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直到儿子被诊断为双相,我才知道对他造成了这么多伤害!(下)

  梓轩在父母眼中一直比较理性、独立、有想法,却突然学习状态下降、情绪爆发,随后还被诊断为双相障碍。跟绝大部分患者家长一样,梓轩的父母得知这个诊断时仿佛一下子跌入了地狱。
  幸好他们及时自我反省,不但就过去的错误教育方式向孩子道歉,还改变了亲子沟通方式,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稳定,从一开始的满腔愤怒逐渐变得愿意倾听父母的建议。
  但梓轩的父母仍然放心不下,他们知道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一大特点是容易复发。为了最大程度解开孩子的心结,降低复发的风险,并出于对我们晴日心身的高度认可,他们预约了我的面诊。
  从面诊的结果来看,他们的决定是对的。梓轩有一些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他们并没有察觉,如果不及时引导,后果可能很严重,甚至可能走上同性恋的道路。而他们作为夫妻、父母,对于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也未完全摆正。
  面诊中到底发生了什么?面诊后这家人又发生了什么改变?以下继续分享梓轩的妈妈写的自述文章,并在文章最后补充一些我的分析。
  (以下文章作者:梓轩的妈妈)
  01
  面诊前,因为我们的原因,面诊拖延了一段时间才开始,导致何主任后面的工作安排也受到了影响。但何主任没有计较,我们真觉得内疚并深深致谢何主任及其团队。   一落座,何主任先介绍了面诊的流程,先是家长介绍患者病情,然后患者单独和医生沟通,最后是大家一起听医生总结,包括诊断、发病原因和如何加快康复等。何主任提前询问了儿子的意见:"爸爸妈妈介绍的时候,你是想在场听还是先回避?"儿子选择了回避。   我和他爸爸分别介绍了儿子的成长概况和病情,除了孩子最近两个月出现的症状以外,还很详细地说了我们夫妻俩以前可能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和自我反省。主要的事件我在上一篇文章里面写了。   他爸爸还反省了自己曾经吼骂孩子的原因,讲了在孩子初中时就引导他看《资本论》、《毛泽东选集》等书籍,希望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远大的志向。   在面诊之前,孩子还发生了一件事,有一个跟他很聊得来的男性网友向他表白了。孩子跟我说了,他没有接受那个网友的表白,但他觉得从那个男孩身上找到了安全感,非常志同道合。我意识到孩子可能遇到性取向的困惑了。   他爸爸也坦承,他过去为了让儿子更有男儿气概,曾经故意假装"大男子主义",跟儿子讲过一些贬低女性的话,不知道这个因素是否是造成他性取向困惑的原因之一。这个疑问和担忧我们也跟何主任说了。   接着轮到儿子跟何主任单独谈,我和他爸爸被引到另一个接待室等待。我一边等,一边担心不知儿子跟何主任谈得怎么样了。孩子从小就独立,主意大,如果他对何主任不认可,那哪怕我们做家长的再怎么想,也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啊。   大概一个小时过去了,工作人员把我们带回了面诊区,儿子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何主任走开了。我马上问他,"梓轩,你觉得怎样?愿意在这里做心理干预吗?"   儿子的神色凝重,很郑重地点点头。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很快,何主任回来了,他一个个地分析孩子目前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   首先是诊断,何主任认为,基于面诊了解的情况,梓轩的症状从表面来看,确实比较符合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有一段时间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都挺好,但也会有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状态很糟糕的阶段,而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是典型的学习障碍症状,主要是焦虑等负性情绪继发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何主任认为,儿子不是真正的双相,没有狂妄自大、自负自满的典型轻躁狂/躁狂的发作。但他指出,孩子有一点强迫型的人格特征,追求完美,不断自我施压,但没达到强迫症的程度;偏执心理也有一点,但不算很明显。   他认为,儿子不但有明显的叠加性的心理创伤,还有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如果按照他的诊断理念,儿子比较符合他提出的新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但不是特别典型。   我来之前看了很多何主任的文章,自己也看过不少医学资料和文献,所以我大体知道何主任的诊断和分析思路。而且,那时我已经对诊断不是特别纠结了,关键是形成的原因,如何解决,如何防止复发。   可当何主任判断孩子有偏执和强迫型的性格特点时,我心里很惊讶。我一直知道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多不足,容易紧张,过度谨慎,他生病之前我就想过要处理一下这个问题,但介绍病情的时候,我没有提及。我没想到,何主任只跟孩子谈了一个小时,就发现了这个隐藏问题。   接着,何主任花了很长时间分析孩子得病的深层次原因。他分析的很多内容,尤其是孩子在家庭里遭受的伤害,比如在孩子儿童时期我的情绪不稳定,家里气氛压抑,我和他爸爸经常吵架,我在儿子面前贬低他爸爸,我们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求助总是忽视,等等。这些我和他爸爸来之前就有所预料,也做过总结和反省。   但真真正正与何主任面对面、听他的深入分析时,我们再次感到自己作为父母真的非常不称职。   比如,何主任跟我们解释,关于高中争取自主招生名额的事情,儿子生气的并不是我们不帮他找获奖证书,而是对父母敷衍、不在意的态度感到非常失望。"可能你们没有这个意思,但至少给梓轩的感觉是这样,你们该好好想想,为什么会给孩子这种感觉?"   还有,对于砸玻璃事件,我们一直没搞明白孩子为什么突然情绪爆发。何主任了解了孩子的具体心理过程。   "梓轩说,他砸东西其实跟心理咨询没有直接关系。那天他发现心理咨询对自己没用,本来就很沮丧,回到家倒了杯水喝,可是因为心不在焉、注意力下降,他搁水杯的时候一不小心杯子从桌沿上掉下来,摔坏了。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梓轩马上恼火了,觉得自己毫无用处:我居然连一个杯子都放不好,我就是废物一个!以前父母带给他的创伤一下子就全面激活了,内心极度暴躁和绝望,接着就忍不住砸东西。可是父母又不懂,回来还跟他提要求,爸爸吼他,更加火上浇油!"。   还有,面诊前,我看过何主任写的文章里提及,青少年、儿童过早阅读哲学书籍容易走极端。我就跟他爸爸说,他在孩子初中时就给他看毛选、资本论和一些哲学书籍,这太早了,超出了孩子的年龄和阅历。而且,爸爸给儿子树立的志向太宏大了,孩子容易对自己施压,当面对现实的落差时也容易压抑。但那时他爸爸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大。   但何主任在面诊中就特意指出了这个问题。   "爸爸,你让梓轩过早接触毛选、资本论这些书籍,你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也让梓轩现在有非常正直的品格,非常正的三观,甚至比很多大人的三观都正,这非常难得,我也很欣赏他,这是有利的一面。   "可是那些书格局很大,而梓轩那时年龄太小了,你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目标:他追求崇高的革命品格,他想要改造社会,想做出重大的贡献。"   "这个志向当然很好,但这让他追求得更多的是精神上和人格上的完美,而且缺乏可实现的路线图。这导致跟现实社会有些脱节,难以融入社会,显得空洞。如果没有积极的引导,很容易走偏。他的志向和奋斗方向是对的,但现在有点走过头了。"   "既然要达到这个远大的目标,梓轩便要求自己必须先具备伟大的人格,要做到完美,品格高尚,学习成绩一定要好,他认为自己只有变得极其优秀才能做大事。"   "还有,因为他的思想很独立,意识很超前,又有远大的理想,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同龄人太少了,他的同学比起他来思想格局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他找不到知己,又无法跟爸妈沟通,自我要求又很高,现实落差很大,又缺乏实现理想的支撑和路径。他跟别人说话又小心翼翼,父母又不是很理解。"   "所以,梓轩一路走来其实很孤独,很压抑,基本是靠着自己的理想和不断地自我施压支撑下来的,时间长了,这种模式早晚会崩溃。"   "所以你们看到没有,这个崇高的目标,因为你们父母的教育不足、引导不足,就导致了一连串问题。追求完美,强迫型的人格,缺乏朋友,人际交往出了问题,接着就是情绪问题,学习状态的问题,还有你们说的性取向的困惑。"   "他对妈妈不太认可,爸爸又故意跟他说一些贬低女性的话,所以他也不自觉地对女性有一些负性的看法,说不上讨厌女性,但可能是无感的。但他内心又特别渴望能找到一个知己,一个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现在就有这么一个男生出现了,两人非常有共鸣,都看毛选。他很激动,非常喜欢这种感觉,但他也觉得,跟男生谈恋爱好像不太对劲,他也困惑跟这个男生到底该保持什么关系。所以他不是真正的同性恋,至少现在不是,但他在观念上对同性恋是不排斥的。"   这一席话把我和他爸爸说得心服口服,我以前只是对这个问题有所察觉,但从没有想到这么细、这么深入。   何主任还指出了我的很多问题。其实面诊前我就自我反省了很多遍,但他真正指出我的问题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反省还是不够。而且,这次面诊最让我震撼的并不是他对儿子的病情分析,而是他对我的点拨。   以往我反省过自己的一些错误教育方式,未能处理好孩子跟我的关系,也知道自己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我没有意识到一个母亲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意义。   何主任跟我讲了"女性的智慧",一个有智慧的女性会懂得经营好一个家庭,让这个家庭是和谐的、欢乐的、友爱的。一个女人在家庭里的意义极其重要,她的言行举止、教育理念和三观会深深地影响一家人,甚至影响好几代人!我开始有醒悟。   何主任还说了很多,就孩子现在的难题提出了一些调整方向等等,还结合孩子所学的专业提了一些建议。因篇幅受限,就不一一叙述了。   后来我们出门,到了楼下,儿子说:"只有何主任能治好我的病。"   02
  面诊以后,孩子的情绪改善明显加快了。面诊后第9天,他会主动和我们聊天、愿意和我们散步,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有好转。   我并没有非常刻意地去问孩子那天跟何主任谈了什么,但平时我们聊天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些。他很开心的说:"何主任跟其他的医生不一样,能发现疾病后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我存在的、并困扰我内心的。他提出的理论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我相信何主任能治好我的病。"   我还半开玩笑地说:"何主任面诊的时候夸你了,说你三观很正。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了解你的三观,真了不起!"   儿子说:"我觉得我跟何主任有很高的契合度,其实三观契不契合,聊两句就知道了。"   通过这些片段化的闲聊,我能感觉到他对这次面诊是非常认可的,对接下来的心理干预是很期待的。   而且,我确实很佩服何主任。儿子很聪明,从小看很多书,知识面很广、很杂,他懂一些医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很有自己的看法,也有一股傲气,他是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接受一个人的。但何主任居然得到了他的高度认可,这实在非常不容易。   现在,我们这个小家庭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在面诊前进行自我反省时,我和他爸爸彼此都作出了一些改变,但我和他爸爸依然有很多不同的理念,我内心觉得不是太要紧,不愿意为此有太多沟通。   现在我会跟他爸爸说,是我以前没有做好,现在我要积极寻找我们之间的契合点。我终于摆正了心态,遇到问题不是改变家人,而是先改变自己,更少抱怨,更多接纳自己和家人。我要懂得站在一个经营家庭的角度,让这个家庭开心、温馨,以后我儿子还会有自己的家庭,我还会把这些理念带给他。   何主任说,"你一定要做一个有智慧的女人",既然我现在不够有智慧,那就要努力,虽然我已经快50岁了,但改变从不会晚。   而且,我要给自己一个彻底的洗礼。以前我从没觉得我对孩子是否定的,我内心其实一直以他为豪。我不是不认可他的理想,只是担心他目标定得太高了会难以实现。所以我对他说,其实平平淡淡过好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也是一种人生选择。但他却感觉我对他是否定的,不认可他的理想和思想价值。   我必须深刻反省:为什么会这样?我为什么会给孩子这种感受,把他挡在了墙外?   以前的我做得多、说的少,我的内心非常坚强、倔强,有越挫越勇的精神,也有精神上的追求,我对自己喜欢做的事非常执着。但我更着眼于当下的行动,我的外在表现不会那么积极向上,不会把这些东西挂在嘴上。   可是,我没有意识要平等地、深入地与孩子沟通自己真正的想法,还吝啬于给予孩子肯定和赞扬,导致他对我的负面理解越来越深。我的反省还不够,我的改变还需要更多。   他爸爸也在改变,他意识到自己也有一些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有一些强迫思维。他说自己需要轻度放松和冥想,便买了一些心理书籍正在进行相关的学习,希望能在烦躁的时候调整好情绪。   现在我跟他爸爸有了更多的契合感,我们俩每天晚饭后会一起去散步,如果有情绪,那就在外面释放掉,对一些理念和问题先讨论,找到共同点,达成一致,然后再回家一起跟孩子沟通。以前我们缺乏这种意识和方法。   而且,我和他爸爸越来越感觉到,以我们现在的知识和能力没法很好地引领儿子。孩子对世界的理解已经有一定的高度了,我们要尽量跟上他的思维层次。何主任面诊时提到了复旦大学的陈平教授,孩子也很认可,他爸爸买了很多书,,其中就有陈平教授的书。他自己看,做笔记,我们做父母的一定提升自己。   而孩子也在一天天地变好。他不是很善于表达情感,说得不多,但面诊后,我下班回家开门的时候,他就说"妈妈,你回来了,辛苦了妈妈"。以前是不太搭理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时我下班回来,脸色疲惫,但还是要做饭给孩子吃。儿子觉得我付出很多,他会说:"妈妈,你这么做我很感动"。我说:"妈妈只是做了我愿意、也开心做的事情"。   现在他愿意主动去承担一些家务,还说等到心理干预后,家里的饭由他来做。但他有时也惋惜,"如果我没生病的话,我现在就该如何如何了"。我跟他说不是这样的,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休息,而不是一路狂奔。   还有,有时他经过我身边,他会说:"妈妈,抱你一下"。这个举动在他生病前也有,生病后就没有了,现在他又愿意抱我了。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孩子刚跟我们聊完同学的有趣事情,聊当下时事,还从网上购买了一个相机要学习拍照。   我跟他强调:无论他遇上什么,请让我们知晓,我们会和他一起面对。爸爸妈妈永远爱他。而我们再也不会在孩子求助的时候,以锻炼孩子为理由推开他,我们要切实让孩子知道,他永远不会是一个人。孩子现在已经会跟我们聊他的困惑了,虽然有的我们解决不了,但静静地当个听众,理解他,关心他,这也很好。   而且,药物已经服用19天了,药物也慢慢起作用了,副作用目前有嗜睡,胃肠有不适感似乎加重了肠易激症状。   我感觉,我们的改变和付出,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自己每天的冥想和运动,药物的起效,再加上高度认同何主任必定能治愈他的坚定信念,这些因素都加速了他的康复。   现在他情绪一天比一天好。但学习障碍的问题没有解决,对朋友的选择也比较挑剔,压抑自己,不喜欢麻烦别人等等,还有些内隐记忆力的创伤还未知,仍存在复发的风险。   03
  回想起儿子情绪爆发到现在,也不到两个月,但我感觉似乎已经经历了很多。刚得知儿子得病的那段日子是我这辈子最难受的时候,自己低谷的时候还没这么难受过,现在说起来还会忍不住哭。   而且我想,我儿子的症状已经不算严重了,我都已经难过成这样;还有很多孩子更加严重的,对父母拳打脚踢,有幻觉妄想,甚至想自杀的,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那么那些家长得有多绝望!我真的不敢想象!   我最近想,如果我再年轻一些,我甚至愿意把工作辞掉去从事心理事业,更多地关注这些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把何主任的理念带给更多的家长。可我现在有了自己的事业和责任,不能轻言退出。   但我决定了,我现在是一名律师,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在未成年人犯罪的案子上面多花精力。孩子的问题往往就是家庭的因素,以前我从没想过自己就是"问题家长"里的其中一个,那种绝望我不想别人去经历。   所以,我很愿意分享我们的经历,希望能给其他患者和家长带来启发。我更加有责任利用自己的职业和能力,把科学家庭教育的理念传递出去,尽自己的能量去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对社会做一些微薄的贡献!这是这段经历带给我的蜕变之一。   所以,我真的很感谢何主任,在这么繁忙的工作中还坚持写文章,帮助了多少像我一样在绝望中的父母和病人!   很多人可能看到的是何主任接收的病人很少,筛选很严格,收费也不低,但我知道这背后付出的心血真是太多了。精神心理障碍跟很多躯体疾病不同,不能用标准化和流程化去对待,每一个患者和家庭的具体问题都不一样,优质的心理干预本来就是稀缺资源。而何主任的团队提供的心理干预完全是个性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方案,这很难普及和复制,真的太难了。   而且,他们因为独特,还要面对很多争议、压力和质疑。何主任能走到这么远,坚持那么多年,这是一个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还要感恩Lucy,愿意牺牲休息时间帮助孩子早些逃离困境。虽然从未谋面,但在何主任的文章中经常看到Lucy能够通过深度催眠下创伤修复技术解决一些极其复杂的案例,能感觉何主任夫妻间的相互尊重,也能看到Lucy炉火纯青的技术。   心身健康是幸福的基石,我们希望经过深度心理干预后,孩子一觉醒来,发现天空晴朗,生活美好。再次感恩何主任及其团队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期待再见的日子。   (家长自述全文完)   写在最后:   再次感谢梓轩妈妈在百忙之中,仍愿意抽空作出如此诚恳、深入、发人深省的分享!我也十分期待与他们一家人的再次见面,并正式开始对梓轩实施心理干预的日子!   以下,我藉着梓轩妈妈的分享,再强调几点家庭教育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一,有的父母个人能力很强,通过努力奋斗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自我要求高,并往往有一定的强迫型的人格特点,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这容易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伤害。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以往的文章中也阐述过几次。前段时间疑遭女儿杀害的青岛女律师就是典型的例子,正因如此,酿成了一出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而梓轩的妈妈与这个律师母亲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共同点。她也很聪明、很努力、很执着,是现实版的"励志姐",在家中也表现得相对比较强势。她对孩子和丈夫都造成过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当然,梓轩的妈妈没有那位律师母亲那么极端,对家庭造成的伤害也少得多。   而且,梓轩的妈妈其实也有一点点强迫型的人格特点,但不太明显,比梓轩的还要弱一些。   所以,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一定要深刻反省自己是否有强迫型人格特点,是否因此给家人带来心理压力,是否疏忽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与孩子缺乏心灵上的沟通。否则,重则会重演青岛女律师的人间悲剧,轻则导致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障碍。   第二,给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没有错,但一定要注意引导他们找到实现目标的路线图,树立"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   梓轩的爸爸因为自身的独特经历,他非常崇拜毛主席等革命家和思想家,非常希望孩子也能具备这样的崇高品格,人生要有大格局。所以,从梓轩初中起,他就推荐孩子看毛选、资本论。他也会考虑到这些书是否过于高深,所以特意找了相对简易的版本给儿子看,两人还一起讨论、分析。   其实这个做法的出发点是很好、很难得的,现在没有多少家长有这样的意识,甚至可能连这些书籍都看不懂。所以,其带来的利处也非常明显:梓轩的道德水准、思想格局、人生理想比绝大部分同龄人都高得多。   面诊的时候,梓轩说,初中时学校组织班级一起看"感动中国",很多同学都看得落泪。但他并没有,"我心里很高兴,因为发现现实中真的有这样崇高的人。但如果崇高的东西没法实现,我才想哭"。   我听了心里很感慨,"00后"群体里能有这样思想水平的孩子极其罕见,他甚至也超越了大部分的成年人。这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也是他最宝贵的品质。   但与此同时,父亲忽略了两个问题。一是孩子的思想层次太高了,经常感觉身边的同学幼稚、势利,难以交到知心朋友。父亲也没有引导孩子学会降维沟通,所以人际交往不顺利,孩子会感到焦虑、孤独。   二是父亲没有引导孩子找到实现人生理想的路线图,更加没有让孩子意识到如果想实现理想,我们的内心也需要更强大,需要"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心态和"越挫越勇"的精神。甚至可能父亲自身在这些方面也是比较匮乏的。   于是,梓轩光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但没有具体路线图,也没有积极的心态和长远的目光,便陷入了困境,演变出较明显的强迫型人格和一系列问题,最终就被压垮了,继而又开始自我否定。   第三,当孩子出现性取向困惑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寻找背后的真正原因。   我们在临床诊疗中接触过不少有同性恋倾向、甚至已经有同性恋行为的青少年,往往是因为被诊断为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前来就诊。当然,我们一般不会特意对他们的性取向进行心理干预,但在修复他们的情绪、行为症状背后的病理性记忆时,难免有所涉及。   于是我们发现,部分孩子的同性恋倾向竟然是源于遭受叠加性的心理创伤,当这些心理创伤得以修复后,其同性恋的倾向就消失了。有的孩子甚至很快就谈了异性朋友。   基于这样的临床经验,我了解到梓轩有性取向困惑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么优秀的孩子,到底遭受了什么相关的心理创伤?   后来我就详细跟梓轩探讨,幸好他也毫不忌讳,非常诚恳。   我问他:"你现在认识的这个男性网友,两人特别有共鸣,你对他还产生一些情感依赖,甚至有灵魂伴侣的感觉。那么,如果这个朋友是一个女性,你也会有这种感觉吗?你会介意跟她成为情侣吗?   梓轩说:"我觉得性别不是问题,能找到这种与我心有灵犀的人太不容易了,这是我多年以来的渴望!"   我马上就明白了。其实梓轩要找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恋爱对象,这与性无关,他要找的是在精神、思想和心灵上能互通的人。只不过正好现在出现在他面前的人是个男性,这个男性向他表白,而他在观念上又不排斥同性恋,于是便有了一些困惑。   也就是说,梓轩并没有明显的同性恋倾向,这甚至不是同性恋的问题。但他父母的警觉是对的,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干预,后续孩子的确有可能会演变出同性恋的倾向。   在面诊中我向他们做了解释,希望能减轻父母和梓轩的焦虑和担忧。我也告诉了他们对于这个困惑的处理方法,我建议梓轩可以与这个朋友保持"革命战友"的关系,两人最终可以成为非常投契的"铁哥们",但不是伴侣。后期梓轩接受我们的心理干预时,相信这个困惑可以得到更彻底、更完善的解决。   所以在此提醒广大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的困惑,一定要耐心、平等地跟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作出正确的引导。   另外,当时由于面诊时间仓促,我来不及对梓轩的"肠易激综合征"进行解读。   我认为,梓轩的"肠易激综合征"很可能是一种功能性躯体不适或功能性疾病,在焦虑、紧张的情况下,症状会明显加重。   我们在临床上,曾接诊了一位患者小逸,他只要一上学就出现发烧、食欲不振等症状,但只要不去学校,症状就会明显减退。   功能性躯体不适与精神心理问题密切相关,背后的根源很可能是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后续我们为梓轩进行心理干预时,会针对这个症状进行精准化心理干预,希望能验证我们的猜测。   在面诊最后,我针对梓轩所学的专业也提了一些建议,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我提到了复旦大学的陈平教授,我希望梓轩能看到,他的理想不是达不到的,现在已经有前辈实现了这样的目标。他可以以之为动力、为榜样,并找到合适自己的人生规划路线图。这也是我们将对他实施的心理干预中的一部分。   这次面诊带给我的感触也很深。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只追求吃喝玩乐、物质享受,但精神十分空虚。对比之下,梓轩的品质显得尤为珍贵!所以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积极引导这个孩子的心身健康成长。   既然孩子有这样的资质和品格,梓轩的父母更加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继续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保持谦卑的心态。而我们也要利用专业的心理干预技术帮助他解决难题,在他的这个人生阶段里为其保驾护航。而当他变得真正的强大,具备足够能力的时候,他一定能够对社会作出重大的贡献!我无比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双相# #抑郁症# #心晴计划#

素媛原型恋童癖罪犯将出狱,恶魔一直在人间,该如何保护孩子韩国电影素媛曾让无数人悲恸落泪,然而其故事原型比电影残酷得多。韩国电影素媛,图片来源于网络2008年12月,赵斗顺绑架并性侵了只有8岁的受害人娜英,还用极其残忍的方式对娜英进行蹂躏当身处困境时,如何利用时间思维来找到人生积极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这是一个亘古不老的终极话题,且没有标准答案。偏偏,有很多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因过早涉猎哲学和历史书籍,他们很爱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个话题对于10多岁的孩子来说20多年精神障碍自愈,比起运气,更重要的是掌握背后的康复规律前两天,强迫症康复者丁念莹在本公众号分享了她的患病与康复过程。念莹从小背负着极大的学习压力,在中学时患上了余光强迫症和图像记忆强迫症。强迫症不但改变了她的性格,对她的人生之路也产生马思纯谈抑郁症她患病背后的心理创伤与很多抑郁症患者非常相似013月7号,国内著名女演员马思纯在微博发布了一则视频,公开谈自己罹患抑郁症的经历及原因,并呼吁大家正视抑郁症。该视频得到了极高的关注,微博浏览量将近2000万。图片为马思纯微博页育儿博主之子因抑郁症身亡,精神崩塌后的父亲和妈妈粉有何风险?广州育儿博主一得他爹的儿子张一得在美国留学突然离世,该事件仍在持续引发关注。关于他们以往的经历和名声在网上已有大量信息,在此不再赘叙。3月18日晚上,广州日报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披育儿博主之子疑因自杀离世,我们追求的科学育儿还科学吗?3月5日,正在美国名校埃默里大学读大一的中国留学生张一得突然离世。虽然学校和死者家属都没有说明他的死因,但从张一得死后,其父亲写的信件中大致可以猜到,张一得很可能是自杀身亡儿子一生北大团队发现的新神经环路机制,是否能触及抑郁症发病的真正根源最近,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勇研究团队在关于抑郁症发病机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该团队认为,虽然抑郁症的确切致病机理尚未明确,但现有的大广州学校将配有专职心理教师,这能解决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问题吗?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少年外出活动减少,在家沉迷网络游戏亲子矛盾频发的问题愈演愈烈。恢复开学后,不少青少年未能及时调整状态,跟不上学习节奏,逐渐出现了学习障碍,严重者还继发了抑劳荣枝称愿众筹赔偿,背后是其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一次表演去年11月,身负7条人命潜逃20年之久女魔头劳荣枝落网震惊全国。12月21号,此案正式开庭。目前庭审阶段已结束,将会择期宣判。劳荣枝伏法一年来,由于案情重大,时间跨度又长,社会上对女魔头劳荣枝当庭翻供,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可能令她免于一死?最近,对身负7条人命的女魔头劳荣枝的庭审结束。她几乎全面翻供,否认是法子英的共犯,坚称自己是长期被法子英诱骗恐吓的受害者,不得不服从法子英的指使,称自己是法子英搞钱和性欲的工具。这吴谢宇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父母应反思其真正犯罪动机12月24号,曾引发关注的北大弑母案开庭审理,媒体披露了吴谢宇在庭审过程中的陈述细节。总的来说,吴谢宇在庭审的态度是人确实是我杀的,但我其实有很多苦衷,内心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痛苦
三伏天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三个良好习惯欢迎关注秀才教育在线文秀才今天是今年头伏第一天,天气也开启了桑拿模式,整个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夏天的味道。作为家长,在三伏天气,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引导孩子养成三个好习惯一适度纳凉家长教育孩子养成三有优秀品质欢迎关注秀才教育在线文秀才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向保家卫国的人民解放军致以节日的祝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秀才建议广大家长,要教育和引导孩子,养成三有优秀品质。一有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假期家长应引导孩子养成三个好习惯欢迎关注秀才教育在线文秀才转眼暑假即将过半。秀才建议广大家长,利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假期,引导孩子养成三个好习惯一养成生活条理的习惯包括引导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自己的卧室书桌暑假生活三大蛀虫懒馋乱暑假时光,有同学充实而愉快地度过,也有的同学完全放飞自我,把学期里养成好习惯积极向上的自己丢在一边,成了一个让家长烦恼的孩子。懒暑假在家一觉睡到中午,暑假作业最后几天再补,暑假学习暑假,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暑假期间,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外,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让孩子的心理保持阳光健康,积极向上。假期,没有家长的管教,孩子常常会放飞自我,变得慵懒懒散,家长们如果发现趁着假期,培养孩子专注的好习惯你家孩子是否能在做事情的时候完全集中注意力?你家孩子会不会经常走神,抠抠这里,摸摸哪里,小差开了很久,正事没怎么做?专注是优秀孩子的必备素质,趁着假期,家长们可以好好培养孩子的这个告诉孩子,努力的三种意义努力一直都是老师家长们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品质,不过有的孩子时常偷偷小懒,不太明白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家长们要告诉孩子,努力的意义是什么。一是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大学生暑假如何不浪费时间?大学生们的暑假,和小学初高中的学生不同,没有太多硬性的任务。有大量时间可以自己安排。然而,很多大学生一回家就躺在床上,整天玩游戏看手机,一个暑假下来眼睛也看坏了,学习的知识也忘的差同学暑假过半,你收获了多少?转眼间,暑假已经过半,时光荏苒,同学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有的同学可以骄傲地回答我的暑假很充实,我把学习任务有条不紊地完成,我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好地发展,我家长怎么帮助孩子安排好暑假的小尾巴暑假的小尾巴已经快要来临,在家呆了很多天的娃儿们放松了身心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开学的时间越来越近,无论是否延迟开学,家长都应该要帮孩子收收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学期的准备和展望上。父母必读为什么你的孩子不够自信?以下几点不容忽视哦尊敬的读者朋友,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就可以每天获取专业的育儿知识经常有家长留言看看领居家的孩子,跟个小大人儿似的,特别自信,再看看自己家不自信的娃,发愁啊自己的娃缺乏自信,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