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张作霖为什么十分生气?

  宣统皇帝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后,张作霖确实非常生气。不过张作霖并不是因为溥仪受欺负了而生气。要搞清楚张作霖为何要为冯玉祥驱逐溥仪而勃然大怒,就要先搞清楚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
  民国十三年九月(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这场大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张作霖统领的十五万奉军和由吴佩孚统领的二十万直军。
  当时直军的实力要强一点,奉军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张作霖在出兵前,就提前拉拢了直系的重要将领冯玉祥,让冯玉祥在关键时候倒戈一击,与自己夹击吴佩孚。
  那么,冯玉祥身为直系将领,为什么会被对方的张作霖策反呢?这是因为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战后,直系大哥曹锟因为当总统的问题跟直系的二当家吴佩孚起了矛盾。冯玉祥因为支持曹锟,被吴佩孚所嫉恨,把他整得很惨。
  当时吴佩孚坚决反对大哥曹锟当总统,因为他认为与其把钱浪费在选总统上面,还不如利用这笔钱去买军火,扩充武装,为日后统一全国打基础。但是曹锟坚决要当总统,于是吴佩孚和曹锟就闹掰了。
  后来吴佩孚一怒之下就回了洛阳大本营,让曹锟很没有面子。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只是直系边缘人物的冯玉祥站了出来,他对曹锟大献殷勤,为了能让曹锟当选总统,他忙前忙后,大肆张罗,最终赢得了大哥曹锟对他的信任 。
  曹锟当选总统后,冯玉祥一飞登天,吴佩孚反倒很没有面子了。为了这件事,吴佩孚和冯玉祥结了仇,身为直系二当家的吴佩孚没少挤兑冯玉祥。
  然而,冯玉祥也不是吃素的,他见吴佩孚容不下自己,便在暗中策划搞倒吴佩孚,然后连曹锟也一并搞倒,然后他当老大。
  于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夕,冯玉祥就主动派人去联络张作霖,然后双方一拍即合,为达成了联合攻击吴佩孚的计划。
  时间来到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瞅准了吴佩孚和张作霖在长城一线激战时,临阵倒戈,打开古北口关隘,放奉军入关。然后冯玉祥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连夜带兵杀回了北京城,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当年被他捧上了总统宝座的曹锟。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总统曹锟的消息传到前线后,吴佩孚大惊失色。他为了化被动为主动,就让直军主力继续死守长城,他自己带一支精锐杀回北京,想趁冯玉祥立足未稳,一举击败他,稳住后方。
  结果吴佩孚失算了,他部署在长城防线的直军听说吴佩孚"跑了",瞬间军心涣散,被奉军打的丢盔弃甲。而吴佩孚在回援北京的路上也被冯玉祥所阻挡,未能回援北京。
  最终,从山海关杀到的奉军联合北京的冯玉祥部队南北夹击,将吴佩孚在华北的十多万主力全部消灭。此战后,吴佩孚变成了光杆司令,只得只身逃亡湖北。
  吴佩孚败亡后,看见死对头覆灭的张作霖原本很高兴,但是很快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当时的情况一片混乱,直军纷纷溃逃,北京和天津变成了三不管地带。冯玉祥派兵赶在张作霖之前,大抢地盘,把河北和平津三地全部揽入了自己的手中。抢到地盘后,冯玉祥决心干一件大事情。
  到了11月5日,也就是吴佩孚兵败逃亡后的第三天。冯玉祥让部将鹿钟麟带兵,进宫把溥仪给赶出了紫禁城。
  关于冯玉祥为什么要驱逐溥仪,按照官方的说法:冯玉祥一向追求革命,驱逐溥仪是为了完成辛亥革命没有赶走皇帝的遗憾,铲除了封建帝制复辟的祸根。
  然而实际上,冯玉祥的动机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虽然冯玉祥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霸占了北京。但是他的实力弱于张作霖,北京的实力派都不支持他,都在等张作霖进了北京后,向张作霖献殷勤。 这对于冯玉祥来说就尴尬了。
  他如果不想在日后被张作霖欺负,就要赶在张作霖没来之前,抢先发展自己的实力,让北京人都支持他。然而,他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从天津小站出来的北洋嫡系。别人不可能支持他。
  于是冯玉祥就走了一个偏门,他进城之后给树立了一个新形象:进城之前是军阀冯玉祥,进城之后是革命者冯玉祥。然后用革命者的形象拉拢革命志士支持他 。
  既然自称是革命者,那自然要干一些激进的事情。否则那些真正的革命者凭什么相信他是革命者?
  那么当时在北京城,干什么事情是最激进的事情呢?自然是以扫灭封建残余的名义,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赶出去了咯。于是,溥仪小朋友就成了冯玉祥改头换脸的牺牲品。
  另外,冯玉祥当时缺军费,他赶溥仪出宫的目的,也存在进宫收刮财宝,用紫禁城里的财宝补贴军费的嫌疑。(这一点并非空穴来风,后来冯玉祥的心腹鹿钟麟也说过,如果不是靠变卖紫禁城财宝,国民军也撑不到后来的北伐战争)
  总之就是,冯玉祥靠驱逐溥仪,积攒了巨大的声望,同时还弄到了军费。
  听说冯玉祥驱逐了溥仪之后,张作霖当时就怒了。他之所以会勃然大怒,倒不是因为冯玉祥借着铲除封建余孽的名义,背着他抢宝贝,吃独食(张作霖不缺那点零花钱)。他真正动怒的原因,是他一直想利用溥仪,想把溥拉到自己一方 。
  那么,张作霖为什么要拉拢溥仪的呢?这说来可就话长了。
  袁世凯死后,张作霖一直想当东北王。但是东北的满蒙复辟势力很大,经常在东北搞一些复辟运动,这些人的背后还有日本人的支持,让张作霖很是苦恼 。
  于是张作霖便想到拉拢溥仪,希望借助溥仪在满蒙贵族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自己夺取整个东北造势。
  为了讨溥仪的欢心,张作霖平时没少在他身上砸钱。比如民国八年,张作霖给溥仪的爸爸载沣汇了一笔巨款,以资助溥仪的日常开销。那时候正是紫禁城比较苦难的时期,开支全靠民国政府的施舍,或偷偷盗卖文物国宝度日。张作霖在这个时候资助溥仪,让溥仪对他顿时起了好感。
  之后张作霖又派自己的拜把兄弟张景惠进京巴结溥仪,又让溥仪对他非常感激。当时民间甚至有传闻,认为张作霖会支持溥仪在东北登基继位,这让张作霖在东北的满蒙贵族眼里,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后来张作霖好不容易占领东四省,但是东北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满清复辟势力继续在东北策划独立,日本人对此蠢蠢欲动,而这两派人共同要拉拢的目标就是溥仪 。(因为满清复辟势力得到溥仪,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搞复辟;日本人得到溥仪,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扶持他,在东北扶持傀儡政权)
  当时在张作霖的眼里,溥仪就好比是东汉末年的汉献帝。虽然只是个傀儡,但是不管谁得到了他,立马在东北就有正统性。
  因此,溥仪对于张作霖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棋子。张作霖需要稳住溥仪,向溥仪不断的示好。最起码的,不能让溥仪跑到日本人那边去。因为溥仪一旦被日本控制,那么张作霖在东北的统治就有被颠覆威胁。
  结果溥仪这么重要的一颗棋子,却被冯玉祥一脚给踢跑了。张作霖岂能不恼火?
  事后,张作霖害怕溥仪被日本人控制,便派人跟冯玉祥交涉,让他撤走驻扎在醇亲王府外的军队。然后找人去跟溥仪疏通,表示这事是冯玉祥干的,跟他没关系,让溥仪不要担心。然而溥仪并不信任他,还是派人去日本使馆,秘密接触了日方代表。
  当张作霖听说溥仪溥仪潜往日本使馆后,立马慌了。他赶紧找人跟溥仪搭线,但前两次都被拒绝,然而张作霖并没有放弃(这种事情不能放弃),仍然要求面见。最后溥仪答应了,两人约在天津曹园见了一面。这才让张作霖大舒了一口气。
  到了见面的那一天,张作霖也不含糊,他走到溥仪面前,毫不犹豫的趴在地上就磕了一个响头,然后毕恭毕敬的给溥仪行了一个大礼,就像前清官员给皇帝行的大礼一样,很给溥仪面子。
  随后张作霖大骂冯玉祥,说冯玉祥是为了拿宫中的宝贝才赶溥仪出宫,而他张作霖是个十分留意维护国宝文物的人,他不光把奉天的宫廷维护得极好,并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库全书也要弄去,赢得了溥仪对他夸赞。
  然后,张作霖话题一转,对溥仪直言说:皇上你不该在我带兵到了北京之后,还往日本使馆里跑,我是有满足力气维护你的(张作霖要搞清楚溥仪为什么要派人潜入日本大使馆,他最担心溥仪被日本人利用) 。
  溥仪听后,连忙解释说:说当时冯玉祥的军队还在,他是不得已才进日本使馆的。
  听溥仪这么一说,张作霖立刻接道:皇上要是愿意,到咱奉天去。就住在宫廷里,只要有我在,怎样都行。(主要还是为了控制住溥仪)
  溥仪平时最爱听这种奉承话,因此在张作霖这次表态后,他也就不再跟日本人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接触。一直到孙殿英盗掘东陵之后,溥仪才又开始与日本接触。
  综上所述,冯玉祥驱逐溥仪后,张作霖很是恼火。但他恼火的原因,并不是他关心溥仪的死活,他只是害怕溥仪会被日本利用,成为日本的棋子,影响他在东北的统治。对于张作霖来说,他为了稳住溥仪,不仅砸了巨资,还每次都表现的很卑微,堂堂的东北王每次都要在逊位皇帝面前三拜九叩,他图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能用最小的成本圈住溥仪,不让溥仪跑到日本那边去。
  结果,革命者冯玉祥沽名钓誉,瞒着他把溥仪赶走了,让他在溥仪面前很没有面子 。并且更关键的是,溥仪不知道去哪了,他也不知道溥仪在想什么 。想到这些,张作霖勃然大怒是轻的,没有发兵跟冯玉祥火拼,就算好的了。
  所以说,冯玉祥驱逐溥仪这件事,其实干的很不理智。驱逐就驱逐嘛,不让住皇宫,可以请他去住大牢,为什么要放他走呢?
  二次直奉大战,直奉两军对决的关键时刻,属于直军阵营的冯玉祥在背后狠狠地捅了直系吴佩孚一刀。
  战局由此扭转,奉系张作霖大胜,直系吴佩孚败北。
  冯玉祥之所以又临阵倒戈,一来因为他和吴佩孚积怨极深,借机搞倒吴佩孚的算计早就在他心里酝酿了;二来张作霖为收买他开出的条件极其诱人,啥条件呢?奉系只为报仇,事成后,奉系绝不入关,关内赢下的地盘全归冯玉祥。
  既泄私怨,又占大便宜!有这样的好事,倒戈老油条在背后当然要朝吴佩孚猛捅刀子。
  然而,大战胜负分定后,张作霖翻脸不认帐了。
  在乱世枭雄看来,你姓冯的不过是收买来敲敲偏鼓的,一个变节之人哪有资格登堂入室。至于此前谈妥的约定,更是不值一提。
  在乱世枭雄的江湖规则中,任何城下之盟,事后都是可以撕毁,都是可以理直气壮地不认账的。
  在这一点上,张作霖倒是深得孔子对盟约看法。
  君子谈到一定境界就是枭雄。当年,孔子从陈国来到蒲地,公孙氏正在蒲地叛乱。蒲人拦住孔子,开个了过路条件,如果你不去卫国,我们就给你放行。孔子二话没说,立马与蒲人订立了盟约。
  于是蒲人礼送孔子出东门。哪知道,孔子一出东门径直就去了卫国。为此,子贡就问,难道盟约可以背叛吗?言下之意,老师你也太小人了吧。
  孔子对子贡洗脑道,要挟而定的盟约,老天是不会管的。
  圣人如此,何况枭雄!
  然而,虽然张作霖极度藐视外加强势不认账,冯玉祥还是近水楼台,抢先霸占了京城。
  始一进城,冯玉祥激进无度、沽名钓誉的一面随即就暴露了出来,他以扫灭封建残余的名义将清廷废帝溥仪从紫禁城里赶了出来。
  赶溥仪出宫的条件在此有必要说一说。冯玉祥下令,此前签的优待条件作废,最关键一点,紫禁城里的资产不能全归溥仪所有,要分出公私来,属于公的部分必须留下,属于私的部分溥仪可以拿走。
  但是,分出公私只给两小时。
  在别人的枪口下,还两个小时,对溥仪来说,这实质上就剩简单打打包,然后乖乖走人的份了。
  对此,有社会经验的一眼就能品出味来,冯玉祥此举目的不单纯,有抢夺紫禁城财产的嫌疑。
  而这也正是张作霖对此勃然大怒的一个主要原因。
  照张作霖的说法,铲除啥残余,姓冯的这就是明目张胆地偷东西。
  除此之外,张作霖勃然大怒还有权力博弈下的深层次原因。
  在张作霖的枭雄棋牌上,直奉大战后,执中央政权牛耳的应该是他张大帅,冯玉祥此举无疑是一种示威,一种造次。
  果真认为京城就是你姓冯的私家地盘了,想怎么来怎么来!
  要知道,优待溥仪是北洋政权的传统,是北洋正统人物的共识。冯玉祥此举不仅大大地坏了规矩,更给张作霖在今后的博弈中带来了某种不确定因素。
  看待溥仪,虽说谈上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至少也是"困废帝以稳天下"。草率地将溥仪扫地出门,你知道这废帝会做出何种举动?又有何种险恶势力对这废帝加以利用?
  论政治智慧,张作霖远在冯玉祥之上。
  所以,张作霖大怒实在是因为,冯玉祥此举不仅坏了他的权威,也坏了他的棋盘。
  正因为如此,张作霖随后提出要和溥仪见面。
  关于乱世枭雄和清廷废帝的见面,很精彩,也很值得说上一二。
  1924年11月26日,张作霖派密使约溥仪私人老师庄士敦与张文治到帅府一叙。庄士敦立刻与溥仪商量,张大帅有请,溥仪想了想,让庄士敦带了两样东西交给张作霖:一张由溥仪亲手签名的相片,另一样则是一只镶满钻石的黄玉戒指。
  张作霖热心接待了庄士敦,并独自与之密谈了数小时。当庄士敦把溥仪的礼品拿出来,送给张作霖时,张拿着那帧相片,打量好久并深思着。
  最后决定:收下相片,退回戒指。
  在与庄士敦密谈的时候,张作霖彰显了乱世枭雄的老奸巨猾。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到张作霖这里得加上一句,见废人要会说漂亮废话。
  张作霖告诉庄士敦,他有意协助皇上并收拾残局。
  听到张作霖这句话,溥仪果然产生了天真的幻想。
  给别人不用付任何成本的幻想,实乃最聪明的玩别人于股掌。
  有了这个前奏,很快,张作霖跟溥仪见上面了。
  这一历史会面,张作霖依旧是拙中藏锋。
  一见面,乱世枭雄直接给溥仪来了个君臣跪拜礼,嘴里还说,皇上好。
  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但在庙堂博弈上,真枭雄是没有膝盖的。
  坚硬如山的人终究要让柔软若水的人淹没。根溥仪后来自己回忆,"我在天津的七年间,拉拢过一切我想拉拢的军阀,他们都给过我或多或少的幻想。吴佩孚曾向我称臣,张作霖向我磕过头,段祺瑞主动地请我和他见过面。其中给过我幻想最大的,也是我拉拢最力,为时最长的则是奉系将领们。这是由张作霖向我磕头开始的。"
  注意两个关键词,幻想最大,拉拢最力。
  站张作霖的角度,这何尝不是一种吊着的双赢。
  然而,在表面的谦恭下,张作霖又是霸道的。
  他向溥仪说了一句话,此话即是质问又是宣示实力——我有足够力量保护你,为何你还要往日本使馆跑?
  透过这话其实是能看出张作霖心思的,置溥仪这个废帝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让其他势力染指利用是最好的。
  更进一步说,溥仪只能为我所用,为我贴金,绝不能为他人所用,为他人贴金。
  而像冯玉祥那样在火候没到的时候就打烂、扔掉泥菩萨实在太愚蠢——
  聊到这里可以为张大帅的勃然大怒做个小总结了——偏激如冯之辈,太丑陋、太愚蠢、太狼子野心!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把小皇帝溥仪赶下了龙椅。但在当时各方的博弈下,溥仪一开始是仍然住在故宫里的,民国政府还每年拨出400万两银子奉养着小朝廷。"宣统"年号也可以继续用,可以说很慷慨了。
  然而冯玉祥改变了这一切,他撕毁约定,把溥仪和清朝遗老们赶出了紫禁城。
  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在那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军阀时代,不算稀奇,毕竟已经取消帝制了嘛。但是有一个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却勃然大怒,他就是有"东北王"之称的张作霖。
  那么张作霖为什么对这事反应这么激烈呢?您且听有书君仔细分析分析。
  一、这是张作霖的本能反应。
  别看张作霖是个军阀,其实他的封建帝王思想很浓厚。虽然生逢乱世,他对朝廷一直有种莫名的"敬畏"。这一点从他发迹之初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他千方百计接受清廷招抚。接受招抚之后,他又以清廷的忠实子民自居。先是剿胡匪,后是剿蒙匪,出生入死,只为换取清朝廷的奖赏与重用。
  小皇帝溥仪不光曾赏赐张作霖顶戴花翎,给他加官进爵,还赏赐过他龙袍一件,表示对他的重视与肯定。
  在张作霖的心里,不仅有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还有对行将末路的清王朝的感谢。尽管这个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却让出身低微的他平步青云、扶摇直上,跻身社会名流。清廷是有恩于他的。
  所以辛亥革命时,张作霖果断决定,保卫清廷,镇压革命。他以"社稷之臣"的身份,联合多名武将,给当时任内阁总理的袁世凯拍电,表示要武装勤王。
  对于那个他从未谋面的小皇帝,他可能也谈不上有什么感情,只不过是他政治上崛起的一次有利契机。不过,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他拥护帝制的基本立场毋庸置疑。
  对冯玉祥的行为,他当然很生气,因为在他内心深处,他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
  二、这是张作霖表明立场的"作秀"。
  按照张作霖一贯的作风,他的这种反应也可以理解为"作秀"。做给谁看?当然是做给小皇帝溥仪和拥护帝制的清朝遗老们看的。
  皇帝虽然下了台,可是拥护帝制的还大有人在,从某种角度来说,那也是一种人心所向。那么善于审时度势的张作霖,是不会轻易失掉人心的。
  张勋复辟派人联络他,张作霖欣然同意,并派代表副官赵锡嘏参加了张勋在徐州召开的策划复辟会议。
  张勋率"辫子军"北上复辟,拥立溥仪重登帝座之后,张作霖即被任命为奉天巡抚。他马上向朝廷呈献贺表,并用宣统年号。
  张勋复辟失败后,对徒有虚名的皇帝溥仪,已登上东北王宝座的张作霖仍不想放弃。他有自己的盘算:宣统皇帝虽然只剩空名,但其在满蒙地区仍有不小号召力和影响力。
  借助"宣统皇帝" 的名号,可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光彩,为进一步夺取满蒙造声势。所以清廷的存在,对于张作霖是有必要而且是意义重大的。谁让自己在人家老祖宗地盘上混呢?
  因此,张作霖与溥仪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他巧立名目,在经济上扶持接济溥仪;他在军阀混战的危难之际充当小皇帝的"保护神" 。
  他属下的将领们与那些王公大臣, 也打得火热, 他们常常在一起聚会、 打牌、 吃饭… …
  深谙政治的张作霖不会逆潮流而上,成为历史前进中的炮灰,但是他也不会放弃一切可利用资源。
  所以,面对冯玉祥的行动,他有必要立刻做出一个回应,向清廷遗老们表明他的态度。因为这有利于他在东北的统治。
  三、冯玉祥打乱了张作霖的如意算盘。
  如果仅仅是因为冯玉祥的行为过于粗暴,张作霖不至于生这么大气。张作霖当时已是民国手握兵权说一不二的大人物了 。如果他愿意帮助溥仪恢复皇帝尊号,返回清宫居住,按其能力来说也不是没有可能。
  张作霖生气的主要原因,还是冯玉祥的行动触及到他的利益了。张作霖后来去天津拜谒溥仪时说了实话。
  张作霖先是对溥仪痛骂冯玉祥,然后又说,冯玉祥那是为了要拿宫中的宝物!为了显示自己的清白,张作霖还特别申明,他本人非常注意保护国宝文物,他不但把奉天的宫殿保护得很好,还把北京的一套四库全书也好好保护了起来。
  不可否认,冯玉祥把溥仪赶下帝座,对于社会的进步发展确实意义重大。不过张作霖的说法倒也真不冤枉他。据说他的确偷藏了宫中不少宝贝。
  为洗白自己,冯玉祥还曾经安排过一场表演。他在故宫宴请北伐军高级将领,席间突然将故宫全体杂役人员集合,让这帮人齐声高喊"冯将军是清白的,没拿故宫一针一线"之类的话。
  这个"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刻意安排,当时就引起哄堂大笑。
  此后,皇宫的宝贝便在古玩市场频频出现。冯玉祥的得力干将鹿钟麟也曾说过,冯玉祥的确曾卖掉故宫大批文物用于战事。
  冯玉祥突然包围紫禁城"逼宫",溥仪没有防备时间又紧迫,当然也带不走什么东西,因此大批的文物宝贝都留给了冯玉祥。
  这恐怕才是让张作霖真正勃然大怒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张作霖虽然尊崇溥仪, 但他最终是以利己为原则,不会甘心在"宣统皇帝"脚下称臣。
  他虽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但他不愿人们说他有野心,所以一有机会就表白,只有报国志,而无个人野心。
  末代皇帝溥仪对于他来说,是最理想体面的掩饰其政治野心的挡箭牌。而皇宫里珍宝无数,即便暂时养着皇族们,从长远看,他也不会吃什么亏。
  而冯玉祥粗暴的把溥仪赶出紫禁城,彻底消灭了帝制,独吞了所有珍宝。全盘打乱了张作霖的如意算盘,他怎么能不勃然大怒呢!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1924年10月22日深夜,"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率领部队快速向北京进发。
  没开一枪一炮,冯玉祥的部队包围了总统府,将大总统曹锟监禁起来,并且解除了直系军阀二号人物吴佩孚的所有职务。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北京警备司令鹿钟麟率领部队荷枪实弹,包围了紫禁城。遵照冯玉祥命令,鹿钟麟要将溥仪从紫禁城中驱赶出去。
  此时的冯玉祥非常痛恨封建帝制,革命态度坚定不移,他亲自进入紫禁城督促驱逐工作。
  尽管有多人前来奉劝冯玉祥暂停将溥仪驱逐出宫,但是,冯玉祥决心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象征封建帝制的溥仪从紫禁城中驱赶出去。
  溥仪向冯玉祥央求,按照条约、降低俸禄,准许他继续在紫禁城中生活。冯玉祥果断拒绝,并且说:如果赖着不走,就用大炮轰炸紫禁城。
  冯玉祥命令部下迅速将470多名太监、100多名宫女遣散;然后用6辆卡车,把溥仪及其妃嫔装运到什刹海的醇王府。醇王府中住着溥仪父亲一家人。
  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的消息,传到张作霖那里时,张作霖却勃然大怒。
  张作霖之所以对冯玉祥驱逐溥仪十分恼火、并且立即采取军事行动,是有深刻原因的。
  原因一:冯玉祥抢占先机、妄想独大,很可能会使张作霖统治全国的企图化为乌有。
  很长时间以来,冯玉祥都受到吴佩孚的排挤、打压,也得不到曹锟的帮助和扶持。所以,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夕,冯玉祥才会主动与张作霖约定,双方联合夹击吴佩孚。
  正当吴佩孚与张作霖在长城一线激烈战斗时,冯玉祥却放弃了对关隘的把守,拱手让奉军进入关内。
  冯玉祥自己率领军队快速进占北京,囚禁了曹锟、进驻了紫禁城。冯玉祥这一招大获全胜,既彻底摧毁了政敌吴佩孚;又使自己抢占了先机、为自己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冯玉祥趁张作霖没到之前,命令军队快速把河北、北平、天津统统占为己有,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地盘。
  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展示自己坚定革命决心,树立革命冯玉祥的形象,目的之一是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赢得北洋元老的支持、赢得真正革命志士的支持。
  冯玉祥的伟大志向,张作霖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所以,张作霖当然非常恼火。
  于是,张作霖不顾与冯玉祥曾经签订的"奉军不得入关"的协定,把奉军主力部队直接开进关内,目标正是控制北京。
  为了能将冯玉祥赶出北京城,张作霖与段祺瑞勾结起来,联合对付冯玉祥。
  当时部下给冯玉祥献上一计:把张作霖父子请到北京,趁着只有少量警卫人员时,把他们两人枪杀了。后来,这一计策没有机会实施。
  原因二:张作霖担心溥仪一旦被日本人控制、利用,自己很早就谋划好的利用溥仪的一盘大棋就会无"帅"可保。
  经营东北多年的张作霖,对东北形势了如指掌。
  东北地区满蒙势力比较强大,而且复辟的愿望也很强烈。
  更可怕的是,日本人对东北虎视眈眈,并且总是在寻找机会、甚至是尽力制造机会,从而利用满清势力。
  于是张作霖便想到拉拢溥仪,希望借助溥仪在满蒙贵族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自己夺取整个东北造势。
  在这种现实面前,张作霖希望控制溥仪、或者讨好溥仪,利用溥仪的名号,真正称霸东北、进而统治全国。
  张作霖一直在努力。
  张作霖曾经给过溥仪爸爸一笔很大数额的金钱,帮助他们一家人维持生活。溥仪及其爸爸对张作霖都有好感。
  现在,冯玉祥把溥仪从紫禁城赶出去了,对于张作霖来说非常危险!
  因为现在的张作霖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溥仪,也没有把握控制溥仪。所以,张作霖对冯玉祥驱赶溥仪非常恼火。
  如果满清复辟势力控制溥仪,就可以打着溥仪的旗号正式复辟满清帝国;
  如果溥仪投靠了日本人,那就更麻烦了。日本人扶植溥仪在东北当皇帝,溥仪傀儡政权一旦成立,整个东北地区就被日本人霸占、成为殖民地了。
  权衡复辟与傀儡的利弊、比较满清与日本的实力,张作霖更怕溥仪投靠日本人。
  当张作霖知道溥仪被驱逐的时候,他就在最短的时间内、派人跟冯玉祥谈判,请求不要为难溥仪及其父亲一家人。
  同时,张作霖也派人赶到醇王府,想找到溥仪,当面告诉他,张作霖会保护他的。
  年轻气盛的溥仪,这时候志向高远,他很想找一座靠山,实现东山再起的愿望。
  在溥仪最苦闷的时候,日本人几次到醇王府与他联络。1924年11月29日,溥仪没让父亲知道,悄悄逃进了日本使馆。而且,日本公使高调对外宣布容留溥仪。
  张作霖几次派人到日本使馆联系溥仪,都被拒之门外。
  1925年2月,溥仪在日本人护送下、转移到天津租界张园。张作霖求见溥仪,溥仪应允。
  看见溥仪的时候,张作霖毕恭毕敬跪到地上,向溥仪磕了三个头,和前清大臣向皇帝跪拜一模一样。溥仪挺高兴。
  张作霖对溥仪说:我之所以到北京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护你。你现在跑进日本租界里,我真是很为难啊!
  溥仪相信了张作霖的话,开始大倒苦水,之所以住进外国租界,都是被冯玉祥等人逼的。
  自从进驻北京之后,张作霖一直忙于自己的政治布局。1925年,奉军进入上海,势力达到鼎盛。1926年,"安国军"组成,张作霖担任总司令。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成为中华民国最高统治者。
  当自己的权势越来越大的时候,当自己不需要扶植傀儡的时候,张作霖也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理会溥仪了。
  从1925年到1932年,溥仪都在天津生活。他在积极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他拉拢过军阀、他收买过政客、也任用过客卿,但是没有人帮助他。
  只有日本人支持他,所以,日本人在溥仪心中位置最为重要。
  很显然,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张作霖之所以勃然大怒,根本原因就是担心自己失去政治上的优势。一是害怕冯玉祥的力量超过自己;二是害怕溥仪成为日本人的傀儡,从而导致东北、甚至整个中国成为日本人的势力范围。
  冯玉祥将溥仪从紫禁城中驱逐出去,自有他的理由;张作霖勃然大怒也不是没有道理。
  军阀、政客的正义与否,常常是由他们力量对比、以及博弈结果来确定的。
  你怎么看待张作霖的勃然大怒呢?
  我是:岳飞的飞。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有人说张作霖勃然大怒,因为老张对大清国那是死忠粉,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奉军后来打了冯玉祥,把老冯打得屁滚尿流。还曾有人云,张作霖打算搞个二次复辟,把大清国再招摇一回,名目可以叫"大清第三帝国"(之前张勋复辟了一回,就算是大清第二帝国)。事实究竟如何呢?首先咱们来看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五年前,皇室曾收到一笔数额不小的款子,汇款人就是奉天那方面,也就是张作霖。
  老张为什么要给末代皇帝寄钱呢?因为他是东北王,而宣统虽然已退位,在东北的满蒙人群中还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老张搞定了皇室,对他称霸东北,自然是大大的好处。
  当然这件事很快被媒体所捕捉,天津的《华北每日邮电》报,立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另一场复辟是不是近在眼前?》
  看了这种新闻标题,溥仪立马就打了鸡血,他曾说:"我从心底感到了欢喜,也理解了为何奉军领袖对紫禁城那样热忱"。次年,老张又托人给溥仪进呈了两棵东北人参。1920年,老张甚至还通告溥仪,说俺要"巩卫皇室"。京中甚至传闻张作霖要入紫禁城内给"圣上存候",溥仪那帮人简直要乐颠了,要在"通常品目以外,加上一口宝刀",作为给老张的赏赐。
  哈哈!但老张并没有来见溥仪,人忙着呢!事实上,深谙政治的张作霖也不会逆历史潮流,为无权无势的落魄皇帝而丢了大好出路。
  1922年,溥仪大婚之际,张作霖打了一万大洋的红包给溥仪。而两年之后,便发生了冯玉祥把溥仪撵出紫禁城的事件。这个时候,老张确实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派头,就在这一年年底,他还曾约约小皇帝身边的红人庄士敦见面,而这一次溥仪送给老张两样礼物:一张溥仪签名相片,一只镶满钻石的黄玉戒指。张作霖只收了相片,退回戒指,同时许诺将设法"协助皇上并拯救残局"。
  然无论如何,张作霖都不会真的帮溥仪复国,玩什么第二次复辟,他曾公开发表声明:"作霖以爱国为天职,凡有破坏我共和政体者,将挺身而击之"。只要你不复辟,其实都是小问题。张作霖此后曾与溥仪见面,甚至磕了一个头,喊一句"皇上好"。但纵然如此,老张还是不会支持搞复辟。所以最终溥仪还是潜往日本使馆,最终走上了叛国之路。
  答:现在谈论冯玉祥驱逐末代皇帝溥仪,很多人都觉得充满正能量,认为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反帝制的革命行为,其实,这是多种势力交织的结果,里面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而且,扒开这件事件的外衣,我们会看到,冯玉祥的为人似乎不那么高光正。
  原先,曹锟和吴佩孚是一对黄金搭档,曹锟一口一声"子玉、子玉"叫得很甜,吴佩孚也一口一声"三爷、三爷"应得欢。
  老实说,吴佩孚能叱咤风云,成为乱世中的赫赫中州王,跟曹锟的赏识和提携是分不开的。
  而曹锟能成为直系首领,呼风唤雨、坐镇一方,也与能征惯战的吴佩孚对其死心塌地的效忠有关。
  但是,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战结束后,爱好沽名钓誉的曹锟准备不惜一切代价竞选总统,过一把总统瘾。
  吴佩孚是个务实主义者,认为有那个闲功夫和那个闲钱去干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还不如大量购买军火、抓紧练兵,为日后统一全国打基础。
  两人谈不到一块去,一下子就闹掰了。
  这个时候,原本寂寂无闻的冯玉祥乘虚而入,在曹锟鞍前马后奔走,获得了曹锟的好感。
  这么一来,吴佩孚就和冯玉祥结下了梁子——当然,也为吴佩孚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
  奉系首领张作霖是出了名的滑头,他敏锐地侦知了吴佩孚就和冯玉祥之间的矛盾,很好地收买了冯玉祥,让冯玉祥在吴佩孚和自己在干仗的时候从背后捅刀子。
  冯玉祥做事精准,他看到吴佩孚和张作霖在长城一线打得难解难分,突然发难,反戈一击,并打开古北口关隘,放奉军入关。
  冯玉祥还先奉军一步杀回了北京城,囚禁了当年的大哥曹锟,准备据有河北和平津三地。
  大佬落难,老巢失守,吴佩孚不淡定了,他让直军主力继续死守长城,他自己带偏师杀回北京,准备出其不意,击溃冯玉祥,稳住后方。
  哪料,吴佩孚一走,守在长城防线的直军军心涣散,一下子就崩盘了。
  吴佩孚进退失据,只好仓皇遁往湖北。
  打败了吴佩孚,张作霖很是乐了一阵子,但他知道了冯玉祥抢在自己前面霸占地盘,就怒火渐炽。
  偏偏,那边的冯玉祥占领了北京后,觉察到北京的实力派都拥护张作霖而不鸟他,就有些悻悻然,有些搁不下面子。
  前思后想,决定重构自己的个人形象,以革命者自居,用"革命手段"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赶出去了。
  当然,冯玉祥这么做,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即进宫收刮财宝,补充自己的军费。
  这么一来,张作霖就更怒了。
  因为,冯玉祥破坏了他正在精心下的一盘大棋。
  张作霖的目标是当东北王。而东北的满蒙复辟势力很大,另外,日本人也正想利用溥仪做文章。冯玉祥驱逐溥仪,这等于是把溥仪往日本人的怀抱里送,张作霖平焉能不怒?!
  事实也是如此,溥仪从紫禁城搬出来后,就潜往了日本使馆。
  所以,张作霖恨死冯玉祥了,后来不惜与段其瑞合作,共同对付冯玉祥。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受损失最大的是吴佩孚和曹琨,其次是张作霖,张作霖大怒完全在情理当中。
  一,北京政变的背景分析
  1,北京政变发生时,正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期,这时直奉两军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战,对双方都不利。这时的直军第三军冯玉祥与援军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备司令孙岳等密谋倒戈,与张作霖暗中联系,要求和平解决问题。
  2,北洋系内部打成一团,南方也没有消停。国民党已经在广东建立起稳固的革命政府,并且联合苏联一起反对北洋军阀。黄埔军校的建立,新军队已经成型。
  3,东方强大的邻国日本,国内矛盾重重需要发动侵略战争转移视线。尤其是华盛顿合约后,日本扩张受到压制。在中国,北洋政府已经不能满足日本的侵略胃口。
  4,北方强大的邻国苏联,从各国干预战争中走出来恢复了西伯利亚的统治,想要用"革命"名义继续在华扩张势力。
  二,北京政变的影响。
  北京政变表面上看,是军阀内部的进步势力,呼吁和平,请求各派成立联合政府,这也是冯玉祥政变的公告开声明。事实上,单从冯玉祥来看,目的恐怕没那么简单。
  1,冯玉祥需要名气。
  冯玉祥个人来看,在北京政变前,已经发动了多次倒戈和革命。但,这些革命大都以失败告终。吴佩孚在护国运动时期,和冯玉祥都是旅长,而现在吴佩孚是仅次于曹琨的直系领袖,冯玉祥只是第三军司令,这种际遇,主要在于冯玉祥没有更深的后台。
  2,冯玉祥需要金钱。
  大凡军阀混战,都需要大量军费,清末民国以来的那些大企业,基本被李鸿章盛宣怀袁世凯等人私吞或者卖给外国,到吴佩孚冯玉祥这阶段,基本就靠外国借款满足军费需求了。
  冯玉祥看到了紫禁城里面的金银财宝,还看到了民国财政每年无偿给清皇室的赡养费。这笔钱如果拿在手上,扩充军力完全不在话下。
  后来冯玉祥对东陵大盗孙殿英说,我革活人的命,你革死人的命,我们是革命兄弟。把抢钱说的这么清新脱俗,也是没谁了。
  3,冯玉祥需要扩军扩地盘。
  冯玉祥呼吁和平的同时,把张作霖,孙中山,段祺瑞都请进北京,共商国是,表面上看是组织联合政府,其实是浑水摸鱼,暗度陈仓。
  冯玉祥以为把革命的,不革命的,反革命的放到一起互相吵架自己就能渔翁得利,万万没想到,这些人一开会,就决定先灭了冯玉祥。
  北京政变后没多久,冯玉祥就被赶走了!
  但是那些钱,真带了不少!
  仅仅2年多以后,冯玉祥举旗响应国民革命,在北方召集起40万大军,比当初直奉战争双方军队总额还要多,冯玉祥成了最终的胜利者。
  三,张作霖为什么大怒?
  1,张作霖感觉到自己被冯玉祥出卖,冯玉祥除了邀请张作霖,还邀请了段祺瑞和孙中山。张作霖坐拥20万大军,当然瞧不上北京的一个虚职了。
  2,冯玉祥在故宫搜刮财宝的行为让张作霖很眼红。张作霖是土匪起家,最了解打家劫舍的道理。现在全中国最有钱的人家被冯玉祥打劫了,张作霖表示土匪白干了。
  3,冯玉祥驱逐溥仪,给张作霖造成了大麻烦。张作霖虽然是东北实力派,但是和日本比起来基本是土鸡瓦狗,日本一旦得到溥仪,就可以把不安分的张作霖踢到一边了。
  今天的人观察历史,都是上帝视角,随便一个正常智商的人都能看出冯玉祥的行为贻害无穷,可是冯玉祥自己,有选择吗?
  张作霖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必须保证天子权威存在,而冯玉祥与张作霖的联合世所公知,也就会被认为是共犯,这是跳进黄河洗不清!
  而且,无论是史书还是影视剧,都可以看到,满清遗老遗少都怀揣复国情怀,袁世凯称帝共同反对,张勋拥戴溥仪复位,则很多军阀静看态势发展,说明溥仪具备一定的号召力!
  张作霖治下的东三省,奉系半数兵力都是满族,所以,作为一代枭雄的张作霖,即便死敌都能够宽恕,何况是优抚满清勋贵,而并非是真的忠于清王朝!
  因此,张作霖与冯玉祥最后的决裂,与逼迫溥仪离京有很大的关系,除此外就是冯玉祥的施压,西北穷困,难以供养数十万军队,冯玉祥没有钱就向张作霖伸手,若非郭松龄反奉,冯玉祥真的有可能遭殃!
  1924年,发生直奉二次战争。这是吴佩孚和张作霖之间的战争,是"秀才"更厉害,还是"土匪"更彪悍,全展现在这场战役当中。
  但意外的是,曾经是直系的冯玉祥叛出直系,和张作霖站到了一起,原因只是"和吴秀才尿不到一个壶里。"
  对于冯玉祥的举动,张作霖还是喜欢的,但不久,冯玉祥攻克了北京城,赶走了溥仪,把张作霖气得直跳蹦子,这到底是为什么?人物分析
  1、冯玉祥
  冯玉祥一生当中,变节数次,为人亦正亦邪,一边干着军阀的行当,一边心里还有点小小的"革命之火"。冯玉祥曾经背叛段祺瑞,只是因为不愿意和孙中山对着干。
  后来,冯玉祥人虽然在直系,但和吴佩孚不对付,一直和革命军有着断断续续地联系。二次直奉战争前,冯玉祥投入了张作霖阵营。
  2、张作霖
  张作霖作为"东北王",土匪出身,保安队起家,在东北大地上,耕耘三十年,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兵强马壮"。
  张作霖的性格特点是,非常精明,注重实际,会利用各种资源,同时有自己的原则,也能把握住大的方向。
  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失败,张作霖加强整顿,严抓军纪。二次直奉战争时,奉军综合实力已经超过了直系。
  3、吴佩孚
  吴佩孚是直系最会打仗的人,此人秀才出身,熟读兵书,对于欣赏的人很是尊敬,对于看不上的人,根本不爱搭理。
  因为带兵有方,一次直奉战争,吴佩孚把张作霖的奉系打得丢盔弃甲,狼呗不堪。
  4、溥仪
  三岁时,溥仪当了皇帝,六岁时退位,生活在宫中,有袁世凯的人看管着。看似民国养着溥仪一家人,实际上是软禁。
  溥仪十二岁又过了把皇帝的瘾,因为张勋复辟了。可惜,只当了十二天的皇帝。后来,继续在宫中过着平淡的日子。背景分析
  二次直奉战争前,国内有四大势力,一是南方国民革命军,二是掌控民国的直系,三是偏安一隅的奉系,四是日本人。
  统一是必须的,那就看谁的拳头大,直系夹在革命军和奉军的中间,摩擦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直系和奉系在前面已经结下了梁子。
  直奉两系的内战不可避免,但是南方还有一个想解放全国的革命军,东北还驻扎着"狼子野心"的日本关东军,这时候,四大势力的争夺无非两块,一是土地,二是资源。土地容易理解,资源到底是什么?当时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民众的支持度,简单来说,就是能名正言顺地控制一方区域乃至全国。张作霖气愤的原因
  经过了人物分析和背景分析,我们发现,"四大集团"都想企图做大,除了明目张胆地争夺土地资源,那就是争夺其它资源,而清王室就是非常好的资源。
  控制了清王室,尊重溥仪,张作霖可以获得更多东北满清贵族地支持。而冯玉祥虽然数次叛主,但心中那"革命的小火花"并未覆灭,将溥仪等人赶出故宫,他认为是大功劳一件,同时,可以获得不少宫中的财产,养军也好,支持革命也好,算是有了一定的支撑。
  冯玉祥的算盘打得挺好,事实正如他预料,他将溥仪等人赶出了宫去,革命党大为欢迎,在南方国民革命军那里,冯玉祥算是获取了一些政治信赖,他也确实获得了不少财产。
  但冯玉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强如袁世凯,还要把溥仪等人留在宫中?因为,袁世凯看得很透,如果把溥仪等人放出去,会有人利用溥仪等人兴风作浪。这事袁世凯看清楚了,张作霖也看清楚了,冯玉祥没有看清楚。
  溥仪前脚被赶出,很快,日本人就"截胡"了,日本人将溥仪安排在天津,七年之后,一路北上,日本人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就此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日本人在东北大地上光明正大地开始当"主人"了。
  也许,冯玉祥没有研究过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不是溥仪有多值钱,而是那个"位置"有很大影响,万一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将会是一场灾难。
  日本人最后还是利用了溥仪,于是,东北大地成了殖民地,张作霖生前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冯玉祥,是功臣还是罪人?也许,在张作霖看来,冯玉祥是罪人;但,冯玉祥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千古英雄。
  1925年,溥仪出宫后,曾在曹家花园密见张作霖,期间,两人有过一段经典的对话。
  张作霖略带虔诚地说道:"皇上,你不该到日本使馆里跑,我是有足够力量保护你的。"
  溥仪听后,无奈地感叹道:"当时,冯玉祥的军队还在,我实在是迫不得已啊。"
  "皇上,您要是乐意,到咱奉天去,住在宫殿里,有我在,怎么都行",张作霖爽快地说道。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张作霖对溥仪还是有一些"感情"的。
  至于,溥仪被赶出宮后,张作霖勃然大怒,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有4点:1.一怒为"报恩",张作霖的发家离不开清政府的支持
  张作霖出身低微,家境贫寒,曾给人当过兽医,后来,多亏岳父赵占元的资助,在赵家庙村成立了一个大团,负责维护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
  虽然张作霖是这个大团中的一个小头目,但是,这个大团也就20来人而已,势力非常单薄,而且,在老对手金寿山的偷袭下,还差点儿全团覆灭。
  但是,张作霖是个爱折腾的人,他不愿意过那种平淡无味地生活,他要换个活法。
  1902年,张作霖结识张景惠、拉拢张作相,在八角台招兵买马,扩张自己的势力,并且,接受清政府的招安,摇身一变成了新民府巡警前路游击马队的帮办,职级相当于今天的营长。
  清政府的这次招安,对张作霖来说,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他开始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1907年6月,张作霖与"黑山秀才"杜泮林设计打掉辽西悍匪杜立三,清政府不仅赏给张作霖5000两银子,还提拔他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职级相当于旅长,可以管辖5个马步营。
  这让张作霖跻身于东北旧军中5个重要的武装力量之一,势力更加壮大了。
  两年后,张作霖将孙烈臣拉拢到自己麾下,原本的5个营扩充为7个营,势力更加强悍,成为了东北一带的一支劲旅。
  随后,他带兵前往辽宁西北部的通辽、洮南一带,剿除蒙古叛匪,为清政府解决了心腹大患。
  凭借自己的出生入死和艰辛付出,张作霖逐渐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和嘉奖,也有了让他接触溥仪的"良机"。
  溥仪赏赐张作霖顶戴花翎,提拔他为洮南镇守使,甚至,还赏赐给张作霖一件龙袍。
  这些奖赏给张作霖树立了极大的威望,让他为日后的发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之前,张作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重的赏赐,难免有受宠若惊之感,因此,他想着报答朝廷,为朝廷分忧解难。
  为此,武昌起义后,东北陷入了"保皇还是革命"的两难抉择之中,此时,张作霖没有见风使舵参与革命,而是力主"保皇"。
  他联合冯德麟、马龙潭、吴俊升等33名武将要进京勤王,为朝廷尽忠,可惜,当时的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没有答应。
  张作霖曾说过:"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间,凡事恩怨分明。我是有恩必报,有仇不饶"。
  从这个角度看,张作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是当时的清政府给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出身低微的他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所以,当得知溥仪被赶出宮后,张作霖为之大怒,是内心的一种感恩之举。
  当然,也包含其他缘由。2.二怒为"私心",张作霖认为溥仪还有用处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溥仪只剩下一个空壳的名字,甚至还是一个满目疮痍的空壳,但是,在张作霖眼里,溥仪在满蒙地区仍然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尤其在满清遗老当中,溥仪仍是众望所归。
  因此,张作霖考虑着要用溥仪的名号,为自己造势,以便彻底征服满蒙,赢得满蒙势力和满清遗老的支持。
  这从以往张作霖对溥仪的许多次若即若离中,可以看出端倪。
  1919年,溥仪的父亲载沣突然收到一笔巨款,打开一看,原来是奉天代售皇产庄园的款子。
  那时候,紫禁城已经没有了经济来源,一切开销,只能依靠民国政府的接济,甚至,有时候,还要偷偷盗卖国宝文物艰难度日。
  现在意外地收到这笔巨款,真是喜出望外。
  那么,背后寄款的是谁呢?
  是张作霖,没错,就是张作霖在背后费尽脑汁给这些满清贵族筹措生活资金。
  随后,由内务府从众多古物中选出两件送给张作霖,以表酬谢。
  一件是乾隆款的瓷瓶,一件是《御制题咏董邦达淡月寒林图》画轴,这两件都是珍品。
  张作霖收到这两份赏赐后,感觉来而不往非礼也,特派把兄弟张景惠携带礼品,进京答谢。
  张作霖如此亲密地对待溥仪的事情,不胫而走,当时,天津的《华北每日邮电》、《北京导报》等媒体机构,纷纷指责张作霖会开展"另一场复辟"。
  可是,张作霖面对这些指责,依然我行我素,对溥仪更是好得不得了。
  1920年,张作霖托人给溥仪送去了两棵东北大人参。
  三个月后,直皖战争爆发,一时间,溥仪陷入了危难之际,四周充斥着呛人的火药味儿,此时,没有人愿意来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溥仪。
  唯有张作霖派人进宫,向溥仪汇报军情,并一再表决心要"巩卫皇室",以宽慰溥仪受伤的心灵。
  张作霖的这一举动,不禁赢得了溥仪的好感,还让紫禁城内的大小官员为之震动,沸腾高呼。
  可是,在野心之下,张作霖有"选择性的健忘症",表完"勤王"的拳拳决心后,他并没有立即兑现自己的诺言,而是,一直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溥仪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
  因此,在得知溥仪被赶出皇宫后,张作霖会认为是冯玉祥动了自己的"奶酪",打破了自己追逐梦想的计划。
  所以,他怒了,而且是大怒。
  张作霖曾经说过:"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面对这场大风大浪,张作霖岂能只是一味地小肚鸡肠,他发怒,是因为他还有另外的原因。3.三怒为"大局",溥仪出宫后,去了日本使馆,等于进了狼窝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皇宫,不仅断绝了对溥仪的经济支持,而且,还派兵把他软禁在醇王府内。
  张作霖听说后,愤怒之余,马上出面协调、斡旋。
  最终,说服冯玉祥撤回了驻守在醇王府内的士兵,解除了监禁。
  此次入京的张作霖,凭借自己的东北军,依然是京城内说一不二的人物。
  如果他愿意帮助溥仪重返皇宫,按照他的实力,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而且,当时,东三省各界名流共计53人联合致电张作霖,请他出面恢复原有清室优待条件。
  同时,张作霖自己也托溥仪的老师庄士敦给溥仪带去一个好消息:作霖将设法帮助皇上挽回残局,恢复特权。
  可惜,这次决心的背后,张作霖依然是"空言示好",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几番寄希望于张作霖,又几番失望于张作霖的溥仪终于看清了张作霖的真实面目,所以,他就前往日本使馆,以求得日本人的庇护。
  这就是著名的"真龙启飞"事件。
  可惜,溥仪终究还是太年轻,他没有想到自己在日本使馆里,会落进日本人的圈套,被日本人利用。
  张作霖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怒斥道:"我已经主动向你示好,并承诺对你予以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跑进日本使馆,这不是信不过我张作霖吗?"
  同时,张作霖还说道:"只要有我张作霖在,难道在醇亲王府还会发生损害皇上的事情吗?"
  其实,张作霖除了这些埋怨外,他也会想到,溥仪走进日本使馆,就相当于溥仪接受了日本人的控制,日本人就会"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一来,对国家、对人民、对自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因此,当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皇宫后,政治嗅觉极其敏感的张作霖马上预感到这是一步操之过急的险棋,倘若走投无路的溥仪投靠日本人,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怒了。4.四怒为"不公",自己给冯玉祥支持,没想到冯玉祥下手太狠
  在将溥仪赶出皇宫之前,冯玉祥只是直系中边缘化的一支力量,并不被曹锟和吴佩孚的重视。
  面对这奶奶不亲、姥姥不爱的尴尬境地以及心中那份执着,冯玉祥做好了倒直的准备,期间,他接受过张作霖的支持和补给。
  第二次直奉大战,冯玉祥倒戈曹锟和吴佩孚,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直接导致了直系的瓦解和失败,但是,他将溥仪赶出皇宫一事,确实打破了北洋军阀中各个派系的平衡点。
  因为当时的清政府一直控制在与清室保持友好关系的元老手中,比如,与溥仪走得非常近的张作霖。
  同时,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以及处理善后事宜时,均冠以"大总统指令"。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大总统是谁?
  是曹锟吗?他已被冯玉祥软禁了起来。
  如果冯玉祥承认曹锟的总统地位,他就不会把曹锟软禁起来。
  如果冯玉祥不承认曹锟的地位,他就不该以"总统"的名义发号施令。
  这些做法,难免会让张作霖动怒,毕竟张作霖给过冯玉祥补给。
  因此,看到出手太狠的冯玉祥,已经危及了自己的利益,张作霖怒了。

作为苍南县龙港市的母县,曾经的平阳县有多么厉害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行政区划的调整,比如行政区的合并与分设。以杭州市为例,在今年3月的行政区划调整中既有上城区与江干区合并为上城区,又有余杭区析置临平1996年,西班牙政府邀请一群平民来访,他们是谁?1996年的一天,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大街上人山人海,人群在街道两旁欢迎一群着装普通的外国人,他们只是平民,其中有老有少,年龄参差不齐,而队伍里的很多老人,他们在60年前,却有一个共徐志摩如果没死,会再找林徽因嘛?林徽因之子还得找在当时,徐志摩的感情生活一直被大众所关注,他对林徽因的感情也闹得沸反盈天。可惜的是,这位多情的大诗人在1931年的一次空难中,丧失了生命,而徐志摩匆匆忙忙乘飞机,为的是能赶上林徽因八路军政委奄奄一息,日伪军发现他没死,轻声说我们马上就走1943年,一只刚刚和日寇进行了激战的八路军还没时间喘口气,日军便再次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在日军炮火的猛攻之下,我军已经被包围,即便战情对八路军十分不利,战士们依旧没有丝毫的畏惧,勇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回京问斩,结果回来多少人北宋年间,一篇纵囚论横空出世,欧阳修尖锐犀利的措辞,引起了众多文人志士对唐朝皇帝又一轮的热烈讨论。有不少人觉得欧阳修言之有理,这太宗皇帝就是为了沽名钓誉也有的人觉得这想法太过晦暗,长征到底有多难?红军四渡赤水,翻雪山过草地,每次都是九死一生长征到底有多难?红军四渡赤水,翻雪山过草地,每次都是九死一生!遵义会议后,为了冲出敌军的包围,毛泽东带领红军撤出遵义,向北转移。由于情报出现误差,红军在战场上失利了,有人开始说风凉故事28年前,徐洪刚一人勇斗4名歹徒,身中14刀仍在追击有这么一位解放军战士,他为了挽救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地同时与4名歹徒搏斗,即使身中14刀也不放弃,依旧顽强追击。事后,国家把此次见义勇为事件立为重大典型,表彰他的行为是全体今天,缅怀中国核司令程开甲3年前的今天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程开甲院士逝世他隐姓埋名20多年一生为国铸核盾被称为中国核司令今天,一起缅怀中国核司令程开甲年少有志将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作为三卷胶卷拍下真实的长津湖志愿军出国作战支援前线涉江追击胜利会师中朝两国军队会师在东海岸边正是邮票第四枚胜利会师的画面原型。张崇岫宋广学张雅梅夫妇扫码了解更多内容扫码看视频邮票中的党史10红邮名片中国人民志99岁抗日老兵终生未娶,苦等日本女友70多年,靠捡废品维持生活他是一个99岁的老兵,在抗战中认识了自己的爱人,他们的爱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跨国恋情。他为了等待自己的心上人,终身不娶,靠捡废品为生,苦苦等待76年,只为见自己的日本女友一面。说百姓徐志摩逝世后,为照顾朋友妻,他和陆小曼同居20多年,分床而睡?在中国的二十世纪初,政局混乱,百姓痛苦,可是,在那个时代,中国文学却以另一种姿态朝上发展,绽放出光华。年轻人的思想与意识高度觉醒,不止男性,连女性都破除旧时的陋习,把那缠脚的布扔得
朝鲜战争苏联为什么没有直接参战?三八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雅尔塔会议上,三巨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就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之间的利益分配进行了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罗斯福和斯大林法史故事玉玺漂流记天命权力证书的起与落江隐龙自秦汉易代后,玉玺似乎就是天命权力证书,得玉玺者可得天下,而无玉玺者纵然当了皇帝也是白板天子。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玉玺在这里成了一个无记名式权力证书,有着占有即所有的属性,民国最伟大的人黎元洪两度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三任副总统在清末明初,那段中国历史上从未遭遇过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有一个这样的人。他曾两度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三度担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他曾在民国被时人称之为民国最伟大的人他曾是民国时期出了名的俄罗斯七寡头之首我能让猴子当总统。死前向普京认错,希望回国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在俄罗斯经济领域推行休克疗法,对大量国有资产进行拍卖出售,而一些人趁机低价抢夺国有资产,由此形成著名的七大寡头。这些在俄罗斯私有化过程中一夜暴富的寡头们,把触角伸为什么八国联军进城,慈禧太后非得逃到西安呢,别的地方不能去吗?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老太婆只能往西逃,一是得益于西安的名字,西安西安,西部安全嘛二是因为她别无选择,除了西安,大清国已经没有她可以容身的地方。是的你没有看错,贵为一国太后,万人我们的邻国蒙古国,人口的确非常稀少,为什么?我们喜欢将蒙古国称作外蒙,这种说法不准确。外蒙面积180万平方公里,蒙古国是156万平方公里,另外俄联邦的图瓦共和国也是外蒙的一部分。和我国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相比,蒙古国确实地许褚和典韦是曹操的亲卫,为什么二者死后的待遇不同?典韦为曹操卖命3年,于公元197年壮烈战死。许褚为曹操卖命23年,又为曹丕打工7年,在曹睿登基后,于公元227年得以寿终正寝。典韦许褚,都曾经是曹操的贴身护卫,典韦被曹操赞誉为此古解放酒泉,国民党秘密潜伏下40名漂亮女间谍,下场大快人心酒泉,古称肃州,为汉代河西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之一,丝绸之路重镇,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蜚声西域。只可叹自秦汉起,两千年间,西域三十六国分分合合,战祸绵延,以致百姓流离失邺城究竟是指邯郸的临漳还是指河南安阳?为什么七大古都说安阳而不说临漳或邯郸?回悟空问答经过多年研究我知道为什么七大古都为什么说安阳而不说临漳或邯郸了!欢迎各位看官评头论足。会说的赶不上会听的第一,三台遗址(邺城)属于安阳还是邯郸管辖是现代区域划分问题,但曹朱棣起兵时只有十万人,建文帝为什么不调动全国的军队?史载,明太祖朱元璋共生子26个,长子朱标在被立为太子25年后突然病死。朱元璋哀恸不已,他爱屋及乌,想把朱标第二子(长子朱英早夭)朱允炆立为储君。在朱元璋众多的子孙中,堪与朱允炆竞争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是否能顺利即位?谢邀!祝大家阅读愉快!都说强主幕政,鲜有不乱,意思是有能力的皇帝到了后期,太子之争是最为多见的。看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哪一个不是到了最后为储君的事烦心,还真逃不过这个法则,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