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传统饮食健康思考阅读
创业阅读
新闻投稿
阅读说说
笑话童话
思考爱好
社交魅力
健康生活
男女两性
饮食安好
周易运势
传统初中
八卦奇闻
时事新闻
企业仲裁

钱穆:孔子传序言

7月15日 赤雷榭投稿 造句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孔子生平言行,具载于其门人弟子之所记,复经其再传三传门人弟子之结集而成之《论语》一书中。其有关于政治活动上之大节,则备详于《春秋左氏传》。其他有关孔子言行及其家世先后,又散见于先秦古籍如《孟子》、《春秋公羊》、《谷梁传》、《小戴礼记檀弓》诸篇,以及《世本》、《孔子家语》等书者,当尚有三十种之多。最后,西汉司马迁《史记》采集以前各书材料成《孔子世家》,是为记载孔子生平首尾条贯之第一篇传记。
  然司马迁之《孔子世家》,一则选择材料不谨严,真伪杂揉。一则编排材料多重复,次序颠倒。后人不断加以考订,又不断有人续为孔子作新传,或则失之贪多无厌,或则失之审核不精,终不能于《孔子世家》以外孔别成一惬当人心之新传。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因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上之主要贡献,厥在其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两项。后代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其意义即在此。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凡属孔子之学术思想,悉从其所以自为学与其教育事业之所至为主要中心。孔子毕生志业,可以由此推见。而孔子之政治事业,则为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虽事隔两千五百年,孔子之政治事业已不足全为现代人所承袭,然在其政治事业之背后,实有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番精神,为孔子学术思想以学以教有体有用之一种具体表现。欲求孔子学术思想之笃实深厚处,此一部分亦为不可忽。
  孔子生平除其自学与教人与其政治事业外,尚有著述事业一项,实当为孔子生平事业表现中较更居次之第三项。在此一项中,其明白可征信者,厥惟晚年作《春秋》一事。其所谓订礼乐,事过境迁,已难详说,并已逐渐失却其重要性。至于删诗书,事并无据。赞《周易》则更不足信。
  以上关于孔子之学与教,与其政治事业、著述事业三项层次递演之重要性,及其关于著述方面之真伪问题,皆据《论语》一书之记载而为之判定。汉儒尊孔,则不免将此三项事业之重要性首尾例置。汉儒以《论语》列于小学,与《孝经》、《尔雅》并视,已为不伦。而重视五经,特立博士,为国家教育之最高课程,因此以求通经致用,则乃自著述事业递次及于政治事业,而在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则不免转居其后。故在汉代博士发扬孔学方面,其主要工作乃转成为对古代经典之训诂章句,此岂得与孔子之述而不作同等相拟。则无怪乎至于东汉,博士皆倚席不讲,而太学生清议遂招致党锢之祸,而直迄于炎汉之亡。此下庄老释氏迭兴并盛,虽唐代崛起,终亦无以挽此颓趋。此非谓诗书礼易可视为与儒学无关,乃谓孔子毕生精神,其所谓学不厌、教不倦之真实内容,终不免于忽视耳。
  宋代儒学复兴,乃始于孔子生平志业之重要性获得正确之衡定。学与教为先,而政治次之,著述乃其余事。故于五经之上,更重四书,以孟子继孔子而并称,代替了汉唐时代以孔子继周公而齐称之旧规。此不得不谓乃宋儒阐扬孔子精神之一大贡献。宋濡理学传统迄于明代之亡而亦衰。清儒反宋尊汉,自标其学为汉学,乃从专治古经籍之训诂考据而堕入故纸堆中,实并不能如汉唐儒之有意于通经致用,尚能在政治上有建树。而孔子生平最重要之自学与教人之精神,清儒更所不了。下及晚清末运,今文公羊学骤起,又与乾嘉治经不同。推其极,亦不过欲重返之于如汉唐儒之通经而致用,其意似乎欲凭治古经籍之所得为根据,而以兴起新政治。此距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隔离仍远。人才不作,则一切无可言。学术错误,其遗祸直迄于民国创兴以来之数十年。今者痛定思痛,果欲复兴中国文化,不得不重振孔子儒家传统,而阐扬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实尤为目前当务之急。本书编撰,着眼在此。爰特揭发于序言中,以期读者之注意。
  本书为求能获国人之广泛诵读,故篇幅力求精简。凡属孔子生平事迹,经历后人递述,其间不少增益失真处,皆一律删削。本书写作之经过,其用心于刊落不着笔处,实尤胜过于下笔写入处。凡经前人辩论,审定其为可疑与不可信者,本书皆更不提及,以求简净。亦有不得尽略者,则于正文外别附疑辨二十五条,措辞亦力求简净,只略指其有可疑与不可信而止,更不多及于考证辨订之详。作者旧著《先秦诸子系年》之第一卷,多于孔子事迹有所疑辨考订,本书只于疑辨诸条中提及《系年》篇名,以便读者之参阅,更不再事摘录。
  自宋以来,关于孔子生平事迹之考订辨证,几于代有其人,而尤以清代为多。综计宋元明清四代,何止数十百家。本书之写定,皆博稽成说,或则取其一是,舍其诸非。或则酌采数说,会成一是。若一一详其依据人名、书名、篇名及其所以为说之大概,则篇幅之增,当较今在十倍之上。今亦尽量略去,只写出一结论。虽若有掠美前人之嫌,亦可免炫博夸多之讥。
  清儒崔述有《洙泗考信录》及《续录》两编,为考订辨论孔子生平行事诸家中之尤详备者。其书亦多经后人引用。惟崔书疑及《论语》,实其一大失。若考孔子行事,并《论语》而疑之,则先秦古籍中将无一书可奉为可信之基本,如此将终不免于专凭一己意见以上下进退两千年前之古籍,实非考据之正规。本书一依《论语》为张本,遇《论语》中有可疑处,若崔氏所举,必博征当时情实,善为解释,使归可信,不敢轻肆疑辨。其他立说亦有超出前人之外者,然亦不敢自标为作者个人之创见。立说必求有本,群说必求相通,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亦窃愿以此自附于孔子之垂谕。
  作者在1925年曾著《论语要略》一书,实为作者根据《论语》为孔子试作新传之第一书。1935年有《先秦诸子系年》一书,凡四卷,其第一卷乃为孔子生平行事博引诸家,详加考辨,所得近三十篇。1963年又成《论语新解》,备采前人成说,荟萃为书,惟全不引前人人名、书名、篇名及其为说之详,惟求提要钩玄,融铸为作者一家之言,其体例与今书相似。惟新解乃就《论语》全书逐条逐字解释,重在义理思想方面,而于事迹之考订则缺。本书继三书而作,限于体裁有别,于孔子学术思想方面仅能择要涉及,远不能与新解相比。但本书见解亦有越出于以上三书之外者,他日重有所获不可知,在此四书中见解倘有相异,暂当以本书为定。读者倘能由此书进而涉及上述三书,则尤为作者所私幸。
  本书作意,旨在能获广泛之读者,故措辞力求简净平易,务求免于艰深繁博之弊。惟恨行文不能尽求通俗化。如《论语》、《左传》、《史记》以及其他先秦古籍,本书皆引录各书原文,未能译为白话。一则此等原文皆远在两千年以上,乃为孔子作传之第一手珍贵材料,作者学力不足,若一一将之译成近代通行之白话,恐未必能尽符原文之真。若读者爱其易读,而不再进窥古籍,则所失将远胜于所得,此其一。又孔子言行,义理深邃,读者苟非自具学问基础,纵使亲身经历孔子之耳提面命,亦难得真实之了解,此其二。又孔子远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当时之列国形势、政治实况、社会详情,皆与两千五百年后吾侪所处之今日大相悬隔。吾侪苟非略知孔子当年春秋时代之情形,自于孔子当时言行不能有亲切之体悟,此其三。故贵读此书者能继此进读《论语》以及其他先秦古籍,庶于孔子言行与其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之第一大圣人者,能不断有更深之认识。且莫谓一读本书,即可对了解孔子尽其能事。亦莫怪本书之未能更致力于通俗化,未能使人人一读本书而尽获其所欲知,则幸甚幸甚。
  本书开始撰写于1973年之9月,稿毕于74年之2月。3月入医院,为右眼割除白内障,4月补此序。
  1974年4月钱穆识于台北外双溪之素书楼
  再版序
  予之此稿,初非有意撰述,乃由孔孟学会主持人亲来敞舍恳请撰述孔孟两传。其意若谓,为孔孟两圣作小传,俾可广大流行,作为通俗宣传之用。余意则谓,中国乃一史学民族,两千五百年前古代大圣如孔子,有关其言论行事,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以后,尚不断有后人撰述。今再为作传,岂能尽弃不顾,而仅供通俗流行之用。抑且为古圣人作传,非仅传其人传其事,最要当传其心传其道。则其事艰难。上古大圣,其心其道,岂能浅说?岂能广布?遂辞不愿。而请求者坚恳不已。终不获辞,遂勉允之。
  先为孔子作传,搜集有关资料,凡费四月工夫,然后再始下笔。惟终以《论语》各篇为取舍之本源。故写法亦于他书有不同。非患材料之少,乃苦材料之多。求为短篇小书,其事大不易。非患于多取,乃患于多舍。抑且斟酌群言,求其一归于正,义理之外,尚需考证,其事实有大不易者。
  余此书虽仅短短十章,而所附疑辨已达二十五条之多,虽如《史记孔子世家》,亦有疑辨处。此非敢妄自尊大,轻薄古人。但遇多说相异处,终期其归于一是。所取愈简,而所择愈艰。此如《易传》非孔子作,其议始自宋代之欧阳修。欧阳修自谓上距孔子已千年,某始发此辨,世人疑之。然更历千年,焉知不再有如某其人者出。则更历千年,当得如某者三人。三人为众,而至是某说可谓已得众人之公论。则居今又何患一世之共非之。但欧阳所疑,不久而迭有信者。迄今千年,欧阳所疑殆已成为定论。余亦采欧说入传中,定《易传》非孔子作。此乃是孔子死后千余年来始兴之一项大问题大理论,余为孔子作传,岂能弃置不列?又此有关学术思想之深义,岂能仅供通俗而弃置不论?
  书稿既定,送孔孟学会,不谓学会内部别有审议会,审查余稿,谓不得认《易传》非孔子作,嘱改写。然余之抱此疑,已详数十年前旧稿《先秦诸子系年》中。余持此论数十年未变,又撰有《易学三书》一著作,其中之一即辨此事。但因其中有关《易经》哲理一项,尚待随时改修,遂迟未付印。对日抗战国难时,余居四川成都北郊之赖家园,此稿藏书架中,不谓为蠢虫所蛀,仅存每页之前半,后半全已蚀尽,补写为艰。吴江有沈生,曾传抄余书。余胜利还乡,匆促中未访其人,而又南下至广州香港。今不知此稿尚留人间否。
  学会命余改写,余拒不能从,而此稿遂搁置不付印。因乞还,另自付印,则距今亦逾十三年之久失。今原出版处改变经营计划,不再出版学术专著,故取回再版付印。略为补述其成书之缘起如上。至孟子传,则并未续写,此亦生平一憾事矣。余生平有已成书而未付印者,如上述之《易学三书》。又有已成书,而其稿为出版处在抗日胜利还都时坠落长江中,别无抄本,如《清儒学案》。今因此稿再版,不禁心中联想及之。而《清儒学案》一稿,则尤为余所惋惜不已者。兹亦无可详陈矣。
  1987年4月钱穆补序时年九十有三
评论 转载

造句:钱穆孔子传序
造句:钱穆孔子传序言
刘志伟:天地所以隔外内王朝体系下的南岭文化南岭作为一个研究范畴的“区域”所谓的南岭,一般认为是“五岭”的别称,历史文献上多见的名称是“五岭”,而当代更习用“南岭”之名。自古以来,南岭一直是“中国”出岭外之天然屏障……李峰:西周宗族社会下的“称名区别原则”2015年12月10日,应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邀请,著名先秦历史和考古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峰教授在华东政法大学交谊楼作了主题为“西周……钱穆:孔子传序言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在此五千多年……李玉:晚清对官督商办企业的批判晚清洋务派所办各类民用企业,包括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漠河金矿等莫不自诩为“公司”。洋务民用企业虽然普遍声称“仿西国公司之例”,但同时又强调“官督”,这两方面嫁……黄玉顺: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此文是2015年9月17日在德州学院的讲座的录音整理稿。该活动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德州市、董子书院合办。)摘要:董仲舒的思想,过去之……荣新江:关于隋唐长安研究的几点思考隋大興城亦即唐長安城〔1〕,既是從皇帝、百官到庶民、僧道的生活居住空間,又是帝國各項行政制度運作的舞臺,這裏是隋唐帝國的核心,因此,對於長安城的理解和研究,是我們研究隋唐時代許……钱穆:第三章孔子之早年期一、孔子之幼年《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生士族家庭中,其家必有俎豆礼器。共母党亦士族,在其乡党亲戚中宜尚多士族。为士者必习礼。孔子……李学勤:简帛佚籍的发现与重写中国古代学术史中国有着总结学术发展的悠久和优良传统,向上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业已经历了从原始时期到夏、商、西周三代之变。对于错综复杂的远古文化,孔……吴丽娱:唐末五代的河东盐池与政权移替唐后期被统治者视为国之大宝的河东盐池一向是通过严密的专卖体制及严刑酷法加以控制。但是唐末江淮动乱的发生,却间接波及两池。乾符以后,围绕盐池的归属,不仅引起朝廷内部朝官和宦官的矛……秦晖:从三个层面看科举重新评价很有必要从技术层面看科举:一部有效而稳定的文官机器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政坛风云与官制兴革,人们回首发现:“科举竞争”无论是与我国古代的世卿世禄、察举征辟,还是与外国古代的贵族制、军功……黄留珠:中国古代史学的“大历史”传统【摘要】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和东方史学界几乎同时都有史家大力倡导“大历史”。但“大历史”并非20世纪才出现的新事物。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史学便已经开始逐步形成自家特有……於梅舫:陈澧撰写《科场议》之立场、缘起及用意【内容提要】陈澧是晚清经学名儒,《科场议》则是他精心结撰并以“议政”之貌示人的重要文章,今人多从科考改良一面考察陈澧撰写此文之旨趣,与其本意不无距离。比勘陈澧已刊、未刊文稿,可……
马正义:政治关乎谁的事?建构公民政治:基于政治启蒙的视角任建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制约与协调十七大以来的理论与刘吉: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效全球治理的原则张维为:民主与专制还是良政与劣政?邢贲思: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黄杰:国家建设模式的类型和中国的选择张树平:从知识结构建构政治共识刘琳:“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杨利敏:论现代政府体系的理性常晶:从硬权力走向“巧权力”: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国家建设陈炳辉王卫:民主共识的达成
英国作为战胜国为何说英国是二战的最大输家三国笑话微信朋友圈说说心情世上总有一颗心在等候呼叫招呼着另一颗心行在阳光下作文400字高圆圆穿吊带裙曲线完美!外套半垮秀白嫩香肩,手扶墙上姿势妩媚学府小学(由词目及其释义等构成的中文知识性百科条目)公积金贷款多久能批下来华灿光电拟定向募资20。84亿京东方将取代珠海国资成新主文章辨体汇选(二百五十八)东溪先生文集(十九)设计造句用设计造句大全销售伪劣兽药罪既遂量刑幅度是怎样的?
©2025网站地图最近更新文明上网我要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