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2021年微创诊疗器械领域黑马诞生

  在微创诊疗器械领域,南微医学(688029.SH)无疑是一匹黑马。2016年,南微医学亏损2603万,但到了2021年,其净利润达到了3.04亿元,增长十倍有余。
  资料显示,2021年9月,南微医学在科创板上市,以超募8.55亿元的成绩在首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中位居第一。此外,因剑指"进口替代"、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且已覆盖全球8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南微医学备受行业看好。
  近几年,南微医学营业收入增长迅速,2014-2021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5.13%。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3.07亿,同比增长41.7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04亿元,较此前同期增加57.55个百分点。
  对于业绩的增长,南微医学方面表示,主要是公司积极开拓全球市场,中国和美国市场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止血及闭合类、ERCP类、ESD/EMR类等产品的销量快速增长,带动收入增长,以及公司毛利率较高的止血及闭合类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带动综合毛利率提升。
  业内人士认为,在"早诊早治"和"微创化"治疗方面,南微医学抢占了先发优势。有券商乐观分析,对标波士顿科学,南微医学未来市占率目标可达35%以上,在国内市场,其也会有更可观的前景。
  1.33亿元大手笔分红
  近日,南微医学携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成绩单",举行了2021年季度(下称"报告期内")的线上业绩说明会,作为国产内镜诊疗器械领先者,公司取得了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的靓丽成绩。
  根据季度年报,2021年,南微医学实现营业收入13.07亿元,同比增长41.7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04亿元,较此前同期增加57.55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国内市场实现了超过50%的增长,国际市场实现了32%的增长,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此外,南微医学在年报中同时披露了2021年度的股利分配方案,拟10股派发现金股利10元(含税),现金分红数额达1.33亿元,占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3.92%。
  对于2021年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公司表示主要是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促进业务持续稳健增长,同时加强成本控制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盈利能力。
  天眼查数据显示,南微医学2000年5月成立于南京,2019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公司从事微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和销售。早期是研发生产非血管支架单产品;目前,形成了内镜下微创诊疗器械、肿瘤消融设备、EOCT技术三大产品系。产品聚焦于消化科,在呼吸科、放射介入科也有部分业务。
  从具体产品来看,南微医学产品主要包括内镜下微创诊疗器械、肿瘤消融设备两大系列。其中内镜下微创诊疗器械包括活检类、止血及闭合类、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类、扩张类、ERCP类、EUS/EBUS类等六大类系列产品。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内镜诊疗设备和肿瘤消融产品发展逐渐成熟,应用医院越来越多,近年来,南微医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快速上升。
  2017-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6.41亿元、9.22亿元、13.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2.7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93亿元、3.0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3.49%。
  研发投入增43.3%
  当前在国内市场上,南微医学在内镜诊疗器械赛道占有率较高,根据天风证券预估数据,南微医学约占有6.3%的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1年,内镜下微创诊疗器械是南微医学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止血及闭合类产品贡献最大,2019年销售5.82亿,占总营业收入的44.61%,较去年同期增长50.82%,2016-2019年销售额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85.12%。
  2021年,EMR/ESD类实现收入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9.49%;而ERCP类实现收入0.7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3.97%;同时微波消融类、活检类、扩张类产品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得益于EMR/ESD类产品收入占比逐步扩大,规模效应凸显使得南微医学毛利率进一步提升。2021年,公司医疗器械产品毛利率为66.06%,比上年增加2.05个百分点。其中,微波消融针产品毛利率为86.17%。扩张类产品、EMR/ESD类产品毛利率分别增长7和6.53个百分点,分别达到70.18%和58.55%。
  在财报中,南微医学表示,公司近年来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前些年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品开发,为此,公司坚持把研发摆在重中之重。在产品研发方面,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7039.86万元,较上年增长43.31%,占全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38%。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公司一方面依托于内镜诊疗的普及下沉带来的内镜耗材需求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公司产品质量价格均有突出优势,在集采降价的政策背景下,公司产品有望抢占进口产品市场,销售有望持续增长。
  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或破万亿元。
  医疗器械加强进口替代
  据Evaluate MedTech预计,到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规模将会达到549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6%。
  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市场潜力给予了南微医学更有利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统计,2007年至2017年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从535亿元增长到了44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59%,远超全球市场的增长速度。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未来五年(2019-202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41%,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了10767亿元。
  此外,在我国加强进口替代的大趋势下,国家对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扶持力度,为南微医学打赢这场仗增加了一把武器。《"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出,要扩大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主流高端产品全面实现国产化,引领筛查预警、早期诊断、微/无创治疗等新型医疗产品全面实现国产化。
  数据显示,目前,南微医学在国际上已直接覆盖8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在美国覆盖了1500多家医疗机构。公司国内产品覆盖了全国3500多家医院,其中三级医院占到60%以上。
  对于未来的规划,南微医学总裁冷德嵘表示,公司将继续专注微创医疗领域,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品技术创新,重点围绕三个跑道进行研发布局。
  "第一个跑道是内镜诊疗领域,瞄准消化道、呼吸道早癌诊疗这个国家重大需求,构建从癌前病变的诊断到内镜下手术切除的全套解决方案;第二个跑道是肿瘤介入领域,公司一方面对现有的肿瘤微波消融系统优化升级,同时围绕放射介入和超声介入的需求开发所需产品;第三个跑道也是一个新的跑道,就是神经外科领域。"冷德嵘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海内外市场对于内镜诊疗器械等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加大,南微医学通过扩充产能,在海内外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将有望成为世界级的医疗器械企业。
  南微医学盈利能力连续提升,半年内必超500元
  2021年净利润超4亿,2022年超6.5亿
  2021年净利润将达到4.0亿,同比增长54%;扣非净利润将达到3.65亿,同比增长72%,预计2022年净利润将超过6.5亿,同比增长超过43%(2022年股权激励费用支出减少),扣非净利润达到6.1亿,同比增长67%。
  2021年和2022年EPS分别为3.0和4.9,对应当前股价208,市盈率分别为69和42,业绩连续高增长十分明确,市盈率100以上是合理的,目标价500元。
  中报显示其盈利能力已达翻倍潜力
  扣非净利润反映了一个股票的成长性, 南微医学 上半年扣非净利润1.35亿,同比增长27.5%。实际上半年汇损汇益拉低了扣非净利润增长近20个百分点;股权激励费用拉低了44个百分点;所得税拉低了4个百分点,3个因素拉低扣非净利润增长近68个百分点,否则扣非净利润近翻倍,可见其盈利能力在不断提升。
  剔除3个因素影响, 南微医学 扣非净利润如下:2020年为2.39亿(H1为0.98亿,H2为1.41亿),2021年上半年为1.95亿,同比几乎翻倍。
  一是汇损汇益。2020年汇损1864万(H1汇益863,H2汇损为2687万),今年上半年汇损870万。去年上半年有汇益,今年上半年有汇损,汇损汇益差1763万,剔除汇损汇益影响,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2.31亿(H1为0.98亿,H2为1.33亿),2021年上半年为1.44亿,同比增长47%,拉低了扣非净利润增长近20个百分点。去年下半年有汇损,目前汇率在底部,从走势看下半年会有汇益,汇益汇损差会超过3000万,会拉高扣非净利润增长23个百分点,会大幅提升扣非净利润增长。
  二是股权激励支付费用,2020年为798万,2021年为9065万(上半年为4691万),2022年为4397万,2023年为1984万,股权激励支付费用2020年对业绩影响最大,会拉低扣非净利润增长40多个百分点(上半年拉低44个百分点。这也是上半年扣非净利润增长仅27.5%的关键原因),但影响会逐步减弱,未来扣非净利润会连续上升。
  三是所得税,今年上半年所得税率为16.2%(2019年为12.1%,2020年为11.6%),上半年所得税偏高,拉低扣非净利润增长4个百分点。2021年研发费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按照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1.3亿多,可减少所得税500万,相对2020年,会拉低所得税率1个多百分点,上半年上缴所得税多,下半年上缴会低,会拉高下半年业绩增长。
  虽然下半年业绩增长仍会受股权激励支付费用影响,但预计2021年扣非净利润将达到3.65亿(详见后面业绩估算),同比增加72%,相对于中报27.5%大幅提升。2022年扣非净利润将超过6.1亿,同比增长67%。
  一.销售收入
  2019年南微医学收入13.1亿,同比增加3.9亿,同比增长42%,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收入仅略有增长,为13.26亿(Q1为2.47亿,Q2为3.24亿,Q3为3.61亿,Q4为3.95亿)。今年上半年为8.75亿(Q1为3.94亿,Q2为4.81亿),同比增长53.3%。
  2021年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医院业务在逐步恢复,上半年收入8.72亿(Q1为3.94亿,Q2为4.81亿),相对2019年H1复合增长19.3%(Q1为17.2%,Q2为20.6%),增长在逐步提速。
  上年年收入8,72亿,同比增长53.3%,其中国内收入同比增长51.4%,国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6.5%。可见,受疫情影响的国外市场正在快速恢复。尤其2季度收入达到了4.81亿,环比1季度增长22%,提速明显。
  2季度末库存达到了2.77亿,环比1季度增加0.43亿,再从应付款等各种数据看,3季度收入会超过5.3亿,下半年收入超过10.8亿(甚至会超过11亿),国内为6.5亿,国外为4.3亿,全年超过19.5亿。
  2020年收入将会超过25亿或更高,国内超过15亿,国外达到10亿。
  公司在EOCT研发5年投入5400万,是公司研发投入最多的产品,其分辨率远远高于 CT、MRI 和超声等传统成像手段,在诊断早期病变方面有明显优势,主要用于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及内镜手术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于 2020年12月31日取得 CFDA 注册证书,2022年有望推动公司收入和业绩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二.毛利率和毛利
  2020年毛利率为66.0%(H1为65.1%,H2为66.8%),今年上半年为65.5%,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
  原材料占营业成本70%以上,金属和贵金属占成本超过75%,注塑件成本占成本20%。2021年上半年金属和贵金属价格大幅上涨均超过50%或更高,创了近几年新高;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工程塑料价格大幅上涨,塑料注塑件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毛利率高达65.5%,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毛利率产品占比提升;另外,新产品连续推出,竞争力提升,新产品价格高,毛利率高。以及新产品连续推出,产品更加系列化和全面化,协同效应正在逐步体现。
  虽然集采对医疗器械价格有一定影响,但公司连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新产品推出加快,产品档次在逐步提升,竞争力稳步提升,替代高价进口产品空间大。即使集采造成一定毛利率下降,但加速替代进口会导致销售放量,整体集采对公司影响不大。
  2022年随着全球疫情控制,物流问题解决,金属、贵金属和工程塑料价格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助于公司成本大幅下降,毛利率的提升。另外,公司销量的快速提升,单位产品人员成本和制造费用会逐步呈现下降趋势,有助于提升毛利率。
  2021年下半年毛利率有望超过67%,2022年公司毛利率有望继续提升,达到67.5-68%或更高。
  2020年毛利为8.76亿(Q1为1.63亿,Q2为2.08亿,Q3为2.40亿,Q4为2.64亿),今年上半年为5.73亿(Q1为2.61亿,Q2为3.12亿),同比增长54.1%。
  毛利逐季度稳步提升,2季度毛利率超过3.12亿,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19.5%。
  2021年下半年毛利超过7.2亿,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26%。
  2022年收入25亿,毛利率按67.6%,毛利16.9亿,同比增长30%。
  三,净利润
  2020年净利润为2,61亿(H1为1.16亿,H2为1.47亿),今年上半年为1.43亿,同比增长26%。
  2020年扣非净利润为2.12亿(H1为1.06亿,H2为1.06亿),今年上半年为1.35亿,同比增长27.5%。
  2020年期间费用为6.16亿,期间费用率为46.5%;今年上半年期间费用4.0亿,期间费用率45.7%,剔除汇损影响,去年期间费用率为45.1%,今年上半年为44.7%,如果剔除股票激励的股份支付费用 4691万元的影响,期间费用率为39.3%,可见随着收入上升,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5.8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根据上面收入、毛利率、毛利预测,2021年下半年净利润近2.6亿(见后分析),全年净利润4.0亿,同比增长54%,扣非净利润3.65亿,同比增长72%。
  2022年净利润将达到6.5亿,同比增长43%;扣非净利润将超过6.1亿,同比增长67%,详见下面分析。
  2021年下半年净利润核算
  销售收入:10.8亿
  营业成本:3.56亿
  毛利:7.24亿 (毛利率67%)
  税金:970万
  期间费用:4.55亿 (上半年为4.0亿),其中管理费用1.85亿(股权激励费用下半年比上半年下降400万),销售费用1.98亿,研发费用0.74亿,这3项费用同比去年明显增加;财务费用-200万(从目前汇率走势看,下半年会有汇益)。
  其它收益:20万
  投资收益:3500万(理财比去年下降2亿,去年收益3900万,今年3300万,按3100万核算,股权投资收益1000万)
  信用减值:-600万
  资产减值:-500万(今年普遍涨价,资产减值会少)
  处置资产收益:0
  营业利润:2.84亿
  营业收支:700万(去年政府补助2300万,今年按去年50%核算)
  利润总额:2.91亿
  所得税:0.28亿 (上半年所得税上缴高,下半年会低)
  净利润:2.63亿
  小数股东损益:600万
  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2.57亿
  2022年净利润核算
  销售收入:25.0亿
  营业成本:8.1亿
  毛利:16.9亿 (毛利率67.6%)
  税金:2250万
  期间费用:9.64亿 ,其中管理费用3.66亿(股权激励费用将比2021年下降4767万),销售费用4.38亿(2021年为3.59亿),研发费用1.7亿(2020年为1.33亿),财务费用-1000万(汇率在底部,2022会有汇益)。
  其它收益:200万
  投资收益:5400万(理财仍然保持目前规模,收益3400万,股权投资收益2000万)
  信用减值:-1000万(收入增加,应收款增加,坏账增加)
  资产减值:-1500万(收入增加,减值增加)
  处置资产收益:0
  营业利润:7.35亿
  营业收支:1500万(募集项目投产,政府补助会增加)
  利润总额:7.50亿
  所得税:0.85亿 (上半年所得税上缴高,下半年会低)
  净利润:6.65亿
  小数股东损益:1400万
  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6.51亿
  四. 业绩驱动力
  1. 2季度收入开始放量增长,2022年销售收入将超25亿
  2019年南微医学收入13.1亿,同比增加3.9亿,同比增长42%,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收入仅略有增长,为13.3亿。2021年疫情影响逐步减弱,医院业务在逐步恢复,上半年收入8.72亿(Q1为3.94亿,Q2为4.81亿),相对2019年H1复合增长19.3%(Q1为17.2%,Q2为20.6%),增长在逐步提速。
  上年年收入8.72亿,同比增长53.3%,其中国内收入同比增长51.4%,国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6.5%。可见,受疫情影响的国外市场正在快速恢复。尤其2季度收入达到了4.81亿,环比1季度增长其中国内销售收22%,提速明显。
  2季度末库存达到了2.77亿,环比1季度增加0.43亿,再从各种应付款等各种数据看,3季度收入会超过5.3亿,下半年收入超过10.8亿(甚至会超过11亿),国内为6.5亿,国外为4.3亿,全年超过19.5亿。
  2020年收入将会超过25亿或更高,国内超过15亿,国外达到10亿。2019年收入增长3.9亿,按照2020-2022年收入均增长3.9亿,2022年收入25亿至多也是业务的恢复,说明其增长潜力仍然十分大。
  3.毛利率稳定且增加,随着销量快速的提升,净利润会大幅提升
  原材料占营业成本70%以上,金属和贵金属占成本75%,注塑件成本占成本20%,2021年上半年金属和贵金属价格大幅涨价超过50%,创了近几年新高;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工程塑料价格大幅上涨,塑料注塑件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毛利率高达65.5%,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为什么?
  1). 2021年上半年主要产品止血及闭合类(2020年毛利率76.4%)、EME/ESD 类(2020年毛利率62.6%)、微波消融类(毛利率82.6%)等收入同比增长64.5%,高于总收入增长11.2个百分点,高毛利产品收入大幅增长,说明公司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2). 新产品连续推出,竞争力提升,新产品价格高,毛利率高。另外,新产品连续推出,产品更加系列化和全面化,协同效应正在逐步体现。
  虽然集采对医疗器械价格有一定影响,但公司连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新产品推出加快,产品档次在逐步提升,竞争力在稳步提升,替代高价进口产品空间大,集采对公司影响不大。另外,随着全球疫情控制,物流问题解决,金属、贵金属和工程塑料价格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助于公司成本大幅下降,毛利率的提升。另外公司销量的快速提升,单位产品人员成本和制造费用会逐步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公司毛利率有望继续提升,且幅度会比较大。
  3.连续加大研发投入,新产品连续推出并加快,将会成为未来业绩连续大幅增长的驱动力!
  公司在EOCT5年研发投入5400万,是公司研发投入最多的产品,其分辨率远远高于 CT、MRI 和超声等传统成像手段,在诊断早期病变方面有明显优势,主要用于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及内镜手术术前规划和术后评估。于 2020年12月31日取得 CFDA 注册证书,2022年有望推动公司收入和业绩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2020年MTU注册,引入包括ESD刀、痔疮套扎枪、食道支架、气道支架、Protrap(息肉瓶)等10多项新产品,它们的收入正在不断提升。
  2021年上半年,又一批创新产品推出并进入注册和上市推进。公司加大对可视化产品研发,其中一次性胆道镜完成开发并提交型式检验, 力争年内获得国内注册;一次性支气管镜和一次性可视化脑部灌洗系统进入设计验证阶段,争取 年内提交型式检验,其中一次性支气管镜计划年底前提交FDA、CE 注册,一次性可视化脑部灌洗系统计划于明年初提交FDA注册。
  2021年其它新产品包括:
  夹子系列产品LockadoSD clip and SureSD clip已完成设计验证,性能提升;连发夹正在进行国内注册发补;钴铬合金夹夹、闭合夹、三臂夹已取得国内型检报告。
  机编食道支架系列产品进行国内注册完成发补;机编肠道支架进行运行验证,同时准备国内注册;气道封堵球囊项目正在进行注册检验。
  ESD牵引类产品正在进行注册资料准备;一次性使用高频切开刀单极)获得日本注册。新一代 EUS-Flex完成设计验证;EBUS相关产品专利布局及产品设计验证已完成。
  新一代消融设备、微波治疗保护球囊和消融手术规划系统均进入注册阶段。
  导丝锁定装置 和快速交换切开刀正提交中国注册;镍钛螺旋取石网篮已提交国内注册。
  颅内隧道牵开手术系统进入国内临床阶段,准备FDA注册资料,2022年初提交FDA注册;一次性可视化脑部灌洗系统,计划年内提交国内型检,2022年初提交FDA注册。
  4. 公司连续加大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海外收入会大幅增加
  在欧洲启动EurUp计划,积极在欧洲大国建立直销团队,有助于在发达国家销售收入上一个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在欧美销售恢复明显,并实现较快增长。
  2021年上半年获得17个国家和地区、87张医疗器械准入证书,半年为2020年全年(102张)85%,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区域,提高公司业务国际化程度。新上市的ERCP快速交换系统、EUS 针、一次性高频电切开刀等新产品在不同区域市场销售呈现出十分好的增长态势,在巴西、泰国、南美、非洲等国家销售也在大幅增长,很可能会出现国外销售收入追赶国内销售的情形。

倒春寒手脚凉?教你一剂四逆汤,温肾阳,去寒凉,让你身子暖起来一场倒春寒让广大朋友切身感到了凉意,南方的朋友半个月前还洋溢在20多摄氏度的春色里,这几天温度骤降,部分高原地区甚至出现了降雪,很多人再次穿上了棉衣,而北方的朋友依然处在天寒地冻的春天如何养生春季的三个月,大地复苏,万物萌芽,是除旧迎新的季节,也是养生的好时机。气温变暖,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变得旺盛,这时就需要养肝补脾。春季,地湿之气渐升,易困脾,春节养生要调畅肝脏和健一级致癌物公布,世卫组织呼吁停止食用,看完务请转告给父母听到癌症这两个字,多数人还是感觉无比的恐慌,癌症作为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对健康威胁极大,尽管如今的医疗水平已经非常发达,却依旧无法完全治愈癌症,确诊癌症的患者只能通过特喝酒时为啥不能碰花生米?医生喝酒尽量少吃这5种下酒菜酒水作为世界三大功能性饮料之一,现已融入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出席任何场合总少不了酒水的陪伴,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医学专家研究表明,适当饮酒有益健康,长期大量酗酒则会严重伤害肝肾,最怕你做5件事,哪怕能少做一件,肾脏也会感谢你人之初生,先从肾始,对于生命健康,尤为重要。人体的肾脏,就如同是一个筛子,大约每分钟可净化1升血液。然而,如此强大的肾脏,却也十分容易受损,近年来,慢性肾病更是高发。这其中,与一些防治高血压,除了降压药,做到以下七点也很重要防治高血压七要点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疾病。常见到什么程度呢?大概每4个成年人里面,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确诊高血压的人多,其实高血压前期的人更多。一项全国性的调查发现,成年关注健康你我他身体永远是自己的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不能等到身体生病了才开始注意养生。从平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爱家人,爱自己。1hr早起一杯水晨起第一杯水,你真的会喝吗?白开水是最佳选择最不推荐淡盐水,特别是高喜欢喝咖啡的注意了!喝多了有没害处?多数人都想到这三大隐患喝咖啡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习惯,无论是加班时身体过于疲累,还是比较困的时候都喜欢喝一杯咖啡,甚至有一些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咖啡,殊不知这种习惯很容易导致身体受损。原因就是咖啡中含有春季养生黄金季,中老年人要做好三忌三吃,健健康康一整年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养生的黄金期,俗话说春天做好养生,可以健康一整年,要想做好养生,首先就要学会科学饮食,科学饮食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更要注意,一定要做好三忌三吃胸痹真心痛气虚血瘀的舌象真心痛是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证,其特点为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气虚血瘀舌瘀点主症心胸刺痛,胸部闷滞。舌尖紫暗瘀阻心络则胸痛胸猪油花生油玉米油哪种食用油更健康?吃了这么多年油,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人为什么要吃油?是可以让食物更香?还是营养需要?市面上食用油的种类五花八门,猪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橄榄油究竟该怎么选?食用油广告经常强调的压榨一
老年人腰部疼痛试试艾灸研究显示,艾灸能缓解老年人腰部疼痛,对长期腰部冷痛酸痛无力的老年人十分适合。这是因为艾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止痛散寒除湿的功效。艾灸是指用艾条艾柱在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熏灸的一种治先吃饭还是先吃药?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不伤胃,让你终身受益医生,这药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一天吃几次?每次给患者开药的时候,几乎都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患者关心怎么吃药是正常的,掌握正确的吃药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而且不伤胃。吃药选择正确失眠,不重视慢性自杀失眠?无所谓,不重视吗?这样的你等于慢性自杀!长期以来,许多人对失眠不加重视,服用药物以及补充外源激素长期下去,对人们身体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失眠对人们的危害,决不逊色于辐射食物毒三伏天怎么吃能养生?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此时自然界阳气生发,是阳气最旺的时候。人体也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阳气旺阴气弱。那么,三伏天里怎样从饮食上实现养生的目的呢?一起来听听专家的建真的有抗癌食物吗?这些食物抗癌?人认为一些食物可以对抗癌症,网络上也有各种各样的抗癌食品信息,这其中也包含大量的虚假信息,在寻求希望的同时也有可能上当受骗,浪费金钱。那么真的有抗癌食物吗?真的有抗癌食物吗?没有一食物有营养豇豆豇豆,是豆科豇豆属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豇豆起源于热带非洲,中国广泛栽培。豇豆是旱地作植物,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保肥保水性强的肥沃土壤。豇豆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之一,不但立秋后,中医告诉你,养生要注意这四点秋三月,此谓容平。气象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黄帝内经睡觉出汗吃饭满头汗胸前汗手脚汗各类汗出症,附对应调理方大家好,我是老王。很多人都有出汗的问题,适当的排汗是有好处的,但汗液也是我们身体宝贵的精华,如果睡觉时大汗淋漓,吃饭时浑身冒汗,或者一动就漏汗汗水湿透衣服的话,就属于不正常的出汗。经常肠胃不适,便秘腹泻,大便不成形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虽然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但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更大了,方便食品种类繁多三五好友人聚会暴饮暴食等诸多潜在因素都在威胁着我们消化道的健康!导致人们经常被一些胃肠疾病困扰,人们经常会三伏天出汗多,多吃3种高钾菜,营养解暑,天热也能精神饱满三伏天出汗多,多吃3种高钾菜,营养解暑,天热也能精神饱满三伏天,也就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几十天。10号也就是明天,就正式进入末伏啦,也就说明还有10天我们就彻底结束三伏天,准备迎来凉14种最重要营养清单,保护总司令的健康大脑是人体总司令,脑衰则全身衰。除了维持良好的生活与运动习惯,也不妨可以从饮食中补充有益脑部的营养元素。专家汇整提出14种有助于提高脑部机能降低失智风险的护脑好食材,可做为平日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