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小学课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 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 ——  永久
  忍让   奚落
  铁罐 坚硬 ——  氧化

打招呼的方式大班礼仪教案打招呼的方式大班礼仪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2懂得生活中的正确文明行为。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难点懂得生活中的正确文学做小客人幼儿园礼仪教案活动目标1。使幼儿学会有礼貌地做小客人,练习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2。使幼儿懂得一些做客的简单礼节。核心要素做客前约在先说人数定时间如约至勿早晚小礼品人喜欢入座后坐相端主人物不乱翻大班行走礼仪活动教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懂得车道的分布,知道行走时应走人行横道。2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图片基本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活动主题。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上幼儿园课堂礼仪教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团体教学活动的礼仪要求。2,培养幼儿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核心要素学习时要坐好认真听多动脑要提问手举起回答时字清晰活动准备故事书活动过程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包饺睡觉小班礼仪教案参考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在上园午睡时的行为习惯即基本礼仪!2老师关注幼儿的表现要给以鼓励引导!活动准备1小红花2记录本3睡眠音乐(播放)活动过程一老师观察幼儿在小朋友入睡前有一位老师帮用先再造句例句同学们在用比拟词造句时,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用先再造句例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小时候,认为流血了就是很严重的事,不管疼不疼,先哭了再说。直到长大后才发狐假虎威造句例句一哼!他以为有个总经理岳父,就可以狐假虎威乱欺人?二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三他只是董事长身边的司机,却常狐假虎威地发号施令。四我实在看不惯他那狐假虎威的丑有关用似的造句的例句1屋里热得像个蒸笼,仿佛把中午的热气全都关在里面了似的。2他长的像个洋娃娃似的。3大象的耳朵长得跟两个大蒲扇似的。4这个小伙子羞涩得跟未出阁的姑娘似的。5大海里奔腾的海水,像千军万用不管不管总是造句的例句20条不管不管总是造句1不管前方路途多么崎岖,不管前方路途多么危险,他总是勇往直前。2不管阴晴风雨,不管路上如何乌烟瘴气,他们总是坚守岗位,为大家营造一方净土。3不管天气多么炎热,不管生好像造句例句60句好像,是汉语词汇,意思是好似有些像仿佛。如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下西川传续集此下儿郎人马到,好象关平大舍人。以下是好像造句例句60句,欢迎阅读。NO1小明的脸蛋红扑扑的,好像秋天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造句例句1夜晚的月亮是那么澄澈,那么委婉2今天的阳光那么明媚,那么温暧,真舒服啊!3如果明天下雨,那么运动会就只好延期。4柳条仿佛小姑娘的长发。5海浪仿佛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沙滩上乱蹦乱跳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2运用比较的方法辨别物体的特征。3认识水是什么样的。4了解物质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5愿意合作与交流。6养课文静夜思教学设计范文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一释题,了解学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根据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在导入课文詹天佑第2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教材分析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课文司马光的教学反思本课讲述了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课文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先鹿慢等14个生字,并加以运用。2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3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以识字和词为基础,增强环保意识,并在朗读中予三年级上册成语复习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熟读本册学过的四字成语,并能根据其特点进行归类记忆。2在归类中理解成语,能用常用的四字成语说话写话。3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并能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学习惯藤野先生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教学目的1认识记忆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2理清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模板教学目标1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安门在北京。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6个生字北京安门前升认识宝盖头认识上下结构理解北京天安门前红旗升等词1年级荷叶圆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词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进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课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例3)。二教材分析本内容在教科书的第85页的例4。例4是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除法的最后一个例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当除数十位上的数较少,个位上关于献给母亲的歌的教学设计活动目标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每个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爱是至高无上的。尊重母亲的爱,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