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方面的问题,只要是外行人说的,无论多少人赞同这种观点,都不可信。一个发烧,貌似很简单,真追究起来,复杂无比。咱先说个不太严谨的例子,就说一般人的普通感冒引起来的发烧,没有其他疾病和并发症。这里只讨论这种情况下退烧用捂汗或者冰敷哪个对?答案是都不对。退烧措施只是为了让人觉得舒服,退烧即不会让你的病好的快,也不会让你少出现其他问题,这是前提。既然退烧措施是为了让人觉得舒服,你就会明白发烧的时候捂汗还是冰敷哪一个正确了。正确答案是:觉得冷的时候就捂汗,觉得热的时候就冰敷。不管怎样,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另外纠正一下,不是西医要冰敷,中国人也有用冷毛巾敷额头的习惯。别拿你自己的感觉说事,说我说的是胡说八道。去请教一下医学专家再说话,这可是专业的医学问题,说错了,别人看了,会让很多人受害的。起码我是请教了以后才说的。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科普博览邀请到了北大医学院的医生来回答: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发烧 人体正常体温(腋温)为3637摄氏度,健康人的机体可以自动调节体温,使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致热源(细菌、病毒等)的作用下,体温调定点上移,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时,为发热,即发烧。 最常见发热的原因是感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后,机体为了保护自己,启动免疫系统来消灭侵略者,因为一定程度的发热能帮助人体消灭入侵的细菌病毒,加强防御力,所以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一些物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让机体产热大于散热,将体温上升至体温调定点后维持比较高的体温,从而导致发烧。 当免疫系统获得胜利,驱除入侵者,消耗了太多能量的身体开始迅速降温,这时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机体散热大于产热,在体温下降至正常期间,我们身体会出大量的汗,带走大量热量。 但是有时免疫系统与细菌病毒的战争持续太久,过于持久的发热敌我不分,会伤害我们重要的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长期的高温使心跳呼吸加快,机体代谢增加,再加上高烧使我们食欲不振,导致人体能量大量消耗而补给不足;6个月6岁的小孩子还有可能出现高热惊厥。那发烧时到底应该怎么做?冷敷or捂汗? 对于发烧,这世界上没有最完美无缺的通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本来发烧就已经很难受了,用冰块冷敷可能会让我们更难受。冷敷使皮肤血管收缩,反而还不利于散热。 从发热机制来说,冷敷降温是南辕北辙,就算一时强行将体温降低至正常范围,可是体温调定点没有下降,只会会引起机体更严重的产热。 可是对于持久的高温患者,过高的体温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头部冷敷降温有助于保护大脑。 而用被子捂汗有用吗? 在体温持续高温时,我们会觉得你再盖一层被子不闷不难受吗? 在体温上升至调节点时,机体减少散热,是捂不出汗的。而出汗时,机体散热增加,用被子捂着则不利于散热。特别是对于一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捂久了可能会导致捂热综合征,轻者脱水,重则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当体温未上升至体温调节点时,我们会有手脚冰凉,寒战不止的时候,适当盖被子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体温,缓解不适。但达到体温调定点,持续高温时就不用再捂热了。 而且发烧不用立刻退烧。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指南指出,如果孩子没有明显不适,健康孩子39以下不用退烧,超过39孩子明显不适才需要退烧。而中国指南认为超过38。5才需要退烧。 发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发烧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好好休息,冷了盖被子,太热了冷敷,出汗了多喝水,还有及时补充营养。大部分发烧可以自愈,不用去医院,如果病情持续加重,身体感到非常不适,则应该去医院听从医生的指导。 本文由科普中国出品;北大医学科普团队制作;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监制。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先不论谁对谁错,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常识问题,当你想给某个东西保温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A、给它不停的冲凉水; B、给它多包裹些东西在外面呢。 这时大家肯定会不假思索的选择B,那为什么发生在人身上就想不明白呢? 发热捂汗捂的不是汗!是中国民间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 那为什么有的人捂汗后会出现退热的表现呢?真相是即使你不捂,过三五个小时通过自身的免疫激活,发热也是会退下去的,在退热的同时就会出现大汗淋漓的表现。 所以这个汗不是捂出来的,而是自身免疫力战胜细菌、病毒后的表现! 那发热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在不同的发热时期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发热的机制。 发热是非常常见的一个现象,虽然引起发热的原因不同,但发热的机制却是相同的。 整个发热过程分为1、体温上升期 当病原体感染机体后,机体会释放内生致热源,作用于大脑内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释放大量的介质,引起体温调定点的改变,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表血流减少,出现皮肤苍白、肢端发凉症状; 同时由于皮肤散热减少,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并传至中枢引起畏寒。中枢发出冲动再经过运动神经传至运动终板,引起骨骼肌不随意收缩,发生寒战,使产热增加,该期产热大于散热,所以体温会上升。2、高热期 在此期间,体温已达到或高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体温调节中枢不再发出寒战冲动,故寒战消失。 同时皮肤血管由收缩转为舒张,使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刺激汗腺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使产热与散热过程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3、体温下降期 在此期间,由于自身免疫激活,消灭体内的病原体及炎症介质,内生致热源的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体温中枢的体温调定点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产热相对减少,散热大于产热,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所以此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当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可以根据上述不同的时期给予不同的处理。 体温上升期可以用热水、热毛巾、棉被等包裹手脚等发冷、发凉的部位; 高热期就需要积极的散热处理,包括洗温水澡、用冰敷双侧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大动脉搏动的地方。 发热这一不良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其实际上也是机体对感染的正常反应,一旦发现发烧的情况,很多人此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退烧,有些人会通过冷敷来达到退烧的目的,而有些人则建议捂汗处理,不难发现,这两种退烧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究竟大家应当要采取怎样的方式来退烧好呢? 事实上,捂汗的操作并不能达到退烧的目的,相反,过度捂汗不但不利于机体的散热,反而还会使机体的体温在短时间内升高。一般认为,当机体的体温未上升至体温调节点时,此时适当通过盖被子的方式,来提升机体的体温,缓解不适的情况发生,但是对于达持续高温的患者而言,此时则不能再进行捂热的操作,以免影响散热导致体温更高。 冰敷作为一种物理的降温疗法,持续的高温可能会损伤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此时对头部进行冷敷的操作,不仅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还有助于保护大脑。在进行冰敷的时候,大家要切记不要冷敷肚子,并且注意把握好冰敷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是较为适宜的。 发烧能够给机体带去的危害还是不少的,但是大家切忌盲目退烧,而是要结合自身机体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的解决措施,有需要的话,还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的治疗,才是比较科学的。指导专家:高凌宇,副主任医师,洛阳市吉利区人民医院内科。 从事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有着丰富的经验。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记得小的时候,一遇到家里人感冒发烧,父母就开始熬姜汤,喝完以后,再用棉被裹身,捂一身汗。你还别说,多半时候,还是很灵验的。 但记忆中,也遇到过几次,感冒发烧,浑身滚烫,父母如法炮制,喝完姜糖裹棉被,最后,人都快虚脱了,赶紧送医院。 后来长大一些,又听长辈们说,寒感冒发烧,要捂汗;热感冒发烧,要冰敷。 那么,感冒发烧捂汗与感冒发烧冰敷,到底哪个做法对呢?今天正好借这个问题,和大家伙儿一起聊一聊,仅供参考。 我们的体温是如何调节的? 如果用非常专业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的体温,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通过我们身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来保持相对恒定的。 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的体温,是在体内、体外的温度刺激下,进行身体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水平。 但无论怎么说,这里有2个关键词,需要和大家伙儿解释一下,一个身体产热;另一个是身体散热。 我们身体产热最多的器官,主要是我们的内脏,尤其是肝脏,以及骨骼肌。 其中,内脏器官的产热,约占到我们身体产热的50以上;而骨骼肌,在休息时,产热约占25左右;运动时,可上升至75以上。 身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身体皮肤;而散热方式,主要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这4种物理散热方式。 其中,捂汗属于蒸发散热方式;而冰敷属于传导散热方式。 下面,我们就重点聊一聊捂汗蒸发散热与冰敷传导散热,对于感冒发烧来说,哪个是对的,为什么? 但在讨论之前,我们还是需要简单了解一下,感冒为什么会发热?感冒,身体为什么会发热? 首先,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病毒感冒,其病因主要是由于病毒和或细菌感染到上呼吸道,而引发的一系列感冒症状。 其次,感冒了,为什么常常还会发热呢?这是因为当我们身体感染了病毒和或细菌以后,这些病毒和或细菌会在体内产生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和细菌毒素以及代谢产物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体内的致热源,也就是这些致热原,使得我们身体的产热增加。 当我们身体产热大于身体散热时,我们的体温恒定状态就会被打破,体温开始升高,身体开始发烧。 捂汗,为什么可以退热? 确实,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年纪大的老年人,当家中孩子感冒发烧时,习惯通过捂汗来退热,这有什么道理呢? 如前所述,体温要恒定,身体的产热与散热一定要平衡;如果感冒出现发烧,说明身体的产热大于散热,那么,除了需要针对病因治疗感冒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加速散热来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 前面我们已经回顾了,身体散热的方式,主要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这4种物理散热方式。其中,捂汗就属于蒸发散热方式。 因为一般情况下,当在环境温度升到2530时,我们皮肤汗腺的分泌部,就开始分泌汗液,并通过导管输送至表皮汗孔,使汗液蒸发离体,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出汗或者显汗。 而捂汗就是人为创造一个高温环境,使局部环境温度高于体温,加速汗液的蒸发,来达到快速散热,降低体温的效果。冷敷,为什么也可以退热? 诚然,我们不仅经常在一些西方影视作品中,见到冰敷退热的场景;而且就在我们国家医院发热门诊里,也经常可见医务人员使用冷敷或冰敷给发热患者降温的做法。 那么,通过冰敷退热,又有什么原理呢? 如前所述,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是我们身体主要的4种物理散热方式,其中,冰敷就属于传导散热方式。 传导散热的原理,就是将身体过高的热能,直接传递给与身体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如冰块)。 它是利用了体表与接触冰块之间的温度差,来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 什么时候用捂汗?什么时候用冰敷? 综上所述,无论是捂汗蒸发散热,还是冰敷传导散热,它们都是人体散热的常见物理方式,对于感冒发热患者,只要用法得当,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物理降温效果。 那么,什么时候应当用捂汗蒸发散热降温?什么时候又该用冰敷传导散热降温呢? 1。捂汗蒸发散热适用病情:如果患者感冒发烧,并且感觉身体发冷,甚至出现打寒颤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用捂汗蒸发散热方式降温。 当然,也可以用温热毛巾,放置在额头,腋窝,大腿根儿等处,进行热敷蒸发散热降温。 2。冰敷传导散热适用病情:如果患者感冒发烧,并且感觉全身发烫,说明热能以达体表,且相对恒定,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可冰敷或冷敷传导散热方式降温。 当然,也可以用冷毛巾擦拭腋窝、脖子等处,同样可以起到很好降温效果。总结1:辐射、传导、对流、蒸发是我们身体常见的4种物理散热方式;而捂汗属于蒸发散热方式;冰敷属于传导散热方式。总结2:当感冒发烧,感觉身体发冷时,建议用捂汗蒸发散热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当感冒发烧,感觉全身发烫时,建议用冰敷传导散热方式进行物理降温。总结3:捂汗与冰敷,只要适用对症,2种做法都对。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 每天更新健康热点,医疗痛点;如果我说的,正是你所想的,那么,请点赞、转发、关注朱萧俊说健康! 特别提醒:评论区中的推荐用药,均需谨慎试用,切勿打款购买! 记得每次我发烧,爸妈总说让我喝点儿姜水然后躲到被窝里捂汗。大多数的时候好用,但有时候也不能退烧。 一般小孩发烧,我们就说要进行物理降温,也就是用酒精或者温水给她擦身体,因为我还没有孩子,所以我也不知道好不好用。但小时候隐约记得我爸给我用过一次,就是用酒精和温水,给我擦胳膊,头,手掌心等等,一定是用温水,要是凉水太凉会受不了的。 但无论是哪儿中,我觉得都不是最好的方法。 发烧其实是一种身体内细胞对抗不好细胞的打仗过程,一般人建议先自愈,不行再干预。最佳的方法首先要确认发烧的原因。 是着凉引起的发烧,还是病毒引起的。如果是着凉引起的,喝热姜汤发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将寒气逼出去,捂汗就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及时补充的水和维生素C。因为出汗会损失身体内大量水分,很多营养物质也会随汗液排出,所以要及时补充,这也是出完汗人就发虚,没有力气的原因。 其次看一下烧的温度。 如果在38之内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但如果烧到39甚至更高就必须吃退烧药或者看医生遵医嘱。否则引起其他器官的炎症就会更麻烦。 最后,如果发烧持续不降温,要及时就医。 如果发烧,通过吃药、物理降温仍然不好用,而且连续2天以上,建议及时就医,避免是因为其他原因或者病毒造成的发热,或者发热炎症转移到其他器官引起其他器官的炎症。 不论哪儿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发烧温度和时间,不行就赶紧就医! 【作者:刘倩 国家公共二级营养师 大连营养师俱乐部编辑、微课负责人 王兴国特训班5期学员】 夏末秋初,季节交替,一到这种时候,体弱的人就容易感冒。生病发烧了,中国人习惯盖多点被子捂捂汗,说出了一身汗就好了,而西方人认为,发烧应该用冰袋冷敷,这两种说法,截然相反,那哪种更合理呢? 一般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摄氏度之间,健康人的机体可以自动调节体温,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当细菌或者病毒侵袭人体的时候,身体为了保护自己,就启动免疫系统来消灭这些病原,免疫系统在消灭敌人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物质使体温升高,身体的产热增加,散热不变,这就是所谓的发烧了。其实发烧的时候是捂汗还是冷敷,可以取决于个人,不是说一定要捂汗,也不一定非要冷敷。 本来发烧已经很难受了,冷敷会让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可以冷敷过后皮肤表面温度暂时下降到正常范围内,但是身体里的产热仍然高于散热,冷敷过后,体温马上又升上来了。那冷敷没道理吗?不是的,当头部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冷敷可以帮助有效降低温度,保护大脑。 那捂汗呢?想一想你浑身滚烫的时候,再加一床厚厚的被子,你舒服吗?肯定不舒服,捂汗最合适的时候,是身体觉得冷的时候,此时还没有浑身发热,只是觉得冷,寒战不止,这个时候捂一捂是有好处的,当身体温度升高,就不要再捂了,不然热量散不出去,更加麻烦。 所以,发烧之后,最重要的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冷了就盖被子,热了就敷一敷冰袋,调整为身体舒适温度最好。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中医的捂汗和西医的冰敷哪个对我不知道,但是哪个好用我却深有体会。 小时候,身体不是很好,经常会感冒发烧。但是那时候农村的医疗条件很差,周围根本也没有医院,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谁都不会大老远的去找医院。 每次我感冒发烧,大人都会用农村最常用的偏方捂汗来治疗。而几乎是每次捂汗,睡一大觉,醒来时浑身大汗淋漓。但是浑身轻松,感冒早已随着出汗不见了。 其实,捂汗,是民间常用的一种治疗感冒发烧的中医治疗方法。 后来知道,捂汗,就是中医常说的解表。感冒发烧的时候,捂上被子,出来一身汗,来达到降温解表的目的。 那时候的捂汗,一方面是农村老人有这个经验。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医疗条件所限,无法就医而采取的办法。但是大多时候确实有效果。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华夏五千年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虽然现在有些中医理论还不被西医所承认,但是,实实在在的治疗效果却是不可否认的。 人民大众是真正的英雄,几千年的治疗方法被流传下来,本身就说明了这种捂汗的治疗效果被人民大众所认可。 实践证明,捂汗是一种简单、经济、效果明显的中医退烧的办法,值得继续推广下去。 感冒发烧很常见,出汗解表就能退烧也是正确的,不过只有那种纯伤风感冒才可以用被子捂,而且还是喝碗姜糖水之后,先出冷汗再出热汗才算把寒凉表出来。如果发烧是因为存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就不再适用捂汗了。 再看老外用冰敷简直就是缺心眼儿,他们的理论是冰敷脑门不让头部过热,以防高烧把大脑烧坏了变傻,其实冰敷才会变傻,因为冰镇之后一定会形成淤血。正确的做法是用热水投毛巾拧半干擦拭脑门和太阳穴一带,如果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肺炎,还要用热毛巾擦拭前后心,目的是让这些核心位置的毛孔张开来散热,体温就能控制住。而冰敷反而会使毛孔更加闭合体温更加散不下去,只是表面温度略有下降,但体内温度更高,所以老外这套理论很傻很天真,还能害死人。 发热到底是捂汗还是应该冰敷,处理方式截然相反,到底哪一个是对的?我们应该哪找哪一个处理?这是很多普通大众心里的疑惑,的确,这是我们传统观念和现代医学的不同之处。今天张大夫来说一说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到您。 首先,我表明态度,发热后采用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必要的,比如说凉水擦浴、酒精擦浴甚至冰敷。有效的散热,有利于机体体温的降低,有助于保护中枢神经不被高热损伤。这是现代科学和医学的正确认识观点,请大家谨记,千万不要过度的捂着。我记得去年就有报道,说是山东一个孕妇因为捂着导致严重中暑死亡,看到这样的事件实在是令人唏嘘。 那么,是不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说法发热后捂汗就完全错误呢?当然,发热后有效散热很重要,但是我国传统医学常常提起的捂汗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患者把汗发出来,因为出汗会带走身体的热量,有助于降温。传统医学还认为汗出是热退的前兆,所以建议捂汗。出发点也是为了散热,只要患者不要一味的捂汗,导致体温不能有效消散就可以了。 最后,希望大家掌握正确的健康观念,有病正规就医,别做哪些愚昧无知的决定。 想看更多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就点击关注吧。
造句:中国人发烧让捂汗西方人发烧让冰敷方式截然相反哪个是对的
造句:中国人发烧让捂汗西方人发烧让冰敷方式截然相反哪个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