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以身试药,医者仁心

  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也没有院士头衔,失败190次,以身试药提取出拯救数百万人性命的青蒿素,她就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科研工作者——屠呦呦。
  学医济世
  1930年,屠呦呦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父母以诗经中的诗句为她取了这么一个带有美好期待的雅名。
  1946年,正在上初中的屠呦呦感染肺结核,不得已休学两年。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她的心中悄然萌生了学医的念头,她不想让更多人被病痛折磨。
  休学两年后屠呦呦病情好转,重新回到了学校。1951年,屠呦呦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成为了一名医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潜心研究
  1956年,屠呦呦先后开始对防治血吸虫病的有效药物——半边莲和银柴胡的研究。年仅26岁的她,两项研究成果皆被收入《中药志》。
  1959年到1962年,屠呦呦用了三年时间参加了中医学习班,跟着老药工学习了中药鉴别和炮制技术。屠呦呦对中医的潜心研究一直坚定,没有丝毫改变,这三年的学习,让屠呦呦进一步地了解了药材的品种、质量和鉴别方法,为日后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蒿济世
  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受了一项重大任务:研究抗疟药。
  疟疾是一种通过寄生虫传播的疾病,严重可危及生命。这种疾病在当时的世界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
  1820年,两个法国人——佩尔蒂埃和卡旺图从金鸡纳的树皮中提取出了含有抗疟成分的奎宁,成为了当时人类治疗疟疾的主要药物。但是,一战后德国的奎宁供应链被切断,于是德国人不得不自己研制抗疟药物。1924年,拜耳制药公司的汉斯·安得柴克研制出了替代奎宁抗疟的药物——氯喹。
  随着人类药物的抑制,疟疾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到、上世纪60年代,疟疾发病率直线上升。
  为了应对疟疾的传播和感染,中国中医研究所开始了代号为"523"的研究任务。作为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同时从事中医研究十几年的屠呦呦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研究组的组长。
  但是,当研究组进入实验室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硬件设施非常差,环境也很简陋,条件只能用艰苦二字形容。研究组的成员有些泄气,屠呦呦却站出来说:"没什么不行的,只有肯不肯坚持的问题!"经过屠呦呦的鼓舞,大家振作起来,开始埋头苦干。
  屠呦呦遍访中医典籍,收集了2000多种药方,640多种中草药,全身心带领研究组投入研究抗疟药物的工作。到了1971年,研究组筛选出的200余个提醇物样品,可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其实在研究组第一轮筛选的640多种中草药中,就有青蒿。但是青蒿对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64%,甚至有一次实验抑制率只有12%,效果实在不尽如人意。胡椒的抑制率都能达到84%,这让屠呦呦及研究组非常兴奋。但是后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胡椒只能抑制疟原虫的繁殖,不能彻底杀灭。治病需要治本,这可不是屠呦呦想要的结果。
  不得已的情况下,屠呦呦把目光移回了青蒿。功夫不负有心人,屠呦呦看到《肘后备急方》中这么一段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后茅塞顿开。
  一个人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就看他能不能及时总结。
  屠呦呦马上开始回顾之前的研究过程,想到可能是提取方法不对,高温会破坏青蒿的结构。于是,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开始寻找新的提取方法。
  屠呦呦团队采用低沸点溶剂对青蒿进行提取,可是难度非常大。190次的失败,没有止住屠呦呦前进的脚步。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1972年,低沸点实验成功,屠呦呦团队提取出了抗疟抑制率100%的青蒿提取物。
  你能想象,一个科学家为了一项研究成果,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去做实验吗?
  这种青蒿提取物在动物身上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虽然达到了100%,但是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团队面前:这种提取物作用于人的身体,是否有毒性或者副作用呢?因为疟疾病发是有季节性的,如果不赶快完成实验,就又要等一年,不知有多少人又要被疟疾夺去生命。这个时候,屠呦呦又站了出来,一如她当初来到实验室鼓舞同事一样。她主动填写了试药申请,带头试药。经过数日的临床观察后发现,这种提取物对人体并没有毒性。于是屠呦呦带领团队又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成分,1972年,试验完成,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的研制成功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1973年,屠呦呦及其团队又合成了双氢青蒿素,这也为国内外研究青蒿素衍生物打开了新局面。1984年该成果被中华医学会评为"建国35年以来20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之一。
  2011年,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个理由令屠呦呦本人感到欣慰,这正是她从医的初衷。荣获诺奖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被宣布为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得主。她是为数不多获诺奖的女性,更填补了中国本土科学家获得诺奖的空白。可是,你知道吗?已年过八十的屠呦呦早已不在乎这些名利。而在获得诺奖之后,屠呦呦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那天屠呦呦的老伴在电视上看到了宣布屠呦呦获奖的消息,屠呦呦恰好从浴室走出来,老伴告诉了她:"你获奖了。"屠呦呦却只是"哦"了一声。这是医学界的最高荣誉,屠呦呦能做到如此淡然,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屠呦呦去颁奖典礼前,几位领导干部准备为这位中国杰出的科研工作者送行。登机前,他们在贵宾室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屠呦呦的身影。事后才知道,屠呦呦走的是普通通道。她并没有把自己的地位看作比普通老百姓高多少,她始终将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中医人员,而此去瑞典的意义,更大程度上是在于让世界看到青蒿素、了解青蒿素,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挽救更多被疟疾折磨的病人。
  2015年12月7日下午,屠呦呦来到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了获奖后的演讲。她的演讲用带一点家乡口音的普通话进行,成为了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最动听的声音。她的演讲名为《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她向全世界讲述了自己和团队探索青蒿素的全过程,让所有人都对这位东方女性刮目相看。她强调道,获得诺奖这等殊荣,不是个人的荣誉,而是属于团队。
  屠呦呦演讲结束用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千古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随后,屠呦呦用行动诠释了她结束语的含义。更上一层楼
  2016年1月,屠呦呦虽已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但科研的脚步却是一点没停。刚过八十五岁的她,又开始带领团队开始了青蒿素对于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试验研究。2019年6月,即将八十九岁的她依然在带领团队奋战在医药科研一线:针对青蒿素治疗疟疾过程中的"抗药性"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另外,青蒿素对于红斑狼疮的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这就是她2015年演讲时说过的"更上一层楼",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话。这不是空谈,而是一个科研人员的承诺。
  2016年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屠呦呦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她又一次创造了历史: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女性科学家。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获奖名单公布,获奖者一共有3人,屠呦呦的名字赫然在列。
  但你知道吗,一向淡然处世的屠呦呦也有不淡定的时候。2019年时值建国七十周年,屠呦呦成为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之一。屠呦呦向来对那些自己之前获得过的国际大奖视若身外之物。可是这一次,她却不那么淡定了。她反复找人确认道:"我够格吗?组织上同意吗?"因为她知道,这是国家授予为祖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这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荣誉,更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荣誉。是国家的最高荣誉,自己的名字与那些为了保卫国家和建设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共同出现在获奖名单上时,老人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但是当反复确认后,她也是欣慰的。因为这是祖国对她的最高认可,作为一名党员、一个中国人,这是她真正重视的、值得骄傲的事情。小结
  屠呦呦的名字来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这或许也是冥冥之中上天注定了屠呦呦会从中国古代典籍中得到启发。当然最重要的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对青蒿素的执着。
  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也没有院士头衔,曾经被调侃为"三无科学家"。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三无科学家",以青蒿济世,用淡泊处世。
  如今,屠呦呦的旧居成为了"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屋内以图片、旧物等多种方式让参观的年轻人受到激励。

卫星星座竞争加剧,高分辨率近实时地面观测星座即将来临该公司声称,它的卫星每天将能够跟踪一个地点12次,分辨率足以发现一个烤面包机。上图行星实验室(PlanetLabs)将要部署的鹈鹕(Pelican)星座的单颗卫星渲染图。总部位于旧中科院院士地球还有45亿年寿命!为何留给人类的时间才1亿年?据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表示地球的寿命还有45亿年,不用担心开发会让其很快枯竭。不仅如此,地球还像个充电宝,既能作电源对外输出地热能源,也能像电池储能以备后用。地热可以用于农业从人类首次在地球用外星土壤种出植物中讨论点奇奇怪怪的事情今儿个讨论点奇奇怪怪的事情。昨天网上出了个新闻人类首次在地球上用其他星球土壤种出植物。看到之后脑海中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一艘飞船把月球上洒满了种子,过了一些时间,竟然成了地球上的原用了40多亿年,地球上的水变少了吗?科学家在一块石头上找到答案地球作为太阳系目前的BUG,身上有不少谜团,这其中最大的谜团就是液态水的来历。太阳系中有水的星球不少,不过很多都是固态水。目前人们还没有在太阳系发现另一片液态海洋,只能猜测在木卫二什么是元宇宙?元宇宙的通俗解释目前现状有两种人,一种听过元宇宙,一种没有听过,本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怎么理解宇宙,这是概念层面。二怎么抓住元宇宙,这是物质层。三怎么面对元宇宙,这是关键层面。第一部分概念层面,巨石阵在古埃及人的帮助下建造的巨型宇宙日历?研究人员推测,这座著名的纪念碑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之一,可能受到与古埃及人贸易的启发。巨石阵的确切起源尚不清楚,但人们有许多理论关键要点巨石阵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建筑奇迹(和奥秘)之利物浦大学海豹牙齿揭示北极环境变化3月9日,利物浦大学地球海洋与生态科学系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杰弗里斯(RachelJeffreys)博士等人联合发表文章指出对北极海豹牙齿的分析,揭示了北冰洋环境变化至少可追溯到19遇强烈沙尘天气!祝融号火星车进入冬眠据国家航天局最新消息,天问一号任务团队通过环绕器获取的中分辨率图像,发现祝融号火星车巡视区经历了一次明显的沙尘暴过程。科学家对2022年3月16日和4月30日的祝融号火星车巡视区1天问一号发现祝融号遇强烈沙尘天气,进入冬季休眠模式火星出现沙尘暴天气其实不罕见。因为火星的环境非常荒凉干旱,各种大大小小的沙丘随处可见,没有液态水将这些沙尘锁定。再加上火星还有一个稀薄的大气层,虽然空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左右,但是火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偏远荒凉之处,是不幸还是幸运?人类曾经骄傲地认为,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都在以地球为中心运行,但日心说的出现却给人类浇了一盆冷水,而现在的我们都知道,太阳在宇宙中的地位也并不特殊,它只是银河系这个庞大的星系中的一这周末可能降临一场罕见的流星风暴,将有成千上万的流星作者AlfredoCarpineti编译Wuguanfy图片来源NICOLEREINDLCCBY4。0几周前,有关5月底可能发生流星风暴的消息开始流传这是20年来的第一次流星风暴。
有机农业更安全健康?可惜这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对有机食品的消费者来说,现实既多于期望,也少于期望。两样都不是好事。许多人愿意为有机食品支付高额溢价有时甚至超出原价一倍,是因为他们害怕农药残留。如果这真是基于他们的理性选择,说明李小龙不可能在实战中打赢周比利,理由有七条早上有人向我提出这个问题,这里稍作解答。先说出答案。答案很直截了当,那就是李小龙不可能在实战中打赢周比利。先说两个人的具体情况。李小龙国籍美国出生1940年11月27日(1973年生物课本中出现的中国科学家中学生物教材中确实很少见到中国科学家的影子,因为他们可能没有参与细胞学说的建立没有参与DNA分子结构的建立,但他们也对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可能就有他们的周星驰电影中穿红衣的人暴死化为厉鬼,这是真的吗?香港导演刘镇伟和艺人周星驰合作,拍摄过一部灵异题材的幽默片,叫做回魂夜。该电影上映于1995年,在当时口碑不是很佳,但一些情节设定却深入人心。比如在片中,一个恶女子穿着红色的衣服站报答病瘫的养父和奶奶,稚嫩的女孩挑起生活重担薛馥华,女,苏州常熟市梅李镇珍南村村民。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小小年纪的她始终心怀感恩,不怕苦和累,细心照顾患病的养父,并几次在养父病重时送他去医院,为及时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稚嫩双鬼神莫测的奇门遁甲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可信吗?2017年12月1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了一部叫做奇门遁甲的玄幻电影,由徐克监制,袁和平执导,讲述的是江湖上精通奇门遁甲之术的神秘组织雾隐门挺身而出,与祸害人间的妖物血战到底的故事。电想要减肥成功,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吃的第一,要牢记不管用什么方法达到减肥的目的,原则上是减少人体的能量摄入。第二,很多看似不起眼的食物,比如某些零食,它们的能量很高,几乎与主食相等。所以,想减肥的人,一定不能吃零食。不没有发现超光速,是因为人类无法测量吗?光速这么快,是如何被人类测出来的?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作者北京科学中心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izMzA3NDQwMDUxMgmid2651474690(民科莫进)人类在加速进化,在人类手臂中发现进化证据来源httpswww。sohu。coma425256359355124节选上面说了,进化想要在宏观上被看到,是量变到质变,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改变一个物种!那么有没有在短时间内发生微小泄漏维修有困难?也许是缺少这样的培训在炼油石化化工行业,泄漏控制一直都是安全环保的难题,而泄漏控制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这就离不开熟练的技术型人才。汉洁提供流体密封解决方案(FSS)培训,帮助企业实现最佳实践操作。视8Mbit国产SRAM芯片EMI508NL08VM10B2IISSIIS61WV51216EEBLL是高速和低功耗8M位SRAM。它采用ISSI的高性能CMOS技术制造,并实现了ECC功能以提高可靠性。这种高度可靠的工艺与包括ECC(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