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高中生物教案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2.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 H+ +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小结〕略。
  〔作业〕课后习题一二题。
  〔提示〕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中班早期阅读数字联想活动目标1学习并理解字词钩子哨子拐杖望远镜。2认识阿拉伯数字宝宝09,能体会到数字宝宝的神奇3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展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4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及理解儿苏教版九年级政治第10课ampnbsp走共同富裕道路教学设计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2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小学四年级语文麦哨教材教案麦哨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麦哨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麦哨教材教案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一个纯真的朋友教材教案一个纯真的朋友写出了刘艳不争宠,不虚荣的纯真品质,教育学生做人要向刘艳一样,做一个纯真的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一个纯真的朋友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构建简约而生动的课堂去年的树说课设计说教材去年的树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日本著名童话家新美南吉的一篇广为流传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凄美的友情故事树和鸟是好朋友,临别时鸟承诺明年春天还要回来为树唱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现场稿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ldquo学第五课ampnbsp跨越代沟教案第五课跨越代沟教案一教学目的1帮助学生体会父母对于自己的重大意义以及父母对自己做的一切,形成感恩之心。2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父母,从思想上的尊重到行为上的孝敬。3帮助学生初步学习辩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文章写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它们几次攀登想爬出来都失败了。蚂蚁与玻璃杯的故事揭示了成功往往只差一步的道理。下面由品学网小编为你带来关于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蚂蚁和玻第五册按课文内容填空练习题1香港被人们称为ldquordquo,那有和繁华的街市。2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沐浴着,倾听着,真是舒服极了。3里经常有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它们有的球,有的钻圈,有教育笔记小红花,大作用ldquo小红花rdquo是幼儿园里比较常用的奖励方式,是老师为了鼓励幼儿向正确的榜样学习,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行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开学第一天,幼儿就知道小红花五年级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教案集体备课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次10hr课次1hr授课课题小数乘整数教学基本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
废物知多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经历对废物的种类质量处理方法的调查活动,做好调查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完成调查报告等工作。2了解我们周围的废物的处理方六年级语文下册夸你追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6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水是三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学生对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他们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以前的科学课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语文说名道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姓氏的知识,激发学生了解姓名的兴趣。2。背诵姓氏歌,知道一些易读错的姓和常见的复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百家姓,你读过这本书吗?这本书就是古语文七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2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时要有一定的速度。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逐渐培养先人后己的良好品格。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四年级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案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生物界一些有趣生物互惠共栖的事情。本课教学目的及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界这一有趣的现象及生物共栖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科三年级科学立住和强度优秀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过实践活动研究使物体立的道理,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科学用科学。2简单的纸条纸片,通过玩中学想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在小玩意儿里体现出大科学。3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爱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