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现代公益海报设计的创意与表现研究论文

  摘要:探究现代公益海报设计的创意与表现方式.方法 从公益海报的公益性、通俗性、针对性、长期性等特点入手, 探索现代公益海报设计在元素替代、心理干预、国际化演绎3个方面的创意与表现, 并以具体事例展开深入论述.结论 在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下, 创新公益海报的设计理念与方式, 能够更好地凸显主题, 提升艺术效果, 使公益海报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大大提高.
  关键词:公益海报设计; 创意; 公益性; 国际化;
  公益, 即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公益海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并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是引发大众对某些社会热点、公益事件的关注, 通过视觉信息传递服务于社会[1].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公益海报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形式也更加多样, 不仅在信息的传达上更加直观和快速, 更开始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公益海报的设计水平, 广大设计师也开始了更多的尝试, 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公益海报设计的创意与表现, 提高感染力, 扩大宣传功能, 更好地体现了公益海报的社会价值.下面即对现代公益海报的全新设计理念及方式展开探究.
  1 公益海报的特点
  公益海报主要通过直白的艺术语言, 如图形、文字等形式进行传播和宣传, 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从而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 规范行为.总的来说, 公益海报有以下几点突出的特性[2].首先, 公益性.公益海报最为显着的特征就是公益性, 但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不等于说从事公益海报是亏本的, 从一定程度上说, 公益海报能够吸引人们关注热点话题, 引起共鸣, 促使社会沿着良好的势头发展, 而这是商业海报所不具备的[3].其次, 通俗性.公益海报并不是为某个企业的产品树形象、打知名度而产生的, 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大众谋利, 为公众切身利益服务, 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经常通俗易懂, 最大限度地照顾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体, 使他们能够快速、有效地理解海报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创作者设计海报的目的.再次, 针对性.公益海报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是对某些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的直观展现与思想延伸[4].这就使得公益海报的内容与形式必须具备针对性, 要告诫人们以合乎公众利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或社会风尚.最后, 长期性.公益海报反映的多是社会中广泛存在的问题, 因此是可以长时间使用的.一则优秀的公益海报, 不仅能够在当下的时间段使用, 在以后的某一时期同样可以使用.基于以上优势, 公益海报比商业海报更具备深刻的文化内涵, 价值意义更大.尤其随着海报形式、题材的丰富, 关注领域的扩大, 这种优势愈加明显, 使得公益海报不断出现在各大公共场所, 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 现代公益海报设计的创意与表现
  公益海报是为公益事业而生, 其所反映和传播的主题和思想, 是当时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 其简洁明了的图形和极富感染力的色彩, 具备强烈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能使传播内容深入人心, 因此所以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不分年龄, 不分性别, 甚至有时不分国界与语言[5].为了使公益海报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更进一步, 设计师开始了不断的探索与尝试, 将富有时代精神和创新意味的元素替代、心理干预和国际化演绎手法融入作品, 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2.1 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元素替代
  元素替代作为一种创意手法, 因其新鲜的图像图形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经常使用.具体而言, 元素替代就是在保持元素轮廓的基本特征前提下, 将原图形中的全部或一部分用其他相似的图形替换, 创作出焕然一新又富有新鲜意味的新形象、新图形[6].这种手法看似荒诞, 不合逻辑, 实则能够使公益海报产生意想不到的惊奇效果, 在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 还能带来超越思维与想象且富有哲理的启示.首先, 形义替换.形义替换是指用图形的形和义的联系来替换, 用这种手法所设计出来的作品, 只是基于形与义的联系, 找寻新的突发点, 用图形的一部分来替换另一个图形, 讲究在不影响整体的情况下与设计作品主题相符.比如, 一则宣传和平的公益海报设计, 就用手榴弹替代了鸟巢中的小鸟, 手榴弹和小鸟看上去毫无关联, 却在受众的内心形成了刚硬冰冷与柔软温暖这种对比强烈的感受, 深刻的含义让人印象深刻[7].其次, 空间替换.空间替换是指在保持基本元素的情况下, 改变图形的填充物, 进行不符合常规逻辑的空间变换.这种手法主要通过缩小或者放大空间关系, 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比如, 一则反映动车组相撞事故的主题海报, 其设计理念是将人体骨头与动车外形作空间替换, 制造出一种强烈的空间冲突, 将伤痛感直接带到受众的骨子里, 给人以强烈的伤痛感.最后, 感觉替换.听觉、触觉、视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同样能够传达视觉目的, 在公益海报设计中, 两种或多种感觉的替换能够形象生动地表达设计主题, 传达情感.比如, 一则提倡多吃蔬菜的公益海报, 为了凸显"并非没每朵蘑菇云都对身体有害, 请多吃西兰花 (蔬菜) "的设计主题, 在保留西兰花的外观形状基础上, 跟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形状进行替换, 表现了一种云朵翻腾的感觉, 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震撼力, 这种将视觉、味觉、触觉相互融合与替换的手法, 更显得西兰花清脆可口, 有效诱发了受众的食欲.
  2.2 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心理干预
  在公益海报设计中, 设计师为了在强化海报主题的同时, 引发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常常会借用色彩带来的不同心理情感对受众进行心理干预.这是因为色彩在心理学角度看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比如, 红色象征热情, 令人心情振奋;蓝色代表宽广, 让人镇静.这些色彩能够直观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从潜意识角度影响他们的情绪, 起到心理干预的作用[8].首先, 利用色彩的象征寓意.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公益海报设计中, 色彩运用得当, 可以增强主题的表现力, 引发受众的心理共鸣.比如, 一则以禁烟为主题的公益海报设计, 将红色作为底色, 与白色的香烟变形成的绳节形态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 进一步强调了吸烟的危害, 让人不得不冷静下来进行反思, 而这种效果的实现恰恰是发挥色彩暗示力的结果.其次, 配合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单纯的几何图形一旦与公益海报中的色彩元素相结合, 便会被赋予新的涵义, 成为设计师和受众心理世界互动的桥梁.比如, 一则宣传音乐的公益海报, 设计师将许多颜色鲜艳的方形配合红、黄、绿等高纯度色彩在黑色背景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活泼、明快, 将爵士乐的音高变化赋予色彩感, 给受众带来一种想要自由摇摆、跳动的强烈心理感受, 这种视觉暗示的手法使得公益海报更具引导性和说服力.
  2.3 公益海报中的国际化演绎
  无论是商业海报还是公益海报, 优秀的海报作品总是能够定位准确, 从而吸引它所面对的受众群体.就公益海报而言, 其内容根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面对的人群是也是普通的社会大众, 所以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随着时代的进步, 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和密切, 公益海报只限于本国民众的`情况已经无法适应全新的社会环境.想要发挥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必须将国际化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满足本国人民需求的同时, 跨越国界和种族的限制, 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9].首先, 选题的国际化.既然面对的受众群体是世界范围内的人民大众, 在公益海报设计中, 设计师就要从选题定位开始, 找准切入点, 使海报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应有的影响力.比如, 冈特兰堡的《书籍》系列公益海报设计, 就将受众定位成世界范围内的普通大众, 借助巧妙的视觉想象营造了一个有趣的书籍和现实相结合的奇幻场景, 这一场景没有理解的障碍, 从而使不同年龄层次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轻松从中感受到作品的主题.其次, 创意的国际化.巧妙、新鲜的图形创意, 能够让设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设计作品.正因如此, 在对公益海报进行国际化演绎时, 图形创意必不可少.比如, 一则在以"水是生命"为主题的海报设计大赛中的获奖作品, 就将图形创意发挥到极致.在这则公益海报中, 设计师融合了东方篆刻艺术, 在"循"字之中包含鱼、人、水3种事物, 这种将中国古老的篆刻文化和图形相结合的方式, 很好地表达了水和人之间是一种平衡和循环的关系, 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传递给了世界人民.再次, 手法的国际化.从传统的手绘风格发展至今, 海报的表现手法已经有了极大的丰富, 摄影拼贴、数码风格等新形式不断出现, 给海报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 影响也更加广泛.比如, 同样是一则以"水是生命"为主题的公益海报设计, 这则海报的设计师选用了摄影的方式表达作品的诉求点, 配合摄影的写实魅力, 能够跨越国界, 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 这种真实的视觉体验和强烈的心理冲击是其他表现手法所无法替代的.另一则名为《共同的水》的公益海报设计, 选用的是插画风格, 清新而温情的现代插画风格本来可以让观者感动, 却偏偏被严肃的水污染问题所破坏[10].这种跨越国籍和文化的图形的语言, 以童话般的叙述手法传递给受众水污染的危害性, 没有多余的文字解释, 却震撼人心.
  3 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文化艺术的交流日益频繁, 各种艺术形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势头.公益海报设计作为其中的一个艺术门类, 其独特的构图与表现方式、巧妙的色彩搭配, 配合良好的创作素材, 能够带给受众强烈的认同感, 迎合人们主观上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对于平面设计师而言, 公益海报设计是一种挑战, 更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因此,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应具备创新意识, 以全新的视角和手法展开创意, 将元素替代、心理干预以及国际化诠释等手法做到极致, 创作出反映时代文化、先进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公益海报作品.
  参考文献
  [1]侯敏.浅谈现代公益海报设计的人文内涵[J].艺术时尚旬刊, 2014 (5) :92-92.HOU Min.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Modern Poster Design of Public Welfare[J].Art and Fashion Magazine Modern Poster Design, 2014 (5) :92-92.
  [2]汪小卉.浅析当今公益海报的设计[J].才智, 2015 (35) :90-91.WANG Xiao-hui.Modern Poster Design[J].Intelligence, 2015 (35) :90-91.
  [3]代广红.环保公益海报[J].戏剧之家, 2016 (1) :154.DAI Guang-ho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 Welfare Poster[J].Drama House, 2016 (1) :154.
  [4]朱晓华.谈现代公益海报设计与探讨[J].科技资讯, 2012 (28) :206.ZHU Xiao-hua.Design and Discussion of Modern Public Service Poster[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2 (28) :206.
  [5]邓小慧.浅析公益海报中几何图形的视觉暗示[J].金田, 2015 (4) :57-58.DENG Xiao-hui.Analysis on Visual Cues of Geometric Figure in Public Poster[J].Kaneda, 2015 (4) :57-58.
  [6]黄天灵, 刘骏.论现代公益海报设计的创意与表现[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2) :54-56.HUANG Tian-ling, LIU Jun.Creativity and Performance of Modern Public Service Poster Design[J].Journal of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2009 (2) :54-56.
  [7]贾方英.略论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元素替代[J].设计, 2015 (1) :171-172.JIA Fang-ying.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Element Substitution in Public Welfare Poster Design[J].Design, 2015 (1) :171-172.
  [8]张真.公益海报设计中色彩的心理干预作用[J].现代装饰, 2013 (1) :196-197.ZHANG Zhen.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ole of Color in the Design of Public Service Poster Design[J].Modern Decoration, 2013 (1) :196-197.
  [9]解健.主题性公益海报的国际化演绎--国际"水是生命"海报大赛获奖作品解析[J].设计, 2016 (2) :108-109.XIE Jian.Interna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me of Public Welfare Poster:International"Water is the Life"Poster Contest Winning Entries Analytical[J].Design, 2016 (2) :108-109.
  [10]李茜.浅析插画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 2016 (1) :124.LI Qian.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lustration in the Design of Public Service Posters[J].Popular Literature and Art, 2016 (1) :124.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和新时代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给点思考的机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浅谈数学高效课堂组织形式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现象。高成本与低收效之间的矛盾始终困绕着数学教学。如何关注并分析当下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自然与和谐和谐的统一整体只要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细思这些失败,与当时课堂气氛过于紧张或过于随便处理过程不够自然有很大关系可以明确地说,课堂教学中浅谈数学教学中发展联想能力的实践与认识如何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是一个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实践与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发展学生联想能力的实践从几个方面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进行了分析,以及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做法和体浅谈职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摘要英语作为世界语言被广泛地使用着,无论是国际贸易还是电脑编程都可以看到英语的影子。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初目的就是交流,能够听懂别人的意思,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用英语表达出来是一门语言的浅谈关于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尤其是一个优秀的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城区学校课堂上师生活跃,聚集了一堂,目光如电?为什么农村中学有的数学教师上课学生昏昏欲睡?这不能不令我们深刻浅谈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形成开放式课堂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小组独立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进行讨论交流,探究创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那么,怎样发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关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新课改,不仅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还让数学课堂变得精彩。然而,反思我们的一些课堂教学,却不难发现,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看似热闹的课堂场景,却存在着无效的教学方式。因浅谈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活动片段展示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师小朋友们到野外秋游,带了三箱矿泉水,回来时只剩下一部分(黑板出现一箱9瓶,别外还有7瓶),请小朋友们算一算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
死刑研究方法论上述观点可以在死刑的全球考察和为废除死刑而战中找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拓展。让我们先来看后者1969年11月,法国民意调查第一次显示,多数法国人(58)赞成废除死刑(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关于死刑的存在与废除的几点思考刑法论文(1)废止死刑似是文明发展的趋势,且世界上过半数的国家废止了死刑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是一个死刑适用范围广泛的国家,学界对死刑的存废亦争论不一。是借鉴外国废止死刑的经验赶文明发展之趋进而从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8)刑法论文(1)五结语笔者的上述分析,是想站在理性的高度,强调以一种理性的人道的正当的刑事诉讼程序去实现刑事实体法的目标,即以正当的手段去达到正当的目的以程序公正来促进实体公正。其实,对程序价值理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4)刑法论文(1)在对金融犯罪的财产刑设计方面,我国一方面是金融刑罚中的财产刑罚设计已届100的覆盖率罚金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且属于刚性财产刑设置的比例也非常之大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刑罚中的财产刑设计,死刑研究方法论参见前引罗吉尔。胡德书,第5664页9698页73页。12参见前引罗吉尔。胡德书,第96页。13参见RogerHood,Fromrestrictiontoabolitionofth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刑法论文(1)当前,鉴于入世后的中国金融体系已经并且必将更进一步地在金融主体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工具等各领域发生全方位的跃迁,据此,为有效保障金融法治的高效有序良性运营,刑事法学界有必要未雨绸缪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2)刑法论文(1)除此而外,洗钱罪还存在多项待研讨问题。例如有经济学专家指陈洗钱这一概念的内容有待扩充。因为而今洗钱在国外已呈现出许多新的形式,通常有黑钱洗白(将非法收入转换成合法收入)白钱洗黑(一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5)刑法论文(1)六结论在古代文明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债务奴隶制度。在破产法诞生以前和在破产立法的长期实践中,对于债务人的处罚主要采取了刑罚监禁和私力救济的方式。从宗教的立场看,基督教婆罗门教儒教和佛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2)刑法论文(1)随着破产法的诞生,债务监禁和债务人迫害的情况有了缓和。破产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诉讼程序missioinbona和bonorumcessio。按照前者的诉讼程序,虽然在一年以内实质竞合的科刑(2)刑法论文(1)吸收原则一人所犯数罪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包括1数罪中有判处一个以上死刑的,只决定执行一个死刑,不执行其他主刑2数罪中有判处一个以上无期徒刑的,只执行一个无直面死刑复核程序(6)刑法论文(1)1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一律上诉至高级人民法院,上诉权不得放弃。这主要是从慎重死刑判决,保护被告人权利的角度出发,同时也有利于高级人民法院对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监督