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浅论创建以小学分制为核心的自主式开放式的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扬州大学是一所较早进行合并办学的地方性综合大学,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探索高校合并后公共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新路并为其他有实验的基础课程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扬州大学率先提出并自2001年起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施了以叼、学分制为核心的化学实验(公共基础课)课程综合改革方案,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在改革过程中,注重突出改革的整体性、综合化和实践运用。经过近四年的努力,我校初步建成了符合基础课教学特点、适合专业需求、加强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开放式的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一、精心构建化学实验改革框架
  改革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为主线;对公共基础化学实验课程进行重组和整体优化;实验体系适应模块教学,能满足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个体需求;实验内容注重与专业结合,必做与选做相结合,体现`多层次、`可组合叠加、`综合化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的改革思路,按照对全校各学院公共基础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内容进行提炼、重组,整体优化,构成具有多个教学平台、适应多样性人才培养的《公共化学实验》新课程;全方位开放实验室,按学生能力和水平、按专业需求分层次和多途径因材施教;实行以`小学分制为主体的实验管理和成绩评定制度;提出完整的课程整体改革方案并进行实践,.最终构建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改革目标,构建了全新的化学实验改革总体框架,并按框架设计的技术路线予以精心组织和实施。
  二、改革创新实验课程体系结构,建立新课程体系
  1.将各门基础化学课程(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医用化学等)中的实验内容,从原课程中驳离出来,优化整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公共化学实验课程,单独考核,独立记分。
  2.按不同需求设置成护理中医、临床医学、农学牧医、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五个实验教学平台,每个教学平台分为基本实验、提高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三个部分,根据科类结构的不同,每种实验所占比例分别为50一60%、30一40%和10一2%0,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两类。
  3.每个教学平台分为三个教学阶段和六个教学层次:第一阶段为基本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实验:基本方法和原理的验证实验),不分层次;第二阶段为提高实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给出详尽实验步骤;第二层次给出部分实验步骤);第三阶段为综合性、设计实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给出详尽实验方案内容;第二层次给出部分实验方案内容;第三层次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第三层次除自主选择进行独立设计实验外;亦可做教学助手、科研助手、实验技术人员助手、参加兴趣小组和开发化工小产品。
  三、优化整合、科学安排实验教学内容
  1.改变过去以实验原理为主线的实验编排方法,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为主线,将实验分为化学实验基础、基础分析仪器的使用、综合性实验以及自行设计实验四块。
  2.教学内容安排适应模块教学,从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要求出发安排必做实验内容,必做实验侧重于化学基本要求,少而精;从学生自身发展的个体需求出发安排选做实验,选做实验侧重于与专业结合,是必做实验的补充和强化,选做实验安排较多,以便学生自由挑选和自行组合。
  3.按需要安排实验课容量,增加化学实验技能的分类训练、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设计性实验内容、学生感兴趣的选修实验内容,充分体现了`多层次、`可组合叠加、`综合化等原则。
  改革后的实验课程在原有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显著增加了对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验内容(以生物技术专业的化学实验为例:改革前实验教学时间为110学时,开设32个实验;改革后实验教学时间为108学时,开设84个实验,学生平均选做37个实验)。
  四、创建独特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公共基础实验教学都是固定班级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完成既定的实验内容,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需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的原则,我们实行了按专业定平台,按能力定层次,根据兴趣选实验,自主选课,分层次教学的方法。
  1.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自主、灵活安排实验。
  综合考虑各教学平台的教学要求、实验的性质和难易程度以及实验所需课时等因素,将每个实验折算成一定数值的小学分,学生按教学要求每完成一个实验并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小学分。
  每个教学平台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定每个学生应完成的最低要求总小学分,学生可按所在教学平台的教学要求,结合专业需求和个人爱好,自行选择、组合实验内容,自行安排实验时间和顺序,修满规定的最低要求总小学分并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的实验学分。
  2.按平台、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
  根据每个学生所在层次和实际能力,进行不同的要求和相应指导。通过实验教学,在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潜能、达到其应能达到的水平。对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除让其选择有研究性、探索性的设计实验外,还采用以下方法加以培养:
  ①.当实验技术人员助手,协助实验室准备实验;②.当科研助手,接受科研环境的熏陶;③.当教学助手,在教学中得到提高;④.成立兴趣小组,开设第二课堂,开设选修实验课,选做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热情。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将实验课延伸至课外。
  将教师在实验前必须进行的讲解和演示进行实况录像并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按自定的实验进度,通过在线反复观看实验文本和视频录像进行预习,在通过实验预备知识的网络考试后,进行动态自主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随时变更和调换实验)。学生一进入实验室就着手进行实验操作,课堂时间充分应用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上。指导教师的任务由过去的课堂统一讲解变为实地巡回进行个别抬导,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的独立性、规范性、精确性等进行成绩评定。
  4.用小学分对实验进行动态管理,并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保证了开放实验的成功和教学质量。
  根据完成基本实验和选择实验的情况以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和兼顾到完成综合性设计实验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实验情况,在不忽视学生基础训练的前提下着重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阶段考核与课程考核相结合、开卷考核与闭卷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与考核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
  五、利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全方位开放实验室
  1.将公共化学实验室作了重大调整,将十八个按学科划分的实验室调整为按功能划分的实验室,使实验室布局、教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为实验室的全面开放提供了时空和物质保障。
  2.完成了网上预习、测试、选课及管理的软件设计:建立了公共化学教学网站(已有近五十万人次访问、使用);建立了公共化学教学局域网(遍布每个实验室);建立了计算机房;建立了多媒体实验教学演播室;开发了《公共化学实验选课系统》、《预习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正在开发《网上模拟仿真实验系统》,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这些软硬件配置与开发不仅产生了大量的教学时空,而且对教、学、管全方位的改革起着重要作用。
  3.弹性安排实验时间,滚动式、流水式安排实验,为学生选择实验时间、实验内容提供方便,并为重修实验的学生或重做实验的学生提供了再次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分制的推行。
  4.在实验的开放程度和开放形式上,不搞一刀切,实行局部开放与全方位开放相结合、分散开放与集中开放相结合、定时开放与全天候开放相结合、预约开放与自由开放相结合、自主式开放与辅导式开放相结合。
  5.实验室进行全新的配置和安排管理,确保开放实验的井然有序。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安排实行一人多岗、一岗多人,弹性安排工作时间,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协同工作。
  实验技术人员按照精细的分工,精心准备实验。
  实行实验教学值班制度,每个楼层均安排值班人员。
  针对学生网上动态选课、弹性安排实验时间、滚动式和流水式安排实验以及每个实验室安排多个实验的特点,摸索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和办法。
  6.建立了一整套符合实验室开放实际需求的管理制度。
  六、改革成效较为显著
  1改革前后实验课时和开设实验数量对比,实验提高效率200.1一214.9%
  2.改革前后实验课时和理论课之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改革前后实验人次和实验室使用率对比,实验室利用率提高134.5%
  4.改革前后学生人均实验次数对比,学生实验率提高168.58%
  5.数量更新63个,充实72个;验证性实验的比例由0.328下降到0.192。
  近四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教学新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触及化学的最新成果,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培育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四年来,共有六个校区、十个学院、三十五个专业的6,112名学生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463,961人时数,学生的实验热情高涨,实验技能得到了加强,应用能力得到了发展。
  公共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我们将扎扎实实地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进一步完善公共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在对合并高校中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进行综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儒学在美国动向与反思一南乐山论儒学的现代意义前波士顿大学神学院院长南乐山(RobertC。Neville,2000)几年前出了本名叫波士顿儒家现代晚期的可行传统的书,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儒学在西方的传播从广谱哲学看科学精神与科技创新提要本文具体地探讨了广谱哲学与科学精神科技创新等有关问题的关系,内容包括科学精神的实质如何划清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科技创新的怀疑精神及其根据,科技创新的若干方法论问题等。关键词广谱大化流行之理有关当代横断科学之哲学实质的己见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以及与所谓混沌(chaos)复杂(complexity)有关的等等新兴学科为代表的横断科学的勃兴,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此所谓横断社会结构变迁研究一种透视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视野透过社会结构变迁的外在表象探索历史发展的内在理念,揭示发展的深刻寓意,这是社会发展哲学的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在当今时代,发展呈现着变加速运动的态势,而不再以固定的节奏行进在历史的序列电视媒体在多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分析(1)摘要完善的多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电视媒体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冲击力和说服力,在多元化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可以发挥社会整舍,化解纠纷,引导舆论和舆论监督等作用,成王国维的学术三变与其它一学术三变王国维学术研究有以下几个阶段的转折与变化,也可以说王一生有其史学三变的经历。以1907年为界,在此前主要是哲学研究。而主要是对康德叔本华与尼采的介绍与研究。他叙述自己致力新唯识论研究导言注释熊十力论著集之一新唯识论,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页。易系辞下云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系辞上云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彖上贲卦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理性本源内容提要理性的命运喻示着文化的进渡。理性在近代的张扬和现代的式微都是由于我们对理性的本源不够清明。从根本上说,理性的原初意义就是一种洞见和观看,也就是古老的理论(theoria),从伦理学行为理论谈结果主义引論莫爾(G。E。Moore)在倫理學原理(PrincipiaEthica)一書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在善行是什麼這一問題上,首先必須處理的是善的定義,而不是行為。因為,善是一個模糊现象学运动的发展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并没有像其他哲学思潮那样一峰突起,然后风靡某国的哲学界,但是现象学的影响却十分深远长久。它的许多基本原理和方法默默地浸透到20世纪各种哲学思潮之中,因此出现试论理论体系的比较与评价摘要本文从思惟哲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理论体系的比较和评价的问题。这涉及到理论体系的形式要素形成要素和现实要素。关键词理论立场审视方位视界视域审视方法形式要素形成要素现实要素每一个理论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毕业论文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中进行,怎样才能使音乐教育的步伐向前迈进呢,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本文谨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创新教对高师音乐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毕业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高师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要求与挑战。传统的高师音乐教育模式,在培养音乐专才,特别是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专长较为明显的音乐人才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优势和论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毕业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音乐教师来讲,原有思想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青少年对社会生活多元化的认知需要,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现代音乐教育改浅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催化作用新的语文教育观念要求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成为语文教师常常思考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音乐治疗作为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和医学为一体的新的边缘交叉学科已经不再陌生,并且运用于临床医学,其治疗效果也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认可。因此音乐疗法在不断创新和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节奏训练的教学意义和重要性1。1节奏训练对初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意义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意义,如同骨骼对于人体的存在一样重要。在音乐的形成过程中,节奏自然是第一要素,可以称之为音乐的灵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随着音乐教学的改革的不断升入,要想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音乐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化对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的探究来逐渐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新课程改革以来,音乐课堂论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汉语课的文化呈现摘要根据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要求与现状,古代汉语教学应在完成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适当注重古代文化的有机融入,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民族文化品格。本文以左传mid关于汉语翻译与汉语文化传播的分析一语言作为符号进行文化传播(一)语言符号语言文化和信息传播语言符号也是语言的一种体现形式,由语言符号形成的语言文字也是语言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文化更是语言符号可以孕育的土壤,在某种浅谈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近些年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古老而不再神秘的东方语言随着世界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潮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学习汉语的热潮背后传达的是世界人民迫切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讯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语言禁忌摘要语言禁忌是中西方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文化中,语言禁忌的差异很大,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禁忌,从而保证国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关键词语言禁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