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案例2昭君出塞

  活动目的:
  1.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的知识,从中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的内容,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并初步掌握运用图片、史料来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特别是围绕汉朝与匈奴的和战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归纳历史知识,既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4.在探究活动中穿插的历史小品表演,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而设的小活动。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活动小组,一般以四人小组为宜。
  2.教师在课前把预习提纲打印若干份,分发给各活动小组。
  3.各小组在预习课文的前提下广泛搜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图片、资料或其他的辅助资料。
  4.在班中民主推选若干人,组成评分小组。
  5.各小组自定一个本次探究活动要讨论的中心议题。要求所选议题是本课的重点或难点,小组成员要对所选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陈述,以利于所有小组参与讨论和学习。
  活动步骤:
  1.按活动小组抽顺序签,每组四人同时上台。
  2.向台下同学及评分小组出示本小组的中心议题。四人小组按课前准备好的进行分工合作,围绕中心议题分别进行陈述、表演或演讲,同时配合使用投影仪、录音机等辅助设备。
  3.在各小组上讲台的同时,推选出的评分小组成员各自独立按下表评分。
  项目
  得分
  口述内容的完整性
  资料或图片运用的合理性
  历史小品的想象、发挥及趣味性
  内容的延伸及拓展性
  其他同学的积极参与性
  综合累计
  4.在每个活动小组陈述结束后,评分小组当即亮出所评综合分,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由主持人宣布总得分。
  5.有关说明
  (1)在分小组活动时,尽量考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等各项能力强弱的搭配。
  (2)评分标准除参照上表外,评分小组可灵活操作,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
  活动过程:
  以下是一个活动小组按上面设计的活动方案进行探究活动的精彩过程。
  (四人小组上台,幻灯投影出他们的中心议题,并开始陈述)
  甲同学: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小组和大家一起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围绕汉朝与匈奴的"和""战"问题,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亲"政策?
  我们四人小组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应将"和亲"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加以考察,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下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一般来讲,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
  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和亲的王朝。那么,什么是"和亲"呢?和亲指的是我国历史上汉族封建统治者与少数民族首领之间,有时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联姻。
  西汉初年,我国北方的匈奴族势力逐渐强盛,特别是冒顿单于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严于治军,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使匈奴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并不断侵扰西汉的北部边境。当时西汉内部统治尚不巩固,社会经济还未恢复。同学们可还记得,汉初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上朝的困难情景。因而面对匈奴的侵扰,西汉政府无力对匈奴作战,于是刘邦采纳臣下提出的"和亲"建议,把汉室公主嫁给匈奴的单于为妻,每年还送去大量的丝绸、粮食、酒等物品,同匈奴结为兄弟。刘邦以后,直至景帝时期,继续实行和亲政策,送给匈奴的东西也逐年增多。西汉初期的和亲,是在西汉政府国力贫弱,忍辱求全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政策。送去的公主,实际上和其他物品一样,是给匈奴贵族的礼品。实行和亲政策,虽然并没有使匈奴贵族停止侵扰掠夺,但毕竟求得了匈奴"小盗入边,无大寇"的局面,为西汉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反击匈奴做好了准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乙同学: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已经强盛。他认识到汉初屈辱的和亲政策,不能制止匈奴的侵扰,他决心彻底改变西汉被动挨打的局面,便放弃了退让的和亲政策,对匈奴接连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发生于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丁同学投影《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随着乙同学的讲述,指图配合)这次战役汉武帝派作战英勇的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卫青行进千余里,穿越浩瀚的大沙漠,在漠北同匈奴的主力相遇,双方激战一天,大败匈奴。霍去病也挥师北进,追歼匈奴兵。经过漠北战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从此,"漠南无王庭",汉朝取得了大片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并移民屯田,进行开发。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
  丙同学:(对上面内容做一简单总结)汉与匈奴之间的纷争是一场民族之间的纷争。无情的军事冲突,给当时的社会生产和两族人民的生活都带来巨大损失。当时河套地区、河西走廊、漠南等地,到处是烽烟滚滚,茫茫沙原上横卧着汉匈两族人民的尸体。然而,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民族之间的纷争也是民族融合的前夜,当汉的边塞烽火熄灭之后,大批移民带去中原的生产技术进行经济开发,汉匈两族人民最初以交换生活必需品开始交往,并逐步恢复了两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下面是历史小品"昭君出塞"片断表演。其中甲同学是旁白,乙同学扮演汉元帝,丙同学扮演王昭君,丁同学扮演呼韩邪单于)
  (旁白):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打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同汉朝订立了友好盟约。汉元帝在位时的一天,呼韩邪单于来到了长安…
  呼韩邪单于:"臣呼韩邪拜见大汉王朝皇帝陛下(做动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台下同学笑)
  汉元帝:"平身,赐坐。不知单于此次来京有何贵干?"
  呼韩邪单于:"臣此次来有一事相求,恳请陛下把汉族公主下嫁给微臣,此后两族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血远再无战争之忧。"
  汉元帝心想:蒙古草原又远又冷,我可不想把心爱的公主嫁到那鬼地方去,怎么办呢?有了,在宫里挑选一名宫女,把她做为公主嫁过去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于是,他下令:"谁愿意嫁到匈奴去,寡人就把她当做公主看待!"
  (旁白):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在进宫后,先由画工画好送给皇帝看,皇帝再根据画像进行挑选,当时有个画工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时,如果宫女给送点儿礼,他就画得美一点儿,不然就画得丑一点儿。有个叫王昭君的宫女,性格耿直,不给他送礼,自然就被画得没有本人漂亮,皇帝也便不会挑选她了。当生活在深宫里的王昭君听说这个消息后,她想……
  王昭君:如果汉朝真的和匈奴和亲,那就不用再打仗了,老百姓也不用受苦了,这可是件大好事呀,自己苦一些,也不算什么。对,我这就去报名。(同学笑)
  汉元帝:"听说有个宫女报了名,去,给她准备嫁妆!并找人教她学习匈奴语及匈奴的生活习俗,一切按公主待遇。"
  (旁白):没多久,王昭君学会了一切。到了出嫁的日子,身着盛装的王昭君风姿绰约地来到了大殿,拜别汉元帝(表演),随后与呼韩邪单于乘马离去。留下了目瞪口呆的汉元帝和满朝文武大臣。因为他十分惊讶皇宫里竟然有这么漂亮的宫女,自己却不知道,之后,他下令把弄虚作假的毛延寿杀了。(小品结束)
  乙同学:我们经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你们知道这些词的来源吗?它们分别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王昭君便具有其中的"落雁"之姿。传说昭君出塞时满腹愁怀,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琵琶,曲哀人艳,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
  昭君远嫁塞外,当时,塞外情况怎样呢?请大家看这幅"昭君出塞"图(投影图)。从图中可见,当时的塞外荒凉、寒冷、辽阔,比中原要落后许多。民风、民俗也与中原不同,但她自愿前往,这表现出了昭君非凡的勇气。
  丁同学:(轻轻按下录音机的按钮)现在请同学们欣赏我国著名的民间艺术家华彦钧(盲人阿炳)的琵琶曲《昭君出塞》。
  (音乐在教室里回响起来,同学们渐渐沉浸到了音乐的旋律中、节奏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一曲终了,用幻灯投影如下诗文)
  丙同学:(读诗)"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唐戎县《咏史》
  "和亲自古非长策,谁与朝家共此忧?"
  宋陆游《估客有自蔡州来者,感怅弥日》
  乙同学:这些诗文在内容上的一个共同点是反对和亲政策,认为封建时代的和亲是一种苟安的"拙计"。那么,你能从刚才阿炳的琵琶曲中体验到这种情感或者说思想倾向吗?
  学生1:体验不出。(有的微微摇头)
  甲同学:你们体验到了什么呢?请大胆说说自己欣赏乐曲的真切感受。
  学生2:开头的音乐响亮奔放,定下的基调是高昂沉毅。
  学生3:整支乐曲流畅婉转,给人的感觉似乎来到了北方草原,境界开阔悠远,一支马队在坚毅地向前行进……
  学生4:结尾两声重拨,简练干脆,戛然而止,似乎象征昭君出塞和亲的果决与坚强。
  甲同学:大家听得很专注,也很投入,说得也很真切。确实,阿炳的《昭君出塞》不同于前人的《昭君怨》,它洒脱婉丽,清纯质朴,从中感受不到哀苦怨愤,杜甫的诗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这里是用不上的。阿炳是独树一帜的,融入了自己刚强不屈的人生经验,我们做人也应如此,决不向困难低头。
  乙同学:同样,著名的史学家翦伯赞、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也是独具卓识的。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样看待昭君出塞的:(投影诗文)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丙同学:由此可见,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不是屈辱的纳贡求和,而是平等互利的结合,它带来的不再是掳掠屠杀的血雨腥风,而是民族和平友好的交流与融合。有史书记载为证:(投影课本黑体字)昭君出塞后,"边城晏闻,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乙同学:是的,和亲只是改善关系的一种方式,有些和亲是被迫的,但有些也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今天,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教室里又回旋起抑扬错落、玉盘滚珠的琵琶名曲。我相信这些话不但记在了书本上,而且刻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不同选举方式既有各自的优点,又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说关于捕风的阅读及答案你能想到吗?呼呼吹过的大风,破坏力极强的狂风,这些放荡不羁的家伙竟然被科学家相中了,成了一种干净的新能源。科学家利用风不分昼夜,无处不在的特点,建立了风力农场,专门来捕风捉能。所谓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阅读文学类作品,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5分)那天下午6点多,该上公交车的人早已上了车,唯独有个小女孩,在车门边来回徘徊。眼看着司机就要开车了,我在想,这小女孩肯定李自良,兖州泗水人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李自良,兖州泗水人。初,禄山之乱,自良从兖郓节度使能元皓,以战功累授右卫率。后从袁傪讨袁晁陈庄二贼,积功至试殿中监,隶浙江东道节度使薛兼训。兼训移镇甘露的秘密阅读训练附答案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了不得的神物,被认为是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天下升平则甘露降,就像龙凤龟麟一样,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有些帝王听说域中喜降甘露,连当时的年号也以甘露命冬天里的春天语文阅读和答案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数九寒冬季节,大温室却好像是春姑娘正捧着黄花绿叶在笑。当你走进这个大温室时,你首先会感到暖烘烘的。环视四周,你会看到种植整齐的菜苗,争芳斗艳的菜花和挂满支架的瓜鸟晏子阅读理解答案晏子是战国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使臣,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鸟晏子阅读理解答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鸟晏子故事原文齐景公特别喜欢鸟。宋史曾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曾几,字吉甫,其先赣州人,徒河南府。幼有识度事亲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学有声试吏部考官异其文置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迁辟雍博士,除父爱陷阱阅读答案有哪些阅读能够带来最直观的好处就是想象力,下面小编整理的父爱陷阱阅读答案,欢迎来参考!父爱陷阱郑成南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对一朵花微笑高考阅读习题及答案对一朵花微笑高考阅读习题及答案刘亮程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现代文油菜花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油菜花我从来不会留意哪儿开什么花。虽然,遇上好看的花,也会眼前一亮,心中一动涌起一股爱怜但那会很快过去,随时光淘刷遗忘干净,而绝不会总惦记着它。花简直也是一种流水,喧闹地斑斓一时,
松鼠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同学们,你们好,早就听说咱们同学非常聪明,个个都很棒,今天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我非常高兴,我是来自海岱后徐完小的刘老师,不知道同学们喜欢不喜欢我?(喜欢)谢谢同学语文乐园七第一课时学习要点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教学程序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3。公仪休拒收礼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读中感悟人物内心活动,把握人物形象。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3学习公仪休清正廉洁拒收礼物最佳路径案例分析以诚相待mdashmdash面对突如其来的质疑金坛市西岗小学梅锁琴我在执教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最佳路径一文时,一个学生读到ldquo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海上日出说课稿一说教材海上日出是巴金的名作,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他记叙的是巴金在船上多次看日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光明的追求。文章语言平实晓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渔翁不再孤独江雪案例设计与评析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阅读补充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记事课文,主要讲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到湖里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一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词语汇总词语搭配蒙蒙的细雨蓝蓝的天空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增添生机谱成赞歌一阵清香一朵荷花一幅画一片花瓣一首歌曲一身羽毛一眼清泉一对翅膀一束金光一串珍珠展开花瓣露出莲蓬闻到清香词语积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用已掌握的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会读8组字词,会背对联,了解形容词与描写景物名词的搭配特点。2会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4通过收集描过年祝小学生们的好词好句过年是最喜庆的日子,小编在此整理了过年祝小学生们的好词好句,快来学习吧!新年祝福词语(一)1新年快乐,龙马精神,万事如意2家庭和睦,事业有成,幸福快乐3福禄寿喜,似锦如织,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