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6 2=3(盘)
  2.质疑: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1. 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 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 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 (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 2 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 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 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 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 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
  余数 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 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 ,2个2个地圈。…………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 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孩子们,今天的数学课堂你的收获是什么?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和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师花瓣学具、小组探究单
  课前准备: 课前小探究
  问题:把22朵花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朵,还剩( )朵?你会用算式表示吗?你能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吗?
  教学过程:
  一、认识有余数除法名称及含义
  1、情境引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丽的花,我们一起去欣赏。 看,这是3片花瓣 的兰花,这是4片花瓣的花,有5片花瓣的,还有6瓣花,它们美吗?你最喜欢的是几瓣花?
  2、动手操作。
  现在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 用你们拿到的12片花瓣拼一拼,看看最多能拼几朵花?
  3、学生汇报
  预设1:我们把12片花瓣,每3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4朵花。
  预设2:我们把12片花瓣,每6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预设3:我们把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2朵花。
  追问:剩下能不能再拼一朵花?
  预设4:我们把12片花瓣,每4片拼一朵花,最多可以拼3朵花。
  4、结果分类。
  学生反馈
  师小结:看来,我们在平均分东西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不够分,还有剩余的情况。
  5、尝试列式
  预设:12除以5等于2,单位朵,余2,单位片。
  师教学并板书(师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
  6、理解含义
  追问: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商和余数都是2,但它们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预设:12片花瓣,每5片拼一朵花。可以拼成2朵,所以它的单位是朵。还剩余2瓣,所以它的单位是片。
  (设计意图:以拼花和分花为主体,主要是想贴近生活,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利用我的数据"12片",没有用教材中的6个草莓。因为12这个数据即可以被3、4、6整除而巩固了旧知,被5整除余2又延伸到了新课。)
  二、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关系
  1、例题变式
  如果增加一片,13片,还是每5片拼一朵,你说最多可以拼几朵?为什么?同桌说一说算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学生汇报。
  2、小组合作
  继续增加花瓣的数量,14 、15……20、30、100。最多可以拼几朵,还剩几片花瓣?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
  摆一摆:小组里,每人选一种,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将你的想法用算式的形式汇报给小组长。
  写一写:小组长将组员的结果记录下来并汇报。
  对比观察除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除数都比余数大
  ……
  追问:当除数是4,余数是?当除数是5时?除数是6时?
  师小结: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把15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5 4=3(朵)……3(朵)
  追问:这里数字、单位都一样(3朵),意思一样吗?
  (2)把16朵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 4=3(朵)……4(朵)
  (3)把16朵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朵,还剩几朵?
  16 3=4(朵)……4(朵)
  2、课前探究结合。
  这个问题还记得吗?就是我们课前研究的问题,现在你再试试看,跟之前写的一样吗?
  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算式。
  (1)师:如果我们只看这个算式,去掉这些数据,你知道这里余数可能是几?最大是几?( ) 6=( )……( )
  (2)如果我知道余数是5,商是2,你知道被除数吗?
  ( ) 6=( 2 )……( 5 )
  四、全课总结师:有余数的除法在生活中用途很广、作用真的很大,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后拓展
  在算式( ) 6= …… 中,余数和商是相同的数,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它们有什么规律?
  六、板书设计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课本68页的例6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与研究,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解决较复杂问题中,感知余数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有余数的除法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依次往下数1、2、3、4、5,轮回来6、7、8、9……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你能马上就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个吗?试一试。
  数到24是哪个手指呢?
  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手指,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6,出示课件图片。
  (1)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有13面小旗子,它们摆的很有规律)
  师:知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应该是什么颜色吗?
  (2)解决问题。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么颜色。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反馈。
  (是黄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们的方法。
  预设:
  生1:最后一面小旗是第13面,我接着往下画,画到第16面小旗是黄色。
  生2:小旗每3个一组是一样的,每一组里面的小旗都是按照同样的顺序排列。16个小旗3个3个一圈,圈了5组,剩余1个,这1个就是第16面小旗子,他是第6组里面的第1个。按照排列的顺序,可以知道是黄色。
  (引导学生明白这种圈一圈的方法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根据摆小旗的规律,用除法的余数能够快速解答这种周期问题。因为余数是1,就说明第16面小旗时某一组里面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
  (3)验证结果。
  师:用16 3=5……1这样的求余数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正确吗?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说一说。
  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样的规律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第6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中的珠子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串在一起的,然后独立思考第24个珠子是什么颜色,说说解题的思路。
  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六一儿童节,校园会场上摆了很多漂亮的花盆,看看是怎么摆的。如果一共要摆32盆,那么最后一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反馈。
  3、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1)引导学生用求余数的方法进行判断。
  (2)这是一道思考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月里面完整的星期有4个,就是说一个月里面至少有4个星期六和星期日,但是题目中说6月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意味着六月的前两天应该是星期六和星期日,这样才符合题意。
  四、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做的小游戏,其实它和我们今天学的用除法余数来解决问题有关系。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它的奥妙就是每次都数5个,就是把5看作一组,做除数,报出的数就作为被除数,然后用报出的数除以5,看余数是几。余数是1就是大拇指,余数是2就是食指,余数是3就是中指,余数是4就是无名指,没有余数就是小拇指。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
  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
  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 。
  [教学难点 ]
  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2、先摆小棒,再解答。
  (1)拿出 10根小棒,平均分成 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
  (2)拿出 9根小棒,每 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 2,展示课件。
  1、动手操作。
  请每位学生分别用 8、 9、 10、 11、 12根小棒,每 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 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
  操作完毕后,全班交流、互动,反馈信息。
  (1)如果给你 8根小棒,每 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 剩余吗?(摆 2根,没有剩余)
  你能列出算式吗? 8 4=2(个)
  (2) )如果给你 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 2根,还剩 1根)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 4=2(个) …… 1(根)
  (3) 10根呢?
  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 4=2(个) …… 2(根)
  (4) 11根呢? 12根呢?
  11 4=2(个) …… 3(根)
  12 4=3(个)
  为什么不是余 4根,写成 12 4=2(个) …… 4(根)呢?
  (因为 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
  2、观察发现
  (1)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 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
  余数小于除数。 (师板书)
  (2)学生验证: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拿出小棒摆一摆,看看余下的小棒根数能 不能是 4根、 5根、 6根 ……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余数不能大于或者等于除数,因为这种情况下, 余下的还可以再分,直到不能再分为止,此时余数小于除数。得出余数 <除数的 结论是正确的。
  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小棒?
  总结:每 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 5根分一份,除数是 5,根据余数和除数 之间的关系,可能剩 1、 2、 3、 4根。
  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四"第 14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已知除数是多少, 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下, 求余数最大 是几,然后指名回答。 (除数是 8,不管被除数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 能是 1—— 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 7。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0页例1及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究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果盘、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你来说我来猜"的小游戏。老师画出红黄蓝三个颜色的气球,并标上数字1、2、3,告诉同学们后面的数字依次轮回红黄蓝颜色,现在你们可以任意说一个数字,我就能猜出它相对应的气球是什么颜色,之后师生进行猜气球颜色游戏,师说,几次我猜对了吧。为什么我会猜的这么准呢,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动手操作,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一)1.(出示6颗草莓图)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学生自由回答。
  4.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6 2=3(盘)。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二)出示7颗草莓图。
  1.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学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出示算式:7 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回答
  3.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及读法。
  4.比较归纳。
  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 2=3(盘)和7 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数。
  5.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三、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同学们,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 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 4=2(个)……1(根)。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3.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4.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1)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2)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余数 除数
  (3)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 除数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的活动,写出了这么多有规律的算式,大家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了除数要比余数小的规律。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四、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1、抢答 有一堆小棒,摆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摆三角形呢?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
  3、填一填:( ) 6=7…… 里可能会填几。
  五、课堂总结
  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3. 谈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6 2=3(盘) 8 4=2(个)
  7 2=3(盘)……1(个) 9 4=2(个)……1(根)
  10 4=2(个)……2(根)
  11 4=2(个)……3(根)
  余数小于除数 12 4=3(个)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页主图、第60页例1、第64页第2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发现日常分物时存在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
  初步感知"余数";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
  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 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对比、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
  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
  教学资源:PPT、小棒、学具片
  教学内容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属于整除类,表内除法涉及此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这是有余数的除法内容。从小学生学习的角度,"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因此,表内除法学完后不久,教材编排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单元。
  教材第59页主题图呈现了学生分别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情境,起到了四个作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便于师生操作,引入新课,三是让学生关注能摆几个图形,发现还剩几根小棒,四是为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供示范,积累活动经验。
  教材第60页例题1借助平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通过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平均分草莓分得的结果的对比,一个是用除法横式表示的对比,第一个对比是理解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商和余数单位名称的基础。
  教材第60页做一做和第64页第2题,都便于学生操作、填空、用除法算式表示,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学完表内除法,对除法的本质"平均分"理解深刻,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能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能准确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熟练进行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也能熟练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物的过程和结果。但是,"平均分物后有剩余"的现象,会造成学生对除法本质理解的认知冲突,认为这样的情况不能用除法表示。解开学生的困惑,就要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切身感受到"平均分物物后有剩余"的正常现象,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实现象,从而理解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以及理解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的确定。
  教学实施过程:
  一、操作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用小棒摆图形活动。
  (1)教师用12根小棒先摆一个正方形,再连续摆两个正方形,让学生表述教师的操作过程,并用除法算式表示,板书:12 4=3。
  (2)PPT:
  学生独立操作,表述。
  (3)PPT演示学生交流汇报操作结果。(分三栏,图文结合展示)
  2. 揭示课题。
  (1)对比:教师摆小棒的结果和学生摆小棒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老师摆完图形后,没有剩余的小棒;我们摆完图形后,有剩余的小棒。
  (2)提点: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可以用除法表示,那么,这叫有什么的除法呢?
  学生:有剩余的除法。
  (3)教师板书:有剩余的除法(后面会修改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操作对比,学习例1
  1.对比平均分草莓的结果。
  (1)PPT演示:把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
  学生表述平均分过程和结果,并用除法算式表示:6 2=3(盘)
  (2)PPT出示: 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学生用学具片代替草莓独立操作。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依言用学具片代替草莓摆一摆。
  PPT演示: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
  (3)对比:两次分草莓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PPT出示,强调"正好摆完",演示强调"还剩余的1个草莓":
  提问:剩下的1个草莓还可以摆一盘吗?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强调:每2个摆一盘,剩下的1个不够摆一盘。)
  2.对比用除法横式表示分草莓的情况。
  (1)结合第一次分草莓图,说说6 2=3(盘)的含义。
  (2)提问:第二次分草莓的现象,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点: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第二次分草莓有没有进行平均分?)
  提问:第二次分草莓的现象,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3)PPT演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写法,强调:六个圆点写在商后面格子的中间,再写"1(个)"。
  板书:7 2=3(盘)……1(个)
  说说这个除法算式的含义。
  (4)回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PPT揭示"余数"的名称,说说余数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余的部分,修改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5)学生尝试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6)PPT出示,对比表示两次分草莓情况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强调:余数的名称、余数的含义、商的单位、余数的单位
  三、小结新知,提炼方法
  1.PPT出示,回忆:这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学生自由说,指名说,教师提点:余数,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写法、读法。
  2.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获得了这些知识呢?
  提点:操作、观察、对比、交流。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PPT逐题演示答案。
  演示强调:2个2个地圈,竖着圈;3个3个地圈,横着圈;
  演示强调:填空中的余数和算式中的余数一一对应出示;
  演示强调:平均分铅笔和剩余铅笔的画法;
  语言强调:商的单位和余数的单位的确定。
  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PPT演示答案。
  3. PPT出示:用小棒摆图形的现象,用除法算式表示。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7   2 = 3(盘)……1(个)
  ︳
  余数

创造文明的环境小学品德教案教学目标知道文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创造和维护。感受文明的环境是大家共同的需要。能够区别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并能为维护健康文明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科书分析参见第页。教学准备关于逆境的好句好段导语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巅峰也有低谷。但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境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逆境的好句好段,希望能帮到您,欢迎查阅。描写逆境的好句幼儿园小班奇妙的颜色王国教案活动目标1培养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三原色。2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将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的一种颜色,产生探索周围事物颜色的兴趣。4愿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案教学目标了解生活与色彩的关系,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春雨的色彩的教学反思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句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文中讲述了三只小鸟看着淅沥而下的春雨,对春雨的颜色产生了争论。春雨是绿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到柳枝上,柳枝也绿了。春雨是红色的幼儿园课文好朋友公开课教案活动目标1寻找事物间的联系,学习句式谁和谁是好朋友谁谁和谁都是好朋友,并大胆表述。2在配对游戏中,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3激发幼儿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你是我的好朋友小班音乐教案设计活动目标1学会念儿歌。2通过儿歌能掌握你我等词。3乐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活动准备1幼儿能说出同班小朋友的名字。2歌曲找朋友。3欢快的背景轻音乐。活动过程一播放歌曲,活跃气氛教师随大班语言帽子先生找朋友教案活动目标学习形容词,了解多种事物的特点活动重点学习形容词活动难点正确运用形容词描述各种事物活动准备1自制大书一本lt帽子先生找朋友gt,卡片7张。2录音机配乐朗诵的磁带3长方形,三凄惨的反义词近义词凄惨解释凄凉悲惨凄惨的叫声增加了夜的恐怖她哭得十分凄惨。下面品学网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凄惨的反义词,近义词和造句,供大家学习参考。凄惨的反义词愉快注释1。快乐,适意幸福注释个人由于理想有苦难言的对对子有苦难言是指有话不便说或不敢说。大家对有苦难言的对对子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苦难言的对对子,供大家阅读!有苦难言的对对子有苦难言无人过问其他成语对对子有口难辩五年级快乐王子说课稿课文快乐王子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同名童话而改编的剧本,也是近百年来世界公认的优秀童话之一。课文讲述了快乐王子救助穷人
关于害怕的歇后语一百只老鼠咬猫没一个下口处万岁爷掉在井里不敢捞(劳)你的大驾山碲见了老虎皮望而生畏小娃娃放爆竹又爱又怕见了猫就怕胆小如鼠田鸡钻进水里不敢出头露面老虎拉车没人赶老虎进了城家家都关门没好的歇后语集锦有关好的歇后语里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好的歇后语集锦,欢迎参考阅读!老鼠留不得隔夜粮好吃(比喻嘴馋手懒)一口吃个旋风好大的曰气(比喻说话的所势很大)一口吃了十二个饺子好大的胃有人名的歇后语集锦歇后语的内容包罗万象,囊括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有人名的歇后语集锦,欢迎查看。1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3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4周瑜讨荆州关于同音的歇后语集锦怀里揣马勺诚(盛)心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一头栽到炭堆里霉(煤)到顶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嘴上抹石灰白与花生有关的歇后语卖花生的不用称论了堆买花生找不着秤乱抓落花生不叫落花生南豆难逗两个钱的花生有得驳有得剥两分钱买了一包花生米吃不了兜着走栗子花生一盘端虽在一起不同根一个长在树上,一个生在地里口袋里摸小班语言刷牙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儿歌内容,尝试结合身体动作念儿歌。2对儿歌感兴趣,喜欢念儿歌。活动过程一播放课件1出示牙膏牙刷今天老师请来两个小客人,我们看看它们是谁?我是红牙膏,小朋友你们好!小班语言雪花活动纪实一引入引出故事的名字师这是谁?(狗)展示狗的图片,并贴在黑板上。师这又是谁?(猫)展示狗的图片,并贴在黑板上。师他们两个吵架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班语言活动春天的色彩活动目标1。欣赏散文诗,感受春天的美丽。2。乐意画画讲讲,大胆表现春天色彩的感受。3。尝试学习创编诗歌,体验创编的乐趣。活动准备视频,课件,各种事物的卡片。活动过程1。播放春天的视小班语言动物开店设计思路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早上的来园游戏中,有的孩子热衷看有关动物方面的书籍,在建筑游戏中搭动物园游戏。在春天来了和我有多爱你的主题中,孩子们了解并讲述了动物妈妈是怎样关爱自己诗歌谁最羞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两个小班语言活动诗歌谁最羞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感受诗歌中天真活泼的情趣,有朗诵诗歌的兴趣。2。学习动词游跳走。3。初步感知小鸡小鸭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知道小朋友长大了要自己走。二小班语言活动鸡宝宝一家活动目标1乐意和老师一起又感情的跟读儿歌。2乐意跟着学学做做叫叫,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3丰富词汇喔喔咯咯哒叽叽叽重难点重点乐意跟着教师一起有情的朗诵儿歌难点区分公鸡母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