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视角研究

  摘 要: 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普遍,一直是语用学家研究的热点。但语用学的诸多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一些问题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Panther与Thornburg提出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弥补了语用学的一些不足。但要全面解释间接言语行为,还得考虑一些必要的语用参数。
  关键词: 间接言语行为 转喻理论 言语行为脚本理论 理想化认知模式
  1.引言
  间接言语行为究竟是如何传达说话者的意思的?受话者又是如何理解说话者的施为意图的?不同学派的语言学家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解释。随着Grice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的提出,语用学家们普遍认为:要成功完成间接言语行为的交际,听话者对说话者的言语就要做出一定的推测(inferencing)。Searl(19
  7
  5)更是认为听话者需要10个步骤的推理才能完全理解说话者的施为用意。语用学家的推理理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不能解释为什么听话者能够闪电般地理解说话者的真实用意。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理论对此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转喻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诸如请求、建议、承诺等间接言语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以言行事时经常会用言语行为中的某一属性来实现整个言语行为。Panther与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speech act scenario)的提出进一步证实了运用转喻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解释的合理性,同时也为推理理论提供了认知理据。   2.间接言语行为的提出 根据Searl的解释,间接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规约化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化间接言语行为。前者是指言语具有某些句法特征,含有言外之力显示项,听话人根据语句的字面之力,按照长期使用的规约习惯即可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如:Can/Will you open the window?在大多数语境下并非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或是否愿意打开窗户,而是通过询问听话者的能力或意愿来间接实施指令行为。当然,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有时会受到语境的制约。如同样一句话"Can you play basketball?"在不同的地方使用说话者施为意图可能就不同:如果说话者是一个人在篮球馆里打篮球,可能就是想让听话者加入打篮球的队伍中,而如果在火车上聊起,就应该是询问听话者是否会打篮球。非规约化间接言语行为则不具备明显的句法特征,此时听话人必须联系具体语境、根据双方共有的知识和会话原则才能推断出说话人的施为用意。如:说话者在某些语境下可以用:"It’s hot here."来间接表达请求或命令听话者打开窗户。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理论,主要是Panther与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对规约化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化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   3.转喻的内涵 与隐喻不同,转喻是基于邻近性(contiguity/proximity)的一种认知方式。它的主要功能是指称(referential function),用一事物来指代(stand for)另一邻近的事物。如用部分代整体、生产者代产品、被使用的物体代使用者、控制者代被控制物、机构代负责人、地点代机构、地点代事件等(Lakoff & Johnson,19   80)①。   4.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转喻   4.1转喻的认知理论基础。   4.1.1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简称ICM)。   转喻概念的形成与我们固有的理想化认知模型是密不可分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由Lakoff首先提出,它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所谓ICM,就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说话人对某领域中的经验和知识所作出的抽象的、较为完整的、理想化的理解,这是建立在许多认知模型(CM)之上的一种复杂的、整合的完形结构,是一种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认知模型(王寅,200   5)。按照Lakoff的论述,认知模式是在人与外部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是对我们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表征的一种特定方式。它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处于一定社会和文化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是理念中的(idealized)认知模式。这种理念化的认知模式由许多认知模式集合在一起,因此又称集束模式(cluster models),它有时比单独的一个认知模式更为基础(Lakoff,19   8
  7)。比如对于"骑自行车去学校"这个事件,处于一定社会文化中的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在头脑中激活一个相应的ICM,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拥有或可以得到自行车;骑上自行车;向学校行驶;停放自行车;到达目的地。对于询问如何到学校的回答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凸显这个ICM中任何一个部分来代替ICM整体,这就是转喻,此种言语行为就属于间接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脚本理论由Panther与Thornburg提出,他们同意Lakoff,Fillmore等人的观点,也认为我们做某件事时是在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或框架中进行,他们称之为脚本(scenario)。他们同时还认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一样,也存在一个脚本,脚本由一系列的部分(parts)组成,各个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通过转喻链(metonymic link)连接。脚本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激活整个脚本,这就是转喻。这为解释间接言语行为提供了很好的认知理据。   国内程琪龙教授也持同样的观点。他从神经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事件的概念框架认为:说、做、想同一件事情,大脑中应该具有相同的事件框架。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达只是因为激活的概念成分不同,激活的成分是显性表达的成分,其它没有凸显(profile)的成分则在同一个事件框架中处于半激活状态(程琪龙,200   6)。   4.2间接言语行为的脚本分析。   Panther与Thornburg认为,言语行为的脚本至少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a.前段(Before):指行为的准备阶段,它是行为开始前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b.核心、结果段(Core and Its Result):表明行为特点与成功完成行为的即时结果。   c.后段(After):指行为所带来的预期后果。   以表示请求的间接言语行为"Will you open the window?"为例,其脚本简单表示为②:   不仅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可以用言语行为脚本图式来表示,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也同样可以作出类似的表示。例如:It’s hot here.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是想让听话者打开窗户,但他的言语中不具备类似规约化间接言语行为的句法特征(Would you open the window?),因此是非规约化间接言语行为。这个请求有以下的言语背景(background):说话者断言这里很热;"热"不受说话者欢迎;说话者希望听话者做些什么使这里变凉快一些,而听话者也有能力使这里变凉快。因此,说话者要求听话者"Open the window",从而使这里变凉快一些。可用图式表示如下:   Panther与Thornburg认为,对脚本中的成分来说:离脚本中心(CORE)越近,认知距离越近,转喻能力越强;话语中被激活的言语行为脚本成分越多,从部分到整体的推导就越容易。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非规约性请求中激活的脚本成分比规约性请求中激活的脚本成分离中心要远,因此,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比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能力要弱,从而显得更加间接。又如顾客在商店里对店主说:"Do you have cups?"激活的脚本成分就没有"Can you give the cup to me?"多,因此前者没有后者的转喻能力强。从店主的一般回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者转喻能力的差异。对于前者店主一般会回答"Yes/No."而对于后者店主则一般会付诸行动——将杯子拿给顾客,而不仅仅简单地回答:"Yes/No."   5.间接言语行为中转喻的类型   根据Panther与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转喻主要是指利用脚本内某一成分段来指代整个言语行为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5.1用前段代整体。   如:He waved down a taxi and wen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他叫了一辆出租车去火车站去了。   "搭乘出租车"事件具有复杂的脚本:拥有交通工具 登上交通工具 乘坐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 交通工具停止行驶,乘坐者从车中出来 到达目的地。此处用前段"叫了一辆出租车"来代指整个乘出租车的过程。   5.2用核心段/结果段代整体。   如:You are not a little child!You must help your mother to do the housework.   你不是个孩子了,应该帮助妈妈做家务。   此处用核心段——听话者有义务做某事来指代做家务整个事件。   5.3用后段代整体。   如:敬爱的周总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闭上了眼睛"表示"逝世"的意思,此处用脚本中的后段来指代整个逝世事件。   6.结语   Panther与Thornburg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间接言语行为作出了一个很好的阐释,克服了传统的语用学对间接言语行为解释的不足,但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话语的推导不仅仅依赖于话语与大脑中概念内容的连接程度,还应该考虑其它语用因素,如交际双方的权势地位关系、礼貌程度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解释间接言语行为的生成和理解。   注释:   ①本文中所指的转喻不仅仅限于词句的转喻,还包括概念转喻.   ②S:说话者;H:听话者;A:做某事.   参考文献: [2]Lakoff.George.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Panther,Klaus-Uwe & Thornburg Linda.A cognitive approach to inferencing in conversat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8.   [5]Panther,K-U & Thornburg,L.On the nature of conceptual metonymy[A].In Panther,K-U & Thornburg,L.(eds.)Metonymy and Pragmatic Inferencing[C].Amsterdam/Philad-   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3.   [6]Searl,J.Indirect Speech Acts[A].In Cole,P.& Morgan,J.(eds.)Syntax and Semantics,Speech Acts[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7]Searl,J.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8]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9]程琪龙.概念框架和认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1]李勇忠.间接言语行为中的借代[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浅谈对初中寄宿制体育特长生的管理浅谈对初中寄宿制体育特长生的管理一研究的相关背景2015年,我校成为第一批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为了更好的办好足球特色校,学校在各个方面都给予的很大的投入,去年也首次招收小升初足球特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对于现代教学楼来说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和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因其表现能力丰富,操作简单而深受我国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方向研究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需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养成体育运动习惯,培养个人的实践能力与个性品格,促进学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教育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人文思想影响下对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分析体育舞蹈属于国际性的社交活动,自进入中国以来便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与喜爱,是目前极其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并且目前很多学校也已经开展了体育舞蹈教学课程。目前,在新课程的影响下,进行体育试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探析试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探析当前,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成都不断的提升,在2005年的时候,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从整体上为职业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并且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论。要实现学生素养的整体提高就必须要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民间连脚板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民间连脚板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理念向我们走来,它朝气蓬勃,向我们展示了体育课程的一个新天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课程改革得到了极大的重李建明恩施书记升任体育总局纪检组长中央机构纪检组长调整再增一例。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恩施州)党委书记李建明升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组长,并跻身副部级。近日,国家体育总局网站总局领导一栏更新显示,李建明任总局纪新课改下的山区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初探新课程改革中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有了新的变化,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改变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元化等,山区高中受限于地理位置,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契合成都往往较弱。山区高中必须加强新课程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对体育舞蹈创编的影响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对当前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意义。当前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革命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体育行业无论是从赛事制定上,还是比赛规模上均实现了不断的突破。
浅谈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对材料科学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关系了解的日益深入,人们将可以从理论上预言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材料体系,有关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材料力学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今后从事专业知识的工作有极大的作用。材料力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始终是高等院校所重视的,长期以来同行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及改革,效果显著关于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是从事材料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也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对后续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涵简谈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与先导。材料的品种产量和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无机材料因其原料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过程能耗低,产品应用范围广而成为材料领简谈太阳电池材料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5年江西省确定10所本科高校为首批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新余学院(以下简称该校)是其中之一。该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十分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突出课程内容简谈无机材料制备技术课程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无机材料制备技术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中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玻璃水泥陶瓷等一些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与一些新型的非金属材料,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简谈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材料化学等专业的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给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和工简析二氧化钛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纳米级二氧化钛是当前纳米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由于其微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加上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大,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常规材料的新奇特性。在环境治理光解简析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程建设作为材料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材料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常用材料现代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材料科学研究领域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材料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尤其经掺杂后形成的晶体缺陷结构和性能,被应用或可被应用在固体燃料电池固体电解质传感器高温加热固体电阻器及替代贵金属的氧化还原催化剂等诸多领域,成氮化物衬底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宽带隙的GaN基半导体在短波长发光二极管激光器和紫外探测器,以及高温微器件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环保,其还是很适合于环保的体系。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分类所示的若干主要阶段,其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