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诗歌鉴赏分类例说与实战(思乡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联诗,道出了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就是在今天,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歌曲,仍可车载斗量。在唐宋诗词中,直可汗牛充栋,其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千古传唱不衰,至今依然能激发读者强烈的怀念故乡的纯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经典之说,用在乡思类诗词的鉴赏上,也是完全适用的,所不同的是要抓住这类诗词的特有景象。首先要抓住篇中的"月"。因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人们移情于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的感情,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先以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中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庭院,一片白茫茫的,很自然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园、故人之思自然蕴含其中。后两句转为写"秋思",这个"秋思"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故园、故人、情人都可以包含其中。十五的月亮照在庭院,也照在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正"举头望明月",在这团圆之夜,我的家人,是否也和我一样,都在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结尾一句很有讲究,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为深长,但在表现形式上却采用了"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句式。这种既非自问,也非问人,更非反问,充满伤感的话语,把读者带进了月明人远,思悠怨长的境界中去,显得意韵深邃,回味无穷。尤其是一个"落"字,化虚为实,新颖妥贴,掷地有声,不同凡响。又如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用"月"抒发乡思的名句。我们可以用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来出这样一道题来加以巩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回答前应做这样的考虑:诗中的残月和该联中其他五个景物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画面,极富羁旅行役的色彩,并联系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可作出正确的回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其次要抓住篇中的"雁"。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我们先以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来做个典型分析:诗人写早雁惊飞,四散逃难,将咏早雁和咏逃避战乱,背井离乡的人民切合在了一起。再写早雁南飞经过首都长安上空的情景,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情景妙合无垠。又写了诗人对鸿雁的深情叮瞩,同情它们惊飞离散,也怜悯它们有家难归,还为它们的将来做了打算,真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可以说整个乡思之情都笼罩在"雁"中。而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的"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等等,都是以"雁"达乡思的典范之作。我们可用陈均的《九江闻雁》(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出道题:"‘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是否合情?为什么?请作简要的分析。"回答前可作这样的思索:可把这一句改造为一个复句:正因为有了"一声新雁",所以人们才觉得"九江秋"来了。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闻雁而思乡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然后就能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因果关系,看似很不合情,却是顺理成章,因为大雁南飞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这新雁一声最能触动人的乡思。"其三要抓住篇中的"柳",这一点在《赠别诗词鉴赏要诀》里已经论及,不再赘述。
  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古人有诗云:"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真。"记梦必须写景,这样,抒发乡思之情就有了依托;梦境往往是奇特的,
  而情奇就不会使人觉得怪。乡思的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梦中却很容易实现,"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先以武元衡的《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为例做个简要的分析:诗中的第三句写春风吹梦,第四句写梦逐春风,那和煦的春风仿佛正在为天涯漂泊者带来故乡春天的信息,圆了牵肠挂肚的乡思梦,飘飘荡荡,越大山,跨大河,回到了故乡。梦中的春风是那么的多情,又那么善解人意,似乎成了诗人回乡的引路者。这样,无形的梦境就变成了有形的现实,抽象的乡思就被形象化了,这里用的是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还有司空图的《华下》(故园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戎昱的《旅次寄湖南张郎中》(寒江近户慢流声,竹影当窗月乱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等,都是用记梦来抒发乡思之情的佳作,可以做个比较鉴赏,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下面再以解题分析来结束本段:"阅读顾况《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解答前应先考虑诗中哪些地方是记梦,哪些地方是写梦醒之后的景象,再和诗题中"思归"情结联系起来分析,就不难做出这样的回答:"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杜甫有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年不断之时,人民是多么盼望得到家中亲人的信息,因此,诗人认为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金",这一千古名句不但抒发了杜甫对亲人的殷切思念之情,而且把国恨家愁抒发得淋漓尽致,把忧国忧之民之情表达得十分充分。还是举个很有趣的例子来作深入一点的分析: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在写家信时深感乡思情切,柔情万种,"一行书信千行泪",说不完,写不尽,其间充满了深厚丰富的感情和难以完全表达的矛盾,又似乎有点"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到带信人要出发了,仍然担心漏掉了什么,觉得还有没写完的,又开封想再添上些,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这一细节写得非常细腻,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却韵味犹浓。可以说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所以《唐诗别裁》认为这首诗"亦复人人胸臆语,与‘马上相逢无纸笔’一首同妙。"潘德舆《养一斋诗话》更是推崇备至,以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而白居易的"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在写法上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雁传尺素"来表达,也别有一番滋味。为了加深认识,我们可以用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道题进行练习,以期得到巩固,题曰"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这样表达妙在哪里?请从语言和风格上作简要的分析。"答前应作这样的思考: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投笔从戎,豪情满怀,想立功边疆,封妻荫子,对故乡和亲人虽有思念之情,但并不太强烈,因此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然后即可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诗人并非没有纸笔,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
  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王维有千古传诵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的天涯羁旅最想家的时候,王维的一个"倍"字道出了为什么诗人们喜欢把写乡思诗词的背景放在节日的奥妙。这个道理无庸赘述,还是举个实例来加以阐述为好。先看看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在新桃即将换旧符的除夕夜,诗人羁旅天涯,独自一人呆在旅馆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连唯一的一盏油灯也变得冷嗖嗖的,遥想家乡亲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大厅上欢聚一堂,自己又怎能睡得着呢?孤独寂寞的清凉之感油然而生。第三句诗人采用"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的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人,而说家人思己,把深挚的乡思之情表达得更为婉曲含蓄,其手法与杜甫的名篇《月夜》如出一辙。最后诗人还引发出明朝"霜鬓"还将增添几缕的无尽感慨,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倘若这首绝句不是放在除夕夜来表现,其效果则要大打折扣。还有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自听。把酒看花看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白居易《邯郸至除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刘长卿的《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等,都是这类诗词中的顶尖佳什,理应熟悉。我们可用崔涂的《除夜有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出道练习题以巩固之,题曰:"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是深入领悟乡思诗词的一大关键。那么,什么叫做"以超极表至极"呢?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哲学家认为,真理向前迈进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而写诗抒情超过极限,可能有悖常规,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却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即以刘皂的《旅次书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上故乡。)为例,谈谈纯乡思诗词在运用此法的特点。诗人十年旅居并州,乡思之情强烈到了极点,然而,回乡的愿望不但不能实现,却"无端更渡桑干水",离家乡越来越远,其思乡之情则超出了极限,无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且当作自己的家乡。诗人想回乡却南辕北辙,则情何以堪。至此,乡思之情得到超强的表现,既微妙而又真实,所以成为不朽的名篇。而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则显得深藏不露,人的故乡只有一个,即使有第二故乡之说,两三个也已经是极限了,而诗中处处是故乡之说则远远超出了极限,实属荒诞;但因为在醉乡之中,此说又颇为合理。而一旦酒醒后,其思乡之愁则肯定更为强烈,其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者也。我们可以用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来出下面一道题:"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法的妙处。"解题前应做如下思考: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望不到,可见故乡比天涯更遥远;诗人恨极故乡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能这样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极表至极",倒在其次,做过这道题后也就会了。其答案曰"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乡思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模拟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襟。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①"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②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中评价这首诗时说:"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1)结合全诗,评价第一句中"寒灯"二字的艺术效果。
  (2)"故乡今夜思千里"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乡 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两种写法:一是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是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这首诗属于哪一种?请简要说明。
  5、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1)简析"凉""苍苍"三字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
  (2)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方才有"无限秋风思",本诗第三、四句却予以倒置。诗人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颈联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请指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评析第二联中"随""入"两字的艺术效果。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收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8、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亿舍弟 (唐)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这首诗的题目是"月夜",诗人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这样一幅秋天边塞图景,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明明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为什么诗人却偏说"月是故乡明"?这样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 半 乐 (宋)柳 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扰!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1)词的下片由景入情,写去国离乡的感慨,用"到此因念"四个字展开,你认为这一片精炼传神的字有那些?为什么?
  (2)柳永词善于铺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寄仲高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矣。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1)这首词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两句。
  参考答案
  1、(1)诗人通过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抒发了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
  (2)二、三两联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借江南早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2、①"湿"、"寒"二字,这两个字写出了当时夜已深而人未寐情景,既写出了妻子思念自己的时间之久,又写出了妻子思念自己的感情之深。
  ②同意。诗人远在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怀妻,而将相思之情幻化为生动具体的生活图景,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子的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诗中之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清人浦起龙的评价是正确的。
  3、(1)"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表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寒灯只影难于入眠的情景。
  (2)特点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写法"。诗人写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诗中写的是亲人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光。
  4、(1)诗人描写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诗属于第一种写法。诗人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即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
  5、(1)"凉"字表达仲夏暑热中经日跋涉后,向晚突然来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的快感。"苍苍"表现了那江中汀洲,隔岸的青山中与云平的树木,色调深沉怡目,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的景象,给人以舒畅之感。
  (2)由于感情的激动往往比理性的思索更迅速,人受外物感染,往往不自知其所以然,这样写是诗人当时思想感情独特的真实的发生过程。把"隔水青山似故乡"这一动人发现于末句点出,更近情理,更耐人寻味,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6、(1)分别是"静""昏"。"静"字写出了黄昏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的景象;"昏"字写出了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的景象。这两种景象平添了诗人一段失意的痛苦,和乡思的烦恼。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颈联写景接颔联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尾联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诗人希望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情致凄婉,绵长不断,把诗人怀乡之情升发到最高点。
  7、(1)"随"字化静为动,传神生辉,给人以青山挺立,纷至沓来,舟行江上,应接不暇之感;也表现出诗人风神爽朗,心驰神往之态。"入"字平中见奇,力透纸背,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
  (2)这两句诗明明是写诗人思念故乡,但又不直说,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8、(1)诗人首先描绘一幅秋天边塞图景,目的是用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渲染出边塞的冷落沉寂,用"断人行"来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渲染出浓重的悲凉气氛。
  (2)因为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所以说"月是故乡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正如古人所说"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9、(1)"念"字,引出了离愁别恨;"抛"字,道出了后悔当初轻率离家,将离家称为"抛",后悔之意溢于言表;"浪"字,既是慨叹今日浪迹他乡,又是不满眼下行踪不定的生活。
  (2)全词分上、中、下片,上、中片写景,笔调舒徐从容,由叙述转为描绘。描叙内容从自然现象转到社会人事,整体上层次分明,铺排有序。下片抒情,抒写了悔当初、恨现在的感情。写景,为抒情铺垫;徐缓,为急骤蓄势。通篇转承自然、浑若天成,体现了柳永长调善于铺叙的特点。
  10、(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愁苦心情。
  (2)这两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词由桥写到水,用拟人的手法,问一声红桥下的流水,何时能驾着小船去寻找兄弟?一声"兄弟",情义满溢。

中班艺术活动画自己活动目标1。能画出自己的主要特征。2。通过画自己提高自信心。活动准备幼儿自带的近期照片一张,图画纸水彩笔蜡笔。活动过程(一)幼儿自我介绍1。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脸蛋,脸蛋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分别来到对方的生活环境并引发了一系列不适应状况。现在的孩子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追求物质上的生手工孙悟空老师将要教我们做好玩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小朋友想和我们一起做的话,需要准备好下面的材料乒乓球彩色及时贴吸管水彩笔透明胶带海绵纸强力胶铅笔剪刀彩色卡纸双面胶步骤1做孙悟空首先我们要准中班环保给家长们的一封信设计意图在班级举行的一次亲子活动中,我见到了这样一幅情景,休息时,儿子把吃剩的果皮拿在手里想去找垃圾桶扔掉,因一时找不到垃圾桶就对爸爸说爸爸,怎么办?但爸爸却不屑一顾地说怎么了,没认识时钟活动目标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间的初步运转关系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中班活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设计思路水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孩子们对水也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可是孩子们对于水能不能用完充满了疑问,我想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孩子通过想想说说看看的过程中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产生保护兔子与白菜(数学)有益的学习经验1学习9的形成,进一步理解8添上1是9,8比9少1,9比8多1。2巩固认识数字9。准备贴绒卡片8只兔子,9棵白菜。活动与指导1将兔子卡片逐一贴在贴绒板上,让幼儿数一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下册买洗衣机教学反思买洗衣机一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学习内容,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本节课我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轴对称图形是苏教版第六册第7单元的内容。和平移旋转一样,轴对称也是对图形进行变换的方法之一。本节课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大范畴,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一年级认识方位与简单的平面图形为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教学反思本课时是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不需要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因此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借助米尺人民币和几何直观图,在具体情境中丰富对小数的意义的认知。在教学设计中,力求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班计算给车分分家日期活动名称给车分分家执教者活动目标1。在观察了解各种车辆的基础上尝试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2。体会共同操作的乐趣。环境创设各种车辆的模型或图片分类用的图片重点与难点尝试按某一特征进
黄河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3了解黄河的变化给人们的教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1了解黄精心设计好记叙文开头和结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为适应中考要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好较优秀的作文,教会学生精心设计好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2通过范文指导和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几类开头结尾法(重点是开头)教学重哪座房子最漂亮的优质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了解新建漂亮的房屋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三中全会以后,农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人们重视教育,希望孩子们幸福健康地成长,教育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理解本课语文教案只听半句语文教案只听半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识记生字,会读课文。(一)谈话导课1卡片出示话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用这个字组词吗?能够用数量词跟它组词吗?2我们听别人说话时,听一句好呢?还是小学语文只听半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15个生字,会写丁等8个字。积累告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小朋友屁股印上两道杠杠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要养小学语文这儿真好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儿真好是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键是让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关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抓住词语,自然过渡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4学习作者的观察葡萄沟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要求1知识点教授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造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2技能运用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故事小池教学设计模板篇一古诗小池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学会3个生字,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2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3幼儿园大班树叶上的京剧脸谱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产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2大胆尝试在树叶上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创作京剧脸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活动准备1成品脸谱若干,歌曲说唱脸谱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案范文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4。有感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