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看似养生的建议,正在悄悄偷走健康

  现在的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抖音、微信等交流工具的流行,使人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一些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的"健康建议",其实并不是正确的,甚至还会影响健康。以下三个常见的健康建议,就可能误导了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朋友。
  这7个坑人的"健康建议",误导了很多人
  1)适量喝酒,能软化血管、有益健康
  流传的"养生建议":吸烟有害,但是喝酒只要适量,对健康其实是有益的,特别是喝红酒,可以软化血管。
  真相:但是其实无论是什么酒,无论酒精度数多高,都对身体有害,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明确宣布:酒精是一级致癌物,因此最健康的饮酒量就是0。所以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不要饮酒或少饮酒。
  流传的"养生建议":输液能疏通血管,进而预防脑梗发生,老年人经常去医院要求输液,使用活血化瘀药物让血管通畅预防脑梗发生。
  2)提前输液能疏通血管,预防脑梗发生
  真相:静脉输液只是暂时增加我们身体内的血容量,充其量只是暂时有血液稀释作用,而这种作用我们多喝水也可以实现。通常输液治疗会选择一些活血化瘀的中成药,这些药物并不能真正具有抗血小板、抗血栓疗效,因此并无疏通血管功效。
  3)每天2万步,活过100岁
  流传的"养生建议":很多人都知道运动可以有益于健康,慢走还是一个中等强度的运动,对身体的风险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前几年,各种计步软件的盛行,有的人甚至认为每天走2万步,活到100岁。
  真相:但是其实走得多不一定就是好的,特别是对于中老年朋友,膝盖会受不了的,我们的膝关节如果每天运动过度会导致关节炎的发生,反而对身体不好。
  4)趁热吃,对肠胃更好
  流传的"养生建议":小时候70后、80后应该都有被长辈劝过趁热吃的经历吧,热食吃下去感觉胃暖暖的,很有幸福感。如果遇到感冒,人们都会说多喝热水,有助于出汗,排毒。
  真相:其实经常吃滚烫的食物,对我们的食道和胃而言并不是舒适,而是煎熬,超过65 的食物是非常容易灼伤我们的食道,这种灼伤并不会引发很大的疼痛,但是会慢慢导致食道粘膜增生,乃至患上食管癌。
  5)清淡饮食,要吃素、少吃肉
  流传的"养生建议":对于"三高"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医生都会建议清淡饮食,于是很多人就少吃肉,甚至吃素。
  真相:清淡饮食标准是少油、少盐、少糖,但并不意味着就是吃素,鱼、肉、蛋、奶一口都不吃。"荤"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也是B族维生素的来源。比如,鱼肉、虾肉、鸡胸肉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很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流传的"养生建议":感冒了要大量喝水,越多越好,甚至可以喝5000ml水。
  6)感冒了要大量喝水,越多越好
  真相:感冒了,多喝水可以让身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在体内被稀释,并且随着尿液排出体外,避免炎症因子持续刺激细胞和组织,控制炎症反应。但是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天的饮水量建议在2000毫升左右,最多不要超过3000毫升。因为过量喝水益处不大,而老年人和有冠心病的人群,本身心脏功能和肾脏功能较年轻人有所减退,如果突然补充大量的液体,反而会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反而带来健康风险。
  流传的"养生建议":喝骨头汤可以补钙,中老年人容易缺钙,最好每天喝骨头汤,这样可以防止缺钙,防止骨折疏松。
  7)喝骨头汤可以补钙
  真相:骨头汤其实含钙很少,而很多人做骨头汤时往往加盐,煲汤后容易富含大量盐分,长期喝,摄入钠过多,而身体在排出钠的同时也会排出钙,反而会导致身体丢失钙!骨头汤同时富含大量油脂,长期摄入过多,胆固醇会在肠道与钙形成不易溶解的沉淀,从而影响钙的吸收。
  总之,这7个看似养生的"健康建议",误导了很多人,其实,生活这种类似的健康建议还很多,我们需要有一双慧眼,雾里看花,不要轻易相信这些传言,避免走入健康误区,同时获取健康科普,一定要通过权威信息渠道获取,当然,最好能咨询专业人士。

咽喉炎注意事项,看这篇就够了咽喉炎是耳鼻喉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容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患者非常的痛苦。许多患者怀着崇敬的心理来到高大上的大医院,医生让做个检查,一大堆的疑问还没解决,草草的开点药,被打发冬季过敏性鼻炎高发期,别把鼻炎当感冒!我有个闺蜜一打喷嚏就30个连着打,这感冒是不是太严重了?我一到换季就定时定点的感冒,也不发烧,这到底为什么呢?我有个朋友这流起鼻涕来就像自来水水龙头一样停不下来!以上的三个症状如果外耳道闭锁,微创手术巧解决对于外耳道闭锁的患者来说,听力下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觉得少了外耳道,不美观,对自己的心理影响也是挺大的。对于这种情况,做手术重新建立外耳道是非常必要的,即能重建一个外耳道又能提高选藕有学问,选对的能够成就餐桌上的佳肴在购买生鲜蔬菜时,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洁白圆润莲藕,于是构想着今晚的菜肴,或是清炒藕片,或是藕炖排骨。莲藕营养丰富,做法也多样。但它们口感却不尽然相同,不同类型的藕如果以不适宜的方法烹胆脂瘤中耳炎,听力差还能做耳内镜微创手术吗对于许多胆脂瘤中耳炎的患者来说,手术基本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手术才可以根治胆脂瘤中耳炎。许多患者非常担心手术的风险。但是随着耳内镜微创技术的进步,胆脂瘤中耳炎的许多患者目前可以在耳内关于腺样体肥大,您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腺样体肥大在耳鼻喉医生来看,就是个小病,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是,随着各种检查的不断普及和家长对于儿童鼾症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意到自己孩子的腺样体了。尤其是腺样体肥大会导不小心,喉咙卡了鱼骨该怎么办?喉咙卡鱼骨相信大部分人是经历过的,尤其是对于把吃鱼作为日常饮食一部分的南方人,卡鱼骨的几率就会比北方多。由于城市化的发展,目前北方人吃鱼也不少了。吃鱼一不小心就会卡到鱼骨,这时候大孩子耳朵流脓导致面瘫该怎么办儿童由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严重或者治疗不当导致口角歪斜眼睛闭不住等周围性面瘫的情况是比较罕见的,但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属于严重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家长和医生都必须重视,采取肾结石患者,可通过跳绳蹦楼梯等方式将结石排出来比如有些肾结石生长的部位低于肾和输尿管的连接部,就像一个茶壶底部的石头,要想把石头从壶嘴处倒出,就必须有倾倒的动作,通过单纯跳绳等上下运动的方式是徒劳的。对于肾下盏的结石,要注意多肾病患者进补的原则和禁忌有哪些?中医有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中医药治病,也可以说是进补的基本原则。通常进补时,要根据进补对象不同的身体状况分别采用各不一样的进患者水肿,除了利尿还能干什么?人体血管外组织间隙体液的积聚,即为水肿。受重力因素影响,下肢水肿较上肢水肿多见,它可以是局部病变的主要表现,也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或早期反应。患者出现下肢水肿,一定要搞清楚原因,
尿蛋白1克2克左右的中度肾病,必须上猛药冲击吗?尿蛋白升高是慢性肾脏病最普遍的临床表现,会激活多条通路导致肾脏纤维化萎缩,直至进展到尿毒症,是比较重要的。同时,它又不是特别地重要。蛋白尿导致的肾脏受损是渐进性的,不会使肾功能迅速肌酐高了,就一定会进展为尿毒症?在肾友圈子里一直有一个传言肾衰竭一定会进展至尿毒症。更有甚者,说肾病早晚也都是尿毒症。这些说法对吗?为什么这种说法不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肾病发展到尿毒症的3个阶段。喜欢直为什么尿蛋白降不下去?先问自己5句话1。你控制钠盐摄入了吗?吃钠盐太多(包括食盐以及咸菜酱菜酱油味精咸鸭蛋等腌制食品)会明显升高血压和尿蛋白。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在6克以内24小时尿钠在100毫摩尔以内,是慢性肾脏病管治疗IgA肾病,猛药激素是天使还是魔鬼?IgA肾病是亚洲人高发的一种肾病,在我国的原发性肾病中,IgA肾病是患者人数最为庞大的一种,占比达到了约45。而在诊断为慢性肾炎(并非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中,则多数是IgA肾病。目前尿酸高的人注意3点,不要让尿酸毁了肾脏4月20日是我国的高尿酸日,也叫痛风日,这个日期来自于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420molL。如今,高尿酸已经成为了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这三高之后的第四高,四高均可引起肾脏损害。长期的尿贫血缺铁,可能是因为肾不好,3招改善肾性贫血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会出现贫血(血红蛋白女性低于120gL,男性低于130gL),发生率随严重程度而上升。几乎所有的尿毒症患者都存在肾性贫血,我国透析患者的贫血发病率高达98。2。为什尿毒症最大病因IgA肾病,3招挽救肾功能在我国,尿毒症的最大来源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比35。81),而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IgA肾病占比最大(45),每10个肾炎患者做肾活检,就有约5个人是IgA肾病。什么是IgA肾病?睡眠不够,肾病风险翻倍!别让缺觉把肾脏整垮2016年KidneyInternational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时间5小时的人,蛋白尿发生率是睡眠时间78小时者的2倍,睡眠不足与肾功能迅速下降显著相关。更早时,201抗氧化成分是越多越好吗?富硒姐姐盐焗鸡蛋讲述抗氧化物质是不是补充的越多越好?很多人都认为抗氧化成分越多越好,特别对于女性朋友来说,那么真是这样的吗?这是很多想要延缓衰老的女性纠结的问题,那我们就来看一下是不是抗氧化物质越多越可逆性尿毒症肾功能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当肾病进展到尿毒症时,透析和肾移植是两种延续生命的手段。但是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肾移植费用较高且肾源紧缺,不能很好地解决尿毒症问题。除了透析和肾移植外,尿毒症还有没有其它办法?其孕妈妈必看,胎儿出生缺陷可能是缺这个,富硒姐姐告诉你孕期身体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因为如果体内缺乏某种营养元素,那么很有可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其中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就是胎儿的出生缺陷。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富硒姐姐告诉你。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