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202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文言实词和虚词(一)

  XX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
  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掌握高考常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各种意义和用法。"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教学难点】(1)常见文言实词(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词类活用(6)偏义复词(7)兼词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教学课时】本专题共5课时。其中讲读课2节,练习课2节,讲评课2节。 二、教学过程
  第1课时【考点透析】应掌握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一)古今异义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如: 变 化 情 况 示 例词义扩大范围扩大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 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 怜(古:爱,怜悯;今:怜悯)词 义转 移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感情色彩变化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古今异义,指单音节词古今词义不同,又指双音节词的古今词义不同,尤其是后者,容易造成用今义解释古义,它也是高考常考的热点。以《逍遥游》为例:词语古义例句今义志记载志怪者也。志向、志气之到……去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常作代词、助词果然吃饱的样子腹犹果然。不出所料虽然即使如此虽然,犹有未树也。连词恶何,疑问代词彼且恶乎待哉。恶劣、凶恶无名忘记功名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不为人知 如1999年高考第11题d项"天灾,绝食者千余家"句中,"绝食"作"断绝粮食"讲,与今天的"绝食"意义完全不同。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
  意义
  例句本义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引申义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引吭高歌(成语)抽、拔出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拿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援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引导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掉转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古字通假1. 通假的具体情况:
  解说
  举例
  注 意 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同"背")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师说》)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同"暮"。 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同"俯")(《过秦论》)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2. 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字义
  分析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①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报任安书》)②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①句中"责"根据前文有"偿",理解为"责任"是不通的,而理解为"债"可通,故可以断定其通"债"。②句中"景"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景"通"影",作状语。
  字音分析a与b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例中的"知"与"智"、"颁"与"斑",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字形分析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①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①"被"与"披",共同的声符是"皮"。②"具"通"俱",通假字"具"是本字"俱"的声符。③"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四)词类活用古诗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但是,也是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可以改变,它的用法可以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③名词、动词作状语;④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用方法;⑤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等。本书在后文"专题9"有专题论述,在此不一一赘述。(五)偏义复词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去")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婆婆")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又如XX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六)兼词
  诸1、 用于句中,"之于"的合音,其中"之"为代词,"于"是介词。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② 穆公访诸蹇叔。(《崤之战》)2、用于句尾,"之乎"的合音。"之"为代词,"乎"是句末表疑问的语气词。①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② 闻强氏授甲攻子,子闻诸?(《左传》)
  盍"何不"的合音,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不"为否定副词。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焉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在其中""从这里""在这件事上"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②青麻头伏焉。(《促织》)2、相当于"于何",译作"在哪里""从哪里"①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旃"之焉"的合音,其中"之"是代词,"焉"是语气词。① 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诗经》)② 无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旃。(《左传》)
  叵"不可"的合音,可直接译为"不可"① 居心叵测(成语)② 马岱曰:"曹操心怀叵测……"(《三国演义》
  耳"而已"的合音词,可译作"罢了"①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②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鸿门宴》)第二课时
  掌握解释文言文实词的方法1、 字形分析,看形推义。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文言文中,即使是生僻的词语,也可以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乡。(《归园田居》)"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缚"的意思。有"罗(网)、罟(网)、罩、罹"等。 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徐)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XX年高考江苏卷第11题b项)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3、构词分析,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到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1)联系成对的反义词、同义词。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反义词并用如"进退"、"高下"、"富贫"、"穷达"。同义词并用如"宫室"、"辅相"、"臣虏"、"货赂"。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晏子治东阿》)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陈情表》)例中由"货"推知"赂"指财物。"无"与"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2)联系成语。即从成语和习惯用语中考察古词古义。由于不少成语中保留了古文言句法及一词多义现象,因此解题时联想自己熟悉的成语典故,也是解答文言实词题的方法之一。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氓》)危乎高哉!(《蜀道难》)亡去不义。(《鸿门宴》)例中,"爽"义为"差错",成语有"屡试不爽",词语有"爽约"。"危"为"正"义,成语有"正襟危坐"。"亡"有"逃跑"义,"北"有"失败"义,成语有"追亡逐北""亡命天涯",词语有"逃亡""败北"等。 韩轨遂投城遁走(XX年高考辽宁卷第11题a项)句中"投"是否作"投奔"解呢?据上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再联想到成语"投笔从戎",可知此处"投"应为"扔掉,舍弃"。(3)联想课文。遇到需要解释的词语,联想初高中的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帮助我们判断。如: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XX年高考全国卷第11题c项)《鸿门宴》中有:"不如因而善遇之","遇"为"对待"之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发现此处"遇"应该解作"对待",而不是"优待"。4、推断句法,理其结构古汉语有其特殊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实词与其前后的词构成特定的语法关系,因此考生也可从句法结构入手分析。①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②愿陛下矜悯愚诚。(李密《陈情表》) ③其一犬坐于前。(《狼》)"愚":例①中作主语,我;例②中作定语,我的。例①是否可看成作状语呢?不行。因为它前面不能再补出主语。由此可知,"愚"符合名词特点(作主语、定语),词性应为表谦敬的名词。 例③,按现代汉语的理解,可以为"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前后文,何来"一条狗"。其实,这里句子的主语是"其一",即"其中的一只狼",谓语的中心词是"坐","犬"是用来修饰谓语的,而非主语。正确的译文是"其中的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又如"为之"这一结构中的"为",是介词,还是动词? ①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②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郑伯克段于鄢》)例①"为之"后是动词"泣","为"为介词。例②"为之"后是名词"所","为"为动词。 因此,其区分格式应为:"为之" 动词 为:介词;"为之" 名词 为:动词。 5、常规不通,通假代入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XX年高考江苏卷: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2)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这两题每句的翻译要注意,实词"振"通"赈",应译为"救济";"罢"是通假字,通"疲",应译为"疲乏、疲惫"。根据前后文,"振"后带有宾语,译为"振作"说不通,就要考虑通假。"民罢于征发",如果按常规理解,"罢"有"停止、完结、罢官"的意思。老百姓不可能停止"征发",那是当官的权力。因此要考虑通假。《过秦论》(中)有:"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论积贮疏》有:"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6、熟悉传统,掌握常识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近几年试卷中时有涉及,高考已考过"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福建卷第11题d项)"用事",题目解为"凭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教材中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中有"太后新用事"。要注意掌握我国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历法、官职及其变化和年龄、时间的特定称谓。以官职的任免为例:①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②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③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④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⑤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⑥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⑦表恢复的:复、还。⑧表辞官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⑨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⑩表主管的:知、典、主。第三课时(一)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语的古义。1. 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 ) 2. 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 ) 3. 何苦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 ) 4. 垄断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 ) 5. 自信 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 ) 6. 结束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 ) 7. 老子 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 ) 8.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 ) 9. 可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 ) 10. 烈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 ) 11. 无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12. 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 13.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 ) 14.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 ) 15. 感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 ) 16. 深入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 ) 17. 有意 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 ) 18. 有时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 ) 19. 鞠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 ) 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 ) 20.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 ) 21. 稍稍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 22. 无赖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 ) 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 ) 23.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 24. 大风 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 ) 25. 中心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 ) 26. 以为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 ) 27. 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 28. 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 ) 29. 非常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 30. 河北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 ) 31. 河南 臣战河南(《鸿门宴》) ( ) 32. 学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 ) 33. 从而 吾从而师之(《师说》) ( ) 34. 不必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 ) 35.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 36. 风流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 ) 37. 风流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 38. 山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 39. 自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 ) 40. 处分 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 ( ) 41. 逢迎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 ) 42. 交通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 ) 43. 生人 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孔雀东南飞》) ( ) 44. 可怜 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 ( ) 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 ) 1.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2.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3. 斥鷃笑之曰( )4. 此小大之辩也( )5. 故夫知效一官( )6. 而征一国者( )7. 辩乎荣辱之境( )8. 旬有五日而后反( )9. 而御六气之辩( )10.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1.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13.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5. 君子生非异也( )16. 约从离衡( )17.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18.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9. 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20.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1. 或师焉,或不焉( )22.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 )23. 仓库少内( )24. 再拜便辟( )25.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26. 距关,毋内诸侯( )27.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8.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29. 张良出,要项伯( )30.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1.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2.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33.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4. 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
  35.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 )36. 太尉判状,辞甚巽( )37. 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38.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徵( )39. 历亭鄣堡戍( )40.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41. 庄公寤生( )42. 姜氏欲之,焉辟害 ( )43. 姜氏何厌之有 ( )44. 无庸,将自及( )45.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46. 遂寘姜氏于城颍( )47.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48.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49. 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50.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51.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52. 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53.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54. 则仆偿前辱之责( )参考答案1. 爱,同"薆",隐藏。见,同"现",出现2. 说,通"悦";女,同"汝"3. 归,通"馈",赠送4. 匪,同"非",不是。女,通"汝" 5. 无,通"毋",不要6. 于,同"吁"7. 说,同"脱",摆脱,解脱8. 锡,通"赐",赐给9. 辟,同"僻",偏僻10. 维,同"唯",只,仅11. 正,同"证",作证12. 取,通"娶"13. 纫,通"韧"14. 画,同"划"15. 虾,同"蛤"16. 尊,同"樽",酒杯。一尊,一杯酒17. 摽,通"剽"。抢劫,窃取18. 缦,通"慢",舒缓19. 属,通"嘱",劝人饮酒20. 缪通"缭",萦绕21. 阖,同"合",关闭22. 彀,通"够",能够23. 旁,通"傍",傍晚24. 念,通"廿",二十25. 北冥,通"溟",指幽深的大海26. 垂,通"陲",边际27. 决,通"赽",迅速的样子28. 知,通"智",智慧29. 鷃,通"鴳",也称鴳雀、尺鴳、篱鴳30. 辩,通"辨",区别,分别31. 知,同"智",才智32. 而,通"能",能力,能耐33. 辩:通"辨",分辨34. 有,通"又";反,同"返",回来35. 辩,通"变",变化36. 无,通"毋",不要37. 颁白,同"斑白",头发花白,指上年纪的老人38. 涂,同"途",道路39. 有,通"又";暴,通"曝",晒;輮,通"煣",用火烤使……弯曲40. 知,同"智",智慧41. 君生,通"性",资质、禀赋42. 从,通"纵";衡,通"横"43. 振,通"震"44. 何,通"呵")45. 景,通"影"46. 受,通"授",传授47. 不,通"否"48. 曾,通"增",增加)49. 内,通"纳",储存50. 辟,通"避"51. 振,通"震",威吓52. 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使进入53. 具,通"俱";倍,通"背",背弃54. 豪,通"毫",细毛55. 要,同"邀",邀请56. 蚤,通"早"57. 不,同"否"58. 有,通"又"59. 闵,同"悯",忧伤,多指疾病死丧60. 椎,通"槌",动词,打破
  61. 嗛,通"慊"62. 巽,通"逊",委婉63. 翁,通"工"64. 徵,通"征",征召65. 鄣,同"障",边塞险要处的防御工事66. 参,通"三"67. 寤,通"牾",逆、倒着68. 辟,同"避"69. 厌,同"餍",满足70. 庸,同"用" 帅:同"率"71. 寘,同"置",安置、放逐72. 阙,通"掘",挖73. 锡,通"赐"74. 无,同"毋",不要75. 摩,通"磨"76. 底,通"抵"77. 见,通"现",表现78. 失,通"佚"79. 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三、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爱:喜爱、爱好b.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安定c.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穿着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加倍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本:树木的根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鄙陋、鄙俗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士兵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使得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  病:疾病b.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荣举臣秀才 察:选拔c.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乘:动词,登上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实在、确实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除掉、免去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辞:托词、借口5.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跟从b.殆有神护者  殆:懈怠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当:执掌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道:学说、主张6.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得:心得、收获 b.秋月春风等闲度 度:过c.是已非人 非:不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7.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久当归还,誓天不相负 负:违背、背弃b.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名词,老朋友、老交情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顾:回头d.今已亭亭如盖矣 盖:伞8.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顽固、固执b.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回家c.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 国:国都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责备 9.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假的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走小路 c.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见:见到d.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解:分割10.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就:担当 b.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举:攻下、占领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d.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何:多么1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在时,……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恨:遗憾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胡:什么c.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或:有时候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即:当 1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b.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患:疾病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厌恶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及:比得上1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类:似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怜:同情c.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莫:没有人、没有谁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你、你的1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内:同"纳",纳入、接纳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期:孝服的一种,为死去的祖父母等服丧一年的孝服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奇特d.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迁:调动官职15.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堪:承受 b.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弥:越、更加c.复前行,欲穷其林  穷:走完,尽d.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去:到……去16.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劝:勉励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如:到、去c.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你d.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胜:超过17.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善:好的b.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涉:经历c.沛公不胜杯勺 胜:受得住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打退18.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让b.无乃尔是过与 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克:能够d.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适:出嫁19.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故封识具存 识:通"志",记号b.彼且奚适也 适:到……去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籍d.孰与君少长  孰:谁,什么 20.下列对加点词"数"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池  数:几个 b.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气数、命运c.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数:若干d.范增数目项王 数:shuò,屡次 2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率:大概b.范增说项羽曰  说:劝说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说:喜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私、偏爱 2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素:白色的绸绢b.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汤:热水、开水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嘱咐d.吾属今为之虏矣 属:类、辈23.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亡:死b.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失掉、丢失 c.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亡:灭亡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24.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涕:鼻涕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类)c.沛公欲王关中  王:读wàng,统治w.w.w.k.s.5.u.c.o.m www.ks5u.com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读wàng,使……为王25.下列对加点词"望"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夜雪初霁,荞麦弥望 望:视野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看见c.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 望:埋怨、怨恨d.望秋先陨 望:接近26.下列对加点词"恶"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恶:收成不好b.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恶:读wù,诋毁c.彼且恶乎待哉  恶:凶恶d.恶!是何言也!  恶:读wū,相当于啊、唉27.下列对加点词"相"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相:互相b.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相:察看、仔细看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辅助d.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引盲人行走的人28.下列对加点词"谢"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阿母谢媒人  谢:感谢 b.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谢:辞别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告诫 29.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要没有、要不是b.书不能悉意  悉:全c.望陛下亲之信之 信:信任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兴起30.下列对加点词"行"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读háng,辈分b.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行:行走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行:路程d.行将就木  行:行动3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幸:皇帝到某处b.又重之以修能  修:美好的c.潭中与可百许头 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太阳3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张良出,要项伯  要:需要b.淡妆浓抹总相宜  宜:合适、适宜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赠送、给予d.作《师说》以贻之 贻:送给3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贼易之,对饮酒,醉  易:轻视、轻慢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c.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右:上,古代以右为尊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再:第二次34.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径造庐访成  造:到……去 b.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了解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致:达到 d.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质地、底子35.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效则治臣之罪 治:处理、处治 b.投诸渤海之尾 诸:各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卒:完成、终结36.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走:奔向、趋向b.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左:古代地理上常以东为左c.王曰:"何坐?"曰:"坐盗。" 坐:犯罪、牵连治罪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坐着参考答案1.d(通"背",背弃、背叛)2.c(兵器、武器)3.a(动词,担忧、忧虑)4.c(拜官、任职)5.b(副词,大概)6.c(动词,认为……不对)7.c(副词,反而、难道)8.b(女子出嫁)9.a(动词,凭借、借助)10.c(横渡)11.b(对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的泛称)12.b(动词,忧虑、以……为患)13.b(爱)14.c(名词,零数,余数)15.d(离开、离去)16.d(优美、名胜)17.a(与……友好)18.a(连词,假设)19.c(动词,书写)20.a(读cù,细密) 21.a(动词,遵循、依顺)21.c(请,劝请)23.a(逃亡、逃跑)24.a(眼泪)25.b(夏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26.c(读wū,什么)27.a(动作偏指一方,她)28.a(谢绝) 29.b(动词,详尽叙述)30.d(副词,读xíng,即将)31.d(山的南面、水的北面)32.a(通"邀",邀请)33.d(二次)34.b(主持,管理)35.b(兼词,"之于"的合音)36.d(介词,因为、由于)

在大海中永生预习以及课外部分资料邓小平爷爷和万里海疆的关系1邓小平爷爷曾经参加发动百色起义。2邓小平爷爷带领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地区。3邓小平爷爷,1992年视察中国南方,加快改革开放。41979年邓小平爷爷提出关于失去青春的短句子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事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失去青春的短句子,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失去青春的短句子精选5句1)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第四课ampnbsp欢快的青春节拍ampnbsp教案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教案导入新课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三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充分发挥自己生命的价值和作用,努力延伸自己生思想品德ampnbsp5。1生命宝贵学案思想品德5。1生命宝贵学案知识框架生命世界美丽神奇生命宝贵生命需要彼此尊重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善待其他生命核心问题5。11。描写青春的好句摘抄青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即便是我们失去了天使的翅膀,只要我们还有一颗青春的心,那么我们的生活依然能够如阳光般灿烂!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青春的好句子,供大家参考查阅。关于夺目的近义词和造句是什么夺目是指光彩耀眼,形容因超群出众而使其它所有的物体或东西都黯然失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夺目的近义词,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夺目的近义词刺眼光线强烈眩目玻璃墙面的反光太刺眼。浅谈汉文化启蒙教育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汉文化启蒙教育紧紧围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兴趣培养为核心,以快速识字为载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游戏活动为手段,全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和想象力。心理发展的研究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答案引用香菱目的是这篇从香菱学诗谈起告诉我们要虚心好学要不耻不知,要不耻下问,一不耻相师。下面由品学网小编为你带来关于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从香菱学诗谈起阅读材料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醒目的近义词是什么醒目近义词刺眼,注目,精明,耀眼,夺目,显眼,能干,精通英文解释(书写或画面)catchtheeyeattractattentionbestrikinghilitemarkedne有了自信心才有文化影响力议论文阅读原文和答案要想让中华文化像西方文化那样走出国门,要想不断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具有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有了自信心才有文化影响力议论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
教案范文在山的那边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歌,那么,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去做好备课呢?下文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在山的那边,欢迎阅读参考!教案范文在山的那边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我是少年阿凡提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体会升记号,重音记号,换气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2。能力以听看舞唱展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知器官,增进对新疆艺术文化独特魅力的了解与尊重,及维吾尔习俗的了解,增加化石吟的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人音版一年级乃呦乃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听唱少数民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二学唱歌曲乃呦乃,了解有关土家族的简单知识。三能够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并感受土家族欢快跳琵琶行(并序)备课教案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教学设想1。重点与难点感受悲剧小班体育游戏的教案设计幼儿园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快乐岛活动目标1学会找朋友,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2引导幼儿将报纸不断对折,与朋友一起站在报纸上,保持身体平衡。活动准备1废报纸每两人一张识字七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2准确熟练的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3有保护动物的愿望。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生词卡片,动物画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关于葡萄沟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词语和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个句子。2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托班圆圆的白菜科学教案活动背景在开展主题活动篮子里的菜时,教师让家长带孩子去超市或菜场认识蔬菜,并让孩子挑选两三种自己喜欢的蔬菜带到幼儿园来。在引导孩子们玩菜的过程中,教师渗透了认识大小外形色彩等教育内歌曲嘀哩嘀哩教案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歌曲嘀哩嘀哩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学目标与任务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卢沟桥的狮子的教学设计范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图文对照学习理解课文。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3学习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大概造句。(二)能力训练点1运用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