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1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第一章第3节第二课时,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与函数等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如在"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中也经常涉及到。本节以数学文化背境引入课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良好载体。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教学对象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完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并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公式探求过程所蕴涵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初步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和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严谨性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和数学的严谨美。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前"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思想方法及公式应用中q与1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探索发现,类比。
  五. 教学过程
  (一)借助数学文化背境提出问题
  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数学文化背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也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
  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问题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有些学生会说用计算器来求(老师当然肯定这种做法,但学生很快发现比较难求。)
  问题3: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和式有什么特征?
  (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问题4:如果我们把(1)式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那么我们若在此等式两边同以2,得到(2)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比较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
  问题5:将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什么呢?。(学生会发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设计意图】:这五个问题层层深入,剖析了错位相减法中减的妙用,使学生容易接受为什么要错位相减,经过繁难的.计算之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也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神奇。
  问题6: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反思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让学生对错位相减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为探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做好铺垫。
  (三)类比联想,构建新知
  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
  问题7:如何求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前"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项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即:"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学生相互合作,讨论交流,老师巡视课堂,并请学生上台板演。)
  注:学生已有上面问题的处理经验,肯定有不少学生会想到"错位相减法",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探究。
  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两边同时乘以公比"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后会得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两个等式相减后,哪些项被消去,还剩下哪些项,剩下项的符号有没有改变?这些都是用错位相减法求等比数列前"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项和的关键所在,让学生先思考,再讨论,最后师在突出强调,加深印象。
  两式作差得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肯定会有学生直接得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不忙揭露错误,后面再反馈这个易错点,从而掌握公式的本质。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问题8:由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得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对不对呢?这里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能不能等于1呀?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那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是什么数列?此时"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你能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吗? (这里引导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公式,同时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打下基础。)
  再次追问: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如何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公式: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注:公式的理解
  知三求二:n q a1 an Sn ;
  n的含义:项数(通项公式是qn-1);
  q的含义:公比(注意q=1,分类讨论);
  错位相减法:乘公比(作用是构造许多相同项)后错开一项后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反问学生归纳,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尽管仅仅几句话,然而却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四)讨论交流,延伸拓展
  问题9: 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有其它方法吗?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指导。依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1)错位相减法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提出公比q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3)累加法
  【设计意图】:以疑导思,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讨论的氛围. 这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是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拓展的极佳资源,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促进作用.
  (五) 应用公式,深化理解
  例1:在等比数列{ an }中,
  (1)已知a1 3,q 2,n 6,求Sn;
  (2)已知a1=8,q=1/2,an =1/2,求Sn;
  (3)已知a1=-1.5,a4=96,求q与S4;
  (4)已知a1=2,S3 26,求q与a3。
  【设计意图】:初步应用公式,理解等比数列的基本量也可"知三求二",体会方程思想。
  例2:等比数列{ an }中,已知a3 3/2,S3 9/2,求a1与q。
  【设计意图】:注意公式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例3:求数列{n+ }的前n项和。
  【设计意图】: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进一步体会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练习1:求等比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前8项和;
  练习2:a3= ,S9= ,求a1和q;
  练习3:求数列{n+an}的前n项和。
  (先由学生独立求解,然后抽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讲评学生完成情况,寻找学生中的闪光点,给予适时的表扬。)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深化认识,增加思维的梯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六)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问题10: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总结。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学生小结归纳,不足之处老师补充说明。)
  1.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
  当q 1时,Sn= =
  当q=1时, Sn=na1
  2.方法:错位相减法(乘以公比)
  3.思想:分类讨论(公式选择)
  (七)故事结束,首尾呼应
  最后我们回到故事中的问题,可以计算出国王奖赏的小麦约为1.84 1019粒,大约7000亿吨,用这么多小麦能从地球到太阳铺设一条宽10米、厚8米的大道,大约是全世界一年粮食产量的459倍,显然国王兑现不了他的承诺了。
  【设计意图】:把引入课题时的悬念给予释疑,有助于学生克服疲倦、继续积极思维。
  (八)课后作业,分层练习
  (1)阅读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内容;
  (2) 书面作业:习题P30 8 .10;
  (3)拓展作业:求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设计意图】:出选作题的目的是注意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高二数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1.从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教材的编写顺序上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第一章"数列"第六节的内容,它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来看,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上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2.从学生认知角度来看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3.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二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对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刻性和严谨性。
  4.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灵活运用.
  公式推导所使用的"错位相减法"是高中数学数列求和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蕴含了重要的数学思想,所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优化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用数学的观点看问题,一些所谓不可理解的事就可以给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帮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属于新授课型,主要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采用启发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过程分析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按照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不愿意,哪知富人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提出了如下条件:在30天中,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1万元,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以后每天所借的钱数都比上一天多1万;但借钱第一天,穷人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上一天的两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了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请在座的同学思考讨论一下,穷人能否向富人借钱?
  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学生直觉认为穷人可以向富人借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求,得出:
  穷人30天借到的钱:(万元)
  穷人需要还的钱:?
  2.学生探究,解决情境
  (2)教师紧接着把如何求?的问题让学生探究,
  ①若用公比2乘以上面等式的两边,得到
  ②
  若②式减去①式,可以消去相同的项,得到:
  (分)  1073(万元)   465(万元)
  由此得出穷人不能向富人借钱
  【设计意图】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比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关键是变"加"为"减",在教师看来这是很显然的事,但在学生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教学中应着力在这儿做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解决情境问题: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1)、(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可以消去了,得到:  1073(万元)   465(万元) 。老师强调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反思: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设计意图】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不禁惊呼:真是太简洁了,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 学的信心,同时也为推导一般等比数列前n项和提供了方法。
  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为,公比为q,如何求它的前n项和?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一般等比数列前n项和:
  即
  方法:错位相减法
  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
  在学生推导完成之后,我再问:由得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
  4.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探究1.求和
  探究2.求等比数列的第5项到第10项的和.
  方法1: 观察、发现:.
  方法2:此等比数列的连续项从第5项到第10项构成一个新的等比数列。
  探究3:求的前n项和.
  【设计意图】采用变式教学设计题组,深化学生对公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直接套用公式、变式运用公式、研究公式特点这三个层次的问题解决,促进学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通过以上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题时,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5.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数学思想: (1)分类讨论 (2)方程思想
  3.数学方法: 错位相减法
  【设计意图】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6.当堂检测
  (1)口答:
  在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中
  若,则________,若,则________
  若=3,=81,求q及 ,
  若 ,求及q.
  (2)判断是非:
  ① ( )
  ② ( )
  ③若③且,则
  ( )
  【设计意图】对公式的再认识,剖析公式中的基本量及结构特征,识记公式,并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
  7.课后作业,分层练习
  必做: P30习题 1—3 A组 第1题,
  选作题1:求的前n项和
  (2)思考题:能否用其他方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
  【设计意图】布置弹性作业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通过推导方法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错位相减:变加为减,等价转化;递推思想:纵横联系,揭示本质;学生从中深刻地领会到推导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锐性、广阔性、批判性.同时通过展示交流,学生点评,教师总结,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形成了技能,在此基础上,通过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也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思维品质,形成学习能力。
  六、教学设计说明
  1.情境设置生活化.
  本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考虑到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采用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景,意在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问题探究活动化.
  教学中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充分给学生想的时间、说的机会以及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之间不断合作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严谨性。
  3.辨析质疑结构化.
  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正反两方面的"短、平、快"填空和判断是非练习.通过总结、辨析和反思,强化了公式的结构特征,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模块,优化知识体系。
  4.巩固提高梯度化.
  例题通过公式的正用和逆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教科书中的例题改编而成,并进行适当的变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5.思路拓广数学化.
  从整理知识提升到强化方法,由课内巩固延伸到课外思考,变"知识本位"为"学生本位",使数学学习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以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思考,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6.作业布置弹性化.
  通过布置弹性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
  学生的根据高二学生心理特点、教材内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和启发性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我采用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即"案例—公式—应用",案例为浅层次要求,使学生有概括印象。公式为中层次要求,由浅入深,重难点集中推导讲解,便于突破。应用为综合要求,多角度、多情境中消化巩固所学,反馈验证本节教学目标的落实。
  其中,案例是基础,使学生感知教材;公式为关键,使学生理解教材;练习为应用,使学生巩固知识,举一反三。
  在这三步教学中,以启发性强的小设问层层推导,辅之以学生的分组小讨论并充分运用直观完整的板书和计算机课件等教辅用具、手段,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思路,而且学生通过"案例—公式—应用",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不仅加深了学生理解巩固与应用,也培养了
  思维能力。
  这节课总体上感觉备课比较充分,各个环节相衔接,能够形成一节完整就为系统的课。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公式推导、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布置作业。本节课总体上讲对于内容的把握基本到位,对学生的定位准确,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学生为主体。
  .亮点之处: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甘当学生的绿叶
  由于数学的抽象、思维严谨等特点,学生往往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者变化多样的题目容易望而生畏,出现懒得动脑思考、动笔去做的现象。教师也常因为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去做"无用功"。在本节课上我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摸索。不怕学生出错,就是让学生能够在摸索中增强思维能力、解题技能和计算经验。特别是在例3中,教师针对题目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提示,让学生去尝试着解题。张漫同学的板书详尽,将思路方法概括表述出来,过程完整。只是结果出现了一个小错误,教师在点评过程中给予指出,同时也个结果错误也是学生经常犯的。

下雪啦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雪花。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雪的形成。2能正确表达歌曲情绪。3了解顿音的唱法,并能按照顿音记号演唱歌曲。教学过程1复习欣赏乐曲雪花飞舞。2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必修5英语Unitampnbsp1第一课时导学案warmingupandprereading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构成掌握重点词的用法。2。了解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课前自学task1品学网,了解下列词的词性变化,并写出其正描写人物动作的精彩句子她一讲起上帝天堂天使,就显得和蔼面孔也变得年轻,湿润的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芒。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描写人物动作的精彩句子,供您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描写人物动作的精彩句子11我向前描写人物动作的佳句精选伙子跑得不错,已经从起跑冲刺进入途中匀速跑。他像一匹马驹昂头急奔步幅匀称,步频紧凑,蹬动有力,腰肢放松mdashmdash整个动作显得优美而富有弹性。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描写动作的描写动作的句子精选我把拖把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起,后退绷着,ldquo哼哧哼哧rdquo拖起地来。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描写动作的句子,供您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描写动作的句子1抒情奋斗励志的短语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至于要表演甚么角色,自己去决定。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抒情奋斗励志的短语,供大家阅读!抒情奋斗励志的短语1。踏实一些,不要着描述动作的四字成语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品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描述动作的四字成语,希望大家喜欢。描述动作的四字成语老天拔地失惊打怪慢条斯理指东划西没轻没重连描写人物动作的优美句子袋鼠的尾巴像棍棒一样撑在地上,同两只后脚配合起来,成了一副挺好的三脚架。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描写人物动作的优美句子,供您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描写动作的句子摘抄1他勉强打起精神,翻开最新整理的描写人物动作的好句及优美段落她把一叠馄饨皮儿都拿在左手心里,右手用筷子头挑一点馅儿,往皮儿里一裹,然后左一捏,右一捏,一只馄饨在我手中ldquo诞生rdquo了。下面是小编精选整理的描写人物动作的好句及优美段萤火虫阅读练习及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阅读题的练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萤火虫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萤火虫阅读原文ldquo萤火虫,萤
我爱大山我爱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教学重难点了解大山里的生活场景,激发学万年牢课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教学建议1课文前的提示语提示了阅读安全教案乘坐电梯导语社会发展的特别的快,尤其是在一些高档小区里面电梯就成为很常见的工具了,其实电梯乘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的,那么乘坐电梯小贴士是什么呢,如何正确安全的乘坐电梯呢,下面就详细的给大春天来了诗歌教案春天来了诗歌教案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教具PPT课件。幼儿园PPT课件制作学具图画纸绘画材料。活动过程一欣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识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散失3知道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这的运用。重点难点1重点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2难点渗透作用的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生物教案教学过程一水分的吸收1吸水的器官和部位主要的吸水器官根根尖的结构组成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图)吸水最活跃的部位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图)2吸水方式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奇怪的大石头的教案范文一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去认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请同学们翻开书27页,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读了这位地质学家的事迹,你有什么感受?你说。师他是蒙古族人,于1919年获爱吃水果的牛教学反思精选范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一系列重要调整,增加了口语交际部分,目的是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能力和语言习惯。我认为口语交际课不同于以前的看图说小班音乐小马过河教案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乐曲ABA的结构,感受乐曲AB两段鲜明的音乐形象。2引导幼儿听辨骑马和扬鞭的乐句并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3体验游戏中紧张与放松所带来的愉悦。活动准备音乐活动过程一安城南旧事教学教案导语全剧通过一个女孩子英子的感受和眼光,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风土人情,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腥镇压,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动乱的社会面石灰吟教案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一回顾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