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别再这样给孩子戒纸尿裤了!错误的如厕训练害了太多孩子

  作者 | 花山
  昨天小区遛娃,碰到有点尴尬的一幕:
  一个奶奶带着一岁多点的孙子在公共沙坑那里玩儿。
  小男孩没有穿纸尿裤,小鸡鸡就露在外面晃荡。
  这位奶奶不仅让自己孙子露着屁股蛋儿,还提示别的家长:天热了,该给孩子脱纸尿裤了,总是捂着不卫生……
  就在她跟别的家长唠嗑的时候,她家小男孩因为路还走不太稳,时不时跌倒,坐一屁股蹲。爬起来后,满屁股都是灰尘。
  说实话,看着怪难受的。
  如厕训练,至今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只因为"天热了"就直接让孩子光屁股在外头晃,这理由多少有些简单粗暴。
  不卫生不说。私密部位被暴露在公众之下,多多少少会伤害到小孩的身体隐私和界限感。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何时给孩子戒纸尿裤呢?希望下面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先说答案吧。
  答案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即根本不存在说到了某个时间节点,"哔"的一声,孩子就能够彻底告别纸尿裤,然后独立上厕所了。
  每个孩子个体差异太不一样了。他们成长的步调也不同。
  不过,我们还是有指标可以参考的:
  首先一个指标,是孩子是否生理上做好准备。
  所谓生理上的准备,指的是,在孩子18个月的时候,他们才逐渐具备控制肛门括约肌的能力。
  而且,这个年龄,小孩子站立和蹲下的大动作一般也都没问题。
  这时,孩子如厕训练才具备基本的生理基础。
  而在此之前,孩子生理上根本无法自主控制排泄。
  若过早训练如厕,过于频繁地给孩子把屎把尿,孩子其实根本没有机会去"觉察便意、控制便意"。
  这就像小汽车的方向盘并不在孩子自己手里,而是被大人给拿走了。
  这个孩子何时真正能够学会开车呢?
  身边一个同事,她家儿子曾经3岁多了还没法自己坐马桶上拉大便。每次都得大人端着,孩子才拉得出来。
  还有一个妈妈曾经痛心地说起她家儿子的经历。
  因为老人家不给孩子用尿不湿,说捂着不好。同时又担心孩子尿裤子,于是就总是把尿。
  后来这个孩子快2岁了,却好像一丁点憋尿的能力都没有,尿间隔时间超短。
  有阵子大人焦虑到不敢给孩子喝水。哪怕只有不到100毫升水,一会儿时间都能尿好几次。
  这些例子,其实都是过早给孩子把屎把尿留下的一些"后遗症。"
  看起来"如厕训练"开始得挺早,结果却硬生生让如厕训练时间拖长、变难。
  所以,还是尽量跟着孩子的生长节奏来,比较不费力。
  尝试戒掉纸尿裤、开启如厕训练的第二个指标,是孩子是否心理上做好准备。
  什么叫心理上准备好了?就是孩子是同意家长提出的如厕训练建议的。
  这也意味着,至少孩子得能够听懂大人说的话。
  如果孩子此时掌握的词汇足够去跟父母交流,那么就更好了。
  举个我家儿子的例子。
  他快1岁半的时候,有一天,我妈说:"是不是该训练他上厕所了?"
  我当时刚开始学心理学。听说了很多强硬训练小孩上厕所、造成小孩心理阴影的故事,很抵触。于是回应说:"不着急,顺其自然就行了。如厕训练不是小事。"
  哪知道,我妈很有信心地说:"哪里有那么复杂,我来!"
  转身,她就认真地跟我儿子说:
  "你是个大小伙子啦,不能一直穿纸尿裤,从今天开始,我们学着像大人一样上厕所,怎么样?"
  我儿子听了兴奋地点头。小脑袋点的跟鸡啄米似的。
  人家当天白天就不要穿纸尿裤了。跟在爸爸和姥爷屁股后头有模有样地上厕所。从厕所出来,神气得不得了。
  几个月后,夜里也彻底摆脱了纸尿裤。
  在这个过程中,他充分感受到了"我能行"的信心,以及"我的便便,我说了算"的掌控感。
  这个事情给了我很大的教育。
  那之前,我在心里过早预设了"如厕训练可能伤害孩子"这一观念。
  相对于"过度控制、过早如厕训练",我其实走了另外一个极端,即放任不管。
  就是孩子可能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条件了,你为何不去试着引导一下呢?
  如果孩子不同意,那就过阵子再试好了。
  如果成功了呢?
  事实证明,在脱离纸尿裤、独立如厕这个事上,有些孩子会慢些,而有些孩子就是要快些。每一种成长节奏,我们都该去接纳、去尊重,并加以正确引导。
  当然,也经常会有孩子,尽管生理上准备好了,心理上却迟迟进入不了状态。
  闺蜜家的女儿就是个典型。
  其实小姑娘语言能力发展得挺好。
  1岁以后,小嘴巴就能说很多长句子,而且口齿伶俐。
  1岁半,闺蜜带女儿去挑了两个坐便器。但用过一两次都搁置了。原因是:"我就喜欢纸尿裤呀。"
  2岁的时候坚持站着拉粑粑。还喜欢憋粑粑。问她原因,答:"我的粑粑,喜欢呆在我的肚子里。"
  两岁半的时候,闺蜜婆婆忍不住了。
  她开始频繁提醒小姑娘去上厕所。甚至强硬要求小姑娘去蹲坐便器,没有拉出粑粑,就不能起来。
  连续搞了若干回后,小女孩又是哭又是闹,而且憋粑粑的时间明显更长了。
  憋多了粑粑,小女孩开始便秘。
  拉出来的粑粑又干又硬,就像羊屎蛋儿。而且,边拉边哭。
  这个局面,把闺蜜心疼坏了。
  记得一个儿科医生这样说过:孩子3岁左右,去看医生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儿童便秘。
  为何?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孩子2岁前后,身体开始学习控制肌肉和运动。他们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并希望能够获得自己身体的掌控感。
  体现到如厕上,他们就会时不时地憋尿、憋粑粑。
  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淡定处之,合理搭配饮食结构,那么孩子便秘的情况多半会自然消失。
  但如果家长过于强势地去干预,过程中态度太过焦虑,孩子憋大便的情况就会被人为延长。
  "你越希望我去上厕所,我就越不去上。"
  这个时候,上厕所已经不单纯是上厕所了。它变成了"我的身体到底谁说了算"的一场权利争战。
  既然如此,家长不如放轻松,跟着孩子的节奏走。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闺蜜家的女儿。
  小姑娘直到上幼儿园前一天,还穿着纸尿裤,并且大声宣告"我就是喜欢穿啊。"
  然而,入园第二天,她就成功戒掉了纸尿裤,原因很简单:"别的小朋友都不穿~"
  早知如此,当初何必那般折腾孩子呢?
  当然,关于如厕训练,我们这里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分享给你:
  第一,天热了开始给孩子戒纸尿裤,的确是个思路。因为这个时候尿湿裤子也不怕没得换洗。大人、孩子也不受罪。
  孩子感觉到尿湿了裤子不舒服,自然就愿意去使用坐便器了。
  但这不意味着所有小孩都适用。
  如前所述,孩子起码生理上和心理上要具备应有的基础。
  如果年龄还没到,或者孩子坚定地表示不同意,那继续穿纸尿裤也没什么问题。
  知名儿科医生崔玉涛说过:
  "干的纸尿裤本身不会捂着皮肤。排尿后绝大多水分也会被纸尿裤吸收,只是剩余的潮气会刺激皮肤,所以勤更换纸尿裤就好。"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不要为了戒纸尿裤,就让孩子穿着开裆裤在外头晃。
  必须要出门的时候,最好穿着纸尿裤,或者随身带着便携式儿童马桶。
  第二个,循序渐进,不急不躁。
  从孩子还在襁褓中起,我们就可以在他每次排泄后,一边清理一边放松地跟他互动,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把"排泄"跟愉悦感联系在一起。
  孩子1岁半之前,同性父母可以多带孩子进卫生间,让孩子看大人是怎样如厕的。
  等到孩子1岁半左右,就可以用轻松的方式,带孩子去玩"蹲马桶"的游戏。
  游戏时间可选在饭后半小时,因为比较符合肠胃消化的节奏。也可以选在任何你们方便的时候。
  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坐到儿童马桶上,鼓励他如厕。
  如果如厕成功了,就给予肯定,强化孩子的如厕行为。
  当然,任何时候孩子表示不乐意,都建议你暂停。
  请相信,总有一天,你的孩子能够脱离纸尿裤,独立上厕所。
  大部分孩子3、4岁前后都能完成如厕训练。
  也有的孩子要晚一些。少数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还得要穿着纸尿裤。
  或者到了十岁,夜里还可能尿床(如果担心可以去医院检查排除生理问题)。
  面对这些情况,父母焦虑是没用的。过于焦虑,在如厕训练这件事上过于用力,只会延长孩子如厕训练的困难度,拉长如厕训练时间。
  不焦虑,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和意愿,就是最佳的如厕训练策略。作者:花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er hai 妈妈,关注育儿心理以及女性成长
  。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亲子》杂志介绍
  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的全国优秀少儿期刊
  20年品质保证
  亲子杂志社官方抖音号
  来源:凯叔育儿
  编辑:邓珊珊
  审核:李 姗

远离抑郁教育先行第四届营养医学国际高峰论坛开始报名2020年新闻3月3日,石家庄一名12岁学生,因上网课不积极,被家长严厉训斥了几句后,从楼上跳下,抢救无效,不幸身亡。3月24日,邯郸一名9岁学生,因未按时完成作业,被老师踢出钉钉17岁抑郁休学女生的故事自残的伤痕,就算愈合了也会伴着我本篇作者小母鸡本篇编辑董小姐当值编辑识无边今日导读今天故事的作者,是一名17岁正休学在家的高中女孩,自她确诊为抑郁症以来,已经过去了293天。如果不是她真挚又详细的记录和倾诉,我们学霸儿子因重度抑郁休学之后,爸爸踏上了自我救赎之路。。本篇作者以津爸本篇编辑董小姐当值编辑识无边今日导读今天的故事,来自一名因抑郁症而休学的男生的爸爸。曾经,面对儿子的种种躯体症状和抑郁的低落情绪,他一直不愿相信,认为儿子是在装病,是比抑郁更可怕的是,微笑下心灵的那片荒芜,警惕微笑抑郁症当值编辑识无边配图来源郁金香绘画疗愈成长营林肯乐队主唱ChesterBennington的妻子发布过一张合照,谁也不会想到照片上笑容灿烂的ChesterBennington会在这张抑郁症患者能谈恋爱吗?当值编辑识无边配图来源郁金香绘画疗愈成长营朋友晓晓和患重度抑郁症的老公恋爱4年,结婚7年。她的老公整整6年没工作。刚开始,晓晓也没意识到抑郁症的严重性,只觉得老公有点敏感。但结婚后坚持这三个步骤,让我从抑郁走向康复本篇作者郑静予本篇编辑董小姐当值编辑识无边今日导读今天的分享,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的抗郁经验总结。他结合自身的康复经历,和许多交流接触过的其他康复者的康复经验后,归纳出了3种对抑郁症患火龙果的红心和白心只是颜色不同?其实区别很大,以后就别乱买了初夏季节到来,正是火龙果大量上市的时候,作为一种热带水果,火龙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果肉饱满,口感香甜多汁,营养价值也很高,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以及花青素等等,一些女孩经春季易上火,这6道糖水多给家人喝,滋养降燥补水,好喝又好做4月的春季天气变化无常,时冷时热,是一年四季中最善变的时节,很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别看上火不是大病,可就是折腾的人寝食难安。广东人是非常喜欢煲些汤汤水水来喝的,用一些当季的水果或者45岁女人一周午餐轻断食,朋友圈爆红,网友低脂营养,想胖都难都说减肥是女人一生的事业,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身体的代谢也变慢了,这也是年龄越大,减肥就越难的原因之一,相对于节食减肥,我还是更崇尚于轻断食。对于轻断食,相信我们大家都应该听常见的5种肉都是人工合成,没营养还浪费钱,孩子却吃得津津有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老一辈讲究能吃饱就行,现在随着我们生活水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食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对饮食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不仅要追求味道好,还要健康又有营养。不过82岁奶奶提醒清明祭祖习俗,4类水果不能带,寓意不好,谨记清明时节雨纷纷,每逢清明节来临,家家户户都会到墓地祭拜先人,这种活动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2500多年。祭祖和祭拜的时候都会有很多讲究,在扫墓时我们除了要带鲜花烧纸钱之外,还需要带
妈妈的厨房秘籍1。煮排骨汤时加一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而放入几块新鲜橘皮,不仅味道鲜美,还可减少油腻感。2。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加一小撮茶叶(约为泡一壶茶全职妈妈也不太好当,烧菜的时候,一家人的口味都要顾上胃和心,总要有一个是满的。所以,全世界的迷茫和忧伤都可以用美食去抵挡!更多家常美食做法,请关注典典小厨。喜欢我的家常美食分享就请点赞收藏评论再顺手转发一下吧!当然如果您有更好的做法宝宝出生后的神秘10分钟都发生了什么?妈妈们绝对想不到从阵痛开始到婴儿出生,整个分娩过程都非常惊险,不容放松。当婴儿出生后,大人们的紧张心情终于可以松懈些了。但对新生宝宝而言,新的挑战正在悄然发生!今天我们邀请来一位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重要通知惠济区开元路幼儿园周日正常上课通知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4月24日(周日)幼儿正常入园补周二的课,望各位家长悉知。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园工作的支持与配合!预防小贴士春早教中让宝宝变得更聪明赢在起跑线上家庭教育与宝宝个性的形成关系密切,并将影响宝宝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个人成长。宝宝大概可分为三种类型易教养型难教养型缓慢的活跃型。难养型宝宝容易形成许多不良个性,对其身心发育构成威胁快快调整宝宝睡姿,告别扁头13个月的宝宝处于头型塑造的黄金期,有些家长对宝宝的睡姿并不会过多的关心,最终宝宝睡成了扁头,后悔不已,谁不想自己的宝宝有一个漂漂亮亮的头型呢?处在黄金期的宝宝,头颅骨质地较软,而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宽城第二幼儿园开展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活动承德新闻网讯(记者周轩名通讯员张芳王琼)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4月份,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二幼儿园开展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月系列活孩子7岁前,定的家规不用太多,这几条就够了,第10条还能救命你家有家规吗?现在可能很多家规都失传了,但在以前,每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家规,最著名的就是孔圣人家里的孔子家训。家规,既是教育的精华,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教养,即使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立春后是孩子身高猛长期,这3件事做好了,宝宝窜高一大截!孩子出生之后的健康问题,相信是每个家长都会十分关心的话题。对于家长来说,没有什么比孩子健康更加重要的事情了,有了健康孩子才会拥有以后的一切,才会有之后的教育问题,当一个人的身体生病孩子长高黄金期来了,帮孩子做到这四点,孩子长高压不住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小草从地下探出了脑袋,花儿争奇斗艳,柳树冒出了新芽,挥舞着她的手臂,燕子掠过长空,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也是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家长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孩子拉肚子时,益生菌不一定有用,做1碗简单的粥,止泻养脾胃一位好友的小孩五个月的时候,加辅食后腹泻了一个月。医院的建议是吃益生菌,从国产的益生菌,换到了法国的益生菌,都没有任何进展。小孩拉肚子很伤脾胃,尤其是那么小,拉了一个月都瘦的像个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