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我是2006年来的北京,来北京后才知道的事情如下:
  1.女生都好高,我172-173,好多女生跟我一样高,甚至比我高,作为南方人,被惊了。
  2.不是买房就能上户口,北京户口跟你有没有房子无关。2011年后,车牌摇号超难,感觉比买房还难。
  3.高学历的人,名校的人,有才华的人真多。清华北大北航,中科院,艺术院校等等,反正就是人才济济啊,我刚来北京谈的第一个女朋友,她是当年的高考全省文科第19名,后来还认识过北大女生,中国音乐学院的女生,北京电影学院的女生,民族大学舞蹈专业的女生,中央美术学院的女生等等。然后我客户老板中,也是清北c9等名校学霸老板好几个,给我技术兼职合作过的也有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老师,北航的人工智能老师等,在北京的大学同班同学,也是北大清华硕博毕业,有在清华已经当了正教授,有莆田系老板天使投资的基因药物公司。反正我觉得除了在北京,我真的不能认识这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他们在北京只是普通人,因为这样的人在北京很多,当然,我比他们还普通。
  4.谈恋爱容易,结婚难。我在北京也是拖到了36岁才结婚,相亲无数,优秀的女生确实也见过不少,学霸,美女,才女,上过电视的等等,反正就是结婚蛮难的,所以在北京大龄男性女性都很多。
  5.喜欢谈思想。我去小城市出差,或者在深圳等,大家就是做事,聊工作。但是北京的客户,同学,朋友中,甚至出租车司机,小职员,大部分喜欢不带目的性的探讨思想,能够把历史古今,人性,心理,时局等等分析得貌似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6.基础设施差,比如海淀别看房均价10万,马路牙子好多都是没捯饬利索了。没啥高楼,没啥都市感,房子矮,旧,小区绿植都不咋地,跟南方没法比,反正,你看这街景,跟首都,寸土寸金完全不搭。
  7.交警处罚松,遇到查驾驶证了,没带,报个身份证号就行了,经常闯黄灯,甚至有时候闯了红灯好像也没有被罚,全国感觉就没有北京这么松的城市。
  8.北方人更容易建立信任感,感觉在我家乡,普遍信任感建立的成本要高。
  9.北京人排外,咋说呢,少部分排外,大部分不排外,而且还是包容性很强的。感觉收入越低的老城区的北京人越排外,新一代年轻北京人不排外。
  10.大部分人收入并不高(相对于这个高房价来说),以我在北京这十几年看来,所谓的高工资员工还是很少,买房的基本上因为买得早,很多换房的,或者富二代,或者掏空父母钱包,反正,北京2000多万人,我认为收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但是确实比一般的城市同岗位收入高一倍以上。
  11.北京除了房价高,生活物价低。我父母在北京跟我一起住了几年,他们天天逛菜市场,出去走走,说,大部分蔬菜,肉类,水果,都比我们家乡便宜,交通也便宜。所以北京实际上有房的话,在这里生活其实成本不高。
  12.三甲医院多,这两年身体不如年轻了,感觉114预约,三甲医院一大把,专家号也容易预约到,特别是我患过一种很难治的病,就一次治愈,我家乡的亲戚也得了这病,当地好几年看了无数医生和偏方,受苦受累勉强治愈了。
  13.气候环境,冬天空气干燥,对于南方人的我,十几年了,还是容易流鼻血。雾霾并不那么严重,蓝天还是蛮多的,几乎没有沙尘暴,不缺水(估计牺牲河北,现在南水北调吧),到处都是公园小湖泊河流。每年一次柳絮横飞,很难受。
  我在北京漂了4年,发现地道的北京人越穷越排外,家境好些的北京人,反而很有包容性。我在北京月薪7000块,公司包食宿,虽然收入还算不错,不过在北京待久了,很没有归属感,也很焦虑,就辞职回家了。北京是一个让我喜欢、也忧虑的城市,具体的感受如下:找工作竞争力很大。
  我是二本毕业,在我们四线小城市,身边多数都是高中没毕业,或者少数大专毕业的人,本科学历的人并不多。我以为二本学历到北京应该很好找工作,但是去了以后才发现,和你一起应聘的人,比你优秀多了。
  我找工作的第一个星期,碰到了许多硕士毕业、研究生毕业、还有清华北大的竞争者。看着人家那闪闪发光的学历,我自愧不如,当然应聘也没成功。他们不仅学历高、经验也很丰富,找工作更有优势。
  有几个人外语说得很好,看他们和外国人侃侃而谈,我除了听懂"你好,今天天气挺好的",其他都没有听懂。那一刻,我有深深的挫败感。果然北京人才济济啊。后来我找了一家小公司上班,老板很随和,也比较看中个人能力,就留下来了。
  2.在北京,不要随便出门。
  北京的面积有1.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个上海、8个深圳、9个厦门这么大。北京现在已经扩张到7环了,北京的常驻人口有两千一百八十多万,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北京,不同的区域距离很远。有的同事虽然和男友一起在北京打拼,但是所在的区域不同,每次见面都要开车两三个小时,同事说,她和男友虽然都在北京,但感觉就像异地恋,一个月才能抽空见一次。
  我刚到北京的第一个星期,几乎不敢出门。因为每次出门都会迷路,只是转地铁,就让我晕头转向。后来老板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宿舍,我和同事才避免了每次因为迷路导致上班迟到。
  到北京的第一个月,我拿了工资,想把北京的旅游景点都转转。去了以后才发现,北京太大了,一个旅游景点,花费一天的时间,也不能逛完。早晨六点出发,晚上八点回到宿舍,整个人都累趴了。3.北京的交通
  在北京居住,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出行。北京的早高峰时间是七点到八点,这个时间段,不管是开车出行,还是坐地铁,都非常拥挤。我刚到北京时担心迟到,坐过一次出租车。我上车不到三分钟,马路上就开始堵车。半个小时过去了,车子行驶的速度,还不如我走路快。
  为了上班方便,也为了省钱,我决定坐地铁。刚上班的那一个月,我每天都是被挤上车、挤下车,车厢里人挤人,个头矮一些,呼吸的空气都不新鲜。
  后来为了避免被挤,我早上早出门一个小时,晚上晚走一个小时。虽然地铁的拥挤度没有上下班的高峰期这么堵,但人流量依旧不小。所以我攒钱买了一辆电动车,每天提前出门,错过高峰期,也解决了上下班拥挤的问题。
  北京的车牌号很难摇,就算摇到了,停车也非常麻烦。许多人开车出门,开车一小时,找停车位两小时,所以没啥紧急的事,北京人一般不开车出门。就算开车出门,也会提前出发。北京的住房。
  没去北京之前,以为北京很繁华,高楼林立。去了北京以后,才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很破旧,北京二环有许多大杂院,院里并不是只住一家人。大杂院就像现在的合租房,一个院子里住着许多人家。过道之间非常狭窄,居住环境和农村差不多。
  北京的房价很贵,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得起的。想在北京买房,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要有北京户口,单身的人士可以买一套,已婚家庭可以购买两套房子,没有北京户口,要在北京连续缴60个月的社保。如果你经常辞职、失业,影响了社保的连续性,会影响你购买房子的资格。
  如果没有北京户口,也没有连续缴纳社保,就要持有北京市的工作居住证。你的学历不能低于本科,企业纳税也要达到标准,你才能有购买房子的资格。
  不过以我的收入水平,就算奋斗一辈子,也买不起北京十几平米的房子,北京人也不是都有房子,许多地道的北京人,依然在租房住。北京的房租很贵,越靠近市区,价格越高。我曾在四环租过一个很小的单间,一个月3800块。是我半个月的工资,后来考虑到租房子压力太大,还是搬到宿舍和其他同事一起住了。
  北京人的特点。
  我在北京待了4年。有些年纪大、家庭条件不好的北京人,会瞧不起外地人。但大多数北京人很热情,他们不仅不排外,包容性也很强。尤其是年轻的北京人,很好相处。
  北京人很喜欢唠嗑,嘴巴很贫,如果你闲着没事,和他们聊天,他们可以把北京的发展史从早晨讲到天黑。如果你在北京迷路了,只要你对路边的大爷大妈说话客气,他们都会很热心地告诉你应该怎么走。
  北京的男孩子,身上带有一种痞气,显得吊儿郎当。他们很讲义气,朋友遇到困难,他们会想尽办法帮忙。他们很爱面子,哪怕受了委屈,也要面子上过得去。他们讲究做事局气、做人仗义,不能丢份。哪怕日子过得很穷,也不会四处诉苦。他们说话咋咋呼呼,但为人直爽,没有什么心机,很好相处。
  北京的女孩很傲气,她要是不喜欢你,就算你长得再帅,再有钱,她也不理你。有人说北京的女孩物质,嫁人只嫁有车有房的本地人,其实北京女孩挺务实的,他们自己工作努力,结婚时考虑到男方的家庭条件,很少要彩礼,她们嫁人会考虑男方的家庭条件,但更在意男方的人品和性格是否值得依赖。
  去北京游玩才知道的事
  去北京游玩,尽量不要周一去,许多博物馆和景点周一不开门。如果去故宫游玩,建议早上去,如果接近中午再去,还没逛完,故宫的工作人员就下班了。
  北京的夜景很漂亮,鸟巢和水立方的亮灯时间是晚上七点半,如果你喜欢看夜景,一定不要错过。去北京的博物馆等地方,不要穿拖鞋、短裙,最好穿着休闲装,显得正式、出行也方便。
  出门游玩,一定要带身份证,许多景点出入都要刷身份证。北京很大,景点也很多,逛一处景点,经常要花一天的时间。建议准备个充电宝,免得手机没电,找不到充电的地方。
  北京许多景点的门票需要提前预约,想去北京玩,要提前订好票哦。北京的美食
  到北京,去王府井吃美食?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北京的廊坊二条,牛街才是吃京城美食的好去处,小吃种类多,味道正宗。吃烤鸭,也不要去全聚德,又贵又不好吃。当地人吃烤鸭,会去四季民福等地。
  去北京,一定不要错过糖葫芦,味道酸酸甜甜,和家乡买的糖葫芦味道不一样。北京的豆汁和我们平时喝的豆浆不一样,我在北京待了4年,一直喝不惯北京的豆汁。
  北京的炒肝、卤煮、驴打滚,都是很有特色的小吃,每一种小吃味道都不一样,我比较喜欢吃卤煮。老北京酸奶味道也不错,去北京旅游,可以尝一尝。
  写在最后:北京是许多怀揣着梦想之人的聚集地。这里聚集着许多有钱人。在小县城,百万富翁很少,但是在北京,百万富翁并不算有钱人。因为北京的一套房子,动辄就要上千万!要是买好一点的学区房,身价更高。所以普通人想在北京出人头地,如果没有遇到很好的机遇和伯乐,很难买车买房,更别提成为有钱人了。
  我在北京待了4年,对我而言,北京更适合旅游。北京人很热情,北京的女孩性格直爽、长得漂亮,北京的男孩子很仗义、北京的大爷大妈很热情,北京的小吃很多,旅游景点也很多,但是在北京生活,物价很高,压力很大,我还是喜欢压力小、安逸的生活。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如果你喜欢突破自己,想寻求更好的发展,去北京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来北京三年多了,现在想想刚来北京那些事,有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我来北京之前对北京知之甚少,刚来那会去超市买菜,称完之后去收银台结帐,收银员逐一扫码,扫到海带片时正过来倒过去看两遍,然后问我;"您要了吗?"
  我说,"我要了。"
  她又问:"您说要了在哪呢?"
  我愣了一下指着海带说:"这不是吗。"心想,问这个真奇怪。
  收银员突然笑起来"您是外地人吧,我是问您称了没有?"我把海带拿起来看看,原来漏称了。北京话并不是全普遍话,把称东西叫做"要",我们说称一下,北京话说要一下。千差万别,难怪我听不懂。
  对北京人来说,我算南方人,我们买菜一般从数量上和品种上都不会太多,最多买够二三天吃的就行了,买多了吃不完也不新鲜了。
  但是我看北京的土著买起菜来真是够夸张的,买起菜一次至少十几样,而且数量还多,至少都二斤以上,刚开始我以为是开饭店或食堂的,后来经常见到这样狂买的北京人,称称的时候排在他们后面等的时间长,忍不住好奇地问别人,"您家是开饭店的吧?"
  "不是,自己家里吃。"听了他们的回答又大吃一惊,心想,北京人真能吃。
  还有就是对北京人为了吃排队那个耐心真是让人佩服,我到北京的第一个元宵节,儿媳想吃"锦芳"汤圆,那是正月十四,我去崇文门附近的锦芳汤圆店,本以为很轻松买了就走,谁知到那一看,那排队的长龙长的吓人,共有两个队,每个队都是神龙不见尾,我找了半天,人群左拐右拐,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队尾,每个队至少有七八百人,心想,这得排到什么时候,就给儿子打电话说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儿子说,即然来了,排个把小时不就买到了,因此我就耐下心排队买汤圆,大冬天的,外面很冷,人在露天排队脚都冻麻了。早晨8点去的,等买到汤圆已是下午一点。比我从合肥乘高铁到北京时间还要长,真让我无语。
  我说这些,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很多很多的不同,只是到了北京后才知道的。
  先说一件很重要的事: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
  这是我初来北京也好,在北京工作生活也罢,在北京混了N多年之后,发至内心的一个感受啊!
  我是一个外地人,当年来北京上大学,初来乍到的印象如下:北京话真好听!刚走出老北京站,广场上拉活的板儿爷几声吆喝,宛如天籁,巨好听!这是老非进京的第一印象,直到今天依旧深刻,直到今天仍然觉得北京话好听!馄饨跟南方的饺子同款,豆腐脑不是甜的是咸的。第一次馄饨端上来的时候,还跟人餐馆大姐说您弄错了,我要的是馄饨。第一次咸豆腐脑端上来的时候,彻底惊呆,作为一个吃惯了豆腐脑加糖的南方人,只好绕着咸酱擓,往后适应了很久才习惯。冬天真特么舒服。大学宿舍暖气足,冬天再也不用咬着后槽牙钻进被窝,再也不用死活赖着不想出被窝。北京人真不排外,大爷大妈都很热心肠。但凡客客气气地问路,别直愣愣的跟个傻子似的,大爷大妈都会给你指准了。黄昏时分大街上,走不了几步就能听见喇叭声——"晚报"。现在都互联网了,没这景了;但"糖炒栗子"犹存。地铁和公交,问一声"您下吗?"、"下车吗?",宽松时前面会给你让道,拥挤时前面会跟你移形换位。直到今天还是这个画风。让座比例很高。学生肯定是公交地铁坐的多,见过很多让座的,自己也让过很多次。那时候还真没见过倚老卖老逼人让座的。北京蔬菜最好吃的是大白菜,没有之一。只有大白菜能完胜南方白菜,其余蔬菜全败。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有点想追。
  在北京上了五年大学,这是慢慢熟悉了北京之后知道的事:北京话是西直门不是西直门儿。学校在西直门附近,北京同学表示受不了你说"西直门儿",北京话不是啥都尾缀儿话音。类似故宫、长城、十三陵之类的景点,不是北京人都去过。北京同学埋怨说:大爷的!你们去十三陵怎么没叫我?我他妈也没去过!北京的高校实在是太多了。海淀那片,流水线一般,送走了多少大学生的青春?不分东南西北的,问路麻烦。北京街道横平竖直,大爷大妈回答问路的,大概率上都会说方向不怎么说左右。睡觉脖子弄僵了,北京话叫落(Lao)枕。北京孩子不见得比你聪明,但也不见得没你勤奋。目标锁定后,比如过雅思,比如想出国,一样十分勤奋。春天的杨絮真的很烦人。漫天飘杨絮的时候,街上有很多蒙着纱巾骑自行车的女士。秋天真的美到爆,就是短了点。秋天的北京真不用找什么景点,很多大马路都十分漂亮,你钻进绿化好一点的小区都美的不要不要的。大学校园更不例外。冬天沙尘暴很烦人。出门一趟嘴里都是沙土,牙碜。好在这些年越来越少了。低调的北京同学,可能会吓你一跳。比如直到毕业季要忙乎找工作了,我们才知道某女生是清华大学校长的千金,可以直接去读研;某同学是高干子弟,可以直接去北京最好的大设计院上班。夏天瓜摊、大排档;以及围一块下棋的,膀爷真心多。这个真的很北京。即便是文文静静的北京女生,跟你混熟了,不管你有没有大爷,也会经常或喜或怒地问候你大爷。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说话比很多爷们都来劲。我是多喜欢爽朗的北京女孩啊!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上班了;以下是上班之后知道的事:出租车司机的北京话懒洋洋的,吃字多,真好听,聊起来跟政治家似的。上班后坐公交变少,打车变多,出租车司机基本就两款,一款从头到尾不吱声,一款从上车聊到下车。面的司机比现在的出租车司机挣得多。现在的出租车司机都说,不仅仅是早先的面的,连夏利那一拨都比现在挣得多。胡同里的老房子,冬天会用蜂窝煤采暖。现在拆改的差不多了。胡同里真能遇见这款大爷大妈——我们老辈是正儿八经的旗人!大清国早就灭亡了知道么?胡同的名字真的很随意甚至不上台面,但这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有不少为了好听,都谐着音给改了。有那么一帮北京人爱吹牛,都是这个格式——我们邻居老二媳妇大舅子的亲妹夫,是XX长。反正吹高兴了再拐几个弯,都是中南海里有人的节奏。有那么一帮北京人很低调,掉人堆里都瞅不见,但其实NB到爆。北京自己的食物都很一般,但全国什么菜你想吃在北京都不难。那些年外乡菜在北京跟走马灯似的换着流行,比如河南的红焖羊肉、锡盟的羊蝎子火锅、湖北的九头鸟等等。豆汁挺好喝。反正我曾被北京同事拿这个暗算,毫无反应,甘之如饴。他们只好悻悻地说这个豆汁不正宗。炸酱面真心好吃,但每一个自己会做的北京人,都觉得自己的酱最绝。当然遇见更胜一筹真心好吃的,也会讨问人家的秘诀。北京人会告诉你,你普通话说的很不错了,但一听就知道不是北京人。直到今天,外地人会说老非你北京人吧?北京人会说细听你不是北京人。如果不去老胡同里问,祖上三代都是北京人的,还真不多。胡同串子不算少,但爷爷也是胡同串子的,不多。王府井不是北京人的王府井。那里更像是外地游客的天下。说中国摇滚发端于北京军队大院,是有一定道理的。只要你努力,北京总会给你机会。这个不是鸡汤,是自己那些年的切身经历。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
  然后我就在北京安家落户了,算是正儿八经地混北京。我儿子的北京话,肯定比老非强。老非不是北京人,但拿到了北京户口。儿子出生在北京,多少比老非要京片子点吧?肯定会教育他不许骂人,但你大爷的,NB、SB这三个除外,估计拦也拦不住,这小子迟早得会。夺回古都风貌,真的是一个很LOW的提法。夺不回来的,现代主义无坚不摧。北京有钱人很多,穷人也不少。为了挣钱努力的人更多。在北京别以貌取人。穿的没你好的可能比你有钱多了,也可能比你的官职或军衔高。玩音乐的、影视的、艺术的等等,基本上只有在北京成名了,才算真的成名了。外地也有爆款但基本算是个案,毕竟帝都才是天朝的文化中心。你让娘娘腔周立波当年过长江试试?地方台的节目,有不少都是在北京录制的。没办法,资源高度密集于此。北京不少威名赫赫的大衙门口,可能就在不起眼的街道上。这个很正常,就算故宫也是"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格局的一环,屁股后面就是菜市场。北京周边可以自驾玩的地方,真心多!老非喜欢旅行,有假往外跑,日常周末几乎扫遍了北京周边。北京平常生活的消费并不高。去超市看看,只要你不是顿顿大龙虾啥的招呼。房价真心贵。学区房贵还不是首要的,关键是破的让你简直不堪出手。可怜天下父母心,拿两套舒适的房子换一套又破又挤的学区房,几乎只有中国父母做得到。现在不少繁华的地方,以前真的可能是荒地或农田。北京城市摊大饼的速度太快了。朝阳是有钱,但从匹配度上讲,教育资源是全北京最差的。北京能看见西山时候的蓝天,真的美到爆!即便对北京爱恨交加,你也会坚决地在北京生老病死!老非无论是从故乡返回,还是出国周游返回,落地北京的瞬间就知道自己是无比热爱北京的。这就是北京的魅力所在,来时已过少年,但这里囊括了自己的青春、过往、及未来。遇见爽朗利索的北京女孩,甭废话,赶紧追!呃……我是说,单身狗们,你们赶紧追!
  最后说一句,老北京的味道渐渐变淡了。
  以前的味道,如图。
  (图1、6来自网络;图2、5为老非原创,对应北京春夏秋冬四季。)
  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在别的地方当个处长、局长就很了不起了,到了北京才知道机关里局处长一大堆,在万寿路的一个小区里住的部级领导就有五六百,在马路上跑的挂京A8、京OA、京AG6以及白色军牌的黑色红旗里的人物更是连各地的省长都想巴结却巴结不上的大官。在别处部队当个上校就前呼后拥了,你到国防大学来看看,一堆将军一样出早操练队列。
  我是96年来北京的,一直努力工作,然后落户生女,已经上小学了。
  来北京发现的事有很多。
  1.办事效率高。在北京办事,只要条件满足了,办事效率非常高,特别是我迁户口的时候,二趟办完,第一趟是需要什么条件,准备好再去,一次搞定,担心的人情,难为等情况完全没有出现。
  2.土著好人多。那时,我在北京工作不稳定,换房频繁,绝大多数房东对我都照顾有加,拖延房租,请房东帮搬家,都有过,我也养成习惯,过年回来送特产给他们。
  3.政府暖心。在北京多年,忙于生存,有一天街道打电话给我,现在保险政策变了,去人才办一个吧,为老了做准备。当时我差点儿哭出来,不像我的某些亲人,打电话只和我要钱。
  总之,来北京,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我说说自己的感受,看看大家有共鸣没有。
  第一,不到北京你不知道工作难找。以前凭借着自己是县城里的状元,到北京找个工作那还不容易。来到北京以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在老家是没有工作可找,在北京是合适的工作难找。
  第二,北京大的超出自己的想像。30元打车费,在我们市区几乎是你想去哪就去哪,在北京才走了一点点。
  第三,北京楼房林立,想着总会有一间房是属于自己的。来到北京后,才发现自己想多了。现在税后月工资一万二,望着高楼大厦不禁感叹:自己一个年的工资连个卫生间都买不到。有人会说为什么不早点买,2000年前望京的房才两千多一平米。可是那个时候,我的月工资才八百多一点,还是买不起。
  第四,来到北京以后,发现生活在北京的北京人很少。以前在没有导航软件的时候,问路是个头疼的问题。向路人询问去某地怎么走,往往是十个人有九个人不知道。以前大街小巷都有北京的大爷大妈热情的为你指路,现在十个人有九个是外埠的,想问路只能求助出租车司机。
  就说这么多了,大家一起说一说,有什么是你们来北京以后才知道的事。
  我第一次去北京出差,因找不到地方跟一大爷问路,大爷却对我理都不理,出租车师傅的话让我长了教训,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北京人是比较讲究"礼儿"的。
  我在工作之前从来没去过北京,那里作为首都,我当然一直都是很向往的,特别是想带着家人一起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虽然这个愿望到现在都没实现。我在来山东之前,主要生活在四川和广东,北方的城市一个也没去过,接触到的北方人也比较少,所以那时我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川普和广东式普通话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
  认识老婆后,因为她从小就是说的标准普通话,这时我才发现我的普通话真是很差,特别是平舌和翘舌、鼻音和边音、前音和后音这三个方面。大概大多数南方人也比较难分清吧。
  另外,南方人在说话时不怎么注意用"你"和"您"(我是后来才明白这在北京是非常讲究的)。
  也从这时开始,我开始关注并纠正我的普通话,特别是跟北京人交流后,觉得他们说话很"好听",至少他们根本不会犯我上面说的那三个错误。也因为这,我那时对北京人有一种天生的"好感",就好像以前学英语时对英语国家的外国人有"好感"是一个道理。
  言归正传,这件事情大概是在十一年前,那是因为公事需要出差去北京。
  下了飞机后我就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目的地,因为那时手机导航还不盛行,我只能把手写的地址给出租车师傅。
  出租车师傅一通奔袭,到了目的地的大致位置,但具体位置他也不清楚,我们就开着车在那附近转悠寻找,但转了两圈后还是没找到。
  在路过一个大概有些年份的小道时,有一个旧小区,小区大门旁边有一个小卖部,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夏季保安服的大爷坐在那里,路边还有几个小贩在卖水果。
  那条道很窄,大爷坐的地方与我们车的地方只隔一两米,因为我坐副驾驶,他正好在车的右边,所以出租车师傅就把车停下,让我问一下那个大爷看他知不知道。我打开车窗,把头探了出去,大爷朝我们看了过来。
  虽然我没去过北京,但知道北京人都习惯用"您",所以我很注意,礼貌地问道:"您好,大爷,请问您知道...在哪里吗?"
  大爷看着我不说话,我以为他没听清楚,又问了一遍:"您好,请问一下...在哪里吗?"
  谁知大爷直接把头转到一边看别的地方不理我,像是没听到一样。
  我很纳闷,又叫了几声:"您好?您好?"
  大爷又看了我一眼,好像不高兴的样子,还是不说话,扭头就进到大门里面去了。
  这时我确认他肯定是听见我说的话了,但他的反应让我很迷惑,正纳闷着,出租车师傅拍了我肩膀一下,摇了摇头说:"算了,他可能是觉得你问他时没有下车。"我这才明白那大爷为什么不理我,尴尬地说:"哦,北京还有这讲究呢。"
  出租车师傅说:"也不是,有的人讲究,有的人没这事。"
  我们只能往前走,没走多远,遇到一个中年人,我这一次长了教训,特意下车去问的。
  听中年人的口音好像就是北京人,他很热情地给我指了路。
  但我不熟悉北京环境,他描绘了半天我也没听明白,只好麻烦他再给出租车师傅说一下,他也没有不耐烦,最后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很快找到了地方。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我好像没跟那中年人用"您",也没跟出租车司机称呼"您",但也没注意到他们有什么不悦,大概如出租车师傅说的那样,有的人讲究,有的人不讲究吧。
  那位大爷的事我也没再跟别人确认过究竟是不是所有北京人都有这个讲究,但心里一直记着这事,也算是长了教训,以后多注意一些,别自找难堪。后来去北京的次数多了,我也会遇到需要问路的时候,但我一般都找年轻人问路,尽量不找年龄大的人问,就怕哪里没注意无意冒犯到他们。
  后来跟北京人接触多了,我也有过一段时间模仿他们说话,特别是那个"儿"化音,但回到我工作的城市后总觉得有些刻意,就像当初学广东腔那样故意会拖几句"得啦"这样的语气词一样。
  但这时我发现北京人说话与标准的普通话是有区别的,卷舌很重,方言、土话也很多,我一听他们说话就能听出来是北京人。
  于是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普通话的标准很复杂,只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用词还是有区别的,就目前我听到最标准的"普通话"好像是河北人。
  北京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传承下来很多的"礼数"这个很正常,各个地方也有各个地方不同的讲究和习惯,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可能更在意一些。所以多了解一些当地的文化习俗,别无意间冒犯了当地的文化。
  这也给我提了个醒,比如我之前在外企工作了很长时间,打交道的都是欧美人,我们称呼上级或老板都直接叫名字,勾肩搭背没大没小很正常,但这如果用在国企里面是肯定不行的。
  再比如我们现在可以直接称呼我们老板为"老板"或"老大",但在有的公司那是断然不可能的,有的老板甚至还不喜欢别人称呼他为"...总",而更喜欢称呼他为"总裁或董事长"。
  特别在"您"和"你"这方面,南方人很多都不讲究,但在很多北方,对上级或长辈,如果不使用"您"的话,那可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的。
  我是2011年的专科毕业生,毕业于石家庄,招聘会上,选择了一家北京的私人企业公司,和同学开启了我们的"心脏"的实习之旅!
  我们是元旦前去的,那时候火车上人比较多,两个20出头的小姑娘,挤这火车,夜幕降临了,我们也到达了,打了一个出租车,司机师傅很热情的,北京的司机师傅都是很热情的,这个在我12岁去北京亲戚家玩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我们到了后第一次见识到了啥叫地下室,北风那个吹啊……呼呼的。
  第一次看见了好多人共用一个厕所

现在是不是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在使用golang语言?为什么?先说结论,确实是现在越来越多公司在转Go和招聘Go,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原因无非以下几点大公司背书,毕竟是谷歌亲儿子,有专门的团队在维护,不用担心突然就撒手不管了性能不错,天然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木,四人不徒步!什么意思?一人不进庙是讲在古代,由于战争连年不断,人们居无定所,在奔波逃命中,常常把偏僻或破败的寺庙,作为栖身之地。寺庙看起来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也是古代为数不多的公共场所,其实是鱼龙混杂之河北保定的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保定也很大,大到每个县,小到每个镇,结婚习俗都多少会有差异!订婚至少南方要给一万一,寓意万里挑一,给买订婚戒指,结婚我们是15年结婚的,那时候彩礼是六万六,八万八,我们也是随的大众逾期以后都是怎么应对催收的?先说说我个人面对催收的经历吧(包含信用卡和网贷催收)1,逾期之前,提前通知朋友家里人自己的逾期情况,看到外地陌生号和座机以及收到的短信都不要相信。2。逾期第一个月我没有接任何催收电四川省人口总数为什么还没突破1亿人?其实在重庆设立直辖市之前,四川省的人口总数就有1亿多,当时四川的人口数量是全国第一。1997年重庆设立直辖市,由原先归四川省管理的重庆市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组成了新的重庆直辖市,当死刑犯在枪毙的时候,是不是有规定,必须朝头开枪?刑法并没有规定死刑犯枪毙必须朝头开枪。但死刑犯枪毙一般朝头开枪也有一定的道理,首先,从历史传承角度,死罪自古有称杀头或砍头死罪。其次,死亡的标准是脑死亡,枪毙可直接致被行刑者脑死亡在广州有十年前的社保账户,没有交费可以补交吗?在广州有10年前的社保账户,没有缴费可以补交吗?能不能补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我了解的相关信息,补交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时隔10年,各方面的情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按照原劳动保村里10多年的往来账还能要吗?村里10多年的往来账还能要吗?题主提到的这个问题,在一些农村真的存在。农村分田单干已经快40年了,为什么又产生了新的往来账?这个钱到底要还是不要?农村分田单干以后,上级三令五申农民如果你有四个城里给你选择生活,广州,上海,北京,南宁,选哪个?哈哈!这个我还真有一定的发言权,除了南宁没有工作过,北京在1315年工作生活过,上海1519年工作过。广州嘛2020年到现在在那里工作生活,首先说北京,那边像我们工资一万左右的(我中国最牛的死刑犯是谁,两次成功越狱?这位牛人名叫李红涛,1966年出生于湖北。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他,1984年考入浙江大学电子系,毕业一年后就和女朋友结了婚,但是两年后,因为婚外情导致家庭破裂。李红涛因为这事深感自责赌博到底能有多可怕?真实案例!我表哥,算是一个农村的富二代了!不是靠拆迁。靠的是他父母辛苦几十年攒下来的产业。他们家从80年代开始杀猪养猪,经过老人几十年起早贪黑的折腾,养猪规模超过了一万头。这在农村
中药肉苁蓉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用法和疗效讲中医就不能不讲黄帝内经,讲中药也不能不重视中药学经典著作,在本经逢源中记载肉苁蓉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字号。凡使先须清酒浸一宿,至明以棕刷去沙土浮甲,劈破中心,去白膜一重如竹丝草人民日报宣布喜讯!恭喜中国篮球,恭喜姚明,他终于等到这天北京时间8月28日,针对中国篮球的最新情况,国内权威媒体人民日报进行了跟踪报道,他们表示韩旭和李月汝已经抵达贝尔格莱德与中国女篮回合备战即将到来的女篮世界杯,而这样的情况也引来了很凌晨2点!大巴黎迎喜讯,姆巴佩做出难得举动,内马尔可以安心了北京时间月日凌晨点,欧洲足球传来最新消息,大巴黎11战平摩纳哥,新帅加尔蒂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姆巴佩是头号点球手,他把主罚权让给了内马尔,这样的情况对于大巴黎来说,显然是个积极的信0涂层煮出来的米饭太香了,九阳0涂层电饭煲体验评测作为一个南方人,每天的主食就是米饭,在我印象中,家里用得最早的电饭煲是蒸笼式的圆形电饭煲,里面的内胆是铝合金材质的,米饭特别粘锅,这种金属材质直接和米饭接触,在长期的作用下,会发生关于铜的看法正文共2616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自7月中旬以来,铜价回升一月有余,幅度接近20,回升继续还是反弹结束?可能触发铜价下跌的因素什么?我们做个探讨要搞清楚继续回升还是反弹终结,我们雾化式加湿器又上新了米家智能除菌加湿器2开箱在东北的冬天,集中供暖是让很多南方朋友所羡慕的,但伴随供暖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供暖后室内湿度的直线下降,所以加湿器就是每个供暖季室内必备的物品了。腐竹我最近又从米家那边拿到了一台1969年,国外预测50年后的世界各国GDP日本将赶超美国排名第一GrossDomestic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究竟如何。因此国家领导人都出去了!梅西迎来首个中国队友,王霜后第2人女足留洋第9人恭喜!北京时间8月30日,在央视的采访中,中国女足国脚李梦雯亲自透露自己将租借加盟巴黎女足。这位27岁的边后卫,成为王霜后加盟巴黎的又一人,也是女足留洋的第9人。李梦雯曾随队获得过适合女生开的两款优质电动车,25天充一次电,安全还好开现在的女性司机越来越多,自己开车上班代步接娃买菜比较方便,不用依靠他人。女生选车的时候,与男生选车有所不同,男生比较在意性能,而女生则在意安全配置能耗外观颜值等方面。今天介绍两款适今年早秋杏裤火了,优雅洋气有气质,很适合3050岁的女人要说早秋的阶段之中最值得入手搭配的裤装,杏裤的选择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了,衬托出来的气质就是优雅又大气的女性魅力,所谓杏裤就是在色系上处于米白色米黄色和浅卡其这一类等。杏裤的搭配本9月错峰游!人少景美!推荐10大赏秋美景,你最想去哪一个?立秋已过,生活在城市中还觉得是夏天。却不知远方的长白山已然入秋。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中国正要迎来最美的时候。是时候该把寻觅2022年最美秋色这件事,提上日程了。秋天,是中国人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