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节即将到来,A股市场波动较大,行情上经常上窜下跳,而历年数据表明,节假日往往会有一些魔咒。 6月1日,A股迎来开门红,两市2700多家上涨,沪指微跌0。13,创业板指上涨0。99。而上一周(5月23日27日)沪指累计周跌0。52,深证成指周跌2。28,创业板指周跌3。92。 不得不说,端午节前后的交易日在A股的历史上确实有点尴尬,从08年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下跌状态,一直到14年也还是下跌,然后15年又赶上杠杆牛市见顶,节后五日上证指数大跌9。5,18年又是贸易战股权质押爆仓,也难怪会有魔咒一说。还有一点,端午节的时间往往在5月底到6月中旬这个时间段,而这段时间往往市场处于一个政策面的真空期,所以经常性的在假期前后操作难度较大。 端午节行情算得上是A股魔咒中比较灵验的一个,从下图可以看出,2010年至今,12年间,端午节前后市场跌多涨少,上证综指的上涨概率仅25,节后一天的上涨概率为33,节后五天的上涨概率仅为16,这意味着端午节前后市场表现一般较为低迷,投资者的操作也需要更加谨慎。 相似的行情也出现在创业板,12年以来节前一日、节后一日、节后五日创业板平均涨跌幅均为负数,尽管上涨概率略高于上证综指,但整体上依然是跌多涨少。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端午节前1日和节后1日的市场上涨或下跌,具有较强的规律。 (数据来源:同花顺i问财) 有关端午节的魔咒,市面上所言的资金出现季节性波动有关是基本合理的。除了政策真空期以外,市场一般在6月中旬,由于年中资金面紧张造成的流动性压力会给市场一定的承压,此时需要留意的就是资金的出逃。尤其是一波上行趋势或者是连续上涨的标的股,这是需要注意的。 今年的端午来说,与往年相比还有一些差异,值得大家关注: 一是反弹到相对高位后的市场恐慌情绪。市场自4月27日阶段性底部以来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反弹,投资者获利出场的心态较为普遍。 二是政策底见底后还有没有经济底形式并不明朗。虽然政策底见底后已经出现了较为强势的反弹,但由于疫情反复导致政策合力难以得到释放,整体经济还没出现回暖的迹象,从政策底到经济底还有下杀的空间。 下半年中国市场将以稳增长为主线 中信证券认为,2022年到目前为止的市场环境比我们预期的更有挑战。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下半年的增长态势及股市的盈利预期是低位徘徊,还是见底回升,高度取决于中国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及外需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22年进入大疫情后的余波期,中外政策与增长周期继续反向,政策内松外紧,增长内上外下;海外可能重演大胀之后有大滞的历史规律,中国有可能胀去滞存,中国市场将以稳增长为主线。 资本开支可以反映行业景气程度。2021年在国内经济增长从高位回落和紧信用背景下,A股新老经济资本开支增速同步放缓。资本开支维持高增长的行业更加稀缺,一季度增速超过20的行业主要是新能源车产业链(包括汽车、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金属和基础化工等)以及建材行业,同时医药生物、电子等制造业资本开支增速虽然明显放缓,但仍有10以上的正增长,而老经济行业资本开支增长已转负。 而通过前面的走势,抛开熊市的表现,正常情况下节前节后市场往往会有一个换挡。所以明天节前最后一天,为了预防节后市场风格转换的太厉害而导致的利润回吐,节前可以择机落袋为安,尽量不要重仓持股过节。对于节后的风口,优先考虑稳增长的主题,比如建材、新能源、电力设备、汽车等,可根据尾盘资金流入的情况决定是否提前参与。 下半年细分领域方面,制造成长可能分化,消费行业接近底部,周期行业基本面可能仍相对有韧性。 长领域景气度有一定分化,一季度增长质量较高的领域进一步集中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光伏产业链和半导体等细分行业;虽然从资本开支等生产性指标反映企业扩产相对积极,但部分细分领域盈利能力已明显走弱,结合疫情影响和中观数据跟踪,光伏产业链的基本面趋势可能相对较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半导体长期较高的资本开支需关注需求的持续性。 二季度汽车、家电等可选消费可能出现盈利底部,下半年回升幅度关注需求回升和政策潜在支持;酒类和生物医药行业为盈利韧性较强的领域。 本文源自同花顺财经
造句:年年端午不寻常端午劫魔咒是否再现节前节后该如何操作
造句:年年端午不寻常端午劫魔咒是否再现节前节后该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