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试析提顿词嘛与句末虚词嘛语法分工与语用整合

  "
  论文关键词 停顿 情态
  论文提要 本文着眼于分析"嘛"的语法语义功能。通过"嘛"出现的语境及共现标记的分析,我们认为"嘛"在语义层面表示其前的语法单位的消息是显而易见的;句法层面,如果满足其语义前提,可以伴随停顿而出现。
  1 引言
  情态虚词"嘛"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停顿,一种是情态。究竟什么情态呢,众说纷纭。徐烈炯、刘丹青(19
  9
  8)将"停顿"称为"提顿",所以有"提顿词"之称,例如:   (2)A:有好多人乘法表背了很久。   B:是,现在美国学生,那,那,有的六年级小学毕业了还不会背嘛。   A:他因为,他好像从来不需要背的。   B:不需要嘛。这是我们的,这个,这个,教育方法嘛。不需要。(屈、潘,2006:1   3
  4)另外还有下面   (3)这样的用法:   (3)这药嘛,有效多吃,没效少吃,有效没效您都别来了。再来二趟,可就当面儿抽我嘴巴了。(屈,2003:12,转引自张、方,19   9
  6)   "这个药嘛"的"嘛",除了上面所说的以外,还有一个表承前的意思,一定前面提到过这个药,才能这样子说。所以这里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最近徐晶凝(2007:1   8
  5)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分类,是在语用上面的分类,她分成陈述句的句末、陈述句的话题停顿处跟祈使句,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说话人暗示听说人的回应等等。请各位看一看。   有这样子各种不同的说法。那么用"提顿"跟"句末"这两个句法位置来划分"嘛"的用法,固然是条例分明,井然有序。但是并不切合实际。不合实际,为什么呢?因为我这里找了一点语料,第一手的语料,发现这两个位置很不容易分清楚。   比如说例句   (4):   (4)我在美国的话,因为才刚来嘛,然后,因为每个学期只能选九个学分的课,比较喜欢的话,一般我选的课都是我喜欢的课,所以说选课的老师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老师。特别喜欢的老师,我觉得   这[样]的老师都比较nice,特别喜欢的,就是交流最多的,是吧?这个到底算是句末还是怎么样?固然是小句的句末,但是,后面还有接下去的,跟句中停顿没有什么分别。那么应该怎么处理呢?这就是前面用句法位置来划分"嘛"的用法的一个难处。   除此而外,"嘛"还有话语接续的功能。各位看下例中的最后一行:   (5)"国内看,电影我喜欢,一种,有种是搞笑的,就是比较幽默的,周星驰的片子啊,还有一种就是比如说是那种,想想看,还有一种喜欢那种艺术题材的,对,有时候那种就是比较经典的欧美片吧,喜欢看。"   "电视就看得多了。那个一般,在学校里面,空余时间比较多嘛,然后经常下载连续剧下来。"这个"嘛"停顿了,后面用"然后"来接下去。可见"嘛"跟"然后"这两个有互动的关系。那么这个互动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呢,也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所以我的假设是这样子:在语义层面表示其前语法单位的消息是显而易见的。句法层面,如果满足其语义前提,可以随伴停顿而出现。   前面我们说过,有"承前"、"话题"、"后景"、"根据情理作出的断言"、"暗示听话人应当认同"等等,这些都是由语境中其他成分的共现而衍生出来的。这是一个假设。下面我们用语料来讨论这个假设。   2 语料   我的语料是十位留美中国研究生的对话录音,都是从大陆过去的。共计有150分钟。其中"嘛"共出现55次,但是真正出现在名词组之后,作为停顿词用的仅有3例,55个中间有3个。另外还有三个,没有办法确认算是名词组后面还是怎么样。可见在一般对话之中,名词组后面出现的"嘛"是很少很少的。那么其他49例呢,出现在小句末尾。但是,严格意义来说,也并不都是真正的句末。后面往往跟有标示接续的话语标记。一共有这样三个话语标记:"然后"、"就是"在其前、"就(是)"在其后。这两个"就是"有不一样的功能。   嘛,…然后…: 21例   嘛,…就(是)…: 11例   就是…嘛,…: 3例   这三个情况,用下面的   (7)-   (9)举例。现在我们先不必多花时间说明。   (7)他当时可能生活压力比较大嘛,然后可能情绪上也比较就是说可能有瓶颈,然后就两个人吵起来了,半夜吵起来了。   (8)现在电视对我影响也不是很大,我已经很少看,现在很少‘非常少,不过有个电视机的话会看得多一点,但没有嘛。就不会想看。   (9)相对来说,我喜欢一个男的中国老师吧,这三个老师来说,就是我不是有两个中国老师嘛,现在,有一个教我网络的那个老师吧,相对来说喜欢那个。但是那个老师有的时候讲题,讲课容易跑题,我是觉得。   (10)忙啥?不是教课嘛,教课就觉得,就在ELI上课教那个intemational student,就是国际学生那种英语嘛,然后就觉得挺耗时间,挺耗精力的,每天虽然我只上一次课,但是每次课之前怎么也得有两个小时来准备,所以,而且两个小时准备吧,之后你还得评卷子,就就觉得每天我都给他们考单词,改作业,做各种各样小测之类的,反正就觉得挺忙得呗,然后自己还上一门课,就觉得挺累,再跟他还   瞎折腾折腾,两个人两个人嘛,时间总是要那个互相迁就一下是不是,就这样。另外有一个,例   (10),这个例子比较好,因为这个例子,是把所有的这些可能的互动的情形都已经表达出来了。第一个"嘛"后面跟好几个"就",然后第二个"嘛"前面跟一个"就是",后面跟一个"然后",第三个"嘛"前面是真正的名词组,"两个人两个人"。   我们现在看看"嘛"跟"然后"同现的时候。当然它们同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先看一看"然后"究竟是表示什么意义的。   3 讨论   我们先看"然后"的意义。   3.1 嘛。…然后…   马真(2007:167 1   6
  8)在她的书里说,"然后"表示某行为动作或情况后于某一行为动作和情况完成或发生。侯学超在他的《虚词词典》(1998:480-   1)里面这样说:语义上表示接着前一行为动作后发生或出现以外,语法上连接短语、分句、句子等等。所以它在语法上也发生作用。另外还有王萸芳(19   9
  5),这是一个台湾的学者,她说"然后"还可以表示话语时间中的顺序,也可以表达说话者希望继续说下去的意愿。那所谓"话语时间顺序"呢,就是指与话语同时发生的思想、意念、活动等顺序。也就是说,说话的人在叙述或者描述一件事情、情景的时候,他自己把他的思想、意念、活动投射进去、插进去。那么王萸芳的这种说法,是我们现在要特别关注的。   现在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各位看看"然后",这个是很显然的,因为有"拿到"跟后面的"了",很显然的是,可以确实表进行完成或者发生事件的先后次序的。其他几个,也许"然后"也可以表示时间上的排序以外,其他几个,都没有办法作排序用,没有办法作为时间上的排序。如果是这样子,有两个可能的用法,一个就是说话者希望继续说下去,另外一个,就是在语法上,话语时间的顺序。 "   那么两个中间究竟哪一个"然后"是表示哪一个呢?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地看,我们就看这个"然后",第6个"然后",它后面还有"后来","后来"是表示排序的,所以它就减弱为"然后"可能是排序的用法。那么,前面还有个"嘛",这个"嘛"因为表示停顿,停顿了以后,说话的人要表示继续说下去,他恐怕对方会插进来,所以他就说"然后",来表示自己要继续说下去。所以这个"嘛"跟"然后"在一起,再加上后面的"后来",可以很显然地证明这个"然后",是表示说话者希望继续说下去的。   那么这个跟"嘛"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然后"前面有一个标示"停顿"的"嘛",后面有一个标示"时间顺序"的"后来"。"后来"减少了"然后"标示"说明说话上的先后顺序"的可能,而其前"嘛"的停顿却提供说话者表达"希望继续说下去"的机会。因此这里的"然后"和"嘛"前后呼应,互相配合,确定了这两者的话语功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其一,则另一的功能就不够明确了。这两个互相彰显对方功能。   我们上面的例子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说明,"嘛"的某些意义及功能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并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如果有了与之配合的语境,则此等功能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彰显。   我们现在再看下面这一个例子。   (1   2)因为才刚来嘛,然后,因为每个学期只能选九个学分的课,比较喜欢的话,一般我选的课都是我喜欢的课,所以说选课的老师都是我比较喜欢的老师。特别喜欢的老师,我觉得这[样]的老师都比较nice,特别喜欢的,就是交流最多的,是吧?   这个例子,"嘛"的"显而易见"功能是把"因为才刚来"标示为已知消息。各位记得我这个语料的来源是有十位中国留美同学在谈话。他们大家都知道对方是什么时候到美国来的,所以"因为才刚来"在他们之间是一个可能的旧消息、已知消息。说话的人把"嘛"放上去把它标记为已知消息。但是,已知消息没有办法独立成句。这是一个句法与语用上的问题。"因为才刚来"是一个句子,各位都知道一个句子要成句,一定要有已知跟新的消息。所以这个地方不行。可是说话人停顿了,后面又阻断了,所以说话的人就用"然后"来标示该语句的接续,这样一来就使得这段形成了类似于"话题‘嘛’+‘然后’述题"的形式。这也就是"嘛"的话题功能的由来,也许是它在跟"然后"配合以后才特别彰显的。   3.2 嘛。…就(是)…   (1   3)肯定是有的,我想想,以前在学校的时候那个,就是有时候老师批评我了,那个时候比较小嘛,就时老师的评价比较比较在乎,会有点比较失望啊,或者老师委屈我了冤枉我了,我会感到比较委屈啊,这种……   (1   4)忙啥?不是教课嘛,教课就觉得,就在上课教那个international student,就是国际学生那种英语嘛,然后就觉得挺耗时间,挺耗精力的,每天虽然我只上一次课,但是每次课之前怎么也得有两个小时来准备   看例   (1   3)"就"将"那个时候比较小"和"对老师的评价比较比较在乎"紧紧连接在一起。"就、就、就是"将"教课、觉得、在ELI上课教那个international student"和"国际学生那种英语"这一连串的语法单位连在一起,便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三个"就",尤其是没有了"就,、就是",这一串语法单位虽然放在一起,就有支离破散的感觉。"就"亦然。这里一连有好几个"就",这些"就"把这一连好多个名词组联系起来。所以我们的解释是:在结构形式"X嘛,就Y"中,X、Y是两个语法单位,呈并立结构,停顿词"嘛"将x转化为话题,副词"就"将Y连接到其前的话题,使Y成为X的述题。所以"嘛"和"就"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3.3 就是…嘛   先看几个例子:   (1   5)相对来说,我喜欢一个男的中国老师吧,这三个老师来说,就是-我不是有两个中国老师嘛。现在,有一个教我网络的那个老师吧,相对来说喜欢那个。但是那个老师有的时候讲题,讲课容易跑题,我是觉得   (1   7)忙啥?不是教课嘛,教课就觉得,就在ELI上课教那个international student,就是,国际学生那种英语嘛,然后就觉得挺耗时间,挺耗精力的,每天虽然我只上一次课,但是每次课之前怎么也得有两个小时来准备   "嘛"与其前的"就是"配合时,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是:(a)加强两者之间语法单位所带消息的已知性和确实性,(b)以其标示停顿的功能显示还需要接续,也就是将其前的消息,标示为类似话题的一个语用单位。   总之,在"就是X嘛…"结构中,"就是"的出现,使得"嘛"的"显而易见"功能特别彰显,而"嘛"的出现,则赋予X所带有的消息一个极强的话题性。   4 "嘛"的功能   下面总结一下。   当"嘛"的后面接有连词"然后"时,"嘛"固然可以标示其前语法单位所带消息为"显而易见"的,但其所伴随的停顿,却与其后的"然后"发生互动,致使该连接词的"说话者希望继续说下去"这个功能获得彰显。如此一来,整个结构就具备了"话题+述题"的形式。因此,"嘛"也显得具备了"标记话题"的功能。如果在"嘛"前面的语法单位是一个名词组,则整个结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话题+述题"的句式;如果在"嘛"前面的语法单位是一个小句,则这样的结构通常不被纳入"话题+述题"的句式之中,而将之认为是一个"后景+前景"形式。   当"嘛"的后面接有连词"就(是)"时,"嘛"的两个基本功能不变。但是,因为在"x嘛,就(是)Y"中的X和Y往往在语义上相关甚少,且呈并行结构,所以"嘛"所伴随的停顿功能,就显得还将这两个语法单位切割分离,使之不再平行。其中的"就(是)",则起了一个相反的作用,将这两个经过切割分离、不再平行的X和Y,硬是拉在一起,构成一个单句的句式。而且,由于"嘛"还有标记"显而易见"的功能,这就使得其前语法单位所带有的消息看来很像"已知消息"。就这样,本来是两个在语义上平行的结构,经过切割分离,再经拉拢整合,现在却变成了一个近似于"话题+述题"的句式。   当"嘛"的前面出现"就是"时,由于"就是"的"确认已知身份、事实等等"的功能,加上"嘛"的"显而易见"标示,致使处于其间的语法单位所承载的消息显得非常确定。因之,即使本来是一个新信息(即以前从未提及,而且也很难从语境中推出其来源的信息),经过这样处理以后,这个新信息就非常容易用来当作话题使用。   5 余论   从本文所用的语料来观察,可以推导出如下的假设:语气词"嘛"的功能或意义,是随着语境而改变的。"嘛"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如:"显而易见"、"随伴停顿"、"标记话题"、"标记后景"、"标示承前"、"表示说话人对命题的确信态度"、"暗示听话人应当认同"等等,但除了"显而易见"及"随伴停顿"而外,其他的各种解释都是可以在其前后语境中找到蛛丝马迹,从而推衍获致的。当然,这个假设所依据的语料极为有限,基础非常薄弱,还需要大量的语料、仔细的观察、精致的分析,或作证实,或作证伪。

运用交际方法优化俄语教学运用交际方法优化俄语教学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工具,最基本的作用社会交际功能。语言教学的是使学生既要获得语言知识,更要形成交际能力。这较符合现代俄语教学的要求。中职俄语谚语的翻译方法俄语谚语的翻译方法ldquo谚语rdquomdashmdash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结构紧凑,形象生动,语法逻辑上完整的有一定韵律组织形式且带有教育意义的语句。谚语是丰富作品语言的网络资源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资源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模式,丰富多彩的互联网资源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于俄语教学浅析因俄罗斯社会变革产生的俄语新词浅析因俄罗斯社会变革产生的俄语新词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一窥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同时,社会的变动又会引起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成为语言变化发展的催化剂,是新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探析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探析一外来词和英语外来词的定义外来词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和丰富语言的主要途径,也是在不同语言持有者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中引进的词。引进外来词的从语用目的看俄语双关语的翻译从语用目的看俄语双关语的翻译一引言ldquo双关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目的,利用语言或语音手段造成的一个词语意义上相互对立。rdquo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言语交际中的理解需要经历一现代俄语词汇学的读书报告现代俄语mdash词汇学的读书报告1作者及作品介绍2作品内容简介本书共有三大部分词汇学,成语学和词典学。其中,词汇学下有11章内容,各章有若干小节,成语学下有8小节,词典学下有11现代俄语报刊中的先例现象现代俄语报刊中的先例现象一先例现象对先例现象的认识俄语中一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ldquo先例现象rdquo,源自拉丁语preccedens,是著名心理语言学家。。卡拉乌洛夫1987浅谈兴趣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兴趣教学法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1课堂设计应首先设计学生,激发其情感,培养其能力,调动其兴趣学生是课堂设计的第一要素。首先,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俄语带指小表爱后缀表物名词理据性浅析俄语带指小表爱后缀表物名词理据性浅析一引言俄语词语的理据性研究是俄语语义学的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词语的理据性进行过研究,且在汉语和英语学界,此项研究已经取得了浅析双关在俄语广告中的运用和存在的问题浅析双关在俄语广告中的运用和存在的问题俄语广告语的研究起步较晚,在上个世纪60年代前苏联学者才开始对俄语广告语言进行研究,此后也相继出现了一些研究该方向的学术论文。21世纪后,随着
依法治国中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的几个对策(1)论文内容论文摘要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应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和学习充分运用国际法,但是实践中对国际法在依法治国中作用的认识还是亟待加强学习和运用国际法是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提出了在依法治美国201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中的产品排除实践(1)论文一背景根据2002年3月5日颁布的总统令1,美国对包括钢材长板在内的主要进口钢铁品种采取保障措施,实施为期3年的关税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830不等的关税。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对进口钢铁产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程序和法律问题概述(三)(1)论文二交叉上诉(仅以进口产品和国内产业的界定为例。为了详细说明双方的争议,以下还包括了专家组阶段双方的观点)(一)专家组阶段1第一次书面陈述(1)起诉方观点采取保障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论韩国对中国特定产品的过渡性保障机制(1)论文经过十五年的复关及入世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贸组织(WTO)第一百四十三个成员。在中国入世谈判过程中,美国等WTO成员担忧中国入世后出口可能会大量增加,因此提关于国际法教材与推广案例教学法之管见(1)论文摘要加入WTO后,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挑战大于机遇,国际法教学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便是其一。国际法教材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手段与方式的逻辑合理性在实行跨越式改革,开放教学中有待商榷之浅析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上诉审的一些不足(1)论文一上诉审简介上诉审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新增的一个程序。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下称谅解)中规定,任何一方均有上诉权,但上诉审的范围仅限于专家小组报告所涉及的问题和法律解释韩国国际私法的回顾与展望(上)(1)论文一韩国国际私法的起点哈佛大学法学院的Harper教授在论及国际私法中的识别问题时,曾将其喻为包含有天使也不敢探索的领域的巨大课题。作为选择涉外事件应适用法律的准据法选择规则,在涉外中国法院如何迎接入世挑战(1)论文1999年11月15日,随着中美达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最大障碍已经扫除。入世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会遇到哪些新情况?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本刊记者为此采访略论世贸组织中的竞争法律制度(1)论文一世界贸易组织概说(一)世界贸易组织建立1994年4月15日124个乌拉圭回合参加方的政府和欧洲共同体的代表于摩洛哥马拉喀什(Marraksh)最后签署了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最有关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探讨之批判(1)论文近来,本人阅读了有关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问题的诸多论文。总的感觉是莫衷一是,唯一的结论是与其直接探讨个人是否是国际法的主体,不如先对作为我们探讨基础的探讨姿态逻辑方法真理的标准知识的关于国际私法总则的若干思考(二)(1)论文(二)功能分析法典的真正功能,正如今天的法学家所认识到的,并非仅仅是使过去法律发展的成果加上一个更美的和更权威的外形,而更多的是为法学的和司法的更高更新的起点提供一个基础。国际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