造铺平了道路。
  三、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启示
  目前,在俄罗斯,教育质量新问题已经为俄罗斯敲响了警钟。在全俄罗斯,约有10%的大学达不到教育质量标准,俄联邦教育和科学监督局计划关闭一批国立和私立大学的分校,将有近百所分校被关闭。
  同时,自2004年9月起,俄罗斯开始禁止高校开办分校,并对现有的各高校分校展开教育质量大检查,不合格的专业、分校在关闭后,学生将被布置到其它大学继续学业。俄罗斯教育界长期以来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
  认为假如以纯市场化的态度来对待教育会有害无益,这将使教育和受教育变成一种纯买卖关系,而不是社会公益事业,也将脱离民族特有文化发展的基础。教育质量新问题为转型后走上市场的俄罗斯教育行业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商业化教育都是精英式的、高质量的、有限制的。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俄罗斯也有力争向这一方向发展的意图,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新问题。
  从计划到市场,转轨后的俄罗斯教育产业历经十余年的论战、实践,逐步走上市场化。我们国家的教育产业市场起步晚,考虑到教育体制及国情的因素,虽可以走市场之路,但并不适合完全的市场化。不过,在整个教育产业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教育产业交错融合,在很多方面,中、俄两国教育界所面临的新问题、困难极其相似。
  无论是普及式的初等义务教育还是精英式的亦或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都被教育经费的瓶颈制约着。令人深思的是,中国教育受到的困扰来自的层面繁杂,远超俄罗斯,更需要教育立法和监督体系的保障;但俄罗斯的教育立法和监督体系的建立健全机制却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面。转型后的俄罗斯是一个布满矛盾的集合体,俄罗斯教育产业的市场化就孕育和发展在这个布满矛盾的集合体中,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新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教育经济学论文范文二: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探索论文
  【内容提要】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范围和宏观战略高度上,把教育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背景下,一方面突出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另一方面强调教育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邓小平/教育/经济
  【正文】
  在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为了社会主义祖国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了顺利实现旧的计划机制向新的市场经济的转变,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他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了精辟的阐述,这一系列极为重要的思想包括教育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体制等方方面面。邓小平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系,作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深刻、丰富的内容,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有其理论发展的清晰线索,它使广大干部群众从过去一个时期盛行的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目标的胜利实现作了重要的思想、路线和政策准备,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与我国教育在新时期的实际条件相结合的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是发革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制定教育战略、方针、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鉴于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的博大精深,在此仅对邓小平如何站在社会主义中国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战略位置,以及如何据此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等教育经济思想作一粗浅探讨。
  一、教育的经济战略地位
  邓小平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科学态度,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视野,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范围和宏观战略高度上,把教育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背景下,一方面突出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另一方面强调教育按照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改革和发展教育,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教育的经济功能
  邓小平肩负着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他根据国内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日益增加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国际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关注并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1〕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现实需要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新态势,邓小平做出了将工作重心由政治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抉择。不仅如此,他还高瞻远瞩地洞察到一个国家的教育状况是衡量社会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主张大力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认为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不仅关系到教育事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未来。他认为在实现三步走经济发展宏伟目标的工程中要讲战略重点,其中的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这一战略重点是关键。〔2〕这是因为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3〕。改革开放的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改变过去把教育简单归属于上层建筑,把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单单突显教育的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忽视教育经济功能的态度和实践。邓小平敏锐地把握着这一时代的脉搏,在他的教育经济思想中,对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教育的经济性、教育如何为经济服务、如何依据经济发展需求促进教育的发展等问题有许多非常精辟的论述。他不仅将教育的发展看作是百年大计,看作是一种基础产业,看作是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龙头,他还旗帜鲜明地主张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来。
  即使在教育的政治属性方面,邓小平也从经济的角度论述其存在的意义。他说: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4〕因为人的劳动能力中既有技术文化上的因素,又有思想道德上的因素。因此,我说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5〕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要体现时代特色,满足现实需要,就要在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的同时,确立建设者的社会主义信念,不仅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还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对内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安定团结,对外增强我们抵制和平演变、西化和分化的能力,从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驾护航、鸣锣开道,这是教育与经济建设互动发展的又一结合点。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已进入以改革开放为中心的新时代,教育具有的政治属性已经不能脱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是对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加强和深化。
  (二)人力资源开发是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动力
  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现代化建设发展动力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论述。邓小平地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6〕近一二十年来,世界高科技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为了使整个国家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必须搞好科技,加速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邓小平简明扼要地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7〕他还指出: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8〕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9〕。显然,邓小平把教育看作是传播和发展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途径,看作是培养和输送各种科技人才的园地,看作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结合起来的纽带,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如果说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是目的,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是途径,科学技术是关键,人才是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的话,那么,教育则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和人才,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离不开教育,这就是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中一条清晰的思路。
  1984年10月,邓小平在谈到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时指出: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10〕人口众多是我们的国情,如果人口素质高,便是最宝贵的财富,否则就成了沉重的包袱。如何化劣势为优势,如何变包袱为财富?只有依靠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他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1〕我国是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三步走的经济发展目标就有把握达到。〔12〕因此,不能将工作重点的转移单纯地看作只转到经济建设上,还应转到教育上。在198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不是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吗?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点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13〕
  在邓小平教育经济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二大将教育和科学确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培养大批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14〕
  二、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邓小平的教育经济思想不是空洞的理论阐释和逻辑推理,而是为了解决整个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求真务实、精辟实用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实现经济增长、教育进步的良性循环
  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中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教育必须与经济密切配合,教育事业在发展计划、规模、速度以及人才质量上要力求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包括适应经济对教育超前的要求。早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15〕,我们的国民经济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我们培养训练专门家和劳动后备军,也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周密的计划。我们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6〕
  他还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高度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赋予了新的内容,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在提倡和论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邓小平纠正了文革时期把生产劳动简单地理解为具体的体力劳动和改造思想大熔炉的错误思想,也纠正了文革后一朝被蛇咬而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完全否定的错误思想。他明确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7〕显然,邓小平认为,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是新时期培养合格建设人才的需要,生产劳动不再是片面的体力劳动项目,而是泛指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
  邓小平还强调说: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18〕也就是说,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讲方向、讲策略、讲科学,要与国民经济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相适应,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精神实质,避免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相脱节,培养和造就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提高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国家劳动经济的实际需要。
  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站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提出了教育适应国民经济建设需要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把教育的立足点放在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上,放在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的结合上。不仅教育生产出来的人才要与国民经济建设相结合,教育自身也要根据劳动就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这为如何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人指明了根本途径,〔19〕为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将来进入社会所要从事的职业相适应,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邓小平从更高的角度审视教育,着力构建一个面向市场、面向产业结构调整、面向经济发展态势,能主动应变的,能适应时代潮流提供合格的社会生产工作者的教育系统。教育只有与科技含量极高的社会化大生产相结合,由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引导教育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适者生存。正如邓小平引用列宁关于生产劳动的论述所指出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2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各行各业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和上千万专门人才,为21世纪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持。近年来,地方政府继续推进城乡教育的综合改革,对当地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在城区积极进行社区教育试点,探索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城市教育管理新体制;在农村继续实施燎原计划,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需要。教育系统自身也在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促进教育与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
  (二)保障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自身健康持续发展
  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教育具有的收益滞后性和投资长期性的特点,使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显得复杂而微妙。一方面,教育对于经济的增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成果要投入到教育中去,增加教育经费是搞好教育的基本保障。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经济。然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教育的投资比例如何把握仍是一个必须给予重视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育投入长期以来严重不足。邓小平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一再提出要增加教育投入。1977年邓小平就指出:现在国家还很困难,有些实际问题一下子还解决不了。我个人认为,科研、教育经费应该增中。〔21〕1980年,他在对比了我国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在教育投入上的差距之后指出:总之,我们非要大力增加教科文卫的费用不可无论如何要逐年加重这方面,否则现代化就化不了。〔22〕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我国六五期间教科文卫费在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中的比例由五五期间的11%提高到15.9%,并提出今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还要逐步增加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开支的目标。
  根据邓小平的一系列指示,《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发展教育事业不增加投入是不行的。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拨款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教育经费作了专门规定:增加教育投资是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措施,各级政府、社会各方面和个人都要努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今天,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使得所有的经济行为不得不依赖于知识的存在,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基本生产要素,而教育作为生产和再生产知识的社会部门,将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前进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国要想实现经济上的腾飞,要想在未来世界经济技术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认真落实邓小平的教育经济战略思想。一切有远见的领导都应该向邓小平所说的那样: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22〕。这就提醒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认识教育的作用,从思想上根本解决对教育地位的认识问题,站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思考教育问题,打破只有物质生产部门才是经济建设组成部分的传统观点,从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高度重新认识教育的生产性,把教育看作是有巨大经济收益的投资行为,把教育看作是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极大地提高落实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问题,主动积极地抓好教育综合改革,这对于我国教育和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贯彻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的实践意义
  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中首要的、基本的问题,就是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形成教育必须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当前教育界对教育在经济改革中的方向和出路仍然存在着模糊认识和畏难情绪,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疑惑、观望或裹足不前的现象。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彻底转变,安于现状、平均主义的思想观念和机制仍起着惯性作用,教育面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经济法则,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机制上都显得不太适应。从教育的外部环境看,仍然有少数领导对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教育是最基础的产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须继续用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的理论和精神实质,促进思想观念的全面转变。坚持邓小平关于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发展教育的教育经济思想,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实际,敢为人先,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在思想观念全面转变的基础上,必须以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为指针,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契机,设计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发展方案。我们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灵活高效的教育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学校的社会功能,使其肩负起知识创新、技术推广、创建知识型产业等多重功能;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大搞科技和大力兴办产业,大力推进科教兴国,走上教育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依据经济发展需要,创建各级各类的新型特色学校;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实际,不断调整、改造和优化教育结构,优化课程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销对路人才;抓住机遇,积极探索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办学新机制;坚持质量与效益第一的经济观念,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
  总之,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的视角和内涵作为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和有机组成部分,是邓小平根据国内外经济建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进程中作出的确切结论,它开启了教育思想解放的先河,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社会主义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它为解决教育与经济发展互动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方向、开辟了道路。只有认真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的教育经济思想,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长足的发展,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教育,才能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供内在动力,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的教育经济思想为指导,把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参考文献】
  〔1〕〔2〕〔5〕〔6〕〔10〕〔11〕〔12〕〔13〕〔2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9,190,274-275,92,380,120,121,275.
  〔3〕〔7〕〔8〕〔9〕〔17〕〔18〕〔21〕〔2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8,40,88,95,107,107-108,250,57.
  〔4〕〔15〕〔16〕〔19〕〔20〕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50,104,105,104,104.
  〔14〕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以社区为依托的教劳结合试验深圳特区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因而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一系列难题学生劳动观念相对淡薄,不了解劳动不热爱劳动的现象客观存在,大部分学生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家庭,从探研三新破旧套着眼素养务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考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应该是人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和导航人,语文教师更责无旁贷。面向瞬息万变的新世纪,面对革故鼎新的语文新大纲新教材,能否更换教学新理念,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三新课题。奥尔夫教学法给我的一点启示摘要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它挖掘和培养人的多种生存必备要素,向创造力自信心,竞争力等等。如果有了这些能力,就能在漫长的一生中承受得起社会的各种挑战,会生语文教师,解放你的心灵作者文继炬这里是孕育美生成美的地方。无论春华秋实,夏日的云影还是冬天的树木,无论晨曦暮霭,正午灿烂的阳光还是潇潇不绝的夜雨,都可以在这里观赏到被精彩描摹的倩影。大至星汉日月,惊雷狂飙,小至花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体质比赛研究研究目的为了解重点高中学生与普遍高中学生身体发育和视力状况,给总结研究中学体检和学校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本文对师大附中高中部学生与普遍高中学生的体质检查表等资料进行了统计比较和分析。实施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学生数学意识实施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在学生中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的初步实践与认识摘要本文通过在学生中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的实践,使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变得更加客观和实际,体质评价的结果易于检查和对比,具有重要的信息反馈与调节功能,为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管理提供了可研究高中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欠缺的解决问题和策略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品学网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研究高中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欠缺的解决问题和策略,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浅论高中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欠缺的解决问题和策略以前还没接触论文的时候我以为写论文跟议论文一样,后面才发现有很大的不同,论文的格式要求严格,所以写起来比较难。以下是由品学网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浅论高中学生区域地理知识欠缺的解决问研究中学生物教育中的生态环保教育摘要依据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的教育,并从中引出环境生态与反贫困之间的联系。人与其他生物一样,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各种活动也应该在遵循生态系统客观规律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也是我们在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音乐不仅具有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
水利工程的质量技术及管理措施摘要水利工程是社会最基础的工程类型,其施工规模大社会影响大工期长施工技术难度高,所以为了达成施工目标,必须要做好技术改革与质量监管,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过程更加顺利,进而达成效益目标。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的应用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了我国水利项目技术的进步。在当前水利项目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水利工程质量,并决定着工程项目安全性及合理编制与有效控制水利工程造价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作为国家水利建设的基础,其工程造价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水利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不仅关系着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更与工程的实际效益息息相水利工程防水施工防水技术的探讨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水利工程中漏水渗水形成的原因,以及采取了几种防范施工措施进行了论述,以共同行参考。关键词防水措施施工方法防水技术水下工程防水技术比其它工程技术复杂难乡镇水利工程管理策略的思考1引言由于水利工程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新时期的乡镇水利工程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目前的水利工程已经很难满足新时期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因此,有关人员必须针对当前乡镇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水利工程包括农业水利工程工业水利工程和生活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建设,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本文就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旨在为水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水利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整个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质量的管理控制既是重点,但又是难点。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简要分析了水探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优化策略同其他建设工程项目相比,水利工程投资大规模大施工现场地形过于复杂项目建设周期长,这使得其施工管理也变为了一种复杂性系统性的长期工作。对此,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开始将一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探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优化措施在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水利工程有着非常独有的特征,例如投资较大与施工规模大一级施工地形复杂等特征,这也让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也将成为了有着复杂性与系统性的工作。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要在探析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的质量控制1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监理内容1。1审查工程图纸设计质量审查工程图纸设计质量是施工监理的关键环节。图纸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图纸设计环节要进行严格讨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水利工程带来的支持,不仅是国家的发展,人民日常生活中电农业水等等,都是水利工程带来的便利。我国的经济如何不断地进步,就很直接需要看水利工程如何进行创新。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