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精神科患者出院后的自杀率惊人,这4个心理因素是关键原因

  刚过去的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我们曾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角度,撰文分析了自杀者的心理活动、大众对自杀的常见误解,以及一些预防自杀的方法。
  与此同时,一些医学专业平台也在当天推出了相关文章。其中有一个话题非常值得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群体注意:精神科出院患者的自杀问题
  据上述文章,国外一项研究发现,精神科患者出院后的自杀风险超出很多人的预期。风险最高的时期是出院后数天到数月内。
  他们的自杀风险具体有多高?一项研究显示,精神科患者出院3个月内的自杀死亡率约为1.1%,是全球自杀率的近100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且,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杀率总体下降,但精神科患者出院后的自杀风险仍长期处于较高水平。
  研究还发现,会采取自杀的精神科患者往往具备一些特点。也就是说,他们所具备的以下因素越多,自杀风险就越高:
  - 在住院前有过自杀观念和自杀行为;
  - 被诊断为抑郁症和应激相关障碍的患者;
  - 男性;
  - 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 共病酒依赖;
  - 入院时独居,等等。
  可能很多人对此不解。既然精神科患者能出院,通常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病情好转了,那为什么出院不久后会自杀?
  精神科临床和科研领域对此没有统一的说法,也缺乏确切的答案。不过,从心理社会因素上去剖析的话,这种现象并不难理解。以下就以抑郁症患者来举例。
  首先,患者出院后要面临的是居住环境变化。
  住院期间的活动较单调、规律,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再加上药物或物理治疗的使用,总体来说患者的情绪是比较平稳的,尤其是接受了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后,过去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不容易被激活。
  但回到家里,虽然环境更舒适的,生活活动也更丰富。可是,熟悉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作为"条件刺激"也更容易激活之前遭受的相关创伤,尤其是来自家庭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
  第二,患者父母缺乏对孩子病情的科学认知,出院后继续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
  有很多患者家长认为抑郁症主要是生物学因素导致的疾病。他们并不重视疾病背后的心理社会因素,更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
  所以,孩子住院时,他们知道孩子病情重,不能受刺激,便尽量迁就孩子。在病房里还有医生、护士、别的病友,父母见到孩子的机会少,孩子因为盼望出院,见到父母时,往往会因此克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甚至会装作病情大为好转的表现。所以住院时,很多患者和家长看起来都相安无事。
  但患者出院后,很多家长以为孩子的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可能又会采取以往的粗暴、简单、忽视等错误的教育方式;
  或者可能会对孩子的表现,尤其是学业提出严格的要求,在客观上给孩子施加了压力;
  或者父母没有觉察病情或药物副作用带来的问题,一味地指责孩子,比如代谢综合征引起孩子食欲亢进,父母却指责孩子不自律、药物的镇静作用让孩子变得嗜睡,父母不理解还责备孩子懒;
  或者孩子通过玩网络游戏等方式逃避现实,父母对此无法忍受,便采取断网、断电等粗暴方式进行干预;
  又或者孩子病情迁延不愈,父母指责孩子拖累了家庭,甚至骂孩子"为什么不去死"等等。
  这样一来,患者出院后旧伤未好,又添新痛,孩子遭受的叠加性心理创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实施自杀行为。
  第三,有些患者在住院期间遭受了二次伤害,再次叠加了心理创伤。
  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间遭受的二次伤害,有可能来自于强迫性的保护性约束、电休克治疗,还有医院里不够人性化、人情味的管理。
  在患者病情严重、出现严重自杀倾向时,紧急送往精神科住院治疗是理性、正确的选择。但父母要意识到,最好在孩子情绪相对平稳时,要提前跟患者有所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在达到何种情况比如自杀行为时紧急送院的必要性。
  否则,在患者毫无心理准备、极不情愿的前提下,强迫性、紧急地送院治疗很可能会引起剧烈反抗,情绪大爆发。这时,精神科医生往往不得不对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等强制性措施。
  很多患者对这种强制性措施的理解是非常负面的,"他们把我绑了起来"、"连上厕所都不能解开"、"我连犯人都不如,一点尊严都没有"。
  若是这个过程中医生、护士和保安等还对患者有指责、辱骂的话,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创伤更大。
  我们曾接诊过一位青少年患者,他遭受过大量的来自于原生家庭和学校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在一次情绪剧烈波动时被父母强制送到精神病院。当时他还未成年,但由于病情严重,便被送到成人科。
  当时,医生对他采取了保护性约束,他完全无法接受,情绪进一步崩溃,对医生、护士破口大骂,医生和护士也忍不住骂了他几句。
  这个患者在原生家庭长期被父母粗暴教育,经常被辱骂,积累了大量负性情绪。医生及护士的辱骂更加激活了他过往的创伤。后来他到我们机构就诊的时候,他对那些医生、护士非常恨,甚至咬牙切齿地说,"我长大后一定要把这个精神病院的成人科炸掉!"
  我们在深度催眠下为他修复了这一次心理创伤,并引导他意识自己当时也有不足,督促他自我反省。做完干预后,他放弃了报复精神病院成人科的想法。
  还有另一位患者,他在接受我们心理干预期间,因一次应激事件激怒了他,他再次对父母又打又骂,我们紧急进行了心理干预。
  很快,这位患者的情绪缓和了下来,他很后悔,而且对我近乎哀求道:"何主任,求求你,一定要劝我父母不要把我再送到精神病院去了。我在那里要么天天吃药,要么做电休克治疗。每次住院出来,我感觉我的智力都损失了一半!"
  可见,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强制性的住院期间,他们没有接受过及时的、有效的心理干预,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这也会增大他们的自杀风险,甚至可能针对医务人员作出报复行为。
  另一类二次伤害则可能来自于住院环境。很多患者目睹病房里有很多病情严重的病友,或者获得一些悲观的、片面的疾病预后信息,这都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及病耻感,削弱康复信心。
  比如,有的抑郁症或双相障碍青少年在住院期间,通过医生、护士或者病友、家属的片言只语,得知这两个疾病是重性精神疾病,认为难以治愈,需终身服药。
  又比如,精神病院住院部往往有一些病情极为严重的患者,他们有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或者罹患重度精神分裂症,表现得胡言乱语,行为紊乱,又或者因为长期服药而有表情呆滞、反应迟钝、流口水、手抖等症状。很多青少年患者看到后心生恐惧,心里会想"我怎么会沦落到跟疯子在一起?"很担心自己早晚也会变成那样,容易心灰意冷,萌发了自杀念头。
  因此,患者及父母一定要意识到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等只是精神医学的标签,一定要看清楚疾病背后的本质,才能免于恐惧,并引导孩子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加快康复。
  第四,患者的病情其实没有大幅度好转,达到出院标准只是表象;住院期间,他们的心理创伤并没有得以修复。
  主流精神科对精神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缺乏高效的心理干预。患者的心理创伤、深层次的心理障碍难以得到真正的修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抑郁症患者住院前已经有自杀念头或自杀未遂,住院时这种念头也未打消,但找不到实施机会。
  我们曾经碰到一些孩子,他们在住院期间,通过仔细观察,很快就明白如何做才能让医生和护士认为自己病情好转。他们会投其所好,故意表现得很好,甚至帮医生安抚其它患者,目的只在于早日出院。
  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并不认可医院的治疗,对康复极度悲观,计划着出院后找机会自杀。
  相反的,有些正常人熟知精神心理障碍的症状,故意佯装,也可以令精神科医生和护士信以为真。心理学家David Rosenhan曾做过一场实验,让8名正常人假装有精神病性症状,前往精神病院就诊,结果发现医生并没有区分出正常人和精神病人。
  这个问题相对复杂,涉及到精神病学诊疗的局限性问题,尤其是"症状学诊断",迄今为止,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还有,有的患者并不愿意服药,出院后没有了医生、护士的监督,偷偷擅自停药,这极容易引发停药反应,增大自杀风险。
  那如何尽量降低患者出院后的自杀风险?文章开头提及的研究发现,若出院患者定期复诊,自杀率会大幅度下降。
  相比于未及时复诊者,出院一周内在精神科门诊复诊的年轻患者半年内自杀死亡的风险低了56%。
  所以,患者出院后,父母一定要按照医嘱确保孩子定时服药、定时复诊。这可以"保命"。
  还有,患者父母一定要认清精神心理障碍的本质,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改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若意识到自己曾经在家庭教育上犯错,可在孩子情绪比较平稳时真诚地道歉,加快康复,防止复发。
  当然,这篇文章并非否定精神科,更不是鼓励患者不住院。精神科住院治疗在疾病治疗上,尤其是患者病情严重时对于控制病情和避免悲剧的发生,有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大大降低精神障碍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减少精神障碍患者对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负担。
  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广大精神科医生、护士能加强意识,在诊疗时能更加人性化,多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及帮助,与他们共情。
  尤其当不得不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一定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令患者的情绪能够快速稳定下来,并配合治疗。很多一线城市的精神科住院部在这个方面已经有所意识和进步。
  若医生、护士和患者家属能做好以上几点,才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出院后的自杀风险。#精神疾病# #抑郁症# #头条号心晴计划#

速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出炉!母婴市场行业增长势头迅猛今天(5月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产后妈妈还要面对的8道坎,你觉得哪一个最难熬呢?谈恋爱到结婚生子,从二人世界变成一家几口的生活,妈咪们觉得最难适应的是什么?是加大的经济压力?是突然成为母亲的角色?是变得紧张的婆媳关系?还是产后一直不恢复孕前状态的身体?下面关于女性有下面这些坏习惯要警惕了!否则别怪妇科病会找上门来现在很多女性都忙于工作和家庭,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自己的身体,所以就会在产生身体疾病的时候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击。妇科病和我们日常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这些生活习惯会引发妇科疾病,所以意外怀孕,在补叶酸会不会影响胎儿健康?叶酸是用来预防胎儿畸形的,很多备孕的准妈妈都知道,孕前三个月就要开始服用叶酸。但是,往往那些意外怀孕的准妈妈在知道自己怀孕后才开始补充叶酸。叶酸为什么那么重要?怀孕后再吃还有用吗?详解夏季孕妈妈易早产,做好防护至关重要孕妈的体温比普通人会偏高一些,进入了炎热的夏天更得注意防暑纳凉,但是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降暑措施错误的话反而更易早产,所以夏天更得谨慎。夏天易早产有什么依据?01hr太过贪凉夏天气新生儿多抱会养成习惯?到底要不要抱?我们都知道,刚出生的宝宝大部分时间是躺在床上睡觉,而一些老一辈的育儿经验是要多抱抱宝宝。那么问题来了,新生宝宝到底要多抱呢,还是要多躺呢?小编想说都可以!但是,抱有抱的方式,躺有躺产后护理的7大原则,妈妈们很有必要知道哦对新妈妈来说,产后子宫的恢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子宫若没得到充分的恢复,会影响到以后的身体健康,更易罹患各种妇科疾病。所以,子宫恢复不容忽视哦!在这里,为第一次当妈妈的你介绍几点想月子恢复快,奶水足的妈妈们,这篇内容可别错过了十月怀胎,瓜熟蒂落,新妈妈别以为把娃生出来后,就可以长舒一口气哦。事实上,产后妈妈在接下来的月子期也不能松懈,坐月子饮食非常重要,吃什么好?这可关乎到身体能不能恢复健康。今天就为大养娃必经之路给新生儿洗澡!其中的潜在危险你知道吗?新生宝宝皮肤娇嫩,分泌物多,代谢旺盛,皮肤的褶皱处如颈部腋下腹股沟处有许多污垢,皮肤破损还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给宝宝勤洗澡可以避免细菌侵入,保证皮肤健康,还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有ampampquot2021享悦时光月子会所总裁研修班ampampquot开营了2021年5月19日在这希望和收获相宜的5月享悦时光月子会所总裁研修班今日开幕啦!本次课程培训得到了各地加盟商的大力支持,到场学员40余人。部分总裁们的亮相特训现场集团总经理苏莹女90的新手爸妈都会犯的育儿误区!你踩雷了吗?由于初次为人父母,很多新手爸妈对育儿方面缺乏经验,对于宝宝的护理往往表现的手足无措,难免会进入一些育儿误区。下面小编就给各位新手爸妈细说几个最常见的育儿错误,希望各位新手爸妈要避免
养育孩子如果身心疲惫,那一定是方法错了知行合一,一点不难前天沙龙,见到了许久不见的同学,她整个人瘦了一圈,我问她你怎么这么瘦?她挑挑眉毛,说还不是因为儿子今年高考。沙龙里,她讲了最近等分数,填志愿的那些事,她说,她专门找人学习了如何填报五年三胎,宝妈随笔(一)曾经,笔者也是一名拼搏在重点初高中,为考上理想大学而奋发图强的斗女曾经,大学时为争取国外上学的机会,笔者也曾多少个早晚守候在图书馆捧着书本埋头苦啃曾经,笔者也曾为实现自己的财富梦而蒙阴岱崮地貌第十六届桃花节绚烂开幕最美人间四月天,4月9日的岱崮地貌,十里桃花竞绽放,梯田花海披嫁衣。山东崮乡旅游集团山东岱崮地貌旅游区承办的多彩临沂正当红暨2021中国蒙阴岱崮地貌第十六届桃花文化旅游节,在岱崮地指路也是服务近日,帮朋友打听办无业证明的事,第一次接触,不知如何下手。先打通民政局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男同志,他告诉我这事应咨询人社局。又打通人社局电话,那边又指点我咨询另一个部门,终于找对学前教育短板还需多方合补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更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发展的重大战略。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推进了三种情况导致恶露反复不绝,产妇可以用药加速恶露排出吗?有些产妇生完孩子,回家坐月子,让身体机能恢复,吃喝拉撒睡都挺正常,就是烦人的恶露,一直都没有消失,坐月子都结束了,恶露还是零零落落的,没有停止。恶露,是胎儿娩出后,从产妇阴道流出的给新生儿裹蜡烛包,为什么还没落伍?主要是因为新生儿一种反射中国人过去流行给新生宝宝裹蜡烛包,后来,有人说,这么做容易出现罗圈腿,很多年轻人,就给新生儿用睡袋替代,但是,对于新生儿的睡眠效果并不好。为什么要给新生儿裹襁褓?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奶茶中测出咖啡因,孕妇补充水分,为什么要少喝带色儿的?前几天看新闻,深圳市光明区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一则珍珠奶茶的比较试验结果,媒体报道称,10个品牌的珍珠奶茶均被检出含有咖啡因。这一结果又让奶茶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些孕妇很担心,自助产士揭秘剖宫产,真的是切两刀缝七层,切开容易缝合难?因为分娩疼,一些孕妇愿意选择剖宫产。总觉得麻药一打,睡上一觉,孩子就出生了,多方便。其实,剖宫产真的不像大部分人想的那样简单。我们先说一下剖宫产的手术级别。手术因为基本上都是有创操分娩时,产钳助产,容易给小宝宝造成印痕,为什么还一直使用?产妇顺产生孩子,极少情况下,会遇到难产,医生使用产钳助产,有时也会出现小宝宝脸上有夹痕的情况,看起来十分刺眼,宝妈也心疼,觉得这种方式特别残忍。有产妇也困惑,在现在医学技术很高超的深夜产房产妇的胖闺蜜,为什么劝产妇换医院分娩?在我们医院的妇产科,夜班从晚上5点钟开始,到第二天早上8点结束。每一天的深夜,在产房,都发生着不同的故事由于条件有限,在早先,产妇在我们医院生孩子,都是几个人合住一个房间,后来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