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4

  五、知识结构
  时间: 年 月
  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蒋介石在 年 月对 解放区发动进攻,挑起内战,接着大举进攻 解放区。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指挥者: 和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问题探究
  1.为什么抗战后蒋介石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商谈和平?
  2. 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还应不应该赴重庆谈判?谈谈你的看法
  3.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七、目标检测
  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力量的壮大 b.国内人民要求和平
  c.美国提出和平主张 d.内战准备不充分
  2.国共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斗争,国民党被迫同中共签订了( )
  a.《双十协定》 b.《停战协定》 c.《共同纲领》 d.《国内和平协定》
  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 )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党地区
  4.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山根据地
  5.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
  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三大战役
  6.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
  7.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请问这一事件是?
  (2)图二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他们为什么能走在一起?你能将他们两个人走到一起的原因说出来吗?
  (3)为什么说毛泽东此行是"弥天大勇"?国共之间谈判的结果如何?
  8.阅读下列材料
  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请回答:
  (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
  (2)"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3)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九、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17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理 解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掌 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
  分析比较整合教材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 值 观历史使命社会责任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环保文保意 识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三、学法指导
  1.导入新课后,设计提问。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2.平津战役当中,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讨论。
  3.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
  四.知识链接
  战略决战前的形势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解放军已增长到280万人,军政素质和战略战术水平亦大有提高。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被大量歼灭,已被迫采取重点防御的方针。当时国民党的5个战略集团已被人民解放军分别牵制包围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东北5个战场上。东北为卫立煌集团,共48万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点上。华北为傅作义集团,共60余万人,分布在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一带。华东战场为刘峙集团,共60余万人,集中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内。中原为白崇禧集团,共75万人,分布在平汉铁路南段和以武汉为中心的地区。西北为胡宗南集团,约30万人,被牵制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一隅。他们共360万军队,但能用于前线的只有170万,后方机动兵力也很少。在这种形势下,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全面部署了夺取全国政权的各项工作,并决定人民解放军第三年度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同时决定将战略决战的初战放在东北战场。
  五 知识结构
  背景:
  辽沈战役 :时间: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淮海战役:时间:___________
  三大战役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津战役 :时间: 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渡江战役:时间:_______________
  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放南京:时间:
  意义:
  六. 问题探究
  1、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时间三大战役指挥员参战部队战果意义
  1948.9
  1949.1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2.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东北作为突破口?
  3.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4.国民党军队的失败与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
  七.目标检测
  1.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是攻克(  )
  a.长春  b.沈阳  c.锦州  d.天津
  2.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a.北平解放  b.武汉解放  c.上海解放  d.南京解放
  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4.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5.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
  a.挺进大别山战役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孟良崮战役
  7.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8.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翁中捉鳖" 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9..读"三大战役形势图",回答问题。
  三大战役示意图
  (1)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战役的人是谁?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进行淮海战役的人是谁?
  (2)在当时的情况下,你分析徐州对于国民党来说,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3)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这些战果在三大战区是如何分配的?
  (4)三大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九、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18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掌 握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原因和特征(明确"謇"与"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归纳概括从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进程中,划分阶段,训练归纳概括的能力
  分析判断形成观点认识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速度的不同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联系比较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观察历史、解释历史,准确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
  情感态度价 值 观爱国情感用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感
  思想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它的两面性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殊国情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 "黄金时代" 凋谢萎缩)
  教学难点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
  1.通过分析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
  2.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荣氏家族的兴衰,掌握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分析方法。
  3.通过讲述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过程,使学生具备简单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张謇(1853—1926年),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江苏南通人,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他认为从政无望,乃致力于实业和教育。1899年,经过数年筹办,建成大生纱厂,后相继建成大生二、三、八纱厂以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大生资本集团。与此同时,他把经营实业的部分盈利,投入文化教育实业。他先后在家乡南通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等十余所学校,尤以专科学校为有名,其中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最好,1920年三校并为南通大学。在南通以外的其他地方,张謇还倡议和资助建立了一些学校。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任江苏咨议局议长。民国初年,先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后来先后任袁世凯政府农林、工商、农商部总长。19XX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活动辞职回籍,继续从事实业活动,但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压力下,陷于窘境。1926年病逝。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人物:
  状元实业家: 口号:
  目的:
  结果:
  过程:
  (三个阶段)
  近代民族工业
  的曲折发展:
  1.
  特点: 2.   3.
  六、问题探究   1、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   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几个阶段?   3、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   4、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非常短暂的原因是什么?   5.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哪些部门?这说明了什么?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是什么?   七、目标检测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是:   a.方举赞 b.陈启沅 c.张謇 d.孙英德   2.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自然经济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初现   c.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 d.社会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原因不包括:   a.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推动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张謇等爱国实业家致力于实业救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的推动 ②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掠夺   ③实业救国潮流的影响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一战期间,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d   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c.北洋军阀的分裂   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6.右图中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a   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资金少,规模小   7、材料解析题:民族资本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虽然其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请回答:   (1)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大幕被拉开,1882年,李松云在上海创办了铁厂,在其制造的一艘小艇上,"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国旗",这是为什么?   (2)1895年—19XX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哪位民族企业家的创业活动成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他投身实业之前的身份是什么?   (3)19XX年—1923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外部原因是什么?   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九、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19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掌 握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理解资料处理信息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认识作用分析利弊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讨论探索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 值 观社会进步发展观点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 ,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思想意识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学法指导   请同学们做一下社会调查,解放前、改革开放前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现在普通家庭远距离通讯方式是什么?以50家为一组,统计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家庭电话的装机比率,移动电话占有比率,家庭网上通讯比率。然后比较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各具哪些特点和优势?这些变化说明了   什么?试分析变化原因。   四、知识链接   申报   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1872年4月30日,由英国商人美查等在上海创刊。初隔日出版一张,四个月后改为日报。19XX年为席裕福购进,19XX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量才接办。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后,反映抗日救亡要求,并出《自由谈》副刊,发表进步言论。1934年史量才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后,趋向保守。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   接收,成为cc系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文化生活的变迁   社会习俗的变化   六、问题探究   1.无声电影里的人说话没有声音,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观众明白他(她)在说什么?   2.有的报纸上的广告太夸张了,那是不是说明它在欺骗读者呢?   3.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七、目标检测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   可以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   a.拍有线电报 b.写封书信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   a.广播电台 b.因特网 c.电视 d.报纸   3.下列改变文化生活的成就中,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可以提供直接帮助的是( )   a.照相机 b.电影与照片 c.《申报》 d.课本与字典   4.你认为黄兴见到孙中山时所行的礼节,不可能的是( )   a.鞠躬 b.握手 c.点头 d.跪拜   5.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改变中,对今天中国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关系最大的是( )   a.女子停止缠足 b、男子易服 c.废除跪拜礼 d.取消"大人"称谓   6.下面哪一剧照反映了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   7.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   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什么呢?( )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9.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4)以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九、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20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第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我国近代科技、思想文化的特征和主要成就,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史实和文学艺术巨匠的成就。   掌 握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教育改革的艰难,中国近代后期时代特征对文艺的巨大影响,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范例教学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   挖掘教材比较概括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共同的(精神、意识、品质、文化素养等,学科领域、时代创建京师大学堂与废除科举制的历史必然性,时代对文学巨匠、美术大师、人民音乐家、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锻造。   讨论探索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清末新式学堂教学内容与今天学校教学内容异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 值 观爱国情感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是近代文艺的主旋律,仍需继承发扬。   思想意识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新式教育的开端和近代文艺巨匠。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概括主题思想兼而习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易于混淆的知识。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出最能说明问题的具体材料。如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爱国精神表现在何处?   2.指导学生列表说明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取得成就的共同原因。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个题目比较大。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这个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四、知识链接   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 京张铁路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崖峭壁,工程之难为当时世界所罕见。关沟路段包括居庸关、八达岭、五挂头、石佛寺等四个隧道工程,总长1 645米,最长的是八达岭隧道,长1 091米,居庸关第二,长367米。詹天佑顶着帝国主义者的讥讽嘲笑,克服缺少资金、技术设备等重重困难,在开凿号称"天险"的八达岭工程中,采取因地制宜分段施工的方法,精心设计了从洞身中段开一口大井垂直下去与两端相对开凿的办法,詹天佑亲自把关,精益求精,到19XX年终于完成了举世著名的八达岭隧道工程。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重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詹天佑 突出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侯德榜 主要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源 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严复 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式学堂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 :____________ 郭沫若:____________   徐悲鸿 : ____________ 丁玲: ____________   文学、艺术家 冼星海 : ____________ 赵树理: ____________   及作品 聂耳 : ____________   六、问题探究   1.完成下表   类 别姓名代表作   文 学   艺术美 术   音 乐   2. 怎样评价《奏定学堂章程》?   七、目标检测   1. 詹天佑针对外国人对京张铁路修建中的挖苦,他说:"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这种思想,表达了詹天佑的( )   a. 对外国的蔑视精神 b. 民族自强精神   c. 以中国为荣精神 d. 立志报国精神   2.20世纪初,世界上最畅销的纯碱是"红三角"牌纯碱。为中国的制碱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张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邓稼先   3.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整体落后,但仍然出现了跃居世界前列的科学技术,这一技术产生在 ( )   a. 农业科技 b. 文化教育 c. 电子工业 d. 化学工业   4."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对哪一事件的评价(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废除科举制度   5.为了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顽强的探索。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源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严复 "红三角"纯碱   c. 詹天佑 京张铁路 d. 侯德榜 师夷长技以制夷   6.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标志是( )   a.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   c. 科举制度的废除 d. 新式学堂的创办   7.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不可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是 ( )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孔乙己》 d.《子夜》   8.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右图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人物是谁?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   (2)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这一策略是什么意思呢?   八、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九、作业布置:复习本节课。

满意的造句满意拼音注音manyi满意解释意思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满意造句1她的体重降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2我每周日都休息,因此这个工作令人满意。3女售货员说如果我们对这台电视机不满掠取的解释及造句掠取拼音注音lvequ掠取解释意思夺取抢夺帝国主义疯狂殖民地的丰富资源。掠取造句1我很乐意躲开这种公司趁机掠取现金的行为。2它们从每个敌人的家中掠取食物甚至还会杀死妇女和小孩。3由严实的造句1。中午,密密层层的竹叶把竹林封的很严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蔚蓝的天空。2。早晨,密密层层的竹叶把整片竹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千万缕像利箭一样的阳光从竹叶缝里射出来,金光闪闪的,多多益善的造句汇总1我相信粉红。我相信开怀大笑是燃烧卡路里最棒的方式。我相信亲吻多多益善。我相信身处逆境时,更要坚强。我相信快乐的女孩就是最美的女孩。我相信明天会是全新的开始,而奇迹终会发生。2为了清规的解释及造句清规拼音注音qinggui清规解释意思佛教规定的僧尼必须遵守的规则。清规造句1他很爱自己的孩子,经常谈起自己的妈妈,懂足球会赚钱喜欢新房子讨厌清规戒律爱开玩笑有时会冒脏话迷恋女人喜年画的造句年画拼音注音nianhua年画解释意思民间过春节时,张贴的表现欢乐吉庆气象的图画。年画造句1这给科林?费斯过去成绩斐然的一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此前,凭借扮演在就任英国国王前努力克服使用沧海一粟造句1个人的成绩在整个社会建设中只是沧海一粟。2一个人寄居于天地间,犹如沧海一粟,真是渺小访很。3笔者知晓,本文只是众多小班教学研究中的沧海一粟,但仍希望其能为当前的小班教学理论与实践关于心乱如麻的造句1我父亲现在心乱如麻,请各位不要打扰他,让他静下心来思考后再回答。2你出去吧。我现在心乱如麻,不想说任何事情。3心乱如麻的时候我们就要出去走一走,或许能够变一下自己。4如果你还是心露面拼音解释及造句露面拼音注音lumian露面解释意思(儿)显露出来(多指人出来交际应酬)。露面造句1她每晚7点在电视上露面。2这些新闻可能是就选民关心的议题宣布一项新计划,或者是在某一有象征意义的用恩怨造句注音enyuan恩怨解释意思恩惠和仇恨(多偏指仇恨)分明不计较个人。恩怨造句1我跟它们没有个人恩怨。2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传记,但却以细致的调查和优美的文笔描述了八对政治家的恩怨,披露看法的解释及造句看法拼音注音kanfa看法解释意思轻对客观事物所抱的见解。看法造句1我倾向于他的看法。2你对目前形势有什么看法?3我已改变了对他的看法。4她对我的看法提出异议。5我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数学教学反思内容本人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将近10年的时间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这对于刚接触高中新课改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体积的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体积的教学反思数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范文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我主要想通过学生的操作,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用求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课堂中,在学生认识了表面积的概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教学反思昨天对三角形全等进行复习,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灵活运用SSSSASASAAAS和HL来判定三角形全等体会文字命题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的过程,掌握文字命题的证明。对于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学春雨教学片断反思一案例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春雨。(板书课题)大家齐读课题。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师春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我觉得春雨很有趣儿,那细细的雨丝,一根一根的,有趣极了。生我也觉得春雨挺小鹿的玫瑰花优秀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鹿的玫瑰花优秀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鹿的玫瑰萤火虫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音乐分析1音乐情感舒缓优美的萤火虫飞舞画面。2音乐知识点这首曲子是四四拍,歌词共四句,整首歌曲重复唱四遍。活动目标1通过肢体律动和道具,感应短短长的乐句。2体验歌曲游戏的乐趣。3初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火烧云教师教学反思火烧云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诗歌教学反思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古诗词一般都是先反反复复地诵读,再进行语言的品析,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诗歌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诗歌教学反思篇一诗歌作品的鉴赏须从何汽化和液化优秀教学反思汽化和液化课堂教学至少两个课时,我分成了沸腾蒸发和液化。沸腾的实验比较耗时间,设计的内容较多,所以我用了一个课时。蒸发和液化知识点也较多,但常识性了解内容较多,蒸发的要求也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