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幻灯机放大镜的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
  3.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用作图法解决凸透镜的成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原理的分析逐步培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与实验,就像和影、实像与虚像的成因,初步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分析,就是对各种相关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最主要、最本质、带决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把通过对各种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较为完整的认识.例如对实像、虚像的认识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三种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由光形成,有光进入眼睛引起人们的视觉,因而与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虚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显像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在物理学习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离不开分析与综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将有助于今后的学习.
  德育目标
  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以学生实验开始,观察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讲述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讲了幻灯机后还介绍了投影仪的构造和原理,讲了放大镜后介绍了显微镜的原理.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原理与幻灯机类似.向学生简单介绍显微镜的原理,有助于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教法建议
  本节跟讲照相机的方法相似,仍是先让学生做实验,观察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讲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建议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投影仪、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针对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应以实验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提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一、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说明
  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从这一物理现象变化全过程的高度来分析这一物理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认识.
  2.由于本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观察和考虑的内容比较多,如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焦点的位置、2倍焦距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时还要观察像的性质.对于一个初二的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其他内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是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它的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物理变化过程,为此在本节实验设计中采取了两个办法.
  (1)每进行完一个内容的实验(如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要求同学画图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逐步形成物体在这个范围内成像的物理模型、然后由教师利用复合投影的灯片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实验现象与物理模型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一物理过程的认识和理解.
  (2)三个内容的实验全部完成以后.可用计算机模拟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移到焦点以里的过程.凸透镜成像由小到大、由实到虚、从倒立变为正立、在透镜另一侧用屏幕接取到用眼直接观看的整个动态变化,从而对凸透镜成像形成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也可通过投影或画图进行).
  3.为便于操作,也为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实验前应要求学生在光具座中透镜两侧的标尺上明显的标出与焦距和2倍焦距等长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能迅速准确的找到应找的位置,并对物、像所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
  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说明
  要教育、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掌握它的途径有三个
  1.认真完成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
  2.采用作图法,利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作出凸透镜在三种情况下的成像光路图,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凸透镜成像的物理模型,并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3.将实验现象、物理模型与平时应用幻灯机、放大镜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完成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
  1.完成分组实验.(分两个阶段完成)
  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作图法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两个阶段完成)
  3.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实验及相应的理论分析后,讨论、研究在实践中哪些光学仪器是运用这一原理制作的或工作的.
  (二)结合上节照相机的知识分析、研究在三种情况下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设计方案
  1. 引入课题
  方案一:教师采用幻灯机和投影仪在屏幕上展示各种有关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些仪器的主要工作元件都是凸透镜,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结合上节课讲到的照相机,指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提出问题:如果物体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物体成像特点是什么;若物体放在焦点以内,能成像吗?像的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学生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研究物体位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画出板图)、位于焦点以里(画出板图),两个位置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包括像的位置,像的性质(指像与物比是放大还是缩小、像是倒立还是正立,是虚像还是实像)).我们用u来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
  教师介绍仪器及使用方法,并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告诉同学凸透镜的焦距
  (2)把透镜放在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
  物体分别设两个位置,进行两个实验,分两次完成.每完成一个实验,做一次小结,再进行下一个实验.对每个位置成像情况的研究都要通过三个途径进行
  (1)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况.略调整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发生什么变化.
  (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两条就可以),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况.
  (3)研究、分析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三种仪器中,哪种仪器利用了凸透镜在这一位置的成像原理.
  教师讲完后,问同学们有无问题,然后宣布开始第一个实验,将物体(蜡烛)放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实验结束,教师组织提问、进行总结.
  教师利用作图法分析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透镜移近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变化情况(有条件可用计算机模拟).
  物体从大于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向焦点处移近的过程中,像成在透镜另一侧,像离透镜越来越远,像越来越大.2倍焦距处是一个变化点,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实像,进入2倍焦距内(大于焦距)成放大实像.焦点处是又一个变化点,而且使像发生了质的变化,物距大于焦距成倒立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使学生们头脑中对整个成像情况形成一个动态的模型.
  教师结合实验讲述幻灯机、放大镜的构造及应用.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讲了幻灯机后简要介绍一些投影仪的构造和原理.讲放大镜之后可介绍一下显微镜的知识,有助于学科间的联系.
  3.总结
  分析了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结合前面学过的照相机,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特点.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过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这里有三个成实像的情况,两个成虚像的情况.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虚像是由反射光线(平面镜成像)或者折射光线(物体位于焦点以里的凸透镜成像)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从岸边观察水中的鱼、石子,看到的也是水中物体的虚像.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不论实像、虚像都是由光线形成的.从这点看影又与它们有本质的不同,影是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学习投影仪的使用方法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利用学校的投影仪学习如何使用投影仪,并会一般的维护.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2022年上学期幼儿园小班学期工作总结小班学期工作总结在感叹时光飞逝时,我们身边的孩子正茁壮成长起来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新的一年来临了。回想这过去的一学期,无论是孩子老师还是家长都经历了一个难忘的成长过程。现从以下几大班十月份工作心得一我的收获1在丹桂飘香的季节里,10月15日,大三班在紫金山开展ldquo保护绿色家园,争做环保小卫士rdquo的亲子环保捡垃圾活动。上午9时,环保服装秀在活泼欢快的音乐中开始了,囊萤映雪的成语故事介绍囊萤映雪是一个关于学习的成语,你知道囊萤映雪的成语故事吗?下面请欣赏品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囊萤映雪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囊萤映雪的意思拼音naacutengyiacute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它能够形象生动精练地表达人的思想及人世间深刻的道理。品学网小编这里为大家带来了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河东狮吼的意思比喻妇人好吃不可救药的成语故事不可救药的意思是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那你们清楚不可救药有什么故事吗?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不可救药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不可救药的成语故事西周的厉王,生活奢侈,骄奢淫逸,任劳任怨的成语故事是什么任劳任怨这个成语大家都不陌生,它有什么成语故事呢?下面是品学网网小编带来的任劳任怨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任劳任怨的解释拼音regravenlaacuteoregravenyu妈妈经验之谈今天是我做妈妈的五个月零三天,真的是更深刻的了解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说句实在话,养孩子真的很累很操心,虽然伴随着幸福和快乐。由于初为人母,我周围的朋友也都是没有结婚,没有照顾孩子的经童年的泥巴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3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教学难重点难点理解风绝句教学设计一作者骆泽华转贴自万市小学点击数65绝句教学设计一作者骆泽华教学内容教学第一首古诗绝句。教学目标1能读懂古诗绝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的26ampnbsp科利亚的木匣26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内容p103p106教学目标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育儿不能拔苗助长今天用童车推着孙子出去溜达,回来的时候,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用一种带子牵引着孩子。细看那带子做工还很精细,说明是商品(不知道是什么人为了挣钱而发明的)。带子有两个套,套在孩子两个腋
数学思考教学反思范文数学思考的复习难度是很大的,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主要内容是每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小学课本12册中,每册都有数学广角,并且每一个数学广角的内容之间都没有联系,基本是都是单独的数学思考方数学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范文首先,教师提出了袋鼠跳一下是9,两下是18,那么后面的几跳分别是多少呢?生191827364554637281。师怎么来的呢?生相差9,一个是9,两个是18,三个是27生齐读一个9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教学反思1整节课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注重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如导入。结合地理位置用大福源超市场景导入,有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动手整理衣服以及这部分的拓展交流,感知分类的数学知三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的验算教学反思范文在学校组织的公开教学中,我上了一节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加法的验算。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过实践探索认识到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并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重点是让三年级数学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亿以上数的读写法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前几节课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按理说学生已经有了知识上的迁移认识和能力,但是本节课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掌握小学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法的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四点如何教育问题学生教学反思对于问题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待问题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他们谈心,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真心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摆正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的心七年级数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反思应该怎么写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为使课堂高效生动针对性强,我特将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amp8203教育随笔让小水滴开心的笑起来教育随笔让小水滴开心的笑起来早上幼儿来园时,家长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是ldquo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rdquo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但孩子喝由科学活动闻一闻,尝一尝所想本次活动作为整个主题教学的导入活动,帮助幼儿梳理关于水的认识经验,知道水的基本特征,并对溶解的科学现象产生探索的兴趣。活动中幼儿品尝后大部分幼儿都发现水是白水没有味道,并且结合自己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ampnbsp3教学设计unit3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本单元以生活中发生的有趣事情及富有科普意义的不明飞行物ufo作为话题,其语言功能是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学会讲故事,进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