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对当代美学问题的思考(1)

  关于"实践"
  毫无疑问,把实践引入美学,是一场美学革命。以实践为出发点而建构的实践美学,是目前中国美学的最高形态。正如刘纲纪教授所说的,实践美学是中国对世界美学的大贡献。90年代以来,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实践美学由于自身的不完善性等受到挑战,先后出现了超越美学、生命美学、体验美学等后实践美学,并与实践美学展开论争。我认为,这一论争是由对实践理解的片面性所致。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完整、准确把握是深化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必要前提。只要我们真正返回马克思,就不难发现:实践不只是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更是人的存在状态,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
  我不赞同实践美学只把实践限于物质生产活动,同时也反对后实践美学那种脱离实践来谈费尔巴哈式或弗洛伊德式的"生命"。
  关于"积淀"
  有学者认为,主体性的人性结构就是理性的内化(智力结构)、理性的凝聚(意志结构)和理性的积淀(审美结构)的统一。在这三个结构中,审美结构是其他两个结构片面性的消融,因此被认为是人性结构的"顶峰"。这个"顶峰"即理性的积淀,是感性的,人类的(总体的)积淀是个体的,社会的积淀是自然的。这里对理性、人类、社会的有绝对支配地位的抬高,导致了"突破论"的攻击。而突破论又过多地注重于人的非理性、生理本能性的方面,倾向于摆脱理性支配的"纯自由"。
  要正确理解或规定"积淀"的涵义,同样要返回马克思的"完整的人"。马克思说: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生活并不是各不相同的。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我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的活动。由此,
  我认为"积淀"不应只理解为理性的积淀为感性的单向性运动,同时还应具有感性的积淀为理性的之意,也就是"人也生产社会"的向度。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虽作为个体存在,同时也是总体的,具有社会的、理性的意义。正是这些感性的、个体的、自然的涓涓细流,才汇成了理性的、人类的、社会的浩瀚大海。总之,"积淀"是一个过程,一个双向互动不断完善的过程。
  关于美学建构
  从历史的和现实的存在形态来看,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理论来源或根据大致有四个: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如实践美学、客观美学等;第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如直觉美学、生命美学、超越美学、体验美学等;第三,现代西方心理学、艺术中心论:如心理美学、艺术美学、否定美学等;第四,中国传统哲学:如意象美学、伦理美学、和谐美学、和合美学等。当然,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实际上是相互渗透的,只是侧重点的不同。
  从发展逻辑和过程来看,中国当代美学似乎经历了一个由分到合、再由合到新的分化的不断深化过程。50年代美学大讨论前主要是"分"的方面即实践美学未取得主导地位;50年代至80年代主要是"合"即确立了实践美学的主导地位;90年代又开始了新的"分"即对实践美学乃至整个当代中国美学的反思与重建。这个"分"在广度上和深度上远远超过前一个"分",即"合"的前提下的"分"。这个"分"使得美学研究朝着更健康、更成熟发展的趋向迈进。这一"趋向"蕴含着质的变化,兆示着更高的全新的"合"的出现。
  新的"合"的出现是必然的。但"合"到何处,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也就是说,"合"(统一)到实践美学上,是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问题就在于实践美学有两种典型范式。因此,在"合"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主张回到朱光潜,尤其是朱光潜早期的直觉美学;响应这一主张的似乎寥寥,不予评说。二是主张以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如存在主义、意义理论、后现代等为武器,借批唯理主义倾向,而走向非理性的倾向,来建构所谓后实践美学如超越美学、生命美学、体验美学、否定美学、怀疑论美学、虚无美学等等。他们普遍认为实践不是人的本质或美的本质。实践不能也不应是美学的逻辑起点,因为美学(审美)虽产生于实践但不能回归于实践。这里还是对"实践"的理解上存在问题。实践不是一个实体(物质的或精神的如理念、物质等),而是一种状态,一个过程,是一种完整的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也不是人的审美的发展的目标,更不是所谓审美回归于实践的那种黑格尔式的封闭式体系的目标。这个目标只能是人本身。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合"只能或应当是新实践美学。这里的"新"并非标新,而是扬弃现有实践美学,真正返回马克思又具宏大的包容性的开放式体系。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以完整的人为目的,充分吸纳现当代中外美学的优秀成果和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美学观念建构的新实践美学体系。新实践美学也可称为人生美学。这一美学既克服实践美学的唯理性倾向,又克服了后实践美学的非理性的倾向。这一美学将使完整的人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在这一美学体系中,审美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又表现为层次的差别。基础层次呈现为感性的形而下的意象状态,最高层次则显现为理性的形而上或超越性的境界状态。这里的"境界"既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意,又有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之意,更有当代西方哲学中的"本真"之意。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关于诺齐克权利视角下的国家理论论文关键词诺齐克个人权利最弱意义上的国家论文摘要本文以诺齐克的个人权利为视角,着重分析其最弱意义的国家理论,通过探讨最弱意义国家的正当性和超越最弱意义国家的不合法性,解析诺齐克国家试论党章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论文关键词党章地位作用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党章不仅从外在形态内容实质稳定特性强制效力方面获得法律的一般特征而成为法律范畴,而且从内容根本性基于社会和谐心理构建中非政府组织的功能机制及发展分析论文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和谐心理公共服务动力机制论文摘要本文从非政府组织与公共服务的分析角度,阐释了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这一非政府组织发展动力机制,即是由政府选择与社会选择相论关于建设优良政治生态问题的思考论文关键词用人导向政治生态优良正确论文摘要政治生态环境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环境,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困境及化解论文关键词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论文摘要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当代各国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和形式。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我国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转变公共服务供给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政府兼及政府治理危机及其治理中国的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而关键的关键是政府改革,中心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政府,解决政府治理中出现的危机。本文拟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做些分析大国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传统以美国为例的讨论去年秋天,当神舟五号遨游太空,全国舆论一片沸腾时,一位评论家写到一个国家的光荣与梦想,不仅仅是两弹一星,也不仅仅是飞船上天,也不仅仅是随后展开的更复杂的太空探索。国家主权的强大民族西方人性基础上制度设计的政治哲学分析内容提要制度优于人性是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邓小平政治制度哲学的鲜明特色。西方性恶论基础上的制度设计不无启示,中国传统性善论可能是人治的痼疾。法德兼治是符合人性发展的制度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一主权人权霸权的三元互克1999年在中国内外发生了好几件政治大事,件件都与主权有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国家的主权?主权涉及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与此对应,理解主权的关试论民主的四种关系摘要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的民主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关于民主的四种关系。这些关系也是在中国民主化过程中凸现出来,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包括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的国家权力作为财产政治腐败分析病疼思医。同样,人们发现社会生活中有不正常的情况时,自然就会开始考虑社会的问题。腐败在中国已经成为使百姓痛心使执政党疾首的公害,于是人们对法律道德和制度开始怀疑,着手调查,想发现并
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关于素质教育思想的哲学思考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对中国教育的科学总结,也是指导今后教育实践的保证。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深入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反思国民性儒家政治哲学与国民性论题的产生更多精品文章来源自教育网摘要国民性论题本质上是对强国之路的设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分析加缪存在主义思想的人道主义内涵文章来源于教育网论文关键词加缪人道主义反抗论文摘要通过对加缪着作哲理内涵的深入1999中国电影备忘1999中国电影备忘1999中国电影备忘1999中国电影备忘提要1999,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纪年。这一年所发生的国内外事件都深刻铭文在电影之中,国家意志借助民族情绪的强广播电视文艺沉思录广播电视文艺沉思录广播电视文艺沉思录广播电视文艺沉思录近几年参与各种广播文艺节目的评奖活动,听评的广播戏曲广播文学小说连播广播曲艺广播综艺等节目不下数百。也涉足电视文艺,如电视戏曲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一后现代语境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聆听生活的质感聆听生活的质感聆听生活的质感聆听生活的质感聆听生活的质感谈经济节目中音响的运用崔智涛王宁电视的本质是视觉的画和听觉的声有机结合的形象传播。画和声是视听艺术的两条腿两个侧面两个组成部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谈电视戏曲的历史和现状一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中国从1958年有了电视以后就出现了电视文艺,电视戏曲也随之诞生。早期的电视戏曲形式很迎接中国电视体制的伟大变革迎接中国电视体制的伟大变革迎接中国电视体制的伟大变革迎接中国电视体制的伟大变革本世纪末,中国广播电视界出现了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这就是体制改革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从社会群众到业内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电视剧艺术学建构在文化嬗变中的先锋意识概说一hr任何一种理论,无论它是属于自然科学还是属于社会科当代电视剧批评模式的断想当代电视剧批评模式的断想当代电视剧批评模式的断想当代电视剧批评模式的断想但在实际的理论和批评中,很多研究者没有看到这点,因而导致了他们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发生了本质误解,并因此产生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