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不要进入放着木头或铁器的密室,还没反应过来你可能就死了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撰文 七君
  在不开窗的教室里呆久了,人会感觉气闷无力,这是因为人体消耗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让空气变得不新鲜。可是如果一个房间里没有人或其他会消耗氧气的生物,也没有燃烧着的物品,只放着铁器或木材,你就能放心地进去了么?千万不要,许多人在进入这样的房间,或在进入的过程中丧失了生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明明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致命的常见物品。
  图片来源:pixabay
  2007年9月23号,国际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但是对于3位水手来说,这一天却异常凶险。
  大叔 Robert Ebertowski、Bob O’Brien 和 Findlay MacFadyen 都是经验丰富的海员,其中 Ebertowski 是一位40岁的工程师,O’Brien 是一位59岁的医疗官,MacFadyen 在英国商船上做了很多年的机匠。这三人登上了应急救援船 Viking Islay 号。他们不会想到,这次普通的差旅竟然会成为死亡之行。
  2007年的应急救援船 Viking Islay 号。图片来源:Institute of Fire Engineers
  这艘船要前往英国约克郡附近的石油钻井平台 Ensco 92。在9月21号,船员们调试了一下锚。船上的锚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平常都是封起来的,船员们也不常进入安放锚的锚链舱。没想到这次测试为三人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第二天,Viking Islay 号载着一行人向石油钻井平台行驶。这天的浪有点大,MacFadyen 的船舱旁边正好是锚链舱,锚敲打链条的声音让他难以入睡。
  大型轮船的锚。图片来源:popular mechanics
  由于通往锚链舱的路上有一个用螺栓拴上的检修孔,体型庞大、过洞有困难的 MacFadyen 就拜托 Ebertowski 和 O’Brien 去锚链舱处理一下噪音问题,他在外面和他们通过无线电沟通。
  他们卸掉了封闭锚链舱的螺栓,然后爬了进去。很快,首先进入锚链舱的 Ebertowski 就因为失去意识跌落在地板上。Bob O’Brien 用无线电通知了 MacFadyen 后,想要进入锚链舱营救队友,结果他也晕了过去。
  心急如焚的 MacFadyan 喊了两个水手前去查看,发现二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两个水手意识到空气有问题,于是马上去拿可以独立供氧的自给式呼吸器 (SCBA) 。
  着急救人的 MacFadyen 想带上自给式呼吸器进入锚链舱,但是他吨位太大,爬不进去。于是他脱掉了自给式呼吸器,戴上了小型的紧急逃生呼吸装置 (EEBD) ,然后爬到了锚链舱里。不过,他戴的紧急逃生呼吸装置无法给他庞大的身躯提供足够的氧气,他也晕倒了。
  船长把船员们都叫了起来,并向海岸警卫队呼叫救援。一番忙乱后,三人终于都被抬了出来。不过这一切都太迟了,他们已经没有了呼吸和心跳。
  船员们都对三个老水手死在锚链舱里一事感到十分不解,他们的经验和所受的训练无法为这件事提供合理的解释:锚链舱里只有锚,别的危险物品一概没有,怎么看也不会是个要命的地方啊。
  图片来源:pixabay
  谁也不会想到,是锚链舱上的锈杀了这三人。
  2008年7月,英国海上事故调查局 (MAIB) 公布了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铁锈制造的缺氧环境是三名海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Viking Islay 号的锚链舱是一个封闭空间,供人出入的检修孔平时都被封好了,空气无法在锚链舱里自由流通,这就为锈创造了绝好的杀人契机。
  海上的空气十分咸湿,五行缺氧的"锈儿"在这样友好的生存环境里茁壮成长,逐渐耗尽了锚链舱里的氧气。英国海上事故调查局估计,事发时锚链舱里的氧气含量低于10%。
  要知道,对人来说当氧气含量只有6-8%时,人就会感到晕眩。当氧气含量降至6%以下,人会立刻昏厥,大脑会受到严重损害,哪怕是三个大力水手也无力回天。
  这也不是锚链舱第一次杀人了。 早在1998年,一艘700吨的拖网渔船上的一名水手在对锚链舱进行检查期间也晕倒死亡。后来去援救的第二名海员也昏厥了,好在后来他被救了回来。事后调查发现,这也是锚上"锈儿"的锅。
  看到这里,你以为进入氧气充分的密闭环境,就没有窒息的风险了?实际上,进入存放着木材的封闭环境,也一样可能缺氧死亡。而 人类意识到木材的凶悍,只有短短十来年的时间。
  在2004年之前,木材的危害不为人知,也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现在研究者们知道,木材即使不在燃烧,也会"还魂"消耗氧气。但和铁锈不同的是, 木材不仅能吸收氧气,还会吐出一氧化碳、甲醛等有毒气体,这个现象被称为释气 (offgass) 。此外,木材在暴露在湿气中一段时间后,还会发酵产生可燃气体。
  其中最危险的木制品就是 木颗粒 。木颗粒是锯屑和木屑压缩制成的生物燃料。国际海事组织出版的《国际海运固体散货规则》把木颗粒归为B类货物,也就是具有化学危害的货物,因为它们和铁制品一样也会氧化,从空气中夺取氧气,同时释放出一氧化碳。
  2008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工研究者 Xingya Kuang 和同事发现,和茅草相比,储藏着木颗粒的集装箱的一氧化碳浓度是更高更危险。
  木颗粒。图片来源:pixabay
  一氧化碳常被叫做沉默的杀手,因为它无色无味,但是毒性很强。实际上,一氧化碳和血红细胞的亲和度是氧气的200倍,也就是说和氧气相比,血红细胞更喜欢一氧化碳在一起。因此当一氧化碳霸占了血红细胞时,氧气就只能靠边嘤嘤嘤了。
  不携带氧气的血红细胞最终导致组织缺氧死亡,受害者的肤色呈现邪恶的粉晕。因此,即使环境中有充分的氧气,只要一氧化碳浓度超标(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则是不要超过9ppm,即百万分之9),人依旧可能脱线痴呆暴毙。
  2006年11月16日,一艘注册在香港的货轮 Saga Spray 号上就曾发生木材引发的血案。
  Saga Spray 号。图片来源:vesselfinder
  Saga Spray 号原本从加拿大温哥华起航,将木颗粒运往瑞典。那天,Saga Spray 号正在瑞典赫尔辛堡港卸载木颗粒。一开始卸载过程很顺利,但是随着好运的货物逐渐上岸,岸上装卸的起重机开始没有办法够到靠后的木材。
  为了让起重机能够到货物,一位海员和一位搬运工往载有货物的船舱那儿跑。他俩刚开舱门还没有进门就晕倒了。
  海员在接触了木材毒气15分钟后去世。搬运工在接触了毒气10分钟后被抬离,不过,一氧化碳给他的神经系统造成了重创,让他一辈子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前去救援的7人也受了轻伤。
  一开始,大家以为这些人缺氧了。但是到了医院后,医生才判断一氧化碳是元凶。实际上,舱门在卸货前一天已经通风了8小时了,但是这8小时显然不够。
  根据瑞典海事安全督察局在2007年公布的调查报告,出事时船舱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了5416ppm,远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安全水平。而船舱内的氧气含量达到了15-20%,并不会让人立刻窒息。
  一氧化碳。图片来源:C. BICKEL/G. GRULLÓN/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瑞典海事安全督察局表示,实际上类似的事故在航运业层出不穷。水手好端端送货来,结果却送命去。
  2002年5月10日荷兰鹿特丹的一艘货船、2003年在美国卸载木材的 Saga Voyager 号、2005年8月在瑞典卸载用于制造木浆的木材的 EKEN 号、2009年的 AMIRANTE 号、2014 年的 LADY IRINA 号、2015年的 CORINA 号上都曾发生过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死亡事件,凶手都是不会说话只会吐毒气泡泡的木头。
  因为事故频发,国际海事组织 (IMO) 修改了船上密闭空间作业的指导意见,要求从2016年7月开始,轮船必须配有大气监测设备,为海员的生命保驾护航。
  话说回来, 即使是在陆地上,木材储藏室也暗藏杀机。
  德国木材燃料和颗粒协会(German Wood Fuel and Pellet Association)对进入木颗粒储藏室的人发出的警告,其中明确指出了一氧化碳和缺氧的可能性。图片来源:(DOI)10.1093/anhyg/mes047
  2010年1月,一位43岁的欧洲工程师在打开木材储藏室时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去世了。当时他和另外一名工人正要检查储藏室里为居民供暖的155吨木材。
  2011年2月也发生了类似的案件:一位身怀六甲的瑞士女性在打开一个82平方米的木材储藏室时也因为吸入过量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肇事储藏室在根据瑞士管理条例通风2小时后,一氧化碳浓度还有2000ppm。
  为了看看木材能有多毒,2012年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法医学研究者 Saskia Gauthier 和同事把30千克的新鲜木材放在两个26摄氏度的集装箱里16天,结果两个集装箱里的一氧化碳浓度都超过了3100ppm。这些研究者强调,密闭的木材储藏室蕴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而在2004年前的文献都没有提到这个现象。
  不过直到现在,木材中什么成分发生了氧化这个问题还困扰着研究者们。不少研究者们认为,木材中的天然酯类物质的氧化过程可能会产生毒气,而只要是生物制品,放久了都会向四周喷吐毒气。
  总而言之,铁器和木头可能是你在密室逃脱时最不想遇到的恐怖物品了。
  人躺平认命,树躺平要命。
  参考资料:
  https://docs.qq.com/doc/DVHJQS1RIV3BRY3Jj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过瘾?关注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网打尽!

腺样体肥大的标准化治疗(三)上一期,我跟大家讲了有关腺样体肥大有哪些表现及相关检查,这期重点给大家讲一下腺样体肥大的西医治疗的问题。西医治疗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其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是免疫系统,相比腺样体肥大的标准化治疗(一)最近在我的门诊及抖音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里,有大量的患儿家长问我,孩子如果得了腺样体肥大怎样治疗?需要做哪些检查?能不能不做手术其实,网络上关于腺样体肥大的文章有许多,本无需腺样体肥大的标准化治疗(四)上一期,我跟大家讲了有关腺样体肥大的西医治疗,这期重点给大家讲一下腺样体肥大的中医治疗的问题。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腺样体肥大属于肺的范畴,治疗此病时应该综合整体的治疗,包括过敏性鼻炎中药穴位贴,风寒风热一贴就灵中药穴位贴,内病外治更安全中药敷贴,是根据中医经络学的理论依据,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等调成糊状,直接贴敷穴位患处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用这种方法调理孩子的感冒,避免了打针吃药所带肺功能家长要知道的一些知识(一)我们家长在给孩子做完肺功能后,肺功能室的医生都会给出一张报告单,所有的检查项目都是英文简写,一般的医生和家长都看不懂,只会看下面的结果。其实我也有一部分看不懂,于是在大半夜问了儿研孩子脾胃的6大天敌一个人小时候脾胃功能的好坏会影响他一生的健康。脾胃不好,直接影响的是免疫力和消化功能,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孩子就会变得体质差易生病,体重和个头增长也会缓慢。要想孩子脾胃功能好,一大寒节气养生及测量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联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明日大寒,请为您家的宝贝测个身高体重呗。看一看您家宝贝长了没?您可以把您家宝宝的身高体重视力直接输入儿科医生李爱科微公认的6种伤肝食物,劝您平时少吃,看看你吃对了吗肝脏是身体内最大的解毒排毒器官,又被称之为人体的化工厂,身体内绝大多数的毒素和垃圾都需要通过肝脏分解代谢。肝脏的代偿功能比较强大,但并不意味着肝脏不会受伤,因为肝脏上面没有痛觉神经5种食物或是精子促生剂,男性备孕时要多吃,或许虎宝来得快36岁的小王,最近一段时间,工作特别不上心,而且领导发现小王每天都没有精神垂头丧气的样子,好像遇到了什么事情。周一时的晨会,小王又走神了,晨会之后,老板特意将小王叫到了办公室,跟小高血压就怕缺钾?长期服用降压药,要注意多吃这4种高钾食物如今高血压现象越来越频发,据统计每10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三个是高血压患者,而且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最关键的是有很多年轻人出现了高血压却并不自知,甚至有一些人知道自己患上了高血压却坚持桐乡市绿城雅园诺亚舟幼儿园第37个教师节团建活动桃李清风,廉洁从教桐乡市绿城雅园诺亚舟幼儿园第37个教师节团建活动时间仿若一条线,美了时光惊艳了流年。有那么一群人,日复一日坚守着爱与承诺,任世界喧嚣任年华苍老,用自己的平凡与伟大
有些药物会导致输尿管结石,这是真的吗?药物性结石的存在,是有条件的。是真的,比如医护人员在临床看到的头孢曲松结石,就是一种药物性结石。我们先来看一则临床案例患儿武某,饭后突然腹痛不能站立,立即给予患儿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病房突发火灾如何应对?安全防范和监管永远重于事后修补安全防范和监管措施的落实,永远重于事后修补,警钟长鸣!病房突发火灾如何应对?相信各家医院对各病区都进行过消防培训,及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及程序的学习。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及剩下半瓶甘露醇去哪儿了?250ml的甘露醇只用125,护士,你是不是给我输的别人剩下的?这是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经常会遇到的情景。话题京京今天有个眼科的门诊病人,医嘱就是静脉输一瓶250ml的甘露醇,降眼压的周五公示出下周护理排班,是不是有些晚了?我自己都能推算出一年的班来,护士长排个班有那么难吗?看到一篇你们的护士长会及时公布排班吗?,最深的感受是护士长一定要提前把护士们的班给排出来,并公示出去。要知道,护士长提前安排好护想做护士上门挣外快吗?先看看这篇开工前指南想做护士上门挣外快吗?先看看这篇开工前指南加入互联网护理服务,利用自己的临床技能和工作经验,实现护理工作的价值,你想加入互联网护理服务吗?案例患者吴某因脑梗塞后遗症现在是植物人状态让患者自己拔尿管,还几乎没有疼痛感?这是真的吗?近期,笔者去某三甲医院妇科看望某亲属,居然发现这个科的护士,不但敢让患者自己拔出尿管,而且拔尿管时患者还几乎没有疼痛感,最令我吃惊的是拔出尿管的方法还如此熟练。走进该科室,宫颈癌手洗澡冲凉莫忘防滑急救站一夜接2人滑倒摔伤住院的昨天急救医生老王的班上,陆续接诊两名因在卫生间洗澡冲凉后滑倒摔伤的。急救站是24大班,一上就是24小时。案例18月2日,936,正阳路北段太阳岛小区,伤者张某,女,68岁。患者家属明明按压住了针眼,可胳膊上为什么还会出现淤青一片?采血会留下两个针眼,你知道吗?医护真相来了健康科普挑战赛抽完血我明明按压住了针眼,可胳膊上为什么还会出现淤青一片?这里统一回复。临床给患者采血时经常听到患者抱怨说上次抽完血,手臂都规培护士来了,看看都给我们释放出了哪些信号?你所在的地方,开始护士的规培了吗?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虽然有医院在开展,但总觉得那是大城市在试行,是一线城市里护士们的事儿,离我们小城市护理人员还远着呢。可看到市里一家医院的护士规范化几名护士现场示范,上来第一句话居然是评估现场环境安全?医院新来了一批年轻护士,按常规要进行岗前培训,由我主讲关于除颤的操作培训。科室来了一名新职工,护理部交给我的时候很郑重的说她考试进来排名前三,你可要好好培养她。在院前急救的护理操作填表村医填表比看病多,那迷失在各种表格里的护士呢?三分护理,七分填表迷失在各种表格里的护士很无奈填表村医填表比看病多。那临床护士呢?说是为护士减负,还时间于护士,还护士于病人,可摆在护士长和护理人员面前的这一堆堆单子,填也填不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