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200多种常用中药功效和药名释义(强烈建议收藏)汉古经方

  麻黄本品"其味麻,其色黄"(《本草纲目》),因色黄味麻而得名。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桂枝,即桂树之枝"(《本草便读》),"唯以嫩枝破卷成圆者用之"(《本草经集注》),因药用桂树之嫩枝而得名。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紫苏紫,以其叶背色紫而名;"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本草纲目》)。主要根据颜色和功用而得名。根据其药用部位不同,又有"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之名。 解表散寒,理气宽中,解鱼蟹毒。  香薷"薷,本作柔"(《本草纲目》)。因其气香,其叶柔而得名。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防风"防者,御也,其功疗风最要"(《本草纲目》),"能防御外风,故名。"(《本草害利》)。因功用而得名。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白芷芷,初生之根干。本品药用其根,色白气香,故名。解表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细辛其根极细,其味极辛,故名"(《本草便读》),因其形、味而得名。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羌活"羌,古地名,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辞海》)。本品"以羌中来者为良,故有羌活……诸名"(《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辛夷"夷者,荑也。其苞初生如荑而味辛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味而得名。《本草衍义》云:"以其花未开时,其花苞有毛,光长如笔,故取象曰木笔",又名"木笔花"。又因"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本草拾遗》),又名"迎春花"。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葱白"葱白,即葱之近根处白茎也"(《本草便读》)。因颜色而得名。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藁本藁本"根上苗下似禾藁,故名藁本。本,根也"(《新修本草》)。因形状和药用部位而得名。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牛蒡子本品药用其果实,在古本草中多以"恶实"为正名。《本草纲目》云:"其实状恶而多刺钩,故名"。恶实即牛蒡子也。又因其"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图经本草》)。"其根叶皆可食,人呼之牛菜,术人隐之,呼为大力也"(《本草纲目》),故又名"大力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桑叶本品因药用桑树的叶片而得名。因"桑叶以夏秋再生者为上,霜后采之"(《图经本草》),故又名"冬桑叶"、"霜桑叶"。 疏散风热,润肺止咳,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蝉蜕本品为"蝉所蜕壳也"(《图经本草》)。故又名"蝉壳"、"蝉衣"、"蝉退"、"虫退"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柴胡本品药用其根,在古本草中多以"茈胡"为正名。《本草纲目》解释说:"茈字有柴、紫二音。茈姜、茈草音紫,茈胡之茈音柴。柴胡生山中,嫩者可茹,老则采而为柴……而根名柴胡也"。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本品"其叶似麻,其性主升,故名"(《本草纲目》)。根据形状及升浮之性而得名。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清热药
  石膏本品为矿石,水飞后细膩光滑如膏脂,故名。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収湿,止血。 芦根本品因药用芦苇的根茎而得名。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本品为栝楼之根,又名"栝楼根"。古时常捣烂滤汁作淀粉用,"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本草纲目》)。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竹叶本品因药用禾本科淡竹的叶片而得名。又名"淡竹叶"。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栀子本品药用其果实,原名"卮子"。《本草纲目》云:"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因其形状而得名。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夏枯草"此草冬至后生叶,至春而花,一到夏至即枯,故名"(《本草便读》)。因生长特性而得名。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黄芩"芩,说文作荃,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本草纲目》)。本品因色黄而得名。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本品药用其根,"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本草纲目》)。本品因其根茎多分枝,常3~6支成束,呈稍弯曲状,形如鹰爪、鸡爪,故又有"鹰爪连"、"鸡爪连"之名。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龙胆草本品"叶似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本草纲目》),根据形状、味道而得名。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本品药用其根,陶弘景谓,其"根味至苦恶"。本品因其味极苦,形似参而得名。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穿心莲本品"花形似莲,其花蕊穿心而过,故名"(《中华药海》)。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生地黄本品药用其块根。因生于地下,色黄,故名。简称"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玄,黑色也"(《本草纲目》)。陶弘景云:"其茎微似人参,故得参名"。本品因形状、颜色而得名。又称"黑参"、"黑玄参"。后因避清代康熙(玄烨)之讳,改"玄"为"元",而得"元参"之名。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牡丹皮本品"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本草纲目》)。因药用其根皮而得名。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紫草"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本草纲目》),因颜色而得名。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金银花"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本草纲目》)。本品依据花蕾开放时间先后不同而有黄白二色,犹如金银搭配,故又称"二花"、"双花",简称"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本品药用其果实,"其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故名"(《图经本草》),因形状而得名。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 青黛《本草纲目》记载:"黛,眉色也……灭去眉毛,以此代之,故谓之黛"。本品因古作画眉之用而得名。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千里光本品长于清热明目,善疗多种目疾,《滇南本草》"喻其恢复目力可及千里也",因功用而得名。清热解毒,明目,止痒。 决明子药用其种子,有明日之功,故名。因其形似马蹄,故有"马蹄决明"之称。又因其为植物(草类)药物,故称"草决明"。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白头翁本品原植物茎叶密被白色长柔毛,"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本草经集注》),因其形状而得名。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马齿苋"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故名"(《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性质而得名。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贯众"此草叶似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风尾,根名贯众"(《本草纲目》)。因形状而得名。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白鲜皮本品药用其根皮。《本草纲目》云:"鲜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根据其药用部位、气味及颜色命名。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漏芦《本草纲目》云:"屋之西北黑处谓之漏,凡物黑色谓之卢。此草秋后即黑,异于众草,故有漏卢之称"。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土茯苓本品原名"禹余粮","相传昔禹行山中,采本品充饥,而弃其余粮,故名。形似茯苓,后遂谓之土茯苓也"(《中国药学大辞典》),前者根据传说得名,后者根据形状得名。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鱼腥草本品因气味而得名。《本草纲目》云:"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本品因有浓烈的鱼腥气味,药用全草而得名。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败酱草陶弘景云:其"根作陈败豆腐气,故以为名",本品因有腐败的豆酱气,药用带根的全草得名。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红藤本品药用其藤茎,"根外紫红……浸酒一宿,红艳如血"(《简易草药》),故名。又名"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半边莲本品"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山豆根本品药用其根及根茎,《图经本草》云:"苗蔓如豆,根以此名"。主要根据形状而得名。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射干"射干之形,茎梗疏长,正如射人长竿之状,得名由此尔"(《图经本草》)。本品因形状而得名。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蚤休蚤休,即早日康复之义。《本草纲目》云:"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诸名"。本品善疗虫蛇之毒,能使之早日康复。《本草便读》云:"其苗一茎直上,每层七叶,至顶而花",又名"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地骨皮"本品乃枸杞之根皮,入土极深,皮亦极厚,力能至骨,故名"(《中华药海》)。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白薇"微,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颜色而得名。清退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胡黄连胡,"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本品为外来药物,故称为"胡"。"其性味功用似黄连,故名"(《本草纲目》)。本晶因产地、性味功用而得名。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紫花地丁因其花色紫,地下根如钉,故名。简称"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大青叶本品药用其叶片,因"其茎叶皆深青,故名"(《本草纲目》)。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泻下药
  大黄本品色黄,故名。因其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故有"将军"之号,诚如陶弘景所云:"大黄,其色也。将军之号,当取其峻快也"。又因其质佳者切面之纹如锦,故又名"锦纹"。 泻下攻积,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芒硝《本草纲目》云:"此物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硝,在上有芒者为芒硝"。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芒是指结于上而细芒如峰者,谓其形;硝,即消,言其功用。本品因形和功用命名。泻下软坚,清热消肿。 巴豆"此物出巴蜀,而形如菽豆,故以名之"(《本草纲目》)。本品因产地、形状而得名。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牵牛子陶弘景云:"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李时珍云:"近人隐其名为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今又名"二丑"。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大戟本品"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本草纲目》)。因味、副作用而得名。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芦荟芦,黑色;荟,聚也。本品采集后从中提取液汁,色黑而凝聚如饴,故名。泻下,清肝,杀虫。
  祛风湿药
  威灵仙"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其性及功神而得名。祛风湿,通经络,消骨鲠。 防己防己功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名曰防己者,以脾为己土……己土受邪之病,而此能防堤之,是为古人命名之真义"(《本草正义》)。本品因功用而得名。 祛风湿,止痹痛,利水消肿。  海桐皮本品"生南海山谷中,树似桐皮而皮黄白色,有刺,故以名之"(《海药本草》)。因产地和颜色而得名。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徐长卿"徐长卿,人名也。常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本草纲目》)。本品因人名而得名。 祛风通络,止痛止痒。  五加皮"五加皮,其树一枝五叶,有交加之象,故名"(《本草便读》)。因其根皮入药,故名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尿。 白花蛇"诸蛇鼻向下,独此鼻向上,背有方胜花文,以此得名"(《本草纲目》)。本品以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州产者为道地药材,又名"蕲蛇"。 祛风通络,止痒,定惊止痉。  豨莶草古书上指猪;莶,指气味辛毒之草。《本草纲目》解释云:"楚人呼猪为豨,呼草之气味辛毒为莶。此草气臭如猪而味莶螫,故谓之豨莶"。本品因气味而得名。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桑枝本品药用桑树之嫩枝而得名。 祛风通络,行水消肿。  伸筋草本品能祛风湿、舒筋活络,有利于筋脉的屈伸,药用全草,故名。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桑寄生"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鸟立于上,故名寄生"(《本草纲目》)。"诸树多有寄生……方家唯须桑上者",(《蜀本草》),因而得名"桑寄生"。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狗脊本品药用植物的根茎,苏恭云:此药"根长多歧,状如狗之脊骨",因形状而得名。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木瓜本品药用其果实,"木实如瓜,酢而可食,则木瓜之名取此义也"(《本草纲目》)。 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化湿药
  藿香因"豆叶曰藿"(《本草纲目》),本品叶似豆类植物的叶,气味芳香,故名。 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佩兰《本草纲目》云:"其叶似菊,女子、小儿喜佩之"。本品夏月佩之,辟秽,气香如兰,故名。据记载,夏月采置发中,令头不埴"。埴,意粘,即头发中积的脂膏又不疏通者(《古医籍词义》)。将本品采置发中,则发不粘膩,故又有"醒头草"、"省头草"之名。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 白豆蔻《本草纲目》云:"凡物盛多曰蔻"。本品药用其果实,形似豆,壳白厚,故名。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砂仁本品药用其果实,脱去果皮后,内有种仁30~60粒,缩聚成团,散之如砂粒,故名。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厚朴本品因"其木质朴而皮厚"(《本草纲目》)得名。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利水渗湿药
  茵陈蒿"此草似青蒿而不香,叶背色白,经冬不死,至春则更因旧苗而生新苗,故有因陈之名"(《本草便读》)。本品因生长特性而得名。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泽泻"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功用而得名。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 葫芦"壶,酒器也;卢,饭器也,此物各像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而得名。 止泻,利尿,消肿,散结。  椒目本品药用植物花椒或青椒的种子,"其子光黑,如人之瞳人,故名之椒目"(《本草纲目》),本品因色黑及形状而得名。利水消肿,降气平喘。 海金沙本品药用植物的孢子,"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色而得名。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萆薢本品"力能外拓而性复下趋,故驱风寒湿而解之于至卑,此所以谓萆薢也"(《本草思辨录》)。因功用而得名。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滑石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其"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膩,故以名之"(《本草纲目》)。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石韦《本草纲目》云:"柔皮曰韦"。本品药用植物的叶片,该植物"蔓延石上,生叶如皮"(《名医别录》)且柔软,故名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虎杖"杖言其茎,虎言其斑"(《本草纲目》)。本品药用其根茎和根,茎表面散在着红色或紫色的斑点,因药用部位和茎上的斑点而得名。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定痛,祛痰止咳。  木通本品药用其藤茎,古称"通草"。因茎中"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本草纲目》)。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车前"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本草纲目》),故曰"车前";药用其种子谓"车前子",药用其全草谓"车前草"。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温里药
  乌头、附子二者同出一物,"初种为乌头,像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本草纲目》),皆因其形状而得名。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高良姜"此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荜茇本品原生波斯国,其名为音译而来。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荜澄茄本品"生佛誓国"(《开宝本草》),其名为音译而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胡椒因其味辛辣似椒,多产于国外,故名。 温中下气,消痰解毒。
  理气药
  陈皮原名为"橘皮"。习惯认为,新鲜橘皮味较辛辣,气燥而烈,入药一般以放置陈久,辛辣之味缓和者为宜,故名"陈橘皮"、"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青皮本品乃"橘之未黄而青色者"(《本草纲目》),故名。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香附本品药用植物的根茎,因"其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谓之香附子"(《本草纲目》)。因形状及香气而得名。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木香"本名蜜香,因其香气如蜜也"(《本草纲目》),故名。原产于印度、缅甸、巴基斯坦等,以前从广州进口,故名"广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枳实"枳乃木名,从只,谐声也;实乃其子,故曰枳实",本品因实入药而得名。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佛手本品药用植物的果实,"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本草纲目》),根据形状而得名。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乌药本品药用植物的块根,其表面黄棕色或棕黑色,古人谓之乌色。因"乌以色名"(《本草纲目》)而得名。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川楝子原名"楝实",因"楝实以蜀川者为佳"(《图经本草》)而得名。又因"其子如小铃,熟则黄色,名金铃,象形也"(《本草纲目》),故又有"金铃子"之名。行气止痛,疏肝泄热,杀虫疗癣。 沉香本品药用木的心材,体重,有"置水则沉"(《本草纲目》)的特性,又因其气味芳香而得名。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荔枝核本品药用植物的果实,因"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型取其枝,故以为名"(《本草纲目》)。理气散结,祛寒止痛。
  消食药
  神曲本品为面粉、麦麸、鲜辣蓼、鲜青蒿、杏仁、赤小豆、鲜苍耳等混合发酵而成的曲剂,功专消食和中。"昔人用曲,多是造酒之曲,后医乃造神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本草纲目》)。因制作方法而得名。消食和胃。 麦芽本品为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 消食和胃,回乳消胀。  稻芽本品为稻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消食健胃。 药圈谷芽本品为粟的成熟果实经发芽而成,故名。 消食健胃。
  驱虫药
  使君子俗传潘州郭使君疗小儿诸疾多是独用此物,后医家因号为使君子也。根据人名而得名。 杀虫消积。  槟榔"槟"同"宾","榔"同"郎",宾、郎均为贵客之称。本品药用植物的果实,在产地槟榔作水果食,贵客临门则先呈此果,以示欢迎,故名。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苦楝皮本品药用楝树和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因其味苦而得名。 杀虫,疗癣。  鹤草芽本品药用龙牙草(即仙鹤草)的冬芽,因药用部位而得名。杀虫。 雷丸"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本草纲目》)。因形态、功用而得名。 杀虫消积。
  止血药
  地榆陶弘景云:本品"其叶似榆而长,初生布地,故名"。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伏龙肝又名"灶心土"。"此灶中对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名为伏龙肝,并以迂隐其名"(《本草纲目》)。伏龙者,灶神也。其色如猪肝,故名。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三七据《云南土特概况》记载:"三七原名‘山漆’,现名‘三七’,则系此种植物之形态,每株有三个枝干七个叶子而命名"。"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说近之"(《本草纲目》)。因其苗似人参,故又名"人参三七"、"参三七"。据《增订伪药条辨》曹炳章按云:"三七,原产于广西镇安府,在明秀镇隶田阳,所产三七,均贡田州,故名‘田三七"’。广西田阳县田州镇,历史上是三七的集散地,因而得名"田三七"、"田七"。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白及本品药用其根茎,因"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本草纲目》)。因"芨"与"及"同音异字,亦有将"白及"写成"白芨"者。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侧柏叶"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本草纲目》)。因药用其枝叶,故名"侧柏叶"。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乌发生发。  白茅根本品药用其根茎,色白,因其"叶如矛,故谓之茅"(《本草纲目》)。主要根据药用部位、颜色及形状而得名。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紫珠本品"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名紫珠"(《本草拾遗》)。主要根据种子的颜色和形状而得名。 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血余炭本品系人发煅制而成。因发乃血之余,故名。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药圈蒲黄本品药用香蒲科植物的花粉,因粉粒细小,颜色鲜黄,故名。 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血竭本品药用植物麒麟竭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因其树脂干后如血块状,故名。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炮姜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品而得名。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止泻。
  活血祛瘀药
  姜黄本品药用其根茎,因其"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本草纲目》),故名。 根据颜色、形状而得名。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本品药用其树脂,因其"垂滴如乳头"(《本草衍义》)而气芳香,故名。根据形状、气味而得名。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土鳖虫本品药用动物的虫体,生活于土中,其"形扁扁如鳖,故名土鳖虫"(《本草经集注》),根据生活习性、形状而得名。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自然铜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因"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开宝本草》)。散瘀止痛,续筋接骨。 骨碎补陈藏器云: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根据功用而得名。 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  红花原名"红蓝花"。《本草图经》云:"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因颜色而得名。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番红花番,"称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因其为外来药物,故曰"番"。《本草纲目》云:"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以前经西藏进口行销内地,故又名"藏红花"、"西红花"。 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郁金金,言其色黄;郁,言其善治郁病。诚如朱丹溪所云:"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也"。主要根据颜色、功用而得名。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桃仁本品药用桃或山桃的种仁,故名。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鸡血藤本品药用植物的藤茎,"土人得之,以刀斫断,则汁出如血"(《本草纲目拾遗》),因其砍断后流出赤色汁液如鸡血而得名。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益母草原名"充蔚"。因"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充蔚"(《本草纲目》)。本品"消瘀化水,是其所长。以产母必有瘀浊停留,此物能消之化之,邪去则母受益,故有益母之名"(《本草便读》)。根据其功用命名。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川芎原名芎藭,因功用、产地而得名。"人头穹癃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藭之名"(《本草纲目》)。因主产于四川,故名"川芎藭",简称"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原名"玄胡索",简称"玄胡"。本品因避讳而两易其名。宋避真宗讳,改玄为延;清避康熙讳,改玄为元,故有"延胡索"、"元胡索"之名,分别简称为"延胡"、"元胡"。 活血,行气,止痛。  刘寄奴"按李延寿南史云:宋高祖刘裕,小字寄奴……每遇金疮傅之即愈,人因称此草为刘寄奴草"(《本草纲目》)。因人名而得名。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 牛膝本品药用植物的根。因"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本草经集注》)。根据药材形状似牛的膝关节形而得名。 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王不留行"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故名"(《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性善走窜之特点而得名。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 五灵脂本品为动物复齿鼯鼠之粪便。"其屎名五灵脂者,谓状如凝脂而受五行之灵气也"(《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荆三棱苏颂云:"三棱,叶有三棱也。生荆楚地,故名荆三棱以著其地"。因产地和形状而得名。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月季花本品药用植物的花蕾或初开放的花,因其"逐月开放不结子"(《本草纲目》),花开四季而得名。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马钱子原名"番木鳖"。所谓"番",一般"称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本品为外来药物,故谓之番。药用其成熟的种子,"如木鳖,其核小于木鳖而色白"(《本草纲目》),故名番木鳖。又因"状似马之连钱,故名马钱"(《本草纲目》)。因形状而得名。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化痰止咳平喘药
  半夏《礼记·月令》云:"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提示半夏之块茎在仲夏成熟,此时夏季刚过一半,故名"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贝母本品因其"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本草经集注》)。 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浙贝母: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散结消痈。  紫菀本品药用其根及根茎,因"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颜色和质地得名。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旋覆花本品药用植物的头状花序,因其"花绿繁茂,圆而复下"(《本草衍义》),故名。 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马兜铃本品药用其果实,此物"蔓生附木而上,叶脱时,其实尚垂,状如马项之铃"(《本草衍义》),故名。主要根据果实的形状而得名。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桔梗《本草纲目》云:"此草之根结实而梗直,故名"。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海蛤壳"海蛤者,海中诸蛤烂壳之总称,不专指一蛤也"(《本草纲目》)。本品主要源于海中蛤壳而得名。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浮海石本品为动物的骨骼,因生于海中,体轻,入水浮而不沉,故名。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款冬花"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本草纲目》),本品根据花开的时间而得名。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百部本品药用其块根,因"其根多者百十连属,如部伍然,故以名之"(《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根的形状而得名。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枇杷叶本品药用其叶片,以"其叶形似琵琶,故名"(《本草衍义》)。主要根据其叶的形状而得名。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昆布"昆,大也;形长如布,故名昆布"(《医学入门》)。 消痰利水,软坚散结。
  开窍药
  麝香本品为成熟雄麝脐下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因其气味极浓烈,香气能远射,故名。其中颗粒较大,色紫黑者,常正对囊孔处,似有档门之势,又称"当门子"、"香子"。呈褐色粉末状者又称"元寸香",简称"元寸"、"寸香"。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冰片本品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以白莹如冰,及作梅花片者良"(《本草纲目》),故名,又名"梅花冰片",简称"梅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此香出苏合国,因以名之"(《本草纲目》),因产地而得名。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安神药
  远志"所谓远志者,以肾藏志,远志能宣泄肾邪,邪着则志不定,邪去而志自远大也"(《本草便读》)。"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本草纲目》)。因功用而得名。 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磁石又名"慈石",俗称"吸铁石"。本品药用矿石,具有吸铁功能。磁石吸铁,如慈母之招子,故名。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定喘。 酸枣仁本品药用其果实,因果肉味酸而得名。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夜交藤本品药用何首乌的藤茎。相传此藤夜则相交,昼则分离,故名。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合欢皮(花)本品因功用而得名。苏颂云:"欲蠲人之忿,则赠经青裳。青裳,合欢也。植之庭院,使人不忿"。因合欢蠲忿,令人欢乐无忧,故名。其中,药用其树皮者名"合欢皮",药用其花或花蕾者名"合欢花"。 安神解郁,活血消肿。  朱砂本品为矿石类药物,因其颜色朱红而得名。镇惊安神,清热解毒。
  平肝熄风药
  牡蛎"蛤蚌之属,皆有胎生、卵生,独此化生,纯雄无雌,故得牡名。曰蛎……言其粗大也"(《本草纲目》)。主要根据其粗大、独生而得名。潜阳益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石决明本品为贝壳类药物,"单片附石生"(《医学衷中参西录》),又善明日,故名。习惯以边有九孔者为佳,故又名"九孔石决"、"九孔决明"。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代赭石本品为赭褐色矿石,主产于古代之代郡(今之山西),故名。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牛黄所谓"牛之黄,牛之病也"(《本草纲目》)。牛黄系指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色金黄或棕黄。因牛属丑,为隐其名,又名"丑宝"。 凉肝息风,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钩藤本品药用其茎枝,因"其茎间有刺"(《唐本草》),"其刺曲如钓钩,故名"(《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僵蚕本品为家蚕发病而致死的僵化虫体,故名。 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天麻原名"赤箭"。因其茎似箭杆,色赤,故名。"天麻即赤箭之根"(《本草纲目》)。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补虚药
  黄芪原名"黄耆"。《本草纲目》云:"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因颜色、功用而得名。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人参本品药用其根,因"根如人形,有神"(《本草纲目》),故名。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太子参本品原在南京明孝陵所发现,故名。又因其块茎很小,多用于小孩,又名"孩儿参"。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党参本品"原出山西上党,而根形如参,故名"(《中药材品种论述》)。因产地、形状而得名。 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西洋参因产于大西洋沿岸的美国、加拿大,功似人参,故名。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山药原名"薯蓣",因避讳而得名。"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本草衍义》)。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涩精止带。  甘草本品因味甘而得名。旧时有"国老"之称誉。甄权云:"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陶弘景云:"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益气补中,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清热解毒。 百合"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本草纲目》)。因形状或功用而得名。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淫羊藿陶弘景云:本品"服之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淫羊,一日百遍合,盖服此藿所致,故名淫羊藿"。《本草便读》谓:"淫羊藿一名仙灵脾。其叶似藿,羊食之则喜淫",故名。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肉苁蓉本品"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之貌"(《本草纲目》);其质"似肉"(《本草经集注》),故名。 温肾助阳,补益精血,润肠通便。  仙茅《海药本草》谓,因"其叶似茅,久服轻身,故名仙茅"。因形和功用而得名。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杜仲"昔有杜仲服此得道,因以名之"(《本草纲目》)。根据传说和人名而得名。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本品长于活血疗伤,续筋接骨,故名。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血安胎。 益智仁"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本草纲目》),药用其种仁,故名。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开胃摄唾。  蛤蚧本品"因声而名"(《本草纲目》)。雄者鸣声如蛤,雌者鸣声如蚧,雌雄相随,鸣声相续,故名。补肾益肺,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阳起石《本经》谓其主"阳痿不起",《别录》谓其"疗男子茎头寒"。证诸临床,本品能起阳之不能起,质为矿石,故"以能命名"(《本草纲目》)。 温肾壮阳。  当归李时珍云:"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当归活血补血,能使气血各有所归,因功用而得名。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何首乌"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尔"(《大明本草》)。根据发现者而得名。 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化浊降脂;生首乌:截疟,解毒,润肠。  阿胶本品为驴皮经漂洗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又名"驴皮胶"。《图经本草》云:"出东阿,故名阿胶"。因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者为最好而得名"东阿胶"、"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玉竹原名"葳蕤"。因"其色白如玉,根节如竹也"(《医学真传》),故名"玉竹"。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枸杞本品因形而得名。"枸、杞二树名。此物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本草纲目》)。又因其果实色红入药,故又名"红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 龟甲本品药用乌龟的腹甲及背甲而得名。 滋阴潜阳,补肾健骨,养血补心。  鳖甲本品药用鳖的背甲而得名。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墨旱莲本品药用植物的地上部分,"此草柔茎,断之有墨汁出",又因其"细实颇如莲房状,故得莲名"(《本草纲目》)。因形状、颜色而得名。 补益肝肾,凉血止血。  女贞子"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本草纲目》),本品药用其果实,故名。补益肝肾,乌须明目。
  收涩药
  麻黄根本品因药用麻黄的根及根茎而得名。固表止汗。 浮小麦本品药用小麦未成熟的颖果,因其干瘪轻浮,易浮于水面,故名。 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五味子本品药用其成熟的果实,"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具也"(《新修本草》),因其酸、苦、甘、辛、咸五味具备而得名。敛肺止咳,补肾涩精,生津止渴,敛汗止泻,宁心安神。 覆盆子本品药用其果实,"因此子形似覆盆,故名"(《本草便读》)。 固精缩尿,补益肝肾,明目。  肉豆蔻《本草衍义》云:"肉豆蔻对草豆蔻为名,去壳只用肉"。因其花实似豆蔻无核,故名。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山茱萸简称"山萸",因药用其果肉,又名"山萸肉"。本品炮制晒干后,形如黑枣皮,故又名"枣皮"。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  莲子"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出也"(《本草纲目》),药用其成熟的种子,故名。益肾涩精,止带,补脾止泻,养心安神。 诃子原名"诃黎勒",从"波斯船上来"(《本草纲目》),故为音译名,后简称"诃子"。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白果原名"银杏"。本品药用其果实,"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本草纲目》)。敛肺定喘,止带缩尿。 赤石脂本品药用多水高岭石,因其色红,质地如脂,故名。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外用:生肌敛疮。
  外用药及其他
  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今江西上饶),故人呼为‘信石’。而又隐信字为‘人言’"(《本草纲目》),以其毒大之故也。因性猛、产地而得名。 外用:蚀疮去腐;内服:截疟,劫痰平喘。  常山原名"恒山"。因历史上三个皇帝(汉文帝、唐穆宗、宋真宗)皆名"恒",因避讳而易名"常山"。涌吐痰涎,截疟。 藜芦"黑色曰黎,其芦有黑皮裹之,故名"(《本草纲目》),因色黑而得名。 涌吐风痰,杀虫。
  文源:药学专著

口腔溃疡的几个原因和治疗嘴里总长口腔溃疡是什么原因一口腔溃疡的原因1。精神压力大,紧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容易导致口腔溃疡,这是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2。内分泌紊乱多见于女性经期前后,容易发生口腔溃疡吃掉癌症,你都吃对了吗?面对癌症,在我们积极接受治疗的同时,自身的免疫力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营养的缺乏或者不均衡以及自由基的损伤对癌症的发生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关注营养,对抗自由基,提升免疫力是是远水,你喝对了吗?我们常说,水是万物之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的好坏对人体十分重要。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水,我们究竟选择喝哪一种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有专家指出人们饮水不应仅仅满足于水质的安全卫生,更每天学味中药之肉苁蓉肉苁蓉,味甘温而咸,其功效也很简单,就是专补肾中之水火,最善兴阳。若骤然多用之,亦能滑肠,除此苁蓉别无他用。神农本草言肉苁蓉,是为马精(野马的精液)落地所化之物,马性最淫,故用之能经常大便不成形,频繁放屁,或许与4个原因有关,需重视对于身体来讲,吃喝拉撒属于正常的生理活动,只有保证充足的能量来源,才能够维持身体正常的功能运转。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通过食物进行获取,当食物进入身体,不能被肠道完全消化吸收,这类食物脾胃虚弱,3种粥,补脾健胃好气色脾胃虚弱,3种粥,补脾健胃好气色对于脾胃虚弱的人平常用什么食物来调理,今天就介绍3种食疗方给大家。1。山药薏苡仁粥,用山药50g,薏苡仁15g,粳米100g,煮粥食用,它的功效能够秒睡不懂失眠的苦今天上午,一位睡眠障碍的病人来诊。她告诉我,经过服药,睡眠得到明显的改善。可是,最近因为停药,睡眠又变差了。既然服药后,睡眠改善,为什么不继续来诊呢?教授,不是我不想来。我周围的人神经性皮炎中医该怎么治呢实际上我们在临床当中,针对神经性皮炎之个病中医上大体是分三种情况,有一部分人呢是跟肝有关系,就是我们说的肝郁啊有肝火,那么还有一部分呢,就是跟这个体内我们说的有风,湿热邪侵袭所导致关于体质辨识的几个基础方剂1。痰湿体质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2。脾虚肝解毒活血汤治疗脑瘤,此方效果奇佳解毒活血汤治疗脑瘤,此方效果奇佳!情志内伤与气机升降的关系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结气候云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流而不行,故气结于内。肿瘤患者往往存在心理情志的异生活常识,注意食物中的陷阱头号周刊发芽的土豆不能吃,变烂的水果不能吃,霉变的食物不能吃,这些都是常识。但其实生活中还有不少食物没发芽没腐烂,却也可能是不能吃的,可惜很多人还不知道。一起来看看究竟哪些食物暗藏
几味中药延缓肾病进展,六旬老人肾功能稳定七年,生活一切正常肾病是一个慢性病,一般很难根治,所以肾病最主要的治疗目的在于阻断和延缓肾损伤,延缓肾病进展,稳定肾功能。那么中医是如何延缓肾损伤的呢?哪些中药可以延缓肾病进展呢?丹参丹参味苦,性微3个月,男子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这种治疗办法肾友不妨一试王先生用了三个月时间,看着自己的尿蛋白一步步转为阴性。2017年5月王先生发现自己出现下肢水肿情况,开始时症状比较轻,所以并没有引起王先生注意,后来水肿症状加重,到医院就诊后,被确22岁患上肾病,我用半年时间减少蛋白尿,尿蛋白终于转阴22岁那年的一次体检,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让我第一次直面疾病,那时候我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水肿,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确诊后我才意识到之前的种种症状,或许就是肾病的表现,包括能否远离肾病反复,这一件事是关键,望你及时了解肾病治疗容易,防反复难,这是一些肾友的感慨,这种感慨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怎么能远离肾病反复呢?吴先生肾病已经5年未反复,他是怎么做到呢?6年前吴先生发现自己出现了双下肢水肿,到医院尿酸过高,肾病遭殃,这几味中药促进尿酸排出,保护肾脏王先生患有痛风多年,血尿酸一直控制得不好,但他也没有太在意。2018年6月王先生无明显诱因出现身体乏力,腰酸水肿等症状,到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血肌酐升高,血尿酸升高,血肌酐值为197中药大黄泄浊排毒,活血化淤,常用于治疗慢性肾衰竭大黄别称将军黄良火参等,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中药材的名称,大黄作为药品来自掌叶大黄药用大黄等的干燥根和根茎。大黄味苦,性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攻积滞泻火凉血祛瘀清热3味中药,助肾友延缓肾损伤,40岁男子肾功能稳定已十年肾病是一个慢性病,目前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很难根治,所以慢性肾病的主要治疗目的在于及阻断和延缓肾脏损伤,保护残余肾功能。中医则认为慢性肾病出现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肾功能下降,肌酐升高的蛋白尿消失很久了,3味中药减少尿蛋白,助她稳定病情孟女士在23岁那年患上肾病综合征,那时候尿蛋白(),她每次复查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尿蛋白减少,但每次都有些失望,如今5年过去,她的尿蛋白已经消失很久了。那么这几年她是怎么度过的呢?20男子肾脏状态很好,肌酐稳定多年,这3味中药是关键冯先生在6年前被查出患有慢性肾衰竭,这么多年来冯先生病情稳定,肾脏状态维持得很好,肌酐也很稳定,他也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如今这样的呢?几年前冯先生无明显诱出现乏46岁肾衰竭,肾功能稳定十年,精神体力均好,几味中药是关键张先生在46岁那年被查出患有慢性肾衰竭,今年是他被查出慢性肾衰竭的第十年,这么多年他的肾功能一直比较稳定,血肌酐控制平稳,身边的亲友都说他的精神体力都挺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那么他4味中药是延缓肾损伤的能手,老人肾功能不全多年,肾脏状态很好预约莫主任点击了解更多关女士患有高血压已经三十多年,2015年62岁的关女士出现身体倦怠乏力腰酸胸闷等症状,自觉体力下降明显的关女士到医院做了体检,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如今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