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久远的甲A,对俱乐部的投资大多出于对足球的热爱,所以当俱乐部最后难以为继的时候,留下的负债一般都是各种设施的使用经费和球员的薪金。但是从2010年开始,对俱乐部逐渐增大的投入和背后金主的财务制度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对于很多金主来说,每年动辄十亿的俱乐部运营费用确实有能力拿出来,但是以什么样的名目拿出来是个难题。 老牌国企球队 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了:俱乐部背后的金主以借款的方式继续投资俱乐部,投资的那些资金作为俱乐部的债务继续存续,而在金主的账目上这些成为了应收账款,成为了一笔投资而不是支出!这种操作最妙的地方不仅仅在于让金主的账本看上去一片喜气洋洋,更重要的是在将来金主需要离开的时候设置了一个保障或者说障碍:那些曾经投资出去的钱是有可能拿回来的! 国企就是那个金主 死里逃生的天津泰达,总负债为9亿,而其中拖欠球员薪金和其他设施费用的不过3亿,余下的6亿就是历年泰达集团对于俱乐部的投资。泰达在没有复活之前,曾经承诺将清偿所有的债务走得清清白白,说到底不过就是把那3亿清偿,余下的6亿自然就做坏账处理。而当有关方面请来上海的资方来接盘的时候,泰达自然也会奉上那6亿的债务供对方参考,而上海的资方也自然给出一句:打扰了! 你搞不懂的泰达,你搞得懂的债务 指令性复活的泰达俱乐部,背后的故事不过就是泰达集团被指令把这笔6亿的债务自己消化了而已。我想现在如果那家上海资方再去天津,多半还是会成功的,只是这家上海资方应该没有兴趣再花钱找没趣了。 泰达的球迷是真不错,俱乐部是真 已经入土为安的江苏苏宁一样是这个套路。相比泰达的情况,苏宁的情况其实更值得同情一些,毕竟当年苏宁是花了5。23亿才接盘了舜天,现在留下12亿的债务不但理所当然而且是一种传承5。23亿等于当时舜天俱乐部债务和所有固定资产的总额!所以在今年准入审核的最后阶段,苏宁集团承诺将承担一半的债务的时候,我觉得苏宁集团至少还是有点良心的,因为这是非指令下自己做出的让步。只不过苏宁俱乐部五年只卖出1000件正版球衣(苏宁最大的球迷组织据说有3000人)的事实告诉我们:整个江苏对于足球的理解和大部分人是不同的。我这里倒不是说这种认识属于非主流,我只是强调我是抵制盗版球衣的! 你猜这个画面里有几件正版球衣? 中超这种奇怪的债务不仅仅在俱乐部倒下的时候显得分外出彩,在股份调整的时候也一样大放异彩。国安在这次中性名改革中最大的困难就是中赫难以解决国安的债务让国安退出。而这些债务,一样是历年的投入造成的。只不过北京人是不肯穿盗版球衣的,北京对于足球的热爱也比江苏更为准确和坚持,一个消失不见和一个顽强留守之间,绝不只是隔着一片海那么简单! 国安的留守是对过去20年北京足球文化圈最大的认可 不过也有俱乐部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上港俱乐部本质上是上港集团下属的一个企业,上港俱乐部已经连续四年实现了盈利,其中前两年依靠的是两笔来自上海体育局的非经营性收入扭亏为盈,这两年则完全是靠经营性盈利来翻红。上港俱乐部没有债务问题,因为上港集团没有把投入变为俱乐部债务而都变成了营业性收入! 你就看看,不用说话 而山东泰山则玩得更绝。号称占股40的济南文旅,一个每年营业收入都不够任何一家中超俱乐部营运的企业,现在成了俱乐部的领头人。只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最大股东的最大作用似乎并不是来主持运营的,至于究竟是干什么的,我想几年后我们可以看看济南文旅的负债情况,一切就都会有答案了! 山东泰山:我们走着瞧! 写得也差不多了,提到的没提到的都是一大堆,也实在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最后总结一下:我们的足球文化确实与众不同,一个并不完全商业化的足球世界,自然会有很多不完全商业化的运作方法,一个并不成熟的球迷群体,也自然会催生并不成熟的俱乐部模式。我们姑且不论其中的对与错,只看最后造成的结果咦怎么竟然还是一地鸡毛! 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造句:对中超俱乐部而言负债是个技术活
造句:对中超俱乐部而言负债是个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