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令古人头疼的匈奴,到了今天是哪个民族?

  "匈奴",是中国古代历史绕不过去的话题,它伴随着中国原始文明而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可深远的影响,关于它的典故遗迹随处都是,如长城就是为防御匈奴而建,再如蒙恬、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还有著名的的"昭君出塞"都与匈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奇怪的是,匈奴自南北朝之后,就再无声息,这个民族真的从历史上消失了吗?
  从上古到汉朝,匈奴人的演变
  古老的匈奴民族伴随中国原始文明而生,早就远古时期就曾与黄帝部落交战,被驱赶至荒漠草原上,那个时候它叫"荤粥(xun yu)";之后商代妇好征伐灭掉的小国"鬼方",也属于匈奴族;武王伐纣时,关中之地一度被"猃狁(xian yun)"占领,直到周宣王派兵将其驱逐至北方,此时的它们被史学家称为"戎狄";战国时期,北方这些少数民族有了真正的名字——匈奴,这个名字的本意是"驱逐到远方",这也是中原人第一次给游牧民族起名字,自此"匈奴"成为中原人的噩梦。
  匈奴人善于牧马,故而来去如风,汉人士卒多以步兵为主,追又追不上,防也防不住,只能被动防御。被动防御中原人最为拿手,那就是建城墙,于是赵武灵王、燕昭王与秦昭公与匈奴接壤处分段开工建设城墙,这就是后来秦长城的雏形。正如泰戈尔对长城的评价:"长城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因蜿蜒而映射着古老的国度。"这句话在我看来,不仅仅说的是消失在历史中的秦汉王朝,也包括北方的匈奴政权。
  这个北方民族政权来自于匈奴人的一个伟大领袖冒顿。他用过人的智慧和带血的马刀统一了匈奴族,然后向北击败了丁零、屈射等部,势力到达如今的贝加尔湖畔;向西征服了月氏、楼兰等26个国家,向南将势力扩展到河套以南,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草原帝国。
  为此,从汉初的刘邦开始,便不断酝酿对匈奴帝国的战争,此间开始不断涌现出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战争名场面和历史人物来,如"白登之围"、"马邑之谋"、"河南之战"等等,再如李广、卫青、霍去病、苏武、班超等等。当然随着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也涌现出中国历史以来的第一批汉奸,如中行说、李广利等。
  在汉朝的强势攻击下,匈奴大败退回漠北,随后在公元前57年,匈奴内部又发生了内讧与分裂,形成两个对立的匈奴政权,此后匈奴帝国再也不是汉帝国的对手。公元前51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宣帝接受了他的投降,这宣告了"胡、越不受中土正朔"惯例的结束,开创了北方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王朝领导的先河。
  消息传到漠北,北单于首领郅支夺路西逃,于初元五年占据康居国,封闭了汉朝与西域的商道。
  公元前36年,汉朝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大将陈汤矫诏发兵,南路翻越葱岭,北路穿过乌孙国,对郅支城形成了合围。睡梦中的匈奴人仓促应战,但终究无力回天,单于郅支被军侯杜勋剁掉头颅送回长安。此后陈汤给汉元帝的报告中写下了激励人心的千古名言——"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这样,汉匈两族和平度过了六十余年。
  王莽篡汉时期,匈奴人趁势向南渗透。可惜上天没给他们机会,漠北先是发生了旱灾,紧接着蝗虫也不期而至,匈奴人畜死伤多半,他们的死对头乌桓人借机来袭,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将部。
  呼韩邪单于的孙子比带领着八部南匈奴部落成立了南匈奴国,公开与北方的奴蒲单于叫板。但是比毕竟是自封的匈奴王,根本与真正的单于相比,于是在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向汉朝求援,光武帝将他们安置在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等地。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继续分化融合南匈奴部落,将南匈奴正式分为五部,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从此中国北方边疆聚集了大量汉化或者半汉化的匈奴人,而这也正为后来的南北朝乱象带来隐患。
  再说回北匈奴,奴蒲单于因汉朝庇护南匈奴的原因,对汉朝发起了数次大规模用兵。汉和帝永元三年,耿夔率领汉军在阿尔泰大破北匈奴,蒲奴单于混战后失踪,北匈奴被迫西逃,从此书写了一部四百年的迁徙史诗。
  南北匈奴的不同命运
  南匈奴的命运
  晋惠帝时期,女汉子贾南风一手制造出"八王之乱"使得中原王朝大伤元气,人口直接下降四分之三,这为内迁的匈奴人逐鹿中原提供了绝佳良机。
  永安元年,匈奴屠各部首领刘渊自称南匈奴于夫罗单于左部帅刘豹之子,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宣布"复国",自称"汉王",史称"北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异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接下来,匈奴人有样学样,在北汉灭亡后,刘曜称帝,国名为"赵",这个王朝仅仅十一年后就被石勒所灭;另一位卢水匈奴首领蒙逊支持段业建立了"北凉",之后又接连灭掉西凉、南凉,成为"河西走廊"的霸主,但立国39年后被北魏鲜卑人所灭,余部远走高昌建立了流亡政府,公元460年被柔然所灭。
  南匈奴最后的绝唱是铁弗部落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让其名声大噪的有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公元413年征调十万人修建的"统万城";第二件就是公元417年攻破长安血洗汉人。但这个王朝也仅仅维持了25年,就被北魏鲜卑人所灭,族人尽皆被屠,属于南匈奴人的光辉也成了历史。
  南匈奴还有没有分支存在我们不得而知,但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元年,"发稽胡修筑长城,二寻而罢",在唐武德四年,有"稽胡"起兵扰边,被太子李建成灭掉,这里的"稽胡"恐怕就是南匈奴人最后的记载。从此后生命回归土地,小族归入汉族,所有的匈奴人再也无法在中国史书中见到,它永远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北匈奴的命运
  比起南匈奴的命运,北匈奴要比他们光彩耀眼的多。
  匈奴帝国虽然消失,但作为匈奴人的余脉依然在延续,他们曾经迁徙到准格尔盆地的康居国,被汉朝驱赶;然后继续西行,到了泽拉夫善河的粟特国,又被草原新兴霸主柔然压迫着离开一路向西……他们踌躇满志,决心远离汉人再次建立属于匈奴人的帝国,恢复往日荣光。
  公元四世纪,北匈奴人进入了钦察草原,然后迅速征服了当地霸主阿兰人,实力大增。在休养生息二十年后,已经壮大的匈奴人开始向顿河以及多瑙河流域进军,兵锋直指东哥特国。
  对于东哥特国来说,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绝望战争,这些黄皮肤黑眼睛的骑兵来去无踪,刀箭共用,哥特人引以为傲的步兵方阵在他们面前犹如纸糊的一样,仅仅两仗东哥特人就被迫投降,他们号称"哥特人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领袖亥尔曼绝望自杀,就连他的女儿也成为匈奴领袖巴拉米尔的玩物。
  战火烧到多瑙河边,西哥特人在河西布下了一条"钢铁防线",以随时应对这支东方部队。但匈奴人受汉族影响深远,他们在战争中学会了孙子兵法上的所有计谋,巴拉米尔上游偷渡成功,从背后对老实等待的西哥特人发起了进攻,西哥特人不战自溃。公元376年,他们走投无路的向罗马皇帝瓦伦斯投降。
  由于北匈奴的到来,导致了欧洲百年的动荡。西哥特人不久后发动起义杀死了罗马皇帝瓦伦斯,灭掉了西罗马帝国,然后来到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国;原来的西班牙汪达尔人渡过地中海,到北非建立了汪达尔国;莱茵河下游的法兰克人版图扩展到高卢,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而东哥特人则逃到了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建立了东哥特王国。欧洲古典文明的版图被北匈奴人摧毁的面目全非。
  这时的匈奴人在首领乌单的带领下声望大涨,渐渐的,乌单有些飘了,他带领匈奴人不重生产,四处劫掠。终于在公元408年的一天,遭到罗马军队伏击,匈奴人损失惨重,声望大跌。
  这时,另一个匈奴领袖站了出来,他叫阿提拉,还有一个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名字"上帝之鞭"。
  公元445年,阿提拉独掌匈奴帝国大权,他先后发动了对北欧、东欧的大规模战争,他的军事策略是"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在他的征战下,盎格鲁撒克逊人败退到英伦三岛、斯拉夫人纷纷投降,罗马帝国被三番五次的蹂躏。
  至此,匈奴帝国以班诺尼亚为中心,东至咸海,西至莱茵河,南达巴尔干,北临波罗的海,疆域横跨欧亚大陆,成为一个四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这时的阿提拉意得志满,匈奴帝国又恢复了往日荣光,一切皆在掌控中。
  公元453年,19岁的金发美女伊尔蒂科阿提拉的大帐之中,这位比西罗马奥诺基亚公主更为美貌的姑娘得到了阿提拉的临幸。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伟大的"上帝之鞭"阿提拉国王竟然因为临幸了一位姑娘便血管爆裂,血流进咽喉窒息而死。
  在阿提拉死后,继承者们的无能迅速断送了强大的匈奴帝国。次年,阿提拉的长子埃拉克战死,还有三个儿子投靠了西罗马。还有一个儿子邓格西克率部向南俄撤退,中间一度重建了匈奴帝国,然而实力不济,先攻东哥特人无果,后对东罗马发动战争失败,自己也战死疆场。
  之后,北匈奴的历史仅限于一些匈奴雇佣兵的记载,随后就慢慢消失,再无音信。
  就这样,伴随中原文明共生的匈奴人走完短暂的辉煌后,再次陷入沉沦,而这次再也没有单身机会,永远恒定在历史长空中。
  现在哪个民族是匈奴后裔呢?
  公元900年左右,起源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渔猎民族高举"匈奴人"的大旗,迁徙至多瑙河中游一带,马扎尔部首领阿尔帕德宣称自己是阿提拉的曾孙,并且得到了代表阿提拉身份的"战神之剑",其后裔伊斯特万于公元1000年左右建立了"匈牙利"王国,其中"匈"是匈奴的意思,而"牙利"则是人的意思,翻译出来就是匈奴人。
  那么匈牙利人究竟是不是北匈奴人的分支呢?
  按照后来的调查来看,奥匈帝国根据语言学溯源,认定匈牙利人是有真正祖先的,那就是乌戈尔人的一支,而且肤色,发色以及眼球颜色都不具备匈奴人的任何特征,所以认定匈牙利人并不是真正的匈奴人后代。但匈牙利人对此并不同意,一直以自己是阿提拉的后代而自豪。
  看来,纯种的匈奴人的确已经在欧洲被同化,分散于罗马人、哥特人、日耳曼人以及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当中了,再难分辨出真正的匈奴人。
  那么,南匈奴又和现在哪个民族接近呢?
  在我看来,南匈奴的覆灭,鲜卑族的崛起,一直到隋唐时代的突厥,都是有着一脉相承的因果的。有一少部分匈奴人融入鲜卑宇文部落,进入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半岛,与唐朝黑水靺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现在与黑水靺鞨血缘关系最近的民族则是满族,以此推来,满族有一定的匈奴血统。
  另外,匈奴的大本营在蒙古草原,那么蒙古土生土长的游牧民族肯定有其后裔,依照现在看来,蒙古族有着匈奴的血统也是能说过去的。
  当然绝大部分的匈奴人已经融入汉族,山西楼烦、临汾、大同、岢岚一带是其传统聚集之地,内迁之后,全部改为汉姓,如刘、贺、金、丛、呼延、万俟等都是其传统姓氏。
  但总的来说,现在根本没有单独存在的匈奴族,更没有血统纯正的匈奴人,它作为一个民族已经完全从历史中消失,留下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华夏族的融合。
  结语
  一个种族的终结往往是另一个种族的开始,匈奴人的南进西迁给鲜卑人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事实证明,游牧民族、渔猎民族同与农牧业和工商业为主的汉族发生冲突时,无论最终胜败如何,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最终都将无法摆脱被击溃和融合的命运,这就是文明的先进性所在,更是历史的铁律,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等等从历史上的消失即可看出。
  参考资料:《匈奴史研究》、《匈奴史话》、《北方文化与匈奴文明》等
  在古代,华夏文明就是一片汪洋大海,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是许多条涓涓细流,它们在流淌的途中有的会水尽干涸,有的会互相交汇,但最终大多都会不可避免的流向那一片大海。
  匈奴便是那其中的一条细流,在流淌途中与其他细流不断交汇,然后有的流向远方汇入其他河流,大部分都流向了大海。
  匈奴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便是三国之后的五胡乱华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中原汉族差点就被匈奴等游牧民族给杀灭了种;也是在这个时期里,中国经历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民族大融合。而匈奴就是在这个大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
  但即使匈奴已经消亡了1500多年,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重重一笔直到今天都还令人印象深刻。在最令古中国头疼的外敌排行榜上他们一定是名列前茅。
  首先,纠缠时间最久。从战国末期起,以五胡乱华而终,匈奴与各中原王朝反复交战了700多年;
  其次,威胁性极大。匈奴在鼎盛时期,疆域甚至是汉朝两倍还多,并且鼎盛时期的匈奴在军事实力上也一度压着汉朝打。在汉朝建立之初,甚至不得不以和亲、献财等手段来维持与匈奴的和平。
  最后,破坏性极强。匈奴多次侵入中原,攻城屠戮,掠夺财物人口,给华夏民族带来了深重苦难。甚至还是后来使"中原沦陷"、差点让中原汉族被杀灭种的首要元凶。
  但是最终,再强悍的匈奴也与鲜卑、突厥等游牧民族一样,被卷入了历史的滚滚洪流,走向了消亡。
  那么,匈奴这个民族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与中原华夏到底有着怎样的深深纠葛?为什么他们来得轰轰烈烈,最后却走得无声无息?他们最后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走进这个令古中国最头疼的外敌的前世今生。
  匈奴与华夏的纠葛到底有多深?看完这几大历史时间线你就懂了!
  1、万里长城怎么来的?就是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的。
  两三千年前,在中国北方的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游牧氏族部落,有东胡、丁零等。其中一支分布在内蒙古阴山山麓及鄂尔多斯草原一带的部落便被称为匈奴。
  战国末期,与秦始皇同一时期,匈奴部落里也出了一个武力过人、雄才大略的人物,叫做头曼。头曼率领匈奴四方征战,不断吞并着周围的部落,使匈奴逐渐壮大。
  很快,匈奴就发展成了一支强大的政治化、军事化的部落,性质从氏族部落慢慢转型为国家,头曼也从氏族首领转型成为国家领袖,称作单于。
  秦始皇灭六国时,头曼趁着中原华夏战火连年、无暇北顾之际,出兵占了内蒙古阴山地区以及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称的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秦始皇灭六国后,便派大将蒙恬率军征讨匈奴。蒙恬率军将匈奴驱逐出了河套,屯兵上郡(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南),然后就修万里长城,当时主要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进犯。
  2、匈奴建国,疆域比汉朝大两倍还多,还差点把刘邦覆灭了。
  在刘邦刚刚完成对华夏的统一,建立了汉朝的时候,头曼的儿子冒顿单于也完成了对北方草原的统一,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匈奴帝国,并且出兵夺了汉朝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当时匈奴的范围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一带;南沿长城与汉朝相邻,并且还控制了河套和鄂尔多斯一带;西跨阿尔泰山,直到帕米尔高原与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周边。被称为百蛮大国!
  公元前200年,刚称帝不久的刘邦率32万大军亲征匈奴,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被围在山西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全靠陈平重金贿赂冒顿的妻妾才得以脱险。史称为"白登之围"。
  匈奴帝国全盛时期疆域图
  3、"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最开始是针对匈奴的。
  就这样,汉朝在建立之初一直都是处于匈奴的压制之下,只能采取被动防御态势。到了汉武帝时,汉朝已历经几十年休养生息,有了深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
  于是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全面反击,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汉朝将士们与匈奴进行了三大战役,最终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给打得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后来匈奴的处境日益困难,在内外交困之下就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南下归附汉朝,称为南匈奴。当初王昭君出塞,嫁的就是这个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单于。
  而当时那部分留在漠北的没有归附汉朝的匈奴便被称为北匈奴,北匈奴那时还曾击败大宛、乌孙等国,强迫四方进贡,威震西域。这便让北匈奴膨胀了,还公然斩杀了汉朝派去西域的使臣。
  对这种行为当然不能惯着,于是西汉名将陈汤带兵万里追杀,一直追到巴尔喀什湖畔(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取回了斩杀汉使的北匈奴单于的项上人头,使汉朝军威威震西域,莫敢争锋。
  取回单于人头后,陈汤上书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便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著名狠话的由来。
  4、汉民族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便是由匈奴率先开启的。
  从东汉末年起,中原统治者们为了弥补兵力和劳动力的不足,就对周边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大量招诱,于是各族持续不断地向中原迁徙人口,其中便以匈奴、鲜卑等几族为最。
  到了司马懿的司马家建立的晋朝时,"西北诸郡皆为戎居。中原百万余口,戎狄居半",以匈奴为代表的胡人竟占到了中原人口的一半之数。
  后来西晋刚建立不到三十年朝廷就发生了内乱,使国力空虚,军事衰弱。而匈奴等内迁胡人长期受到朝廷压迫,再加之他们并不乏称霸中原的野心,现在见到晋朝衰弱,自然就坐不住了,各族纷纷起兵反叛,史称"五胡乱华"。
  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代中,有个叫刘渊的,起兵建了一个名为"汉赵"的国家。正是这个汉赵国,于公元316年兵围西晋当时的都城长安,俘虏了西晋皇帝,一举把西晋灭亡。
  西晋灭亡后,匈奴几乎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而后,各族胡人陆续在北方建国,史称"五胡十六国"。汉民族最黑暗的时代就此降临。
  以匈奴为首的胡人对北方汉族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奴役和屠杀,中原汉人被杀到十室九空,尸横遍野,中原华夏满目疮痍,"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晋书》:匈,羯等胡人军队掠地千里,烧杀抢掠,中原汉室十室九空。
  毫无疑问,这一定是汉民族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而这也是匈奴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此后便消失得无声无息。那么匈奴究竟是怎么消失的呢?请看下文。
  匈奴究竟是怎么消失的?
  1、有一部分匈奴被汉朝打跑到了欧洲,在欧洲大杀四方。
  当时匈奴第一次分裂,有一部分南下归附汉朝的被称为南匈奴,而另一部分留居漠北便称为"北匈奴"。后来北匈奴还一度跑到中亚一带拳打脚踢,打得四方臣服,威名赫赫,结果因一时膨胀斩了汉使,在汉将陈汤"虽远必诛"的信念下,被万里追杀人头,自取了灭亡。
  而当时归附汉朝的南匈奴则一直过得富足安稳,其首领呼韩邪单于甚至还娶了中国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为妻。不料安稳的日子过了几十年后,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之后便对南匈奴百般压迫,激起了匈奴的反抗,降而复叛。
  匈奴复叛几十年之后,国内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民不聊生,于是南匈奴再次内乱发生了第二次分裂。这次同样有部分南下归附称为南匈奴,有部分留居漠北称为北匈奴。北匈奴国内天灾不断,又被东汉几番征伐,后来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得举部西迁。
  有大量学者认为:这部分西迁的匈奴,经过两三百年的迁徙和繁衍后,出现在了欧洲,他们一出现便杀得整个欧洲人仰马翻。首先灭亡了欧洲的一个强大帝国阿兰帝国,然后又四方征伐,并攻打欧洲最强大的罗马帝国,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最后他们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匈人帝国。
  后来匈人帝国的帝王,被西方历史中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猝死,在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庞大的匈人帝国迅速瓦解。随着帝国的瓦解,匈人退至匈牙利一带,最终消融于东欧大地,其混血后裔是保加利亚的保加尔人。
  2、五胡乱华时,匈奴在民族大融合的滚滚洪流中逐渐消亡。
  匈奴第二次分裂时,当时匈奴国内天灾不断,民不聊生,在外又面临着东汉的连年征伐。于是已归附东汉的鲜卑人乘势而起,趁匈奴势弱之际占据了蒙古草原,除了西迁的部分匈奴,有约40余万匈奴部众都悉数被鲜卑吞并融合。
  同时,当时还有羯族、羌族、氐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涌入中原,与汉人杂居。中国北部、东部、西部,尤其是并州(今山西太原)、关中(陕西中部地区),都居住着大量胡人,胡人甚至都占到了中原人口的一半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杂居的各民族长期在一起生活,自然就会互相融合。
  所以到了五胡十六国时,其实已基本上没有了纯种的匈奴人,而是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作铁弗匈奴。
  十六国的最后一个政权"胡夏"就是铁弗匈奴建立的,同时这也是匈奴在历史中掀起的最后一点浪花。在立国仅24年后,胡夏便被一统中国北部的北魏给灭了。
  北魏便是鲜卑拓跋家建立的政权。北魏建立之后,便把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一一消灭、吞并,然后一统中国北方。
  北魏一统北方后,同时也吞并融合了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然后全力推行汉化政策。比如改"独孤、拓跋"等胡姓为刘、陆、穆等汉姓。
  同时,北魏朝廷从上而下的禁胡语,学汉语;禁胡服,穿汉服。包括生活习俗、礼仪习惯等一律仿照汉族,并且大量任用汉人为官,与汉人通婚等。
  在北魏比较彻底的汉化改革下,北方的民族界限逐渐消除,各少数民族渐渐被融合,或者彻底汉化。而匈奴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逐渐地消逝在了民族大融合的滚滚洪流中。
  鲜卑 拓跋珪结语——准确地说匈奴并没有灭亡,而是被汉化、消融了。
  一个在经济、文化、文明等方面落后的民族,在一个先进民族长期、密切、强烈的经济文化影响下,必然就会逐渐融合于先进民族。
  所以,古代的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就是这样,在逐渐汉化的过程中慢慢消融,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早已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但是匈奴人其实并未消失,你或者你身边的人,都有可能是匈奴人的后裔。
  匈奴是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他是一个由多部落融合的混合民族。匈奴人建立的政权,存在了四百多年,其疆域最鼎盛的时候,北到伏尔加河,西至中亚各国,南到汉朝的河朔地区,东边包括辽东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面积远大于现在的中国版图。
  关于匈奴的起源已经不可考,按司马迁的说法,他们是"夏后氏之苗裔",由商朝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东胡、楼烦等部落融合而成。
  随着匈奴部落的强大,他们大约在战国末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与汉民族不断发生军事冲突。秦朝末年、西汉初年,匈奴迎来其鼎盛期,迫使新生的汉政权,只能以和亲的方式,维持边境相对安宁。
  汉武帝登基后,将对匈政策由和亲改为主动的军事进攻,经过汉帝国举国之力,四十多年的持续打击,匈奴人基本退出了漠南地区。至此,强大的匈奴帝国也开始走向衰败。
  汉宣帝时期,汉帝国经略西域,彻底断绝了匈奴联合西域夹击汉境的局面。不久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投降西汉,而北匈奴在汉帝国和南匈奴的打击下灭亡。
  东汉时期,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二部。这也标志着匈奴帝国,步入灭亡的倒计时。
  汉和帝时期,汉军在稽落山和金微山,两次击败北匈奴,其残部被迫西迁康居。接着南匈奴又出现内部分裂与战乱,建安七年,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设置都尉官,以汉人出任。至此,匈奴政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匈奴人的主体政权虽然灭亡了,但是匈奴民族还在,他们的后人甚至还一度重现祖上的荣光,只不过昙花一现。那么,匈奴政权灭亡后,匈奴人哪儿去了?西征欧洲:上帝之鞭改变了欧洲的历史
  在金微山惨败于东汉的北匈奴,一路西迁,从康居进入中亚锡尔河一带讨生活。那里就是今天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诸国,在那里匈奴人逐渐恢复了元气。
  两百多年后,再次强大的匈奴民族,诞生了一位成吉思汗式的军事天才,他叫阿拉提,被欧洲人惊恐地称为"上帝之鞭"。
  阿拉提率领匈奴骑兵,从中亚一路西征,征服巴尔干半岛,又入侵君士坦丁堡,再攻陷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拉文纳,赶走瓦伦丁尼古拉三世,灭了西罗马帝国。
  从此,匈奴人的后裔,从中亚一直绵延至土耳其、斯拉夫、匈牙利、希腊、意大利、法国。史学界认为,匈牙利马扎尔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此外保加利亚沙皇和查理曼大帝,都是匈奴后裔。入主中原:刘渊建立了"汉赵政权"
  公元304年,一个叫刘渊的人在长安登基,建立又一个汉政权,以蜀汉后主刘禅为祖,史称汉赵政权,或前赵政权。前赵政权成立14年后,灭了东晋,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动荡时期。
  其实这个刘渊与刘禅八竿子打不着,刘渊是个匈奴人,他是南匈奴于罗夫单于的孙子。不过,刘渊有自己的道理,他说自己身上有汉高祖刘邦的血脉,当初汉匈和亲,他就是汉朝公主的后代,所以恢复了汉姓刘。
  不过,前赵政权只存在了25年,就被石虎的后赵政权打败。铁弗联羌: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政权"
  赫连氏出于铁弗部,铁弗部的历史很短,他是由匈奴人和鲜卑人通婚,所产生的"新族群"。不过,这个部落却真真切切地流淌着汉帝国皇室的血脉。
  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郭圣通有一个儿子叫刘辅,封沛王。刘辅的六世孙刘进伯,以度辽将军的身份攻打匈奴,却兵败被俘,后在匈奴娶妻生子。被赫连勃勃追尊为"正皇帝"的刘去卑,就是刘进伯的孙子,赫连勃勃的五世祖。
  所以,赫连勃勃也叫"刘勃勃",是汉匈混血儿。跟刘渊改汉姓不同,刘勃勃把自己的汉姓,改成了"赫连氏",意思是"云赫连天"。
  公元407年,赫连勃勃联合羌人,在凉州建立"大夏"政权。不过,大夏政权也仅仅存在了24年,就被北魏消灭。东合鲜卑:并入鲜卑宇文部
  除了以上三支匈奴部落,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匈奴人,则逐步融入了强大起来鲜卑宇文部和慕容部。
  匈奴绝唱:楚瓦什人是最后的匈奴?
  以上大体呈现了匈奴政权灭亡后,匈奴人的四个分支走向。第一支随着西迁的脚步,在欧洲散枝开花,融入欧洲各民族之中。第二支迁徙进入中原,融入汉民族之中。第三支在河西走廊,与西羌、羯族等少数民族融合。第四支融入了鲜卑族,又随着鲜卑逐步汉化,并入汉民族。
  其实我们今天很多汉人,身上都有匈奴人的血统,刘姓是汉化匈奴的第一大姓,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就是匈奴人的后裔。此外贺兰、贺、赫、金、伏、韩、公孙、姚、盖、宇文、呼延、慕容,甚至李、陈、赵、王、徐这些大姓,都有匈奴人的后裔。
  目前在中国,匈奴作为一个独立民族早已消亡,那么世界上还有"纯种"的匈奴族存在吗?
  俄罗斯境内,有个民族叫楚瓦什族,从遗传学,人们把他们定义为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型。有人考证,他们很可能是匈奴人的"嫡系"后裔。
  不过,这种说法尚没有科学论证,从理论上来讲,也不大可能。匈奴族本就是一个各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在近两千年的迁徙中,他们又不断与周边各民族杂居,脚步遍及欧亚大陆,政权又早就灭亡,不大可能出现所谓的"纯种"匈奴人。
  东北这边有个民间传说,小脚趾指甲盖分叉的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我当年到东北读书,同寝室的东北同学,还煞有其事地给人展现他的"劈叉"指甲盖。
  据传,李世民的脚趾甲盖就是分叉的,搞得他很恼火,下令宫里人都检查一遍指甲盖,结果却发现,一大半的人跟他一样。
  其实这个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它体现的无非是中国人传统的"寻根拜祖"情节而已。
  匈奴人已经不存在了。关于匈牙利人,要知道盘踞匈牙利平原的不止一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岁月里,来到匈牙利平原的主要有两拨移民,第一拨是西迁过来的匈奴人,但是西方一些史籍记载,在西罗马帝国末期,西迁过来的匈奴人已经没有东方游牧民族的特点了,战法也和西方的没什么不同,"放风筝","大迂回"都没有了,就剩下集团冲锋,硬碰硬。很明显,这拨匈奴人已经全盘西化,到了后来已经没有他们什么事了。只留下高卢油画叙述着阿提拉的事迹。到了第二拨移民来到匈牙利平原,当年匈奴人的痕迹已经抹的一干二净。虽然匈牙利人一直声称他们就是匈奴人的后裔,还组织一个团队到中国西部认亲,但是他们并没有拿的出手的证据。至于土狗,可以说跟匈奴,突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你能说现在的韩国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就因为当年他们那个破岛曾经依附过明,清?(土狗当年是小亚细亚一个突厥王国的封臣)。
  一看到匈奴这几次,就想到了历史上几个憋屈的和亲,可其实匈奴的发展历程也挺丰富的。题目所说的问题,也恰好验证了匈奴的发展史。
  这个问题我们分几部分来回答:
  一、匈奴,最初的梦想
  匈奴,我最早知道这个词是在汉朝的时候,刘邦跟匈奴打仗,输了被困白登山下。但这就是匈奴最早出现的时间了吗?
  并不是。
  请往前翻一翻,历史上的那个大瓜:孟姜女为啥会哭倒长城?
  不就是因为秦始皇抓了壮丁修长城?为啥要修长城呢?
  因为要抵御匈奴的进攻。
  这是匈奴最早出现的记录,就是在秦朝。秦朝嬴政时期,大将军蒙恬率军与匈奴打仗,将匈奴赶出了中原地区。记载中写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但是年年打仗不是长久之计啊,后来嬴政就开始修筑长城了。
  匈奴为啥要进攻呢?天时地利啊。
  匈奴人依靠打猎和畜牧为生,他们的饮食只有肉制品和乳制品,碰上个天灾,那就更加惨淡。处在这种环境中的民族,求生是本能,中原地区的繁华和富裕,自然也让他们眼红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经历过农耕式生活,草原上的生活让他们更擅长使用野蛮和残暴,对中原地区的人民也就很残暴。
  从汉朝开始,几乎每朝每代都能见到匈奴活跃的身影,看见他们出现在中原的王朝政坛上。为此,前往匈奴和亲的人,也不再少数。四大美人之一的昭君,讲的不就是昭君出塞嫁到匈奴的故事嘛。
  二、匈奴的位置和迁移
  要知道匈奴的变迁,就要了解历史上匈奴所处的地理位置。
  古代匈奴所处的疆域主要还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跨过阿尔泰山,直到葱岭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周边。因为多组融合,所以也被称为"百蛮大国"。
  按《史记》中记载:"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翻译一下,大意是: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人。
  也因为匈奴所出的这个地理位置,所以很多人会把匈奴和蒙族人混为一谈。但其实并不是。有专家经过研究对比发现,匈奴人的遗骸中的血统非常复杂,蒙古人的DNA虽然和匈奴相似,也只能说如今的蒙古人是匈奴的后代,但根据历史的记载发现,如今的匈牙利人也是匈奴的后代,还有土耳其人也有匈奴的血统。
  如今匈奴的后代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无论是欧洲和亚洲都有匈奴人的后裔,所以很难一言以蔽之,匈奴如今到底是哪个民族。
  毕竟在两千年前,就有一部分匈奴南下进攻中原,还有一部分匈奴进入西域,南下的匈奴被汉化,而进入西域的匈奴还曾和罗马发生过战争,早已散落在欧洲各个角落。
  随着时间的流逝,匈奴这一游牧民族逐渐消失在史册中了。
  三、匈奴的政权变迁
  作为古代战斗力最强悍的种族,匈奴又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史变迁呢?
  1、战国末年,头曼单于组成北方游牧民族部落联盟,建立匈奴国;
  2、冒顿单于杀父篡位,先后击败东胡、月氏、河南楼烦、白羊,控弦三十万。
  3、前177——前174年,西域楼兰、乌孙、呼揭等26国役属匈奴。北含丁零、坚昆,西含呼揭、乌孙,东接东胡、乌桓,秽貉、朝鲜;南至秦长城以外,西至塔里木盆地。
  康居东部受匈奴羁縻,西部羁縻于大月氏。
  4、前124年,卫青率六将军出击,大胜右贤王。
  5、前119年,霍去病率四将军出击,大胜左贤王,其后"漠北无王庭"。
  6、前119年后,东胡脱离匈奴伇属汉朝。
  太仆公孙贺将万五千骑出九原二千余里,至浮苴井【在杭爱山北】,从票(骠)侯赵破奴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奴水【翁金河】,皆不见匈奴一人而还。匈奴左贤王也一直未彻底放弃对乌桓的羁縻和役属,直到汉宣帝五凤年间匈奴分裂。
  7、前68年后,丁零、坚昆等匈奴属国纷纷叛离。
  东汉时期,北匈奴又接连遭到打击,部落趋于瓦解,幸存者也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路;而南匈奴则被逐渐汉化,后来掀起动乱的五胡十六国中,就有许多割据政权的建立者是南匈奴的后人。
  到了隋唐时期,匈奴这一曾经困扰过古人几百年的胡人部落已经彻底消失在史册中,除了已经被汉化融合的南匈奴以外,还有着当年向北迁移的北匈奴。
  四、题外话
  那些历史上跟匈奴有关的故事和成语:
  李广难封: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他一生不被重用,没有受到封侯的奖赏,最后被逼自杀。他的部将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他的堂兄弟李蔡才能不如他却官至丞相。
  振臂一呼:汉武帝时期,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和三万匈奴骑兵作战的故事。
  犁庭扫闾:犁平他的庭院,扫荡他的村庄,出自《汉书·匈奴传下》,指汉哀帝时期和匈奴交往的故事。
  苏武牧羊:苏武是汉朝时人,指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小结:
  匈奴作为一个强悍凶残的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曾经造成过十分严重的影响。而在与农耕文明对峙几百年后,匈奴人还是败给了吃苦耐劳的汉人。
  接连遭到打击,实力衰退的匈奴部落最终分崩离析,没有远走的匈奴人在汉化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符号,而远走的匈奴人最终也未能抵挡历史浪潮的冲刷,今天的世界民族中,已经没有匈奴的一份子了。
  有人说,匈牙利人是匈奴的后裔!理由是:
  如果不是,为什么匈牙利的民族小调和西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音乐很相似?
  如果不是,为什么匈牙利人的名字中,姓在前,名在后,不同于一般欧洲国家?
  如果不是,为什么匈牙利人的长相和其它欧洲人,看起来有点区别?
  那么,曾经的匈奴,到底是今天哪个民族?和匈牙利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们今天来深度挖掘一下。1、匈奴在东北亚的鼎盛时期
  匈奴这个北方游牧民族,崛起于阴山山麓,到了秦汉之交时,出了个狠人,名字叫冒顿。
  但期初,这小子很悲催,本来有望接替父亲头曼单于的班,但老爹实在不待见他,计划让小儿子接班,还把他打发去了月氏国当人质。
  冒顿不傻,如果甘于当人质,他的人生算是完了,于是去的当天,连夜逃了回来。
  父亲一看,这也算是个汉子,给上一万人,带兵打仗去吧!
  有了一万人,冒顿如有神助。他开始训练下面人的执行力,他告诉大家,他用响箭射猎物,他射哪里,大家就跟着射哪里。
  第一次,冒夺射了鸟和兽,没跟着射的几个军官,统统杀了;
  第二次,他射了自己的爱马,有人犹豫了,该不该射?一犹豫,脑袋就落地了;
  第三次,冒顿射了自己的妻子,这挑战太大,有人下不了手,也被杀了;
  第四次,冒顿射了父亲的战马,大家不再犹豫,统统射了。
  到这里,冒顿知道,可以进行"特殊行动"了。
  这次的目标是"头曼单于"的头,没人犹豫,众箭齐发,头曼单于被儿子射成了刺猬。
  头曼单于死了,冒顿的后妈、弟弟,以及不服从的大臣全部被杀。
  那一刻,匈奴的骨子里种下了"狠辣"的基因。
  接着,开始南征北战,没过几年,冒顿单于打下了偌大的土地,建立了无比强大的匈奴帝国。
  这帝国,疆域非常辽阔,东到如今东北的辽河,西到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南到秦长城,北到贝加尔湖一带。
  就这样,冒顿单于成了北方戈壁草原上的王,这也是匈奴最辉煌的时刻,匈奴帝国成了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帝国。2、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南北匈奴的出现
  (1)匈奴分裂为南北匈奴
  没有永久的王朝,没有不没落的辉煌。
  时间到了汉武大帝时候,汉朝在经过了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国富民强,于是,汉朝和匈奴开始硬碰硬。
  结果说明,在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匈奴人被数次胖凑,开始没落。
  公元前119年,也就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匈奴帝国的王室已经被迫退出了广大的漠南,就连漠北也没有能力完全掌控。
  在公元前57年,匈奴内部出现了内乱,大家纷纷想自立。
  公元前56年,曾经伟大的匈奴帝国分解成为了两大派,一派是南匈奴,一派是北匈奴。
  (2)南匈奴的命运
  经过近一百年的风餐露宿、苟延残喘,南匈奴准备抱大腿了,在公元48年,南匈奴集体向东汉光武帝刘秀投降。
  刘秀是个胸怀宽广,心存善意的皇帝,看有匈奴来投降,就安置在了内蒙古河套地区,算是给南匈奴有了生存立足之地。
  就此,南匈奴开始逐渐汉化,接受汉文化的影响,生存除了打猎等外,还有了耕种生活。
  可以这样说,南匈奴就是个小溪,它是融入了"汉族"这个大海,慢慢地没有了自己明显的民族特征,散落在西北各地。
  西晋八王之乱后,出现了三个匈奴人建立的国家。
  第一个,是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前赵,只是这国家寿命短,只历经了25年(304-329年),前十五年,是刘渊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先后执政,从319年后起,大臣靳准兵变,养子中山王刘曜平乱后当了皇帝。329年,前赵被灭了,灭国者石勒。
  第二个,是匈奴后裔段业建立的北凉。看到北凉,很多人想到了《雪中悍刀行》,说一下,这和那小说没什么关系啊!
  北凉397年建国,在439年被拓跋焘所灭。
  第三个,是匈奴人赫连勃勃所建立的大夏,在407建国,在431灭亡。
  随着拓跋氏的兴起,随着鲜卑的鼎盛,匈奴人在华夏没有机会了。
  也就说,匈奴人在华夏的最后荣光,就停留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北凉、大夏那里,从此散落且融合在华夏各民族中,到现在,彻底没有了踪影。3、北匈奴西迁再次创造了辉煌
  汉朝时期,最烦匈奴人的各种边界骚扰,因此,让北匈奴不断搬家就成了东汉武将的一个重要"使命"。
  公元87年,北匈奴被新崛起的鲜卑一顿揍,丢了不少地盘,大丢面子。当年,漠北又发生了百年难遇的大蝗灾,北匈奴外忧内患,就此大乱。
  此时,东汉决定对北匈奴实施毁灭性打击,趁你病,要你命!
  这次,出去收拾匈奴的大将,名字叫做窦宪、耿秉。
  公元89年,窦、耿二人率领大军打败匈奴,然后一路追着打,直到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
  公元91年,汉军再次出击,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单于。这是要被灭族的节奏啊!
  估计,匈奴人除了骂娘,只能希望运气好一些,再不要碰上汉军这样赶尽杀绝的军队了。
  形势不容乐观,是原地来回逃窜,还是寻找新的落脚点?
  北匈奴人选择了选择新的落脚点,他们选择西迁。
  北匈奴西迁的第一个落脚点:伊犁河流域。
  说是西迁,其实就是西逃。不过,北匈奴的"强盗作风"依然不改,在天山南北烧杀抢掠,对上汉军,各种偷袭。
  没办法,这群家伙还得收拾,还得让其搬家。
  在公元124年、137年、151年,东汉朝廷先后派出了班勇、斐岑、司马达,让将军们一次一次猛揍了北匈奴。
  那一刻,北匈奴知道,汉朝大地,哪怕边缘地带,都没有北匈奴的立足之处,只能继续西迁。
  北匈奴的第二个落脚点:中亚的锡尔河流域。
  这河在如今的中亚区域。也就是说,北匈奴到中亚谋生来了。
  曾经是汉朝的手下败将,在中亚能混得如何?
  北匈奴到了中亚时,那里正是康居国的时代。
  北匈奴在这里进行了崛起,并严重影响了康居国,他们被叫做嚈哒yàn dā(白匈奴),这其实就是北匈奴在西迁过程中和当地民族融合的结果。
  过了一段时间后,北匈奴的一大部分继续西迁,而此后的康居国也走向了衰落。
  北匈奴第三个落脚点:在顿河以东、里海以北,建立了新的匈奴帝国。
  在这里,公元290年,北匈奴又做了一件大事,就是直接把当地的阿兰国干败,然后杀了国王,建立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匈奴帝国。
  北匈奴第四个落脚点:顿河以西,多瑙河东北。
  一切说明,这匈奴不是一个安分的主,除非像对待南匈奴一样,把他们彻底分化和融合。
  踩在阿兰国的"尸体上",建立了匈人帝国,又经过七八十年的沉淀,公元374年,匈奴开始了西征,直接向顿河西边开进,那里有让人垂涎三尺的大草原,水草丰盛,物产富饶。
  当时的那里,是东哥特人的地盘。在匈奴面前,东哥特人实在不是对手,东哥特人的领袖逃窜到了多瑙河对岸,被罗马帝国允许避难。
  而匈奴,占据了大面积的俄罗斯南部的大草原,也占据了如今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等地,就此稳定了下来,并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个大国。
  匈奴的再次辉煌。
  和强大的罗马帝国为邻居,匈奴人也没闲着,一次次的南征北战,一次次的骚扰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因为各种原因,在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实力被分化、减弱。
  公元406年,一个匈人"大英雄"出生了,他的名字叫阿提拉,这是后来让欧洲为之胆寒的一个人。
  阿提拉在12岁的时候,被当作人质,送到了西罗马帝国。在这里,阿提拉了解了罗马的文化,组织架构,国家治理方式等等,这为他以后的治理带来巨大帮助。
  公元434年,匈人帝国的首领鲁嘉,在整合完所有的匈奴部落,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后,就此挂了!
  临死之前的鲁嘉做了一件糊涂事,让他的两个侄子阿提拉和布莱达共同继承了匈人帝国。
  刚开始,两兄弟配合不错,阿提拉进攻多瑙河流域的一些城镇,而布莱达进攻了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并且让拜占庭帝国把岁贡从350磅黄金提升到了700磅。
  无奈能力不如弟弟,在436年,狠人阿提拉把哥哥杀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公元440年,阿提拉带人西征,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德国北部的大部分、中欧、巴尔干半岛的绝大部分、匈牙利、奥地利、乌克兰、摩尔多瓦等,还有俄罗斯南部等区域,都成了匈人帝国的一部分,而首都就是布达(在如今的匈牙利)。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阿提拉,被誉为"上帝之鞭"。
  公元451年,匈人帝国在法国境内西部的沙隆,和西罗马帝国展开了大战,如果西罗马帝国战败,那么整个欧洲将匍匐在阿提拉脚下,罗马教廷,可能就此被毁,而基督教也会在欧洲失去传播的土壤。
  但结果是,西罗马帝国的联军,在和匈人军队,以及仆从军队作战时,最终胜利了。
  而匈人帝国的影响区域停止在:东到咸海,西至大西洋,南抵多瑙河,北达波罗的海。
  公元452年,意大利被阿提拉侵入,有意思的是,阿提拉的军队在意大利北部的波河停止了进攻。
  接着,阿提拉会见了教皇利奥一世,元老院首席议员阿维努斯、禁卫军统领特里杰久斯等人,而西罗马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早已从都城拉文纳逃到了旧都罗马。
  经过几次谈判,阿提拉带领大军返回布达了。
  为什么返回?
  有这么几种说法,一是给的利益不够,二是说背后的拜占庭帝国准备进攻他们,三是说,军队出了大问题,军粮不够,且瘟疫在军队传播很厉害。
  在我看来,第二、三种的概率大一些。
  阿提拉回去后不久,在公元453年去世,据说,是在迎娶日耳曼公主的第二天,发现死于动脉破裂。
  这下,匈人帝国的天塌了一半,形势马上大变,仆从部落和国家们纷纷独立,造反的此起彼伏,匈奴内部也是四分五裂,帝国走向解体。
  公元469年,阿提拉的儿子邓吉西克阵亡后,匈人帝国走向了灭亡。
  仔细看来,匈人帝国就像一阵风,来得迅速,并成为了欧亚版块的绝对大佬;去得也匆匆,阿提拉死了后,迅速解体,16年之后,彻底消失。
  这样的壮大和灭亡,让人惊叹不已!4、匈牙利人到底是不是匈奴的后代?
  对于这个问题,有说是,有说不是。
  最科学的方式,就是进行DNA的检测。结果发现,一些样本检测完后,得出如此一个结论:匈牙利人是马扎儿人后裔,这也是一个游牧民族,曾经是匈奴裹挟的仆从。那么,为什么匈牙利人的小调很像我国西北和内蒙古曲调呢?为什么名字里,是姓在前,名在后呢?
  我们继续往下!
  从北匈奴西迁开始算起,他们不仅是自己团队的一部分在西迁,还裹挟了一部分仆从民族,马扎儿人就是其中之一。
  不断西迁,不断和各民族融合,不断带着仆从民族向西,于是乎,匈奴也就成了一个复杂的融合民族了。
  匈奴的血统可以融合、稀释,但民族文化,匈奴还是比较强的,他们影响了马扎儿人等游牧民族,特别是,匈人帝国在匈牙利布达城建都,当时,这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一座很繁华的城市。
  几十年下来,匈奴文化以匈牙利布达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对不远的佩斯城,以及大部分地区有了深深的影响,于是,这烙印算是留下了,直到如今,匈牙利的文化和欧洲其它国家的文化,都有一些区别和不同。
  当然,如果样本够多,一定会发现,匈牙利人当中,一定有些匈奴后裔,这无需置疑。
  到这里,我们可以这么说,匈奴是个不断和各民族融合的民族,现如今,难以看到纯粹的匈奴后裔。
  但是,他们曾经的文化,在匈牙利还是留下了印记,确切说,匈牙利人,就是"匈奴文化传承的"后裔之一。
  中国的北方,沧海桑田的变化,我们今天看见的大沙漠,大型的盆地,蒙古高原,西伯利亚黑土地,大片的原始森林。这里曾经的远古时代,是气候宜人的水草丰美,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的地方。
  这里是人类的发祥地,人类文化的起源之地。大型的湖泊干涸,变成了盆地,地形的抬高,纵横的河流地貌消失,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变成了千里草原。
  人口大量的迀移。草原变成了游牧民族的家园。沙漠千里无人烟。整个西部地势隆起,造就了喜马拉雅山。人类开始往适应人类生活的地方迀移,这种移民的惯性一直延续着。
  地势的抬高造就了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长江,黄河向东流的地形。而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诞生之地,这里原来有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中华民族的先人们。由于地势的不断抬高,变成了黄土高原。
  在黄土高原的北方就是蒙古高原,这里养育了许多的游牧民族,他们有四处游牧的生活习惯。
  而黄河流域土地肥沃养育了许多农耕民族。
  几万年过去了,黄河流域诞生了中华文明,蒙古高原诞生了游牧文明,而农耕民族固守家园的习惯的养成,而游牧民族游荡放牧习惯的养成,使游牧民族在遇到干旱草场荒芜的时候,就会南移放牧,进入农耕民族的家园,而发生冲突,战争。
  造成几千年的游牧民族南侵破坏农耕民族的生活秩序。
  这些游牧民族今天演变成许多的国家,他们还生活在中国的北方,北方的各个游牧民族,南方的农耕民族统称他们为匈奴。
  今天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触成了社会的进步,生存条件的改善,使古老的生存习惯不复存在。今天各民族都和谐的生活在自己的家园。文明发展,安居乐业。
  匈奴,可以说是最早就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从上古时代一直活跃到两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一笔。
  匈奴人在远古时期被中国史书称为"荤粥"(xūn yù),因为越界抢劫被中原部落首领黄帝赶到了荒凉的草原,所以在商代又被称为"鬼方"。后来,被西周史学家命名为"狁"(xiǎn yǔn)。当周武王率军渡过黄河进军朝歌之际,狁乘虚挺进关中,一度占据了周部落留下的权力真空。多少年后,周宣王才派出大将尹吉甫将狁赶走。之后,他们和氐羌一起被泛称为"戎狄"。直到战国时期,才有了令人恐怖的名称——匈奴。
  一、北方强敌
  自匈奴出现的那一刻,他就成为了中原王朝挥之不去的阴影。中国最早的长城就是为了抵御他的进攻而修建的,秦国、赵国都为阻止其南下而做出了贡献。秦统一华夏后,匈奴确实老实了一阵。但到了西汉初年,匈奴卷土重来,甚至还在白登山困住了汉高祖,从此开始汉匈和亲之路,不过汉武帝时期开始了反守为攻,匈奴遭到了重创。不过在昭宣时期,西汉较少对匈奴的攻伐。
  二、南北分裂
  汉宣帝刘询本始三年(前71年),汉朝与乌孙组成联军向匈奴发起进攻,匈奴亲王连同部下4万人成了俘虏。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因为对新单于屠耆堂不满,毅然率领部下带着西域版图归顺了汉朝。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不久,匈奴发生饥荒,继而发生分裂,以致在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年)出现了五个单于争位的局面。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火并,最终剩下南北对峙的两个单于。北方的单于叫郅支,是哥哥;南方的单于叫呼韩邪,是弟弟。哥哥的拥护者显然要多过弟弟,因而弟弟逐渐败下阵来。万般无奈之下,弟弟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率领南匈奴全部人众牲畜向汉朝投降称臣。从此匈奴分裂为南北。随后北匈奴在各方的攻击下逐渐灭亡,少数逃往欧洲,而南匈奴重新统一了匈奴各部。
  三、南匈奴的归宿
  南匈奴一直在汉朝的管辖下,比较安分。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们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中。当时曹操把南匈奴分为五部,从此这些匈奴部落逐个在乱世中亮相。
  1、屠各匈奴,公元304年,出身屠各匈奴刘渊建立汉赵(前赵)帝国,这是匈奴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公元329年被后赵所灭,这一支逐渐融入了汉族;
  2、卢水胡,由南匈奴与月氏、羌人杂居而成,因世代居住在卢水(今青海西宁西)而得名。他们杰出人物沮渠氏蒙逊建立了北凉政权,后来被北魏所灭,其族人流亡到高昌,但又被柔然所灭,这一支融入这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
  3、铁佛匈奴,所谓"铁弗",指的是匈奴父、鲜卑母的后裔。他们的代表人物就是赫赫有名的赫连勃勃大王,公元407年他建立了大夏国,后来被北魏所灭,这一支融入了汉族;
  4、稽胡(也叫步落稽),在北汉和前赵衰亡之后,他们辗转来到晋、陕北部的山谷,与当地的女人组成家庭,过起了寂寞而安定的日子。他们比较安稳,没有建立什么政权,到了唐朝时期,他们不知道犯了什么浑,竟然找起了唐帝国的麻烦,被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所灭。
  至此,南匈奴基本都融入了汉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四、北匈奴的消失
  北匈奴虽然被汉朝剿灭,但其中的一支在经过几百年的流亡后,出现在了欧洲地区,他们击败了阿兰人、哥特人横扫了东欧大陆。其中最有名的单于就是"上帝之鞭"阿提拉。
  当时在匈奴在阿提拉的领导下,让东罗马帝国低头,并准备入侵西罗马帝国。不过在一次迎娶日耳曼裔的少女伊笛可后,阿提拉意外死亡,从此北匈奴帝国逐渐衰落,帝国再次分裂,并逐个被其他国家吞并。
  公元500年之后,北匈奴彻底消失。有人认为他们是现在匈牙利人的祖先,那么是真的吗?
  五、关于匈牙利
  大约在公元900年前后,一支起源于伏尔加河流域的渔猎民族高举着匈奴人的旗帜(自称匈牙利),经南俄草原迁徙到多瑙河中游及蒂萨河一带。在其七大部落中,以马扎尔部落最为强大,马扎尔部落首领阿尔帕德因此被推选为大公,他对外骄傲地宣称自己就是阿提拉的曾孙,而且得到了阿提拉的"战神之剑"。匈是"匈奴"之意,牙利则代表"人",匈牙利译成汉语就是"匈奴人"。
  那么这支马扎尔部落是匈奴人的后裔吗?其实匈奴人在当时的欧洲影响很大,他们与当地民族通婚也是很正常的事儿,而马扎尔人打着匈奴的旗号也是为了树立威信,但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匈奴的血也是有可能的。
  公元1867年匈牙利被兼并进奥匈帝国后,官方依据语言学认定匈牙利人的祖先是芬兰——乌格尔人的一支(马扎尔人是其七大部落之一),与匈奴人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与芬兰人和爱沙尼亚人是近亲。
  匈奴人的消失证明,当以狩猎为主、靠地上野草和天上飞鸟生活的原始部落同以农牧业、工商业为主业的文明种族发生冲突时,也许前者能以剽悍的身体和机动的战法盛极一时,但却终将无法摆脱被击溃和融合的命运,这就是历史的铁律。
  ——唐僧本人写的《西游记》,就记载他在进入大沙漠前,就雇了一个胡人保护他走过大沙漠,而胡人估计就是匃奴人。主要分布在新疆蒙古一带地区。后来胡人变卦不想进入大沙漠,决定离开唐僧,后又决定杀了唐僧,夺其财物再走人。夜沉沉,胡人举刀,一轮明月月光下,看到的是唐僧无比慈祥丶端庄丶俊秀的脸庞,顿消恶念,不取一物而去!阿弥陀佛!这是菩萨保佑啊!阿弥陀佛!后来吴承恩写的戏说《西游记》,把此胡人改写为猢狲,进一步改写为孙悟空。而胡人又多成为了匈奴人,初唐时期屡屡进犯唐界,凶悍无比,杀戳成性,唐太宗决定镇压剿灭匈奴人以平定外患。大战匈奴。为此,不少匈奴人迁移到了中亚丶东亚及东欧一带,匈牙利就是以匈奴人为主的国家。唐太宗后又对匈奴人实行抚慰策略,在他们缺粮时,调运中原和江浙粮食救济匈奴人,以后匈奴人停止了进犯,之后又分别融入其它民族,有的融入了汉族,此后,除了匈牙利外,无人称自己是匈奴人了。
  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群体是十分特殊的,他们被古人称之为匈奴。想必不管是在研究秦朝历史,还是汉朝历史的时候,都会经常看到匈奴这样的字眼,尤其是汉朝深受匈奴的影响,经受了太多挫折。
  既然匈奴这么厉害,于是很多人就比较好奇了,匈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的历史如何呢?为何在唐朝以后,就再也没有听说过匈奴这样的说法了,难道是匈奴消失了?还是说匈奴后来变成了其他民族?匈奴的大一统历史时期
  根据现在可参考的历史资料来看,匈奴这个群体应该在夏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在《史记》中还有相关记载,只是那个时期因为年代过于久远,没有更多资料来进行考证,匈奴在那个年代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我们也不得而知。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匈奴在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匈奴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的一个威胁了,比如在战国时期,我们会发现,不管是秦国、赵国还是楚国,这些国家都有被匈奴骚扰的记载,大家为了抵御匈奴,还专门修建一些城墙,这些城墙就是后来秦朝修建万里长城的基础。
  在战国时期,赵国深受匈奴干扰,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赵国派出一代战神李牧出马,李牧巧用拖延以及麻痹对方的战术,歼灭了匈奴十万余人,就是这样一场历史性的辉煌战争,让匈奴有了一段时间的安分守己,不敢再轻易骚扰中原地区。
  随着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的战争,中原地区没有时间去管匈奴,匈奴趁乱又发展强大起来,到了秦朝建立之后,匈奴不老实起来了,他们经常在河套地区闹事,对中原造成极大的影响,秦始皇一生气,就派出自己的亲信大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去收拾匈奴。
  当时秦朝军事实力正是强大的时候,所以蒙恬出马很快就打得匈奴服服帖帖,乖乖离开河套地区,不敢侵犯中原,为了更加方便抵御匈奴,秦始皇就让蒙恬以及30万军队留下来开始修建长城,可以说万里长城最初的修建初衷就是为了抵御匈奴的。
  蒙恬一直在修建长城,后来扶苏也去成了蒙恬军队的监军,大家都不明白原来秦朝内部已经发生太多事情,赵高在秦始皇去世后矫诏立了胡亥为皇帝,还把扶苏、蒙恬以及蒙毅等人全部除掉,秦朝在赵高以及胡亥的统治下二世而亡。
  在秦朝灭亡的途中,天下大乱战乱纷纷,匈奴趁机做大做强,更加重要的是,后来匈奴迎接来了他们历史上最为厉害的领导人冒顿单于,当刘邦建立大汉朝的时候,冒顿单于也已经实现了匈奴内部的大一统。
  从此以后,匈奴也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帝国,对刚刚建立还不够稳定的汉朝形成严重威胁,刘邦一生气率领大军想要去攻打匈奴,结果被冒顿单于搞了一个白登之围,刘邦很是无奈退回,后来为了与匈奴友好相处,汉朝才会出现那么多和亲,比如我们人尽皆知的王昭君,就是和亲产生的故事。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就这样表面友好地相处了一些年,这些年匈奴依旧在骚扰中原地区,只是汉朝当时实力悬殊,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隐忍,一直到后来冒顿单于去世,匈奴内部经历了几次变革之后,匈奴的实力开始衰弱。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下定决心要和匈奴死磕到底,于是先后派出卫青、霍去病等人收拾匈奴,在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中,汉朝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匈奴被大汉帝国打怕了,无奈只能分裂。
  在大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中,还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比如有汉奸的产生,也有类似于苏武牧羊这种感人肺腑的故事,正是在这些故事的流传中,我们对匈奴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那么匈奴在分裂之后情况如何呢?匈奴的分裂以及灭亡
  在大汉帝国的重重打压之下,匈奴实在是力不从心了,最后没有办法就分裂成了两部分,一部分靠近南边,我们称之为南匈奴,一部分靠近北边,我们称之为北匈奴。在分裂之后,南匈奴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战,最终认清形势开始投靠汉朝,成为汉朝统治下的一个民族和群体,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南匈奴逐渐被汉化。
  后来为了能够更好地收拾北匈奴,南匈奴还帮助支持了汉朝统治者,在双方的合力攻击下,北匈奴没有办法只能不断向西而去,也就是向着欧洲方向而去了。在北匈奴远去之后,中国历史上就没有北匈奴的记载了。
  至于南匈奴,实际上就算是归附了汉朝,后来还是经历过一些变化的,在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匈奴已经有些类似于雇佣军的感觉,当时曹操还曾分化了一波匈奴,三国时期,匈奴有所成长,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一次次混战中最终不知所踪。
  后来也就几乎没有关于匈奴的记载了,只是到了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些所谓的鲜卑人,还有宋朝时期出现了所谓的金人,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来看,和当年的匈奴有着比较大的关系,因此后人推断,鲜卑人与金人,应该与匈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当然了,匈奴最开始就生活在草原地区,所以蒙古人应该也和匈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换言之,要说今天的哪些民族和匈奴有关,我想蒙古人应该是在内的,还有满族(清朝就是金人建立的,后来改成满族)应该也算其中之一。
  说完南匈奴的归宿,我们继续讲一讲北匈奴的归宿,北匈奴在西去之后,曾经和罗马帝国之间发生很多战争,后来北匈奴甚至成为一方霸主,就连罗马帝国都对其十分恐惧,不过后来匈奴还是逐渐没落了。
  在匈奴不断西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民族也开始不断发生变化,可以说后来匈奴是彻底灭亡了,已经没有真实纯粹的匈奴,但是因为在西化的过程中,匈奴曾经与很多种族之间有过结合,所以很多民族都和匈奴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现在的匈牙利、土耳其等,都和当年的匈奴有着很大的关系。结语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匈奴也曾辉煌过,可是最后还是在汉化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现在要说寻找纯粹的匈奴,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了,不过匈奴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一定是留下很多痕迹的,至于更加具体准确的关系与历史,想必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研究!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古代皇帝的口味有多重?乾隆唐玄宗王莽重口味的食物盘点我国古代朝代更迭得非常频繁,因此在我国历史上共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而其中当然不乏有奇葩皇帝的出现,比如喜欢做木匠的,喜欢演戏的,喜欢当侦探的,这些都只是爱好而已,在历史上有几位皇帝美国国父华盛顿娶的竟然是生过四个孩子的寡妇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主要成就包括带领美国赢得独立战争,获得独立主持制定了美国宪法,领导创立并完善了共和政体担任美国首任总统,为美国的发展奠基。华盛顿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威克犹太人到底做了什么,让自己在欧洲这么人见人嫌?上个世纪,纳粹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一战后的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以日耳曼人为主的德国重新崛起后,走上了称霸欧洲乃至全世界,为日耳曼人明朝的皇帝真的都是昏君吗?中国古代历史上,自夏商周起,到清朝为止,我们经历了分裂与统一,共诞生了83个王朝559个帝王。这些帝王中,有性情仁厚治国有方的明君,也有暴戾昏庸欺压百姓的昏君。历朝历代,有世人称赞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胡雪岩如何助其一臂之力,办成了当时恭亲王奕訢都办不来的事?昨天我们说到,1862年春,时任浙江巡抚的左宗棠正为攻打浙江境内的太平军苦于粮饷短缺发愁,浙江商人胡雪岩送上了二十万石粮食,解了左宗棠燃眉之急。不久,左宗棠的湘军精锐就打退了浙江境金平张希坡高铭暄陈光中四位90后建党百年话初心我保证入党后做到以下,个人利益坚决服从党的利益,服从党纲党章,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党分配任何坚苦任务给我,我都愉快接受,绝不因个人利益妨碍党的利益。这是99岁的金平1952年9月24孙权大败刘备,如果乘胜追击进军西蜀,那么三国会发生什么变化三国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乐道,不止是三国里的历史发展如剧情一般跌宕起伏,还有众多性格分明的人物,多种因素的串联,构成了丰富的三国历史,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品味需求。有的人赞叹,有的人惋惜1960年,我军应邀帮缅甸清剿国民党残军,毛泽东谁过红线杀谁头金三角,是指位于东南亚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长期盛产罂粟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1950年,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为躲避解放比和珅更奸诈的宰相李林甫造就了成语口蜜腹剑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释义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李林甫,唐玄玄武门事变后的半年时间,唐朝为何差点亡国?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公元626年六月,在一场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终于成功掌握了唐帝国的最高权力,开启了自己的时代。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四天之后,李世民正式被李渊册封为太子。两个月之后,李渊正式禅位,李世1949年沙飞枪杀日本医生,两个月后被判处枪决,死前提了四个要求1949年12月15日,由于气候寒冷的原因,华北地区早已一片肃杀,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和平医院内,或许是中午午休的缘故,人头攒动的走廊上现在格外冷清,一片祥和的景象。
包拯是开封府尹还是知开封府?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宋代官制繁琐复杂,且经历过元丰政和乾道三次改制,即便宋史也有很多紊乱颠倒或自相矛盾的记载,而在开封府主官设置方面同样体现了这种混乱特点。在唐代,府是只有都城和皇帝曾经进驻过的都市才百闻不如一件写下这封家书时,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图说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革命文物进课堂活动现场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上海市第六十中学礼堂,两张泛黄的信笺铺陈在展架上,也铺展出百年前,一名24岁爱国青年救亡图存的豪迈气概。写信者叫俞秀陈老总准备提他为军区副司令,他说我就不挂名了,我在福建很好1953年7月,陈老总带着张爱萍叶飞到北京呈报解放大陈金门到作战方案。在此期间,陈老总找叶飞张爱萍让他们为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当时,叶飞担任福建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委书记,因第一书记张鼎印度产生不了毛泽东刚看了张维为的一个视频,大意说印度抗疫不成功,是因为印度没有印度式的毛泽东。有感。我想说南亚次大陆也产生不了印度式的毛泽东。一方水土一方人。中国的毛泽东是怎样产生的?一悠久绵长始成军长变成副旅长,许世友闹情绪不上任,得知旅长的大名后立马动身1937年2月中旬,为了合作抗日,周恩来博古和叶剑英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等人在西安就红军改编问题进行谈判。我方提出红军组成一路军,设总指挥部,配正副总司令,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原创红色电波迎百年学党史(四十四)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四子王旗融媒体中心94。5兆赫推出迎百年学党史栏目欢迎广大听众朋友届时收听!应对国际风云变幻1989年政治风波过后,美国政府和国会中华朝代更迭你知道多少?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有哪些朝代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下始末。盘古开天地之初还没有朝代,后来经过三皇五帝,然后才由夏启建立了第一个朝代,夏朝。夏朝延续四百多年,由于末代君那年小满俺庄儿打死一个老日原创于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所作刘改名咱们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平时杀个鸡子都要对天愿意愿意,这会儿打老日下手恁重,实在是老日在咱这儿作恶太多了!张耀东日本鬼子连畜生85年前,十三朝古都的一次兵谏,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1936年12月12日,一件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在陕西西安爆发,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也被称为双十二事变。在西安事变中,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等人扣押当时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他是北大首任校长丨几道先生,见字如晤一声炮响甲午战败,彻底击碎天朝上国的幻梦。一部天演论千钧笔力,标示须保种自强的惨烈时局。历史将京师大学堂交到他的手中。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校,严复出任首任校长。他面临康王汪海洋为太平天国流尽鲜血,又亲手扼杀帝国复兴的最后希望对于太平天国而言,在所有成名的重要将领之中,康王汪海洋是极少数或者说绝无仅有的完全无法用忠奸善恶来定义的人物。天京城破之后,他被称为太平天国晚期的擎天一柱,统率残存的太平军转战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