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心理个人纠纷职场创业
创业阅读
新闻投稿
创业工作
技能技术
职场职业
社会安全
纠纷案例
幽默乐趣
个人母婴
家庭家居
心理治疗
作文范文
美文笔记
历史解密

《魏书元匡传》原文及翻译

10月2日 乔了了投稿 造句
  魏书
  原文:
  元匡,字建扶,阳平幽王第五子,性耿介,有气节。广平王洛侯薨,无子,以匡后之。高祖器之,谓曰:“叔父必能仪形社稷,匡辅朕躬。今可改名为匡,以成克终之美。”世宗即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茹皓始有宠,百僚惮之。世宗于山陵还,诏匡陪乘,又命皓登车。皓褰裳将上,匡谏止。匡既忤皓,惧为所害。当时壮其忠謇。世宗亲政,除肆州刺史,廉慎自修,甚有声绩。迁恒州刺史。时世宗悉委政于高肇,朝廷倾惮,唯匡与肇抗衡,常无降下之色。先自造棺,置于厅事,意欲舆棺诣阙,论肇罪恶,自杀切谏。肇闻而恶之。御史中尉王显奏曰:“肇任居端右,百僚是望,言行动静,必副具瞻。若恃权阿党,将指鹿化马,徙日移天,即是魏之赵高,何以宰物?肇若无此,匡既诬毁宰相,讪谤时政,阻惑朝听,不敬至甚。请以肇、匡并禁尚书,推穷其原,付廷尉定罪。”有司奏匡诬肇,处匡死刑。世宗恕死,降为光禄大夫。又兼宗正卿,出为兖州刺史。匡临发,帝引见于东堂,劳勉之。肃宗初,入为御史中尉。匡严于弹纠,始奏于忠,次弹高聪等免官,灵太后并不许。以违其纠恶之心,又虑匡辞解,欲奖安之,进号安南将军。匡每有奏请,尚书令、任城王澄时致执夺。匡刚隘内遂不平先所造棺犹在僧寺乃复修事将与澄相攻澄颇知之后将赴省与匡逢遇驺卒相挝朝野骇愕澄因是奏匡罪状三十余条,廷尉处以死刑。诏下特加原宥,削爵除官。后特除平州刺史,徙青州刺史,皆有政声。遇疾还京。孝昌初,卒,谥曰文贞。后追复本爵,改封济南王。
  节选自《魏书元匡传》
  译文:
  元匡,字建扶,是阳平幽王的第五子,性情耿直,为人有气节。广平王元洛侯去世,没有儿子,皇帝让元匡作为他的后嗣。高祖很器重他,并对他说:“叔父以后必定能够成为社稷的表率,辅佐于我。如今您可以改名为匡,以成就你我君臣善始善终的美名。”世宗即位后,多次升迁后官至给事黄门侍郎。茹皓这时正为皇帝宠爱,百官们都害怕他。有一次,皇帝从陵园归来,诏令元匡作为陪乘,皇帝又让茹皓上车。茹皓提起衣裳正准备登车,元匡向皇帝进谏,不要让茹皓登车。元匡在得罪了茹皓之后,害怕被他陷害,(但)当时人们都赞美他的忠直胆量。世宗亲理朝政后,任命元匡为肆州刺史。元匡特别注意自我的修行,很有声名和政绩。又改任恒州刺史。当时,世宗把政事全部委托给高肇处置,朝廷官员都害怕高肇,只有元匡敢于和高肇相抗衡,从不在高肇面前露出低三下四的神色。他先让人制作了一具棺材,放在厅堂上,打算要抬着棺材进宫,论奏高肇的罪恶,自杀以劝谏。高肇知道以后很讨厌他。御史中尉王显上奏说:“高肇担任宰相,百官唯其马首是瞻,他的言行举动,必须符合大家的期望。如果高肇凭借权势偏袒自己的党羽,甚至作出指鹿为马、偷天换日的恶行,他就是我大魏的赵高,凭什么执掌天下?高肇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为,元匡就是诬告和毁坏宰相的声誉,诽谤时政,阻碍和干扰皇帝视听,是对陛下的大不敬。请求将高肇、元匡都囚禁在尚书省,追究事情的根源,然后交给廷尉定罪。”皇帝下诏同意了奏请。有关方面上奏,说元匡诬告高肇,判处元匡死刑。皇帝赦免了元匡的死刑,降职为光禄大夫,同时兼任宗正卿,出任兖州刺史。元匡临出发时,皇帝在东堂召见他,加以安慰和勉励。肃宗初,元匡入朝任御史中尉。元匡严加弹劾,开始奏告于忠,接着又弹劾高聪等,请求罢免他们的官职,灵太后都不听。由于灵太后未能听从元匡的建议,又担心元匡辞官,便打算通过嘉奖来安抚他,于是加封他为安南将军。元匡每次有所上奏请求时,尚书令、任城王元澄经常加以驳回。元匡性格刚直,心中愤愤不平。他过去所造的棺材,仍然放在佛寺里,于是就重新修整一番,和任城王元澄相互攻击。元澄也已经知道这件事。后来元澄准备上朝时,遇见了元匡,手下的马夫们相互殴斗,朝廷内外,都十分惊讶。任城王元澄于是上奏元匡的罪状三十多条,廷尉判处元匡死刑。朝廷下诏,特别予以宽赦,削去爵位,罢免官职。后来特地任命他为平州刺史,又改任青州刺史。因病而回到京城。孝昌初年死去,谥为“文贞”。后来又追赠恢复本来的爵位,改封为济南王。
  相关练习:
  魏书
  元匡,字建扶,阳平幽王第五子,性耿介,有气节。广平王洛侯薨,无子,以匡后之。高祖器之,谓曰:“叔父必能仪形社稷,匡辅朕躬。今可改名为匡,以成克终之美。”世宗即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茹皓始有宠,百僚惮之。世宗于山陵还,诏匡陪乘,又命皓登车。皓褰裳将上,匡谏止。匡既忤皓,惧为所害。当时壮其忠謇。世宗亲政,除肆州刺史,廉慎自修,甚有声绩。迁恒州刺史。时世宗悉委政于高肇,朝廷倾惮,唯匡与肇抗衡,常无降下之色。先自造棺,置于厅事,意欲舆棺诣阙,论肇罪恶,自杀切谏。肇闻而恶之。御史中尉王显奏曰:“肇任居端右,百僚是望,言行动静,必副具瞻。若恃权阿党,将指鹿化马,徙日移天,即是魏之赵高,何以宰物?肇若无此,匡既诬毁宰相,讪谤时政,阻惑朝听,不敬至甚。请以肇、匡并禁尚书,推穷其原,付廷尉定罪。”有司奏匡诬肇,处匡死刑。世宗恕死,降为光禄大夫。又兼宗正卿,出为兖州刺史。匡临发,帝引见于东堂,劳勉之。肃宗初,入为御史中尉。匡严于弹纠,始奏于忠,次弹高聪等免官,灵太后并不许。以违其纠恶之心,又虑匡辞解,欲奖安之,进号安南将军。匡每有奏请,尚书令、任城王澄时致执夺。匡刚隘内遂不平先所造棺犹在僧寺乃复修事将与澄相攻澄颇知之后将赴省与匡逢遇驺卒相挝朝野骇愕澄因是奏匡罪状三十余条,廷尉处以死刑。诏下特加原宥,削爵除官。后特除平州刺史,徙青州刺史,皆有政声。遇疾还京。孝昌初,卒,谥曰文贞。后追复本爵,改封济南王。
  节选自《魏书元匡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匡刚隘内遂不平先所造棺犹在僧寺乃复修事将与澄相攻澄颇知之后将赴省与匡逢遇驺卒相挝朝野骇愕
  B匡刚隘内遂不平先所造棺犹在僧寺乃复修事将与澄相攻澄颇知之后将赴省与匡逢遇驺卒相挝朝野骇愕
  C匡刚隘内遂不平先所造棺犹在僧寺乃复修事将与澄相攻澄颇知之后将赴省与匡逢遇驺卒相挝朝野骇愕
  D匡刚隘内遂不平先所造棺犹在僧寺乃复修事将与澄相攻澄颇知之后将赴省与匡逢遇驺卒相挝朝野骇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薨,是古代对诸侯之死的专用称谓,后世有封爵的高官显贵之死也可称薨。
  B山陵,古代帝王陵寝常有高大墓冢,形似山岳,故古代将皇帝陵墓称为山陵。
  C宗正卿,古代朝廷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事务的官员,宗是宗族之意。
  D除官,古代可指授官也可指免官,此处与后文“除平州刺史”都是后一种情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匡出身高贵,深受信赖。广平王元洛侯无子,他死后,元匡就被过继过来,继承王爵。高祖很器重他,为他改名为匡,希望他能尽力辅佐自己。
  B元匡性情耿直、不畏权贵。他先后与世宗时的茹皓、高肇,肃宗时的于忠、高聪、元澄等人斗争;弹劾高肇等人时,他甚至不惜以死相争。
  C元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世宗时高肇权倾朝野,元匡以死相争。但在高肇党羽御史中尉王显等人的攻击下,元匡被降职,后出京任职。
  D元匡有气节,能清廉自守,颇有政绩。元匡曾在肆州、恒州、兖州、平州、青州等多地担任刺史,在这些地方大都留下了声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皓褰裳将上,匡谏止。匡既忤皓,惧为所害,当时壮其忠謇。
  (2)时世宗悉委政于高肇,朝廷倾惮,唯匡与肇抗衡,常无降下之色。
  答案:
  10B
  11D“除平州刺史”中“除”意为“授官”。
  12C御史中尉王显的奏疏中并未偏袒高肇,认为王是高肇党羽,不妥当。
  13(1)茹皓提起衣裳正准备上车,元匡向皇帝进谏阻止他登车。元匡在得罪茹皓之后,害怕被他陷害,(但)当时人们都赞美他的忠直胆量。(“褰裳”,“提起衣服”,“忤”“得罪”;“壮”,“意”动用法。每点1分,句意2分)
  (2)当时世宗把政事全部交给高肇,朝廷官员都害怕高肇,只有元匡敢于和高肇相抗衡,从不在高肇面前露出低三下四的神色。(“悉”,“全”、“都”;“惮”,“害怕”降下之色,低三下四的神色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元匡,字建扶,是阳平幽王的第五子,性情耿直,为人有气节。广平王元洛侯去世,没有儿子,皇帝让元匡作为他的后嗣。高祖很器重他,并对他说:“叔父以后必定能够成为社稷的表率,辅佐于我。如今您可以改名为匡,以成就你我君臣善始善终的美名。”世宗即位后,多次升迁后官至给事黄门侍郎。茹皓这时正为皇帝宠爱,百官们都害怕他。有一次,皇帝从陵园归来,诏令元匡作为陪乘,皇帝又让茹皓上车。茹皓提起衣裳正准备登车,元匡向皇帝进谏,不要让茹皓登车。元匡在得罪了茹皓之后,害怕被他陷害,(但)当时人们都赞美他的忠直胆量。世宗亲理朝政后,任命元匡为肆州刺史。元匡特别注意自我的修行,很有声名和政绩。又改任恒州刺史。当时,世宗把政事全部委托给高肇处置,朝廷官员都害怕高肇,只有元匡敢于和高肇相抗衡,从不在高肇面前露出低三下四的神色。他先让人制作了一具棺材,放在厅堂上,打算要抬着棺材进宫,论奏高肇的罪恶,自杀以劝谏。高肇知道以后很讨厌他。御史中尉王显上奏说:“高肇担任宰相,百官唯其马首是瞻,他的言行举动,必须符合大家的期望。如果高肇凭借权势偏袒自己的党羽,甚至作出指鹿为马、偷天换日的恶行,他就是我大魏的赵高,凭什么执掌天下?高肇如果没有这样的行为,元匡就是诬告和毁坏宰相的声誉,诽谤时政,阻碍和干扰皇帝视听,是对陛下的大不敬。请求将高肇、元匡都囚禁在尚书省,追究事情的根源,然后交给廷尉定罪。”皇帝下诏同意了奏请。有关方面上奏,说元匡诬告高肇,判处元匡死刑。皇帝赦免了元匡的死刑,降职为光禄大夫,同时兼任宗正卿,出任兖州刺史。元匡临出发时,皇帝在东堂召见他,加以安慰和勉励。肃宗初,元匡入朝任御史中尉。元匡严加弹劾,开始奏告于忠,接着又弹劾高聪等,请求罢免他们的官职,灵太后都不听。由于灵太后未能听从元匡的建议,又担心元匡辞官,便打算通过嘉奖来安抚他,于是加封他为安南将军。元匡每次有所上奏请求时,尚书令、任城王元澄经常加以驳回。元匡性格刚直,心中愤愤不平。他过去所造的棺材,仍然放在佛寺里,于是就重新修整一番,和任城王元澄相互攻击。元澄也已经知道这件事。后来元澄准备上朝时,遇见了元匡,手下的马夫们相互殴斗,朝廷内外,都十分惊讶。任城王元澄于是上奏元匡的罪状三十多条,廷尉判处元匡死刑。朝廷下诏,特别予以宽赦,削去爵位,罢免官职。后来特地任命他为平州刺史,又改任青州刺史。因病而回到京城。孝昌初年死去,谥为“文贞”。后来又追赠恢复本来的爵位,改封为济南王。
评论 转载

造句:魏书元匡传原文及翻译
造句:魏书元匡传原文及翻
袁宏道《枕中十书序》原文及翻译袁宏道原文:人有言曰:“胸中无万卷书,不得雌黄人物。”然书至万卷,不几三十乘乎?除张司空外更几人哉!予于汉刘向、唐王仆射、宋王介甫、苏子瞻见之,然自子瞻迄今又三百余……《明史方克勤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方克勤,浙宁海人也。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元末乱,隐山谷中。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比至官,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杨衒之《洛阳大市》原文及翻译杨衒之原文:洛阳大市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崔延伯甚爱之。正光末,高平失据,……《资治通鉴隋纪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新五代史钱谬传》原文及翻译新五代史原文:钱谬,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也。临安里中有大木,谬幼时与群儿戏木下,谬坐大石指麾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群儿皆惮之。谬善射与槊,稍通图纬诸书。唐乾符……《魏书元匡传》原文及翻译魏书原文:元匡,字建扶,阳平幽王第五子,性耿介,有气节。广平王洛侯薨,无子,以匡后之。高祖器之,谓曰:“叔父必能仪形社稷,匡辅朕躬。今可改名为匡,以成克终之美。”世……《宋书刘秀之传》原文及翻译宋书原文:刘秀之,字道宝,东莞莒人。秀之少孤贫,有志操。十许岁时,与诸儿戏于前渚,忽有大蛇来,势甚猛,莫不颠沛惊呼,秀之独不动,众并异焉。东海何承天雅相知器,以女妻……《东坡还宅》原文及翻译梁溪漫志原文: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归有光《玉岩先生文集序》原文及翻译归有光原文:公讳广,字充之,别自号玉岩,昆山太仓人。太仓后建州,故今为州人。公举弘治乙丑进士。历莆田、吉水二县令,以治行为天下第一,征试浙江道监察御史。仅两月,上疏……《资治通鉴晋纪》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原文:春,正月,己亥,袁真以梁国内史沛郡朱宪及弟汝南内史斌阴通大司马桓温,杀之。前秦王猛遗燕荆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筑书曰:“国家今已塞成皋之险,杜盟津之路……《崔护》原文及翻译本事诗原文: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刘禹锡《洗心亭记》原文及翻译刘禹锡原文: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
美眉防电脑辐射的方法十招一个漂亮MM醉酒方便以后该如何处置你上交的一分钱?一份家庭工作年终总结报告文人与女人的二十条相似之处历数餐桌上女人的六大罪状一个腐败分子的七个发展阶段大学生原来上课是这么上的啊令狐冲是如何达到权力顶峰的一百年后名人们的读书生活强悍啊,一个小愤青的生活实录那些年追求女生的杯具和洗具
跟中间商购校园版软件序列号被吊销,用户状告Adobe配置型基金有哪些作用没指望2016美女必学!韩国正在流行光感发质太女神华帝燃气灶质量怎么样华帝燃气灶优点介绍详解拆迁房屋买卖合同违约金规定是什么?个性网名超拽男生冷漠系列小学教学工作总结福建项目建设加速跑全力以赴稳投资当心这7种食物让你越吃越老仓桥社区(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平衡膳食八准则
©2025网站地图最近更新文明上网我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