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医生该不该收取咨询费用?

  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医生该不该收取咨询费用?
  当我开启这个话题之后,我突然想,也许应该问的,不是"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而该问问"医疗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那么我们索性把话题做大,来谈谈医疗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医生在网上回答人们的疑惑,到底该不该付费?
  我认为,医疗的核心价值体现,是信任!而互联网,在目前我国医疗体系不健全,医患互信严重缺失,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久以来,以药养医的畸形策略,让中国整个医护群体痛失了最宝贵的东西——信任!
  医疗最核心的价值,不是妙手回春,不是让人不生病,不是让人远离死亡,而是——信任。
  医疗行为的目的,是除人类之病痛。
  很多人会理解为,除人类之"病"和"痛",然而并不是,实际应该理解为,除人类"病之痛"。生、老、病、死的循环,是不可颠覆的。无论医学如何发展,如何进步,都不可能突破得了这个循环。把医疗行为的最终目的,理解为除人类之"病"和"痛",会让我国目前已经失去基础互信的医患之间,陷入冲突不断的恶性循环。
  这首先是源于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然后是沟通交流的缺乏,在医药养医的畸形政策助推下,医患的基础互信彻底缺失了。然后对于患者来说,对医疗信息的渴求度是非常高的。
  建国初期,为了满足人民的基础生活保障,有限的医疗资源实行了计划经济的按需分配,这是基于公共卫生网络的宏观分配。这样的分配机制,使有效的医疗资源实现了最高效率的运转,我们克服了传染病、流行病,解决了广大农村地区的高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人均寿命逐年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基础医疗、公共卫生能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把临床医学桎梏于体制,仍然以计划经济的模式发展医疗,无法满足不同经济层次的人们差异化的医疗需求。而把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混为一谈,使得医疗的财政支出不堪重负,继而就出现了以药养医,患者需要支付相当比例的医疗费用,并且同样是以基础医疗、公共医疗的模式输出,泥鳅黄鳝拉成一样长,穷人感慨越来越看不起病了,富人则感慨就医体验太差了,而医生的学习成本和技术成本也在不断提高,于是医生自身价值反而得不到体现。
  建国初期的医疗,是原始社会式的公有制医疗,以药养医后,医疗进入蛮荒时代。而合理情况下,医生的知识和服务,应该是有价值的,并且,其价值应当是高于冰冷的仪器设备的,但这些却得不到法律和政策的认可。长久以来,人们已经习惯并默认接受了医生的无偿服务,并给医护群体笼上层层道德枷锁。
  从昨晚上开始,我的围脖上,因为是否该为医生的咨询付费的问题,炸开了锅。我一个区区10万粉丝不到的微博小号,随便发个牢骚,一天之内,居然有80多条评论,5万多阅览。这还是在没有新浪官方账号推广的情况下。足见,现在关于医生价值认可的分歧,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类似的辩论,在@白衣山猫,@烧伤超人阿宝,@有一点理想的记者这样的微博大号上,更是激烈。
  网友说"从几块钱到几百块钱……我就是觉得跨度有点大。还一个现实的问题,对于我们月收入3000的小地方平民,和月收入10000的大城市平民,这100块钱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可是网络是开放的,我们可能就是支付不起物有所值的医疗资源。"贫穷,是大多数人认为,咨询医生不应该付费的理由,也让老百姓产生很多无奈。
  但同样无奈的还有医生。当医疗服务达到某个临界水平之后,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已经很难实现广泛的预期健康收益,但却会让普遍人群付出高额医疗成本支出。理论上,公立医院承担的应当是基础医疗,但是我们国家并不是,我们国家最优质的医疗服务,都集中在公立医院,于是这有从政策层面产生很多伦理问题——面对一个穷人,我到底应该为他服务到什么程度?
  #铭医说#
  互联网咨询应当是市场化的,受市场价格调控的。医疗本来就应该有市场机制、和公共基础保障机制两条路径,现在全国医生普遍被控制在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搞得公不公,私不私,所有人都不满意。优秀的医生,应该要体现其应有的市场价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而计划经济,应该在乡镇、社区、贫困地区去充分发挥作用。这和付费咨询并无冲突。只有优秀的医生,通过市场机制脱颖而出,才能对整个医护群体形成一种良性的激励作用,而不是眼巴巴看着几个官僚靠药品、靠耗材发家致富,而兢兢业业工作的自己,却受苦受穷,眼看着高房价,生活在愧对父母、愧对孩子的无限自责中!
  你问@协和张羽 屁大点个问题,起步价都要500元。为什么?因为想问她的人实在太多了,而她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她就可以通过涨价,提高自己单位时间的劳动收益,这样让自己生活得更舒适,另外,有了收费门槛的限制,工作的时间减少了,学习的时间却增加了,然后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就越来越高,形成的是良性循环。
  @协和张羽 的例子,还有另外一个良性循环。她不是一开始就值500块钱1分钟的,她当年也穷过,也苦过,人家熬夜做科普,写《只有医生知道》的时候,付出多少心血,免费服务过多少人,是我们不知道的。
  对于没有名气的大夫,你只有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强自己的服务能力。首先,你得有实力,然后通过提供免费的服务,让人们认识你,知道你有实力。知道你有实力的人多了,自然,你的价值就可以得到体现了。
  当每天只有一两个人想咨询你的时候,你可以免费,当每天有十个问题等着你回答时,你就可以收费。
  当每天只有一两个人愿意花10块钱咨询你的时候,你就只值10元钱,当每天有几十个人愿意花10元钱咨询你时,你就不只值10元钱了。
  这样的机制下,我们的医生群体才会出现越来越多协和张羽,这样的机制下,那些默默无闻,热衷于临床的优秀医生才能看到未来的希望。只有优秀的医生,越有钱,才能刺激更多优秀的人选择学医。这是对社会的良性循环。
  为什么数量是一两个,十个这么计算,为什么不是每天服务一二十个,四五十个?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市场机制的魅力。在公立医院,一个普通主治医师,动辄一上午要看几十个号。这些人大多就是来随便看看而已,也没指望你一个普通号的大夫能做个啥。但是就已经让大夫疲于奔命,根本没办法好好服务,服务质量几乎为"零"。老百姓不满意,医生也喊累。
  但是,在市场机制下,医生有选择服务或者拒绝服务的权利,每接一个单,他可以把服务做到极致,不光告诉你这个病可能是什么、确定或者不能确定、以及为什么不能确定、医生是如何思考的、思维逻辑是什么、你应该如何思考。而不是粗暴的给你开完检查,然后开药,最后一脸懵逼的回家。
  美国的私立医生,从来不会一天看几十个号,一天看5个病人,还得提前预约。病人从来不会闹。中国的医生,做了十倍于美国医生的工作,却拿着美国医生十分之一不到的收入,关键是老百姓还不满意,怨声载道,还打骂甚至砍杀医生。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能打骂到的,能砍杀到的,普遍都是身处临床一线的、思想单纯的、只会兢兢业业干活的医生。
  如果属于你们所谓的脑子够狡猾,善于捞钱的,"没医德"的"坏医生",你以为你们有机会砍杀得到么?还说什么"好医生不该杀,坏医生该杀",愚蠢,幼稚!医生被砍,被杀的时候,只有可能是在他无防备,正在为患者服务的时候!
  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北京顶级专家的挂号费50元,被黄牛党炒作到5000元,医生通过第三方平台,将挂号费公开涨价到3000元,断了黄牛党的财路。然后被某傻X投诉之后,上头打压下来,专家号继续50元,不再有第三方平台,黄牛党继续赚取5000元,这5000元和专家不会有半毛钱关系。
  而越演越烈的伤医事件,更是让许多80后骨干医生寒心。80后医生可以说是最悲惨的一代,蛮荒时代的"红利"跟他们没半毛钱关系,却要一起背那口"回扣+红包"的"医德锅",刻刻苦苦学习、兢兢业业工作,却刚好有遇上高房价。而恶性伤医事件+艰难的生存处境,最严重的后果,还不限于此——学医,绝不会是优秀毕业生的首选,尤其对于家境贫困的孩子,学医,更意味着雪上加霜。
  张羽现在的挂号费贵了,很多人表示不满,因为人人都想看张羽,但是极少部分愿意付高价。她们会说"我没钱就看不到优秀的医生了!这不公平!"恰好相反,我认为这很公平。因为只有这样的机制下,才能生产和发现更多优秀的医生。只有这样的机制下,塑造和成长起来的优秀医生,才是纯粹的医生,而不是官僚。现有的畸形体制,埋没了多少优秀的,兢兢业业的医生?老百姓就算碰运气,遇到他们,也未必会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多么优秀负责的医生,为什么?就因为他不出名!他们往往更在意你是不是博士学位,有没有主任头衔。
  我举个实际的例子。我当年的医院,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医生(其实也不年轻了,我入职的时候,她就和我现在的年龄差不多),本院的大夫都知道她很优秀,她在院内有很多粉丝,找她看病和做手术的病人,很多都是本院职工或职工的直系、旁系亲属。但是她不懂利用游戏规则,耽误了发论文,晋升职称,到40岁也没拿到"专家"头衔。
  有一个周末,我听护士接电话,好似有朋友要来看病,让推荐医生,我顺口说了,找A老师塞,她刚好今天门诊。然后护士很高兴,难得刚好碰到A老师周末轮班,于是给予推荐了。然后护士继续接电话:
  "嗯~
  她不到40岁的样子!
  对的,不是专家号,
  她是主治医师!
  ……"
  等护士挂了电话,我就说,你放心,你朋友绝对不会去找A老师的。她一定会去挂xx主任医师的号!然后我俩唏嘘相视!最后,果然,她那个朋友刚开始挂了A老师的号,都退了没用,换成了xx主任医师的号。
  有网友提:"付费咨询?能代替看病么?出了事儿谁负责?"
  是的,互联网医疗,不能作为看病的主要参考,不可能替代医院的诊疗,它只能作为一个知识、信息、资源的分享和交流工具。我非常反感有人一上来就问"我这个需不需要去医院看啊?""我现在不想去医院,应该怎么治疗啊?"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当你已经明确觉得自己可能不正常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去医院,在医院有查体,有检查,有问病史,而如果你的第一站是互联网,那就只剩下问病史了。而往往病人对症状的描述,非常主观,参考意义非常有限,由于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病人在叙述问题上,往往不着边际,不抓重点,存在很多无效沟通。而如果有线下就诊的基础,至少,网上医生可以通过患者描述的线下医生的处理和判断(开啥检查、用什么药、说什么话等)间接了解到很多信息。
  所以,网上咨询,其实不是看病,而是释疑,解除疑惑,缓解焦虑,科普知识。这一点,对于上网咨询的人们,一定要明白!
  互联网可以做咨询,可以做科普。医学科普,无论对普通大众,还是对于科普作者本人,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当医生,在学校,在医院用的那些知识,一直按部就班的用,很少去思考背后的逻辑,这是现代医疗极大弊端。而医学背后的逻辑实则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思考背后的逻辑,把生硬的医学知识咀嚼之后,转化为逻辑清晰,通俗易懂的科普,不仅仅对于普通大众有益,对于医生群体也有益。一方面,写科普的人,脑袋越来越清晰了,犹如打通了任督二脉,专业水平提升了,而这种专业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接地气的,是直接服务于患者得;另一方面,有能力打通任督二脉的医生毕竟是少数,很多大夫按部就班服务患者一辈子,其实也没把很多逻辑理顺,他们也能通过阅读这些科普文章,让自己原有的知识得到升华。
  科普,和学术是两条不同的逻辑线。做科普其实对人的临床实操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要做好科普,要和做科研一样,查文献,查资料,你需要确保最大限度地获取足够多足够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你要具备足够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临床问题不仅仅是要有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还要形成从基础、到病理、到生理、到治疗的画面感,你要能准确解读这些知识,并将其转化,也就是要吃得很透,透到吃下去的是肉,吐出来就是氨基酸的程度。
  做科研也要阅读很多文献,但是只需要你自己知道你吃下去的肉由哪些氨基酸构成就行了,并不需要你以氨基酸的形式吐出来,但是科研重要的是科研设计,科研方法,还有,你需要补充很多和临床关系甚远的基础研究方面的知识。所以,相比之下,科普的应用性会高于科研。从科研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虽然现在转化医学风生水起,转化的周期在缩短,但是仍然还有相当的距离,并且刚刚转化的成果,往往是不成熟的。
  而科普的质量评估,很多人会觉得没谱,尤其是百度竞价催生了大批伪科普文章,让人们对互联网科普失去了信任。其实,我觉得也并没有那么难,正确的思维逻辑,优质的科普文章,不光是普通人阅读不费力,也很容易打动同行。一篇被同行广泛认可,并获得转发的科普文章,其可参考价值一定是比较高的。
  在这方面,@好大夫 @丁香园很值得人们参考,因为混迹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医院专业靠谱的医生,并且是开放的平台,里面的资源通过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均可获取。
  互联网医疗,从诞生到现在,也不过十年历史。前段时间,春雨医生CEO张锐突发心梗去世,作为移动医疗的先驱者,这件事给行业内带来不小冲击。紧接着传出好大夫裁员50%的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作为吃瓜群众,我也没兴趣去判别信息的真伪。
  移动医疗是个很好的东西,但也是全新的东西。曾经,全国人民对这个领域的前景一片叫好,像好大夫、丁香园这样的老牌互联网公司,也被大坨大坨的钱突然砸来,砸得一脸懵逼。完全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而春雨医生,则如狂风扫落叶之势迅速扩张,一夜之间,全国人民家喻户晓。
  但是市场是残酷的,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很多移动医疗公司,因为找不到盈利模式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
  可以肯定,移动医疗,绝对是个好东西,但怎么发展,大家都在摸索,这个过程,死亡、淘汰是必然的。我之所以不关系好大夫裁员事件的真假,是因为,对于我一个普通医生而言,无论你们哪一家最后活下来,对我并没有差别,我都会很高兴。不过,话归医疗的本质,我觉得,好大夫在众多竞争者中,无疑是优秀的。
  医疗很难,因为医疗行业的周期非常漫长,因为,医生的成长历程漫长,作为医疗公司,对相关知识的沉淀和积累也很漫长。然而,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医患之间的互信,医患和平台之间的互信构建,非常漫长。
  开篇即提到,医疗的核心价值体现,源于信任。没有信任,任何牛逼的技术,用到医疗领域,都是垃圾,包括医疗技术都是,就更不用说什么互联网技术了。而很多搞互联网的人,往往把这个问题看得很简单。互联网从业者,更多的思考逻辑、闭环、体验,而信任这个东西,是不讲逻辑的,甚至有时候是不讲道理的。我认为这是很多互联网医疗最终死掉的根本原因。
  我并无心给好大夫做广告,我认为,任何一个构建起一定信任基础的平台,都是有很大机会的,需要的只是时间,和打进原子弹的第一个中子。前几个月火爆一时的分答,如果是用在好大夫、丁香园、爱问医生等平台上,我相信其爆发出来的价值,一定会让整个医疗界来一场大地震。
  关于信任的话题,好大夫沉淀了患者和医生之间长久的信任,好大夫上有很多日访问量数万的优秀医生,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耐心,沉淀出了自己的价值,也沉淀出患者对平台的信任和依赖。
  丁香园沉淀了医生对平台的信任,丁香园约稿的科普文章,一直是非常严谨的,所有观点,必须要有依据,要有来源,虽然这一点我并不喜欢,因为我认为,科普是对知识的二次革命,是可以有创造性的,也应该是有鲜活思想的,科学实验室,是冰冷的,单调而枯燥的,而科普可以赋予其血肉,使它富于哲理。不过无论如何,丁香园这种对待科普的严谨精神,正是高度符合医生做学术的治学精神的,因此,丁香园拥有最大的医生粉丝群体,其未来价值也难以估量,关键就看如何用了。
  为什么说医疗的核心价值,在于信任,而不在于技术?难道技术不应该是最牛逼的吗?
  技术,是用于服务患者,而患者的满意度,是源于对服务的体验,而并非技术本身。因此,牛逼的技术,能帮助医生提升患者的服务体验,但是患者能否得到好的体验,并不是技术决定的,而是运用技术的人决定的。而体验好不好,仅仅取决于医生能否和患者之间构筑起足够的信任,和技术是否牛逼,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举个例子。
  某乡镇医院的大夫,无论从个人知识储备,还是从医院的设备、技术实力,都无法和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大夫比。但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并且很为患者着想的大夫。当他遇到一个患者,开初他可能完全不认识这个病。只能猜,然后一点点试,他可以非常坦诚地告诉患者,我并不能很确定你这个是什么病,你的情况在诊断上会有一些难度,要么你可以直接去大医院,如果我给你看,我也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学习研究。患者反复思考,如果去大医院,没有明确的方向,就诊哪个科都找不到,势必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于是患者选择了信任他,他也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向上级医院的大夫咨询、学习,并将获取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随时与患者沟通。最后确定了,该患者需要高度怀疑xx疾病,然后还需要做xx检查,这些都不是他能做到的,于是他给患者准确定位到某某大医院。而对于大医院的大夫,这可能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于是按部就班地做检查,排治疗,由于缺乏沟通,患者并不满意。虽然最终治疗结局是好的,但是患者心目中的救命恩人,未必是大医院治好他病的医生,而是第一站,陪他一起伤脑筋、想办法的基层医生。
  再举个例子。
  现在我们知道,很多癌症病人是不可治愈的,但是人的求生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前段时间,丁香园发布一篇文章"100万买6个月",反应了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之后,引发的系列伦理问题。人的求生欲望无穷无尽,医学也在无止境地向前发展,而对于患者,手头的钱是有止境的。治疗方法进步,并不只是延长了患者生命,延长的还有治疗并发症。治与不治,治到什么程度,活出什么质量,花费多少钱,等扥问题,都不是靠技术能解决的。医患的信赖和满意度,并不取决于技术先进与否,在这种场景下,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让病人更多去关注怎么活,让医生更多去关注怎么死,这样的合作,会让病人的余生更加活得有意义,并且更少痛苦。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医患互信的缺失,医患沟通的缺乏,患者一直在担心,我会怎么死,而医生只是想尽办法怎么让患者活。这个很大程度上源于医患双方缺少基础的互信。而互联网医疗从基础互信上,建立起来的医患粘度,能很好的解决医患沟通的隔阂。
  患者因为信赖,而找到心目中的医生,而医生无论是出于维持自己品牌形象的角度,还是出于对患者信任的回报的角度,都会更乐意坦诚地和患者交流沟通。而对于陌生的,来自线下,并对医生满怀质疑的患者,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很多有原创科普能力的医生,现在都转战自媒体,做个人微信公众号,这是医生积累个人品牌非常好的一条路子,并且不依赖平台,有充分自主权,和用户交流互动更亲密。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医生来讲,像好大夫这样的医生平台仍然是积累品牌的主要途径。好大夫,就相当于这部分医生的自媒体平台。医生可以在平台上向患者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有情感、有知识、有责任、有爱心的专家形象。各个医患交流平台,如春雨、如风信子、如就医160、如微医医生,其实都有通过自己的平台成长起来的医生大V。而找这些大V咨询,也都需要支付不菲的咨询费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但是医生作为和谐社会的构成因素,其利益也理应得到保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不应该是偏袒某一方,而是在不损害大多数的情况下,寻求一个平衡点,更不能以强压的方式,一味地要求医生无私奉献。
  医生的合理价值体现,需要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来呈现,通过平台消除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才能共同营造公平合理的社会环境。而这样的平台,也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过实现。
  大家都是爹生妈养的,谁都没有理由要求我们看着你吃肉,我喝汤,还要我们无底限地无私奉献。医生是人,是人就要某生存,就得赚钱吃饭,我很想问,你们是更希望医生通过经商赚钱吃饭,还是更希望医生仅仅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赚钱吃饭?
  换句话问,你们是更信赖一个靠经商、炒股、炒地皮发家致富的医生,还是更信赖一个完全靠自己的医学知识、医学技能发家致富的医生?
  作者:郭铭川 微信公众号"郭大夫科普时间"
  新浪微博&分答@铭医铭言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赞赏收入20元!

宝宝长得高,几点入睡有讲究宝宝成长生长激素是影响人体身高的重要因素,而生长激素不像人体的其他激素在白天分泌,它是呈脉冲式分泌,主要在晚上分泌,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于长高。2100凌晨100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宝宝刚出生,妈妈看到直呼好丑!别惊讶,新生儿有这些现象很正常我相信,我怀孕的母亲是宝宝来的那一刻。出生的那一刻宝马听到孩子的第一次哭看到宝宝的第一只眼睛,这些代表了怀孕的母亲和婴儿正式启动的故事。萧江在丈夫和丈夫住在房子里,她很期待我的宝贝开了滤镜的绝美女孩名字,让人忍不住多看一眼绝美的女孩名字,不仅仅可以让女孩的美丽更加锦上添花,而且可以体现其不同凡响,落落不凡的格调。一个心藏云锦的女孩,一定会对自己的名字有更高要求的。尤其在今天这日益彰显个性的时代,有谁这是14岁小女孩画的?梦幻中的童画世界,长什么样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乐趣斑斓多姿的很有创造力的地方。不论是几个月大的孩子,还是几岁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画画,从点到圈,从曲线到直线,从圆圈到图画,即便是涂鸦,那也是他们我家宝宝喝的飞鹤星飞帆,感觉老是上火,想换牌子又不知道换什么牌子,有何推荐?我小女儿吃的奶粉比较冷门吧,荷兰海普诺凯1897荷致。研究了很多款奶粉得配方,就这款最接近母乳,成都地区498一罐,6送1。无上火现象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生宝宝前,我认真研究了奶适合接娃的小三轮销量榜曝光,这三个品牌名列前茅,你怎么看请您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这几年,这种能接娃买菜的神器小三轮正成为不少家长的心头好。消费者市场的热销也带动了不少三轮车品牌加大了别总叫孩子多吃一口了!每周这样做,就能吃够营养哦用饺子皮做的迷你披萨,就是这么诱人!当你说宝宝再吃一口时,他在想什么?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说不出。如果宝宝会讲话,他大概会说人家真的吃饱了啦!没看到人家已经扭头不要吃了嘛?可是大人原来孩子最怕这4件事,很多爸妈天天都在做!(深度好文)孩子哭的原因不一定是因为孩子怕,一切令孩子不开心的情绪孩子都可能用哭来表达,那么,孩子究竟怕什么呢?1爸爸妈妈吵架了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对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变得内向,胆小,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没有?首先,给这位家长点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您的孩子有福了。有趣现象孩子在家是无所畏惧的小霸王,怎么一出门就变怂了?像小猫咪一样躲在大人的身后。众家长也是为自家宝它是水中人参,孩子个子不长,隔三差五吃一次,个子直往上蹭前言它是水中人参,孩子个子不长,隔三差五吃一次,个子直往上蹭。最近身边有几位朋友给我说,你给孩子吃什么了,身高看着往上蹭,一年一个样。相信大家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看着春天来了,孩子咳嗽不止?3个止咳法2个小贴士,让宝宝不再咳嗽伴随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宝妈们的抱怨也越来越多,孩子都咳嗽好几天了,止咳糖浆喝了也不管用。主要还是小孩子抵抗力差,很容易生病。今天来说说让家长最头疼的小儿咳嗽。其实,现在空气干燥
给新生儿做抚触原来好处这么多!抚触具体步骤,家长请收藏喜欢就点个关注吧为新生儿做抚触好处多,能够有效的提高和刺激宝宝的淋巴系统,增强宝宝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宝宝的生长及智能的发育。因此,宝爸宝妈,新生儿抚触给娃安排起来!2hr新生儿抚还在追着孩子喂饭吗?掌握BLW自主进食法,当个甩手掌柜最近闺蜜总和我抱怨说她家宝贝吃饭难,一到饭点孩子就像患了多动症一样,满屋子乱跑,闺蜜也只能端着碗跟在后面,不停的给孩子喂两口。其实有很多父母都会像我闺蜜一样,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头疼小学生请假条走红网络,理由过于真实,老师回复你怕是在逗我虽然成年后的我们想要背着书包重回学校上课,可是回想当年上学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却是请假回家,为了达成愿望,不惜动歪脑筋,想出各种原因逃课。如今的小学生们和当时的我们也有同样的愿望,只徐州乡下的姑妈,如此招待娘家的侄儿,这组画面直接走红网络图文红艳姑姑为何疼爱娘家的侄子,我还真一下子说不清。血缘关系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爱,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姑妈爱她娘家的兄弟,姑姑出嫁后,娘家的弟兄及侄儿的是她在娘家的依靠,父母兄嫂怎么给娃睡出好头型?坚持给娃多做这些,睡出完美头型喜欢就点个关注吧为了宝宝睡个好头型,家长们可是操碎了心!毕竟,头型好不好看将直接影响着宝宝的颜值。这也是为啥,家长们不得不想尽各种方法来保证宝宝头型了。事实上,对于1岁内的宝宝来说儿童吃大人药?一张图带你了解儿童和成人用药的区别喜欢就点个关注吧先做一个简单的调查,有多少家长给宝宝用药是凭经验给药或是完全按照成人用药的剂量减半或掰开来使用的?殊不知这种错误的给药方式,对于尚处于发育阶段,器脏功能不完善的孩子宝宝们为啥总是迟迟不睡?抓住宝宝这些信号,再也不怕哄睡了喜欢就点个关注吧为了让宝宝乖乖睡觉,家长似乎想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然而,宝宝似乎并不怎么给面子,总是迟迟不睡,挑战着粑粑麻麻们的极限。为什么,想要宝宝睡觉会如此困难呢?或许宝宝们迟揪心!为什么如此危险的学步车,居然仍有人给宝宝使用喜欢就点个关注吧云南玉溪一名9个月大的孩子在学步车里玩耍,不慎连人带车滚落楼梯。在旁玩耍的姐姐发现后急忙冲过去,却已来不及了,万幸家长听到声音及时赶到,才没有出现更严重的伤害。然而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怎么办,被它牵着鼻子走有一位北大心理学女硕士,毕业后顺利被一家大型心理学机构聘用。这家机构的老板,实际上是心理学门外汉,对待员工刁钻刻薄,很多应聘来的心理咨询师,干不了多久就辞职走人了。实在受不了啊,工宝宝说话晚更聪明?影响智商发育这件事,别等到上小学才后悔说到宝宝的语言表达,你是否有这种体会有的孩子一岁不到就会说很多词汇,口齿伶俐,显得特别聪明有的孩子沟通能力一般,在家时小嘴滔滔不绝,见到生人就不敢说话有的孩子到三岁还不能完整表达自想拯救睡渣宝宝,一觉天亮,做错这3件事只会让宝宝越睡越差我的闺蜜芸芸,最近红着眼圈来找我哭诉。她前晚刚冲自己孩子发了火,把孩子直接吓哭了,现在心里自责的不行原来刚6个月的小石头一沾床就醒,一醒就开始嚎,每天家里都是哭醒哄睡再哭醒继续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