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其他教案摸物背形

  江苏省小学美术教材第七册-第二十一课-摸物背形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2、 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触觉、造型能力。
  3、 学习摸物背形的本领。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共分为两大块,其一为摸物,要求学生仅凭触摸感受物品的形状细节;其二为背形,要求学生根据记忆将物品塑造出来,表现形式不限。这些内容题材新颖,形式活泼,既训练学生的触觉,又锻炼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同时融绘画与泥塑为一体,非常适合中年级美术教学。
  教学重点:
  学习摸物背形的本领,训练学生的触觉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
  泥塑的具体捏制及摸物时对物体整体和局部细节的把握。
  教学准备:
  布袋或黑色马夹袋若干、各种物品(如雨伞、牙刷、笔、杯子……)黏土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 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2、 师生问好,交流情感。
  二、 导入新课
  1、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礼物(杯子、铅笔盒、胶水瓶、圆珠笔 、水彩笔……),都藏在了这几个礼盒里,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会是些什么呢?我要请几位同学上来摸一摸,先不要说出你摸到的是什么,然后将它捏出来或者画出来,看看谁做的最成功,我就将这些礼物送给他。"
  2、 学生上台摸物背形。(做好后站在讲台后。)
  要求:学生上台摸物时不能让他看到袋子中的物品。
  其余学生在座位上揉泥和泥,感受泥性。(音乐停止全班坐好。)
  3、 学生评奖,获奖学生上来领奖。
  4、 师:"要想拿到这个礼物,还必须再过了以下一关才行,请你说说你手中的礼物有什么特点,说出来这个礼物才能属于你。"
  5、 学生回答,可以请求同学帮助。
  6、 师给予学生奖励。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摸物背形的本领。"
  7、 板书课题《摸物背形》
  三、 讲授新课
  1、 摸物:只凭触觉去感受物体的形状及细节。
  背形:将感受到的形象捏制出来或画出来。
  2、 学生游戏:"摸物报名"。
  游戏规则:A、同桌之间进行。先由一位同学闭上眼睛。B、然后另一位给他摸各种物品。C、摸物者快速地说出物品名称。说对一个名称得一分,累计得分最高者获胜,成为摸物冠军。(先由一位同学上台示范,然后同桌之间进行,音乐声停则游戏结束。)
  3、 请学生说说摸物的经验。
  师:"全部摸对的同学举手。同学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能摸出袋子里的物品是什么,那么你们摸物的经验是什么呢?
  4、 获奖同学说说背形的经验。
  师:"如果不给你们看袋子里的东西,只是摸了一下,你能不能把它捏出来或者画出来呢?"
  5、 师小结,讲讲注意点。
  A、 摸物时要注意物体的整体外形和主要特征。(板书:整体)
  B、 先摸大轮廓,再感觉细部环节。(板书:细节)
  C、 摸物的过程可以重复几遍。
  D、 摸完后把物品拿走,仅根据摸物时的感觉把物体捏出来或者画出来。
  E、 背形(泥塑或绘画)时也要注意从整体到细节地进行表现。
  四、 学生作业
  1、 摸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放入袋子中,同桌之间进行摸物,不能让对方看见袋子中的物品。
  2、 背形:学生进行捏制或绘画。
  3、 调整:在完成前可以再摸物一次,最后调整完成。
  4、 学生互相打分。
  五、 教师总结
  1、 优秀作品展示,表扬进步学生。
  2、 自评及互评。(可以请学生带上作品上台评讲)
  A、 自评:1、我捏制的作品是:-----------
  2、我觉得我的作品:------------(好、一般、很糟糕)
  3、我的作品可以得:------(A、B、C、D)
  B、 互评:1、你认为同桌的作品-----------可以得--------
  2、他得分的理由是-----------------------
  姓名--------------
  3、师:"今天这节课有趣吗?我们大家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记忆能力和造型能力,而且还训练了视觉和触觉,从你们的作品来看,进步可真大!老师希望你们喜欢这节课,更希望你们今后能够多锻炼,多捏些泥塑,使你们的感觉变的更敏锐!
  板书设计:
  第二十一课 摸物背形
  整体 细节

标点符号的来历和标点符号用法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一幅难忘的画儿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读懂这个故事,感受船夫美好的心灵。2欣赏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感受船夫美好的心灵,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感人的郑人买履的教学反思郑人买履是一篇文言文,讲了古代一个郑国人买鞋的小故事。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郑人买履的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郑人买履的教学反思范文1文言文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一词多义实词虚词的用法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第17页的例1以及18页的做一做第一题第19页练习五第13题的部分新课标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优秀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的长歌行吗?引背全诗,新课标语文6年下匆匆教学设计。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珍惜时间,及早努力)2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啊!今天三年级瀑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背诗歌,积累优美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教学重点让学生受景色之感染,学语言之优美,并写出节意都市精灵的教学反思一节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一支粉笔也好,多媒体技术也罢,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本节课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迷人的九寨沟教学设计一激趣引入出示图片或录像,你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板书课题。学生交流手上资料。学生交流对九寨沟的初步印象,教师相应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九寨沟是什芦花荡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课型教读研讨课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目标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2。体味这个英雄故事传奇色彩3。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预习提纲通读课文,课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思考课后练习,写出发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桔梗谣最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桔梗谣,感受歌曲的美。2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情景与动作进行表演,学习在情景中用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3通过简单的律动,体味朝鲜族舞蹈的内在韵律,即以内在顿号使用注意事项13点(一)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说明一般为词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和云海。注意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数的读写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3页,练习十八的第2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一数的读写1整数小学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案教学内容P7273页的内容教学要求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小学安全用电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解释电流对人体如何造成伤害,引起学生对用电安全的重视和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安全使用各种家用电器,确保在用电过程中不发生危险。活动过程导语电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便捷,小学班会主题节约用水教案通过此次的教案,让学生们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让同学们知道水的珍贵,养成节水好习惯,小学班会主题节约用水教案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班会主题节约用水小学主题班会学会选择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困扰他们的青春期问题,应该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健康的情绪,选择解决问题小学友善主题班会教案懂得友善是团结互助,友好和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小学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友善主题班会教案,欢迎阅读参考。一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习召开班会指导思想1。在谁哭了托班健康教案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哭的表情特点,能判断谁正在哭。2引导幼儿懂得遇事不要哭的道理,能大胆分享经验,并表达自己的想法。3引导幼儿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二活动准备1教学图片2故幼儿园大班指纹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指纹具有不一样的外形特征,并用简单形象的语言描述。2了解指纹的作用,并利用指纹添画。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观察力。4大胆说出自己对指纹的理解。5发展幼儿的观幼儿园中班下学期健康滚筒类游戏教案活动准备塑料滚筒纸箱活动目标1练习手推滚筒向前跑的。技能。2幼儿在纸箱内手脚协调向前爬行的能力。3发展幼儿的手脚协调性能力和爬行能力。4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1幼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线条活动内容有趣的线条设计意图主题活动丰富的信息中,幼儿一起了解了古代人用绳子记信息的方法,在收集各种绳子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带来的绳子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的彩色绳很漂亮0的加减法教案范文教学内容教科书P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