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1)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从20世纪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从20世纪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現代化历程在西北演进的角度,力图阐明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内核。揭示前后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必然联系。
  比较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异同,从而得出三点结论: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的核心是推进西北地区的经济现代化;从西北开发到西部大开发是20世纪中国发展的必然;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世纪西北开发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关键词  20世纪  西北  开发思想  比较     20世纪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进现代化,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复兴的世纪。
  在复杂多变、天翻地覆的百年进程中,从晚清政府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中央政府和西北地方政府、各种研究团体和各界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西北开发思想,进行了各有侧重的开发实践。
  在20世纪进入尾声的时刻,国家又奏响了西部大开发的嘹亮乐章。    本文论及的西北开发思想具体指有关西北开发的代表性理论、政府的开发决策思想。
  西北地区闪现近代工业文明的曙光始于19世纪晚期左宗棠经营西北,到了20世纪,西北先后掀起了五次开发热潮:清末"新政"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一五"计划时期、"三线"建设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同时较为典型的西北开发思想还有孙中山的西北开发思想。
  本文的研究就围绕着以上六个方面展开。力图阐明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内核,揭示前后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必然联系,比较各时期西北开发思想的异同,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志在为边远地区开发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的综合比较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①以下综合比较,主要是看后者比前者提出了哪些新的思想,后者的思想是否比前者更卓越,是否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和西北区情等方面。
  19世纪中期以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左宗棠等纷纷阐发西北开发构想,但真正集构想和实践于一身的为左宗棠.因为左宗棠接任陕甘总督,用兵西北,进而规复新疆,历时14年,对西北各方面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有时间也有权威推行他的西北开发思想。左宗棠和林则徐都主张在西北地区兴屯垦荒,发展农业,其目的是为了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但左宗棠还主张引进外国先进机器和技术,开发西北资源,这样的思想已超出了林则徐。自此,西北开发被"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推动因素,从而使之具有清代前期那种完全封建生产力范畴内开发活动所不具备的新特点。
  "②    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全面的社会危机和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遭遇了"庚子之变.的最高统治者感受到切肤之痛,处于穷途末路、风雨飘摇的清政府被迫开始推行"新政"以图自救。从历时更长范围更广的角度来说,"新政"时期经济政策的内容实际上是对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以来实施的经济政策的扩展.西北地方官员也对开发西北有了新的认识,他们主张派遣留学生、培养技术人才,引进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利用西北地方资源,以民用工业为主,把工矿业作为开发重点。
  同时主张进行交通、电讯等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商品经济。所以,20世纪初的西北开发思想与19世纪晚期左宗棠等人的开发思想相比又前进了一步。
  但鉴于当时交通、通讯条件的限制。以及考察区域和考察对象的片面性,以及他们本身思想认识的局限,20世纪初的西北开发缺乏整体规划目标,西北开发.各自为政",更谈不到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进行合理的地区生产力布局。
  加之开发后续资金严重不足,封建官僚意识左右生产经营,无法解决先进的生产设备同封建式管理之间的矛盾,故而许多工厂和企业开办时间不长都相继倒闭,西北开发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低。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发展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左宗棠、彭英甲等人关于西北开发的思想。
  在深刻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把开发西北的构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开发理念上,不再局限在传统农业文明的范畴,而是以资本主义理念,进行通盘筹划。
  提出中国实业的开发,应由个人企业与国家经营两方面同时进行,个人所经营的实业,国家奖励,法律保护;个人不能从事的实业,由国家出面经营。这一点已超出近代以来西北工矿企业绝大多数由官方提倡开办的现实。
  在开发的着眼点上,不是侧重于军事,而是着眼于经济。目的在于改变西北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而增强国力,抵御外来侵略;在开发模式上,不再是古代的驻军屯田,而以修建铁路发展交通为先导,开办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为支柱,使西北与全国其他地区一道发展。
  孙中山勾画的开发西北的蓝图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但由于1920年代中国军阀混战、政局动荡,国力薄弱,列强压迫,缺乏实现这一宏大计划的阶级基础和现实的物质条件,也不具备大规模开发和建设的政治前提。    1930—194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决策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一是在政府和民间人士大规模考察、调查、演讲基础上形成舆论共识;二是专门机构和委员提案,国民党会议上通过,形成决议案;三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和地方政府的配合下推进开发事业。
  同时也有弊端。南京国民政府从国防和军事需要出发开发西北,多进行的是服务于战争的应急建设,对西北开发缺乏长远考虑。
  从开发方式讲,是单纯的"注入式",没有综合布局,忽视西北各地区间经济联系,结果不能根本改变西北经济落后的状况。从开发产业和项目上来说,为了抗战需要,开发重点往往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项目。
  从区域分布来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人将陕西作为抗日根据地的呼声甚高.国民政府对陕西省建设极为重视,开发成绩也最大.其次是甘肃省,新疆、青海、宁夏开发力度都很小。
  从1930 1940年代西北地区的政治环境来看,西北军阀的决策思想与中央相左。当南京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行为与西北地方军阀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会导致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落实不到实处,资金流失严重的情况发生。
  1950年代初,改变不平衡的工业布局成为国家领导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我国产业布局的思想来自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布局理论",该理论的核心之一就是"均衡布局论"。
  恩格斯在论述社会主义生产时曾说过,大工业在全国尽可能平衡地分布是消灭城市和乡村分离的条件.列宁也说过。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均衡布局理论又与我国传统的平均思想相关.极易为多数人所接受,因此成为指导我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理论。从1950年代初到1970年代末,我国宏观区域政策基本奉行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均衡发展战略,即以内地为投资和建设的重点,以缩小沿海与内地间的差距,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均衡布局为基本目标,追求地方经济同步发展和自成体系。
  1950年代西北开发决策思想的特点是:初步建立以铁路、公路为重点的交通运输网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促进西北能源、原材料工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育。"三线"建设在指导思想上是想赶在战争爆发以前把"三线"大后方建设起来,西北开发在企业布点上过分强调战略防御,基本上都是军事化管理.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产品经济,存在着不计成本,不求利润等诸多问题。
  规模安排大,建设速度要求过快。同时这次西北开发仍然依靠计划体制下的转移投资方式,没有解决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
  但"三线"建设总体上对西北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促进,建成的大量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成为维系西北经济运行的重要依托,成为当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战略开始双重转轨。
  理论界在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对那种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绝对平衡观进行了反思,重新探讨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把效率原则和效益目标放在优先的地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非均衡发展理念,绝对平衡观也被相对平衡观所取代。与此同时,国际上盛行的梯度推移理论被引入我国生产力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并形成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梯度推移战略是一种以.效率优先"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在理论上有两大突破:其一,它打破了片面强调"均衡布局"的传统布局模式,认可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强调遵从由不均衡到均衡的客观发展规律。其二,它强调集中资金和资源实行重点发展,从而使产业间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相联系,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相结合,经济发展与区域政策相适应。
  梯度推移论较好地反映了当时我国特定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的制订。"六五"(1981—1985年)计划以来,国家对经济布局和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由均衡发展战略转向非均衡发展战略。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并实施重点开发东部沿海地区的战略。
  而1980年代的西北地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目标,主要作为全国能源工业基地进行建设。1982年8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兼计委主任邹家华在西北地区经济规划会议上的讲话曾经概括了西北地区的发展思路,要点有扩大市场、建设交通、开发能源等。
  ③从1982年起,胡耀邦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西北实地考察,规划西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1983年5月,胡耀邦同志在新疆一些地方考察后,指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势必要转移到大西北来。
  这不是我个人的看法,而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共同看法"。④1983年9月,胡耀邦同志在考察青海时指出,西北地区的突出问题是干旱,要治理干旱就要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业。
  其实就是要把发展西北经济与保护生态结合起来。整个1980年代,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借鉴各国开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家的政策目标由追求区域平衡转向效率为主兼顾公平的非均衡发展;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由内地向沿海转移;投资体制由单一指令计划下的国家预算投资转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注重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同时,市场调节的功能日趋增强。    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强调经济效率和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实践中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积累能力,比分散投入平衡增长要大得多,从而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在短短的20年里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20世纪末,东西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又促使人们思考区域均衡发展的问题。学者陈栋生认为:为了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防止区际差距扩大到引起社会震荡的程度,往往需要从逆向.按"补偿原则",实施区域政策,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缓解追求效率过程中同时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发挥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机制作用。
  他提出了东中西部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思路。’学者盖文启认为:"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必须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基础上进行。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应是一种适度倾斜的不均衡发展战略,是一种区域之间协调与互补的、符合社会综合利益原则的经济发展战略。"⑥学者们的思考与国家领导人的决策不谋而合,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1990年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西北地区进一步加强了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大了向西开放的力度。"八五"计划和"1991--2000年十年规划"提出:"正确处理发挥地区优势与全国统筹规划、沿海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较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促进地区经济朝着合理分工、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在1996年3月17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加快中西部发展已经作为一条重要方针提了出来,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共十五大也突出地强调了加快中西部发展的问题。
  二、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研究的结论     通过对20世纪西北开发思想形成背景的比较和主要内容的分类纵向比较、综合比较,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一)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的核心是推进西北地区的经济现代化    现代化研究是国际学术界近30年来逐渐衍生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以现代化为主题研究中国19世纪、20世纪的历史大约是近20年的事。
  目前学术界对现代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许多分歧,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现代工业文明逐渐兴起、扩展并取代传统农业文明的聚变过程。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工业化是由落后的工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也是现代机器大工业的成果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应用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
  工业化不仅意味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增长,而且意味着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领域里都应用了工业化的成就,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整个国民经济建立在现代工业增长的基础之上。以该标准衡量西北开发史,西北地区现代化水平较低。
  清末十年,全国纷纷举办实业。西北地方督抚大员主张派遣留学生,培养技术人才,引进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利用西北地方资源,发展民用工业,把工矿业作为开发重点。
  同时主张进行交通、电讯等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孙中山在(实业计划)里提出,以修建铁路发展交通为先导,开办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为支柱,使西北与全国其他地区一道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西北开发决策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于开发矿产资源,为备战服务。1950年代西北开发决策思想是,初步建立以铁路、公路为重点的交通运输网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以兰州、西安等城市为依托的新工业基地,促进西北能源、原材料工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发育。
  1980年代的西北地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目标,主要作为全国能源工业基地进行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其核心就是实现西部地区的工业化。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前50年的开发思想体现出浓郁的资本主义指向,后50年的开发思想表明了强烈的社会主义目标,但其核心是推进西北地区的经济现代化。
  (二)从西北开发到西部大开发是20世纪中国发展的必然    20世纪前半期的西北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开发所达到的经济水平较低。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缺乏整体长远规划,开发活动比较被动,应急性突出,因战争进程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开发进程时断时续。
  第二,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和领土沦丧,财力窘困。20世纪后半期的西北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1980年代以来国家将发展重心移向东部,纵向比较,。
  西北在各方面成就斐然;横向比较,与东部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表1可看出,十年时间里,西北地区工农总产值在全国所占份额呈递减趋势。
  1989年时,西北地区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到华东地区的1/8,约占到全国的1/20。 从表2可以看出,西北地区工业产值在1952年、1978年、1988年、1995年、1998年分别占全国的2.62%、5.59%、4.23%、3.23%、2.93%。
  这说明,从"一五"计划到"三线"建设时期,西北五省区工业产值所占全国份额趋于上升。而从改革开放以来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前,西北五省工业产值所占全国份额趋于下降。
  从表3可看出西部的贫困。从整个西部的情况可看出西北也大致如此,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
  这种差距的存在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出台的重要因素。因此,从1980年代的西北开发到1990年代末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转变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非常适合时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正如江泽民在2000年6月西安召开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上指出:"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的发展,对于推进全国白年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是关系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是20世纪西北开发思想的总结和升华    20世纪前5O年的西北开发思想与国防军事需要如影随形,以解决财政困难,满足国防军事需要为普遍目的,以修筑铁路、公路为先导,兴办近代机器大工业,开发工矿业为重点。除孙中山西北开发的战略构想之外,其他西北开发决策思想应急性强,缺乏整体规划,更谈不到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
  从根本上讲,这一时期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加之长年的内战。频繁的自然灾害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财政异常困难,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所以西北开发的客观效果距主观意愿相差甚远。
  这说明,良好的外部周边环境和安定的国内政治局面,是开发西北的基本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实施均衡发展战略,注重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可以说,从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心基本上都在中西部地区。
  19s0年代以来,在梯度推移理论主导下,我国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国家政策和资金向东部倾斜,东部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
  20世纪末,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    美国经济学家迈达尔对地区差距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累积因果理论。
  "根据这种理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三种效应在同时起作用。这就是极化效应、扩展效应与回程效应,它们共同制约着地区生产分布的集中与分散。
  极化效应作用的结果会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地区集中,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这三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会不断扩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别。
  因为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极化效应,而回程效应在这方面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⑾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经济发展现实,完全符合这一特征: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没有缩小的迹象。
  反而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迈达尔也认为,在市场力的作用下,根本不存在可以自动缩小地区差别的机制,要缩小地区差别的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加强国家干预。
  自19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东西差距扩大问题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基本达成了共识,对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从多数学者的观点来看,他们对1980年代以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给予了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采取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借以阻止差距的扩大也是必要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现了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摒弃了.抽肥补瘦"的地区平均主义思路。
  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看,凡是幅员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历程中,都不可避免地经历由地区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协调发展的过程。因此,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质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出台.与1990年代以前的西北开发思想相比较,开发目标极为明确,开发政策得当有力,开发领导小组很有权威,开发先行部门和重点产业符合区情,开发资金融集渠道通畅,开发技术和人才有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问题置于优先地位。因此,西部开发战略思想是以往开发决策思想的扬弃,充满了新的时代理念,是20世纪西北开发思想的总结和升华。
  --------------------------- 注释: ①  列宁:《评经济浪漫主义》,《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杜.1987年版.第150页。②  马汝珩、成崇德:《清代边疆开发》(上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页。
  ③  邹东涛:《中国西部大开发全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387--391页。④   甘肃省委办公厅:《西北地区开发资料选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页。
  ⑤  陈栋生:《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起点》,经济管理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170页.⑥  盖文启:《谈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演变》,山东师范大学报,1999年第2期.⑦  徐炳文:《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概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⑧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0)》,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⑨  周兴维:《战略重心的西移》,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1O页。⑩  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一06一19.⑾ 周起业:《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3n页。

氛围遐想比照印证的分析近来,笔者听了50节语文课,非常遗憾,这些语文课上学生昏昏欲睡,读书的情境与滋味完全感受不到。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使命是让学生回到想读的初始追求上,热爱读书。我想,什么时候学生们能像饥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努力上好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习主体的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智力和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一提高认识,规范活动课程设置如何认识活动课程,直接影响电子文件带来的挑战与对策试谈电子文档的规范化管理摘要1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电子文件的内容不仅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对电子文档管理的管理理论体系人员素质和管理技术等层面带来诸多挑战。2解决存在问题的思谈班级管理原则在学校管理中,班级管理是一个重要方面。班级管理包括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还包括学生参与管理。其中,主要是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班级管理原则对于建立和发展班级集体,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创造性个性所谓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是指具有创造的意向创造的情感创造的意志和创造的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它包括自信勇敢独立性强有恒心一丝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奠基作用催化作用修正作用完善作用。二教师中国,谁来改革教育?中国教育先后喊出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这听起来振奋人心,给人希望。中国教育终于肯直面自己的问题,并开始试着去改革它了。然而这一场由上而下的改革谁在施行呢?高考制度的改革无疑是教育改革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七十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而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却较晚。我国传统的应该教育,不仅使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主要的是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特色学校再认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关于特色的理论研究和学校实践渐成热点。但理论研究的众说纷纭和学校实践的五花八门,一直困扰着教育界许多人士。因此,当前再对关于体育权利的基本问题论文关键词体育权利体育法体育教育权体育运动权论文摘要明晰体育权利的性质内涵和属性是体育立法执法和司法及体育法学研究与交流的前提与基础。研究认为国际体育文件是体育权利的渊源体育权利本
运用德育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论文1深入挖掘教材,以利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在哲学与人生课教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养成哲学的思维方式,用哲学辩证的看待人生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我们教师在备课之前就应该对教材宽容的议论文750字宽容的议论文一法国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不就说明了两个字宽容吗?宽容是种美德,是人自身的一种修养,中国人网络技术下声乐教学研究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前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逐步迈入现代化,主要标志就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声乐教学也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中受益无穷。该科技的应用在声乐教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论文一提问的功能1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预测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分析学生的问题,准确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2表达对学生的关CAD教学环境工程论文怎么写CAD教学环境工程论文1合理安排内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针对环境工程方向的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合理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污水处理厂,对单体设备如泵房建筑格栅沉降池絮凝曝气池厌氧处理池污泥干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力论文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在教学中要如何来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综合能力呢?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各有各的见解,我汲取众人之观点,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己对此问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论文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自2006年,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浅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论文范本一概念界定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制度。迄今为止,关于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高中生正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较之初中生,在思考方式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这正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地理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自不同石斛药理作用的研究论文第1篇不同石斛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中药石斛为兰科植物石斛属Dendrobium多种药用植物的总称,以新鲜或干燥茎入药,为常用贵重药材。石斛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和生物碱,其他成分还有菲蓝莓品种为主题的论文摘要为了选择严格的具有越冬能力的一年生抗寒蓝莓品种,促进选育优质品种,研究已进行到在人工降温的过程中对七种不同的蓝莓品种进行实地越冬能力的观察和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测定。根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