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

  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理推导与逻辑分析能力,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能够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反映出所研究的经济社会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效益,揭示现象发展的内在规律,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因此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工具性课程[1]。当前,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基本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物流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统计学的正确认识
  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涉及一定的运算与推导,具有良好数学基础的学生在学习时占有一定优势。而高职院校物流类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弱,这使许多学生存在畏难心理,认为统计学就是数学,就是繁琐的数据运算、抽象的公式推导与枯燥的报表汇总,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习不好的。据统计,超过90%的物流管理学生认为统计学是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此外,学生对本门课程在专业中的作用认识不清,认为统计学与今后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学好学坏一个样,这种心理导致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无法将课程学好。
  (二)强调理论教学,内容与专业契合度低
  目前物流统计学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统计学原理》《基础统计》等专业通用的版本,较少有专门针对物流专业开发的教材,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主要侧重于抽样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知识与理论,各知识点前后关联性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2]。少数编写的《物流统计》内容与《统计学原理》相差不大,仅是在例题数据的设计上,赋予了物流内涵,课堂讲授时专业针对性不强。例如,在讲解方差这个指标时,不能将其融入物流情境或任务,可能仅给出几位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各自的货物分拣数量,就直接要求求出方差。学生们就会产生疑惑,这个指标对完成物流任务有什么作用?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差?这种情境与任务的缺失,使学生无法体会统计学在物流中的作用,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三)教学方法单调,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仍沿用教师上课讲授、学生课堂练习、课后批改作业的传统模式,这显然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岗位人才的要求。"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可能使学生学会了怎样求指标、算数据,但是对其真正解决岗位中具体问题的指导作用却很小,因为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用上这些知识。教学中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和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学一般在普通教室进行,像Excel这种操作简单、适于学生掌握的统件软件的操作训练很难进行。单一的教学手段,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习。
  (四)考核方式单一,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案例、情境的设计以及实操技能的训练,考核环节只能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当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还是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查为辅的考核方式,缺少对学生利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期末考试内容都出自书本,且会提前划定复习范围,学生只会一味机械背题,出现了笔试成绩高、实际能力弱的情况,背离了职业教育评价的本质要求。
  二、高职院校物流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物流企业一线操作或基层管理岗位。近百名已经就业或实习的学生表示,各类订单的整理、库存情况的分析、人员工资的汇总等实际工作都要用到统计学知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论教学要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等。以往的物流统计课程,教材内容和教学过程理论性过强,学生缺乏对课程的理解和动手解决问题的锻炼。只有深化课程改革,以岗位分析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提升教学目标与用人需求的契合度,才能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是适合生源特点、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物流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因此,在统计学教学中,要以"有用、能用、会用"为原则。"有用"指传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物流岗位需要的;"能用"指统计的方法适合物流行业特点,具有可实施性;"会用"指统计方法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掌握与应用。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我们不断通过课程改革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3]。
  (三)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需要
  物流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完善,多数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对物流岗位的认知也比较模糊,严重制约着物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通过统计学课程改革,倒逼教师深入物流企业一线,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重点任务分析,并据此设计教学情境与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在完成课改的同时,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提升,实现了双赢。
  三、高职院校物流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实施途径
  (一)明确统计学在物流管理中的定位
  统计学是物流管理的基础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形成统计思维的任务,是一门侧重应用的学科。通过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统计指标及Excel等软件来处理实际物流领域中的问题,减少公式的推导和复杂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统计学不是为了探究统计原理、推导复杂的公式,而是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明确统计学在物流管理中的定位,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课程的信心。
  (二)校企合作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教学的主要载体。
  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摒弃以往的学科本位思想,与企业紧密合作,对物流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找到适合学生的核心工作岗位,并根据岗位剖析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据此制订课程内容,即按照岗位任务—核心能力点—知识点—课程内容的顺序组织教学。只有依托企业,注重实践技能训练,才能保证教学内容学以致用。经过梳理,总结出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应用到的统计学知识点[4]。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在教学中应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向多种教学方式转化,从注重理论向注重应用转化、从传授式向启发式转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习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完成任务。教师要创设情境任务,通过案例教学,辅以多媒体课件等,将所授知识点融入具体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所需知识[5]。如,在讲授调查问卷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做如下设计:第一,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调查小组,推选组长;第二,给每个小组设定一个调查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是关于物流方面的,也可以是学生们比较关注的校园问题;第三,教师对统计调查做简单讲解,并对小组调查指出方向、提出要求;第四,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第五,小组进行数据处理,形成调查结论,分组在课堂上进行汇报;第六,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进行评价,给出任务完成的成绩。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参与整个调查过程,对调查工作有全面了解,懂得怎样进行问卷设计、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数据处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负责调查进度控制、情境设计和适度辅导。通过创设工作任务,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统计意识,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进行全方位课程评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程评价通过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加权求得,期末成绩权重以30%为宜,不设置客观题,以考察统计思想与基本计算为主;平时成绩权重设为7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参与度、任务完成情况、组内评价与创新性思维等,争取全方位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四、结语推进课程改革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物流统计学课程的改革,凸现了统计学作为"工具"的特点,强调了其在物流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性。根据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提出的改革设想,希望能够丰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内涵,为培养应用型物流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正涛,刘阳.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设想[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
  (1):128-129.
  [2]东方,秦小辉,黄素心.素质教育下物流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路径[J].物流技术.2014
  (1):371-373.
  [3]肖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策略探究[J].电大理工,2017
  (9):17-18.
  [4]段春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尝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5):42-44.
  [5]张广敬.对物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物流技术,2013
  (2
  3):476-478.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公立医院文化创新研究时代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健康需求的提升,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战略的提出,剧烈地冲击着现有的医学模式与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健康中国建设离不开健康医院建设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思考对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思考我国的武术文化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走出去的战略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情况并不容乐观。我国的武术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战略的关联性研究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概述(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配置与开发,来实现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的有序运行和协同配合。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在于调度调文化强国战略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文化强国战略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1当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1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呈现文化自觉不足我们所说的文化自觉不足,主要指了解自身文化传承关系,明确文化品格方面。自现代性的歧义内容提要现代性是当前学术界一个非常活跃的核心概念,在历史分期社会学美学和心理学等层面上有各种不同涵义,而且西方理论家福柯哈贝马斯利奥塔和鲍曼等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阐释,因此表现出极大吉祥文化对闽南传统民居的影响摘要吉祥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它的文化内涵和图案影响着闽南传统民居,成为其建筑和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从闽南民居的选址色彩布局和装饰四个方论宗教的超越与内在一引言近年来当代新儒家的所谓内在超越说引起了不少争论。正巧内人刘安云女士刚翻译了史密士(HustonSmith)的名著世界宗教(TheWorldsReligionsOurGreat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精神支柱。虽然近代的中国落伍了,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以中国传统文化阐释醉驾入刑醉驾入刑是我国社会公共安全法治的一大进步,对维护社会公共交通安全意义重大。其实质是社会变迁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和文化失调的一种反应。文化是阐释刑法的一个重要方面,醉驾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中华美德明确教育目标,细化行为要求我们坚持把培养学生具有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美德作为我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实践也进一步证明,这十德既符合少年儿童全面发展要德才兼备的正传统文化与现代家纺设计的融合探讨对于家用纺织品来讲,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必需品,不但具有保暖御寒的功能,同时也发挥着一定的装饰能力。采买适合自己并且具备一定特点的家纺商品是很多消费人群的追求。
浅析古希腊雕塑中的真实的完美摘要本文主要从古希腊雕塑中的审美特点之真是的完美作为切入点,分析古希腊时期的审美风格。这不仅仅是出现在雕塑中的,更出现在当时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体的比例以及生活中器皿场域的独特设计都试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潼会船节的开发现状摘要溱潼会船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近年来,以船会友,以节招商,促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总结当地对会船节的一些保护和开发现状以期对传统体育创新高校数学教育资源与构建社区文化协同发展的战略研究在信息大爆炸的环境下,人们对各种知识获得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而普通高校作为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既是人才培养的基地也应是地方文化教育的摇篮,更应是全民素质教育的导师与助手。当代大学生不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及其实践研究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矢志追求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磅礴历史。在这一宏阔历史进程中,现代化与世界化,是助推中国发展进步的两大臂翼。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对外文化强国战略下的乡镇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展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文化强国时期。乡镇文化是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1,具有提高乡镇居民综合素质,开发乡镇人力资源,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那么,在文化关于电影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电影发展趋势出良好,国产影片的海外交易情况令人欣喜大电影产业收入持续增加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快速增长数字电影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影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大众如何实施档案文化建设研究战略我国在十三五时期重点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其中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需要我国在档案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战略和全局的思想指导实践工作,其中论一带一路战略下咖啡与茶的文化交流作用1咖啡文化1。1咖啡的起源关于咖啡的起源,人们公认它的起源地在非洲,但具体说法不一。有一个听起有趣且可信的说话。大概五百年前,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发现他们的山羊吃了灌木丛中的一种红色英美文学中文学批评的多元化探讨一文学批评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意义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相应的文学教育理论课程,而在关于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文学批评与文学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学批评可以从其独特的视角关文学批评方法的文本对应探析近些年,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和丰富,文学批评方法的使用规律和技巧的应用性探索也随之发展,本文将研究批评方法和文本之间的对应关系及使用方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是读者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与此同时,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理论上也促进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西方女权运动不断地开展促进了美国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